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06672614844
-
2 # 與君共賞人物之美
媽祖,林默娘在歷史上應該有真實的人物原型才對。古人雖然也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是絕不可能像如今的我們一樣腦洞大開!所以一定會有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只不過因為沒有任何歷史資料與文獻裡有著明確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流逝,故事變成傳說,傳說變成了神話。到了如今這個時代我們這些後人無法弄清楚,也是理所當然的。
-
3 # 歐楊林海
很多神話人物是有原型人物的!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林默娘的“裡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祭祀。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蹟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媽祖被賜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賜封為"護國庇民妙應昭應普濟天后","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
世界上別名尊稱代稱最多的神是海神媽祖,媽祖的別名尊稱代稱有:林默(原名)、龍女、聖女、神姑、天后、娘媽、天妃、聖妃、神女、聖娘、神妃、靈女、姑婆、祖姑、靈妃、默娘、林夫人、天妃神、女海神、湄洲媽、林孝女、聖妃娘、靈惠妃、顯濟妃、林默娘,海神娘娘、天后娘娘、通賢神女、順濟聖妃、天上聖母、天后聖母、崇福夫人、天后聖姑、天后聖娘、和平女神(法國人稱媽祖為“世界和平女神”)等等。
歷史褒封
媽祖封號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36次褒封,媽祖從“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聖母”,並列入國家祭典。皇帝的冊封清晰地記錄了媽祖從“輔國”到“護聖”,又到“庇民”的三大功績。至光緒元年,媽祖封號達64字。據統計歷代皇帝對媽祖的封號,總共達到600多字,創中國神仙封號的最高紀錄。歷代媽祖封號依次如下:
媽祖
宋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賜“順濟廟額”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靈惠夫人”
紹興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靈惠昭應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靈慈昭應崇福善利夫人”
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詔封“靈惠妃”
慶元四年1198年,宋寧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寧宗封“顯衛”
嘉定十年1217年,宋寧宗封“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寶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寶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
開慶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顯濟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護國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護國顯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曰“輔聖庇民明著天妃”
-
4 # 一隻努力的阿澤
今天來給大家說一下媽祖,林默娘是真實的存在嗎?該不會是神話吧?
在廣州南沙的塘坑村裡
有一座小小的天后廟,
據說始建於明代,
是廣州現存最早的天后廟。
究竟媽祖林默娘是如何由人上升為神的?
媽祖文化為何深入民心?
這就隨阿澤一起來了解下!
▲天后雕像
既是海神廟宇,也是村中“會堂”
南沙街塘坑村塘坑中街29號的這座天后古廟,遠不如虎門口大角山上的那座全球同類建築規模之最的天后宮宏大。
它不過是一座小小的房子,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8米,深兩進13.4米,佔地面積131.32平方米。兩進均為人字封火山牆,碌灰筒瓦,綠琉璃瓦當,滴水剪邊。牆由青磚砌成,花崗岩石腳。廟門前西側有一口花崗岩井口,紅砂岩井身的石井,據說仍時有村民取水。
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黃利平介紹說,這座天后古廟始建於明代,是廣州現存最早的天后廟。特別有意義的是,廟中現儲存一方清代嘉慶三年的石刻,高1.45米,寬0.48米。
它告訴了我們許多史籍不載的歷史。
黃利平分析說,從碑文可見,塘坑村的這座天后古廟是“吾鄉拓基之始所由建也”,即始建應在明代中期。由此可知珠江口地區天后崇拜在明代中期已普遍存在,並深入根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碑文中有“今者民和年豐,風淳俗樸,烽煙陸靖,溟渤瀾安,是則神之寔造福於鄉人而與吾鄉相始終也”的字樣,可知在當時的人們心中,天后可以在生活的各方面發揮作用,是無所不能的神,其“法力”的作用範圍遠不止水神所轄的領域。
比如,村民在幾次大旱災期間都在此求雨,據說效果很好。因此,天后廟也成了村裡的議事中心,“凡鄉有事,必議於廟中,事無不立,鄉人賴之”。這顯示出珠江三角洲天后信仰的獨特風采。
廣州南沙早有祭祀天后的記載。據《粵海關志》記載,在鴉片正史戰爭時官府的軍營如上橫檔炮臺就建有天后古廟。歷史上南沙的村莊幾乎都曾有自己的天后廟。對村民來說,它們當然是供奉神靈的廟宇,但也同樣是一牆之隔的“鄰居”,是每日路過的小屋。
▲氣勢恢宏的南沙天后宮
媽祖姓林名默,出生與眾不同
還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段子:北方地區一些腦筋活絡的市場營銷人員,初次見到福建、廣東口音的生意人,有時主動稱呼“林先生”“黃先生”。對方詫異,他便哈哈一笑:你們那裡,不是姓林,就是姓陳、姓黃啦!
段子自然是段子,畢竟源自生活。作為中國第十六大姓,“林”是個典型的東南姓氏。光是福建、廣東、中國臺灣,林姓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的60%。兩晉之交林、陳、黃、鄭、詹、邱、何、胡“衣冠八姓入閩”,奠定了今天林姓分佈的大格局。
江山代有才人。時間進入了唐代,處於東南一隅的福建地區經濟文化開始振興。以林蘊、林藻等人為代表的閩中士子透過科舉考試率先走出福建,邁出了福建文教振興的第一步。
此時,林姓也發展為泉州的第一大姓。天寶年間曾任檢校太子詹事的林披,有九個兒子都當上了刺史,時人稱為“九牧林家”。自唐至今他們的後裔繁衍眾多,廣泛分佈於閩、臺各地。
▲媽祖救人的故事
林默娘就是“九牧林家”的後裔,是一位由人上升為神的傳奇人物。她是北宋建隆至雍熙年間(960~987年)人,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島。據林氏族譜記載,媽祖是林披第六子林蘊七世孫女。傳說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發紅。因此,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特別疼愛。
林默娘自小在海邊長大,精熟水性,有著高超的游泳和駕舟技能。她靠著一身本領,不懼風浪,在惡劣的天氣中經常腰懸桅燈,單舟出海,在大風大浪中營救遇險的漁船或商船。遇到無法出海的惡劣天氣,她就會站在屋頂或登上湄洲頂峰,高舉火把或燈籠,為迷航的船隻引領方向。宋雍熙四年(987年),林默娘因出海救人,不幸葬身大海,年僅28歲。此後,林默娘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至今,林氏宗親仍稱媽祖為“姑婆”“姑婆祖”“天后聖姑”“天上聖母姑婆”等。
至今滄海上,無處不馨香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關於林默娘的事蹟和傳說,在宋、元各代的古籍及小說中都有很多記載。從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爵位由“夫人”“妃”至“天妃”,立廟京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天后”並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在有4000多座媽祖廟,媽祖信眾2億多人。
黃利平認為,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遺存中,天后廟是最有代表意義的文物,“在中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上,南至海南、廣西,北至遼東半島,生活在遼闊的濱海地區的中華民族有著一個共同的信仰,這就是保佑沿海地區人民的天后,它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一端人民共同信奉的神”。可以說沒有一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港口處沒有天后廟,僅香港地區就有70餘座天后廟。
▲南沙天后宮
媽祖從東南沿海的福建發端,在地理方面不僅可以東北交通日本、高麗等東北亞各國,還可以南通南洋各地,兼有東、南海之利。媽祖信仰北進南伸閩、廣、浙、淮,甚至隨著元代漕運而北達直沽,在海南島瓊山、萬州、崖州等沿海各地也出現了媽祖廟。
“至今滄海上,無處不馨香”,
大家為什麼感念媽祖,
或許是因為她以看似普通人的力量,
做出了超越所有人之上的壯舉,
她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
5 # 水果明碼
這個世界上的存在,不只是物質的才是真實的存在,人的意識,一個強大的標的物,比如媽祖,也是強大能量所聚集,也是真實的存在。小到武俠功夫中的練氣化刀,大到量子力學的波函式坍塌,都是人精神能量的證明,因此,媽祖這樣廣為大家信仰的事物,肯定當初有類似的事蹟,之後被大家提取精華成為具體的信仰,從物質到意識都是真實的存在!
回覆列表
說到這個問題嗎我也不太確定,比定現在社會中大多數的電視劇都是編出來的,再加上電腦與飛機或者直升機的配合去演的,讓觀眾都覺得像真是存在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