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對於題主的標題意思我不是太懂,簡單說下戰國七雄,他們分別是:最西邊的秦國、最東邊的齊國、最北邊的燕國和趙國、中原地帶的魏國和韓國,以及最南邊的楚國。秦國都城咸陽、齊國都城臨淄、燕國都城薊、趙國都城邯鄲、韓國都城新鄭、魏國都城大梁、楚國都城先郢都,後壽春。

  • 2 # 桐華凰珞

    戰國七雄分為:秦齊楚燕趙韓魏,一開始秦國並不強大還沒有其他列國強大,但因為當時的秦孝公重用商鞅,致使秦國開始走上強大之路,之後經過秦惠文王和秦宣太后的統治秦國已經很強大了,為後來秦始皇統一滅六國鑑定了基礎。

  • 3 # 我很愛讀歷史

    戰國七雄是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戰國除了這七個國家以外還有其他國家,比如宋國,衛國,魯國,鄒國,鄭國,中山國等等,這七個國家之所以被稱為是戰國七雄,是因為他們是規模最大,國力最強的七個國家。戰國衡量國力大小與規模是看有多少輛軍車,戰國七雄全部都是萬乘之國,就是有一萬輛以上的軍車。再下來就是千乘之國了,規模最大的是九千乘中山國,還有五千乘勁宋的宋國也是規模較大的千乘之國。

  • 4 # 小龍女5505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莊,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五位春秋霸主,戰國七雄則是秦、齊、楚、韓、燕、趙、魏七個諸侯大國,合稱為戰國七雄。

  • 5 # 小fan影視剪輯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這些諸侯國遍佈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既有燕國、楚國、秦國這樣的老牌諸侯國,也即在春秋甚至西周時期就存在的諸侯國,當然也有三晉、田氏齊國這樣剛剛出現的諸侯國。 比如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雖然不是心甘情願,卻只能冊封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在此基礎上,戰國七雄的存在時間,自然是各不相同的。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中,各個諸侯國的存在時間分別是多少?哪個諸侯國的存在時間最久呢?

    田氏齊國:165年 田齊(前386年—前221年),周朝諸侯國之一,都臨淄。戰國時期,齊相田和“遷齊康公呂貸於海濱”,透過魏文侯的幫助,得到周天子承認,列為諸侯,建立了田齊,史稱“田氏代齊”。田氏齊國強盛時期,曾與秦國相抗衡,不過,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70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公元前279年,田單收復失地。但齊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田齊傳至齊王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正式被秦國消滅。 韓國:173年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公元前230年,在秦滅六國之戰中,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國消滅的諸侯國。因此,在戰國七雄中,韓國也是存在時間最短暫的諸侯國了。

    魏國:178年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為周文王之子畢公高。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魏國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公元前225年,魏國的都城大梁被秦軍攻破,魏國也在這一年正式滅亡。

    趙國:181年 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對於趙國來說,和魏國、韓國一樣,都是在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國。不過,對於趙國來說,因為滅亡時間相對較晚,所以存在時間也要長於魏國和韓國。公元前228年,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攻破。趙國大夫們北逃到代,共同擁立趙代王嘉繼續抵抗秦軍。公元前222年,秦軍攻滅趙代王嘉,趙國正式滅亡。

    秦國:577年 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穆公時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戰國初期,經過百年的衰落期,魏國奪取了秦國河西之地。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公演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公元前207年,秦朝正式滅亡。

    楚國:800年左右 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難以確定是楚國哪一年正式建立的。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楚國是周成王時期冊封的諸侯國。楚宣王、楚威王時期,楚國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公元前223年,秦國名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進攻楚國,得以在這一年徹底消滅楚國。

    燕國:822年 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戰國七雄之一。相對於楚國,燕國的建立時間相對較早,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而在滅亡時間上,燕國也要晚於楚國一年。公元前228年,秦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陳兵易水,這直接威脅到了燕國,於是,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這當然讓燕國遭到了秦國的猛烈進攻。公元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因此,在戰國七雄中,燕國是存在時間最久的諸侯國,約為822年,而就田氏齊國、韓國、魏國、趙國這四個諸侯國,存在時間則不到200年。

  • 6 # Mr君故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想問戰國七雄之中哪些國君最最為出色吧,就像春秋五霸那樣。我想這是難以下定論的,但至少每個諸侯都有那麼幾個優秀的君主,我下面來盤點一下。

    秦國

    秦國崛起於戰國中期,連出六代明君。首先是支援商鞅變法的秦孝公:在位期間,力排眾議,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奠定了秦國崛起與統一的根本基礎。

    接下來是秦惠文王,在位期間東收河西,北滅義渠,西並巴蜀,南取漢中,深化商鞅變法的影響,功績斐然。

    而後是秦武王,秦武王在位僅僅四年,但卻取得了為秦國開啟東出通道的宜陽之戰勝利,削弱了韓國的力量。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最長,首先透過伊闕之戰削弱韓魏;五國伐齊,削弱齊國;鄢郢之戰,繼續削弱楚國;長平之戰,戰勝趙國,使秦國成為天下唯一的強國。

    秦孝文王在位僅三天,不作評價。秦莊襄王任用呂不韋與蒙驁,攻取趙太原郡、魏東郡,將楚國與魏趙分割開來。

    秦王政自不必多說,始皇帝也,滅六國,闢百越,擊匈奴,設郡縣,置三公,書同文,車同軌等等。

    魏國

    魏國是戰國最早變法強大的國家。魏文侯以三晉為一體,東敗齊國,西取河西,北滅中山,南伐楚國,無敵於天下。

    魏武侯發展文侯基業,雖然中山復國,但魏國仍然是最強大的諸侯國,繼續遏制楚國,打壓秦國,但是卻使三晉聯盟破裂,算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魏惠王在位51年,早期魏國發展到巔峰,但是中後期列國紛紛變法,列強並立,相比之下魏國就很乏力了,漸漸喪失霸權,只算一位平庸的君主。

    齊國

    齊威王即位後,任用鄒忌為相,主持“鄒忌改革”,齊國漸漸崛起,對外又透過桂陵、馬陵兩戰戰勝魏國,確立強國地位。

    齊宣王即位後,曾一度滅掉燕國,在南方又透過垂沙之戰擊敗楚國。

    齊閔王初期,孟嘗君率齊、韓、魏聯軍一度攻破函谷關,壓制住秦國,後期又滅掉宋國,但是最後眾叛親離,失國亡身,評價有所爭議。

    楚國

    楚國在春秋晚期遭吳國打擊,國力下降,但在戰國初期楚惠王養精蓄銳,重新強大,滅掉陳、蔡兩國。

    楚悼王任用吳起為令尹,力排眾異,大力改革,一度改變楚國疲弊的局面,向北又收復了被魏國佔領的失地。

    楚宣王時期則選擇“息楚”策略,國力穩步上升,較少參與中原事務,但也曾圍魏救趙打敗魏國。

    楚威王則積極參與中原事務,彭城之戰大敗齊國,向東又大敗越國。

    楚懷王初期數次打敗魏國,又滅掉越國,但是後期屢敗於秦國、齊國,國力開始下滑。

    趙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一躍為強國,滅中山,驅逐林胡、東胡、婁煩,設雲中、雁門兩郡。

    趙惠文王舉賢任能,朝堂人才濟濟,善於納諫,向東大破齊國,向西閼與之戰又打敗秦國。

    燕國

    燕昭王韜光養晦,招賢納士,暗中養精蓄銳,任用樂毅一度滅掉齊國,造就了燕國盛世。

    韓國

    韓哀侯滅掉鄭國,增強韓國實力,拉近了同趙、魏兩國的差距。

    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改革朝政弊端,但是韓昭侯成就多在政治上,軍事上作為不大。

    若要從以上許多位明君之中選擇七位,我最看好的是:秦惠文王、趙武靈王、齊威王、魏文侯、燕昭王、秦昭襄王以及楚威王(秦王政自然計入皇帝群了)。

  • 7 # 曉肥俠

    春秋時期,周王權威仍存,諸侯強大者是為霸主,但到了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間),列國征戰開始以滅國佔地為目的,是為戰國,戰國初期實際上中原地區的大小國家還有近20個,但比較有影響力的只有秦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齊國和燕國,是為戰國七雄。

    約公元前410年的列國形勢

    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時期晉國是中原大國,可戰國時期卻沒了晉國,這是因為晉國在春秋後期國君大權旁落,權力落到了六個大夫手中,最終在權力爭奪中魏氏、韓氏、趙氏勝出,分別建立後來的魏韓趙三國,是為三家分晉。

    三晉之中魏國最先強大起來,其控制區大致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河南中部東部、安徽西北部,強盛時期還包括陝西的一部分地區和河北中山國的飛地(中山過後來複國,最終被趙所滅)。

    魏國控制區雖然不大,但是土地肥沃,魏文侯、魏武侯時期憑藉重金打造的魏武卒西攻秦國、東拒齊國、南御楚國、北滅中山,堪稱戰國一霸,但此後魏軍在與齊國的桂陵、馬陵之戰中失敗,與秦的河西之戰中失敗,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和奪取天下的資本。

    三晉之中的韓國是七國之中國力最小的一個,控制區大致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和河南的西部一帶,還有一點在陝西東南部,國土不少都與魏國犬牙交錯。韓國在戰國時期沒什麼建樹,是最悲催的一個,也是最早被秦消滅的一個。

    約公元前300年的列國局勢

    趙國是三晉中的後起之秀,其控制區包括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一塊、山西北部以及內蒙古河套一帶。

    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勢力大增,尤其有一支比較強大的騎兵部隊,趙武靈王曾經還有從秦國北邊閃擊咸陽的計劃,同時趙國也是後期抗擊秦國的主力。但是長平之戰後,趙國軍力損傷過重之後也只能自保,最終被滅。

    約公元前285年的列國局勢

    齊國的控制區比較簡單,主要是今天的山東、河北東邊一塊、以及安徽和江蘇的北部一小塊。

    戰國時期齊國是綜合國力相當強的國家,但是後來作死招來了五國攻齊,險些被滅國。後來復國之後的齊國矯枉過正,也中了秦國的計謀,在秦滅六國時無所作為,最終自己也被滅掉。

    約公元前260年的列國局勢

    燕國在趙國北面控制區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區以及河北北部、內蒙古一部以及遼寧、吉林一部甚至朝鮮北部。

    燕國在戰國時期國力很弱,露臉的事兒只有公元前284年險些滅掉齊國和之後的荊軻刺秦王,其它時間基本是捱揍的主兒。

    楚國是戰國七雄中疆域面積最大的國家,鼎盛時期疆域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大部、重慶、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中南部、浙江北部、山東西南一小塊,幾乎霸佔了長江流域。

    約公元前230年的列國局勢

    不過在戰國時期,楚國是個軟柿子,屢屢被秦國玩弄,上述疆土不少在楚國滅亡前便已經被秦國攻佔。但鑑於楚國面積實在廣大,最終滅楚時,秦軍出動了六十萬人。

    秦國本是西陲小國,但商鞅變法後秦國開始雄起。秦國的基本盤是在今天的陝西大部、河南西部一小塊以及甘肅東南,攻滅巴蜀後又佔據了四川,再之後天下都是秦國的了,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秦滅六國後還曾對南北用兵,使得今天華南和河套地區也併入了秦國的版圖,當然其他暫時還沒在此區域內的人們大家也不必擔心,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嘛!

  • 8 # 好嗨喲讀歷史

    我想提問者的意思大概是說戰國七雄是不是像春秋五霸一樣,是五位有名的君主以及這些君主所代表的國家。比如春秋五霸的其中一種說法:秦穆公、楚莊王、文晉公、齊桓公、宋襄公,他們分別代表秦、楚、晉、齊、宋。

    首先,戰國七雄主要是指戰國時期的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實力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很強大的,其它國家如中山、宋、越、衛、魯等國都沒有這七個國家實力和影響力巨大。

    其次,這七個國家都出過許多著名的君主,這些君主有些主導了自己國家的變革,其中以秦國的變革最為徹底,也最終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這些國家的著名君主分別是:秦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楚國的楚悼王、楚威王、楚懷王;齊國的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趙國的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魏國的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燕國的燕昭王;韓國的韓哀侯、韓昭侯。

  • 9 # 透過影視知歷史

    題主可能理解有些偏差了,雖說春秋五霸是分別指的五個會盟稱霸的諸侯,但是戰國七雄卻指的是戰國時期,所有諸侯國中實力最為強勁,或者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綜合國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

    這七個諸侯國能成為七雄最主要原因得力於,對國家進行改革或者說變法,變法越徹底實力越強勁。

    秦孝公支援商鞅變法,使秦國開始了由弱轉強的質變;楚悼王支援吳起變法;趙靈武王改革(胡服騎射);燕昭王支援樂毅改革;魏文侯支援李悝變法;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齊威王任用鄒忌變法。這七個諸侯支援變法,使各自諸侯國從奴隸制社會步入封建社會,大大提升了國家綜合實力,一躍成為眾多諸侯國中的超級大國。歷史學家謂之(秦,楚,齊,燕,趙,魏,韓)為戰國七雄。

    因此題主想要的這七個諸侯君主就是秦孝公,楚悼王,齊威王,燕昭王,趙靈武王,魏文侯,韓昭侯。

  • 10 # 一個過了河的卒子

    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我先來說齊國,周朝滅了商朝之後分封功臣,齊國屬於姜子牙的封地,所以齊國的國主姓姜,經過幾代國君的努力,加上齊國本身的地理優勢,到齊桓公時代齊國成為春秋五霸,後被大夫田和取代,自立上為王,歷史上稱為田齊,在田齊時代齊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楚國在周朝屬於蠻夷之地,跟其他諸侯國分封不同,周朝多次征伐,楚國的建立者是熊繹,楚國強大於楚莊王時期,著名人士有孫叔敖、虞秋子、到楚宣王時期真正稱雄。

    燕國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兒子姬奭,滅商之後受封燕地,今河北北部,稱為燕昭公,傳至燕昭王時代,昭王任用樂毅改革,使燕國勉強擠身戰國七雄行列。

    趙國始祖是周朝時的造父,因攻打徐國有功,受封趙地,傳至趙武靈王趙雍時代,依託山西天險修築長城,雄霸一時,最後被秦國所滅。趙武靈王,擅長騎射,勇猛威武,堪稱一代英豪,關於他的小說於傳說民間也有很多記載。

    魏國始祖文王之子畢公高,魏國是戰國時期最先稱雄的國家,魏文候實行變法強國為魏國日後稱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魏惠王時代魏國稱雄。

    看國武王伐紂的因該知道,紂王身邊有個武將名叫“惡來”此人便是秦國祖先,他的後代秦非子因養馬有功受封秦地,秦國是戰國時代老牌強國,在秦穆公時代秦國已然稱霸,秦孝公時代,經過商鞅變法使秦國變的更為強大,正式稱雄。

    所以戰國七雄的君主分別是秦孝公、魏惠王、趙武靈王、韓昭侯、燕昭公、楚宣王、齊桓公、

  • 11 # 雲溱方將

    題主是想問戰國七雄是哪幾位國君吧?

    與春秋五霸所指的五個人不同,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綜合實力,主要是軍事實力較強的七個國家。“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這裡的“萬乘之國”就是指戰國七雄了。這是七個國家,各國都有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君主。比如趙武靈王,比如齊威王,又比如魏文侯。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君主延續,比如趙惠文王,魏武侯等等。

  • 12 # 奔九兒

    秦楚燕韓趙魏齊

    秦 :秦孝公

    楚: 楚威王

    齊 :齊威王魏: 魏文侯

    燕 :燕昭王

    韓: 韓昭侯趙:趙武靈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單的瞭解過Python,可以學習深度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