回覆列表
  • 1 # 強叔航拍看世界

    民國,向來被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重鎮,既大師輩出,又個性十足,兼具春秋戰國與魏晉南北朝的雙重特點,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絕唱。前幾年,媒體曾評選出近代“十大國學大師”,其中有魯迅、郭沫若等人,大家都笑了。魯迅這些年被拔得太高了,已經成了連他自己都不認識的“神”。其實在民國的學術界,魯迅還排不上號,他的貢獻在思想上,而不是學術上。那麼,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民國“十大國學大師”呢?

    【章太炎】:1929年,上海《時報》做了一個《文壇點將錄》,模仿水滸一百單八將的形式,給當時的文化界大腕們做個一個大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章太炎。當年清華大學國學院成立,最先確定的導師名單有三人: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但章太炎堅決不肯去,因為他看不起後兩個人,曾說:“若梁啟超輩,有一字能入史耶?”至於王國維,更是輕蔑地稱其為“腐儒”。

    【梁啟超】: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首,“中華民族”這個詞就是他第一次提出來的,縱觀其一生,做到了古代讀書人“進則謀劃天下,退則著書立說”的終極境界。

    【王國維】:被譽為中國近代最後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梁啟超盛讚他:“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陳寅恪】:被譽為“教授的教授”、“大師的大師”,梁啟超曾說:“我梁啟超雖然著作等身,但我所有的著作加起來,也沒有陳先生的三百字有價值!”

    【陳垣】:胡適曾評價說:“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

    【黃侃】:章太炎的首席高徒,成就不在師傅之下,有學者評價道:“中國歷史,由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總結它的時代思潮的是孟子和荀子;由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總結它的時代思潮的只有章太炎和黃季剛(黃侃字季剛)。”

    【劉師培】:黃侃一生高傲,誰都不放在眼裡,但唯獨對劉師培尊敬有加。劉師培病重時,黃侃不顧輩分,心甘情願地拜在劉師培門下,說,如果劉師培的學問斷絕,世界就沒希望了。

    【辜鴻銘】: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代表東方文化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泰戈爾,另一個就是辜鴻銘。泰戈爾到中國訪問時,專程去向辜鴻銘請教,但他說,泰戈爾不懂易經,不要再聲稱代表東方文化了,回去乖乖地寫你的詩吧!

    【馮友蘭】:中國20世紀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大師之一,“中國人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錢穆】:與陳寅恪、陳垣、呂思勉並稱“史學四大家”。黃仁宇評價說:“錢穆先生可能是將中國寫歷史的傳統承前接後帶到現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師。”

  • 2 # 精品歷史

    單單指國學不包含文學類的話,當推季羨林、陳寅恪、南懷瑾、錢穆先生。

    季羨林先生生於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與世長辭,先生會多國語言,擅長史學比較文學等,如果細看他的文章,你會發現自己的知識多麼淺薄,老先生真是涉獵廣泛。

    陳寅恪先生生於1890.7.3,卒於1969.10.7。先生一聲耿直,其父湖南巡撫陳寶箴也是赫赫有名,出身名門才識過人,一代大家。

    南懷瑾先生,生於1918年3月18日,卒於2012年9月29日。先生精通詩文、歷史,對儒釋道有獨特見解,學術著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錢穆先生,生於1895年7月30日,卒於1990年8月30日。被稱為最後一個士大夫,可見其在國學界的地位。

  • 3 # 厚積薄發89302634

    你好!鄙人為大家盤點一下民國時期的十大國學大師。

    第一位是章太炎(1869—1936)

    代表著作:《國故論衡》、《齊物論釋》、《新方言》等

    人物評價:章太炎溝通清代學術和近代學術,連線傳統與現代,在樸學、經學、史學、佛學等多方面堪稱一流。梁啟超稱他為“清學正統派的殿軍”,胡適稱他為“五十年來古文學第一作家”,薛慧山稱其為“權威性的國學大師”。章太炎是民國時期當之無愧的國學第一人、國學大師之首.

    第二位是王國維(1877—1927)

    代表著作:《人間詞話》、《殷周制度論》、《宋元戲曲考》、《觀堂集林》等

    人物評價:王國維是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傑出學者,他是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體系來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學者,同時也是第一個將考古學與歷史學相結合的學者。王國維一生學術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甲骨學、金石學、敦煌學等多方面均有造詣,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第三位是梁啟超(1873—1929)

    代表著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中國歷史研究法》、《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等

    人物評價:梁啟超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同時也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其學術研究涉獵相當廣泛,幾乎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尤其在清代學術思想和史學理論的研究上最為顯著。

    第四位是陳寅恪(1890—1969)

    代表著作:《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等

    人物評價:陳寅恪是近代中國公認的史學大師,擅長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佛教史、西域史和蒙古史,在實踐中發展了自乾嘉以來就不斷形成的歷史考據學。除此之外,他還在古代語言學、敦煌學、中國古典文學等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陳寅恪的學問被著名史學家傅斯年稱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又與梁啟超、趙元任、王國維並稱為清華國學四大導師,在清華任教時還被稱為“教授之教授”。

    第五位是黃侃(1886—1935)

    人物評價:黃侃在傳統的音韻學、訓詁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重視系統和條理,強調從形、音、義三者的關係中研究中國語言文字,以音韻貫穿文字和訓詁。黃侃師從章太炎,與其師並稱“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後世亦有“章黃之學”之美譽。同時亦繼承了章太炎嬉笑怒罵、恃才傲物的性格,時人稱之為“黃瘋”。黃侃治學嚴謹,生前從未公開出版任何著作,卻成為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

    第六位是劉師培(1884—1919)

    代表著作:《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黃帝紀年論》、《漢宋學術異同論》等。

    人物評價:劉師培是清末民初政界的風雲人物,更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經學大師。他受過良好的經學訓練,又善於把近代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引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極大開拓了傳統文化研究的新境界,在對《左傳》、《周禮》以及中國文學史的研究上獲得了較高的學術地位,與章太炎並稱“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劉師培字申叔)。

    第七位是羅振玉(1866—1940)

    代表著作:《殷墟書契前編》、《殷墟書契後編》、《殷墟書契菁華》、《流沙墜簡考證》等。

    人物評價:羅振玉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甲骨學和敦煌學的奠基人,他畢生致力於蒐集、儲存、整理中國上古時期的甲骨資料,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同時還整理了敦煌文卷,並開展對漢晉木簡的研究。他與王國維、郭沫若和董作賓並稱為“甲骨四堂”,王國維擔任過羅振玉的助手,郭沫若和董作賓的研究均受到了羅振玉的影響。

    第八位是錢穆(1895—1990)

    代表著作:《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諸子紀年》、《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等

    人物評價:錢穆是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他畢生以捍衛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高舉“新儒家”的旗幟,將中國文化展示給全世界,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又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曾評價錢穆道:“錢穆在本世紀中國史學家之中是最具有中國情懷的一位。他對中國的光輝的過去懷有極大的敬意,同時也對中國的光輝的未來抱有極大的信心。”

    第九位是熊十力(1885—1968)

    代表著作:《新唯識論》、《原儒》、《體用論》、《明心篇》等

    人物評價:熊十力是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他最大的貢獻是以佛教唯識學重建儒家形而上的道德本體,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新儒家”體系,影響深遠。熊十力與張君勱、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並稱為“新儒學八大家”,他本人則成為當之無愧的“新儒家”開山祖師。

    第十位是劉文典(1889—1958)

    代表著作:《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說苑斛補》、《三餘札記》等

    人物評價:劉文典學識淵博,學貫中西,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校勘學大師,同時也是著名的莊子研究大師。其代表作《莊子補正》被陳寅恪稱為是能夠“一匡當世之學風,而示人以準則”的莊子研究開山之作。劉文典恃才傲物,狷介無比,繼承了民國以來的狂生個性,曾自矜道:“古今以來,真懂《莊子》者,兩個半人而已。第一個是劉文典,第二個是莊周,另外半個還不曉得!”

  • 4 # 一念君心

    我是君心~,我來回答吧

    民國之後還有大師嗎,若是有,那些人才能稱之為大師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大師,什麼樣的人才配叫大師呢,我們在生活中大概也瞭解,大師可能是棋藝精湛的人,也可能是德高望重的和尚,也可能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京劇大師,戲曲大師,但是今天就題目而言筆者認為所說的大師應該是學術界的大師,那麼在學術界什麼樣的人才配叫大師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所謂大師,肯定要在某一學術領域有著極高的學術造詣,且被世人所推崇。

    2、大師,應該有著極高的職業道德修養,被他人所敬仰!

    3、大師應是德高望重的老者,有著厚重的歲月積澱。

    4、大師都應該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即使社會再動盪不安,也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那麼在近代有哪些被成為大師呢?

    國學大師:錢穆、劉文典、王國維、陳寅恪、章太炎、梁啟超

    思想大師:馮友蘭、李叔同、蔡元培、胡適、傅斯年

    文學大師:梁實秋、沈從文、郭沫若、周作人、魯迅、郁達夫、聞一多等

    這些大師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詳吧,都是在我們中學課本里反覆出現的人物,他們在那個特定的歷史大背景下,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有人說時勢造英雄,亂世出大師,真的是這樣嗎?民國之後中國真的再無大師了嗎?

    不!現在中國不缺大師,只是缺了文人墨客在特定環境的創作能力,他們之所以被現代人成為大師,主要是因為他們處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現在的人真的就不如當時的大師了?要知道現在中國的識字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當時的中國缺百分之八十是文盲,如果現在的中國人處在當時的環境,估計現在的語文課本也就沒有這些所謂的大師什麼事兒了。

    並不是說他們當時對我國的貢獻不大,而是當時的大師都基本上是國學,文學類大師,而當時懂科學技術的人才卻沒有幾個,科學技術才是推動時代社會發展的生產力。現代的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正是多半靠的是錢學森、袁隆平、南仁東、徐立平這樣在特定崗位上默默付出的愛國者,當代社會,他們就是難道配不上大師的榮譽嗎?正是他們大師級別的技術,卻潛心專研,攻破一個有一個世界級難題,讓世界見證一個有一箇中國速度。

    所以說,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大師,戰爭年代。他們只能用筆桿子來批判,喚醒中國人,所以他們是大師當之無愧。如今21世紀的中國,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如今的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少不了當代大師的辛勤付出。

    所以別問民國後還有人配得上大師這樣的問題了,中國有人配得上,有很多人配得上,也許將來的自己就是別人眼中的大師!

  • 5 # 寒梅秋葉

    民國的國學大師不少如,蔡元培、胡適,蘇步清,當然最有名應該算辜鴻銘,他是中西文化的怪才,他精通八個國的語言如果連母語算和國語算的話他精通十個語言,在民國懂這麼多語言和文化的人唯辜先生寞屬,他的祖籍是福建廈門同安人!早年父輩下南洋在南洋接受過傳統中國文化學習又到過西方多國留學學習,在北大任教,當年毛澤東當圖書管理員時也受過他的教誨!是一代大師中的大師!

  • 6 # 睲木

    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有十名,他們分別是:

    ①王國維

    詞學泰斗,戲曲學先鋒,近代考古學的帶頭人,代表作:《人間詞話》、《人間詞》、《宋元戲曲史》、《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等。

    ②梁啟超

    近代新史學的開創者,長期活躍政壇,是對近代政治有深遠影響的風雲人物。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宗教等領域都廣有建樹。

    代表作:《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佛學研究十八篇》,等。

    近現代樸學大師,小學大師,經學大師,史學大師,晚年潛心研究佛學,旅日期間曾苦學梵文,更以佛學解注老莊,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其在小學一面,長於訓詁,獨步古今,後之學人唯有黃侃一人堪與匹敵。經學方面,幼畢四書五經,出口能誦;諸子百家,信手拈來。尤其對唐以前古籍頗為精通,可謂瞭如指掌,為學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傳讀》、《訄書》、《檢論》、《國故論衡》、《齊物論釋》、《菿漢微言》、《國學講演錄》》

    ④陳寅恪

    近代史學大師,尤精於唐史的研究,為史學界公認的泰斗,其父為近代著名學人陳三立,人稱陳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詩》傳世。陳寅恪通曉多種語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語以外,尤精於梵文、藏語、突厥語、西夏語、契丹語,同時他還精曉小亞細亞等多種業已消失的小語種。據曹聚仁統計(《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其所曉語言約有18種之多,堪為語言界奇蹟,為世人歎服。

    代表作:《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隋唐政治史述論稿》等

    ⑤黃侃

    在經學、文學、哲學等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傳統“小學”的音韻、文字、訓詁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稱他與章太炎、劉師培併為“國學大師”,稱他與章太炎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更令世人驚歎的是其在生前並未出版過任何著作,其曾有一句經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書”。這句話在半個世紀後還在武大校園內廣為流傳,成為其治學嚴謹的證明。在其生前,章太炎先生曾多次勸他著書立說,但其終不為所動。其雖未出版任何著作,卻成為海內為公認的國學大師。

    代表作:《文心雕龍札記》,《反切解釋》,《日知錄校記》,《集韻聲類表》,《黃侃論學雜著》, 《說文箋識四種》, 《字正初編》,《黃季剛先生遺書》, 《文選黃氏學》(注:為後人整理編訂)

    ⑥劉師培

    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既在政治舞臺上有令人矚目的表演,從革命黨人、無政府主義者到清廷幕僚、籌安會“六君子”之一,又在學術舞臺上連創佳績,甚至與章太炎齊名,並稱“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劉師培字申叔)。其為橫跨政、學兩界的聲名顯赫的人物,其在學術上所做影響最為深遠和取得成就最大的事情,是有關“中國文學”、“文學史”課程的講授與《中國古文學史講義》的出版上,他使《文選》派在文派之爭中獲得勝利,並在文學史的教學與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後世的“典範”。

    主要著作:《中國民約精義》,《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黃帝紀年論》,《漢宋學術異同論》等。

    ⑦王力

    其一直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在1936年發表了《中國文法學初探》一文,對中國語法學界自《馬氏文通》以來因襲英語語法研究的狀況提出批評,同時對漢語語法的特點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討。1937年發表的《中國文法中的系詞》,指出系詞在古代漢語裡不是必要的,漢語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動詞,這揭示了漢語不同於印歐語言的一個突出特點。他的《中國現代語法》(1943)、《中國語法理論》(1944)以及《中國語法綱要》(1946)等著作,以《紅樓夢》為主要研究物件,建立了自己的漢語語法體系。另外,其在音韻學方面也成就頗高,他的《漢語詩律學》對中國古代詩詞的格律和語言特點作了精到的研究,對中國音韻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主要著作:《古代漢語》,《詩詞格律》,《語法和語法教學》,《廣州話淺說》,《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詩詞格律概要》,《楚辭韻讀》,《詩經韻讀》,《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漢語詩律學》,《漢語音韻》,《龍蟲並雕齋詩集》,《漢語詩律學》,《詩詞格律十講》,《中國音韻學》,《王力詩論》,《中國語文講話》,《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等。

    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其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其學術研究範圍涉及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堪為世界上少數幾位能精通佛教梵文的大師,吐火羅文,印度古代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亞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異和共性,美學和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德國及西方文學,比較文學及民間文學,散文及雜文創作等領域。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卓有建樹的成績。06年其成為首位獲得“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學者,同時在這一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主要著作:《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論文集)1957,人民教育 ;《<羅摩衍那>初探》(理論)1979,外國文學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羨林選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學研究社 ;《朗潤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藝 ;《季羨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學出版社

    ⑨徐復

    1929年就讀於金陵大學,師從黃侃攻文字、音韻、訓詁。1935年入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後轉至章太炎門下求學。曾任教於國立邊疆專科學校、金陵大學、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等校。歷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名譽所長、《辭海》編委、《辭海》語詞學科分科主編之一、《漢語大詞典》副主編之一、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江蘇省語言學會會長、《傳世藏書》主編等。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訓詁學、校勘學、蒙藏語文研究、詞語研究、語源學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在蒙藏語文與漢語對勘方面,著有《“歹”字源出藏文說》(《東方雜誌》、《閼氏讀音考》(《東方雜誌》、《守溫字母與藏文字母之淵源》、《“歹”字形聲義及其製作年代》等。在訓詁學方面,他用力最勤,著述頗豐,代表作有《從語言上推測〈孔雀東南飛〉一詩的寫定年代》、《韓昌黎詩拾詁》等。

    代表作品:《徐復語言文字學論稿》,《廣雅詁林》,《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等。

    ⑩錢鍾書

    自幼天資過人,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其在清華讀書期間,橫掃清華圖書館;留英期間又在牛津大學圖書館泡了幾年。後又隨妻子楊絳留法一年,飽覽巴黎大學圖書館藏書,讀書之多,古今中外罕有能比。為學淵博精深,冶古今於一爐,融中外為一家。精通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語,中英文造詣之高,無出其右。著《管錐編》四冊,一百三十餘萬言,以典雅的文言寫成,並對《毛詩正義》、《老子王弼注》、《史記會注考證》、《太平廣記》等十部典籍,作了詳細的考釋、批註與闡發,引用了古今中外4000位作家的13000多部著作,涉及經史子集,修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讀書筆記多達90000餘頁,多種語種,數千萬字。

    代表作:《圍城》、《人獸鬼》、《錢鍾書散文》、《宋詩選注》、《談藝錄》、《管錐編》、《宋詩記事補遺》、《容安館筆札》等。

  • 7 # BrianZheng1980

    中國教育需要的是堅持應試教育100年不動搖。堅持平均主義和公平。全國一套教材,一個考綱,一張卷子。堅持八股文的模組化教學和錄取,培養統一水準的學生。堅持培養未成年人養成勤奮,吃苦耐勞的優點,爭取每天只睡6個小時。堅持把學生每天一小時運動時間充分運用到做題中去,而不是荒廢生命成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堅持讓所有學生熱愛學習和做題,而不是搞所謂的無聊的藝術,社交,體驗。堅持讓學生完全徹底的掌握前人的知識而不是胡思亂想和不切實際的創新。堅持100年不拿諾貝獎讓諾貝爾獎爛掉。

  • 8 # 青山講歷史

    民國對百姓來講,是不幸的時代,但對文人來講,卻是幸運的時代。

    在民國,文人們都可以隨心所欲發表自己的高見,思想再也不用被束縛,正因如此,民國誕生了很多國學大師,諸如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等。

    不過我認為最配得上國學大師的只有一人,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位,魯迅

    魯迅作為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我們只記得他的《吶喊》、《祝福》,只記得他筆下的祥林嫂和閏土,其實不然,魯迅在國學方面造詣很高。

    他的國學著作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其中的《中國小說史略》就具有代表意義,此書完整地論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和演變,精當地評價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後期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絡,對國學的發展有重大作用。

    除此之外,魯迅整理校對勘正了《古小說鉤沉》《嵇康集》《漢畫像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數十部古籍,為後世的古典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當然,國學大師要肩負起喚醒世人的責任,如果研究國學只是為了增添門面,而不運用國學到群眾中去,那麼國學註定是一小部分人的“孤芳自賞”。

    魯迅研究國學,給後人留下財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歷史中找出規律,以此喚醒世人。

  • 9 # 史海泛舟123

    陳寅恪

    國學大師陳寅恪一生學貫東西,被稱為“教授的教授”,陳寅恪致力於研究史學,範圍廣泛,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的四大哲人。陳寅恪曾留學美,日,德,法,瑞等國,精通八種語言,遊學的23年中,陳寅恪未曾獲得一個博士學位,他認為文憑不過一張紙而已,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不重要。

    陳寅恪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他上課的教室,都是坐滿了人,一半是學生,一半是慕名而來的老師,連朱自清,馮友蘭,吳宓這樣的名教授也一堂不漏的聽他上課。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講“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一人而已”。

    錢穆

    錢穆曾說“我自7歲起,無一日不讀書,每日求有所聞。我腦子裡心嚮往之的,可說只在孔子一人。別人反對我,冷落我,我也不在意。我不情願做一孔子《論語》中所謂的小人。”

    錢穆是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他畢生以捍衛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高舉“新儒家”的旗幟,將中國文化展示給全世界,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瑞典漢學家馬悅然曾評價錢穆道:“錢穆在本世紀中國史學家之中是最具有中國情懷的一位。他對中國的光輝的過去懷有極大的敬意,同時也對中國的光輝的未來抱有極大的信心。”

    曾經有人問,再過一百年之後,人們會如何評價錢穆先生?龔鵬程答:“往者已矣,來者不可知。未來錢先生也可能會被超越,漸不重要。但無論如何,人們應當會記得一個倔強的靈魂,曾在這般黑暗的時代護衛著文化命脈。”

    王國維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於中國傳統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王國維的作品不多,一本《人間詞話》勾勒出人生三大境界,原文如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現在人常用“三重境界”來分析愛情離合、事業升遷、財運得失等等。透過人生,愛情也好,事業也好,財運也罷,成功的例子基本都是經過三個過程:首先要有目標,進而追求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挫折,只要堅持不悔,挺過來,就會抵達最終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知道讀書有什麼用,但是我提不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