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鳴大大
-
2 # 好奇觀古今
其實你自己想一下,吳國魏國後期認識幾個人,一是現在不管是演義和電視劇都對三國後期刻畫都不是中心,所以感覺各國後期都退步的不得了。
《後主傳》裡面寫“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換句話說就是,蜀漢史料少,很多東西都沒傳下來,到現在能考究的史料也就那幾本。
比如陳到,有“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這種高評價,但這個人記錄事蹟過往少之又少,所以你很難拿這種大名頭與這樣一個人聯絡起來。
還有句扶,對他的記載是和王平、張翼、廖化、馬忠、張嶷齊名,但記載還是少之又少。
比如袁綝,《華陽國志》寫他後來曾任大將軍,但史料上他幹過什麼根本沒有記載。
《後出師表》裡面被諸葛亮和趙雲一起提到的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人被稱為“四方之精銳”。然而後期也還是沒有記載。
比如張松的兒子張表歷任尚書、庲降都督和安南將軍,當時認為其清高與聲望甚至在馬忠之上,然而也沒有具體的記載。
比如蜀漢後期的名將閻宇,繼任馬忠和張表成為庲降都督,後來任大將軍。諸葛瞻和董厥甚至曾向劉禪上表,請求將姜維轉為益州刺史,而將其兵權轉交給閻宇,可以說是蜀漢後期的名將。然而就這樣的人才,其所作事蹟的具體記載同樣少的很,也僅僅只有應施績只要增援白帝城、以及在曹魏伐蜀時支援成都兩件事而已。
所以可能很多我們不知道吧?
-
3 # 歷史吃瓜客
這事兒還真不能怪人家老劉的人事管理有問題,咱們從董卓進京開始說起吧。
十八路諸侯這十八個人要麼是州牧、要麼是刺史或者是國相,最差的曹操也靠家族和弘滋等人的幫趁人馬達到三五千。而劉備呢,託名在公孫瓚名下一個小小的縣令,他連參加會盟的機會都沒有。假如劉備參加了會盟,二弟斬了華雄、三英戰了呂布,也算闖出些名堂,可惜歷史上沒這些事兒啊。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劉備還沒有獲得第一桶金,上哪裡去招攬人才?
三讓徐州不管怎麼客氣吧,劉備得了徐州終於和其他諸侯可以並列了。這時候劉備身邊的人才也開始多起來,但是人家老曹又“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郭嘉、荀攸、賈詡、鍾繇等等又跑許昌去了。另外,徐州是個四戰之地,誰也守不住,包括他老劉。這就是諸葛亮所說的曹操佔了天時,劉備沒撈著。
於是劉備又被打跑了,慌慌如喪家之犬,壓根談不上人才管理。
總之,在赤壁大戰或者說隆中對之前,劉備的問題在於沒有明確的方向,屢敗屢戰,並不是因為人才管理問題。
佔領荊州以後的劉備,文官武將各盡其職,人才管理的沒有問題,所以他又奪得了益州和漢中。但是接下來先失荊州,又夷陵戰敗,人才消失殆盡。主要還是戰略問題,如果非要說人才管理問題,那就是不應該讓關羽守荊州吧。
不管怎麼說,劉備還是為留下不少人才的,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少呢?
根本原因在於益州人口基數太少,當時政治文化中心在中原,蜀漢教育水平跟不上。
直接原因就是諸葛亮事必躬親,不懂得或者說不願意放手使用人才。
-
4 # 讀史知人
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敝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戰爭後形勢的判斷。曹魏雄踞北方,無人能夠撼動,就像一個穩定而又增長潛力空間巨大的企業一樣。而蜀國呢?經歷了夷陵之戰,連董事長劉備都陪進去了。可謂元氣大傷,再加上趙雲等人隕落,讓人看不到希望。試問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人才,想要求職,你會先去選擇一個蒸蒸日上的曹魏,還是去選擇一個看似沒落的蜀國呢?
第二:大勢所趨。如果說漢末初期動盪的年代,士子們和百姓還對大漢王朝有一些懷念和不捨,但經過多年的征戰,再加上曹操強有力而卓有成效的統治與經營,老百姓發現竟然漸漸能夠吃上了飽飯,過得比漢末時好多了,既然如此,何必懷念過去的王朝呢?所以士子們嚮往的是去一個豐衣足食,工作穩定的環境,曹魏自然是比蜀漢更好的選擇。
第三:諸葛亮的管理。諸葛亮是百年難遇的奇才,這一點沒人能夠否認。但天才的煩惱就是很難和別人協作。因為他看誰都不如自己,用誰都不太放心。尤其是受到馬謖事件的影響後,諸葛亮更像是一個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的家長一樣了。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便蜀國有幾個人才,也無法成長起來,因為他們得不到更多的鍛鍊機會,試錯的機會更少。沒有生存空閒的人才,如何能夠最終脫穎而出呢?
-
5 # 老天故事匯
導致蜀國,人才凋敝,應該有
兩點,一是,地緣原因,二是,征戰不利
最早蜀國有五虎上將
魏延,周倉,劉封等
這些有名的
大多都是北方人
冷兵器時代大多數都是北方往南打
從而統一中國
當然明朝例外
劉備的老班底,都是一路打著進入蜀地的
還有徵戰不利,從關羽丟失荊州
蜀國就丟失了到中原招攬人才的據點
夷陵之戰,蜀國主力,付之一炬
劉備嗚呼哀哉
割據蜀地,人口戶籍最少
自古蜀地難出大將
整體的身體素質
不如中原曹魏之地
這就是蜀國,沒有人才的原因
-
6 # 仁杰說史
蜀漢在劉備時期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武有關張趙馬黃等戰將。諸葛亮時期也還可以,但到後來就人才凋零。主要原因是劉備入蜀後實行的是金字塔式的統治結構,劉備的舊部即荊州集團第一,劉璋舊部即東州集團第二,益州土著即益州集團第三。荊州集團主要是劉備從老根據地荊州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招募的,東州集團是劉璋的父親劉焉在入蜀之前招募的,都是外來政權。而益州集團是被統治階級,被壓迫階級。自然不肯合作。在荊州丟失後,三大集團矛盾重重,東州集團貌合神離,益州集團離心離德。後面蜀漢的當權者又沒有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在加上姜維屢次北伐無功而返,更加深了矛盾,益州集團的人不肯合作。所以就人才凋零了。
-
7 # 江寒古冷
三國初期,群雄四起,劉備憑著自身能力,身邊聚集了一幫謀臣猛將。更是憑著這幫人才,奪取漢中,自立為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可謂是風頭正盛。
為什麼後期會流傳出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呢。其實這句話並不是說廖化沒什麼才能,而是說蜀中真的沒什麼良將了,只能這位老將作先鋒了。在三國中期戰爭的越來越激烈,隨著關羽兵敗失荊州,張飛被殺,劉備為報仇征伐東吳,那時候除了諸葛亮已經沒有比較出色的謀臣了,導致夷陵之戰,劉備大敗,更是損失了不少猛將。而後劉備一病不起,諸葛亮又數次北伐以失敗告終。大量消耗國力民力。而魏吳兩國本就地廣人多,注重發展農業,廣結人才。
到了後期諸葛亮撒手而去,劉禪昏庸聽信讒言,朝中奸臣宦官當道,連姜維都怕死於奸臣之手,在外屯兵種田了,哪還有什麼良將啊。
-
8 # 青城稍麥
人才什麼時候都不缺!千里馬都不是什麼稀罕物,怎麼會缺人才。
為什麼蜀漢會缺人才,原因很簡單!就是不能用!沒得用!
第一,蜀漢地方不小,物產豐富。所謂地小人少的說法根本不成立。只要是入過川的朋友都知道天府之國的富饒和繁榮。
第二,人口數量不少,歷史悠久。三星堆都知道吧,蜀漢的發展程度並不低,甚至一度超越中原,自古以來就有糧倉之名,怎麼會人口少?
為什麼蜀漢人才枯竭,原因只有一個,不能用!
看到這裡有看官就要納悶了?為啥子不能用?
因為大耳賊劉備就是靠張松獻圖進的川,說白了就是,群眾裡出了壞人!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好聽點兒就是巴蜀易守難攻,說難聽點兒就是貿易路線不通暢,土特產賣不出去。再富饒沒有貿易通道,怎麼能產生價值?這個道理,現代人應該都懂。
巴蜀的一干士紳,土酋最擔心的事就是沒有貿易通道。三國時期時期中原打亂套了,貿易通道被堵塞了,這可把巴蜀的世家,土酋們急壞了,恰在這時,劉皇叔攜帶荊州集團公司上市了!
那場面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
啊,咳咳,言歸正傳,巴蜀貴族集團馬上派出經理人張松前去獻圖,賺錢嗎,生意,不丟人!
好處呢,就是劉皇叔順利入川,壞處呢,就是巴蜀世家貴族,土酋勢力沒有絲毫損失和鬆動。有損失的只是劉璋帶進蜀的殘餘勢力。
所以,蜀國實際上有兩派勢力,一是劉皇叔的荊州派,在丟了荊州以後,徹底成為無根之木。二是巴蜀本地勢力,這一派從來就沒準備出川,只想著穩固自己的勢力。
蜀國後期人才之所以匱乏根源就在於此,不是不想用,而是本地人不能用啊!蜀國可沒有科舉神器,讀書人都是本地蜀國世家子弟。
所以,看歷史絕不能把古人看成傻瓜,而是要看到古人什麼能做,什麼事做不到。
最後,求粉求粉,想看真正有趣的歷史問題解讀記得找我奧!
-
9 # 濤濤講古今
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零,真的是劉備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嗎?
其實不是,冷兵器時代打仗靠什麼呢?
靠的是軍事實力,軍事上厲害,你才有可能戰勝它國,說到軍事實力必須要說與統治區人口有關,所以先看軍隊的數量與人口,數量起來了再來說人才,而人才都是萬里挑一。
1、蜀漢:根據記載軍隊大概就是8-13萬左右,國家人口28萬戶,人口數量在90-120萬之間。
2、東吳:根據記載軍隊數量大概在20-25萬人左右,國家人口52萬戶,人口數量約230萬人,因為東吳參與戰爭比較少,人口數量始終維持平衡或有少量上升。
3、曹魏:根據記載軍隊數量大概在40-50萬人左右,國家人口約100多萬戶,人口數量約前期440多萬人,到最後時期有記載說人口高達1000萬人。
從人口方面判定人才,可見為何蜀國人才最少。
再來看下統治區域以及經濟實力
1、蜀漢:根據記載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經濟上雖然諸葛亮想盡辦法恢復經濟,但是連年的北伐也給經濟上始終帶來很大的負擔,所以蜀漢的經濟一直是三國中最差的一個。
2、東吳:根據記載共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經濟上東吳因為土地肥沃,而且航海事業在東吳有很大的發展也看得出,東吳的經濟上是很不錯的。
3、曹魏:根據記載共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經濟上因為曹魏繼承了東漢的基礎上,又實行輕搖賦稅,實行屯田等等,使北方的社會轉向穩定,經濟也得以快速的增長,在當時是實力最強的。
這些跟蜀國人才凋零有關係嗎?當然有,經濟實力越好面積越大,百姓受教育程度就會越高,自然而然人才也多。
跟劉備有關嗎?
當然有關,北伐打的就是經濟實力已經軍事實力,打仗自然而然會影響經濟的發展,普通群眾受教育的機會就會越少,自然而然人才凋零。
回覆列表
[what][what][what]都說蜀國後期無猛將,廖化作先鋒。為何如此?[思考][思考][思考]
[酷拽]蜀國初期,五虎上將各個無人能敵,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都是以一敵百的名將,他們的子嗣也算是將軍,但卻不如老一輩那麼勇猛;
[得意]其實這與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諸葛亮生性謹慎,常說諸葛亮鮮有敗績,這也並非好事,將軍們手裡握著孔明軍師手裡的錦囊,指哪打哪,怎麼打,如何打,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將軍沒有自己的主意;像後期蜀國唯一大將魏延,智勇雙全,但卻被諸葛亮一直壓制著,雖不說他提出的長驅直入的戰術是否能夠成功,但是正因為這樣的將軍敢打敢拼敢想,才能成為後期蜀國的唯一大將。
[擦汗]其次,也是後主劉禪生性貪玩,宦官當道,朝野中人心渙散,這樣的國家既不會培養人才,更不會留住人才;為何魏國可以一直誕生猛將,因為魏始終把自己當做一個真的朝代去治理,賞罰分明,有妥當的人才培養和留著人才的政策手段,並且朝野中各種力量相互制衡,相互競爭,主公有理想有抱負(雖然都是短命皇帝),但正因如此,魏在滅亡前始終是三國中的唯一老大。而蜀國只能偏距於川蜀,死於安樂,正如劉禪所說的樂不思蜀,君王如此,何況是將軍呢。[汗][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