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潢
-
2 # 炎焙焙
一個人是否可以真誠的交朋友,其實取決於這個人是否真誠!真誠的人對誰都是一樣的懷著真心!只不過遇到並不真心的人時,那種真誠就收起來了!
我上班的地方,有位大姐算是我的同事吧!她57歲了,在銀行裡做保潔!我在銀行食堂做飯!她經常跟我說,交朋友是交心!這話我認同!但是,我也知道我和大姐不可能成為好朋友!
大姐這人其實不壞,但也說不上好!她的所謂的那些對別人的幫助,其實都是有目的性的!就比方說,燒水這事!每天我到食堂,她都會跟我說,我把水幫你燒好了!這話我聽著特別彆扭,因為大姐也每天喝這壺水,而且我還帶了一瓶蜂蜜放在單位裡,告訴她願意喝,你就倒!我覺得同事之間這點小事都很平常!
有一天大姐說,我也帶蜂蜜了,也放櫃子裡了,是玻璃瓶的,你別給我碰掉地下摔碎了!我說,好的!但直到現在,我也沒看見她帶來的蜂蜜長什麼樣的!她的心理我是清楚的!她的意思就是說,我沒佔你什麼便宜,我自己有!但實際情況是,我的蜂蜜快喝沒了!而且我確定她每天都是喝的!
因為我是個很乾淨的人,我每次倒蜂蜜的時候,看到蜂蜜會粘在瓶子口,黏黏糊糊的我特別不舒服,就會把瓶口處清理一下,所以,蜂蜜瓶從來都是乾淨的,放蜂蜜的地方也不會因為蜂蜜流淌出來,而把瓶底以及和瓶底接觸的地方弄得黏黏的!但是,我看到我放蜂蜜的地方,尤其蜂蜜瓶放置的位置上,一大片黏膩液體粘在那裡,我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所以,有些人自以為自己真誠,其實她的行為早已經把自己的想法暴露出來了!每次食堂做飯時,如果這些菜餚都是大姐喜歡的,她立馬跑過來幫你摘菜和你熱情的閒聊!她的目的就是,你看我這人對你多好,幫你幹活!我要點食堂的飯菜,你別覺得我是在佔便宜!其實這就是在佔便宜!但是我接受這種佔便宜的方式,無利不起早是很多人的特性!這種佔便宜的方式好過那些,裝模做樣的假惺惺把自己打扮成一本正經的樣子,等著別人說,這菜你拿走吧,然後還要要求你說,這菜是你硬塞給他的,而不是他自己想拿走的那種人!
古人如何說出來的這一番話,我想不是我能判斷出來的!因為那些經典一定是在某種背景下的大徹大悟而產生的!所以,我個人覺得,真誠有本質和偽裝的區別!
-
3 # 隨河入海
“匿怨而友其人”出自《論語》的公冶長篇,
全文是,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前一句的意思是說,刻意討好別人,不是出去真心和誠心,這在儒家來說是可恥的,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是可恥的,後面一句的意思是 對人有仇怨,卻不把仇怨表示出來,暗暗放在心裡,還去和所怨恨的人故意周旋,這是明顯的別有用心,或者用心太過奸險了。儒家是以這樣做人的態度為恥的。
這句話和交朋友沒啥關係,都是別有用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有點小人行徑了,儒家歷來提倡君子,所以是很反對這種做人態度的,至於如果交友,真誠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朋友也有親疏之分,這個只能自己把握,論語裡也有相關的論述,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再去讀一下,
-
4 # 曹宗國
這是巜論語》公冶長裡面的話,意思是對那些明明對別人有怨恨卻藏在心底,表面上對人很友好的作法,是很可恥的。因為孔子是主張待人要仁愛友善寬恕禮讓正派的,而上面說的這種作法並沒有勾通消除怨恨和寬容怨恨,而是心存怨恨而假裝友好,這顯然是虛偽的,是可恥的。
這說明孔子對世道人心有很深入的瞭解。他指出的這種可恥的待人交友的作風,在現實人際關係中確實存在,而且不易為正派人所察覺。瞭解孔子的這段話這對於我們自己真誠地待人交友,同時能識別人家對你是真好還是假好,是很有幫助的。
-
5 # 自然流進我的心
人類社會什麼人都是有的。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是必須的。老話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又說: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通常,我們決定不了他人的行動,但我們可以把握好自己。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
6 # 王家守仁
匿怒,可也!友其人,可也!匿怒而友其人,不可也!儒學本在正人,立君子,卻也培養了許多偽君子。用現代語言,就是"精緻的利己者″。誠己,去私,致良知是儒學到理學,到心學的不斷昇華!
-
7 # 陽光清波
朋友:為回答此問,我專門登入知乎APP求同,得到以下之一結果,供你參考。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譯文:
孔子說:“巧言令色、過於恭敬,左丘明認為這種行為是可恥的,我也認為這種行為是可恥的。內心怨恨,表面友好,左丘明認為這種行為是可恥的,我也認為這種行為是可恥的。”
讀解:
“巧言令色足恭”和“匿怨而友其人”是能讓人短期得利的虛假行為,都是違背禮的,但是,對於個人而言,這種行為確實是有效的,只要是對人有利的行為,就會有人效仿。
左丘明和孔子都反對違禮的行為,不過他們反對的方式不同。《春秋左傳》中,只要是違禮的行為,無論是周天子還是諸侯卿大夫,不管是本國國君還是他國國君,左丘明都給予了批判;而孔子對於上級的違禮行為避而不談,因為按照禮的規定,要為尊者隱諱。
-
8 # 花有道
吸收文化精華@♥♥♥愛的力量@#喔愛小咪#
“匿怨而友其人”的意思是,心裡明明對別人懷有怨恨,卻裝著高興的樣子與別人交朋友。就是說對人不真誠,虛情假意。孔子當然不喜歡這種做法,以這種做法為恥辱。那如何真誠交友呢?
1、有能力有機會就真心為別人付出,心甘情願地付出。不是為了別人回報,也不是為了落得一個仁義慷慨的名聲。就是覺得付出是發自內心的,付出是快樂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要付出好了。反正誰也不欠誰的。因為如果不是真心的付出,付出了又不甘心,還指望別人回報。這樣人的內心是扭曲的,付出的人不開心,得到的人也不會感受到真誠的情意。
2、反之,不要總是指望別人幫助你,為你付出。因為誰也不欠你的,沒有誰幫助你是應該的。別人幫助你是情分,不幫助你是本分。這樣想心裡就不會有怨恨,不會無緣無故地向別人索取。這樣一個大度懂事的人反而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關注“喔愛小咪”。
-
9 # 王營評教育
《論語》中,孔子曾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意思是,表面花言巧語,裝出好看的臉色,低三下四地過分恭敬,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把怨恨隱藏在心裡,表面上卻裝出和人交朋友的樣子,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左丘明,複姓左丘,名明,是春秋末期魯國的史學家,傳說雙目失明。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左丘明世代為史官,並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掌握了魯國以及其他各諸候國大量的史料,依孔子所撰《春秋》寫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體史書《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
孔子的這番話,批評了哪些表面不一、不誠實、不直率的人。在《學而》篇裡,孔子曾說過:“巧言今色,鮮矣仁。”(學而第一),表面上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孔子認為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在這裡,又加上了“足恭”一筆,進一步描畫了那種表裡不一的偽君子的嘴臉。然後,孔子又將意思推進一層,指出這種人在與人交往時,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會“匿怨而友其人”。
在古代,“朋友”與君臣、父母、夫婦、兄弟一起,被稱為“五達道”。儒家認為,朋友之間應該志同道和、心心相印,如果對朋友“匿怨”,表面上稱兄道弟,心裡卻怨恨對方,恨不得對方馬上死去,這種人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雙方稱不上志同道合,也不會成為真正的朋友,其目的一旦並對方發覺,彼此將會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因此,一個人若想交到真正的朋友,必須對朋友真誠相待,光明磊落,即便對朋友有什麼要求,有什麼意見和想法,也要當面提出,將意見擺在桌面上,真誠地和朋友勾通,不可當面一套,背後另一套。
對朋友真誠相待,這是交到真心朋友的一個重要前提。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你對朋友真誠了,你身邊的朋友是否對你也同樣真誠?有些所謂的朋友表面上對你花言巧語、恭恭敬敬、親密無間,實際上可能對你“匿怨”,或者是在利用你,關鍵時候會出賣你,甚至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一旦發現這種人的企圖,你要快刀斬亂麻,與之一刀兩斷。有些朋友看上去可能與你並不怎麼親熱,但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有時候甚至言辭激烈,刺傷了你的自尊心,但在關鍵時候卻處處為你著想,這樣的朋友值得一交。
有趣的是,孔子以朋友之間 “匿怨”為恥,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特殊的時期,“匿怨”交友有候可能成為實現某種政治目的的手段。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某一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同志,為了獲取敵方重要情報,經常和敵人內部的某一位重要人物交朋友,甚至認賊作父,以取得對方的信任,當真相大白之後,雙方要麼刀槍相對,要麼對方棄暗投明,雙方握手言歡。
這樣的例子,古代早已有之。明朝的徐階,為除掉大奸臣嚴嵩,故意與其交好,併為其說盡好話,甚至不惜以己之孫女嫁嚴嵩之孫來博取信任。即便在嚴嵩已卸去首輔之職後,仍然在有人進言殺嚴時為其辯護,這應該是名副其實的“友其人”,而當嚴嵩之子嚴世蕃謀反事發,皇帝心中已對其失望透頂之時,徐階突然發難,將嚴氏子孫三代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這種“匿怨而友其人”的做法,我認為不應當“恥之”。
-
10 # 鍾明易
孔子提倡“仁”說,仁者愛人,仁性延展,自然,有韌性,有擔當,以“仁”心為基礎,嚮往光明正大,如東方之旭日升起,萬物得光照而生機勃勃,休養生息亙久不變。
“仁”字的書寫從“二”從“人”,講述的就是與人交往之道:相敬如賓,把個“人”恩怨放在一邊立著,崇尚突出“二”之並存之道,承認雙方彼此客觀存在的差異在差異的基礎上和平共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崇尚現在雙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並積極解決雙方溝通時存在的各種障礙,為深入交流經驗打下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理解踐行“陰陽互根”之理論,陰生陽來陽生陰,孤陽不長,孤陰不生,一個巴掌拍不響等等都是源於古人對於陰陽雙方交往流通理論的探索,如同交朋友一樣,如果以“匿怨”為先,站在自己的立場在尚未開始交往之前劃定自己勢力範圍,心裡怨恨對方已經取得的利益,幻想透過與對方的交往換取利益,那麼一開始就為雙交往失敗埋下了伏筆,雙方也絕對不會走上友誼之道,彼此的交友之路必然充滿爾虞我詐的各種素材,失去了真心相待的長久之道!
-
11 # 瑾名軒起名大師程中華
“匿怨而友其人”出自《論語—公冶長》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臉色,過分地恭敬,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這種人可恥。把怨恨裝在心裡,表面上卻同他友好,左丘明認為這種人可恥,我也認為這種人可恥。”
交朋友重在交心,重在真愛,如果朋友有缺點,你不給他指出來,這是對朋友的關愛嗎?你對你的朋友已經產生了怨恨,但你不說出來,甚至說一些花言巧語去騙他,這是真心對待朋友嗎?
但是,有時也會有一些善意的謊言,但這都是出於對朋友的好,只要你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是希望朋友好的基礎上,愛的謊言還是可以的。
-
12 # 佑悠書舍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過度的恭敬行為,左丘明以此為恥,我也這樣認為。明明心中有怨氣還假裝與對方交好,左丘明以此為恥,我也這樣認為。
其中的友即指:真正的摯友,志同道合,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和看法相一致。人與人相處,和志同道和的人交心,和三觀不同的人疏遠,這個很好理解。但是明明心裡與對方有怨,卻深藏不露,假裝和對方交好,絕非君子所為。而真誠的人與人交往,有以下特點:
真誠的人立場鮮明,敢於指出對方的不足平時和別人接觸,很少會直接指出對方的不足和錯誤,主要是考慮對方的面子,另一個也擔心會因此彼此有嫌隙。真誠的人通常光明長大的表達自己的立場,指出對方的錯誤,目的是以旁觀者清的角度,使對方能改正錯誤,讓自己變得更好。
真誠的人與之相交歷久彌香真誠的人不一定錦上添花,但會雪中送炭。
王安石高居宰相之職,孫少述卻斷絕和他來往。王安石罷官歸降,孫少述卻說:“兄長為國憂慮,愚弟已享福不淺。希冀沾光朋友,非吾輩交友之所為!你我患難與共,彼此心心相印,得此,弟已足矣!”王安石晚景淒涼,孫少述卻終日陪伴左右,為其排憂解悶,這才是一生的知交好友。
真誠的人,通常都是坦坦蕩蕩的直抒自己的觀點。對待他人,無論言語和行為都是真心實意的。與友人的情誼不因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一分,真誠的人是真正能夠理解彼此、值得信任的朋友。
-
13 # 王譽霖
這句話是《論語》裡的話。隱藏自己對別人的怨恨而把別人當做朋友。
孔子是很反對這種虛偽的交友方式的。他更主張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
14 # 0西風瘦馬0
藏匿怨心不展示,表面以朋友關係與對方相處,在聖賢看來是虛偽的表現。
這句話可以反駁,匿怨,可以理解為包容。人無完人,包容缺點符合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說的。匿怨而友其人,為恥。與和而不同有相反之意,也是孔子說的。
聖賢追求的是道,道對德的要求高。也許,細微之處的區別,就會對道有損。要求人表裡如一,那就得棄世修行。你的領導,你不對他匿怨?也可以,包拯對皇上都不匿怨,包拯遇上的可是個明君!不然,包拯好得著嗎?
如何交友?只能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網路圖片侵刪!)
回覆列表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所言所行,在好多書中都有論述。其中,好多都是能穿越時空的名言名句,富有哲理性,使後人受益匪淺。但也有一些言論已不適合現今社會的發展需要,需要我們有選擇性的利用。
按照孔子的交友標準,怎麼才能交到好朋友呢?我想,首先得真誠、善良、有上進心,其他方面因人而異。
總之,孔子對中國的文化教育貢獻,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