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載譽

    牢房中囚禁著一個人,正是一個壯年男子,可他看起來卻憔悴不堪,彷彿受盡了虐待。散亂的頭髮遮住了他的面龐,看不清模樣。忽然一個獄卒來到此處,對他拳打腳踢,這才發現他的臉上帶有罪犯標誌的刺青。

    應對拳打腳踢,這個壯實的中年男子居然站不起來,毫無還手之力。仔細一看,原來這位男子被挖去了膝蓋骨,也就是說他承受了殘忍的臏刑,一輩子再也無法站立。

    這個人叫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的著名軍事家,也是《孫子兵法》作者孫武的後人。而害他淪落至此的,是與他親近的師弟龐涓。

    緣起

    《史記》一書中說過:“孫武既死,後百餘年有孫臏。”《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死掉了,但幾百年以後又出了一個同樣的天才孫臏。孫臏自小勤學好問,拜在鬼谷子的座下學習。同樣的故事中,另一個男主角龐涓也是鬼谷子的徒弟,他稱呼孫臏為師兄,兩人勤學好問,每天辛苦鑽研,兄弟之情甚是濃厚。

    這樣的和諧氛圍在龐涓學成下山之後被打破了。孫臏因為天賦甚高常常比龐涓懂得更多,而且他學習時間更長,水平比龐涓高許多。龐涓難免對孫臏這種別人家的孩子產生嫉妒之情,而後扯出一大段問題。

    龐涓下山後來到魏國,成為魏國大王重用之人,然後過了幾年孫臏也下山了,來投靠自己的師弟。在魏國大王對他們兩人的考驗中,孫臏佔了上風,龐涓深知如果把這個有才能的師兄留下來,自己便不再會被重用,他便誣陷師兄與其它外賊勾結,想要謀取大王的江山。而孫臏也因此鋃鐺入獄,臉上留下了刺青,膝蓋也被生生剜去。

    龐涓還試圖偷偷奪取孫臏祖先給他留下的《孫子兵法》,並趁機要了自己師兄的命,讓世上再無威脅自己的人。

    龐涓對曾經親如手足的師兄如此殘忍,足以見得他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幸虧孫臏忍辱負重,最後逃過了死亡這一劫,本來應該抱著殘缺度過一生的他也燃起了復仇之火,龐涓的報應終於來了。

    君子殺人

    孫臏最後逃跑了,他認清了自己的師弟是何等殘忍之人,靠著自己的裝瘋賣傻,一路逃跑。其中不知經歷了多少的艱酸苦辣,最後逃到了齊國。

    有名言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句話簡直就是為孫臏量身定做的,孫臏雖然說是已經殘廢了身體,但他的心靈依舊明朗,他的頭腦也依舊靈活。他在齊國得到賞識,成為了齊國軍師。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孫臏看清了當時的局勢,魏國是那幾個國家裡實力最強勁的,它不斷地攻打韓國和趙國,孫臏也因此想了一計。

    公元前342年,魏國大肆進攻韓國,想要將韓國一舉滅亡,為自己統一天下做更進一步的準備。而韓國支撐不住了,便向齊國求救,巧合的是,當時的魏國大將軍就是龐涓,齊國軍師就是孫臏。

    孫臏立場在齊國,當然不想讓魏國在統一大業上更進一步,但如果直接硬碰硬去韓國救援,他們也佔不了多大的便宜。所以他首先放任韓國和魏國兩軍交鋒,然後兩個國家便打得精疲力盡,這時他再帶著齊國的大將們去攻打已經十分疲憊的魏國。

    這就是圍魏救韓,也叫圍魏救趙。這次的事件就體現了孫臏的確比他的師弟龐涓要強上許多。

    而在後來,孫臏又出了一個“減灶之計”,他深知自己師弟的秉性是十分狂妄自大,肯定看不起齊軍,於是他偷偷觀察,果然發現師弟的軍隊正在暗中觀察齊軍。在這之後,他首先將軍中的爐灶由十萬減到五萬,又由五萬減到兩萬,試圖讓龐涓以為齊國軍隊太過膽小,士兵們都逃跑了。

    而龐涓在知道這件事不久後,就瘋狂趕往齊軍的駐紮地馬陵,誰知馬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恨極了龐涓的孫臏也諸多佈置,要置他於死地。

    孫臏在一棵大樹之上刻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在天色朦朧時,龐涓帶著火把發現了這個字樣,頓時萬箭齊發,魏國大軍被一舉殲滅,而龐涓也深知在劫難逃,大呼一聲“遂成豎子之名”,然後自刎而死。

    很明顯,這是孫臏赤裸裸的報復,但是我們卻不能說他卑鄙無恥。他這是忍辱負重,是用兵家之術將龐涓此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哪怕他的身體不再完整,他也憑藉自己的才華報了仇。這是君子殺人,這麼幹脆利落,這麼明明白白。

    給予我的東西我一定要回報

    孫臏報復成功的原因在於他的忍辱負重,也在於他的才智過人。而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不稱心如意的事情,並且很多都是旁人所為,在這個時候我們絕對不能一聲不吭,那樣只會讓悲劇愈演愈烈。

    如果別人傷害了你,千萬不要忍耐,也不要試圖忘記你的屈辱,不要被仇恨矇蔽了雙眼,不擇手段,最後遭到反噬,傷害到自己。你需要做的是忍辱負重,最後憑藉乾淨利落且君子的手段報復回來。

    當然,生活給你的也不全是這些不開心,很多人會給予你歡樂幸福,你需要做的只是好好接受它們並且感恩。

    所以希望你也做一個賞罰分明,回報有度的寬容善良之人。

    參考資料:龐涓害孫臏,緣何同門變仇人?——馬一鳴 刊物《現代閱讀》

    當孫臏遇見龐涓,救趙焉用圍魏?——雲海孤月 刊物《傳奇故事:百家講壇中旬》

  • 2 # 路之意

    在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權威的減弱,使原本侍奉自己的各個諸侯王開始了互相討伐,爭奪城池和霸權!使這一時期戰爭頻頻爆發,陷入一片混亂,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成為了我國最著名的亂世時期之一!

    而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促進了軍事的發展,軍事家也開始出現!說到春秋戰國的軍事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兵家至聖的孫子,當時著名軍事家孫臏!

    孫臏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他在軍事上也是十分的有造化!但是一說到孫臏大家也應該會想到廢掉孫臏雙腿和在他臉上刻字的龐涓!身為同門師兄弟,因為嫉妒矇蔽了雙眼,將昔日同窗好友害成了廢人!

    龐涓陷害孫臏

    孫臏和龐涓都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人,孫臏自小聰明,能舉一反三。這龐涓和孫臏還是師兄弟的關係,孫臏是龐涓的師兄,兩人從小都在鬼谷子哪裡學習,在學習中兩人關係倒是比較好,也是無話不談的朋友。有一天龐涓覺得自己學的差不多了,就先入世了。龐涓這個人好功名富貴,他下山之後就投靠魏國了。

    龐涓此人雖然喜好名利,但確實有真才實學,很快就受到了魏王的器重。龐涓在當時享有盛名被魏王封為大將軍。但是龐涓心中一直有個顧慮那就是他的師兄孫臏。他在和孫臏一起學習的時候就不如孫臏,結果他先出來,孫臏還在學習肯定要比厲害啊,他擔心孫臏出來會搶了他的風頭,他的才華將無人再看到,也怕孫臏搶走他的一切。於是便布了個局,他先是自己請孫臏出山,然後利用叛國的罪名陷害孫臏。

    孫臏的雙膝被挖掉,成為了殘廢,臉也被毀了。這對於孫臏來說生不如死,但是他要報仇。

    孫臏為什麼要陷害龐涓?

    龐涓孫臏俱為鬼谷子門下高徒。在其門下學習的時候鬼谷子就比較偏愛孫臏些。因為孫臏資質好,品行好,而且據說是孫武后代,而鬼谷子又據說是孫武摯友。而龐涓心中一直不滿,但他城府很深,學習的時候待孫臏如同兄弟,讓孫臏感動異常。鬼谷子看出龐涓品行有問題,故在下山之時提醒過孫臏。但孫臏視龐涓如兄長,罕見的沒有聽老師的話。之後的事應該很簡單,都知道。

    龐涓陷害孫臏的原因,主要這麼幾點:

    1,鬼谷子門下之時產生的羨慕嫉妒恨累積而成。

    2,當時龐涓在魏國為大將軍,幾乎說是兵權在手,但孫臏來了之後,魏王對他產生了疏遠,這就是一個權力慾望的問題。

    3,據說在山上學習的時候,鬼谷子傳了孫臏孫子兵法,而沒有傳龐涓。龐涓將孫臏哄騙到魏國目的之一就是誘導孫濱寫出孫子兵法。

    孫臏遭陷害後,是如何向龐涓復仇的?

    當時齊國的使者看到孫臏不同凡響,就偷偷的將孫臏救回到了齊國,孫臏就在齊國做了丞相田忌的門客。

    並且不久就幫助田忌在賽馬中獲得勝利,這就是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孫臏的田忌賽馬,被視為中古代最早的“對策論。”

    後來田忌見到孫臏十分有才能,就像齊國的國君齊威王推薦孫臏,齊威王和孫臏交談之後,認同了孫臏的才能,想要授予他齊國上將軍的官職,但是孫臏堅決不答應。

    後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提出了避免和魏國正面交鋒,繞過魏國的主力,直接去攻打魏國的都城,這就是圍魏救趙。

    後來魏國忌憚韓國變法逐漸強大,派龐涓出擊韓國,韓國不敵,也向齊國求救,孫臏依然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龐涓只能放棄韓國,回國救援。

    孫臏三番兩次的攻擊魏國,使得龐涓十分氣憤,這一次特發誓要將將孫臏活捉,他帶領軍隊在齊國的軍隊後面緊追不捨,發現齊國留下的土灶越來越少,料定齊國的軍隊出現了逃兵,急於剷除孫臏的龐涓貿然出擊,結果這是孫臏的圈套,龐涓被孫臏包圍,龐涓自覺生還無望,所以就自殺了,當然也算是栽在了孫臏的手裡。

    可是,很少有人會去說孫臏的不是,因為本就是龐涓先發起的挑戰,他把孫臏折磨成了殘疾,這才讓他發誓想要去報仇。而他的手段也正大光明,堂堂正正的打敗了龐涓,並沒有採用什麼陰謀詭計,所以沒有讓後人責難,而他報仇之後,就離開了,不再去參與人世間的俗事了,十分瀟灑。

    結語

    孫臏為自己報了仇,也取得了功名,但他並沒有貪戀這些,而是像他老師一樣隱居山中。後來齊國後君為了穩固朝政,將以往的功臣全部殺害,而孫臏也因過早離開齊國才免遭大劫。反觀歷史,做人做事不可心存歹意,害人終害己。更不要貪圖功利,要懂得激流勇退,才是大智。

  • 3 # 周柃利

    說起孫臏和龐涓的智鬥,到現在都還是有很多人津津樂道。

    孫臏和龐涓師出同門,一起學習兵法,但後來,龐涓為了自己的私慾,設計砍去了孫臏的膝蓋骨。

    孫臏是如何復仇的呢?到底有多狠呢?

    1、龐涓設計砍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逃往齊國

    一開始,龐涓和孫臏一起學習兵法,龐涓覺得自己學的很好了,就去到魏國施展自己的才華。

    但他又想到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怕孫臏以後會阻擋自己的路,或者壞自己的好事,於是就暗中開始使壞。

    龐涓先是讓孫臏去到魏國,然後想方設法對他施以臏刑,讓他一輩子都站不起來。

    除此之外,龐涓還在孫臏的臉上刺字,讓孫臏在身心都蒙受屈辱。

    龐涓想著孫臏成為了一個廢人,就無法施展才華了,也就不能礙自己的事了。

    不得不說龐涓是一個嫉妒心強、手段殘忍的人,面對自己同門師兄弟能下此狠手。

    如果是普通人,遭受孫臏這樣的虐待,以後肯定會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在亂世中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了。可孫臏不一樣,他在痛苦中振作起來,從沒放棄過自己。

    孫臏被關在牢裡,遭受虐待特別狼狽,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逃出牢獄,逃離魏國。

    正好這時,齊國有使者來到魏國,孫臏以階下囚的身份說動了使者,讓他把自己藏在馬車裡,然後帶去了齊國。

    孫臏來到了齊國,受到了禮遇。

    他先是被齊國大臣田忌奉為座上賓,然後被田忌推薦給了齊威王。

    魏王不識人,齊王卻一眼看中孫臏,和他討教兵法,還讓他做自己的老師。

    從這時開始,孫臏和龐涓就算是分道揚鑣,各為其主了,以後戰場相見,就沒有什麼同門情分了,有的只是你死我活。

    2、圍魏救趙,孫臏打敗魏軍

    孫臏來到齊國,受到了齊王的重用。

    正巧,魏國攻打趙國,齊王想要出兵救趙,想派孫臏作為大將軍帶兵前去。可是孫臏一個殘疾人,想讓他上陣殺敵,實在太勉強了。

    於是孫臏拒絕了齊王,齊王也覺得讓孫臏做大將軍太違和,就讓田忌做大將軍,讓孫臏做軍師,坐在車裡為田忌出謀劃策,孫臏如願接受命令。

    田忌想要直接出兵救趙國,孫臏阻止他,他覺得兩方戰事激烈,直接出兵幫助趙國不是明智之舉,不如審時度勢,趁虛而入。

    孫臏認為魏國精兵全部傾巢而出,後防空虛,與其去前線和精銳部隊拼命,不如直搗魏國的都城,佔據重要的交通要塞,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魏軍聽說都城被攻打,肯定會撤軍回防救援。

    這樣齊軍既幫助了趙國,也打擊了魏國,還不廢什麼大力氣,簡直是一舉兩得。

    田忌聽了孫臏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聽從了孫臏的計策,果不其然,魏國聽說都城被攻打,急忙回防。

    在中途,魏軍和齊軍相遇,雙方交戰,魏軍因為剛攻打了趙國,士兵們已經疲乏,於是齊軍大敗魏軍。

    3、增減爐灶,孫臏設計殺死龐涓

    魏國龐涓率領軍隊攻打韓國,韓國派使者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召叢集臣商量對策,齊威王問大家,是早救好還是晚救好呢?

    鄒忌說還不如不救,田忌不同意鄒忌的說法,覺得要早點救,要不然等魏國把韓國吞併,那就晚了。

    聽了兩人的想法,孫臏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孫臏說:“現在韓國和魏國交戰,兩個國家都沒傷元氣,如果現在齊國出兵相助,那麼就是在替韓國承受魏國的打擊,這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對齊國沒有任何好處。”

    孫臏覺得魏國吞併韓國的決心特別大,齊國就算幫忙,也要等到韓國被魏國打到快滅亡時再出兵。

    因為到那時候,韓國處於生死存亡之際,齊國出兵,韓國會更感念齊國的恩情。

    而魏國,因為剛和韓國大戰,兵困馬乏,更容易打敗。

    齊威王覺得孫臏說得很有道理,讓韓國使者先回自己國家去,並對他說等合適的機會,齊國就會出兵相助。

    有了齊國的承諾,韓國有了底氣,韓國士兵在與魏國交戰中也就更勇猛,可等到5次戰爭都失敗後,韓國蔫了,只能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齊國身上。

    這時候,齊國出兵了。

    齊威王派田忌、田嬰、田盼為將軍,孫臏為軍師,出兵攻打魏國都城。

    龐涓聽說死對頭孫臏又來打魏國,氣急敗壞只能回軍救援。

    魏國集結軍隊,由太子申率領,對抗齊國軍隊的進攻。

    孫臏對田忌說:“魏、趙、韓這幾個國家計程車兵打起仗來特別勇猛,他們總是看不起我們齊國計程車兵,認為齊國士兵膽小怯懦,我們作為戰事的領導者,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

    於是,孫臏就這一點想了個計策,他讓士兵在第一天修造十萬人吃飯的灶,第二天修五萬人吃飯的灶,第三天修兩萬人吃飯的灶。

    看著齊軍吃飯的灶越來越少,龐涓上當了。

    龐涓以為齊軍膽小,灶越修越少是因為齊軍全都臨陣逃跑了,於是高興地說:“我一直聽說齊軍膽小,可沒想到他們竟然膽小成這樣。”

    讓龐涓上當,這戰事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之後,龐涓在追擊齊軍時,因為太過自信,只帶了精銳人馬。

    孫臏估摸著龐涓帶人追趕,夜晚會到達馬陵這個地方。馬陵這個地方地勢十分險要,於是孫臏就讓人在這裡設伏。

    這次,孫臏除了要打敗魏軍,還要龐涓的命,報仇雪恨。

    他讓手下颳去一棵大樹的樹皮,然後讓人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此樹下”六個大字,只等著龐涓帶著他的追兵來自投羅網!

    孫臏猜得一點沒錯,龐涓果然在夜晚率兵趕到,他發現了那棵寫字的樹,提著火把看上面的字。可還沒看完,埋伏的齊軍就向魏軍亂箭齊發,魏軍被射得潰不成軍。

    龐涓知道自己中了孫臏的埋伏,眼看回天乏術,只能在樹下自刎。

    “龐涓死此樹下”,孫臏算好了讓龐涓怎麼死,什麼時辰死,死在哪裡,真可謂是智者的復仇,精準又幹脆利落!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於忍辱負重,用計謀打敗龐涓的孫臏,相信大家都是特別服氣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大家滿意。

  • 4 # 燈下螢火

    孫臏和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早年間跟著師傅鬼谷子一起學習兵法。而龐涓急於建功立業,於是就提前告別師門,到魏國當官去了,臨走之際師兄二人淚灑連連,十分不捨。

    頂著鬼谷子弟子的頭銜,外加自身努力,龐涓成為了一名將軍,屢建戰功,受到魏惠王的賞識。

    龐涓不講武德

    當墨子游歷到魏國時,向魏惠王推薦了孫臏,說此人兵法了得。魏惠王就讓龐涓寫信,派人攜帶重禮迎接孫臏。孫臏一看是師兄的書信,二話不說揹著行囊就去了。

    魏惠王為了試探孫臏的才能,就讓龐涓與他比試排兵佈陣。二人同出師門,龐涓的陣法孫臏全都知道,而孫臏的陣法龐涓則無法破解。龐涓於是私下問孫臏破解之法,孫臏對這位師兄十分的信任,無條件告知。

    龐涓轉身把孫臏的破解之法提前告訴魏惠王,魏惠王再去問孫臏,跟龐涓的答案一樣,這讓魏惠王覺得孫臏還不如龐涓,就不怎麼重視了。年輕人不講武德啊。

    龐涓嫉恨孫臏,必欲除之而後快

    孫臏的才智讓龐涓覺得對自己是一種威脅,如果孫臏繼續留在魏國的話,還有可能會取代自己如今的權勢地位,於是就想徹底毀掉孫臏。

    最後龐涓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孫臏的雙足砍去,挖掉了他的膝蓋骨,並且還在臉上刻上字,想讓孫臏徹底淪為廢人,才能埋沒於世,孫臏裝瘋賣傻才逃過一劫。

    孫臏復仇之路的第一步

    一次偶然機會,齊國使者出使魏國,孫臏以刑犯的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覺得孫臏十分不凡,就秘密把他帶回來齊國,受到了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而此時龐涓認為孫臏已經投井自殺了。

    被自己最信任的師兄殘酷迫害,孫臏心中只剩下仇恨。《田忌賽馬》讓齊威王和田忌見識到了孫臏的才智,孫臏即刻被封為齊國軍師,孫臏成功邁出復仇之路的第一步。

    圍魏救趙,生擒龐涓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友衛國,魏國自然不願意,於是就讓龐涓率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趙國隨即就向齊、楚求救。田忌採用孫臏“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同時不斷向魏軍示弱,利用龐涓輕敵之心,最後不僅化解了趙國的危機,並且還活捉了龐涓,這就是著名的“桂陵之戰”。

    戰場上被人生擒,那是極大的恥辱,堂堂魏國名將被生擒,這比殺了他還要難受。龐涓此時才知道孫臏並沒有死,心中五味雜陳。齊國礙於魏國的勢力,並沒有殺死龐涓,三年後才把龐涓釋放,龐涓又回到魏國當了將軍。

    同樣的計謀,龐涓同樣中計

    桂陵之戰僅僅過了13年,齊國再次充當“救世主”,這次的扶助物件是韓國,而對手依然是龐涓率領的魏軍。孫臏再次使用“圍魏救趙”的計謀,讓龐涓從韓國撤兵。孫臏對這位師兄真的太瞭解了,知道他急於建功,洗刷恥辱。

    於是就使用“增兵減灶”的計謀,再次向龐涓示弱,誘敵深入,並在樹上刻上“龐涓死於此樹下”,周圍埋伏上萬名弓箭手。同樣的敵手,同樣的計謀,龐涓同樣中計,這實在讓人無語。

    殺人誅心,龐涓自刎

    龐涓率軍一路追擊到樹前,點火還沒來得及看完內容,萬箭齊發,魏軍傷亡慘重。龐涓自知敗局已定,盯著樹上的字跡,胸腔氣血翻騰,口吐狂血,割頸自刎了,臨死前高喊“遂成豎子之名”。

    孫臏真的是殺人又誅心,對龐涓無疑是赤裸裸的蔑視,用相同計謀打敗龐涓兩次,複製貼上輕輕鬆鬆打敗龐涓,復仇成功。

  • 5 # 文史文哥

    孫臏和龐涓是谷鬼子手下的兩大軍事天才,然而兩個人的相愛相殺的人生歷程讓人不禁唏噓。我們從他們的人生經歷來看一看他們究竟如何相愛相殺!

    魏國慘劇

    孫臏和龐涓學藝成功後,龐涓先下山來到了魏國,在魏國幫助魏王稱霸。魏國稱霸之後,孫臏來投靠龐涓。如果兩個人能夠共同輔佐魏王,魏國的實力簡直是如虎添翼。然而孫臏來了之後,學問和能力都在龐涓之上,龐涓怕孫臏搶走了自己的風頭。於是開始向魏王進言,誣陷孫臏通敵謀反。這是重罪!所以孫臏落得個臉上刺字,膝蓋骨被挖掉的下場!

    孫臏入齊

    孫臏被挖去了膝蓋骨,關進了監牢中。然後緊跟著裝瘋賣傻,總算躲過了龐涓的嫉恨!後來齊國的使者來魏國出使,孫臏廢了九牛二虎之力逃出了監牢,並且還躲在了齊國出使的馬車下面。過了千辛萬苦之後,終於來到了齊國。孫臏的名聲很大,雖然膝蓋骨被挖掉,但是孫臏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本事。所以齊王也很信任孫臏,奉孫臏為上賓。

    圍魏救趙

    孫臏入齊之後,齊國和魏國的實力相比還是比較弱的,還不足以和魏國抗衡,只能夠等待機會!而魏國仗著自己的國力強盛,開始發動戰爭!

    魏國開始欺負韓國和趙國,韓魏趙三國原來是晉國分裂出來的。所以魏國喜歡欺負韓國和趙國。韓國趙國一旦被欺負之後,就開始找齊國幫忙。齊國的孫臏知道是龐涓出戰,所以就採取了圍魏救趙、圍魏救韓的戰術。這樣讓龐涓兩次中計,還是逼得龐涓不得不中計。這樣讓龐涓更嫉恨孫臏!於是龐涓找孫臏決戰!

    龐涓之死

    孫臏正是要激起龐涓的憤怒,一個憤怒的人是很難做好事情的。於是孫臏開始設計了。非常有名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就是孫臏和龐涓的傑作。後來孫臏用了減灶之計讓龐涓一步一步地掉入自己的陷阱中。最後龐涓中箭身亡!

    孫臏用計謀弄死了龐涓,並且還青史留名,龐涓只落得個小人的下場,遺臭萬年。這就是孫臏的報復!

  • 6 # 甦醒66

    孫臏之復仇讓我想起了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當年龐涓和孫臏是交好的朋友,但因龐涓妒賢嫉能,把個孫臏弄成了殘廢,這種深仇大恨真是無法言表,但是孫臏之狠就在於不動聲色,在於無限隱忍,以至於最後終於把龐涓幹掉。想當年越王勾踐被夫差拿下,臥薪嚐膽,終將夫差滅了。這個社會狠人很多,狠的樣子和表現也多種多樣,但是像這些忍辱偷生,打落門牙嚥進肚裡的人的復仇欲簡直就是誰也擋不住,在不動聲色中必須把仇人弄得死無葬身之地,必須贏不能輸。

    在我們身邊,此類人還是有的,看著他們整天一副淡然的樣子,但是,就是這樣的人,就因為曾經某個人、某件事把他給怠慢了、得罪了,他就牢記於心,總得找個時機和空檔奮勇一擊,一招斃敵。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種的因總得結個果,你遇人不淑深受其害也是沒辦法的事。

    人在世上飄,哪有不挨刀,不知道啥地方就得罪了人,不知道那句話就把人給傷了,從這個角度講,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有時候小人和君子也沒什麼 區別,也是互相轉換的,本來一個人就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也能說成一面是君子一面是小人,我當君子和小人,就看你當什麼人。

    人呢,在社會上會生活,還是多做好事的好,有句話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我給弄了個下聯,"傷人者,人恆傷之,推而廣之,“治人者人恆治之”。你覺著你可以想怎麼整人就怎麼整人,怎麼就不想想別人也會整你的。畢竟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總有一天得有人治得了你。

    啥是好人,難道整天做好事就是好人麼,也不盡然,一個好人,至少他不去主動坑人、害人,不去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的人,這樣的人也不能說就不是好人。

    那句話說的,"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深仇大恨無非就是人命關天的事,到了這樣的境地,無論好人壞人都不能放下,如果就是一些雞毛小事,倒不如放開些,隨風而去。

  • 7 # 90後小黃同學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龐涓心狠手辣,殘害自己的同門師弟,孫臏也是被龐涓傷寒了心,忍受屈辱裝瘋賣傻,最終在戰場上率領齊軍挫敗龐涓,一雪前恥。

    龐涓和孫臏本是結拜兄弟,但終究是因為利益反目成仇。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堅信邪不勝正,害人就是害己。如果龐涓能夠心胸開闊些,兄弟二人必能馳騁天下,留名青史。

    情同手足,拜師學藝

    孫臏和龐涓年輕時候都是很有志向的青年,他們決定拜師戰國時候有名的策略家鬼谷子。在路上相遇後,就結拜為兄弟,一同去學習。兩人一同在鬼谷子那裡學習兵法,想著之後能有一番大作為。

    學了一段時間後,因為龐涓是魏國人,他聽說魏王正在招募有才能的人,所龐涓就比孫臏早早下山歷練去了。

    龐涓到了魏國,利用在鬼谷子那裡學的才華,果然得到重用做了軍師。而此時的孫臏還在鬼谷子那裡虛心學習,得到了鬼谷子親傳的《孫子兵法》。在下山的時候鬼谷子囑咐孫臏以後要提防一下他師兄龐涓,因為他看透了龐涓和孫臏都很有才華,但是龐涓為人險惡,而孫臏為人善良。

    孫臏當時還是比較信任他師兄龐涓的,所以就沒太當回事,隨後他也下山去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去了。

    龐涓的心狠手辣導致兄弟間反目成仇

    一下山其實孫臏也挺迷茫的,這七國自己到底去哪個國家呢?

    就在這時經過一個朋友秦華禮的推薦去魏國做官,孫臏一想自己是個也在那裡,這就更加堅定了去魏國的決心,但他卻不知危險正向他逼近。

    到了魏國之後,孫臏和龐涓都做軍事。當時龐涓對待孫臏也很客氣,畢竟自己很早就到魏國了,也積累下來很多的人脈和威望。孫臏以來,龐涓還是很熱情的,畢竟自己也可以炫耀一番

    但是久而久之,龐涓就發現孫臏無論是才華和謀略都比自己高很多,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孫臏肯定會在自己之上,那樣自己的才華就會被掩蓋。一想到這,龐涓開始害怕,慢慢開始心生惡念。

    由於孫臏是齊國人,所以龐涓就在這裡想壞點子。他偽造勸孫臏回齊國做官書信,然後向威望揭發,再加上自己一邊添油加醋。果然魏王大怒要斬了孫臏,這時候龐涓又出來裝好人,為孫臏求情,這才留下一命,但是活罪難逃!

    孫臏被挖去了膝蓋,臉上也被刺了字成了一個廢人!

    你以為龐涓救孫臏是為了兄弟情義嗎?錯!

    龐涓純粹是為了孫臏所學的兵法,此時善良的孫臏還只知道自己的師哥龐涓為自己求情,不知道自己的遭遇完全是龐涓所害,還在這裡給人默寫兵法呢!

    卸磨殺驢

    龐涓在得到兵法之後,孫臏徹底沒了利用價值,為了除去後患,龐涓終於露出來自己丑惡的真面目。這就要斬了孫臏。

    孫臏直至此刻才終於恍然大悟,他嚎啕大哭,但都不足以平息心中的憤恨。在將要動刑之際,孫臏想出一計。眼看就要動刑了,這是孫臏開始哈哈大笑,同時下半身的衣服溼透,開始尿了褲子。

    龐涓一看自己師弟都成這樣了,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了,也就沒有動手,只是囚禁了起來。

    絕處逢生

    此後孫臏一直過著一種裝瘋賣傻的生活。見到龐涓就磕頭。一度還被扔到了豬圈,和豬一起生活。但是為了活下去,孫臏不惜和豬搶食物。

    眼前受的苦和自己蒙受的冤屈沒法比,孫臏堅定了一個信念,那就是活著出去。

    這位大夫看出來孫臏才華不凡,於是偷偷將孫臏私藏帶回齊國。孫臏的才華得到了齊王的賞識,他的復仇之路也由此開始!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當年魏,韓兩國正在交戰,等到雙方都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齊王任命孫臏為軍師發兵十萬,進攻魏國。

    當時龐涓率領的魏軍一聽到訊息,立馬回防。當時的魏軍在七國中戰鬥力很強,齊國不是對手。所以一回來魏軍就想著和齊軍一決勝負。

    但是齊軍在孫臏的指揮下,避其鋒芒,假裝撤退。魏軍在後面追,齊軍就慢慢的跑。並且第一天在營地留下十萬人的鍋灶,第二天變成三萬人的鍋灶,第三天變成三萬人的鍋灶。以此來迷惑魏軍,讓他們以為齊軍軍心已經散了,正在倉皇逃跑,以此來放鬆警惕。

    龐涓也是熟讀兵法,一看每日的鍋灶都在減少,果然上當。命令大軍拋棄重武器,一路輕裝緊急追趕。

    追到馬陵山處,龐涓突然一望,中間一顆大樹上寫著;“龐涓之墓”四個大字。隨後就是密集的箭羽從天而降,周圍樹林火光四起。龐涓知道自己中計了,魏軍此時大亂。得知對方的軍師正是自己的師弟龐涓之時,龐涓內心是絕望和悲痛交加,只能拔劍自刎!

    齊軍在孫臏的帶領下,把魏軍主力消耗殆盡,乘勝追擊,一路攻入魏國大梁,報了自己的血海深仇。

    大仇得報

    孫臏在大勝之後,齊王那是非常高興,想要封孫臏為相,但是孫臏看透了權力的競爭。於是婉約推辭拒絕。

    找了一個清淨的地方,開始講說兵法,研究謀略,總結自己生平的作戰經驗。寫下來的《孫臏兵法》流傳於後世。

    以史為鑑

    從龐涓和孫臏一開始情同手足到後來反目成仇,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孫臏並沒有用殘忍的手段來讓龐涓痛苦,但是對於謀略家而言,最能讓他難受的莫過於在戰場上擊敗他。孫臏用正當的手段擊敗龐涓,技高一籌,不僅報了自己的仇恨而且一雪前恥,讓後世敬佩!

    每天分享一段有意思的歷史故事,一段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哦。

  • 8 # 深藍妖火

    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孫臏對同門龐涓的報復,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

    殺人誅心。

    不光要從身體上消滅你,還要從意志上消滅你。而且在你死後,還要讓你遺臭萬年。

    孫臏和龐涓之間,早年其實關係相當不錯,是師兄弟的關係。年少時兩人都跟隨鬼谷子學習,孫臏是師兄,龐涓是師弟。

    後來,兩人年紀漸長,龐涓最先耐不住寂寞,打算出山做事。龐涓這個人,雖然後來表現的很惡劣,但必須承認,本事是真的強。下山之後,龐涓去了魏國。龐涓之所以選擇魏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時的魏國,是戰國七雄當中,最強大的一個。而當時秦國、齊國、楚國等幾個國家,其實都不如魏國強大。

    到了魏國之後,憑著自身的才華,龐涓很快得到了魏王的重視,被拜為魏國的將軍。

    不過,得到權勢之後的龐涓,心裡反倒有點不踏實了。

    龐涓覺得,自己雖然早下山一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富貴。但是同時,也少了許多在鬼谷子門下學習的時間。相反,師兄孫臏下山晚,在老師鬼谷子門下學習的時間更長,所以肯定學到的東西也更多。

    恰巧這個時候,墨子游歷到魏國,向魏王推薦了孫臏。魏王聽說孫臏才能了得,而且還是龐涓的師兄,當下就讓龐涓寫信,去請孫臏出山。龐涓雖然心裡不願意,但也沒有辦法,只能照做。而孫臏收到龐涓的信之後,也沒有任何遲疑。出於對師弟的信任,直接就去了魏國。

    隨著孫臏的到來,龐涓心裡的不安全感,更加嚴重了。

    他很害怕,師兄會搶了自己的權勢。

    如果孫臏去的是其他國家,這對曾經關係很好的師兄弟,或許還不會徹底反目。但正是因為孫臏到了魏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龐涓終於決定,對自己這位師兄下手了。

    權勢,利益,地位,這些當然比師兄弟的情分要更重要。

    至少龐涓是這麼想的。

    所以接下來,龐涓給孫臏設了一個局,給孫臏安了一個‘叛國’的罪名。不但砍掉了孫臏的雙腿,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還在孫臏的臉上刺字。孫臏因為對龐涓極度信任,所以並沒有防備。等他察覺到的時候,這一切已經無可挽回了。

    不過,孫臏到底是有智慧的人。在這一切發生之後,靠裝瘋保住了性命。再之後,恰逢齊國使臣來魏國訪問,孫臏透過自己的手段,得到了齊國使臣的欣賞,最後跟著齊國使臣回到了齊國,徹底逃出生天。

    這時的孫臏,心中再沒有任何師兄弟的情分,只剩下了復仇的念頭。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到了齊國之後,孫臏透過齊國使臣的引薦,到了齊國大將田忌門下,做了一名門客。然後,就是著名的‘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了。在田忌門下,孫臏展現出了超凡的智慧,得到了田忌的認可,也因此被田忌舉薦給了齊王。至此之後,孫臏終於在齊國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地位,開始準備完成自己的復仇計劃。

    不久之後,機會來了。

    當時魏國和趙國交戰,魏國勢強,一口氣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最終派出田忌率大軍救援,孫臏輔助。

    面對強大的魏國軍隊,孫臏提出,要暫避鋒芒,不要和魏國主力直接決戰,而是要去轉道進攻魏國腹地,迫使魏國主力撤軍,趙國之危自解。田忌經過權衡利弊之後,決定聽從孫臏的建議,直接進攻魏國,這就是歷史上‘圍魏救趙’這個典故的由來。

    果不其然,就像孫臏預料的一樣。龐涓為了救援魏國,丟棄了所有輜重,率領大軍輕裝簡行,回國救援。徹底掌握了戰爭主動權的孫臏,在桂陵設伏,直接生擒了龐涓。

    這就是戰國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

    事實證明,龐涓的擔心是很有必要的。他的本事,確實不如師兄孫臏。

    此時的孫臏,其實已經有機會對俘虜的龐涓展開復仇。至少他可以選擇同樣砍掉龐涓的雙腿,挖掉龐涓的膝蓋骨,然後在龐涓臉上也刺個字,讓龐涓也感受一下自己曾遭遇過的痛苦。但是最終,孫臏卻並沒有這樣做。

    孫臏放棄這次復仇的機會,主要是因為當時魏國主力還沒有被徹底擊潰,趙國之危也沒有解除。如果貿然對龐涓復仇,會招來魏國的憤怒,將魏國的怒火全都引向齊國,得不償失。如果孫臏執意對龐涓復仇,後面齊國會對他怎麼樣,實在不好說。

    孫臏相信,這樣的機會,以後肯定還有。

    我不光要在肉體上消滅你,還要在精神上徹底讓你絕望。

    桂陵之戰以後,魏國將主力從趙國撤出,齊國也釋放了龐涓。龐涓回到魏國之後,後來被魏王再拜為將。

    至於孫臏,則是繼續等待著自己的機會。

    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之後,魏國進攻韓國,韓國不敵,向齊國求救。齊王再次派田忌為帥前往救援,任用孫臏為軍師。

    這一戰當中,孫臏又玩了一手圍魏救韓的戲碼,逼得龐涓再次回軍救援。在龐涓率軍回援後,孫臏依然沒有讓齊國軍隊直接與之決戰,而是繼續誘敵深入。在撤退途中,孫臏又玩了一手減灶計,每天削減埋火做飯的爐灶,讓龐涓誤以為齊國軍隊一直有士兵在逃跑,不足為慮,從而大意輕敵。

    面對師兄孫臏的計謀,龐涓果然上當,率領輕騎脫離步軍主力,追趕齊國軍隊,想要報十年前的生擒之仇。然而這樣一來,龐涓就徹底上套了。孫臏最後在馬陵道設伏,讓弓箭手埋伏在馬陵道兩側。同時令士兵砍去馬陵道周圍樹木的樹皮,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字。

    等到龐涓趕到馬陵後,看到樹上這幾個字的同時,齊軍萬箭齊發。龐涓自知敗局已定,而且知道自己徹底輸給了孫臏,實在無顏被再次生擒,所以就在這棵樹下拔劍自刎了。

    在這場馬陵之戰以後,魏國主力徹底被重創,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而龐涓本人,也落得自刎的結局。

    孫臏的報復,不光是要殺了龐涓,而且還要徹底打消龐涓活下去的希望,逼得龐涓不得不自盡。而且,龐涓生前一直維護的魏國,也因此衰落。龐涓一生的努力,都徹底失去了意義,等於是被孫臏徹底否定了他的一生,這就是孫臏的報復。

    只可惜,從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同門師兄弟落得這個結局,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 9 # 琉光溢財

    導語:鬼谷子對龐涓說:“你不應該欺騙老夫,欺騙人的人,最終會被人所欺騙。老夫送你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瘁”。

    孫臏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孫子兵法》的傳人,並著有陰兵法《孫臏兵法》,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所學的《大六壬金口訣》。

    戰國時代,傳說在魏國的大牢裡有一個殘疾人,披頭散髮的正在抓牢裡的老鼠當午餐,臉上還被刻了字,被挖去了膝蓋骨,還是成了個傻子,似乎是受盡了折磨和刺激而成了這樣。這時,一個將軍走了進來,揮舞著手中的鞭子對這個人是狠狠的暴揍了一頓。

    原來這個人是這個揮舞著鞭子的將軍的師兄,是兵聖孫武的後人,打他是為了索要《孫子兵法》。

    龐涓在牢房中挖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裝瘋賣傻逃了魏國去了齊國,沒想到這個站不起來的殘疾人孫臏卻在齊國田忌的舉薦下當了齊國的軍師,最後齊國和魏國開戰,孫臏假裝兵敗逃跑到了馬陵道,伏兵於馬陵道用亂箭殺死了不可一世的龐涓。

    龐涓與孫臏的相識別離

    年少時的孫臏拜師求學於鬼谷,是鬼谷子的學生,據說鬼谷子和孫武是至交好友,手裡有一份當時失傳了的《孫子兵法》。孫臏不久之後也到了鬼谷拜了鬼谷子為師父。

    龐涓這個人心眼比較小,內心也比較陰險狡詐,做事手段也比較狠。但是孫臏仁慈忠厚,做事比較細膩,也喜歡幫助別人和交朋友。

    由於龐涓來得晚,孫臏就經常幫龐涓輔導,慢慢地兩個人就成為了好朋友,並結拜為兄弟。由於孫臏天生聰明又好學,領悟力極強,學什麼都特別快,一聽就會,特別受到鬼谷子的賞識。龐涓也很出色,但是相比孫臏還是有所差距,龐涓的內心也就慢慢地生起了嫉妒之心。

    兩個人一同學習了幾年之後,龐涓看到天下大亂,自己學的也差不多了,就想下山建功立業,於是向鬼谷子請示。鬼谷子說那我就給你預測一下你的未來吧,就讓龐涓去山上採花,龐涓踩了一朵看不行,就換來換去,就採了個草花。到鬼谷子跟前,說山中無花,沒有采到花。卻被鬼谷子識破了!鬼谷子說:你衣袖中的是何物?

    鬼谷子看到這束花對龐涓說:“你內心心高氣傲,容不得別人比你好,你要注意”;龐涓又問,我該去哪個國家發展會比較好呢?鬼谷子答曰“去魏國對你發展最為有利,此草花一開12頂,你有12年的榮華富貴;此草花采在鬼谷,被陽光照射而枯萎在鬼谷,鬼旁傍著尾,你的發跡之地必在魏國”。

    鬼谷子對龐涓說:“你不應該欺騙老夫,欺騙人的人,最終會被人所欺騙。老夫送你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瘁”。

    走的時候龐涓去向鬼谷子討要《孫子兵法》,鬼谷子說自己沒有,並對龐涓說:“你今所學,已經可以讓你揚名立萬,威震天下了,我這裡沒有你要的《孫子兵法》”。

    在這之後,龐涓去向孫臏告別,對孫臏說:“我若在魏國取得功名,成為大將軍,我將會向魏王舉薦你,我們一同來建立不世之功”,孫兵也答應了龐涓。

    龐涓陷害孫臏

    龐涓到了魏國,不久之後立了戰功就做了魏國的大將軍,來信讓孫臏過去。孫臏看到信後,心動了,鬼谷子講學時也是心不在焉。鬼谷子看出了孫臏的心事,就深夜把孫臏叫到了自己的住所。

    孫臏三更時分到了鬼谷子的住所,拜見了鬼谷子,鬼谷子對孫臏說:“我與你祖上孫武是之交好友,我這裡有你祖上給我的一份失傳的《孫子兵法》,你內心寬廣,待人仁厚,我今天把它傳給你,切忌不可落到小人手裡。”

    過了不久,鬼谷子見孫臏把《孫子兵法》已經領悟透了,並且已經融會貫通,就告訴他你可以下山了,下山之前就說為孫臏看一下他的未來,就讓孫臏去山谷裡採山花。

    孫臏看到鬼谷子桌上的瓶子裡放著一束花,就拿過來給鬼谷子。

    鬼谷子說:“好,就用這枝菊花吧。此花雖經摧殘,但是他本性耐寒,經霜不敗。從而預示著你今後雖然遭到殘害,但是還不至於到大難大凶;此花被人供奉在桌子上欣賞,預示著你將受到世人的敬重;此花被你兩番放入,預示著你不會馬上功成名就;此花又被你最後重新放入瓶中,或許將來你會在你的故鄉齊國建功立業;盛養此花的花瓶乃是金銅所鑄,它與鐘鼎同類,看來你將來要威震天下,名字刻到鐘鼎之上”。

    鬼谷子又對孫臏說:“老夫把你的名字稍微改動一下,也助你進取有為,就把改為了”。

    孫臏下山到了魏國見到了龐涓,龐涓卻遲遲不肯讓孫臏見魏王。最後,終於把孫臏舉薦給了魏王。但是看到孫臏的才能,害怕自己被孫臏替代,就對魏王進了讒言,把孫臏打入了監獄。

    在監獄裡孫臏被判刑,並被挖掉了膝蓋骨,臉上刻了字,最後裝瘋子傻子在朋友的幫助下逃出了魏國。

    馬陵之戰,孫臏殺龐涓

    孫臏在齊國藉助好朋友鍾離秋的引薦,見到了齊國的上將軍田忌。田忌聽說孫臏師從鬼谷子,是大才,就把孫臏舉薦給了齊王。

    但是孫臏雙腿被挖掉了膝蓋骨,不能直立行走,也不能騎馬,不能領兵打仗,做不了將軍,就被封為齊國“軍師”。

    孫臏在齊國初露鋒芒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田忌賽馬”。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臏發現比賽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加大賭注,並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最後田忌採用了孫臏的戰術,果真取勝了。從此以後田忌對孫臏佩服的是五體投地,併成為至交好友,常常與孫臏在一起。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同盟國衛國,魏國派兵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齊威王採用了段幹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襄陵,一路由田忌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此時魏軍已經攻破趙國邯鄲都城,並且龐涓也緊隨其後,並且率領8萬到達茬丘,隨後進攻魏國。

    孫臏和田忌率領8萬齊軍到達齊魏兩國邊境,田忌想直接與魏國軍隊交戰,被孫臏制止。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在外耗損,魏國都城必定兵力空虛,只剩老弱病殘,應該採取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率領大軍直搗魏國都城大梁,魏國大軍必定回來救援,趙國就可以得救了。

    孫臏於是建議田忌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因為平陵城池雖小,但管轄的地區很大,人口眾多,兵力很強,是東陽地區的戰略要地,很難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國,北面是衛國,進軍途中要經過市丘,容易被切斷糧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軍,造成龐涓產生齊軍主將指揮無能的錯覺。田忌採納孫臏的計謀,拔營向平陵進軍。接近平陵時,孫臏向田忌建議由臨淄、高唐兩城的都大夫率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吸引魏軍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大敗。

    孫臏讓田忌一面派出輕裝戰車,直搗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龐涓迫使其率軍回援;一方面讓田忌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作示弱使其輕敵。田忌按孫臏的要求一一照辦,龐涓果然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孫臏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設伏,一舉擒獲龐涓。

    最後,孫臏由於之前的兄弟之情,就饒了龐涓一名命,讓龐涓回到了魏國。

    馬陵之戰

    公元前342年,魏國大將穰疵在南梁和霍擊退韓將孔夜的軍隊]韓昭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救。孫臏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

    龐涓得知訊息後急忙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但齊軍此時已向西進軍。孫臏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應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

    孫臏就假裝兵敗,軍心渙散潰退逃跑的樣子命令進入魏國境內的齊軍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

    龐涓行軍三天檢視齊軍留下的灶後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魏國境內才三天,齊國士兵就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於是丟下步兵,只帶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

    孫臏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於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

    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於是點火檢視。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

    龐涓自知敗局已定,於是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這個時候齊軍的亂箭也射向了龐涓,龐涓被射成了刺蝟。

    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數十萬人,俘虜魏國主將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而齊國則稱霸東方。

    齊國勝利後,也成了東方的一個霸主,鬼谷子秘密派人送了一封信給孫臏,孫臏看到信後就向田忌辭行,並向齊威王辭了官。臨走時把自己所總結撰寫的《孫臏兵法》送給了田忌,廣為流傳。但是此書的核心部分不久就悄悄地失傳了,據說是六耳不傳。

    從此,孫臏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只聽後人講述著他的故事。

    綜上所述:

    龐涓和孫臏的一生全部都在鬼谷子的預料之下,龐涓心胸狹窄,喜歡欺騙他人,用兵霸道,最後應驗了鬼谷子的話:“欺騙他人的人最終被他人所欺騙”。

    同時龐涓自裁與馬陵道,也應驗了鬼谷子送給龐涓的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瘁”。最後成就了孫臏,讓孫臏名震天下,受世人敬仰,並且名字被刻在了鐘鼎之上。

    鬼谷子讓孫臏在名震天下,功成名就的時候隱退辭官不失為最明智的做法,免去了功高震主惹來的殺身之禍,也保全了自己。

    說白了這一切其實都是在鬼谷子的掌握之中,鬼谷子看透了人性,也看透了他的每個弟子,鬼谷子真是奇人啊!

  • 10 # 天麼

    孫臏和龐涓同是鬼谷子的學生,兩人同門時,交情較好。不過,龐涓先下山,到了魏國為將。龐涓憑藉自己的才學,很快得到魏王的重用。後來有人向魏王推薦龐涓的師兄,也就是孫臏,要龐涓寫信請他出山相助。龐涓雖然萬般不願意,因為他覺得孫臏在鬼谷子那裡待的時間比自己長,學得更多本領,到了魏國後,肯定會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威脅,但是魏王之命,他只好寫了信。

    孫臏對這師弟一向非常信任,於是應邀而來,同在魏國辦事。當時的魏國是霸主般的存在,孫臏只想著以後發展前景無限,哪知道被龐涓暗中陰了一招,把他弄成了個叛國罪人,不但被砍了膝蓋骨,還在臉上刻了字。幸好,孫臏裝瘋賣傻撿回了一條性命。

    當齊國使者來到魏國時,孫臏向他顯示才學,願意為齊國效勞。於是齊國使者偷偷地將他帶回了齊國,在田忌門下做參謀。這才有了著名的田忌賽馬故事。孫臏名聲大噪,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

    由於魏國伐趙,領兵侵犯的正是龐涓,趙國立馬向齊國求救。於是齊王令田忌領兵去救,孫臏做軍師。孫臏並沒有策劃與龐涓正面交鋒,而是引軍拐彎去襲擊魏國都城。龐涓知道後大驚失色,擔心魏國安危,只得引軍返回。哪知道中了孫臏設下的埋伏,被生擒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按理說,孫臏應該在生擒龐涓之後報仇雪恨。不過,這時殺了龐涓肯定激怒魏國,會發動攻擊齊國的戰爭,因魏國實力更強,不能殺龐涓,只好放了他。

    十年之後,魏國又發動入侵韓國的戰爭。韓國也向齊國求救。孫臏故技重演,又引軍去圍攻魏國都城。龐涓知道後,只得帶兵回救。孫臏並非真的要攻擊魏國都城,僅是數次派兵騷擾,氣得龐涓發誓要活捉孫臏,一雪前恥。在追擊孫臏大軍的過程中,他發現齊軍的爐灶由十萬變成五萬,再由五萬變成兩萬,料想是齊軍士兵中途逃跑了大半,於是放心帶兵攻擊齊軍營寨。哪知道,這是孫臏設下的圈套,在馬陵地帶易守難攻,孫臏又事先做足了準備,結果打得龐涓大軍死傷無數。龐涓眼見大勢已去,又看到一棵樹上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萬念俱灰,拔劍自刎了。

    孫臏算是“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龐涓和孫臏同是鬼谷子的學生,最後終成死對頭,明顯是孫臏的軍事謀略更高,他是孫武之後,著有“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是兵家雙絕。

  • 11 # 德廣放映廳

    孫臏被遭到陷害後,他向龐娟的復仇計劃便就此展開。可以說無論什麼都不能讓一個人恨得太深,要不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很多名人,有的是將軍,有的是君主,有的是謀臣,但是孫臏呢,嗯,不但懂得政治也懂得軍法,各個方面都很熟悉,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很全面的一個高階人才。現在的傳說都是孫臏早年就是跟著龐涓一起拜鬼谷子學習,龐涓是他的師兄,後來龐娟比孫臏早出師,他到了當時最強大的魏國做了上將軍,然後等孫臏出師的時候,就假意的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後又陷害他,最後使孫臏遭受了膝蓋被剜去的痛苦,他的目的就是把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打敗。

    但是事與願違,齊國的使者看到孫臏很厲害,就將孫臏偷偷就回到了齊國,就這樣孫臏在齊國做了田忌手下的門客,後來才有了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以及後來的圍魏救趙。再後來就是魏國忌憚韓國日益強大,所以就派龐娟去攻打韓國,然後韓國打不過他就像齊國求救孫臏就是採取了圍魏救趙的辦法,這個時候龐娟打不過,只能放棄要進攻的韓國,回到自己的魏國求救。

    然後龐娟非常生氣,發誓一定要將孫臏活捉他帶領自己的部隊出現在齊國的軍隊後面,對其緊追不捨,他發現齊國留下的土葬越來越少,就覺得是齊國的軍隊出現了逃兵,於是他就貿然出擊,最後中了孫臏的圈套,戰死沙場。據後來說,孫臏完成了復仇計劃,然後將自己所住的孫臏兵法送給齊王,後來離開了齊國,歸隱山林去了。

  • 12 # 刺桐城紫雲黃

    龐涓對孫臏是殘忍的,不能說孫臏對龐涓是殘忍的。孫臏是服務於他的主子,他是為公而戰:當然也有私恨在內更能激犮他的才能。

  • 13 # 秦巴山村懟哥

    龐涓為人奸詐,嫉賢妒能,連自己同門師弟孫臏也如此狠辣,但最終卻慘遭孫臏打敗絕望自刎,可謂因果報應。相反孫臏為人善心實在,勤奮好學,龐涓雖最終因其而死,但也是為國出力,還真說不上是復仇。

    要說這孫臏、龐涓還是兩個相愛相殺的師兄弟(均拜在名師鬼谷子門下),但兩人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性格,龐涓為人急功近利、利慾薰心、險惡奸詐、嫉賢妒能。孫臏卻為人真誠實在、勤奮好學。龐涓在鬼谷子門下學得一些兵法後,聽說魏國在招賢納士,就想著展現自己的實力,去爭取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而孫臏卻選擇了繼續留下來學藝。鬼谷子見孫臏實在好學,才把自己所珍藏的兵書交給了孫臏。

    龐涓在魏國嶄露頭角,擔心地位受威脅,圖謀殘害孫臏

    龐涓利用自己學到的本事,很快贏得了魏王的賞識,官拜大將軍,好不快哉。但是後來墨子之徒秦華禮又將孫臏推薦給了魏國,龐涓明面上表示歡迎,背地裡卻覺得這是個巨大的威脅。於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從中作梗避免孫臏才華被發現,另一方面設計陷害孫臏謀反。魏王大怒,想要處死孫臏,龐涓又假惺惺為其求情(其實是想騙得兵書十三篇),魏王便對孫臏動用了髕刑(既挖掉膝蓋骨)。後來孫臏知道了真相。便使用了下山後的第一招計謀-兵不厭詐之“裝瘋賣傻”,忍辱負重拖延時間,這才逃過一劫。

    孫臏忍辱負重數載,尋機逃到齊國後初露鋒芒

    後來齊國使者到魏國拜訪,孫臏便想法見到並說服齊國使者將其帶到了齊國(孫臏是齊國人,能說服齊國使者在於他精心的準備打動了齊國使者,認為他是個有能力之人),回到齊國後,他機緣巧合結識了大將軍田忌。並在齊國通過了有名的“田忌賽馬”故事初露鋒芒,也以此被田忌引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和孫臏交談甚歡,認為孫臏是個難得之才,將他重用為軍事,開始了他的精彩人生。

    師兄弟首次交鋒,孫臏一招“圍魏救趙”生擒龐涓

    公元前354年,魏國遣精銳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不敵緊急向齊國求救,齊國本來和魏國就水火不容,因此齊威王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軍救援趙國。孫臏想到齊國離魏國近、離趙國遠,長途奔襲到趙國作戰,舟車勞頓效果不佳。而此時魏國精銳盡出都城大梁空虛,因此直接出兵圍攻魏國都城大梁。並在龐涓回援的路上(桂陵)設伏。龐涓得知後,果然回援。被孫臏提前埋伏好的齊軍以逸待勞打敗,龐涓被生擒。這次戰役也被稱為桂陵之戰。

    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故技重施,龐涓再次上當,羞愧自刎

    公元前343年,魏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再次任命孫臏為軍師,孫臏再次直奔魏國都城大梁,魏國為了給齊國點教訓,決定放棄攻打韓國,教訓教訓齊國。因此集中軍力攻打齊國,孫臏利用龐涓好大喜功的弱點,且戰且退,並利用減灶之計,讓龐涓放鬆警惕,誘使其孤軍深入,並利用地勢在馬陵設伏,龐涓上當鑽進孫臏設定的口袋陣中,在馬陵見樹上刻有“龐涓死於此樹下”,知道中計,果然此時萬箭齊發,魏軍損失慘重,魏國太子申被擒,龐涓絕望中選擇自刎。

    孫臏利用龐涓好大喜功的弱點,多次擊敗龐涓,讓這個以兵法見長的人,深深感到了絕望,於公將齊國老對手魏國,拉下了霸主寶座。於私解決了自己的個人恩怨。其實,孫臏和龐涓的交手,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場,也是必須要全力以赴,孫臏也算是胸懷寬廣,重來沒因個人恩怨刻意而為。龐涓最終也敗在了自己好大喜功的個性上,可謂有因必有果。

  • 14 # 胤遠

    孫臏原名孫賓,齊國人,兵法家孫武的孫子。和龐涓都是奇人鬼谷子的弟子,有一個地方叫鬼谷,鬼谷子就是一個住在鬼谷那裡的人,被後人傳的神乎其神,有一個門派就自稱是鬼谷子的後人,專給人相面測字占卜一些奇術。還有以前神秘的賒刀人,也自稱是鬼谷子的後人。

    鬼谷子

    孫賓和龐涓一起跟鬼谷子學了三年多兵法,都是些排兵佈陣,鬥隱埋伏之法。魏國當時很強大,魏惠王有統一天下的野心,就招賢納士。龐涓聽到這個訊息就辭別師父和孫賓,回到自己的國家魏國,透過魏相國的引薦,龐涓見到了魏惠王,一番交談之後,惠王對龐涓很是讚賞,就拜龐涓為帥,後來在和楚國齊國的戰爭中,龐涓使用計謀得到勝利,更是得到惠王的信任和重視。龐涓本來想讓孫賓也來魏國的,但是想到孫賓又跟著師父學藝這麼久,一定比自己本領大,怕孫賓奪了自己的權利,就一直沒有聯絡孫賓。

    後來鬼谷子的好友墨子云遊四海,經過鬼谷的時候,就找鬼谷子談論天下大事,並且見到了孫賓,兩人促膝長談,一見如故,墨子發現孫賓很有才能,就問孫賓已經學有所成,為什麼不下山找到一位明君,輔佐他建功立業,做一番大事呢?孫賓就說和師弟龐涓有約定,等龐涓站穩腳跟就會來邀請自己去魏國,輔佐魏惠王統一天下。

    墨子離開鬼谷,雲遊到了魏國,知道龐涓已經飛黃騰達,墨子聽鬼谷子說過,龐涓心胸狹窄,就斷定龐涓不會給魏惠王舉薦孫賓。於是墨子去求見魏惠王,當時的墨子已經是隔著門縫吹喇叭——名聲(鳴聲)在外,魏惠王早就聽說過墨子的大名,急忙往裡請,並且親自到殿外迎接,兩人談論天下大事,各抒己見,廢寢忘食,魏惠王對墨子佩服的五體投地,懇請墨子留下來共謀大事,墨子無心為官,就把孫賓舉薦給魏惠王,魏惠王知道孫賓是龐涓的師哥,就問墨子他兩人誰厲害?墨子就說孫賓能力非凡,胸懷坦蕩,龐涓心胸狹窄,怎麼能和孫賓比呢!推薦完孫賓,墨子繼續雲遊四海去了。

    孫賓接到龐涓的書信非常高興,就辭別師父準備去魏國,鬼谷子鼓勵孫賓要堅持不懈,頑強拼搏才能成功。並且把孫賓的名字改成孫臏,孫賓不解何意?鬼谷子說以後你會知道的。

    到了魏國,魏惠王很重視孫臏,但龐涓害怕孫臏奪了自己的風頭,就設計陷害孫臏,模仿孫臏的筆跡,修改孫臏寫的書信,捏造孫臏暗中要勾結齊國,並想讓魏惠王殺了孫臏,魏惠王覺得證據不足,殺了孫臏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以後就沒有人敢來投靠魏國,龐涓就給孫臏用了臏刑,就是把孫臏的膝蓋骨給剔掉,還在孫臏臉上刺上字,孫臏兩腿就癱瘓了,不能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龐涓還假惺惺的欺騙孫臏,說魏惠王要殺孫臏,自己拼命求情才留下孫臏一條命,孫臏不知道龐涓騙自己,還想著把鬼谷子交給自己看的自己爺爺孫武寫的兵法十三篇默寫下來送給龐涓。龐涓處心積慮都想得到這部兵法,後來伺候孫臏的隨從從龐涓身邊的人那裡知道,這一切都是龐涓策劃的,等兵法十三篇到手,孫臏的死期也就到了,隨從趕緊把真相告訴了孫臏,孫臏才如夢方醒,形勢對自己極其不利,最後只好裝瘋,把快默寫完的兵法十三篇也扔到火裡燒了,龐涓親自來檢視孫臏是不是裝瘋,孫臏躺在豬圈的糞水裡,吃豬屎,考驗了幾次都沒有發現破綻,如果把一個瘋子給殺掉,會被天下人恥笑,龐涓就不在太在意孫臏,由著他在大街上爬來爬去。

    後來墨子到了齊國,知道孫臏的遭遇,後悔自己本來是想幫著孫臏出人頭地的,沒想到卻害了孫臏,就和齊威王商量救孫臏。齊國派出使臣,給魏惠王進貢上等的茶葉,一排車隊進了魏國都城,魏惠王很高興,有人來送東西,討好自己能不高興嗎,就把齊國使臣安排在館驛裡,齊國使臣夜裡偷偷見到了孫臏,把計劃說給孫臏聽,孫臏淚流滿面,真是蒼天有眼啊!齊國使臣回國的時候,偷偷把孫臏藏到車裡面,派一個人穿上孫臏的衣服,把臉弄髒,在大街上爬來爬去,等齊國使臣回國之後,假孫臏爬到僻靜處,脫去孫臏的舊衣服,換好行裝,一溜煙回齊國交差。等龐涓知道孫臏不見了,已經是多天以後,懷疑可能孫臏失足掉進水裡淹死了,報告給魏惠王,到處打撈尋找。

    孫臏被接到齊國,齊威王很是器重,想拜孫臏為帥,孫臏沒有答應,說這件事不要聲張,只要國家需要自己出力的時候一定效勞。孫臏就住在大將田忌家裡,有名的田忌賽馬就是孫臏一手策劃的,田忌和相國賽馬,田忌的賽馬不管是一等馬,二等馬,三等馬整體上都比相國家的馬差,田忌比賽絕對會輸,孫臏給出了一招,讓田忌用三等馬和相國的一等馬比賽,不用說,相國的一等馬輕而易舉的就勝利了,接著田忌用一等馬和相國的二等馬比賽,用二等馬和相國的三等馬比賽,田忌輸了一場,贏了兩場,這個故事廣為流傳。

    後來魏惠王派龐涓攻打趙國,趙國都城被圍,就去齊國求救,齊威王拜田忌為帥,孫臏為軍師,帶領人馬去幫助趙國,田忌想要快速行軍,進入趙國去打魏軍,好解趙國之危,孫臏連說不必,只要我們進入魏國,攻打魏國的城池,龐涓自己就會從趙國撤回來的。於是齊軍搖旗吶喊,大造聲勢,進入魏國邊境,魏惠王得到這個訊息,嚇得魂不附體,趕緊派人騎快馬讓龐涓回國,龐涓聽到這個訊息,也是心急如焚,趕緊帶著大部隊撤出趙國往回趕,孫臏在龐涓必經之路桂陵設伏,大敗龐涓的軍隊,龐涓損兵折將,龐涓被俘。這就是著名的桂陵之戰,有一個成語“圍魏救趙”就是說的這件事。後來過了有兩年多,齊國放了龐涓。

    田忌和孫臏這一戰成名,齊威王把兵權就給了這兩人,齊相國有點眼紅,就想找茬把這兩個人扳倒,龐涓也一心想把孫臏滅掉,就給相國送禮,賄賂相國加害孫臏和田忌。後來相國捏造事實,說田忌有謀逆之心,齊威王果然起了疑心,田忌為了避嫌,主動請求退休,孫臏也辭職不幹了。

    龐涓得到田忌孫臏雙雙下野的訊息,心中大喜,認為自己天下無敵,可以高枕無憂了,大約過了十年左右,魏國國力恢復了,魏惠王就讓龐涓帶兵去打韓國,經過籌劃和準備,龐涓帶領大軍浩浩蕩蕩進攻韓國。

    齊威王駕崩之後,太子登基,就是齊宣王,他知道田忌和孫臏都是忠心耿耿的棟樑之材,就把兩人重新昭回來,官復原職。龐涓攻打韓國,韓國派使臣到齊國求援,齊宣王就讓田忌和孫臏帶領大軍去增援韓國。孫臏先是讓魏國和韓國打了一陣子,然後還是用了老一招,不去韓國,直接進攻魏國,龐涓得到訊息就又急急忙忙的帶兵趕回來,想想以前的桂陵之辱,恨的牙癢癢,真想一下子抓住孫臏千刀萬剮。就帶著大部隊在後面追孫臏田忌。

    孫臏胸有成竹,他吩咐士兵第一天埋鍋做飯的時候,多挖灶坑。等龐涓追到,發現這麼多灶坑,嚇了一跳,龐涓說齊軍這麼多,還真不能掉以輕心。第二天孫臏讓挖的灶坑少一半,第三天更少,並且把一些鍋碗瓢勺,軍隊用的東西扔下一些。龐涓追上來一看,不由得哈哈大笑,別人不解,龐涓說:早就聽說齊軍膽小,果然不假,被我們在魏國境內追趕,齊軍士兵害怕,每天都有士兵逃跑,你看灶坑天天在減少,還有逃跑計程車兵把使用的用具都丟了。龐涓決定讓大部隊在後面跟著,自己帶一支快速小分隊迅速出擊,抓住田忌和孫臏。

    孫臏派的暗哨把龐涓的行動報告給孫臏,孫臏按照龐涓的行進速度,計算出龐涓晚間會來到馬陵,就命令士兵把馬陵道路兩邊的大樹砍倒,堵在路上,只留下一棵大樹,把大樹對著大道這邊的樹皮刮掉,露出白色的樹芯,用黑煤寫上“龐涓死於樹下”,在馬陵道兩邊埋伏數千弓箭手,只要看到樹下有亮光,直接開弓放箭。

    龐涓抓人心切,帶著一隊人馬順著大道追到了馬陵,士兵報告前面道路被大樹擋住,龐涓認為是孫臏他們故意設定障礙,阻止他們追擊,讓士兵去清理道路,突然看到一棵大樹上的樹皮被刮掉了,好像上面有字,天色已經黑了,龐涓就命令士兵點燃火把,鼓搗一會把火把弄著了,往樹前一舉,龐涓看到“龐涓死於樹下”幾個大字,暗叫一聲不好,剛想撤退,耳輪中就聽“邦邦邦邦”萬箭齊發,魏國士兵慘叫連天,龐涓也身中數箭,龐涓是又氣又急,知道是大勢已去,拔出自己的佩劍,往脖子上一橫,自刎而死。馬陵一戰,龐涓自殺,魏國的部隊損失慘重,後面的大部隊也被齊軍殺的四散奔逃,魏國也元氣大傷,萎靡不振啦!

    龐涓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殘害自己的同門師兄,最後落了個罵名千載,遺臭萬年的下場。孫臏身殘志堅,胸懷大志,最後報仇雪恨,還留下《孫臏兵法》於後人 ,得到人們的讚頌。

  • 15 # 國之利刃—志恆

    龐涓與孫臏原本為同門師兄弟,二人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門生。龐涓自認為天下無敵,在學習不久之後,就回到了魏國效力。按理說他的實力很強,可是他心胸狹隘,這也就導致了在品德上他不如孫臏,孫臏乃孫武后人,在鬼谷山上一直潛心修行,自己在兵法上的造詣也是逐漸的超過了龐涓。

    龐涓當時在魏國的時候,急需一個幫手,他知道孫臏是最好的幫手,可是由於自己的心胸狹隘,他害怕孫臏來到魏國後,成為自己權位最有利的競爭者,因此他想到了一條毒計,在兵法造詣上雖不如孫臏,可是在害人上,他勝過孫臏萬分。他寫信請師兄下山幫助自己,實則是想要廢掉孫臏。

    在龐涓下山之前,他便與孫臏說過:我功成名就之日,我一定不會忘記你的。

    的確在孫臏接到龐涓信的時候,他告訴鬼谷子也想要下山成就一番功名大業,鬼谷子並沒有阻攔他,而是告訴他:龐涓心中狹隘,你現如今實力比他強,他一定會設計謀害你的,在一些大事上,千萬不能夠輕信他!

    孫臏點了點頭,就下山而去,到了魏國之後。龐涓整日就向孫臏打聽《孫子兵法》中的內容,這本書是孫臏的爺爺孫武所創,機緣巧合之下,這本書落到了鬼谷子手中,手中的內容十分精煉,這是龐涓費盡心思都想要得到的東西,孫臏也不是傻子,這本書可敵萬兩黃金,龐涓過目不忘的本事,的確令人害怕。

    孫臏與他說想要先見魏王,龐涓應允下來,他告訴魏王孫臏言過其實,一肚子的讒言全部敬獻到了魏王的耳朵中,看到孫臏與龐涓的實力相差不多,孫臏還是齊國人,他自然是更加信任龐涓,在龐涓屢屢敬獻讒言之後,魏王決定要將孫臏下大牢,這還不夠,孫臏的膝蓋骨被殘忍的挖掉,他的臉上還被刺上了字。

    龐涓的目的達成了,可是孫臏在大牢之中一直裝瘋賣傻,竟然還以老鼠為食,龐涓這次徹底的放心了,齊國使臣在大牢中,偶然見到了孫臏。二人說了很多,在一次次談判下,孫臏被送回了齊國。齊國的大將軍田忌,十分欣賞孫臏,二人徹夜暢談兵法,就這樣孫臏成為了齊國的軍師。

    他再也不用裝傻充楞,由於不能上戰馬衝鋒陷陣,孫臏只能是做齊國的軍師,待遇極其的豐厚。這也是拉開了的孫臏復仇的一幕,他心中十分悔恨當年沒有聽師傅的話,若是早早的離開龐涓,直接來到齊國,自己的腿還能夠站起來,臉上也不會被刺字,這諾大的侮辱,都要讓龐涓來償還。

    公元前354年,桂陵之戰爆發,孫臏一招圍魏救趙成千古佳話,魏國一路窮追猛打的,將趙國逼入絕境,只剩首都邯鄲還把握在趙國的手中。孫臏與田忌去救援趙國,趙國此時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孫臏告訴田忌,現如今魏國傾巢而出,其都城定然空虛,現在去邯鄲救援勝算極小,不如率領大軍去圍攻大梁。

    果不出孫臏所料,龐涓在正面戰場上殺的不亦樂乎,卻沒有想到老家被偷了,在收到大梁被圍的訊息之後,龐涓火速率軍火速回防,趙國都城之圍,也一下子就解開了。事情還沒完,孫臏在桂陵設伏一下子擒拿了龐涓,龐涓好聲好氣的說話,才讓心軟的孫臏繞了他一名。

    孫臏心理活動也十分複雜,雖然說他害了自己,可是畢竟是自己的同門師兄弟,只好將龐涓放回了魏國。

    公元342年的馬陵之戰,孫臏可謂是真正的實現了復仇,在魏國攻打韓國的時候,韓國同樣向齊國求援,求援之後的,齊國火速趕往,孫臏故技重施,繼續使用上次的圍魏救趙之計,讓龐涓誤認為趙國實力不濟,在回防的路上,龐涓率領輕騎,星夜追殺齊軍。

    孫臏在馬陵處砍去一處樹皮,樹上刻了八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果不其然,當龐涓率領大軍追殺時,看到樹上的字,龐涓僅僅讀了3個字,齊國的強弩就射穿了龐涓的胸口,龐涓含恨而死。孫臏功成名就回到了齊國,他用這種方式報了仇,前翻放走龐涓是為了顧及兄弟之情,這一次他不需要有任何顧及。

    你拿我膝蓋骨,我要你性命。孫臏在完成復仇之後,齊國的大王也是大肆的封賞孫臏。在眼瞅著齊國成為強國之後,他立馬辭官回家,當世人問起的時候,他總會淡淡的說一句:兵者詭道也!

    的確辭官回鄉就是鬼谷子的主意,在大敗魏國之後,孫臏已然是功高蓋主,不如早早的功成身退,這才是上上策。隨後齊國國君還將孫臏的名字刻在了鐘鼎之上,讓他的名字流芳百世!

  • 16 # 貳品先生

    為了復仇,孫臏僅用兩箭,就將一個以一國之力可以力抗齊、楚、趙、秦、宋、衛六國聯軍,國力堪比今日美國一般強大的一代霸主-魏國,硬生生的打成一個一蹶不振、任由他國揉捏的三流國家-伊拉克,你說孫臏的復仇有多狠?

    兩個字:絕了!

    三個字:太狠了!

    孫臏與龐涓二人為同門師兄弟,師從戰國時期最為神秘的智者-鬼谷子!龐涓在學有所成之後就下山謀出路,在得到魏王賞識後,就產生了除掉孫臏的念頭,畢竟魏國已經有了他,自然就不能再重用孫臏,他與孫臏遲早將會成為敵人,本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原則,龐涓用計將孫臏騙至魏國...

    公元前357年,二十一歲為見同窗懷著喜悅心情趕來的孫臏,剛到魏國不久就被龐涓以“莫須有”罪名將他捉拿下獄,挖去他的膝蓋骨,砍掉他的雙足,最後還不放心的又在他的臉上刻上字,好徹底斷絕孫臏的未來!

    可想而知,此時孫臏的內心是如何的絕望、淒涼與憤怒,恐怕恨意滔天也難以形容吧?殘害同窗好友孫臏,龐涓成為了嫉賢妒能的典型,這也是龐涓永遠都洗刷不掉的汙點

    此事被齊國使者得知後,於是產生了將孫臏偷偷送到齊國的想法,公元前355年,孫臏逃亡至齊國,成為齊國大將田忌的座上賓,也就有了後來“田忌賽馬”的典故。

    有了立身之本後,復仇,也就成為孫臏的人生奮鬥目標。可是想要復仇談何容易?孫臏還需要一個機會!皇天不負有心人,機會終於來了。

    圍魏救趙,孫臏在桂陵射出復仇的第一劍!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領大軍攻打趙國,最後攻至趙國都城邯鄲城下,趙國求救諸侯國,秦、楚、齊、宋、衛等五國軍隊合縱攻魏,魏國不但沒有亂了手腳,反而力挫各國合縱軍隊,與此同時,龐涓所率領的大軍依然有條不紊的攻打邯鄲。

    公元前353年,趙國都城邯鄲開城投降,趙國的臣服,讓龐涓名聲大噪,一時風光無限!

    此時的魏國軍隊,被各國合縱軍隊所鉗制,都城大梁卻是兵力空虛,於是孫臏讓田忌率領一萬齊軍進攻大梁,引誘龐涓大軍回撤魏國解大梁被困之危,孫臏則率領精銳部隊埋伏在龐涓回師的必經之路-桂陵,等待龐涓自投羅網!

    攻破邯鄲、建立大功的龐涓,率領三萬大軍日夜兼程走了三天三夜,在趕到桂陵的時候,遭到以逸待勞齊軍的突然襲擊,三萬大軍全軍覆沒,龐涓被生擒。三萬魏軍被全殲,主將龐涓更是被生擒!

    孫臏想殺龐涓嗎?我想肯定想,但是卻不能殺,因為他不是齊王,最重要的是:魏國主力並沒有受到重創,魏國,還是一個問鼎諸國的龐然大物,把魏國惹毛了,齊國根本就不是魏國的對手,何必自找麻煩?

    於是龐涓作為人質被齊國扣押了兩年,經過各方調停,於公元前351年魏國從趙國邯鄲撤軍,龐涓也被釋放回國,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看著龐涓安然無恙的回到魏國,我想孫臏是不甘心的,也是憤怒的,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無奈吧...

    馬陵之戰,孫臏為復仇射出的第二支箭,滅了龐涓,打殘了魏國!

    桂陵之戰,雖讓魏國元氣大傷,但經十年多的蟄伏之後,再次野心勃勃的開始了它的擴張之路,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打韓國,韓國不敵向齊國求救,在韓國接連戰敗五次行將滅國之際,齊威王任命孫臏為軍師,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率領大軍討伐魏國。

    孫臏故伎重演,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領大軍直插魏國縱深腹地,眼看韓國滅亡在即之時齊國又來搗亂,魏惠王自然怒不可遏,於是下令命魏軍放棄攻打韓國,同時任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將率領魏軍將槍口對準齊軍,誓要將齊國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一番,才算出了一口惡氣!

    看著尾隨而來的魏軍,孫臏並沒有讓齊軍立刻與魏軍決一死戰,而是讓齊軍逐漸減少灶火,甚至扔下一些戰車、兵器、戰旗等器械,造成齊軍軍心不穩,甚至大量將士丟盔棄落荒而逃的假象來迷惑龐涓。並讓齊軍埋伏在馬陵,以逸待勞,此外還挑選了一棵大樹剝去書皮,在上面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

    龐涓果然中計,與太子申率領大軍火急火燎的追趕齊軍,就這樣,三天的長途奔襲之後,龐涓率領的十萬魏軍於深夜進入了馬陵-這個孫臏給他設計好的包圍圈內。當龐涓看到那棵“別緻”的大樹時,讓士兵拿來火把前來檢視,突然,齊軍萬箭齊發,龐涓成為了渾身扎滿箭矢的“刺蝟”...

    馬陵之戰,讓孫臏徹底的了結了他與龐涓之間的恩怨,魏國十萬大軍被斬殺七萬多人,魏國從此一蹶不振,從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來,淪落為一個三流國家!

    孫臏,歷經磨難,只能在輪椅上度過大半輩子的一代軍事家,為了復仇,用了十五年時間僅僅射出“兩箭”,用十多萬魏國將士的性命作為火把,點燃了一個無比強大的魏國,使它從此一蹶不振,你們說:

    孫臏的復仇,有多狠?

    不得不讓人發出感慨:兵者,詭道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

  • 17 # 歷史參謀長

    孫臏和龐涓是同門師兄弟,老師是鬼谷子。兩個人情誼是同門,但是心性差異,註定兩個人只能是天敵,就好比東郭先生和蛇。至於孫臏在復仇時有多狠,只能說“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

    年少時的孫臏和龐涓,一個是齊國人,而一個卻是魏國人,本來兩個人不應該有交集,但是因為一場遠走他鄉去拜師學藝的志願,兩個人在拜師路上相遇,同是有志向的兩個年輕人,惺惺相惜之下,結拜成異性兄弟。

    而兩個人的故事就好像是東郭先生和蛇,一個沒有防備,一個有心算計。

    同拜在鬼谷子名下的兩個人,心性卻完全不相同,孫臏年長為兄,聰明睿智,性格非常的寬厚。而龐涓為弟,卻心性高傲,喜歡攀比,更有嫉恨之心,雖然也很聰明,卻總是有些煩躁。

    兩個人平時同是師兄弟,還是結拜兄弟,在跟上鬼谷子學習時,還並沒有看出來有什麼不同,只是龐涓在暗中較勁而已,孫臏痴迷於學習,卻並沒有看出龐涓越來越對他的嫉恨和不滿。

    而恰巧魏國國君廣招天下有志之士,到魏國做將相。龐涓自認學業有成,而且他似乎也不想再和孫臏在一起學習,於是他決定下山,以他的學識到回國去謀取一份潑天的富貴。

    而孫臏卻並沒有走,反倒是認為他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更多的向老師鬼谷子學習,於是他依然留在山上,潛心學習,希望將來能夠學業有成,再下山一展所長。

    龐涓雖然不如孫臏睿智,但是也不愧是鬼谷子的學生,在他見到魏王之後,在魏王面前滔滔不絕一番見解之後,更是胸有成竹道:

    “若用我為大將,則六國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隨心所欲統兵橫行天下,戰必勝,攻必克,魏國則必成為七國之道,乃至最終兼併其餘六國。”

    不管龐涓能不能做到,是不是紙上談兵,但是他的一番話算是戳到了魏王的癢癢肉上了,大喜過後的魏王,卻也沒有讓龐涓失望,直接任命他為元帥,執掌魏國兵權。

    說起來魏王任命大將,還真有點兒戲,僅憑藉龐涓的幾句激昂的話,就給與龐涓這麼大的權利,還真是疑人不用。

    不過龐涓也確實沒有辜負魏王這份信任,在與效果對戰之中,大獲全勝,最後逼得宋、衛、魯和鄭的國君都急忙忙趕到魏國,表示歸屬。

    而隨後龐涓帶領的軍隊,與齊國軍隊對戰中,更是大獲全勝,可謂是一舉成名,讓他地位高升,更有了普天之下,舍不其實的自得。

    也許此時孫臏不同意,也就不會有以後的事情發生,那麼孫臏和龐涓兩個人的歷史也許會改寫。

    偏偏造化弄人,如同諸葛亮和周瑜的兩個人,終究還是又一次走到了一起。

    而此時龐涓是大軍在握的將軍,論實戰有經驗,論資歷,也算是魏國朝堂之上的熟人了。

    而孫臏,雖然被魏王賞識,但是他一沒有基礎,二,他沒有實戰經驗,有的也只不過是跟鬼谷子所學的《孫武子兵法十三篇》的知識,對於初來乍到的他來說,給人的第一印象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賢能之才而已。

    這樣的差距,魏王在對孫臏的任命自然不會越過龐涓,但是畢竟孫臏的才華,魏王是認可的,他考慮再三,決定任命孫臏為副將,在詢問龐涓時,卻被龐涓幾句話改變了主意,決定讓孫臏當客僚。

    一個客僚,孫臏變成了魏國的座上賓,這看似禮遇,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實權。

    這樣大的差距,讓龐涓十分的不舒服,終於嫉妒心作祟,忍不住要對孫臏動手。

    龐涓先是騙到了孫臏的親筆書信,然後模仿改變了信中的意思。一封家書竟然立馬變成了通敵的罪證,自然這份被篡改的書信,最後落到了魏王的手裡。

    要說這魏王也真不是啥好皇帝,僅僅憑著一封信,就真的想要殺了孫臏,而這個時候龐涓還充當好人,魏王竟然同意把孫臏交給龐涓處置。

    這時的孫臏還不知道即將等來的是什麼,而當他在龐涓又一次對魏王挑撥離間之後,見到魏王,卻直接把他抓了起來,以私通齊使,要背叛魏國的罪名交給了龐涓處置。

    孫紅雷飾演孫臏

    “砍膝蓋骨、臉上刻字。”這是龐涓給魏王的建議,而魏王沒有任何猶豫的就同意了。

    孫臏還不知道龐涓的險惡用心,在經過了殘酷的砍膝蓋骨的剜心之痛之後,又面對了面上刻字的恥辱,直到他被伺候他的僕人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沒有害人之意,卻愚蠢的失了防備之心,如今他落得如此地步,也只能怪他太過在意同門情義。

    孫臏也是很聰明的人,在那樣的情況之下,他選擇了裝瘋苟且活著,既保住了龐涓一直想要得到的,恩師鬼谷子讓他看的兵法書籍,又能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而龐涓是一個十分多疑的人,對孫臏突然發瘋存有疑慮,竟然直接把孫臏關進了豬圈裡。

    孫臏也是一個對自己能夠狠的下心的人,竟然順勢在豬圈裡又是打滾,又是哭鬧的,披頭散髮,一身汙濁之物,任由誰也不會認為他是在裝瘋。

    這時墨翟再一次出現,他知道了孫臏的境遇,處於愛才之心,還有愧疚之意,他為了救孫臏,找到了齊國大將田忌,把孫臏的才能和遭遇告訴了田忌。

    田忌不負墨翟所託,直接告訴了齊威王,幾乎沒用齊威王又過多考慮,直接命令田忌,不論用什麼方法,也定要把孫臏救出來,並且請到齊國來。

    田忌的人派到魏國,先是私下聯絡了孫臏,然後暗中讓人裝扮成瘋了的孫臏,引開龐涓派人監視的視線,直接快馬加鞭的把孫臏帶出了魏國的範圍。

    而當龐涓知道尋找時,孫臏已經安然到達了齊國,並且得到了齊威王的器重。

    孫臏安全了,卻放不下心中對龐涓的仇恨,從此開啟了他的復仇之路。

    這之後,龐涓得知孫臏人在齊國,心中不安的他,又一次對孫臏加以暗害,不但買通人慾要殺了孫臏,還在齊國製造謠言,使得齊威王對孫臏有了忌憚之心,罷免了孫臏的職位。

    巧的是,齊威王突然死了,他的兒子繼位之後,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又恢復了孫臏的職位。

    孫臏並沒有立刻就對龐涓進行報復,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在齊國一直都在暗中籌劃,等待時機的到來,直到周顯王二十七年,他等待的機會來了——韓國請求齊國救援。

    原來魏國率兵攻打韓國,想要一舉拿下韓國,擴大魏國的屬地範圍,韓國眼看就要被魏國奪去,無奈韓國向齊國求助。

    “魏韓的軍隊還未疲弊,如果現在出兵救韓,無異替韓軍捱打,如果韓魏兩國軍隊都疲憊不堪時再出兵,就可以名利雙收。”

    這可謂是龐涓的舉動徹底的改變了孫臏的心性,讓他心性變得堅硬不可摧,更是滿心滿眼都是等待報仇的那一天。

    而齊威王果真器重孫臏,他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決定等待時機再出兵。

    之後,韓魏兩國開啟了長期交戰,雙方都有很大的損失,當兩國軍隊都疲憊不堪時,齊威王便以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軍師,以起兵伐魏救韓的名義出戰。

    而魏國派的是太子申和龐涓為將,這對同門師兄弟可謂是真正的對決了。

    所謂是最瞭解對方的是仇人,孫臏自然對龐涓的舉動有所猜測,當他他知道魏國有意要反過頭來打齊國時,他並沒有太過吃驚,反倒是明白之前魏國多次打敗齊國軍隊,龐涓過於剛愎自用,反倒是容易輕視齊軍。

    於是,孫臏定計——“減灶”,就是一每天較少做飯的爐灶的計策,來迷惑龐涓,讓緊跟齊軍後面的龐涓,以為齊軍怕了魏軍,士兵四處散逃了。

    龐涓果然上當了,他以為機會來了,於是迫不及待的率領少數精銳快速追擊,直奔著孫臏早就派人暗中埋伏,定要讓他死在此地的馬陵地區。

    也是龐涓欲要除掉孫臏太過心切,完全就忽略了馬陵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的弊端,只是一個勁的想要追上齊軍,欲要殺之為快。

    而孫臏見龐涓果然沒有被他猜錯,他命人見到光亮就朝一個地方射箭,而那個地方有一顆大樹,大樹上是他派人早就刻下的“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

    龐涓帶兵趕到時,正巧天色黑暗,龐涓看到那顆大樹有問題,便沒有多想,就讓人點燃火把,舉著火把過去,當他看清楚樹上刻著的字時,大驚失色,卻為時已晚,他身邊的將士早就埋伏在暗處的齊軍萬箭齊發的情況下給射死了。

    “遂成豎子之後!”

    這是龐涓在知道大勢已去之後,拔劍自刎時向天大喊的一句話。

    馬陵一戰,龐涓死,孫臏的仇得報。而後孫臏一直都在齊國,晚年辭官迴歸故里,公元前316年孫臏辭世,享年66歲。

    龐涓害的孫臏不能行走,臉上帶著屈辱的字,而孫臏對龐涓的復仇,卻是刻在了樹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就是壓彎龐涓的最後一顆稻草,也是最狠的復仇。

  • 18 # 小姐姐講史

    你讓我生不如死,我讓你死無葬身之地,孫臏的復仇讓師弟龐涓兵敗身死,就連監軍的太子也被活捉。其實,孫臏不叫孫臏,臏是一種刑罰,戰國時叫刖,所以孫臏應該叫孫刖。孫悅、孫越,你們知道嗎?具體我們後面再講,我們先來看看孫臏和龐涓的恩怨情仇。

    《唐文續拾·卷十四·唐幽州內衙□將中散大夫試殿中監樂安郡孫府君神道碑》:周幽王遭犬戎之難,武公將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衛為公□□□□□□為衛上卿□邑於□其孫武仲,以王父字為氏焉。繼位上卿,良□林□,著於《春秋》。其後孫武入吳王闔閭將,善用兵□□□□□齊宣王將[臏]魏將[涓戰]於馬陵,虜魏太子名[申]護,子孫遂居齊安樂(應為樂安)。

    孫臏祖上很闊,那也是一國之君。說遠了,那就是周文王的八子衛康叔的後代。說近了,那是春秋戰國壽命最長的國君(95歲)衛武公的後代。再近就是“老莊孫子”的孫武后代。孫臏和孫武都被尊稱為孫子,為了區分,一位是吳孫子——孫武,一位是齊孫子——孫臏。兩人都著有兵法,在考古發現前,人們分不清《孫子兵法》到底是孫武還是孫臏寫的,因為孫子兵法是曹操整理的嘛!現在我們才明確知道《孫子兵法》是孫武所著,《孫臏兵法》是孫臏所撰。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①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司馬遷《史記》

    鬼谷子

    孫臏不僅祖上很闊,老師也更牛。他的老師是千古奇人、謀略家及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鬼谷子王詡就隱居在今天的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的雲夢山。孫臏的師兄弟中有身挎六國仙印的合縱家蘇秦,有玩楚懷王於股掌之中的連橫家張儀,還有就是嫉賢妒能、害人害己的魏國大將軍龐涓。四人關係中,以蘇秦和張儀關係最好,孫臏和龐涓關係最鐵。孫龐二人,經常在靜謐清幽,林木茂盛的雲夢山中探討兵法、縱橫捭闔之術……二人相談甚歡,對彼此瞭如指掌,堪稱國士。

    國士無雙,兩人誰最厲害呢?孫臏!而這卻成了孫臏的悲劇,他們卻反目為仇斗的你死我活。

    龐涓提前畢業,他告別老師後,就去魏國應聘,成為了魏國魏惠王的大將軍。這魏惠王就是孟子所見的梁惠王,不知道孟子和龐涓有沒有就魏國的國事進行全面深入的交流呢?龐涓真乃國士,他的加持,令魏國的軍事實力大增。他率領下的魏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魏國開拓了許多疆土,使魏國霸業走向鼎盛時期。

    但是龐涓這個人非常自負,愛妒賢嫉能,他很想成為天下第一大將軍。可每當想到比自己更優秀的師弟孫臏時,他常常夜不能寐。如果孫臏出山,龐涓國士無雙的就不是龐涓而是孫臏。孫臏在軍事和計謀方面都比龐涓略勝一籌,孫臏武功高強,拳法出擊性強,步法敏捷,還有《孫臏拳法》流傳後世。這些都讓龐涓很妒忌,於是他就想了一條毒計。

    龐涓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誘騙孫臏也來到魏國上班。說把他已舉薦給魏王,希望來魏,哥倆一塊建功立業,流芳千古。

    孫臏不知有詐,胸懷壯志來到魏國。從此,孫臏就羊入虎口了。

    孫臏沒有等來高官厚祿的重用,卻是龐涓捏造罪名,經梁惠王同意對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斷了他的雙足,還在他的臉上刺上“通敵賣國”的字樣羞辱他。龐涓用心險惡,不僅肉體折磨孫臏,還要精神打擊孫臏,試圖讓孫臏成為生不如死的行屍走肉!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題主所說的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並不正確。

    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資治通鑑》注:夏有臏刑,挖其膝骨,周改刖刑,即砍兩足,孫臏所受正刖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龐涓…則以法刑斷其(孫臏)兩足”。

    夏朝挖去膝蓋的肉刑是臏刑,到了周朝之後不挖膝蓋了,改成砍掉雙腳了。“腳”在古代及日本的意思就是腿,而足在在古代及日本的意思就是腳。從這方面來說,孫臏應該叫孫刖,至於為什麼叫孫臏,可能“臏”有瘸子的意思,也可能是司馬遷避諱。這種刖在春秋戰國時,非常普遍。《晏子春秋》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齊景公關懷自己的能臣晏子,想讓晏子衣食住行更好一些,並問了市場物價等民生問題。晏子說市場上鞋便宜,但假腳貴,景公很羞愧,決定慎用刖刑了。

    孫臏最終去了慎用刖刑的齊國。龐涓以為以為這樣就能把孫臏廢了,讓孫臏從此不能再走出家門,再也沒有面目出門,最終會自甘墮落而死。最終沒有如龐涓所願,一天,齊國使者出訪魏國,敬佩孫臏的才華,同情孫臏的遭遇,就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把他舉薦給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很欣賞孫臏,就把他收為自己的門客。在“田忌賽馬”中,孫臏一舉成名,齊威王重用他為齊國的軍師。

    孫臏開始了他的復仇之路——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

    孫臏的復仇機會來了。公元前354年,趙國向衛國發起進攻,衛國是魏國的衛星國。趙國一路凱歌攻陷了許多城池,魏國一看小弟受欺。怒而來了一個圍趙救衛,趁著趙國邯鄲後方空虛,一舉包圍了趙都邯鄲。

    當時的魏國在吳起變法之後吧,變得非常的強大。面對洶洶來犯的魏武卒,趙國只得向齊、楚兩國求救。齊威王採用了段幹朋的兩全其美之策:齊發兵兩路,一路去攻打魏國的襄陵,一路去救趙,要等魏軍拿下邯鄲後再救,這樣可同時讓魏、趙兩國實力受損,還能完成救趙的承諾,一箭雙鵰。

    孫臏和田忌被派帶兵救趙。

    趙國拼死抵抗,仍不是龐涓大軍的對手,龐涓攻下邯鄲,繼續攻打被趙國打下的衛國。趙國遭遇滅頂之災,田忌救趙心切。主要因為一是想急於為孫臏報仇,一是建功立業。當田忌急於在龐涓後方突襲時,被孫臏阻止了。田忌不解,孫臏的理由是,齊軍遠途奔襲已經疲憊,而魏軍是乘勝追擊,時期士氣正盛氣。此時,追擊反而救趙不成累及自己。孫臏的高見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龐涓能魏趙救衛,為什麼齊國不能圍魏救趙呢!龐涓見齊軍沒有追來,就一鼓作氣攻打衛國。當龐涓聽到魏國的大梁被田忌、孫臏圍困時,非常驚恐,立即星夜趕程。

    龐涓回救心切,匆忙趕路,沒想到孫臏率領大軍在桂陵設伏。龐涓頓時有了,雪上加霜的悲傷,有種說法是孫臏在這次戰爭中,一舉擒獲了龐涓。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孫臏和龐涓之仇堪稱不共戴天,他怎麼可能放虎歸山呢?難道孫臏認為自己遠勝於龐涓,和後來的諸葛亮一樣玩“七擒孟獲”的招式嗎?很顯然不是的。主要還是因為魏武卒實力很強,而龐涓指揮作戰水平也很高,更加上田忌作戰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除趙國的危機,而不是為了殺死龐涓而重創魏武卒,那樣的代價齊國不願意付出。畢竟齊國和趙國的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鐵。

    孫臏繼續他的復仇之路——圍魏救韓馬陵之戰。

    齊國的圍魏成功地救趙,龐涓生了一肚子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龐涓報仇卻用了十二年,結果還沒報成。公元前342年,被龐涓率領魏武卒攻打的韓國。韓國自知不是魏國的對手,直接向拯救趙國的齊國求援。當時三晉之地,魏國最強,趙國其次,韓國最弱。而七雄之中,以秦國、齊國實力最強,五十多年後,秦齊相約稱帝,秦王是西帝,齊王是東帝。讓龐涓沒想到的是,孫臏還是老套路,來了一個圍魏救韓。龐涓對於孫臏,一是妒忌,二是不服。龐涓有雄於天下的魏武卒,孫臏有什麼?可上次孫臏卻圍魏救趙,這次又圍魏救韓。龐涓非常憤怒,也非常開心。憤怒的是,孫臏用老套路,這簡直是侮辱自己的智商。開心的是,龐涓這次要正面和孫臏對決,打敗孫臏,殺死孫臏,一雪前恥。龐涓求戰心切,星夜兼程,一是回救大梁,一是殲滅孫臏的齊軍。

    孫臏見龐涓來勢洶洶,決定好好耍龐涓一把。孫臏這次的圍魏救韓,是圍魏救趙的升級版,可以稱之為圍魏救趙2.0。

    當龐涓侵韓國五天,孫臏才圍攻大梁。此時的魏軍,差一點拿下韓國,可後院起火,只能回救。這讓魏軍很失落很遺憾更不甘心,但又不能不回救。回救時,韓國才趁機報個小仇。更重要的是,魏軍作戰五天,早過去了一鼓作氣的狀態,已有點疲憊。加上心理上的壓力,戰鬥力大大下降。還有就是魏軍星夜兼程地趕路和急於交戰,就更讓魏軍疲憊。

    孫臏決定拖垮魏武卒,亂箭射死龐涓。龐涓不是急於交戰一雪前恥嗎?不是看不起了齊軍嗎?那就讓魏軍尤其是讓龐涓更驕傲一些吧。驕兵必敗,越驕敗的就越慘。孫臏假裝很害怕龐涓的樣子,並且還玩了一把增兵減灶的謀略。這讓龐涓認為,齊軍面對魏武卒的洶洶來犯,嚇得都跑了。這就更讓龐涓激起立即消滅齊軍,活捉甚至殺死孫臏的想法了。殺雞焉用牛刀?龐涓為了提高效率,決定率領先鋒精銳殺孫臏一個措手不及。

    上次,孫臏在桂陵等著龐涓,這次孫臏在馬陵等著龐涓。和上次一樣,龐涓進入了孫臏佈下的天羅地網。上次不同的是,這次龐涓帶不是主力而是先鋒部隊。孫臏決定擒賊先擒王,殺敵先射馬。為了讓龐涓死得明白,孫臏還特地將一棵大樹剝皮,刻上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龐涓趕到此地,看樹上寫有此字,大怒不已,揮劍砍樹。砍樹就像按鈕,他這一砍,立馬是萬箭齊發。原來孫臏早在此地埋伏了眾多的弓箭手,就等著龐涓這頭羊呢!

    龐涓也是一代名將,萬箭齊發射死了他的馬,卻沒要了他的命。魏軍已經大亂,他逃不出,更沒臉活了。就在那棵樹下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很快十萬魏軍被殲滅,其主將太子申被俘,魏國從此一蹶不振,齊國成為了新霸主。

    個人總結

    對於比自己優秀的人,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當成老師,向他們學習,努力趕上甚至超越他們,而不是耍小聰明,施陰謀毒計。世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機關算盡太聰明,必誤了卿卿性命。害人者必然害己!

  • 19 # 七休先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糾正一個絕大部分人都有的常識性錯誤——《孫子兵法》的作者不是孫臏!而是孫子

    孫臏當然不是孫子!人孫子原名叫孫武,是孫臏的先祖,兩者隔了近200年呢!孫臏固然優秀,但他的成就比起先祖孫子來說,就好比螢火蟲與皓月爭輝,那是完全沒法比的!

    現在言歸正傳,那麼孫臏和龐涓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會受到同門學藝的龐涓如此殘忍的迫害?後來孫臏又是怎樣逃出生天?之後又對龐涓進行了怎樣的狠厲復仇?

    帶著這些疑問,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走進這段2300多年前的歷史塵煙,瞭解那些歷史書上沒有的歷史知識!

    師出同門,共同學業於“天下第一軍校”!

    公元前300多年,中國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被譽為千古奇人的人物王詡,隱居於雲夢山鬼谷(位於今河南省鶴壁市)廣收門徒,傳道授學,自稱鬼谷先生,人稱鬼谷子

    鬼谷子通曉縱橫捭闔之術,身懷曠世絕學,精通百家學問,具有通天智慧。當時師從他學藝的弟子共有500人,這些弟子在學藝前大多是無名小卒,但出師後個個出將入相,攪動天下風雲,名流千古。

    比如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毛遂...等等這些左右列國存亡,一笑天下興,一怒諸侯懼的風雲人物們,無一不是出自鬼谷子的門下。

    後世新中國的軍事家們為表示對鬼谷子的尊崇,把鬼谷子授課的“鬼谷”稱之為“天下第一軍校”。

    《歷史名人辭典》:“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嘗從之學縱橫術,孫臏、龐涓學兵法,弟子五百。在世數百年,後不知所終…”

    “智聖”鬼谷子

    而當時孫臏和龐涓就是一同拜在鬼谷子的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孫臏天資聰穎,悟性極高,再加上其本是頂級兵法家孫武之後,有相當深厚的家學淵源,於是學識長進極快。

    而龐涓卻是個驕傲自負、氣量狹小之人,雖然聰慧但從不刻苦,學習總是淺嘗輒止,剛剛入門便自認學到了師父的全部本事,想要下山尋富貴。

    於是鬼谷子對龐涓越來越失望,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孫臏身上。龐涓表面上服氣孫臏,但內心裡暗暗由嫉生恨,對孫臏常懷陷害之心

    後來龐涓覺得自己學業有成,便向鬼谷子辭行下山前往魏國去投奔了魏惠王。

    龐涓與孫臏 劇照

    龐涓因嫉生恨,殘忍迫害孫臏。

    龐涓投奔魏惠王后,很快就靠著學得鬼谷子的一些兵法皮毛得到了魏惠王的器重,被封為將軍。

    在戰國250多年的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龐涓正好趕上了魏國最好的時代。當時除了魏國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叫做齊國魏國和齊國就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兩個諸侯國,雙方為了爭霸天下展開著各種明爭暗鬥、合縱連橫。

    當時龐涓下山投奔魏惠王,而孫臏就是去往齊國。龐涓深知孫臏的才幹遠勝於自己,擔心孫臏被齊國重用後對自己不利、對魏國不利。

    結果到了魏國,龐涓卻說孫臏來遲了,怠慢了魏惠王。然後私自將孫臏處以“臏刑”,就是將孫臏的膝蓋骨全部剔掉,讓其無法行動,從而使孫臏永遠埋沒於世不為人知!

    “臏刑”這種酷刑傳自夏商時期,是夏商五刑之一。而孫臏原本的名字原本並不是“臏”,在受了臏刑之後才改名為“臏”,以示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奇恥大辱!至於孫臏的原名史書上並無記載。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

    孫臏裝瘋賣傻,忍辱負重,苟且偷生。終於覓得機會逃出生天。

    孫兵被削去雙足後,自己再也無法行動,已成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於是龐涓便放下心來,認為孫臏縱使有百般本事,也再難和自己較量了。

    然後龐涓將孫臏囚禁起來,每天派人拷問孫臏的兵法。有人說因為孫臏是孫武的後代,所以孫臏必然有孫武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龐涓之所以不直接殺掉孫臏,就是想逼問出《孫子兵法》的下落。這個雖是後人臆測,但真實情況可能也相差無幾吧。

    為了保全性命,孫臏想了一個“裝瘋”的辦法,他做出一副意志消沉,生無可戀的樣子,然後一會哭一會笑,越來越鬧騰,表現出精神失常的跡象。

    為了試探孫臏是不是真瘋,龐涓便將他關到豬圈裡去。披頭散髮的孫臏在豬圈裡瘋狂大笑,四處打滾把渾身弄滿豬糞,甚至還把豬糞塞進嘴裡大嚼。

    孫臏裝瘋 劇照

    於是龐涓相信孫臏真的是瘋了,把孫臏放了出來,對他的監視也寬鬆了起來。孫臏每天依然裝瘋賣傻著,然後一邊暗中做好各種準備,耐心等待逃出魏國的時機。

    終於,逃跑的機會來了。當時齊國有一位使臣來到魏國,孫臏一見機會難得,便讓一個早已買通的看守人員聯絡齊國使者,並安排了一次與齊國使者的密談。

    一番談話之下,齊國使者被孫臏的大才所折服,認為孫臏是一個萬金難求的軍事天才,於是在回國時將孫臏藏於自己的馬車中,直接帶往了齊國。

    孫臏就此得以逃出生天,接下來等待龐涓的必然就是狠厲無情的復仇。

    孫臏的復仇之路!

    1、孫臏復仇之路的第一步——田忌賽馬。

    孫臏來到齊國後,便被帶到齊國名將田忌的府上,田忌敬重孫臏的才華,將他待為上賓!

    當時孫臏的才幹並沒有顯山露水,所以只是做了田忌的客卿,這樣的身份其實非常尊貴。但是龐涓早已是魏國魏惠王重用的大將,以孫臏現在的身份很難實現復仇的目標。

    不久後正逢田忌與齊威王對賭賽馬,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田忌靠著孫臏的建議,將手中籌碼合理組合,然後扭轉敗局,最終贏得了齊威王的千金賭注。

    這樣的思路讓齊威王感到十分驚歎,然後一問之下田忌便把孫臏推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與孫臏暢談一番兵法,然後歎為觀止,馬上拜孫臏為軍師

    就此,透過一場流傳千古的“田忌賽馬”,孫臏成功走上權力上層,回到了自己本來應該走的人生軌道,也踏出了向龐涓復仇的第一步。

    2、孫臏復仇之路的第二步——圍魏救趙,活捉龐涓。

    上文我們說過,但是魏國和齊國是當時最強的兩個諸侯國。特別是魏國在龐涓率領下打了幾次勝仗後,氣焰更是囂張,基本想打誰就打誰。

    公元前354年,魏國說趙國欺負了自己的小兄弟衛國,於是派龐涓帶兵討伐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面臨著滅國之危,於是緊急向齊國求援。

    然後齊威王只得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讓二人率軍去救援趙國。二人出發後,田忌認為既然魏軍在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要救趙國那就應該直接把軍隊拉去邯鄲和魏軍作戰呀,沒毛病!

    可是這個想法遭到了孫臏的拒絕,孫臏認為魏軍精銳都在圍攻邯鄲,此時魏國都城大梁(位於今河南開封)必定空虛,應該率軍去攻打大梁,龐涓必然從邯鄲撤軍回來應戰,趙國之圍自解。

    於是田忌按照孫臏的計策,假裝派一路大軍向魏國都城大梁進逼,做出進攻姿態。然後另一路大軍在龐涓回程的路上設伏。

    在魏都即將面臨進攻之下,龐涓果然撤軍回防,然後在半路上被孫臏率領的軍隊埋伏,魏軍大敗,龐涓自己也被生擒活捉!

    龐涓被活捉後,孫臏顧念同門之誼,也顧忌當時魏齊兩國的形勢,並沒有對龐涓痛下殺手。公元前351年,龐涓被關押兩年多後,魏惠王透過外交方式將龐涓接回國,並再度讓他為將。

    雖然保全了性命,但對於心高氣傲的龐涓來說,被孫臏活捉無疑是比死還難受的羞辱。

    龐涓 劇照

    3、孫臏向龐涓復仇的最後一步——馬陵之戰,對龐涓殺人誅心,讓龐涓死不瞑目!

    公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上一次攻趙不成的損失,於是又發兵去攻打另一個諸侯國南韓。南韓也向齊國緊急求救。

    於是齊威王再任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去救援南韓。然後孫臏再一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

    龐涓得知訊息後,無奈只得撤軍回援,南韓只圍不攻自破。但見到救韓目的已達到,孫臏就轉向旁邊進軍。屢次被齊國破壞自己的好事,魏惠王惱羞成怒,於是命龐涓大軍轉而追擊孫臏率領的齊軍。

    孫臏深知龐涓驕傲自負、易輕視齊軍、好自作聰明的性格,早就想好辦法誘敵深入,準備將龐涓大軍逐步誘進埋伏圈一舉殲滅。

    然後孫臏令齊軍在做飯時,第一天用灶10萬個,第二天減為5萬個,第三天減為3萬個。

    龐涓一路追擊下來發現這個情況後,高興得哈哈大笑,說齊軍膽小,因為害怕魏軍追擊,士兵每天都在大量逃跑,從他們做飯的灶每天都在減少就看出來了。

    孫臏減灶

    龐涓大喜之下,命令部隊丟掉輜重全速前進。然後自己拋下步兵,只率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前去追擊孫臏。

    孫臏得知果然中計,當齊軍走到狹窄的馬陵道時,他發現這是一個設伏的好地方。然後估算著龐涓大概在剛入夜時能到達這裡,於是便安排下1萬名弓弩手在此埋伏。

    然後孫臏命人颳去路旁大樹的樹皮只留下樹的白芯,隨後讓人在樹上刻上一排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下”。然後孫臏交待弓弩手們,只要見到火光就是發箭的訊號。

    果然在入夜時分,龐涓率領精銳騎兵到達此處,看見兩旁大樹上寫有字跡,於是命人點火檢視。熟料剛一點火看清字跡,馬上便是萬箭飛來。當下魏軍就大亂,隨即孫臏命大軍殺出,將魏軍殺了個丟盔棄甲。

    而龐涓也在看清那排字跡之後,死於亂箭之下。

    短短几個字,實際上卻蘊含了孫臏的運籌帷幄、智計萬千;反之也襯托了龐涓自詡智慧過人,卻在孫臏的計謀下連連中套的愚蠢。

    這短短几字才可謂是對一生自負的龐涓殺人誅心,讓其死不瞑目

  • 20 # 科技歷史說

    孫臏找龐涓復仇,簡單粗暴,僅僅在一棵大樹上刻下7個字:龐涓死於此樹下!字字珠璣,殺人於無形之中。龐涓自認為已經不如孫臏了,所以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高手之間的對決,往往點到為止,曾經的龐涓對於孫臏,儘管直接沒有要了他的性命,挖了兩個膝蓋骨,侮辱性極強,古人常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龐涓對於孫臏的殘忍,可見一斑,比起一個人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很顯然要比跪著活一輩子,有尊嚴的多,比起當年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孫臏此時的遭遇有過之而無不及。

    時過境遷,可能以我們今天的目光來看,同出同一師門的龐涓與孫臏,即使不說是互相提攜,共同發展,也不應該有如此深仇大恨,為什麼在當時兩人真的就到了那種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其實歸根結底也就是因為嫉妒二字!

    2000多年以來,鬼谷子作為縱橫家始祖,其聰明才智可見一斑,當然也因為他的神機妙算,頗具神奇色彩,以至於被江湖術士挪作他用,以至於算命占卜,也有人會搬出鬼谷子的名號,一定程度上,有些人為了謀取錢財,不僅擇手段,確實是對鬼谷子的一種侮辱,當然我們今天的主角是孫臏,鬼谷子並不做延伸拓展,有時間可以給大家詳細講講鬼谷子哪些事兒。此時我們只需要明白他和龐涓與孫臏的關係即可。

    孫臏與龐涓兩個人之間的故事也很簡單。

    孫臏作為《孫子兵法》的創作者孫武的後代,自然也繼承了祖上優良的基因,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孫臏就是當時的策劃者,自然也因為這件事讓他收穫了很大的名氣,當然孫臏之所以厲害,不僅源於他的聰明才智,還要得益於他當時拜了一名特別厲害的老師,鬼谷子,由於孫臏拜師鬼谷子比龐涓要早,所以作為師兄的孫臏,不僅基本功紮實,而且性格中更多了些沉穩,不像當時的龐涓一樣,多少有點戾氣。

    自認為已經時機成熟,能夠出師的龐涓,提前打算在仕途中彰顯自己的才華,根據師父鬼谷子的建議,選擇了去魏國,如願以償地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龐涓這個人其實輸給了自己,很顯然他沒有自己的師兄自信,儘管當時在離開師父的時候,口口聲聲給孫臏許諾,自己將來要是發達了,一定要在魏王面前美言,好讓自己的師兄孫臏,也能夠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知道孫臏真正找到龐涓,打算和師弟成為同事的兄弟,卻沒想到此時的龐涓,已經開始對自己的才華感到恐懼了。

    即便是當時的孫臏,並沒有直接威脅到龐涓的地位,但是由於龐涓個人心理素質不過關,反而像當初下山之前一樣,自以為是,對於權力的極度渴望讓他迷失本心,最終決定對同門師兄下手,就從龐涓設計陷害孫臏這一點來看,其實也能夠看出當時的龐涓有一定的水平,如果將這些心思用到正道上,肯定不止於當時的成就,只不過他苦心積慮,就是為了給孫臏安排罪名,直到時機成熟,最終,用臏刑挖掉他的膝蓋骨,又在孫臏的臉上刻字,手段極其殘忍和具有侮辱性,今晚還死不了,但是這樣活著的痛苦遠比千刀萬剮要難受,而且孫臏怎麼也想不到,這是一個同門師弟能夠幹出來的事情。

    孫臏人生的至暗時刻,恰恰成就了他忍辱負重,頑強不屈的超人意志

    能按照正常的邏輯,孫臏遭受這樣的刑罰,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是慢慢被折磨至死,但是後面的結果卻讓龐涓都不敢相信。

    很難想象,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想找龐涓這樣的怪物復仇,都得需要怎樣的能力和勇氣,何況是此時的孫臏呢?被陷害後的孫臏,反而靠著裝瘋賣傻,成功的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那麼當年的孫臏究竟是如何擺脫龐涓的控制的呢?

    實際上當年的龐涓,一直在惦記孫武留下來的《孫子兵法》,只不過當時的龐涓,向師父鬼谷子索要數次也沒有結果,後來孫臏下山的時候,龐涓也認為,師父鬼谷子一定是把《孫子兵法》的秘密告訴了孫臏,而沒有給自己,留著孫臏就是為了獲取孫子兵法,當時魏王在處決孫臏的時候,龐涓還在一邊假惺惺的求情,其實直到孫臏入獄,他都沒有懷疑到龐涓身上,而龐涓為了時刻監視孫臏,還專門派了一個僕人說是照顧孫臏,有一次龐涓去看了獄中的孫臏,被矇在鼓裡的孫臏,為了感謝當時替他求情的龐涓,也覺得自己的此生無望了,就打算在走之前報答一下龐涓,此時的旁邊終於露出了奸計得逞的笑容,壞壞的問道:你能把《孫子兵法》寫下來嗎?我想讓這本書一直流傳下去,我們閒暇時間也可以探討探討。

    聽龐涓這麼說,孫臏認為他也沒有惡意,便點頭答應了,孫臏為了發揮自己最後的價值,就夜以繼日挑燈夜戰,一刻也不敢休息,生怕自己哪一天就沒了,但是書還沒有寫完,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孫臏依然堅持,身體越來越弱,但是孫臏就彷彿一個瘋子一樣,一刻也沒停歇,就連當時龐涓派到孫臏身邊的僕人,都被感動了,他最終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告訴了孫臏,他被龐涓陷害的真相,可能當時僕人也覺得,既然生病能夠將意志力發揮到這個份上,將來也一定會大有作為,他的生命不應該止步於此!

    真正支撐孫臏在遭受臏刑等酷刑後,支撐他走下去的實際上是頑強的復仇意志

    如果當時的孫臏,沒有明白事情的真相,可能他就會那樣意志消沉,直至死亡,只不過他的善良與知恩圖報以及堅持不懈,最終讓他贏得了尊重,也明白了龐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心裡的那股怒火更加狂躁了,即使他將來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一定要讓龐涓嘗試到痛苦的滋味。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向堅強如斯的孫臏,在知道真相的那一晚哭得很傷心,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師弟,會因為利益去陷害他。

    要想復仇,擺在他面前的現狀也很現實,正面硬剛肯定沒有什麼結果,首先是要讓自己擺脫當前的處境,真正要讓龐涓放了自己,首先要認輸,其次也要透過種種跡象,讓龐涓看到自己沒有重新站起來的可能,身體是廢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也讓腦子也廢了,此時裝瘋賣傻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突然伺候孫臏的奴僕,急急忙忙跑到龐涓面前,告訴龐涓,孫臏瘋了,心裡感覺大事不妙的龐涓,來到監獄門口,只看到當時的孫臏,口吐白沫,兩眼外翻,時而大笑,時而哭鬧,活脫脫一副精神失常的樣子,甚至於不認識眼前的龐涓究竟是何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龐涓也不得不相信,孫臏瘋了!

    當然為了測試孫臏究竟是真瘋還是假瘋,他還是用了一定心思的,不得不說,這位師弟的做法還真的有點不人道,不僅把發瘋後的孫臏丟到了豬圈,還用美味的飯菜,去誘惑在豬圈裡的孫臏,孫臏當然知道這是測試了,更加做出了匪夷所思的舉動,不僅與豬同吃同睡,甚至連豬圈裡的豬糞都不放過,弄得渾身髒兮兮,又髒又臭,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龐涓也只是偶爾派人去看一下了,看看他在幹什麼而已,知道機會來了的孫臏,白天到大街上裝瘋賣傻,晚上就回到豬圈與豬同眠,不僅騙過了龐涓,也騙過了所有人,後來直到齊國有一位使者來到魏國,找到機會的孫臏,訴說自己的遭遇,就在這位使者的幫助之下跑到了齊國。

    忍辱負重的孫臏,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作為當時最強大的魏國,對於南韓和趙國的騷擾不斷,就在公元前342年,魏國與南韓交戰,想要直接將其吞併,而此時的他們,卻忘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儘管當時的南韓向孫臏所在的齊國求援,但是此時的孫臏卻紋絲不動,直到當時的南韓傾盡舉國之力,與魏國打的不可開交之時,孫臏知道復仇的機會來了。

    他永遠忘不了自己在魏國的那段恥辱,而此時魏國的主帥正是自己的師弟龐涓,深入分析了戰局的孫臏,因為此時直接與魏國交鋒也不是最正確的選擇,直到當時的魏國被消耗的差不多,知道此時魏國國防空虛的孫臏,毅然決然的選擇圍魏救趙,這樣也逼得魏國不得不撤軍回防,後來的孫臏,在於自己的師弟龐涓對峙過程當中,利用減少爐灶的做法,製造了自己陣營當中人員流失嚴重的假象,讓龐涓放鬆警惕的同時,設好了埋伏。

    就在龐涓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在一天夜裡,偷偷帶領自己計程車兵,決定給自己的師兄好好上一課,畢竟他也忘不了被自己的師兄欺騙的恥辱,此時鏡頭就回到了我們文章開頭所講的那顆大樹,龐涓帶著自己計程車兵,在路過的一棵大樹上看到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8個大字。當即就被氣的不輕的龐涓,剛想要搞清楚,這是誰的鬧劇,卻沒有想到此時他們已經陷入了包圍圈,孫臏藉助險要的地形優勢,和更勝一籌的計謀,成功讓自己的師弟龐涓,感受到了那種無助的絕望與復仇的恐懼。

    對一個人最大的侮辱就是在你最擅長的事情上打敗你,那麼你也將一無是處,孫臏也正是運用這一強大的心理戰術,甚至自己都沒有親自動手,就讓自己的師弟龐涓自刎而死了。

    終究他是相信了不該相信的人,只不過他也用最終的實力證明,小聰明終究戰勝不了大智慧,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就在善惡一念之間,如果要說孫臏和龐涓誰更聰明?我覺得是龐涓,但是要說誰更懂謀略,毫無疑問是孫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讓你明白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