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贛南客家

    探花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三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舉經已出現。當時中進士者會園遊慶祝,稱“探花宴”。以進士中的年少貌美者為“探花使”,到各名園採摘鮮花,迎接狀元。北宋開始,進士必須經過皇帝殿試,並且定立進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探花。

    探花這名稱跟狀元、榜眼一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之上,只會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製。。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進士為榜眼。因為填進士榜時,狀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太祖以後,學校與薦舉變得有名無實,科舉考試卻日益受重視。

    明代的科舉,分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學校生員(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參加會考,教做鄉試,錄取的人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舉人和國子監的監生在隔年春天到禮部應考,稱為會試,錄取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同年再由天子親自在殿上出題測驗進士,稱為殿試或廷試,把會試錄取的進士分為三等:一甲三人,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傳臚。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指一連考了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第一名。

    進士一詞始於隋煬帝之設進士科進士第一名稱狀元,又稱“魁甲”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試製度,即在吏部考試後,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於是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瓊林苑,故稱瓊林宴。殿試第一名稱榜首,第二、三名稱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稱狀元。南宋以後,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宋哲宗時,將進士分為經義、詩賦兩科,分別舉行考試,經義進士以經義定取捨,詩賦進士以詩賦定去留。宋代的常科考試分為州府試、禮部試、殿試三級。州府試稱解試,禮部試稱省試,殿試帶有複雜的性質。宋代在正科之外,還設立恩科。連續考十五場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辦法,賜予本科出身。

    四、進士

    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科舉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童試是參加正式科舉考試前的預考,由縣裡考試,中第者為生員,又叫秀才或庠生.這是大概,成績最好的是廩生,其次是增生,新入學的稱為附生.鄉試由省裡考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秋闈,中第者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是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又稱禮闈和春闈.中第者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由皇帝親自考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又有國家特考,第一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送年資長久的廩生入國子監,肄業的稱為歲貢。逢國家慶典進貢的生員稱為恩貢。

    而和現在對比只能大概對比成:

    童生相當於高中畢業。

    秀才相當於學士。

    舉人相當於碩士。

    進士相當於博士

  • 2 # 吟白芯

    古代探花相當於現在考博士的第三名探花。

    “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科舉制度是在唐朝時期已經出現,可“探花”實際是出現在北宋晚期。大約從明朝開始,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榜眼專指第二名、探花專指第三名,才最終成為定式。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如北宋前期宰相寇準就是探花。

    古代探花與現在的探花,實際上是無法比較的。

    由於時期不同,學的知識、為人處世等等都是不一樣的。

    古代探花只是考驗所學的才學,而現在的博士後需要的更多是生活上甚至於在科學研究上有所成就。

  • 3 # 醉於星辰下

    如果論綜合文化底蘊,肯定是現代探花更厲害。

    整體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讓現代的“狀元探花”變得普普通通。古代時候,我國崇尚讀書科舉,社會以讀書為榮,所以,在古代,才會有這麼多詩詞歌賦流傳至今。

    而現今社會,大家崇拜網紅明星富豪,社會以掙錢多為榮,所以,現在被大家所熟知的不是詩情畫意,而是致富名言。

  • 4 # 小彭隨想錄

    古代探花屬於前三甲中第三名,相當於現在高考全國第三名。但是在那個年代背景下每四年才出一個,比現代探花更稀缺!

  • 5 # 旭旭飛鵬

    古代讀書不易,中個秀才,考個舉人都是很難(如大家熟知的范進中舉故事,得知考中便因興而瘋),如再考個進士便是難上加難,如若定要考個探花、榜眼、壯元亦難之於上青天。

    大凡古人若想改變出身,都要透過層層選撥考試,考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古人進階之路:1、童試: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透過五場縣考便可進階進行府試,透過府試便是生員,也就是秀才,生員分三等即廩生、增生、附生,成為生員再透過內部生員選撥便獲得鄉試的資格。2、鄉試:原則上廩生、增生加上附生的前三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透過便成為舉人。3、會試:中舉之後便可參加三年一度的京考會試。以清朝乾降五十四年錄96名為進士,會試中榜之後稱貢士,習慣上稱進士。4、殿試:成為進士之後便可參加三年舉辦一次的殿試。殿試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四十到五十,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賜同進士出身。

    所以古人若想取得功名利祿,必須得經歷一番寒徹骨,才得梅花撲鼻香;而今日之學子出路千萬條,各類大學比比皆是,只要努力都能考取自己心儀的大學。所以古之教育與今之教育已不可同日而喻。2020高考在即,祝天下所有學子錦鯉躍龍門,金榜題名,不負青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鵝肉粉正宗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