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關《石鼓文》向各位書法大家討教! 我自學吳昌碩的《石鼓文》,有幾個疑問,請教各位書法大家解答,萬分感謝! 第一,石鼓文是不是基本上沒有直線,都是彎彎曲曲? 第二,是不是必須中鋒行筆? 第三,石鼓文是不是沒有筆畫粗細變化要求? 第四,是不是書寫速度越慢越好?
19
回覆列表
  • 1 # —煮酒論書—

    1、學習石鼓文,可以參照吳昌碩的臨本,但最好不要以他為範本,而是直接臨原帖。為什麼呢,因為多塊原帖,就不會有其他三個問題了。

    2,中鋒行筆是篆書的根本,也是一切書體的基本筆法。但要理解和掌握中鋒行筆,需要漫長的過程。

    3、篆書本質上就上一根線,起筆收筆略有粗細變化但不刻意。從形態上來說分為直線和曲線,所以石鼓文當然是有直線的。

    4、書寫的快和慢是相對的,初學求穩,宜慢,等熟練了,慢慢加快,讓行筆具有節奏感,那時才會體驗到書寫的樂趣。

  • 2 # 浪擊天1

    想知石鼓文嗎?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石鼓文?及其歷史,把這弄明白了,你提的問題皆迎刃而解了。

    石鼓文的歷史??

    唐初,在陝西發現十塊圓柱巨石,其狀似鼓,故稱石鼓。上有鍥刻四言文字,故稱石鼓文。據傳紀周宣王畋獵之事,史稱籀文,為秦初之字,是刻於春秋戰國時期文字,繼甲骨、金文之後的文字,均為大篆之類,諸大篆文字為李斯小篆之形成提供了基礎。石鼓文非筆書之文字,乃刀刻於石柱(鼓)之上具有篆書圓潤、渾然、古樸雄渾風格獨到之文字。至於提問者所提中鋒問題,那全是今人之說。至於如何寫好大篆,據我所知五花八門,有抖筆、顫筆寫;有斜筆朝一個方向轉筆寫;有斜筆左右捻筆寫、晃筆寫,都在為如何更象刀刻篆刻的古撲文字風格而攪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後人的鑽研精神可贊!因歷史上金文、散氐盤、虢季子白盤等大篆亦有相互融合現象,加之大篆字數數量侷限,字數不足之處,後人多有用小篆寫出大篆風格而代之。哈哈哈!下面有我拙筆,見笑了。

  • 3 # 張言好書畫

    梁斌先生,你臨吳昌碩石鼓文寫到這樣是很不錯的!

    石鼓文是處於古文與小篆之間的文字,實際上就是大篆,去除了圖畫特徵,象徵我國漢文字正式形成,上啟金文,下連小篆,字比小篆略短些,近乎方形。字距行距既有規矩又有變化,筆畫錯落有致,不像小篆那樣規整、對稱,而是以多姿態的形式保持了一定的均衡,並有金文的傳統,秀氣而不呆板、纖弱,完全是線條組成的抽象符號,其藝術魅力完全體現在按照一定的筆法寫出來的古樸、自然、雄厚、流暢的美中,顯出一種成熟藝術的別具匠心,石鼓文對書壇的影響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書家楊沂孫、吳昌碩就是主要得力於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風格的。

    中國書法的最高層次就是大篆與大草,你能寫石鼓文是很厲害的!

    第一,石鼓文有直線,橫畫,豎畫不就是直線嗎!

    第二,石鼓文屬於大篆,必須中鋒運筆,這一點與楷書,行書等有側鋒輔助不同!

    第三,總起來說,篆書的線條要求粗細均勻,有變化但不大,但是吳昌碩先生臨寫石鼓文一改前人做法,筆畫粗細變化較大,與石鼓文石刻有了區別!

    第四,寫石鼓文線條時,均勻行筆速度即可,快慢根據你的手法掌握程度,不要太快,會輕滑,也不能太慢會遲滯!如你寫的兩個“子”字最後豎畫就是遲滯不靈活!

    吳昌碩臨寫的石鼓文,實際上有他自己的理解與用筆,及章法佈局,我建議學習還是直接取法原碑!

    你臨寫吳昌碩的石鼓文很多橫畫直接出鋒,藏不住尾,線條力度弱,其次若細看大部分字的字型較差,只是章法佈局不錯,對用筆及字型的缺點適當掩蓋了,主張你學習原碑文!

    附圖對比原文與臨文特點

  • 4 # 景行書苑

    《石鼓文》應該算是大篆範疇,線條形狀及用筆與小篆也有些接近,更接近於大小篆的過渡書體。題主的臨寫具備了一定水平,從結體到線條都初具規模。我是學習原帖的,吳昌碩《石鼓文》個性特點太突出,我覺得初學容易染上習氣。

    在我老師的教學體系中,篆書學習的目的主要是訓練線條。結合我臨寫的體會,來就題主的問題逐一做答:

    1.石鼓文的線條與其他書體一樣,是有曲線和直線對比的。

    2.我在臨寫時,是運用絞裹的大篆筆法,算是中鋒用筆。

    3.在石鼓文的書寫中,線條粗細變化較少。

    4.我的書寫速度並不慢,直線較曲線更快一些。

  • 5 # 蘭筆痕

    《石鼓文》是秦代石刻文字,發現於唐初,由於它記敘了周宣王出獵時的場面,又稱“獵碣”。字型在金文和小篆之間,字形偏方,結構靈活穩健,既有金文遺韻,又開秦小篆先河,是重要的書法學研究資料,也是篆書史上舉足輕重的經典。

    《石鼓文》是碑刻,年久磨損,無論古人還是今人的筆法都是從《石鼓文》味道中提煉出來的。臨習時注意一下三點:

    1.頂鋒入紙,起筆圓渾,中鋒鋪毫行筆,其間轉折多是接筆,一筆轉不過來,收筆之後再以同樣的筆法繼續往下走,風格相對厚實淳樸,筆畫運動較慢,紙墨生髮出入木三分的感覺。

    2.跪毫起筆,入紙後順勢就走,中側並用,線條爽利,飄逸靈動,筆畫多一氣呵成,連貫性及節奏感強烈,收筆停頓處有下壓之勢,與吳讓之的小篆稍有契合之處,只是出鋒不是刻意的。

    3.融合了很多簡牘帛書墨跡筆法,行筆輕快,線條有頭重腳輕之嫌,故吳昌碩以這類筆法臨習時節奏稍快,字形取方勢,增加其穩重感,此類作品多以團扇小品示人。

    這三種風格都沒有失去《石鼓文》特有的味道,這也是書法創作應該追求的境界和目的。

    用筆應多追求其中的彈性,韌勁。尤其是篆書,彈性是支撐弧線質量最重要的一點,力量感也是從這種有彈性的弧線中傳遞出來的。線條是否有生命力、有力量感不是粗細的區別,而在於是否有彈性,取決於筆尖與筆鋒掌控的嫻熟程度。這需要長時間不斷地努力。

    以上問題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各位喜歡,書友們臨習時注意與原帖對比!

  • 6 # 歸心齋文談

    你這個石鼓文臨的很可以的,對原帖把握的很到位,應該臨了有一段時間了。

    大篆書法的用筆和楷書、行書、草書不一樣,要用使轉,不能用提按,也就是所謂的篆籀筆法,也叫絞轉筆法,當然要中鋒行筆的。

    大篆有筆畫粗細的變化,也有墨色變化的要求,更有章法佈局的需要,這個你要在學習中摸索。

    篆書並不是越慢越好,也得講究書寫的節奏,也得有書法的書寫性,不要一味地追求慢。

    建議你多看看清人大篆書家的臨摹作品,琢磨古人是咋樣寫大篆書法的,你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少女101為何會解散?你覺得解散後誰的發展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