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象山之峰

    憶苦思甜是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苦甜對比,講究滿足,克服奢侈,倡導互助,追求共同富裕。現在不提倡?是假的!因為,用憶苦思甜這個詞語的人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特別是不懂憶苦思甜,或怕憶苦思甜的人,已經基本掌握了地方上教育的話語權。中央提"初心“概念就是一種巧妙的憶苦思甜提醒。

    再來看一看與憶苦思甜概念相似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等也一同基本消失了。這裡的箇中因素,不僅是喜歡和善於憶苦思甜的人們退出歷史舞臺,關鍵是一切向錢看,講究享受甚至奢靡的人,時不時干擾著基層的社會價值觀,導致人們喜歡掩起傷疤、藏起痛,現實中虛話空話連篇,已經到了喜憂不分地步。

    還應該注意,現在掌握社會話語權的人,基本沒有同幹共苦的資格,穿的最名牌,吃的最奢侈,住的最豪華,玩的最氣魄。基層已經沒有內外活動的區別,動不動就是上檔次、高標準,連現實都不願意顧及,還能有憶苦思甜之心。好在有"初心“的提醒,好在尚有"一千元"工資的敲打,全面小康應在"憶苦思甜"中感到自豪,亦應在"憶苦思甜“中奮發。

    "憶苦思甜”是個好東西。誰能不忘憶苦思甜,誰就能真正滋生生活的滿足感,誰就能義無反顧地一往無前,實實在在地享受來之不易的幸福。

  • 2 # 使用者2108春來暖

    不管為什麼,不提倡憶苦思甜的教育方式就是忘本。

    現在的甜,人人都在享,過去的苦恐怕早己忘。有誰知現在甜是建立在多少人的苦之上。我們必須提倡憶苦思甜的方式,教育所有的人,讓所有的人都知道過去的人們吃了多少苦,受的是什麼樣的苦。才換來了今天的甜,讓他們知道今天的甜來之不易,讓他們知道珍惜今天的甜。

    毛主席指定的教育方針不能忘,要使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德的教育,如果德教育不好,再好的學生也是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要想以德樹人,憶苦思甜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我們必須提倡憶苦思甜。

    習主席提出的不忘初心,這個初就是過去,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苦。也就是提倡憶苦思甜的教育為式。只要知道了過去的苦,才有力量實現小康,才能對美好生活更向望。

    優其是年輕一代,他們不知道過去是什麼樣,不知道是多少人流血犧牲,艱苦奮鬥才換來今天的好日子。要提倡憶苦思甜的方式教育他們,提高他們的德,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比錢更重要,那就是德。只有年輕一代有了德,我們的國家才更有希望。

  • 3 # 使用者魯川

    憶苦思甜的教育方式很好。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獨立思考,溫故知新。總結回憶過去的苦難和挫折以及不平坦的道路,將對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有新的認識和感悟。憶苦思甜教育意義很大,有非常真實的對比性和對人生及歷史的回顧,也是激勵和激發鬥志的良好方式。

  • 4 # 江山如畫6137

    有啊!精英們整天不是象怨婦一樣控訴毛澤東時代苦,吃不飽飯,經濟到了崩潰邊緣,而現是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甜嗎?

    可是他們卻從來看不到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那個時代的人民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一代人吃了幾代人的苦,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全面牢靠的基礎。

    越來來多的年輕人瞭解真相後,他們這種怨婦式的憶苦思甜的洗腦方式就不靈了。

  • 5 # 牧之55

    其實現在更需要億苦思甜。

    我們要憶前三十年的苦,思改革開放後逐漸甜起來。

    再不憶苦思甜,會有的一大批年輕人以為前三十年如何好,改革開放後如此的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羅拉最低配先鋒版,落地12萬4,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