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能臣武將

    人與人性格有差別,有人喜歡文鬥,有人喜歡武鬥,喜歡文鬥喜歡綿裡藏針,站在背後發號施令。喜歡武的,砍瓜切菜,靠拳頭說話,不遮遮掩掩。也許朱溫就是哪直截了當的人。

  • 2 # 徐一新

    朱溫比曹操這些人強多了,朱溫發展經濟,重視農業生產。發展自己根據地。只是唐末割據已經百年真天子都沒多少人聽令。何況挾天子,朱溫試過作用不大。

  • 3 # 二哥說古論今

    不是沒學,而是學了不管用。因為唐昭宗不聽話,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立了四年,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各地割據勢力自立為王,哪有幾個聽唐室的話,於是乾脆讓李柷禪讓給自己。曹操不一樣,很多漢室老臣都是為漢朝做事的,皇帝在哪,就去哪工作。何況劉備以漢室後裔扯大旗起事的,孫策名義上還是聽漢室的。漢獻帝劉協的作用比較大。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用。天下早已反抗朝廷,還挾天子,誰聽?另一方面更招致天下人對抗。

  • 4 # 二師兄吃瓜

    朱溫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他兇殘狡詐沒什麼下限。他不會學曹操,他更信奉有槍就 是草頭王的道理。對他來說,殺死皇帝,不留後患就是最好的選擇。

  • 5 # 我愛紅燒肉吃完再減肥

    朱溫滅唐不怎麼熟悉的歷史,只講自己熟悉領域,只講曹操為什麼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按三國政治和軍事生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張王牌,畢竟是群雄逐鹿,1曹操出身不好,雖然他老爹做到太尉,但是拿錢買的,相比袁紹,袁術,劉表,本錢小點,為了包裝,2外部勢力也是西涼董卓,烏恆,孟獲,雜牌軍,起義軍,已經是軍閥割據,沒什麼社會生產力,3挾天子可以開很多空頭支票,畫餅,實力不厚嘴巴湊,打起仗來,叫戡亂,名正言順

  • 6 # 梁宇柱

    一:曹操用過的,不靈了。二:時代不同了。唐末亂世,群雄逐鹿,軍閥割據。皇帝已沒了號召力,不比三國,魏漢還佔據大半壁江山。劉漢正統威望還在。

  • 7 # 帝荒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後梁開國皇帝,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

    從兩人性格來看,朱溫的野心是要大過曹操的。還有一點就是曹操可能內心還是忠於漢室的,所以只是做到了王位而並沒有稱帝。曹操那句:“世人昨日看錯了我曹操,今日還是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不怕別人看錯我。”

    應該也是說明曹操從沒有想過稱帝吧

  • 8 # 梟雄愛說書

    第一,後梁朱溫是出頭鳥。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所有諸侯都知道,唐王朝氣數已盡,江山已經不能往下延續了。所有的人都蠢蠢欲動,想在這時候有一番作為,最後一統天下,獲得江山。

    但話是這麼說,不過這些都只是每個諸侯心裡想的東西,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的,都是憂國憂民,都是要打著匡復唐王朝,重整唐王朝山河的旗號做事情。沒有諸侯會貿然稱帝。因為一旦稱帝,你就是出頭鳥。只要是出頭鳥,就是大家攻擊討伐的物件。所謂雙拳難敵四掌,你再厲害,大家對你群起而攻之,你也打不贏。

    漢朝末年,袁術最先稱帝,但袁術也死得最慘。其他朝代也都是一樣的情況,沒有一個亂世最先稱王稱帝的人,能夠笑到最後。

    後梁所犯的錯誤,就是過早稱帝,過早地把自己暴露在眾諸侯的槍口之下,成了眾諸侯口誅筆伐槍頭狠扎的物件,它怎麼可能實現統一呢?

    第二,後梁朱溫得國是篡位。

    朱溫本來是唐朝皇帝最可依靠的人,也是最為信任的人。唐僖宗賜給朱溫一個“朱全忠”的名字,就是給他貼上一個忠臣的標籤,這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哪曉得,最後卻是他篡奪了唐朝的皇位。

    他篡了皇位,一下就把自己搞到了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

    歷史上和他這種處境相同的,比如曹操,雖然被封了王,加九錫,但是終其一生,都不敢稱帝,就是怕把自己搞到了輿論的對立面。直到他兒子的時候,還要搞一場漢獻帝幾次三番勸他,一定要禪讓給他,他才稱帝。

    司馬懿的操作也是這樣,司馬家族直到第三代的時候才稱帝。

    而朱溫不明白這個道理,慌慌張張就稱帝,結果大家都打他。連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打著誅滅反賊,恢復大唐的旗號,靠和朱溫硬幹起家,也因此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援。如果朱溫不那麼操作,作為少數民族的後唐,哪有機會滅掉他呢?

    第三,後梁朱溫行事不正。

    朱溫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本來應該是雄才大略的,再不濟也得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諸侯中的老大。但是他根本沒有這樣的行事手段。而且,他在根本沒有平定天下的情況下,就貪圖享樂。跟後世的李自成、洪秀全有一比。李自成也好,洪秀全也好,畢竟是個農民起義者,沒有眼光,沒有戰略目標,沒有崇高理想是很正常的。朱溫好歹也是一個讀書人,他卻這樣搞。

    朱溫還有一件行事不正的是,他居然和他自己的兒媳婦兒搞在一起。最後還因此被他的兒子給殺掉。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安祿山、史思明那樣的格局。

  • 9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唐朝末年和漢朝末年是完全不同的,漢朝末年實際上是亡於黃巾軍起義,沒有外患,也就是說遊牧民族並不能對漢朝進行打擊,老百姓堅信大漢朝會再出一位光武帝,劉秀英明神武的皇帝,對前途還是充滿希望的。而大唐末年,人心早就散了,因為唐王朝為了延續自己的統治,不擇手段,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多次向外族借兵,吐蕃人阿拉伯人回訖人,先後來到中原大地,燒殺搶掠,可恥的唐朝統治者居然向他們許諾,只要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允許這些外族軍隊在長安和洛陽大肆搶掠,當長安和洛陽收復的那一刻,大唐的子民發現迎來的是更加殘暴更加兇狠的外族軍隊,他們放火他們掠奪,他們蹂躪,不光是洛陽長安,整個中原大地老百姓哭聲震天,從這一刻大堂的統治者就已經失去了其合法性,不會再有人懷念唐朝了,黃巢起義後,國土四分五裂,從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切槍桿子說了算,只是為了各方諸侯私人利益而已,唐王朝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根本就沒有人懷念他,更沒有什麼號召力,還是殺光這些唐朝皇族一了百了。

  • 10 # 獵人王叔叔

    後梁雖然算是唐朝滅亡後的第一個朝代,但是,它註定了是不能一統天下的。就算它再強大,就算它可能僥倖實現了統一,此後它還是會被別的諸侯給推翻。為什麼這麼說呢?

    (後梁太祖朱溫像)

    第一,後梁朱溫是出頭鳥。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所有諸侯都知道,唐王朝氣數已盡,江山已經不能往下延續了。所有的人都蠢蠢欲動,想在這時候有一番作為,最後一統天下,獲得江山。

    但話是這麼說,不過這些都只是每個諸侯心裡想的東西,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的,都是憂國憂民,都是要打著匡復唐王朝,重整唐王朝山河的旗號做事情。沒有諸侯會貿然稱帝。因為一旦稱帝,你就是出頭鳥。只要是出頭鳥,就是大家攻擊討伐的物件。所謂雙拳難敵四掌,你再厲害,大家對你群起而攻之,你也打不贏。

    漢朝末年,袁術最先稱帝,但袁術也死得最慘。其他朝代也都是一樣的情況,沒有一個亂世最先稱王稱帝的人,能夠笑到最後。

    後梁所犯的錯誤,就是過早稱帝,過早地把自己暴露在眾諸侯的槍口之下,成了眾諸侯口誅筆伐槍頭狠扎的物件,它怎麼可能實現統一呢?

    (莊宗李存勖像)

    第二,後梁朱溫得國是篡位。

    朱溫本來是唐朝皇帝最可依靠的人,也是最為信任的人。唐僖宗賜給朱溫一個“朱全忠”的名字,就是給他貼上一個忠臣的標籤,這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哪曉得,最後卻是他篡奪了唐朝的皇位。

    他篡了皇位,一下就把自己搞到了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

    歷史上和他這種處境相同的,比如曹操,雖然被封了王,加九錫,但是終其一生,都不敢稱帝,就是怕把自己搞到了輿論的對立面。直到他兒子的時候,還要搞一場漢獻帝幾次三番勸他,一定要禪讓給他,他才稱帝。

    司馬懿的操作也是這樣,司馬家族直到第三代的時候才稱帝。

    而朱溫不明白這個道理,慌慌張張就稱帝,結果大家都打他。連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打著誅滅反賊,恢復大唐的旗號,靠和朱溫硬幹起家,也因此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援。如果朱溫不那麼操作,作為少數民族的後唐,哪有機會滅掉他呢?

    第三,後梁朱溫行事不正。

    朱溫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本來應該是雄才大略的,再不濟也得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諸侯中的老大。但是他根本沒有這樣的行事手段。而且,他在根本沒有平定天下的情況下,就貪圖享樂。跟後世的李自成、洪秀全有一比。李自成也好,洪秀全也好,畢竟是個農民起義者,沒有眼光,沒有戰略目標,沒有崇高理想是很正常的。朱溫好歹也是一個讀書人,他卻這樣搞。

    朱溫還有一件行事不正的是,他居然和他自己的兒媳婦兒搞在一起。最後還因此被他的兒子給殺掉。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安祿山、史思明那樣的格局。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朱溫做出了那麼惡劣的榜樣,後世還能夠有什麼出息,實現天下統一呢?

  • 11 # 小太拾

    時代不同,因為皇帝在唐朝末年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利用價值了,朱溫控制了唐昭宗、唐哀帝那麼久,外面該獨立的藩鎮一樣獨立,該來攻打朱溫的一樣來攻打。

    所以這樣皇帝要來幹嘛?不殺了還留著礙事嗎?自己當皇帝還不好嗎?

  • 12 # 歷史風雲天下

    說出這句話的很多原因是受制於三國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因為曹操憑藉此政治基礎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果實,所以不少人自然認為這種做法是極為正確的,過大的放大了其中的好處而有意無意的對其壞處而閉口不談。

    政治從來都是複雜的,根本就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做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見招拆招方是不斷壯大的基礎。

    毛主席曾評價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這是對朱溫能力的肯定,事實上朱溫能夠從一名起義兵而崛起成為藩鎮節帥最終稱霸中原,震懾諸國,本身就是值得讚賞的,再加上其典型的草根逆襲就更是收穫了一批小迷弟,只不過他後期的歡淫,亂倫之舉使其備受詬病,才會有了與本身成就不符的評價。

    朱溫崛起是因為其善戰,為黃巢立下赫赫戰功,在黃巢入長安,登基稱帝建立大齊王朝之後,朱溫更是受到了重用,在與王重榮以及楊復光的對陣膠著之中,因為受到內部的打壓,所以朱溫投降了唐軍,後來因功而授封為宣武節度使,是契機亦是危機。

    因為此刻的宣武藩鎮被起義軍所佔據,朱溫不得不求助於河東李克用,李克用的到來使得唐軍聲威大振,最終黃巢兵敗,也就是因為此役,朱溫與李克用發生了上源驛雨夜事件,從此雙方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說實話,朱溫在借用完李克用之後,他敏銳的覺察到李克用將會成為其逐鹿天下的最主要對手,所以毅然的將恩人放在屠刀之下,此種狠辣絕情,的確是有梟雄之姿。

    朱溫處河南汴州,地利便捷,卻是四戰之地,一生所面對的強大對手實在不少,首當其衝就是蔡州的秦宗權,實力強大,有吞併八荒之野心,朱溫和其鄰居日夜懸心,好在朱溫透過募兵以及請求鄆州、兗州朱宣、朱瑾兄弟,才艱難的勝過這死劫,自此之後朱溫大勢漸成,無論是徐州時溥,還是對其有恩的朱氏兄弟都成為了其兵峰所指需要剷除的物件,這就是唐末藩鎮愈演愈烈的群雄逐鹿。

    唐昭宗作為尚有實權的末代天子,因為其幾次戰略的失誤,使得本就危機四伏的局勢變得更加的危如累卵。外有藩鎮,內有權宦,帝王威嚴蕩然無存,討伐李克用的失敗直接導致了藩鎮對朝廷的嘲諷,以及鳳翔李茂貞的膨脹野心,大軍壓境,昭宗直接受到了距離關中最近強大的李茂貞藩鎮的威脅,投鼠忌器,任人欺凌,這是當時昭宗的淒涼寫照,乃至於後要逃離長安而投奔李克用,途中卻被華州刺史韓建追上,且被幽禁整整三年,一朝天子被欺凌如此,亡國不遠矣!

    從當時局勢看,南方雖然後期出現了不少的國家,卻都是一時諸侯,爭霸的中心仍舊是在北方大地,鳳翔李茂貞、蜀地王建、汴州朱溫、河東李克用以及幽州的劉仁恭等方是最強戰力,而在爭霸之中,鳳翔被朱溫打殘,幽州依附於李克用,西蜀國力強大卻偏居一隅,真正的王者將在朱溫和李克用之間產生。

    朱溫武力強勁而且手腕高明,比起匹夫之勇的李克用,經過一系列的角逐,終究是取得了重大勝利,李克用被一再壓服收縮,904年前後的朱溫已經是北方乃至於全國最強軍事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確可以助長政治上的優勢,但是在唐末,唐昭宗的處境比起漢獻帝也是不遑多讓了,雖然還算是一面旗幟,可是在血與火中成長起來的藩鎮真就沒有幾個還遵從其號令的,即使是表面號令的也幾乎不多,更何況是那些強藩。

    秩序已經崩塌,天子旗幟已經不堪大用,更像是雞肋,這就是為何袁紹不肯迎天子的主要原因。此刻實力才是最終的克勝法寶。

    曹操迎天子是因為其勢弱小,尚且需要天子旗幟來聚集思漢的人心,以及名正言順的討伐他人。但等到他打遍北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局時,天子的價值已經被全部挖掘,對他已經算是雞肋了,但是成也蕭何敗蕭何,曹操卻始終不能更進一步,天子成為障礙卻不可逾越,這是其終身遺憾。

    同理朱溫已經算是最強諸侯,足以用武力來解決任何敵手,此刻的朝廷大義就已經顯得不值一提了,不過當時天下還有不少有實力的強藩,雖然無人是一敵之手,但是強藩聯合的力量卻是不容小覷,所以朱溫要忙於應對對外軍事,唐昭宗雖然被迫遷都,可畢竟做皇帝日久,根基尚存,再加上還有不少忠心於唐的大臣和勢力,所以朱溫怕後院起火,就殺了昭宗,立昭宗第九子李祝為帝,是為哀帝,為了防範於未然就來了個白馬驛之禍,唐朝也就滅亡了。

  • 13 # 冷聞亦史

    為什麼朱溫要殺了皇帝,不去挾天子以令諸侯?

    【聊個新角度:朱溫手裡的皇帝和漢獻帝有著很大不同。】

    唐昭宗不是徹底的傀儡,他與漢獻帝對於各自的時代來說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唐昭宗是有過實權的,他所做的一切,是大唐帝國為了挽救自己的滅亡所做的最後努力。

    資治通鑑記載:

    “昭宗即位,體貌明粹,有英氣,喜文學,以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復前烈之志。尊禮大臣,夢想賢豪,踐阼之始,中外忻忻焉。”

    昭宗和心腹大臣共同努力之下,一度逼走了前朝權宦田令孜和擁立昭宗上位後順勢崛起的大宦官楊復恭,掌握了朝廷的實際話語權。對地方他兩次組建中央禁軍,與李克用、李茂貞展開過大戰。

    然而,時代比沒有因為昭宗的努力就放棄唐朝的終結。

    他的所有努力,最終都化作虛無。

    田令孜逃亡西川,與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沆瀣一氣,昭宗調集人馬,令王建等節度使征討西川。西川之戰打了三年,朝廷打空了自己的積蓄,昭宗不得不下令罷兵休戰。然而王建卻悍然發力,一舉打敗了陳、田勢力,兵入西川,成為一個更強大的藩鎮勢力。

    在朝廷發動西川之戰的時候,昭宗將削藩的刀砍向了當時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河東勢力李克用。朝廷禁軍做主力,朱溫、李匡威等地方節度使各自領兵,展開對李克用的圍剿。結果李克用先破節度使軍,後破行進速度極慢、剛剛達到晉州的中央主力,把昭宗手裡的軍事力量打得稀碎。

    這場大敗同樣讓昭宗失去了自己即位以來積攢的威望,各路節度使停止張望,開始找各種理由謀求自己勢力的壯大。

    昭宗就這樣一步步被藩鎮混戰所裹挾,隨著他的禁軍又一次被李茂貞打敗,中央再也無力組建新的軍隊,失去了軍事力量所保護的長安城,成了死灰復燃的宦官和擁兵自重的藩鎮利益爭奪的一顆棋子。

    而朱溫就是在這個時期,透過聯合宰相崔胤,解救了當時被宦官囚禁的昭宗,開始擁有了對中央的實際掌控權。

    我覺得這個時期的朱溫,已經在實行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了,或者叫另一個名字,“奉天子以討不臣”。

    朱溫很快吞下了李克用的大量地盤,佔據了河中地區。在天子被李茂貞勢力劫到鳳翔以後,順勢兵圍鳳翔城,兩路兵馬為爭奪天子展開了半年多的拉鋸戰。最後朱溫獲勝,把第三次流亡的天子昭宗帶回長安,對宦官展開了大規模的屠殺,隨後剷除了昔日盟友崔胤。

    自此朝廷再無敢與朱溫不同的聲音,他就像當年的董卓一樣,逼著昭宗遷都到了洛陽,將長安城變為一堆廢墟。

    但昭宗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在遷都路上多次尋求機會聯絡其他藩鎮,河東李克用、西川王建、淮南楊行密、鳳翔李茂貞等能夠威脅到朱溫的節度使都接到了他的求援。

    當時朱溫仍在汴州,他明白昭宗不會甘心做一個傀儡,只要昭宗還活著,洛陽城裡就永遠有一個威脅到朱溫統治的隱患。

    我認為,這是朱溫為何非要殺昭宗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接下來完全由朱溫安排上位的昭宣帝,也就是唐朝最後的皇帝,唐哀帝,實際上比漢獻帝還要傀儡的徹底。

    但是我覺得,這時候朱溫和唐哀帝的組合,與曹操控制漢獻帝並不是特別一致,反而更像是董卓與漢獻帝的組合。

    一樣的廢立皇帝,一樣的權傾天下。

    對藩鎮勢力的領導者來說,哀帝不會讓他們有任何尊敬,對於普通人來說,朱溫的所作所為,也不會讓他擁有唐朝的正統光環。

    朱溫和董卓的差別,就是朱溫沒有不安定的軍事力量,他穩定得控制著中央,消除了所有反對自己的聲音。

    當他發現自己也許不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完成天下一統以後,皇位對他的誘惑變成了無限大。

    而此時的藩鎮軍閥,陷入了默契的沉默裡。他們死死盯著遠方的洛陽城,空氣中似乎飄來一股味道。

    那是來自所有人內心深處,名為慾望的味道。

    公元907年,朱溫篡位,大唐帝國建國289年,徹底滅亡。

  • 14 # 世界全史羅銳

    後梁雖然算是唐朝滅亡後的第一個朝代,但是,它註定了是不能一統天下的。就算它再強大,就算它可能僥倖實現了統一,此後它還是會被別的諸侯給推翻。為什麼這麼說呢?

    (後梁太祖朱溫像)

    第一,後梁朱溫是出頭鳥。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所有諸侯都知道,唐王朝氣數已盡,江山已經不能往下延續了。所有的人都蠢蠢欲動,想在這時候有一番作為,最後一統天下,獲得江山。

    但話是這麼說,不過這些都只是每個諸侯心裡想的東西,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的,都是憂國憂民,都是要打著匡復唐王朝,重整唐王朝山河的旗號做事情。沒有諸侯會貿然稱帝。因為一旦稱帝,你就是出頭鳥。只要是出頭鳥,就是大家攻擊討伐的物件。所謂雙拳難敵四掌,你再厲害,大家對你群起而攻之,你也打不贏。

    漢朝末年,袁術最先稱帝,但袁術也死得最慘。其他朝代也都是一樣的情況,沒有一個亂世最先稱王稱帝的人,能夠笑到最後。

    後梁所犯的錯誤,就是過早稱帝,過早地把自己暴露在眾諸侯的槍口之下,成了眾諸侯口誅筆伐槍頭狠扎的物件,它怎麼可能實現統一呢?

    (莊宗李存勖像)

    第二,後梁朱溫得國是篡位。

    朱溫本來是唐朝皇帝最可依靠的人,也是最為信任的人。唐僖宗賜給朱溫一個“朱全忠”的名字,就是給他貼上一個忠臣的標籤,這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哪曉得,最後卻是他篡奪了唐朝的皇位。

    他篡了皇位,一下就把自己搞到了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

    歷史上和他這種處境相同的,比如曹操,雖然被封了王,加九錫,但是終其一生,都不敢稱帝,就是怕把自己搞到了輿論的對立面。直到他兒子的時候,還要搞一場漢獻帝幾次三番勸他,一定要禪讓給他,他才稱帝。

    司馬懿的操作也是這樣,司馬家族直到第三代的時候才稱帝。

    而朱溫不明白這個道理,慌慌張張就稱帝,結果大家都打他。連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打著誅滅反賊,恢復大唐的旗號,靠和朱溫硬幹起家,也因此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援。如果朱溫不那麼操作,作為少數民族的後唐,哪有機會滅掉他呢?

    (行事不正的朱溫)

    第三,後梁朱溫行事不正。

    朱溫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本來應該是雄才大略的,再不濟也得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諸侯中的老大。但是他根本沒有這樣的行事手段。而且,他在根本沒有平定天下的情況下,就貪圖享樂。跟後世的李自成、洪秀全有一比。李自成也好,洪秀全也好,畢竟是個農民起義者,沒有眼光,沒有戰略目標,沒有崇高理想是很正常的。朱溫好歹也是一個讀書人,他卻這樣搞。

    朱溫還有一件行事不正的是,他居然和他自己的兒媳婦兒搞在一起。最後還因此被他的兒子給殺掉。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安祿山、史思明那樣的格局。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朱溫做出了那麼惡劣的榜樣,後世還能夠有什麼出息,實現天下統一呢?

  • 15 # 南方樛木

    一 首先,朱溫也曾經挾天子以令諸侯過,只不過擔心各地的割據勢力合兵討伐自己,就先把皇帝殺了,立一個小皇帝當傀儡更好控制。天祐元年(904年),朱溫強迫唐昭宗(李曄)從長安遷到了洛陽。當時除了梁王朱溫以外,尚有晉王李克用,蜀王王建,歧王李茂貞,吳王楊行密,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忠義節度使趙匡凝等割據勢力尚未臣服朱溫。李曄也曾遣使到各處要求出兵勤王,討伐朱溫。資治通鑑唐紀八十卷記載:丁已,上覆遣間使以絹詔告急於王建,楊行密,李克用等,令糾帥藩鎮,以圖匡復,曰:朕至洛陽,則為所幽閉,詔敕皆出其手,朕亦不復得通矣!朱溫打敗了李茂貞,王建聯軍。當時朱溫有了篡位的志向,就派人殺了昭宗,立唐哀帝李柷(13歲)。

    其次,朱溫不能與曹操相提並論。曹操文武全才,雖然功勳卓著,卻始終以漢丞相自居,不想揹負篡漢的罵名,意屬其子曹丕代漢。朱溫則不然,他本來就是黃巢的叛將,他是自己想當皇帝。當時樞密使蔣玄暉,宰相柳璨給他安排先封大國,加九錫,裝裝樣子,再當皇帝。朱溫還嫌他們辦事太慢,把他們殺了,急不可耐想當皇帝。後來明代有詩說朱溫:禪代不待九錫來,說的就是他。

    最後,朱溫在先討平趙匡凝後,又北上攻打劉仁恭。劉仁恭在李克用的幫助下,招降朱溫下屬的昭義節度使丁會,朱溫兵敗後,為免夜長夢多,在天祐四年(907年),就滅唐自代了。當時南方還有很多割據政權,如楚馬殷,閩王審知,嶺南劉隱,吳越錢鏐,河朔除幽州,滄州外都臣服於梁了。在當皇帝的第二年(908年),朱溫怕各地的割據勢力打著復唐的名義討伐自己,乾脆把哀帝也殺了

  • 16 # 葉飄刀

    因為天子沒有價值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關鍵,是天子有價值。就好比綁架人質,人質有價值,才能用於談判,如果人質沒有價值,那麼根本就做不了籌碼的存在。

    所以,選擇不選擇挾天子的關鍵,就是天子有沒有價值,或者說挾天子之後,到底能不能“令諸侯”。如果不能,挾天子就沒有意義。

    曹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於那時漢末,諸侯才剛剛開始紛起,人心向漢,到處掌控實權的漢室宗親所在多有,而且心向漢室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漢室這個名頭還是有效果的。敢於自己跳出來當皇帝的,類似袁術,那麼結果是悲慘的。

    但唐末不同,從安史之亂開始,到唐末,唐朝在這之間還有百餘年,經歷了數代人,這個過程中,唐朝皇帝的中央權威在一次次的事件中不斷削弱,地方的節度使越來越自行其是,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那麼天子的作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自然也就沒有效果了。

    舉個例子,比如春秋時期,諸侯爭霸,還得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抬著周天子的牌子。

    這說明,周天子威望還有幾分,大家都有顧忌(類似漢末),而到了戰國時期,你要是秦國跑去挾持周天子以令六國,你看看六國哪個還會給周天子面子。(這就類似唐末了)

    所以當天子沒有價值了,也就不用挾天子了。

  • 17 # 江湖小曉生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前提是,這個天子好歹也要有一丁點的號召力吧?漢獻帝再沒什麼出息,好歹當時人心思漢,諸侯們雖然不聽漢獻帝的,可人才們還是喜歡靠著漢獻帝這個正統皇帝過日子的。

    你以為荀彧、荀攸、郭嘉這些人真的是看曹操的面子才投靠曹操的麼?當然不是,他們都曾經在袁紹那邊打過工,後來跳槽到了曹操這兒,無非是因為曹操手裡有個漢獻帝罷了。

    朱溫滅唐的時候,情況和曹操所遇到的完全不同。唐朝天子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其實在地方上的權力,已經十分有限了。

    雖然也有唐憲宗這種小玄宗型別的皇帝,差點完成了中興,可是整體來說,唐玄宗以後的皇帝,對唐朝諸侯的掌控是一代不如一代。再加上黃巢老兄來搗個亂,李唐皇帝完全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

    到了唐昭宗上臺以後,這個大兄弟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實權可言的。朱溫天天抱著這麼個沒什麼作用的傀儡,心裡也很累啊。

    既然這個傀儡,一不能控制諸侯,二不能吸引人才,三反倒會惹李克用等人前來攻打,朱溫又何必對唐昭宗噓寒問暖,管吃管喝呢?還不如省點糧食,多招點兵馬來得實在。

    唐昭宗兩手一攤,他表示自己也很無奈啊,這個傀儡也不是他想當的,畢竟他老爸是把皇位傳給他老哥唐僖宗的,唐僖宗不爭氣啊,才活了27歲就嗝屁了,這才把這混蛋包袱丟給了唐昭宗。

    一、唐昭宗其實是被李克用這些人給害死的。

    朱溫從黃巢那邊投降過來以後,也成為了眾多節度使中的一個,他剛入職的時候還比較老實,後來發現人善被人欺,總有刁民想搶他的地盤。

    時間長了,朱溫也就攤牌了,不偽裝了,他就是個大軍閥。朱溫南征北戰,看似給唐朝立下了一票兒的功勞,實際上也是在給他自己打江山。唐昭宗的宰相、親信都被朱溫殺了個一乾二淨,甚至連都城都不讓唐昭宗呆了,朱溫脅迫著唐昭宗去了洛陽。這個時候河東的李克用、鳳翔的李茂貞包括西川的王健等人,都開始不老實了。他們認為朱溫這傢伙脅迫天子遷都,所以組成了聯軍,要一起前來討伐朱溫。

    這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和三國時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基本是一個戲碼。朱溫覺得這幫人好討厭,所以打算出兵一次性滅了這幫人。

    可這個時候朱溫看了唐昭宗一眼,這大兄弟居然還比較高興。看樣子是有什麼陰謀詭計,所以朱溫果斷出手,就把唐昭宗給剁了。

    唐昭宗的死,主要還是因為李克用等人組成了聯軍,給朱溫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在這種威脅之下,朱溫不能讓後院失火,殺掉唐昭宗可以讓後院裡的這幫人徹底死心。

    自帝遷洛,李克用、李茂貞、西川王建、襄陽趙匡凝知全忠篡奪之謀,連盟舉義,以興復為辭。而帝英傑不群,全忠方事西討,慮變起於中,故害帝以絕人望。帝自離長安、日憂不測,與皇后、內人唯沉飲自寬。是月壬寅,全忠令判官李振自河中至洛陽,與友恭等圖之。---《舊唐書》

    唐昭宗被追殺的時候,還學著秦始皇繞柱而行,這風騷的走位並沒有能夠救得了他。他被殺的時候,才不過38歲,不過也算是一種解脫了。

    二、朱溫攤牌了,不想再搞挾天子的那一套了。

    朱溫要比曹操實在的多,曹操搞了一輩子挾天子的戲碼,搞到最後自己都相信自己是個忠臣了,居然沒有廢掉漢獻帝自立。

    能夠把戲唱到這個地步,曹操也算是不容易了。朱溫畢竟沒有曹操有文化,這大兄弟上來就是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成為了唐朝最有權勢的諸侯。

    此後朱溫一看,這個唐昭宗實在是太礙眼了,活不活似乎都沒有太大的意義,那為什麼他腦袋上還要頂著這麼個傢伙呢?這不是給自己添堵麼?

    史太執貞一殺之,急趨殿下。玄暉曰:"至尊何在?"昭儀李漸榮臨軒謂玄暉曰:"院使莫傷官家,寧殺我輩。"帝方醉,聞之遽起。史太持劍入椒殿,帝單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弒之。漸榮以身護帝,亦為太所殺。復執何皇后,將害之。後求哀於玄暉,玄暉以全忠止令害帝,釋後而去。---《舊唐書》

    每天上朝還要給這大兄弟作揖磕頭,實在是太累了。朱溫索性就把唐昭宗殺掉了。殺掉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登基做皇帝。

    朱溫殺了唐昭宗以後,把唐昭宗的小兒子李柷給扶上皇位,不久就上演了一出禪讓的戲碼,滅了唐朝建立了後梁。

    三、朱溫滅唐,已經具備了現實基礎。

    有人說朱溫滅唐大逆不道,可是我們看看當時的唐朝還有哪個片區是聽從唐朝皇帝管理的呢?還有啥地方的軍隊,可以直接由唐昭宗調遣呢?很顯然是沒有的。

    別以為李克用這幫人天天喊著要中興唐朝,要滅了朱溫幫助唐昭宗,其實這幫人和朱溫是一路貨色。他們如果真的為了唐朝好,就不可能擁兵自重多年了。

    不光北方到處都是獨立的軍閥,其實南方也好不到哪兒去,南吳、吳越等等都已經逐漸崛起,他們割據一方,完全不聽從中央朝廷的調遣。

    唐朝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朱溫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說老實話,這幫人都是虛偽的傢伙,反倒是朱溫是最直白實在的。

    梁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候,內闢汙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皆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及末帝與莊宗對壘於河上,河南之民,雖困於輦運,亦未流亡,其義無他,蓋賦斂輕而丘園可戀故也。---《舊五代史》

    他們這幫人想要篡位,但是一個個都不敢行動,因為誰也不想擔著滅唐的罵名。可是朱溫不害怕這些事情,因為他實力強大,主要還有就是他的臉皮比較厚,有城牆那麼厚。

    總結:人心不思唐了,朱溫是順勢而為。

    唐玄宗這傢伙太會玩了,差點把江山給玩丟了。雖然他兒子唐肅宗恢復了唐朝的基業,可是安史之亂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地方割據局面。

    此後的唐朝皇帝,長期無法統治整個天下,各路節度使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自己的地盤上有收稅權、募兵權,完全是一個獨立的小朝廷。

    唐朝皇帝雖然多次想要管理,可是每次動真格的以後,都會被無情地扇兩個耳光,然後老老實實地呆在國都裡,含著淚做個無能的君主,因為實在是幹不過這幫節度使。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恥辱以後,唐朝皇帝哪裡還有什麼權威性可言呢?所以說當時人心不在唐朝身上了,朱溫只是幫忙推了一把而已。

    參考資料:

    《舊唐書》

    《舊五代史》

  • 18 # 偉哥說文史

    第一,朱溫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和曹操是不同的,到朱溫挾天子時,他的勢力已經很龐大了,還沒有怎麼以令諸侯,就篡位了。

    第二,朱溫從來沒機會實現統一,無論在北方或南方的進軍,他都遭遇了挫折。

    第三,後梁也不是在朱溫統治時期滅亡的。

    我們再來簡單的說說:

    一、朱溫的崛起

    大家應該知道,朱溫原本是黃巢手下的將領,背叛黃巢投降了朝廷,因為平叛有功,被任命為宣武節度使,其基地就在如今河南開封(當時稱為汴州)。那時候朱溫的情況和其他許多管理一鎮的節度使的情況沒什麼不同,甚至說是強敵環伺、危機重重。

    朱溫有一套自己的班子、也有一夥自己的隊伍,但卻是遠遠不夠的。當時的他,面臨著黃巢軍隊與投降黃巢的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的雙重威脅,不得不求援於李克用(當時還是盟友)的沙陀軍,李克用幫朱溫擊退了敵軍,卻在慶功場合上使氣凌辱朱溫。於是,朱溫發動了上源驛事件,要圍殺李克用,從此二人結下深仇。

    李克用屢次上表皇帝要求討伐朱溫,但皇帝卻想讓二人和解。在那個時候,李克用的勢力遠遠強於朱溫。皇帝之所以有些偏向朱溫,那是因為他不想助長李克用氣焰,和朱溫挾持皇帝毫無關係(皇帝依舊在長安,朱溫在汴州)。

    後來,朱溫在河南一帶縱橫捭闔,逐步滅掉了秦宗權(蔡州)、時溥(徐州)、朱瑄(鄆州)、朱瑾(兗州)等人的勢力,越發強大起來,直到這個時候,朱溫都沒有挾持皇帝(公元897年左右)。

    二、朱溫挾天子的經過

    曹操挾天子時,北有袁紹、南有孫策、西面有西北諸將,還有劉表、劉備等等人的勢力,曹操絕不算是最強大的。而朱溫,到公元897年左右,他已經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之一。到公元902年,他決定出兵長安時,他已經兩次發兵圍了李克用的基地太原城,成為天下的第一霸主。

    公元902年,應唐朝宰相崔胤的請求,朱溫入關攻擊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等人,把皇帝搶到自己手中。朱溫隨後返回汴州,讓唐昭宗繼續留在長安,只是派自己的侄子在長安鎮守,依靠崔胤等人在朝廷裡實現自己的意圖。這個時候的他,其實已經沒有“以令諸侯”的必要性,最多是個錦上添花。

    公元904年,因為其侄子暴死在長安,朱溫認為是崔胤等人搞的手腳,於是大殺朝臣,逼唐昭宗遷都洛陽(離汴州近嘛),遷都不久就殺掉唐昭宗,根本不把皇帝當回事兒,還什麼以令諸侯。

    隨後,他立了唐末帝。雖然到907年他才廢掉末帝,自己稱帝建立後梁,但這其間他沒必要,也不可能“以令諸侯”。

    一方面因為他的勢力龐大,不太需要;另一方面因為他的對手們早已聯合起來對抗他,不可能接受他透過末帝下達的朝令。

    公元904年,他挾持唐昭宗不久,王建(成都)、李克用(太原)、楊行密(揚州)、李茂貞(鳳翔)等人就聯合起來聲討他劫持皇帝的行為,形成對朱溫的包圍網。據說,這些人是奉了唐昭宗的密旨。密旨的真假如何就不提了,反正朱溫覺得皇帝不僅沒用,還是個大麻煩,這才殺掉了唐昭宗,立唐末帝恐怕只是因為朱溫還需要些時間來考慮考慮。

    之後,朱溫大殺朝廷官員,投屍於黃河。加之楊行密病死,包圍圈崩塌了一角,朱溫自己的勢力卻還在不斷擴充套件。公元907年,朱溫終於決定滅唐自立,建立了後梁。

    三、朱溫從來沒機會實現統一

    朱溫雖然強大,卻從來沒機會實現統一。

    為什麼?因為他至少有三個極為強大的敵人。就是上段中提到了共建包圍網的李克用、楊行密和王建。

    王建佔領蜀地(後來的前蜀),那時候極為強大,其實力遠超劉備時期的蜀國,朱溫和王建相距較遠,且放下不提。

    但李克用和楊行密卻直接阻遏了朱溫的統一程序。

    李克用最初遠比朱溫強盛,可惜其缺乏政治頭腦,勇猛有餘,狡詐則大大不及朱溫。因此,被朱溫逐漸削弱,乃至於其太原基地兩次被朱溫包圍。但太原是唐朝的起家之地,也是唐朝的北都,其防禦極為堅固,朱溫兩次因為疾疫不得不退軍(直到宋朝初年的北漢佔領時代依然如此,趙匡胤都攻不下它)。由此,朱溫也無法完全掌控擁有百年曆史的河北三鎮,其北進無法完成(這和曹操平定河北就完全不一樣了)。

    楊行密是後來十國之一,吳國的實際開創者,他能力尤且在李克用之上。比起朱溫的窮兇極惡,李克用是凶神惡煞,而楊行密卻是面善心惡,這人其實比李克用更難對付。早年間,楊行密收留了被朱溫打跑的兗州節度使朱瑾,與之一起在清口大敗朱溫第一大將龐師古率領的征討軍,並殺死了龐師古。從此,朱溫南下的道路被切斷,他也再沒有實力去完成南方的統一。於是,各小國分裂南方的局面得以形成。

    後梁被滅,那是朱溫死了之後,他兒子梁末帝朱友貞的時候了。朱溫雖然無力統一天下,但要守住他的河南一帶還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的,結果他死於他兒子朱友珪的謀殺。其實,朱溫那時候已經患病,即便朱友珪不弒父,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朱溫大概是看出了他些兒子們不成氣候,居然想讓自己收養的義子繼承自己的位置。對於這一點很多人不理解。其實按照當時群雄紛爭的局面,朱溫恐怕是覺得他那些親生兒子們,都不足以應付李存勖(李克用之子)帶來的巨大威脅。

    果然,他死後不久,李存勖迅速平定河北,跨河攻擊梁朝,後梁滅亡,後唐興起。後唐不久後又拿下前蜀後主(王建之子)統治的蜀國,後唐才是五代時期第一個有可能統一全國的政權。但是,隨著李存勖死於突發的有些莫名其妙的一場內部動亂,統一程序又戛然而止了。直到後周柴榮繼位後,統一的局面才明朗起來。

  • 19 # 清山雅舍

    前言

    王朝末年,群眾爭霸,都說朱溫和曹操的境遇很像,同樣是以中原為根基,同樣是四戰之地,同樣是險中求活,硬是打出一片泱泱基業。

    但二人不同的是,曹操迎漢天子回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朱溫也做到了挾天子,只是挾到一半,又把唐昭宗殺了,不像曹操那樣一直養著皇帝。

    那麼,朱溫為何後來要殺唐昭宗呢?他當時的境遇和曹操有什麼不同嗎?

    △朱溫像

    從社稷功臣,到挾君弒君

    朱溫原本是黃巢起義軍的一員,結果黃巢打入長安後,就陷入了溫柔鄉中不可自拔,黃巢軍迅速地腐敗墮落,人心渙散。朱溫見勢不好,斷定黃巢不能長久,便果斷投降了唐朝。

    投降唐朝後,朱溫受到重用,且屢立功勳。他先後參與了討伐黃巢戰役、討伐秦宗權戰役、平定兗鄆等等,每每戰績顯著,自身的地位與勢力也在不斷提高、壯大。

    △後梁勢力範圍

    公元900年,唐朝宦官勢力幽禁唐昭宗,後被朱溫救出。從此,朱溫有了挾持天子的機會。但與東漢末不同的是,唐末的天子更不值錢,藩鎮割據已久,挾天子也不能令諸侯。所以,唐昭宗的價值還遠不如漢獻帝。

    朱溫為了建立自己的王朝,便策劃了白馬驛之禍,屠殺了以丞相崔胤為首的唐朝大臣,剪除了唐昭宗的羽翼,並遷都洛陽。

    槍打出頭鳥,朱溫的暴行促使李克用、李茂貞等人結成藩鎮聯盟,準備討伐朱溫。朱溫為了穩定後方不出變故,便殺死了唐昭宗,另立十三歲的唐哀帝為新君,小孩子好控制。

    △朱溫

    結語

    朱溫為了清除忠於唐王室的人,先後殘殺了很多人,包括唐天子,直到他認為代唐建梁的障礙清理的差不多了,便迫使唐哀宗禪位,自立為帝,開創五代時期的梁朝,史稱後梁。

    對比而言,曹操沒有殺漢獻帝,也沒有自立為帝,要比朱溫溫和得多。

  • 20 # 青史如煙

    天覆元年八月的一個夜晚,夜已深沉,洛陽城內皇宮之內發生了一起慘烈的命案。

    左龍武統軍硃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趁著夜色,率領叛軍進入皇宮之內,當著皇后和宮人們的面兒,刺殺了大唐的皇帝——唐昭宗

    雖然朱溫隨後急撇干係,並大罵幾個手下是坑貨,但三年後的禪位,卻讓他最終坐實了弒君的罪名。

    天覆四年,大唐宰相薛貽矩捧著傳位聖旨,來到了大梁,這一次朱溫沒有虛偽,也沒有拒絕。

    朱溫,這個晚唐時期最強的大佬,最終踏著晚唐皇室的鮮血,走上了權力的巔峰,歷史正式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對於後梁十幾年的短命,後世很多人曾將之歸結為朱溫的急迫,當初朱溫能夠如果多學學曹操,低調一些,挾天子以令諸侯,隨後拿著天子尚方寶劍,橫掃八荒,一統寰宇之後,再登上帝位,或許後梁王朝也不至於最終只止步於區域政權。

    那麼為何朱溫當時沒有選擇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條路子,非要當急著皇帝呢?

    一、 歷史背景不同

    咱們都知道曹操領兵來接漢獻帝的時候,漢獻帝領著一幫朝臣,當時混得那可是相當的慘,基本屬於苦苦掙扎在生死線上那種。

    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採穭,或飢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

    此時,曹操來接漢獻帝去許都,改善生活條件,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讓漢獻帝的內心充滿了溫暖。

    因此漢獻帝最初對於被利用,並不抗拒,後來雙方因為權力猥瑣起來,那是後話。

    剛開始漢獻帝和曹操兩者的關係,還算和諧,我用你的名義打天下,你雖然沒權,但不至於像先前那樣,會死。

    各取所需吧。

    而朱溫當時接唐昭宗的時候,用簡單粗暴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

    朱溫派人殺了一票朝臣,拆掉長安城市,然後殺掉皇帝身邊所有的宦官、侍衛們,整個過程跟綁票差不多,將皇帝強行弄到洛陽來了。

    您想呀,強扭的瓜,能甜嗎?

    唐昭宗被強行遷出長安之時,唐昭宗的求生欲就挺強,秘密給各地藩鎮節度使們發文。

    夥計們,我就去老朱那兒了,以後就不自由了,大家快來救我呀!

    這讓周邊所有的節度使都看明白了,老朱這是不懷好意呀,有著唐昭宗發給各地的手詔,誰還理你這個假傳聖旨的朱老三。

    更何況,當時人們,有誰還真的在乎大唐皇室這個招牌。

    二、時局不同,三國時期的人還要臉,拿著天子這個招牌,好使。

    三國時期,大家雖然在下面打成一鍋粥,但對於大漢這個樹立了幾百年的招牌,還都認同。

    同時地方的一些軍閥,原本也是朝廷門第世家出身,大家也都還要個臉面,你真拿出皇帝來說事,對方不自覺就矮了幾分。

    當初劉備不就是個例子,你出來走兩步,說我叫劉備,沒人理你。突然又來了句,我是皇室宗親,那上面的袁紹等人雖然不爽,也不好不給個座。

    這就是圈子的規矩,出來混,就得守規矩。

    後來劉備又有了個大漢皇叔的招牌,這一把號召力就更不一樣了,是皇帝讓我出來跟曹賊乾的,這話說出來,有理有據,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當時,漢朝的正統觀念,還沒有崩塌,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市場,操作性也很強。

    但到了晚唐,可就不一樣了。

    黃巢起義一個對沖,原來忠於朝廷的南面藩鎮,出身世家的節度使基本都被亂兵、牙將們給取而代之了。

    旁邊河朔三鎮本身就跟朝廷沒啥歸屬感,關內各個藩鎮跟朝廷又反目成仇了,偷了巴蜀之地的王建,更是巴不得唐朝滅亡沒人問他要地,而北面太原的李克用,雖然喊著振興大唐,但扒扒他的老底,那可是反賊出身。

    因此,唐昭宗以及後面的唐哀帝,這兩位在朱溫的手中,實在是雞肋,你說挾天子以令諸侯吧,本來就沒人聽他的。

    你說供養著吧,人家每時每刻還在想著怎麼逃出去,這就讓朱溫抓狂了,食之無味,棄之一點兒也不可惜。

    費這麼大勁,找了個廢柴、冤家。同時,朱溫這邊其實也有隱患。

    三、 朱溫兒子們的水平比較垃圾

    天祐五年五月,李存勖帶領河東軍攻破夾城,擊潰汴軍主力,解了潞州城之圍,聞訊的朱溫不由比較了一下自己的兒子。

    為啥好兒子都是別人家的呢?

    梁祖聞其敗也,既懼而嘆曰:“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爾。”

    兒子們太弱,這恐怕也是朱溫急於篡位的最主要原因,當年曹操身後有野心勃勃的曹丕,還有一幫子常年跟隨自己,忠於曹魏的大臣們,自己即便不篡位,自己的兒子,早晚也要讓皇位姓曹。

    費那麼大勁兒,跟現在生活條件也沒有多少改善,還惡了名聲,還不如讓小輩們去鬧騰。

    而朱溫這邊不行,兒子們當中,原本最有出息的是大兒子朱友裕,結果好容易費盡心思培養好了,卻天不遂人願,大兒子竟然早早病亡了。

    剩下來的朱友文,整天文縐縐的,喜歡跟一群文人們一起玩心思,而朱友珪呢又不善征戰,在亂世不好混,一副紈絝子弟的樣子,另一個兒子朱友貞呢,更是一個陰沉的貨,玩陰謀還行,行君主大道,差遠了。

    以前跟著自己的老兄弟們,老的老,死的死,病的病,剩下週遭像楊師厚等這幫強藩,也隱隱有不臣的舉動,自己如今沒死還能壓著他們,可以後自己要是掛了,走之前沒搞定這皇位,再往後,搞不好,真的就被別人摘了桃子。

    因此,朱溫也不得不下狠手,提前去佔位置,自己兒子再不好,畢竟他姓朱不是。

    由此看來,當年朱溫沒有選擇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他不想,而是現實不允許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鄧肯成就了馬刺,還是馬刺成就了鄧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