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L.F潘

    必贏!魏蜀吳的國力體量比基本上是7:1:2。劉備沒那個1的時候,曹操都沒收拾得了他,更何況,劉備有了那個1之後,直接漢中之戰把曹操揍回了老家。

    所以,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真以為曹操喝醉說著玩的麼?

  • 2 # chatoyant

    這麼說吧,天下九州,曹操佔領六個零三分之一,孫權佔領一個零三分之二,劉備一個。怎麼說吧,劉備方式荊州三郡加一個益州,在漢中和曹操打的有來有回,甚至拿下漢中,這麼個劉備都能打敗曹操,難道你以為曹操青梅煮酒論的不是英雄,曹操眼光可以的。

  • 3 # 小民學歷史

    不可能

    首先,劉備起家的原因就是打著漢室宗親之後來四處宣揚名聲,如果他佔據北方,是不可能打曹操的,漢獻帝在曹操手裡,曹操就可以假借獻帝名聲,四處刁難劉備,劉備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樣罔顧獻帝的旨意的

  • 4 # 點不點點

    如果地盤對調,劉備能不能贏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退守益州的曹操能活多久的問題,哪怕漢獻帝在曹操手裡,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首先,劉備佔據中原及北方,以起皇叔的名義,必然會極快的收攏人心,得到北方氏族的擁護,擁有最大的人口資源與基礎,加之無可比擬的騎兵優勢,統一天下只是遲早之事。

    其次,漢獻帝的作用在三國初期諸侯開始混戰前還有點作用,但隨著袁術稱帝,董卓遷都,漢室威嚴已不復存在,尤其是賈羽毒計禍亂天下。再者,擁有中原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劉備集團再立一個傀儡皇帝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最後,劉備賬下文武齊備,缺乏的只是地盤與時間,隨著時間的流逝,北方一統,人才齊備的劉備面對無兵無立錐之地,而劉備在徐州之時,時間正好,諸侯混戰,可惜人才不齊,缺乏諸葛亮徐庶等大才,屢屢被文武齊備的曹操打的丟盔棄甲。若劉備得中原,則三國一統的程序將會被極大加快。

  • 5 # 王俊傑猛

    三國時代,有三十兵一的說法,就是,30個老百姓,才能養一個兵,也就是,30個老百姓的GDP,除了養活自己,才能養活一個兵。

    終曹操一生,沒有拿下劉備和孫權,並不是曹操能力不夠,而是,國力不夠。

    赤壁失敗後,損失了大量物質,曹操已經沒有了全國開戰的本錢,才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曹操和劉備在本質上都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都是歷史上割據一方,最後成就霸業的軍閥。

    表面上,曹操是奸雄,而劉備是明主,那是尊劉的結果。

    事實上,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稱王稱霸。

    曹操靠滅黃巾起家,靠“挾天子以令諸侯”稱霸,加上他行事不擇手段,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自古以來曹操就是是個“奸雄”的形象。

    劉備則不然,他有漢朝劉氏王族血統【雖然很遠了】,從一開始就“師出有名”,並贏得了很多人的支援,再加上他一向以“親民形象”示人,所以得到“保皇派”【比如陶謙,孔融】們的大力支援。

    其實曹操孫權劉備都擁有各自的軍事集團,然後透過兼併地方勢力,得到一塊地盤而稱王,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

    只是劉備更容易為大家所接受,所以,如果劉備和曹操互換地盤,那麼,劉備擁有政治的優勢,會比較順利一點,但當時的國力,也不允許劉備一統天下。

    有人說,曹操能力大於劉備和孫權十倍。

    劉備和孫權能力大於袁紹劉表之流十倍。

    這話雖然誇張,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算劉備佔據曹操的地盤,也控制了漢獻帝,只能在政治上佔有上風【他畢竟姓劉,大家容易接受】,但離擊敗曹操和孫權的聯合勢力,還是有距離的。

  • 6 # 當年春水

    首先,說明一點的是如果劉備和曹操地盤對調,那麼是劉備更得人心,世家大族和庶民百姓會誠心擁護劉備。因為一劉備是皇族宗親,二劉備美名遠揚,劉備作為一個軍閥,爭殺四方卻從不屠城,劉備作為一個地方之主,從沒為軍費發愁,足以證明其很會經營。劉備的軍隊人數從來不多,卻總敢面對強敵,說明他對自己部下的戰鬥力有足夠的自信,其中一定以騎兵擅長,多說一嘴劉備的騎兵一直由張飛統領,燕地二十八騎便是縮影。劉備的部隊總被打散,散後又能快速聚攏,說明劉備的親和力強曹操不是一星半點。所以,如果劉備和曹操地盤對調,那不是曹操頂不頂得住的問題,而是頂多長時間的問題。當然,如果是劉備統一天下的話,那麼中國的兩千年曆史將會改寫,皇帝將永遠姓劉像日本的天皇一樣,中國大地上將出現若干個曹操或異族丞相。

  • 7 # 信陵小司徒

    實際來說,如果操作不出偏差的話,劉備還是無法消滅曹操,因為三國時期之所以三方鼎力是因為形成了政治均勢、地理均勢、經濟均勢與軍事軍事。

    政治均勢形成的最晚,一直到孫權稱帝,可以暫且不談,來看經濟均勢、軍事均勢與地理均勢。

    前三國時期經濟均勢產生在地理均勢的架構上,三國地理均勢形成於夷陵之戰結束後,彼時,曹操佔據冀、青、幽、並、司、涼、兗、豫以及徐州北部荊州北部,並且對遼東具有宗主國的統領。

    劉備則為益州全部,孫權為揚州、荊州絕大部,徐州南部,交州。

    在這樣的地理均勢上,產生了經濟均勢,曹操的地盤,截止末期,人口約六百六十多萬,總動員兵力多達六十五萬餘人。

    孫權的地盤,截止末期,總人口二百三十餘萬,總動員兵力為步兵二十二萬,水軍戰船五千艘。

    劉備集團,據保守估計,人口約一百二十甚至接近一百四十萬(絕不是戶籍在冊的九十萬和九十四萬),總動員兵力十七八萬,常備兵力十萬二千上下。

    所以,這就不難看出,南北雙方的經濟軍事基本形成了均勢,地理均勢也發揮出了天險的作用。

    作用到政治均勢上,任何兩方都不會坐視另一方做大,同盟關係回隨時根據實力強大與否而改變,所以,就算劉備去了曹操的地盤,所有的均勢還在,想要有改變,其實,是很困難的。

    所以,個人認為,曹孫劉三方都不是泛泛之輩,換地盤的話,很有可能,結局,不會改變,只不過是誰過的更舒服而已。

    希望這個答案能幫到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老公一個月回家一兩次看看孩子就走這樣的婚姻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