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兵266080031
-
2 # 秩和律師147753
草書我字,這樣寫很穩定,基本大家都認識。但是,很少人探究過,這個字,草書為啥這樣寫。
我們分析下:
我們看,倒著的。
上下結構了,將我字左邊,彎鉤改成一橫一撇。
我們選這個字為例子,分析一下草書的我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先選出右面,或者說戈部。
再選出左面:
把戈部下面拿掉,右面放下,是不是這樣:
把那一豎再拿掉,將戈字的戈鉤和一撇整體拿掉,變形為一點一捺,是不是我字就基本成型了。
以上觀點,提出與大家探討。
-
3 # 千千千里馬
一個小小的“我”字草書的寫法,卻隱藏著大大的一場書法演變的記錄,這就是王羲之在繼承草書的時候,他是從章草和今草兩個方面進行繼承的,而且把章草化為今草,也是它改革書法的一個步驟,“我”這個字,就承載了王羲之在書法改革當中做出了傑出貢獻活的記錄。
元代書法家鮮于樞草書《奉酬約之見招》中的“我”字的寫法例如下面這個字是元代書法家鮮于樞草書《奉酬約之見招》中的“我”字的寫法,這個字的寫法就是典型的章草結構,筆法又完全都是今草的筆法。
漢字的書法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草書也是相對而言的。例如,隸書相對而言就是篆書的草書,在隸書之中又產生了章草,章草又是隸書的草書。在產生章草的時候也產生了楷書、行書和今草。例如三國時代東吳的書法家皇象,他的草書就叫章草。下面這個《文武帖》就是皇象的書法,章草的書法就是這樣。
三國時代東吳書法家皇象的章草《文武帖》但是漢字的草書雖然在南方有皇象這樣的章草,同時在北方還有張芝的草書,張芝的草書又叫一筆書,他的草書非常的流暢,是另一種書法,這種書法發展到後來被王羲之改造之後,就成為草書中的主流書法叫今草。
實際上,就是在皇象時代,草書的寫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光是隻有皇象的章草這一種寫法,例如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東吳時代的木牘就有草書,卻不是章草,更接近於今草。
“
長沙走馬樓出土三國東吳時代的草書木牘所以在草書系統裡它有兩個體系,一個是章草,一個是今草,這兩種草書是並存的,而且不同的書法家,有不同的草書繼承,例如在隋代還出現了《出師表》這樣的一個章草書法作品。而事實上,在隋代章草這樣的書法已經比較少見了。
但是章草並沒有成為草書中的主流,而草書系統裡又遺留了一些章草的痕跡,例如我們最早看到的王羲之寫的“我”字,就是完整的繼承了章草體系裡邊草書結構的寫法,然後“我”字的這種寫法,又傳給了智永,智永在他的《真草千字文》中,也是跟王羲之的“我”字草書寫法是一個體系,一個樣式。
王羲之“我”字的草書寫法,是來自於章草的繼承再後來這個字,在唐代在宋代,在元代一直這樣流傳下來了,例如在懷素、黃庭堅、趙孟頫、鮮于樞、明代文徵明的草書裡,“我”字都是依據王羲之章草的寫法來寫的。
為什麼“我”字的寫法繼承了章草,而其它的字不是章草的寫法呢?這是因為,繼承有一個規律,就是它是按照系統來繼承的。
唐代以後的書法體系。萬宗歸法於楷書、行書、草書三大體系,這個體系全部繼承了以二王為主的這樣一個帖學的系統,二王之外的書法,就繼承的比較少。
明代文徵明“我”字的例子,兩種寫法如果在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當中有這樣的寫法,那麼後代就願意去不斷的繼承下去。所以“我”這個章草的結構今草筆法的寫法,就一直被保持下來,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也是這樣寫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王羲之的草書裡,他對章草是進行了改造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繼承章草這樣的一個系統,他還繼承了更多的張芝的草書這樣一個系統。所以在王羲之的草書裡邊,章草書法的比例是佔的比較小的。同時又是把一些章草的結構保持了下來,但是呢,對這些結構進行了今草筆法的改造。經過這樣一種改造,我們今天好像也看不出來“我”這個草書的寫法到底是章草還是今草了。
圖片上王羲之寫的“我”字,下為智永寫的,“我”字。從筆法上來說,都已經今草化那麼是用什麼道理說明“我”這一個字是繼承了章草呢?我們簡單來回顧一下書法發展的歷史,我們首先看篆書系統是怎麼寫的。
下面的篆書是出自石鼓文,石鼓文是介於大篆和小篆之間的一個寫法。我們從石鼓文“我”字的寫法看,其結構更接近於我們今天的我自這樣一個寫法。
《石鼓文》中“我”字的寫法但是我們知道,篆書還經歷了隸書對篆書的“草化”改革,也就是對篆書的草書的寫法,產生了隸書。在隸書對篆書的草書寫法的改造過程當中,就會發生一些變化,下面我們再看看隸書裡邊是怎麼寫“我”這個字的。
我們首先看西漢時代的隸書書法。下面的圖片,是出自於長沙馬王堆西漢時期帛書裡面的墨跡整理出來的幾個“我”字的寫法,這些“我”字都有篆書的痕跡,但是字的結構比較接近現在的“我”。
西漢馬王堆帛書中“我”字的寫法我們再看看東漢時代的書法,下面這個書法出自《張遷碑》和《衡方碑》都是隸書成熟時代的書法作品,我們從這兩個字來看,也是比較接近於我們現代“我”字的這個寫法的,而不是像章草那樣的結構的寫法。
東漢隸書中的“我”字寫法我們知道,草書最早起源於東漢時期的漢章帝時代。據說,章草就是因為漢章帝善於寫這種字而得名的,當然這是一種說法,不一定準確。
那麼,章草是對隸書的草書的一種寫法,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這種寫法比隸書要快要簡約,所以這種寫法就逐漸的流傳了下來。章草這種寫法在鍾繇和王羲之時代,還都是比較流行的,但是在王羲之之後,這種書法由於受到了二王對草書的改造以及二王和張芝的巨大影響,就逐漸的衰落下來了。
“我”的草書寫法跟現在我字的這種結構不一樣,就是因為它是來自於章草書法的遺蹟。
-
4 # 耘瑋
草書我字的演化,秩律師闡述得非常好。不僅源頭,還有流變;不僅字形,還有寫法;不僅章草和今草,還有狂草。方方面面,都瞭如指掌,如數家珍。
我想跳出書法的角度來看我。倚馬萬言,離題千里,這個不至於跑題跑得那麼洶湧澎湃,一瀉千里吧。
提起我,就想起弗羅依德的三個我:自我,本我,超我。他把人的本性挖掘出來,讓人更加深入瞭解人。自我,在力比多作用,人才有動力,去實現滿足自己的慾望。本我在自我與超我之間左右掙扎。超我就是人的道德律,人性的真善的體現。
馬克思主義的我,又分小我大我,又分個性與共性。
釋家的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道家的我,是無我,是道法自然。
儒家的我,是吾善養浩然正氣。
魏晉名士的我,是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原文: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我們回頭再來看草書的我,左邊象一個奔跑的人,戴?著帽子,手前擺。右邊是戈,是手執兵器。往前衝。是不是講人自我,從蠻荒拼搏而來。
千千萬萬個我,你要做怎樣的我呢?朋友!拿起筆來吧,抒寫出輝煌的不一樣的我來吧!
-
5 # 平淡釋真281
大概是把左右分成上下結構,上半隻取筆"撇、橫",下半的"戈"反寫並突出上面是"點"和下面的"/",並連寫!
-
6 # 中國書法大課堂
草書”我“字,在古帖中最早出現在後漢索靖等人的章草作品中,並非王羲之創造,索靖卒於303年,王羲之恰恰在303年這一年出生,這個我們要了解清楚。請看下圖:我字草書符號的演變過程:
要理解這個字的字義,要從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講起。《說文解字》說:”我,施身自謂也。或說:我,頃頓也。從戈.......“ 意思是說:我,用在自己身上,自己稱自己。另一義說:傾斜。由“戈”和“它的左半邊(字型檔無此字)古”垂“字會意而成。”
清代嚴章福在他的《說文校議議》中說:“以垂戈者,以戈自衛也。”意思是說:“我”字由戈和垂,會意而成,表示持戈自衛的含義。看來古人造字的初衷是:“我”要有防範、自衛意識。看看下圖的周早期的文字元號”戈“,所表達的殺戮形象:把這個符號左邊加個”垂“(字型檔無此字元),就是說武器下垂而不是指向目標,有攜帶武器防身的含意。
古字”我“,由”勿“、”戈“會意而成,表達了人類希望和平和自衛防範的寓義。
回覆列表
草書的筆順不能按現在筆順寫,草書比楷書出現早這是一,第二現在字印刷體已規範了。要把它放在文字發展史上,放在藝術角度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