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桂中明仔

    如果沒有蘇聯,單說英國肯定不行,雖然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但經過了一戰的消耗還有各殖民地的本地人逐漸的民族意實的崛起英國的殖民地已經大大萎縮,其實力已經大大的削弱。英國的崛起是因為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人所以享受到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紅利而走上了強國之路,但隨著各國都開始了工業化之路英國的優勢已逐步被追上,而且英國本身內部的民族矛盾一直都無法解決!被後來的德國追上也正常了,英國也是個島國!很多的原材料都得靠海路進口,這進一步給了德國扼住英國的機會。所以英國想單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政治生態下基本已經不可能了。而美帝呢這時候剛經歷了自己的經濟大蕭條而且又遠在大洋另一端,本身自己並不願躺這趟渾水,因為發動戰爭就會耗錢,剛剛好不容易回覆起來的經濟可能又會走到谷底!這種情況就算打贏德國了也只會是兩敗俱傷!況且這時候德國也沒有觸及到美國的利益,單是美國肯定是能不打就不打咯,畢竟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要不是小日本偷了美帝的珍珠港,美帝肯定繼續願隔岸觀火發自己的戰爭財哪會理歐洲的破事

  • 2 # 深研日本

    我認為不可能,德國東西兩線作戰,差點都打贏了,英國基本被打垮了,美國同時還在與日本打,我認為贏的可能性很小!

  • 3 # 進階的軍魂

    據蘇聯資料記載,到1943年年底,蘇聯本土的陸軍與空軍為六百五十萬人,大約相當五百三十個步兵師、一百四十個坦克旅的部隊。據說,炮兵戰鬥序列中的火炮與迫擊炮為九萬門,炮兵師為八十個,獨立炮兵旅為七十三個。坦克與自行火炮為五千六百輛(門)。蘇聯空軍的軍用飛機為八千八百架。以上蘇軍方面的數字只包括對德國與芬蘭軍隊作戰的方面軍的兵力和最高統帥部野戰預備隊的兵力,而不包括遠東和內地各軍區的兵力。到1943年11月20日,蘇軍共有五百多萬人當了德軍的戰俘。 蘇聯的數字是否準確地反映了蘇軍當時的實力,這是無法奉告的。

    蘇德戰場的機械化戰爭是“火力+馬力”的較量,蘇軍最終能戰勝德軍,除人心向背外,還在於在武器數量上佔優勢且質量與德相差不大,而且官兵的操作技能在後期也趕上了對手。

    鑑於戰爭初期無線電水平落後的教訓,蘇聯在戰時加大了電訊器材的生產,並從美國大量引進輕型電臺。1943年以後,蘇軍多數飛機、戰車都裝備了無線電臺,這使戰爭後期部隊的指揮協調水平大大提高。

    衛國戰爭期間,蘇聯以租借物資的方式從美英盟國得到了1.8萬架飛機、1.2萬輛坦克和42萬輛汽車。美英坦克質量普遍不如蘇、德坦克,飛機卻較蘇聯產品質量要高一些。另外,美英等國提供了大量原料和燃料,如運來的裝甲鋼佔蘇聯本國生產量的一半,提供的鋁(製造飛機的原料)達32萬噸,超過了蘇聯的產量。盟國還向蘇援助了300多艘輕型艦艇、32萬多噸炸藥、1900輛機車、35萬多臺機床、3400萬件軍服、1400萬雙靴子,以及590萬噸糧食。

    西方國家總是渲染美英戰時向蘇聯提供援助,其實德國也有大量外部物資輸入,主要取自僕從國和佔領區。

    從彈藥投射的重量看,據蘇聯統計,其衛國戰爭中共發射了800萬噸槍、炮彈,發射和投擲了122萬噸航空彈藥,再加上使用的地雷、手榴彈,總計消耗彈藥1000多萬噸。德國在戰爭中消耗的彈藥總量與蘇聯基本相當,只是在戰爭結束前半年間,蘇軍的火力投射量才佔有絕對優勢。蘇德戰場的彈藥消耗量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其他戰場彈藥消耗的總和。

    蘇軍在戰爭期間共動員2900萬人入伍,作戰中累計傷亡超過2000萬人(其中犧牲680萬人),再加上戰俘死亡,共有860萬軍人失去生命。在蘇軍的打擊下,德軍在東線有380萬人喪生(還有1000萬累計負傷數),佔其戰時軍人總死亡數的四分之三以上,蘇聯是名副其實的消滅納粹德國軍隊的主力。蘇聯在這場戰爭中還有約1800萬平民死亡,以軍民總計2650萬的死亡數字在世界各國中居首位,蘇德戰場確是戰爭史上交戰最激烈、傷亡也最多的戰場。能保障如此宏大的作戰,蘇聯軍工業的貢獻確實是極其輝煌的,能創造如此規模的生產數字至今也讓人驚歎。

    所以從上所看,如果沒有英國、美國的參戰和支援,蘇聯可能很難戰勝德國。但是,如果沒有蘇聯這樣的主力與德國正面對抗,英國、美國也是很難戰勝德國的!

  • 4 # FIRE火力點

    ▲這還用想嗎?二戰美國原子彈都用上了,你覺得會敵不過一個德國?縱使德國軍隊再厲害也擋不住幾枚核彈的打擊,至於有沒有蘇聯都無所謂了,有核彈才是王道。

    ▲雖然蘇聯消耗了大半的德軍主力,但更多的功勞還得歸功於盟軍。蘇聯軍隊的確很強悍,做出的犧牲也最多,但對於已經有了核彈的美國來說,真的不需要多少外力幫助了。要知道二戰中裝備精良的日本不也在幾枚核彈打擊下投降了嗎?至於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德國來說,我相信美國只要招呼1枚原子彈在柏林就能讓整個德軍投降。

    ▲更何況還有英國這個老牌的軍事強國在支援,二戰後期的戰爭應該算得上是各國在拼命搶勝利果實了,誰先攻入柏林,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好處,這點從戰後德國被美俄一分為二(也就是東德和西德)就能看出。沒有蘇聯,英美一樣能征服德國,只是時間的問題。那個時候的美國已經擁有核彈,如果放開手來幹,征服世界都不在話下。

    我是@諸葛防務 ,喜歡軍事的朋友加個關注哈![機智]

  • 5 # 阿南電影說

    可以。頂多二戰結束晚個一兩年。

    假設蘇聯不參戰,德國也不往東線調兵,全部兵力對付美英的話:

    首先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就不會發生。不存在美英要消耗多少人才能登陸的問題。隨著美國戰爭機器的爆發,飛機產量劇增,美國的戰略肯定是先用空軍炸平德國的一切工業和軍事設施。事實是,1944年美英已經在歐洲上空擁有制空權。假設沒有蘇聯存在,這個時間會晚一年,但也僅僅是晚一年而已。

    幾百萬德軍聽起來可怕。但失去了制空權和一切重灌備後,又沒有後勤保障,在1945年以後還能對付登陸的美英聯軍?失敗是早晚的。

    美英能贏的關鍵是工業能力和科技都領先德國。

    二戰後期,美軍無論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效能都不是德國裝備能比的。

    美國本土有無數的軍工廠、無數的資源。被炸的千瘡百孔的德國飛機工廠怎麼能跟美洲大陸上無數毫髮無傷的私營企業競爭產能呢?

  • 6 # 子夜羌笛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沒有蘇聯從1941年6月22號的“巴巴羅薩計劃”後一直持續大規模的對抗德國並對後者的國防力量和綜合國力產生極大的消耗,單憑英美是無法取勝的。

    先來說英國。還不談戰前步步後退的“綏靖政策”,自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以及1940年佔領法國,英國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的除了政治上的妥協就是軍事上的無能。雖然英國朝野一心終於在敦刻爾克成功撤出了其遠征軍的大部分兵力,但部隊的武器和輜重幾乎被遺棄殆盡。更重要的是,在歐洲大陸上,英國已再無立足點。憑藉英吉利海峽天塹和美國不遺餘力的軍火、物資援助,英國皇家空軍在大不列顛空戰中艱難抵抗住了沒有全力以赴的德國。而是寬闊的海峽既是英倫三島的屏障也是阻擋其重返歐洲的鴻溝。結合日後盟軍耗費了很長時間準備且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成功實施的諾曼底登陸,不要說擊敗德國,就是重新跨過海峽在歐洲打下一塊根據地也是難以實現的。

    表現大不列顛空戰的油畫

    再來說美國。20世紀30年代末,剛剛走出經紀大蕭條的美國工業產值已經是高居世界第一。但美國的成功除了其科學的內部治理,還建立在向外輸出資本的基礎上。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益併成功升級了自己的綜合國力。尤其是納粹德國,不僅快速從一戰失利的頹廢中恢復了,還在納粹上臺後大幅提高了軍備產能並以幾何級數擴充了其軍隊。另一方面,嚐到了經濟高速增長甜頭的美國廣大國民也正沉浸在享受美好生活的甜水裡,對派軍隊介入歐洲的戰事可以說是想都沒想過。

    二戰中美國軍火生產線上的婦女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到軍事這個點上。在開闢第二戰場,即盟軍從歐洲西海岸登陸進攻德國這件事上,美英為首的盟國一直是能拖則拖。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是盟國的政治家們想利用蘇聯最大限度消耗德國的力量。這樣一來可以削減自身面對德國是可能導致的巨大傷亡,增加戰勝的機率;二來也可以損耗蘇聯的國力,使得這頭紅色巨獸難以在戰後很快恢復過來。諾曼底登陸及之後,盟軍在僅僅面對西線只佔德軍實力百分之二十的敵人時都還有阿登閃擊戰這樣的慘敗。如果再把東線戰場另外百分之八十的德軍調過來,或者再算上德軍在東線已經損耗掉的數百萬部隊,盟軍需要集中多大規模的力量、需要付出多大的傷亡和代價、能打到哪個程度……這都難以想象。

    表現阿登戰役中德軍聯合作戰的油畫

  • 7 # 賈甄矜

    做夢吧!

    德國舉國之力進攻蘇聯,讓蘇聯傷亡了三千多萬軍民。

    相應的,德國的主力部隊百分之九十都被蘇聯紅軍消耗了。而英美由於本土遠離歐洲戰場,根本沒什麼損失,就是這樣,他們也是在德國軍隊被蘇聯打得丟盔棄甲時,才真正登陸上場,可謂來摘果子的。不過,蘇聯之所以讓他們來摘果子,是因為英美在戰時,前期雖然沒有用陸軍來對抗德國,但是它們源源不斷地援助了蘇聯不少物資。

    可以說,沒有英美,蘇聯也能戰勝德國,只是代價會更大。而如果沒有蘇聯,恐怕德國已經登陸英國,並與日本一起,從兩個方向進攻美國了。

  • 8 # 史小貝

    應該很難,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作壁上觀,那麼德國就不會處於兩線作戰的局勢。那麼美英將會面對力量更加集中的德國軍隊。

  • 9 # 勇戰王聊歷史

    美英蘇三國打德國,跟在魔獸打遊戲差不多。

    蘇聯是肉,負責硬抗傷害。蘇聯抗住了德國軍團的一波大招,自己也殘血了。二戰時,蘇軍陣亡916.48萬軍人。同時,蘇聯也牽制了德國軍團70%以上的兵力。

    英國是輔助,負責海空騷擾,騷擾西線大約10%的德軍。(其實,也可以說英德是相互騷擾。)

    美國是奶媽,負責給殘血的英蘇輸血。不過,這個奶媽很偏心。60%的援助給了打輔助和騷擾的英國,抗揍的蘇聯戰士只拿到22%的援助。

    同時,蘇聯也是最大的輸出。德軍在二戰時期,死亡、失蹤500萬人,其中,死在蘇德戰場的約有430萬!也就是說,85%以上的德軍是被蘇聯消滅的!

    如果,沒有蘇聯。德國和日本會在1942年從東西兩側,實現對亞歐大陸的合圍。甚至,連非洲也被日德佔領了。那麼,僅有海空優勢的美英,肯定是打不過日德的。海空再牛,最後還是需要陸軍去肉搏。這就是英美的短板。

  • 10 # 邱培武聊你我身邊事

    肯定不可能,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可不是浪得虛名,讀過二戰史的知道,俄羅斯在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戰爭動員能力,工業製造能力以及戰爭耐力都是無與倫比的,德國人就是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活活拖垮的,超長的戰線拖久了德軍後勤保障能力一定會出問題,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戰鬥意志等,再加上德軍無法適應極端嚴寒的氣候,以及超長的戰略縱深,還有希特勒的指揮失誤,導致德軍必敗,所以說沒有蘇聯,英美不可能單獨取得勝利,同時蘇聯付出了2700萬人的生命,代價是慘重的,貢獻是永遠不可抹殺的。

  • 11 # 窮鬥地主

    如果日本;在中蘇邊境線上不進攻蘇聯,蘇聯在蘇德戰場上就多出30萬軍隊,返攻德國只是時間問題。德國入侵蘇聯是閃擊方式,且戰線過長後方供給跟不上,再加上天氣影響,時間久了也扛不住。

  • 12 # 漣漪泩波瀾溢

    很明顯,幾乎沒有可能取勝,沒有蘇聯英國會短期內滅亡,你能想象進攻蘇聯的德國400萬兵力指向小小的英國嗎?因目標的改變德國的鋼鐵等物資會重點用於建造航母,登陸艦,飛機等等,英國絕對守不住,美國鞭長莫及,還有日本的牽扯,等德日消化吸收更加龐大的佔領區資源,美國的資源優勢就不明顯了

  • 13 # 汐於子

    沒有蘇聯啊,德國把主要兵力打英國和美國的話。

    首先美國在大洋彼岸,美國要打贏德國,自然要登入歐洲本土啊,但是沒有東線,那自然空出很部隊在北非和本土,想登入基本上不可能了,再者美國戰前孤立主義嚴重,援助個英國都是羅斯福力排眾議,要不是日本太缺德,大部分美國人並不想打。既然美國又登不上去,德國也不可能打到美國本土,有可能就停戰也說不定。

    至於英國,一己之力,在北非怎麼可能打得過,充足兵力的德國呢,丟失北非等地,英國本土,面對德國的空襲導彈什麼的,也有可能會和談吧。

  • 14 # 大臉貓30540

    滿足兩個條件,1德國不進攻蘇聯。2希特勒在1942年以前下臺或是死亡。結果就是盟軍必敗!德國必會在美國之前擁有核武器。美國參不參戰不影響結局!

  • 15 # 茁然君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沒有蘇聯從1941年6月22號的“巴巴羅薩計劃”後一直持續大規模的對抗德國並對後者的國防力量和綜合國力產生極大的消耗,單憑英美是無法取勝的。

    先來說英國。還不談戰前步步後退的“綏靖政策”,自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以及1940年佔領法國,英國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的除了政治上的妥協就是軍事上的無能。雖然英國朝野一心終於在敦刻爾克成功撤出了其遠征軍的大部分兵力,但部隊的武器和輜重幾乎被遺棄殆盡。更重要的是,在歐洲大陸上,英國已再無立足點。憑藉英吉利海峽天塹和美國不遺餘力的軍火、物資援助,英國皇家空軍在大不列顛空戰中艱難抵抗住了沒有全力以赴的德國。而是寬闊的海峽既是英倫三島的屏障也是阻擋其重返歐洲的鴻溝。結合日後盟軍耗費了很長時間準備且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成功實施的諾曼底登陸,不要說擊敗德國,就是重新跨過海峽在歐洲打下一塊根據地也是難以實現的。

  • 16 # 豐銘新語

    以我之見,沒有蘇聯對法西斯德國的牽制,英美是打不贏德國的。如果希特勒不像蘇聯開戰,集中力量拿下英倫三島,美國是不會向德國開戰的,世間恐怕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 17 # 南黎23333

    可以,但就看英美軍隊在西線的表現,很難就是了。

    其實不需要英國,美國就可以。全面戰爭戰術、戰略固然重要,但你沒有堅實的後勤基礎就是白搭。二戰時德國人的“如意算盤”打的多好啊,三路集團軍直取蘇聯首都莫斯科。結果呢?1941年在莫斯科徹底落敗。補給跟不上去,就會有這種問題。

    再比如說庫爾斯克會戰,堡壘行動,德國人與蘇聯軍隊死磕,還打出了不錯的戰損比,但這場會戰讓德國人全面潰敗,再無進攻的能力。蘇聯損失的起,德國人不行。這就是差距。你後勤不足,國力比不上人家,再好的戰損比都是白費。

    美國人在二戰的實力過於恐怖,太平洋跳島作戰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隨隨便便就是出動轟炸機編隊,幾乎無限的後勤以及下餃子般的製造能力,是三個法西斯國家加起來也比不上的

  • 18 # 歷史風暴

    第2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可以說是英美蘇三大強國合力把德國人給打敗了!

    即便如此,英美蘇三國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

    以蘇聯來說,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中,在大約4年的時間裡蘇聯損失人口超過2000萬,屬於蘇聯精華部分的歐洲地區大部分在戰爭中被摧毀,甚至有的地方因為雙方反覆不斷拉鋸作戰幾乎被打成一片白地。

    如果不是因為戰爭後期蘇聯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收復失地,讓這些新的地區成為蘇聯的兵源地,蘇聯到1944年兵源就枯竭了。

    當然,在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蘇聯取得的戰果也是輝煌無比。

    4年的衛國戰爭,蘇軍以損失916.5萬人的代價,擊斃德軍381.7萬人(德軍總陣亡數485萬人),俘虜德軍250萬人,殲敵總數631.7萬人,佔到了盟軍殲滅德軍總數的大部分。

    可以說,蘇聯是擊敗德國法西斯的絕對主力!

    那麼,假如在這場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中蘇德之間沒有爆發戰爭,決戰雙方變成美、英和德國會發生什麼呢?

    我想,這場大戰很有可能會以英國被迫舉國遷往加拿大並且失去大部分殖民地為結束!

    過程應該是這樣的!第一階段,取得對英國的制空權。

    雖說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德軍對英國本土的進攻因為英吉利海峽的攔截無法成行,但是雙方在空中、在海上的戰鬥卻越來越激烈。

    著名的不列顛空戰英軍損失飛機1744架,大約佔到了當時參戰總數的42.1%;德軍損失飛機1977架,大約佔到了參戰飛機總數的43%,雙方戰機損失數量差不多,但德軍的持續戰爭能力要遠超過英軍!

    當時,英國本土在德國潛艇破交戰的打擊下物資供應日益嚴峻,但是德國卻因為佔據了大半個歐洲無論是生產力、資源都極為充足。

    只不過當時陸軍和空軍的主力要用來對付蘇聯,所以在損失了1977架飛機之後不再繼續把空軍投入到對英作戰中來了!

    所以,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德軍僅第1線的部隊就擁有將近5000架戰機!

    試想一下,如果在1941年德軍將這5000架戰機放到西線繼續和英軍作戰,英倫三島上空的制空權是一定會被德軍牢牢控制住的!

    因為,僅在1940年11月14日,德軍對考文錘的空襲中就讓英國飛機減產20%,水電供應中斷35天。

    如果不打蘇德戰爭,英國本土將會不斷遭到德軍的大規模空襲但卻無力反擊。

    第2階段,如果美國再不直接參戰,到1942年,英國本土就徹底淪陷了!

    如果沒有蘇德戰爭,德國將會拿出全力用來對付英國,一方面取得英倫三島的制空權,另一方面德軍德國將會拿出更多的資源建造潛艇和水上戰艦,讓英國的補給線陷入崩潰。

    至於英國本土,在空軍的支援下德軍有能力將百萬大軍送到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頭。

    那麼,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局勢,估計到1941年底英國政府就必須要舉國遷徙,突破德國潛艇的重重攔截把儘可能多的英國本土的人口和資源遷往加拿大了。

    第3階段,以半個歐洲的力量和美英打一場世界大戰。

    英國只能將部分人口和資源轉移到加拿大,大部分人口和工廠、裝置等一定來不及轉移便宜給德國人。

    於是,德國控制了半個歐洲!

    其實,那個時候歐洲的西班牙正在觀望,只要德國取得對英國的勝利,西班牙就會全面倒向德國!

    所以,當英國人被迫撤往加拿大之後,西班牙就會成為德國最堅定的小弟,派出軍隊控制直布羅陀海峽,和義大利、德國一道把地中海變成法西斯控制下的內湖。

    接下來,北非戰場隆美爾不會因為兵力上的捉襟見肘和英軍打一場拉鋸戰,由於陸地會戰只剩下了北非,隆美爾兵多糧足可以輕鬆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

    然後,越過西奈半島佔領中東,準備透過伊朗向印度挺近。

    此時,應該是已經到了1942年年中,正是日本帝國主義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勝利的時間。

    東方和西方的法西斯肯定會聯合起來攻擊南亞次大陸的英國殖民地。

    這裡的英國殖民軍面對來自法西斯的數百萬大軍肯定擋不住。

    失去了印度,澳洲和紐西蘭等地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到1943年年初的時候,英國可能就只剩下了加拿大。

    英美兩國必須依靠北美的有限資源對抗擁有大半個歐洲,北非、中東、南亞、東南亞、大洋洲,甚至大半個東亞的法西斯。

    我想,這個時候,美英能做到的就只有拼命建設海軍,阻止法西斯取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制海權,避免對付攻入美洲了。

    所以,如果沒有蘇聯,美英兩國打不敗德國,而且會讓英國失去大部分殖民地和本土。

    但是,法西斯想要徹底打敗英美也非常困難!

    美國依靠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依託北美等地豐富資源,可以在兩三年之內建立起一個擁有數百艘航母的強大海上力量,完全有能力阻止法西斯獨霸大西洋和太平洋!

  • 19 # 四盤五碗

    沒有蘇聯,二戰歐洲戰區的戰爭早就結束了,美國和德國早就籤停戰協議了,將整個歐洲劃給德國了,世界上也就沒有什麼英國,法國了。

  • 20 # 一風2008

    沒有強大的蘇聯,英美聯軍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打敗德國的,如果要戰勝德國,將是非常小機率事件。但這不是歷史,而是軍事家們的推演。

    上中學的時候,看過一本蘇聯反特小說,叫作《天狼星計劃》。內容大致是蘇聯反諜報部門挫敗德國間諜盜取蘇聯軍事情報的故事。

    書中有兩個細節描寫的非常到位。

    一個是1940年希特勒在德軍大本營“狼穴”策劃巴巴羅薩入侵蘇聯計劃時,就有人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兩線作戰,不主張進攻蘇聯,至少是在打敗英國之前不要動蘇聯。希特勒不置可否,堅決主張迅速進攻蘇聯。這一夥法西斯分子萬萬沒有想到,不可一世、如日中天的第三帝國會在他們這一次的決策下走向失敗和滅亡;驕橫跋扈、主宰世界的他們幾個第三帝國的頭領中的兩個會在五年後的柏林帝國大廈的地下室自殺身亡。

    一個就是1942年6月22日凌晨三點,離德國進攻蘇聯還有兩個小時,一名德國軍人身份的德國共產黨員在蘇聯波蘭邊境上,偷偷越過小河來到蘇聯邊防軍陣地,告訴蘇聯紅軍德國人馬上要進攻蘇聯了。邊防軍司令部馬上把情報上報,到達最高統帥部時,居然沒有人相信,以為是英國人挑撥離間的假情報。

    以上兩個細節,充分說明了德國法西斯從來不相信他們進攻蘇聯會成為一個自掘墳墓的行為,社會主義的蘇聯也不相信,德國人會這麼快地發動對自己國家的進攻。

    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就是要說明,德國人不去進攻蘇聯,蘇聯就不會去招惹德國,兩國就會相安無事,就會挫敗英法當初設想的“禍水東引”的陰謀。

    德國就可以把所有軍力和幾乎半個歐洲的資源用來對付英國,美國坐山觀虎鬥,如果看到英國岌岌可危,就不會派兵援助,最多賣點軍火賺錢。

    如果這樣,希特勒拿下英倫三島是遲早的事兒。

    可惜,希特勒的狼子野心和反共思想註定會選擇進攻蘇聯。巴巴羅薩一旦實施,最大的贏家就是丘吉爾,最大的輸家就是希特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遊戲《量子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