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冷極小俊
-
2 # 楊宇63108417
首先,農產品的初級產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原材料,例如:植物的果實,根,莖的成熟是需要時間週期的。南方的水稻成熟可以達到一年三熟,北方的小麥三年兩熟,北方的玉米,豆類是一年一熟。在有限的時間裡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作物是有限的,這些因素制約了農產品的產量。再加上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大規模的建設和退耕還林政策的事實,中國的耕地面積也在減少。這也制約了農產品的產量。要想在現有的耕地上提高產量,就得提高單位產量,壓縮成熟週期,讓一年一熟變成一年幾熟。當然了,就需要大量的更高的科技支撐和更大的資金投入。只有用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收益才能降低成品的價格。
其次,中國對糧食等保障民生的物資是給予價格保護的,也就是說糧食的收購是受到國家的保護的。為的是保障糧食的安全和保障農民的收益,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這就導致糧食的價格最大程度上不會達到價廉,只能朝物美上發展。除了糧食之外的農產品,比如水果等,因受到種植成本,如:施肥,噴藥,澆水,維護,採摘等費用的提高,有時還會遇到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也導致這類農產品的價格不會達到價廉。
最後,親們,難道我們不希望農民有更多的收益嗎?說真的,最初的農產品在地頭收購是非常的價廉的,除去給類成本,農民的收益並不多。例如,蘋果等水果在地頭收購才一元甚至幾角,但到了城市批發市場就得翻倍,再到了市民手中,價格就又翻倍,這就給了人們農產品不物美價廉的錯覺。
綜上所述,農產品之所以不那麼物美價廉,是由眾多的因素導致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很複雜的。但我用一話概括:只有工業產品變得更加的物美價廉,科技高度發達,我們的農產品也將變的更加的物美價廉!
-
3 # 農家米酒143
工業商品能做到物美價廉,為什麼農產做不到,農業成本高怎麼辦?農產品現在就是物美價廉了,農產品不可能低於成本價賣吧。農民本來種田地就不賺錢,沒有人想種了,你看有幾個年輕人想種田,現在種田地的都是一些農村老人,農村老人外出打工沒人要,沒有辦法才在農村種田地。農村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不想守著不賺錢的田地。你現在要農產品還要便宜到什麼程度?再便宜連肥料藥水的本錢都虧進去了,還有誰願意種呀。工業商品不一樣,它生產快,流水線生產,一天的生產量相當的大。而農產品就不同,農產品它是有一個生長期,從播種到成熟收割都要幾個月,有的生長期要一年。所以沒法跟工業商品比。所以工業商品能做到便宜,物美價廉。而農產品做不到就是這樣的情況而不能相比較的。
-
4 # 米源道
一切死物我們人類都能做出來,唯獨有生命的我們就製造不出來。農產品就是其一。
工業商品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的因素都是人為可控的。要多少製造就是了,多了自然不值錢;農產品是天賞的,所有的因素不是你人類可以掌控的。比如產量、豐收歉收甚至絕收等問題,即使豐收成本也是很高的,人工、肥料、機械成本不說,單單時間成本就不得了。所以農產品絕對做不到工業商品那地步。高成本也是無法解決的。
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珍惜生命、珍惜一切享有的福報。
-
5 # 農家巧女
工業與農業有本質的區別,農業是從土地上要收入,那麼它就有區域的限制,也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一定要根據它的屬性而發展,能夠產值最大化,就是最好的發展。所以拔苗助長真的是適得其反。
-
6 # 銷售生活365
最好在當地就實現生產營銷一體化發展,省去運輸中間商環節。採取電商營銷,直播營銷,今年的疫情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回覆列表
與工業產品不同,農產品是生鮮,保質期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收穫期大都相同,儲存時間短、運輸困難等,生產和銷售只能急著賣。採收期集中上市,城市一下消化不了。怎樣避免這種消費的長期性和生產供應的短期性、波浪性之間的矛盾?怎麼樣避免產品過剩銷售不出去損耗太大,甚至爛在地裡、庫裡的問題?怎麼樣避免生鮮難有產品品牌,附加值不高的問題?
一、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過剩的重要出路
農產品加工,乃至深加工會成為農產品發展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方向。如果這個問題能夠解決好,那麼就能解決某些農產品的階段性過剩,並且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也錯開了上市的高峰期,中國農產品的浪費和損耗就會大大降低,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水平,還能有效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農產品加工包括什麼?
一是初加工。比如,農產品從地頭出來後的初級分揀和包裝後,就能賣出和大堆菜不一般的價格。再進一步,以磨米/面、油坊、釀酒及水果、禽、畜、蛋、奶等的初級加工,比如,糧變粉、豆變芽、肉變腸、奶變酪、菜變餚、水果變果汁,加工之後的產品,商品價值能提升幾倍乃至幾十倍!
農產品初加工,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不需要高的資金和投入,也不需要資源,農戶家庭自己就可以製造產品,獲取報酬。而且味道地道,使用者體驗好,有的甚至變成了聞名遐邇的特色產品和地理標誌產品。是我們可以重點關注的。比如桂林米粉,陝西富平的柿餅,內蒙的乳酪,王致和的腐乳
當然,由於規模、技術裝置、專業度有限,鄉村的農產品初加工,通常都是為大型專業的加工企業提供初級原料或村域範圍的簡單經營,賺取的大部分是辛苦錢和手工藝錢,要想創造更大收益,還有進一步精深加工的需要。
二是深加工。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改變產品原始形態,甚至變得完全與眾不同,可以大幅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比起初加工來,產品形態、功用和價值乃至品牌的提升更為明顯,是農產品增值的一個重要方面。
深加工,首先當然是食品飲品。我們常見的深加工農產品有各類的罐頭、乾貨、醬等調味品產業,茶葉等等。如中國的普洱茶、六必居的醬菜,王守義十三香等,不少還是百年的老字號。
農產品深加工不只是做成吃的和喝的。在日本,由柿子加工成的日用品類包括柿澀染織的紡織品、比較高階的染髮美髮產品、美容護膚產品、柿澀面膜、洗面香皂、殺菌、消毒、防蟲、除臭產品。日本還研究出一款大米麵膜,精華液用日本原產優質大米做成,營養成分高,能夠給肌膚補水提亮、收縮毛孔、增加彈力,據說用後面板就像剛煮熟的大米一樣,細膩光澤有彈性。
二、農產品加工業的現狀
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據統計2018年,中國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達到7.9萬家,營業收入達到14.9萬億元。鄉村產業融合也漸成趨勢,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7萬家。比如耳熟能詳的蒙牛、伊利,匯源果汁等。
在加工產業上,國內也有一些區域走出了特色之路。比如河南駐馬店市,加強糧食產業鏈建設,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透過農產品加工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附加值,截至2019年底,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680家,年實現總產值1800多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駐馬店第一大支柱產業實現由產糧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讓農業真正成為一個強市富民的產業。
但是總體而言,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產品加工業還處於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
舉兩個典型的行業例子:
2018年,中國的水產養殖總產量為4991.06萬噸,佔國內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77.3%。而另一組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水產品加工率為41.6%,淡水魚加工率僅為18.36%。在一些漁業發達國家加工率已 達50%~70%。
另外,資料顯示,中國農產品加工副產物中有60%得不到有效利用,其中,水產品類綜合利用率不足50%,米糠類不足10%,果蔬類不足5%,油料類產品綜合利用率也僅達到了20%。
再以目前市場的發展熱點生態農業為例,中國市場上初級生態產品佔 80%,加工產品佔 20%,但僅是最簡單的加工,產品較為單調,初級產品多。發展還遠遠不夠。有業內觀點認為:生態農產品結構應 80% 是加工產品,20% 是初級鮮活產品,如蔬菜水果。生態食品的深加工將是未來的行業發展方向。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技術裝備較為落後,初加工過剩而深加工不足,農產品加工損耗率較高;組織模式鬆散,區域產業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企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低、小、散”的加工企業普遍存在且仍在不斷建設。
不過,可喜的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包括中小型企業活力增強、企業效益明顯好轉、進出口總額降幅繼續收窄、區域結構加速調整等。這是國內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積極現象。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提出中國未來幾年農產品加工業目標: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進一步提高,基本接近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