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懷淮
-
2 # 奮力追夢人
書法作品的"力度",其實並不是平常我們身體上的“勁”,而是一種“以力借力”的活,有些像打太極。如果一個拿過大獎的舉重運動員他沒有學過書法,你叫他寫出有力的字,他可能把筆折斷把紙寫破也寫不出有“力度”的字。所以書法上的力度,是書法家運用自然而然的像打太極四兩撥千斤的那種“力氣”寫出的字,並不是體力勞動那種直接的“勁”。
-
3 # 李小建書法
書法作品的"力和勁",是書法家運用自然而然的像打太極四兩撥千斤的那種“力氣”寫出的字,並不是體力勞動那種直接的“勁”。
-
4 # 零零阡陌
這個問題在於書法用勁不用力,那我們就從這兩個字開始解答:
1、力:
(1)有學者認為:力頗像古代的犁形,上部為犁把,下部為耕地的犁頭,古代稱為“耒耜(lěisì)”。耕田要用力,所以“力”字就用為“力量”之“力”。
(2)有學者認為:力是手連臂的象形,手和臂加起來表示有力量。
(3)有學者認為:力像“人筋之形”。《說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筋下曰:肉之力也。筋者其體,力者其用也。(引用)
(4)在這裡就是表示力量,那種人自然而有的力量。
2、勁:
(1) 力量,力氣。
(2) 精神;情緒。
(3) 神情;態度。
(4) 趣味;興趣。
(5) 指某種程度,限度 。
(6) 這裡表示勁道,是哪種經過一些技巧用於筆鋒而產生的力道感覺,即蒼勁有力,這裡的力不只是自然力。
3、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字,也挺有意思的,兩個字都有力字,而勁的左邊多了一個
-
5 # 段華為
我先回答一下為什麼書法要用勁運筆:書法初學者來說最好要培養用勁的技巧,就是培養一個好的用筆習慣,練好內勁要強調中鋒用筆、逆鋒頂紙、積點成線、節節發力、裹鋒絞轉、逆刮魚鱗、縱向加力等等,都是用內勁發力,這個是需要長期的堅持錘鍊線質才能做到積點成線,步步為營,這樣寫出來的線條比較有立體感,不至於線條呈現片兒狀,線質是書法的第一生命,所以強呼叫勁不用力。
一般用大號羊毫筆來訓練內勁,大筆寫小字,最多隻用到筆鋒的三分之一。練好內勁要強調中鋒用筆、逆鋒頂紙、積點成線、步步為營,急不得,要養好中鋒用筆的習慣。把我們用筆的力量由“力”換成“勁”,可以脫胎換骨。
對初學者來說最好不要用力運筆,比如刷字的行為,如果沒有經過由“力”換成“勁”的過程,這樣用力刷出來的字就會飄,線質沒有質感,還會養成一個不良的習慣,很多追求速成的書法愛好者走刷字的路線,短期是有效果,長期會帶來不好習氣。
對有經過長期用勁訓練的書法家來說他們也會用力運筆,一般情況下寫大尺寸的書法作品,由於毛筆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用小筆寫大字,筆根都用上去,用力道必然躁。
當代書法家王鏞:“其實我以前也常用大筆作小字,只是近幾年往往用小筆作大字。近來報刊上有人因此衝我大驚小怪,我覺得很可笑。經常換換不同的筆,不同的用筆方法,一定會提高全面駕控毛筆的基本能力。那種一生只用一種筆、一種方法的人,肯定會被習慣所累,在當今的時代會有有什麼出息呢?大筆寫小字的好處,前人也許說過,但我體會不出許多奧妙。這樣做,肯定只使用了筆尖幾分之一的部位。佔毛筆大部分的筆腹、筆根部難道只是為了多蓄墨?而且只擺弄筆尖,寫出的線條容易飄,缺乏力度。”
對於王鏞老師的觀點:“經常換換不同的筆,不同的用筆方法,一定會提高全面駕控毛筆的基本能力。那種一生只用一種筆、一種方法的人,肯定會被習慣所累。”這個我是贊同的。
對於“只擺弄筆尖,寫出的線條容易飄,缺乏力度。”對於這句話我個人認為用筆尖寫出來的字“有筋、有骨、有肉、還會長毛”,有血有肉非一般的小筆寫大字可比。
不要忽略了王鏞第一句話:“其實我以前也常用大筆作小字”。說明他也經過長期的線質錘鍊。個人觀點:初學書法要先過線質這一關,至於用勁還是用力,要看作品章法需要。
我認為書法的三個境界:初級“用力”,中級“用勁”,高階“用意”。
-
6 # 老頑童RSC202302099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倡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了宋代,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回覆列表
這是分不開的兩個詞。記得我大概習了二年的九成宮時約八歲吧,毌親走到我身邊看我寫字,當我寫出一撇時他叫住了我,"寫撇一定力要送到,越到出筆越要緩",而這話我受用了一輩子。毌親的那次指點巳六十個年頭了,現在回想仍那麼在理。楷行的諸多筆劃中,最易寫成"鼠尾"的即是撇,看了不少書法影片,卻有很多人把那當成顯示“瀟灑"的機會。注意你的撇,注意你送力直到撇尖,這是我的建言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