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鳥遊戲實況II
-
2 # 愛嘎小G
差別還是蠻大的,而且動漫和電視劇還不一樣,如果你要練習日語,最好不要用動漫,用電視劇比較好
動漫的話語一般生活中不常用
動漫的日語方言還有省略語比較多
動漫裡的語法規則不是很強
我舉個大家都比較知道的例子就明白了:動漫裡你一定聽過:バカ(巴嘎或八嘎牙路),動漫,電視劇,抗日神劇經常聽到,覺得很普通吧。反正就是笨蛋,白痴這類的意思,在國內這種罵人的話簡直太小兒科了。說說笑笑就當開玩笑了,覺得沒什麼。
但在日本,日語本身是沒有什麼髒話和罵人的話的,一般罵你像什麼動物就已經很嚴重了,比如說“你像個猴子”。在日本這是很嚴重的罵人的話。像“巴嘎”這種話是很少很少有人說的,說了很容易引起“戰爭”的。我來日本10年了,只聽到過一次,還是一個80歲老頭說的。
所以,如果練習聽力或者口語,最好還是不要用動漫,但是當你水平很高了,拿動漫來提升是不錯的選擇
一.語速
多數關東日本人說話語速比較快,答主認識的其他地域的日本人比較少,不過我所認識的關西人說話真的比較一字一句,感覺幾乎每個字都是重音…扯遠了。
語速大概有多大差距呢,拿中文打比方,動畫裡的語速就像你出聲把這句話讀出來的語速,而生活中的語速就像此時你母上叫你去洗碗,你回答:"知道了等會兒我看完這節就去。"的語速。
二.吐字
語速快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自然不能把每個字都吐得和動畫中一樣清晰,比較常見的就是把發音濁化,或者乾脆省略成母音(當然咬字清晰的人也是有的)
例如"~ので"多會發音成"~んで","だから"偶爾也會發音成"だがら"甚至"だあら","それは"會發音成"そりゃ"…總之怎麼方便怎麼來,大家互相能理解就行。
三.省略
日本人喜歡省略主語是眾所周知的,不過生活中的他們基本是隻要能把意思傳達出去什麼都敢省略…不過這裡指的不是句子成分的省略,而是發音上的簡略。
例如:"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ちょっ待っち"
"何を言っていますか"→"何言ってんっすか"(貌似っす已經成為一種口癖了)
"ない"→"ねぇ/ん"(這個似乎可以追溯到古日語裡的助動詞ず和む…另外這種ア段+い變エ段的省略十分常見)
"こんにちは"→"っんちゃあ(っす)"
(注:在日本年輕人之間這些用法很常見,以っす來代替です/ます的用法也可以用於和比較親近熟悉的前輩/老師之間,不過終歸不算是正規用法,和正式的上級說話千萬不能作這種死)
四.口音
以為日本只有關西腔一種口音就太天真了…以為關西腔只有句尾的"や/やね"也太天真了…十分淳樸的方言給人一種"我知道他在講日語但是他在講什麼我不是很能理解耶"的感覺。
不過好在日本同一個地區的口音偏差不是很大,不像中國一個華南地區就很多種方言。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雖然感覺大半是廢話(手動再見)
又想到一點,補充一下
五.語氣
動畫由於表現手法的侷限性(例如人物繪製的省略…不過這裡並不是討論動畫作畫夠不夠精緻,而是與現實中的人物相對比,形象上會更少地保留一些資訊),為了追求表現的張力,配音普遍會帶有比現實中更強烈的感情色彩(我認為就算三無屬性也是有其特殊的感情色彩的),所以語氣通常會比較強烈。
例如這個人的角色設定是小混混,那寫他的臺詞的時候就會有意加上"だぜ/ぜ""っつってんの"甚至用上"俺様"這樣的自稱。
或者設定上是僕娘就一直自稱"僕"的女孩子。
或者大小姐設定就一定要"ですわ/ますわ"。
不過相信不是遊戲腦的大家也都能明白…現實中沒有日本人會固定這麼說的。
甚至有些日本人會在老師之前自稱"僕",在同學之間自稱"俺",在正式場合自稱"私"。
而且通常語氣是很平的…就像你平常去菜市場買個菜也不會提前運好氣,用"我就是超威藍貓的配音演員,葛平叔叔!"這種中氣十足的語氣和菜市場大媽講話一樣。
1.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能接受僕娘,有一部分人覺得女生自稱"僕"讓人不舒服。(別問我為什麼知道
2.蠻多日本中年人說話是沒有底氣的…你會覺得他們說話很虛,一句話一口氣說完甚至都沒法留下印象那種。
3.日本多數上年紀的女性和中國奶奶一樣比較愛嘮叨。這條可能全世界通用?
4.如果你的日語是依靠看動畫學起來的,如果你來日本留學了,如果你留學的同時兼職了服務業的工作…那我覺得很有可能會是毀滅性的語言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