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人北調

    本人深圳上班族一枚,2013年畢業, 行政管理學學士,許多人勸我考公務員,可我沒有任何動搖,畢業後孤身一人南下廣東,在東莞一家印刷廠做業務,兩年時間做到業務小組長。2016年高中同學聚會,同學們都是來炫耀的,不是在政府機會就是在事業單位,雖然他們月工資連我一次報銷的費用都沒有,可是我能看到他們的驕傲,對於一個內地人來說,考公務員就是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徑。

    聚會後我再也沒聯絡他們,他們的世界與我的世界根本不在一個空間,他們可以每天報紙茶葉,可是我需要不斷給客戶打電話尋求新的訂單。2019年我自己做了一個小貿易公司,可惜遇到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賠了40萬,一度連吃飯的錢都沒有,甚至欠了信用了一堆錢,目前我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擺地攤。

    大家祝福我吧,善良的你,祝福善良的我,上帝會保佑你

  • 2 # 奮奮小喏

    可是最近兩年我遮蔽了很多人的朋友圈了,原因是他們個個都發起了廣告,有自己做生意的,有幫公司發的,我覺得把個人時間浪費在看廣告上的確沒必要了,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還是迴歸電話聯絡,也就剩電話聯絡比較正式了!朋友圈離我們的真實生活越來越遠了!

  • 3 # 縱觀天下奇趣

    心理學認為,這是一種資訊依賴症。從傳播學角度來看,這屬於強迫性心理依賴和強迫性媒介使用行為。一般來說,這種行為反應了主體的緊張和逃避情緒。而且,他們很難認識到,自己無目的、無意識地虛耗了很多時間。

    出現這樣行為的人一般有心腦不協調的體現:在白天的節奏中停不下來,在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哪怕身體已經很勞累了,大腦卻仍然思維高度活躍,無法入睡。但是,這個時候往往身體的精力已經不允許再從事一些高消耗(思考問題、學習知識或體力勞動)的工作了,就很自然會選擇刷手機。

    人人都有窺視他人的心理慾望,好奇心也好、窺視欲也罷,朋友圈及抖音短影片大量的暴露了他人動態,資訊本身就令人上癮。同時,這些碎片化的資訊,基本幾秒到十幾秒就可以瀏覽一條,這種閱讀時長非常短暫,不停的變換內容又很容易讓人興奮,降低時間敏感度,不知不覺就更晚了。

    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這種行為往往反映了他們的一些心理狀態:

    無聊:對自己的業餘時間安排不合理,沒有規劃,除了玩兒電子產品外沒有其他更緊迫或更想做的事情來做。

    逃避:有一些無法面對的事情或者情緒,在玩兒和刷的過程中被隱匿了。這種逃避有的時候是有明確目的的,有時候是潛意識的。比如有一些人為了逃避在睡前與伴侶、家人交流就會一直看手機。再比如,有一些人白天過得非常壓抑、不開心,自己卻無法消化,就會一直刷手機,來逃避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

    拖延:其實明明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但因為內心的抗拒或不自信,而沉湎於手機“娛樂”當中,沒有勇氣去開始。比如有一些人明明想堅持睡前瑜伽或睡前背單詞,卻常常玩手機一直刷到很晚,自我洗腦無限期拖延。

    具體還分多種:

    第一,空虛寂寞類。

    這種人,時不時刷個喝咖啡呀,讀書呀,散步之類,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總是孤孤單單,不合群,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高雅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就是:你刻意表現得恰恰是你真正缺乏的,就是對這種現象的最好解釋。

    第二,急與成交類

    第三,自我陶醉類

    曬豪車,曬房子、曬寶貝女兒,兒子,還旅遊,曬美食曬自拍都是這類。

    這些人只知道自己爽,哪裡知道別人對這些絲毫沒有興趣,這些都是你家的私事,與我們何干?

    第四,巧妙暗示類

    這種型別的相當狡猾,總是不停地在朋友圈曬賺到好多錢,發了好多快遞單,最近又去旅遊了,就是在暗示他的朋友圈,他最近為什麼好運氣,就是因為做了什麼?比如做了保險攢到錢了,比如做了某某面膜,隨便什麼水果之類,什麼www之類的旅遊等等,總之就是暗示你,這個他做的很賺錢,快點跟著他去幹。

  • 4 # 陝西凸歌

    “碎片化時間”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之後興起,朋友圈則成為填滿這些“碎片化時間”的利器。點贊、分享、評論,朋友圈成為一個人在社交網路上的影子,不知疲倦地在方寸之地的手機螢幕上不斷地上滑下滑,一滑就停不下來。很多人一邊反思朋友圈的內容太淺薄,佔據了太多的時間,一邊又樂此不疲地深陷其中,為什麼?表面上看,是因為“無聊”。但有時候明明很忙,卻也還要刷個朋友圈“壓壓驚”,刷朋友圈究竟在刷什麼?

    1.對資訊和知情權的渴求

    當一種現象成為一個群體中的「文化共識」,或者一種資源成為一個群體的必需品,群體裡的所有成員就都會被驅使著向它靠攏。那些無法佔有這種資源的個體,就會被群體所孤立。

    而在我們那進化了數百萬年的大腦看來,被孤立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在群體地位的降低,在社會競爭中處於劣勢,意味著很可能被淘汰。

    無論旁人有意或者無意,無論當事人自己怎麼想,「與群體不一樣」,很多時候就意味著「失敗者」。

    當我們一段時間沒有獲得新的資訊——可能一兩天,可能幾個小時,甚至可能幾分鐘,因人而異,我們就會陷入一種莫名的焦躁感中。這種焦躁與「無聊」「空虛」很相似,但又全然不同。它跟我們所處的狀態沒有太大關係,僅僅是因為大腦長時間得不到「新鮮的刺激」而已。

    我們早已習慣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習慣了不停地在身邊的環境尋找新鮮事物來刺激大腦,讓它長時間保持活躍。所以,一旦缺乏這種刺激,大腦就會變得疲倦。

    這幾乎可以稱為「資訊成癮症」。

    所以,我們長時間地刷媒體、社交網路,長時間地獲取資訊,未必是因為這些資訊對我們真的有用,很多時候,只是因為這個過程能夠持續不斷地產生「新鮮刺激」,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活躍,認為「並沒有受到拋棄」,僅此而已。

    2.讓你看起來很“合群”

    人永遠是群體的動物。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和安定的需求。如何感到安全?最基本的方式,抱團。

    簡而言之,人需要參與到群體當中,才能真正感到穩定。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你作出任何行為和決策,背後都有著群體作為靠山。你永遠不需要一個人去面對所有壓力和負擔。所以,我們總是傾向於「拉近自己與群體的距離」,來讓自己融入一個群體之中。

    為什麼很多人在家裡工作、做事、玩手機的時候,喜歡開啟電視,即使什麼都聽不清楚,也要讓它開著?就是因為,透過電視發出的聲響,透過這種儀式一般的方式,可以讓自己確信「自己跟世界正在以某種方式產生著聯絡」。這就是一種「拉近距離」的方式。

  • 5 # 笑岔氣的魚

    1、這位堪稱最損同桌了吧?這個老師也夠狠的了,不就選個C嗎?如果縫紉機樂隊碰到這位老師......估計臉都得被扇腫吧!

    2、真沒想到呀,你是這樣的向日葵?還是說,今天和太陽吵架了?

    4、原來這就是“真正的強者”!哈哈,那我豈不是可以稱霸整個宇宙了?

    5、真的佩服發明導航的神人,以後去再遠、再偏僻的地方都不怕了!這個地鐵站,也應該被評為國內最隱蔽地鐵站了吧?

    8、感覺更餓了!

    9、哎,本來還說跟隨你的行程,好好領略一下成都的美景呢!不過,這個連續劇的結局,確實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 6 # 奇聞趣事館

    當人們對“打字三十秒,潤色十分鐘”式的費神費力感到疲憊,當有了怕別人多想、怕別人對自己印象不好、怕不能展現更好的自己的想法,當別人加了濾鏡的生活在自己心中投射下過多的陰影和焦慮,很多人也就只想做一個圍觀者而非分享者了。

  • 7 # 明鑑財商

    毫無波瀾,只能用這個成語來代替

    1、人都是獨立的,別人過得怎麼樣那是他的事。和我沒有任何的關係,重要的是我過得怎麼樣,我會哪些技能以及特長

    3、努力向前,向前並不意味著向錢。我對於前的理解是去學習更多的技能,以及更多的知識。這些對於我來說就是向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靠節食正常嗎?如何才能合理的理性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