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隻眼睛的貓
-
2 # 莽原文士
題主這個說法沒有大錯,但忽略了華夏族與漢族二者的繼承關係。漢族是在華夏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間融入了包括百越族在內的其他成分。但秦朝時只有華夏族,還沒有漢族;漢朝之後華夏族演變成了漢族,也就不再有華夏族了。下面,小牛就做具體論述。
一、按照歷史學家林惠祥先生的觀點,漢族有四大來源,即華夏系、東夷系、荊吳系和百越系。以華夏族為主體為先導,從西周時期開始,經歷春秋戰國、秦朝,一直到西漢時期,它漸次融合了東夷族、荊吳族和百越族,最終形成了漢族,這一歷史程序長達數百年年。二、秦朝的統一,意味著原戰國七雄疆域中的華夏族與東夷族、荊吳族的融合已經完成,一個嶄新的華夏族誕生了。華夏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最初,它是一個與“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和北狄相對的概念,是在炎黃部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西周時期,魯國、晉國、衛國、燕國和宋國等黃河流域諸國是華夏族建立的。秦國人雖祖先是東夷族,但因其文化相對落後,被視為西戎,更不被視為華夏,不過,他們主動向中原出擊,學習華夏文化。齊國人的主體是東夷族,與魯宋衛燕晉長期接觸,文化逐漸向華夏轉型。楚國人是屬於南蠻的荊吳族,與三苗文化相近,有自己獨特的楚辭藝術。
經過長期的漸染薰陶,到了春秋時期,秦國人、齊國人早已融入華夏族。而楚國人與同屬南蠻的三苗一樣,仍自認為蠻夷,刻意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種情形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有了根本改觀。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消滅了六國。秦王朝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也將荊吳族吸納進了更為廣大的華夏族,華夏族成了秦朝的主體民族。
三、漢朝的建立,意味著在華夏族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主體民族漢族。此後,漢武帝征服閩越南越,百越系人群也相繼加入漢族。百越是對遠古時期世居於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各個古老族群的統稱,其下有吳越、閩越、南越和駱越等眾多部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派屠雎、趙佗率50萬大軍攻打東甌、閩越、西甌、駱越和南越。公元前214年,將整個嶺南地區納入秦朝版圖。然而,在陳勝吳廣起義後,趙佗封閉關隘,燒絕棧道,阻斷與中原聯絡,於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
閩越王無諸和東甌王搖都是越王勾踐的後裔,秦朝時轄地都變成了郡縣,所以,他們都懷恨在心,參加了秦末起義。漢朝建立後,他們都被封為王。
雖然漢朝承認了上述百越族國王的合法性,並尊重各國相對獨立的地位,但是,百越之君的後代君王要麼武裝割據,與漢朝對抗,要麼互相攻打對方,擾亂東南的安定局面。到了漢武帝時期,問題愈演愈烈,逼得漢朝出兵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後這些百越之地,都變成了郡縣,部落百姓變成了編戶之民,百越族也加入了漢族。
至此,在漢朝的廣闊疆域上,在大一統制度下,華夏、東夷、荊吳和百越等四大源頭匯聚在一起,以漢朝的“漢”字為標誌,形成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族。
-
3 # 封翔jxyh
華夏民族是透過文明、文化來認定,是思想上的,古語云: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族純粹是透過血統來認定,是物質上的,你父母是漢族,你就是。
回覆列表
這個也可以這樣理解,華夏民族是漢族前身,漢族肯定是華夏民族的後代,但是漢族包含的血統比之更復雜一點,南方融入了百越,北方融入了蒙古、鮮卑、等血統,但主體大部分血統依然是華夏民族血統,因為人口基數大所以的異族血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