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戰大鯰魚

    桂花魚又名桂魚、鱖魚、季花魚、季魚等。它肉味鮮美,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較高,營養豐富,是一種比較名貴的淡水魚類,為歷代宴賓席上的珍餚。

    河裡捕捉到的野生桂花魚是可以拿來人工育種養殖的。

    5月中旬至8月為桂花魚的生殖季節,6月為盛產期,適宜水溫22-30℃。桂花魚產出的卵為漂流性卵,能粘附在水草上。雄性一冬齡成熟,雌性二冬齡成熟,屬多次產卵型別。

    類,90年代初就突破了桂花魚魚人工繁苗育種技術,養殖桂花魚魚開始起步,

      桂花魚養殖可分為3個階段:魚苗培育階段、魚種培育階段和商品桂花魚養殖階段。魚苗培育階段為出膜後3-20天左右,養成3釐米的夏花,這一階段在苗種場完成。魚種培育階段是把3釐米夏花培養成6-8釐米左右大規格魚種,培育時間為7-15天。這個階段是商品桂花魚養殖的關鍵。

      桂花魚為底層魚類,生活在靜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庫中,尤以水草豐盛的淺水湖泊為多。白天一般潛伏於水底,夜間四處活動覓食,有打穴作窩習性,不喜群居,生活適宜水溫為15-32℃,在水溫7℃以下時不大活動和攝食。

    桂花魚是典型的肉食性兇猛魚類,終生以小魚、小蝦為食。剛孵化出的桂花魚苗即能捕食其他魚苗,體長0.7釐米的桂花魚能捕食體長0.35釐米的其他魚類,體長31釐米的桂花魚可捕食體長15釐米的鯽魚。桂花魚食量較大,通常飽食時食量可達自重的10-15%。在養殖桂花魚過程中 ,投餵餌料魚有一定的選擇性,即魚苗階段以鯿魚為主,魚種階段以鯽魚、鯪魚為主,成魚階段以易得和適口的小魚為主,我地基本上用小鯽魚、小泥鰍、鯪魚等作為桂花魚的餌料魚。

  • 2 # 珠海禾蟲哥

    在水產養殖上,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面對苗種的問題,現在在水產行業良種率是非常低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親本資源很難保證。那麼從河裡捕捉上來的野生鱖魚,可以拿來做人工育種嗎?我的回答是可以的。

    水產養殖親本的來源

    目前在水產養殖上做人工繁育的親本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個就是人工養殖的親本,由於一些養殖品種從野外獲得比較困難,特別是一些外來的引進物種,比如加州鱸、大菱鮃這一類特種魚,野生親本是很難獲得的,因此只能透過自己從小進行養殖。第二個親本的主要來源就是野外獲取,在一些新聞媒體經常會看到一些人捕撈到野生大魚,然後被一些企業或者科研單位購買的新聞,那麼買回去的魚要麼被吃掉,要麼就作為親本進行繁殖研究,而野外獲得是目前親本獲得的重要途徑。

    野外鱖魚親本繁育注意事項

    在目前的水產養殖繁育工作中,野外親本是重要的繁育來源,但是野外親本在繁育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由於野外親本野性比較大,有時候養殖過程中比較容易死亡,因此要有足夠的水體給予其仿野生的環境,也就是首先我們要把親本養活。

    在野生鮭魚繁育過程中,也需要對親魚進行營養強化,如果親本的營養不夠,那麼在後期很容易導致繁育失敗。

    即便是野生的鱖魚,在繁育過程中也會出現發育不同步的現象,因此在繁育過程中也要對親魚進行成熟度的檢查,然後進行親魚的催產,以達到同步的效果。

    在目前人工養殖環境之下,很多人都比較傾向於採用養殖的親本來繁育,因為隨著配方技術的不斷髮展,多數魚經過這麼多年的養殖都可以攝食人工配合飼料,但是野生魚野性足,繁殖的後代在馴化過程中會面臨著不小的困難,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 3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基本上是不可以的,現在想要養殖鱖魚特別的麻煩,野生的鱖魚它對環境要求的特別嚴格,水質一定要,否則成活不了。一般我們現在捕捉魚苗都是在長江、珠江等兩大水系採集,而且是在每年的6月份,因為這個時期是魚苗汛期,我們也一般稱之為發江,在這個階段內鱖魚同樣也會繁殖,但是繁殖的魚苗數量特別少。

    在捕捉時會混雜有其他的野雜魚苗,往往在捕捉的過程當中,需要將這些魚苗給清除掉,以求獲得統一的鱖魚魚苗,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分辨不開,需要一起養殖。一般利用那樣差的方法長長將鱖魚和其他的魚苗分開。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鱖魚魚苗耐氧能力差、運輸成活率特別低,不容易到其他的偏遠地方,天然魚苗很難用語言直接。所以在遠離長江和珠江等的想要養殖鱖魚時,我們一般是人工培育魚種。而且鱖魚還要分公母,我們如果想要繁殖只能要一些母的,你不僅需要將雜魚進行分開,還需要將公魚也分開。

    不要說是野生的一些魚苗了,就是現在鱖魚的養殖依舊是一個技術難題,現在三個階段都比較困難。一個是魚苗培育階段、一個是魚種培養階段、另一個是商品鱖魚養殖階段。況且現在長江和珠江等某些流域已經開始了禁漁,我們在這裡不能捕魚,野生的一些魚苗獲取更加困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不吃早餐,反而會容易引起肥胖,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