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難得糊塗李學龍
-
2 # 智慧改變命運
個人觀點,我故妄説之,你姑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1.在學校學生挑戰老師的權威很正常,唯老師馬首是瞻的盲從式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最大悲哀!
私下和老師溝通一下孩子在那些事,那些方面,以何種方式挑戰老師的權威,搞清楚基本事實。
和孩子交流,就具體事宜問問孩子出頭的原因。
2.小學教育的核心內容是人文素養培育和科學常識教育。
孩子喜歡挑戰老師的權威屬於人文素養方面,如三觀正或無傷大雅,多從人文素養方面提供一些案例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老師平等交流有禮貌的方式即可,平時多提供孩子一些社交禮儀方面知識提高孩子修養即可。
-
3 # 平原春秋
三年級的孩子是小學的中級階段,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在接受別人的評價時會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如果孩子學習很好,受到老師同學讚揚,就會飄飄然,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把老師也不會放到心裡,當和老師有衝突時,就會覺得自己的對,於是和老師頂著幹。
三年級的孩子情緒不穩定,自我調節能力差,遇到一點小事就容易激動。有獨立的願望,想擺脫家長的束縛。
家長這時對孩子的教育要多交流,多用打比方、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孩子,讓孩子從故事中領悟應該怎樣做。這個年齡階段還是可塑期,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不能聽之任之,溺愛孩子,過於遷就。
也要讓孩子慢慢知道,自己對於家庭有擔當有責任,以後一切要靠自己,要自立自強,對自己負責任。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溝通,多鼓勵表揚,樹立孩子強的自信心。多用自己對孩子的關心關愛,感化孩子,透過自己的行動、一言一行等生活的點滴讓孩子明白,家長的鼓勵是為了讓他更好地進步和成長。
這個問題的根孩子有個理念不清楚,沒有建立起敬畏老師的道理。答案在三字經弟子規裡有。三字經講的是人性善惡之變,弟子規講的是人的行為的道理,這兩點都是建立一個人的形象問題。為什麼敬老師,為什麼畏老師呢?不敬畏老師將失去什麼呢?這是認知問題,也是智慧問題,知道老師給我們什麼,這是認知問題,不畏老師失去什麼,這也是認知問題,為什麼說認知問題呢?認識事物的本質是認知,而這個就是認識事物的依據。什麼是老師,老師給我們什麼不清楚,就不可能敬畏老師的。不知道不敬畏老師,會吃什麼虧就與老師對著來。
人的任何技能都是老師教的。一個學本事的人,不敬畏老師能學到真本事嗎?當老師怕孩子時後果自負了。
還有情感有問題,沒有感恩的心是可怕的。有四種人最可怕,自私的人,傲慢的人,狂妄的人,愚昧的人,這樣的人的行為情感可怕性可想而知的。
什麼是聰明的人,與老師對著來是聰明嗎?是勇敢嗎?是有智慧嗎?這叫眼光,認知,名學生必有名思想,名情感,名行為。看看這是不是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