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正史上關羽㐓比呂布強得多了。

    呂布在正史上以武勇出名,擅長弓馬,膂力過人,因此人稱飛將。在史書上體現呂布武勇的記錄有四處:

    一是根據《英雄記》記載,郭汜率兵進攻長安時,呂布向他挑戰,“身決勝負”。兩人就此大戰一場,最後呂布一矛刺傷郭汜,郭汜手下衝上來將他救下。

    二是呂布依附袁紹期間,和張燕作戰。呂布親自率成廉、魏越等數百騎衝鋒陷陣大破張燕軍。

    三是呂布和袁紹鬧翻以後,離開袁紹去投奔張楊。袁紹派人追殺,追兵因為畏懼呂布,不敢靠近,呂布得以脫身。

    四是袁術命紀靈攻打小沛時,呂布轅門射戟,解了劉備的危機。

    呂布這些戰績確實不錯,不過和關羽相比還是要差得多。

    關羽素有萬人敵的美名,這個稱號可比呂布的飛將霸氣。而且關羽的實戰戰績也顯赫:在白馬之戰中,關羽作為先鋒衝入袁軍陣中,一路殺到袁軍主將顏良面前,將他殺死。顏良也是以驍勇出名,卻被關羽在萬軍之中斬殺,可見關羽武藝之強。這個表現也明顯比呂布一對一還沒能殺死郭汜強得多。

    另外關羽也不是光有匹夫之勇。在關羽北伐襄樊時,先後擊敗了曹操手下曹仁、于禁兩員大將,差點逼得曹操遷都。相比之下,呂布只有在陳宮的幫助下偷襲曹操時才佔了點便宜,此後一直被曹操壓著打。這用兵方面關羽顯然強於呂布。

    所以在後世關羽可以進入武廟,而呂布則沒資格。這後人的評價已經很明顯了。

  • 2 # 軒轅豆

    武力對比毫無意義 統帥能力結合多兵種應用經驗 關羽更全面

    首先要說,根據陳壽《三國志》的線索,一個不難形成的概念就是:呂布屬於騎兵型將領。

    無論是與郭汜的單挑後追逐,還是結合對戰張燕部的掠陣,不去結合騎兵的衝擊力畫面想象,就無法印證史書裡的記載線索。

    其次,前些日子裡的青州軍首戰奔逃話題,則也是側面迴應。已經為陶謙部所檢驗的青州軍,對戰呂布部的災難性戰果,也說明首先青州軍不是在進行已經熟練了的攻城攻堅,而是類似於項羽騎兵擊潰劉邦部形式的野戰衝擊。

    豆哥對於騎馬,也就僅僅屬於玩過,此線索也請有牧區工作經驗的朋友們隨時來指正。

    僅僅就普通的力學問題展開,試問如此重量前傾的武器,再結合二爺的天生神力,全力揮出去?砍空了可咋整。

    赤兔遭殃唄!豆哥當然知道砍空了二爺也能兜住咯,事情是赤兔的馬腳脖子能不能受得了?還記得《狼圖騰》裡的蒙族老人,對於草原黃鼠的痛恨嘛?

    高速行進的馬兒,一個鼠洞的威脅,就決定了馬匹的服務壽命,殘酷吧?

    同步,我們再結合三爺的武器,捎帶聯絡豆哥昨天吹過的三爺是一省首富牛皮,是不是基本就清晰了?

    在目前都缺乏三國時期掌握馬鐙技術的實物證據出土之前,我們大可以如此展開想像:

    三爺有錢,所以有馬,然後作戰樣式為,雙腿夾緊馬兒腹部,用單臂結合肋部夾緊蛇矛,憑藉馬力的加速度,去衝擊對手的重灌軍陣。

    更直接說吧?大夥就直接聯想中世紀的歐洲騎士,那種單棵樹幹加工而來的碩大長矛;戰法,也可以參考《勇敢的心》裡華萊士對陣的英格蘭騎兵。

    有朋友會說:老豆你說的二爺大刀可能沒有那麼大?

    有沒有這麼大的暫且不考,但是豆哥說二爺是步兵將領是否就存在相當 的合理性?

    還不小呦,請大家結合戚家軍的鴛鴦陣戰法,是否這樣解釋更合適呢?

    戰鬥小組這個形式,在古代就存在,比如說二爺可能就是帶兵衝鋒,衝在最前面的班長,班長當然首先考慮的是殺傷面而非精確結果對手單個士兵的性命;而小組裡的矛手,單刀手才是使用點殺傷武器的小組成員。

    相類似就是:反擊戰裡戰鬥小組長使用全自動武器,用來壓制對手火力;成員則採用半自動單個殺傷。

    再無法理解的就這樣想象:《天地英雄》裡那個掄流星錘的啥意思?掄開了避免被對手壓制合圍而陷入行進停滯,是撒二爺合夥人時代(仨人二爺掄,大耳哥領三爺跟著走著扎,雙股劍和蛇矛就合理咯)就是整這個的,所以二爺的武器就得重,就得長。

    以為豆哥又要神吹亂侃的朋友,請不要擔心!豆哥想好了,以後的問答都不會很長的,有理不在聲高,小清新的故事體也必須考慮讀者的閱讀感受。

    再說我放上面這張 水淹七軍 的圖,大夥可能也就明白了。

    最終回答:關羽可能是個悲劇性人物,但是本回答就一點展開:結合三國那個時代,曹魏繫馬步皆通,水軍災難;東吳系,水陸結合,騎兵系基本沒影;因此,關羽才是那個為距離,地理,地形等諸多不利條件所限制的,為數不多的,具備多兵種指揮能力的

    複合型將領。

    再有不接受的?你們知道“一江山島”嘛?

    作為我軍第一個擁有三軍聯合作戰的指揮經驗的 張愛萍 上將軍,後來還做到過我國的國防部長。 致敬 :老將軍

  • 3 # 閒將西話

    三國多名將,史說也精彩。呂布不僅是武將,而且還是曾稱霸一方的割據群雄。《三國志》作者陳壽說:“呂布有虓虎之勇。”

    關羽是勇將,悍將,北攻襄樊,威震華夏。陳壽則是這樣評價關羽的:關羽號稱萬人敵,是一代虎臣。

    兩位虎將在三國武將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屬於“超級猛將”的行列。那麼他們兩人誰更厲害呢?

    煮酒論英雄,還得看戰績。咱們就根據正史對他們戰績的記載來從各個角度分析一下。

    一、呂布

    1.背刺董卓

    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三國志 呂布傳》)

    看來,真實的董卓也並非草包,而是絕對是草莽之輩。史載董卓武藝高強,力大無比,能馳馬雙發弓。能夠挑戰並親手殺死董卓,足見呂布的本事不在常人之下。

    2.單挑郭汜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英雄記》)

    史上不多的呂布步戰,一矛刺傷郭汜,若不是後軍趕到,可能郭汜要命喪於此。

    3.破擊張燕

    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呂布傳》)

    不愧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衝鋒陷陣,踏平張燕,有以一敵多的神勇。

    4.虎口脫險

    紹恐還為己害,遣壯士夜掩殺布,不獲。事露,布走河內,與張楊合。紹令眾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呂布傳》)

    袁紹刺殺未遂,且又群起而攻之,皆被呂布逐一化解。眾所周知,能夠虎口脫險,並非一般人能做的到。呂布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5.身先士卒

    太祖討呂布於濮陽。布有別屯在濮陽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襲,比明破之。未及還,會布救兵至,三面掉戰。時布身自搏殺,自旦至日昳數十合,相持急。(《典韋傳》)

    濮陽圍戰,呂布奔赴一線,親身肉搏,不懼生死。據史料記載,此戰中,呂布借火助攻,燒傷曹操。

    6.轅門射戟

    布令門侯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呂布傳》)

    史載,呂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轅門射戟體現了呂布高超的箭術。

    綜上所述,歷史上的呂布雖然沒有《三國演義》中獨戰三英的表現,但是從以上戰績可以看出,呂布馬戰、步戰、箭戰都十分了得,在武藝上,有較強的綜合實力。

    二、關羽

    1.斬殺顏良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之圍。(《關羽傳》)

    關羽臨陣殺敵,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有萬人敵之勇。此戰中,關羽成了唯一一位在兩軍對峙中斬將的武將。

    2.許田殺曹

    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飄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蜀記》)

    許田打獵,關羽力勸劉備殺曹操,足見其武勇不在呂布之下。倘關羽真投曹操,難免不會有如呂布那樣的手刃之快。

    3.不懼馬超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古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關羽傳》)

    事實上,馬超是西涼名將,連曹操都忌憚三分。在諸葛亮的眼裡,關羽要強於馬超。

    4.刮骨療毒

    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關羽傳》)

    這是一段起雞皮疙瘩的敘述,難怪演義中華佗說關羽乃天神。九尺的漢子何懼這寸皮之痛。

    5.水淹七軍

    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若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關羽傳》)

    襄樊大戰,關羽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這是無人能及的戰績。

    結論:關羽斬殺顏良,龐德,生擒于禁,其斬將殺敵的本領要遠強於呂布。但是,與呂布相比,關羽的射技似乎要遜色點。

    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謝不殺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龐德傳》)

    由此可見,關羽的射箭能力一般,而防箭技術更差。所以說,如果關羽與呂布單挑廝殺的話,呂布有被斬殺的可能。但是,如果呂布發揮箭戰優勢,關羽可能就要吃虧了。

    (本文根據《三國志》分析而來,與演義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多數人比起白月初和王富貴更喜歡東方月初和王權富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