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秦嶺小王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上一種流行性病害,主要分佈於潮溼和半潮溼區域,尤其氣候溼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小麥感染赤黴病後品質降低,籽粒乾癟,出粉率降低;同時若小麥感染赤黴病的病麥率含量達到4%以上時將不能食用,小麥將失去商品價值,需另作處理。

    總之,小麥感染赤黴病後要麼沒有產量,要麼是有產量卻賣不出去,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品質和收益。鑑於近些年小麥赤黴病的嚴重危害,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和農戶的高度重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但實際調查中發現,農戶對於赤黴病的防治效果並不理想。

    首先,小麥赤黴病發生與溫度和天氣關係密切,即:當春季平均氣溫9℃以上,持續3-5天陰雨天氣,雨量達12毫米以上,此時若恰遇小麥揚花期,即可造成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和流行。

    其次,偏施氮肥、田間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密度大,透氣性差,使田間溼度相對達到80%以上,容易為赤黴病的流行創造條件;還有就是選擇的小麥品種差異大,很多品種不抗赤黴病;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品種發病較重。

    後,小麥赤黴病的防治一定是防大於治,赤黴病發病傳播速度非常快,一旦發病,治療效果甚微,只能提前預防。

    對於小麥赤黴病的防治需要考慮綜合因素,但農戶在防治中仍存在很多誤區:

    1、考慮問題不全面。

    在小麥赤黴病的防治中要三看:看天、看苗、看地“,現在農戶普遍能根據天氣情況辨別赤黴病發生機率,但忽略田間溼度和品種差異的影響因素,不能有效及時防治小麥赤黴病。

    2、沒有抓住防治時期。

    小麥赤黴病發生時期一般集中在揚花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正常小麥的揚花期),用藥的時期是在小麥齊穗揚花初期(揚花5%)。注意:有幾種情況要考慮,若抽穗期天晴、溫度高,麥子邊抽穗邊揚花,那麼齊穗期就可以用藥;若抽穗期溫度低、日照少,麥子先抽穗後揚花,宜在始花期用藥;抽穗期若趕上連陰雨天氣,赤黴病有流行可能時,噴藥寧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時或揚花時再噴藥,應搶雨隙多次噴藥防治;若使用內吸性好、持效期長的藥劑防治時期可提前到小麥抽穗初期。

    3、防治藥劑效果下降。

    早防治赤黴病藥劑多選用多菌靈等苯並咪唑類殺菌劑,但隨著使用年限增長,赤黴病對該類殺菌劑產生嚴重抗性,據相關專業部門調查,抗性從初的浙江地區蔓延到上海和江蘇大部分地區,所以建議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混配使用(確保所使用藥劑具備內吸治療、保護剷除的多重功效),阻止病害蔓延;另外就是關注推廣新藥劑品種,比如:戊唑醇·咪鮮胺、氰烯菌酯等。

    戊唑醇·咪鮮胺是一種三唑類高效新型複合類殺菌劑,在植物體內具有內吸傳導性,兼具保護、治療作用,此外還具有促進作物生長的作物,達到防病、提質增產效果,持效期比較長。

    經試驗推廣,發現戊唑醇·咪鮮胺對小麥赤黴病防治效果較好,且價位適中,同時能促進作物生長,價效比高,受到經銷商和農戶的認可,建議在揚花初期(揚花5%—10%),400克/升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40g,兌水15—30kg細霧噴施,根據情況間隔7天再噴施一次。

    25%氰烯菌酯懸浮劑對小麥赤黴病有很好防效;並且可以與常見殺菌劑復配使用,沒有互動抗性。

    小麥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氣,發生赤黴病可能性極大,現在的小麥品種幾乎不抗赤黴病,病原也不是問題。赤黴病的防治是預防,尤其是在常發區,揚花期不論有沒有降雨都要噴藥預防,另外,氣象部門的預報是赤黴病預報的重要依據。

    在防治赤黴病時,噴藥時期若遇陰雨連綿或時晴時雨天氣,必須搶在雨前或雨停間隙露水乾後搶時噴藥,但在實際防治中很多農戶選擇在小麥孕穗期或是揚花末期用藥,更有甚者見到粉紅色黴層後才用藥,防治效果極低。同時控制好澆水時間,儘量不要在揚花期澆水,以避免增加田間溼度和感病機會。

  • 2 # 晨哥說農業

    赤黴病會造成小麥減產

    赤黴病多由小麥花期侵染,尤其是花期遇到降雨、連陰天、大霧天等不利氣候,發病會更加嚴重。

    赤黴病會造成小麥白穗、半截穗、籽粒空殼等,嚴重影響產量,嚴重的會造成絕產。而且,感染赤黴病的小麥會產生赤黴毒素,這是一種強致癌物,人畜使用會中毒,這種小麥只能送去做工業酒精,嚴重影響售價。

    防治赤黴病可以在小麥齊穗後每畝用30%肟菌酯戊唑醇40毫升防治,如花期遇到降雨,應在雨過天晴後立即補防一次。有了這兩次用藥,基本就可以很好的防治赤黴病的發生了。

  • 3 # 農藝天地6971

    您提出的問題“小麥赤黴病能減產嗎”?我來回答如下

    可以肯定的說:小麥赤黴病不僅能造成減產,而且人畜食用病麥粒危及健康。

    小麥如果發生赤黴病,如果防治不及時,對產量影響是很大的,一般年份可減產10%-20%,大流行年份減產可達50~60%,甚至造成絕收,對小麥生長構成嚴重威脅。不僅如此,小麥籽粒感染赤黴病後,人畜食用了過量的病麥粒後,能引起中毒現象,如噁心、嘔吐、眩暈、腹疼和全身乏力等症狀,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

    1、小麥赤黴病對小麥生產的影響有哪些?

    小麥在生長髮育的各個階段都可被赤黴病菌侵染,引起幼苗枯萎、莖基部腐爛、稈腐或穗腐等症狀,導致幼苗死亡,成株因莖基部腐爛而死棵,稈腐和穗腐導致倒秧或死穗。其中以穗腐發生最為普遍,為害最為嚴重,產生的損失也最大。在小麥揚花期如果遇到低溫降雨天氣極易被病菌侵染,造成病害蔓延發生,主要表現為麥穗上的小穗黃枯,發病早的小穗不能灌漿結實,發病晚的雖能結實,但麥粒細小皺縮,粒重下降,田間會形成大量的枯穗、白穗造成減產減收。

    (小麥赤黴病導致小麥白穗而減產)

    2、小麥赤黴病的流行與哪些因素有關?

    小麥赤黴病發生流行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當春季平均氣溫為7℃以上, 遇到陰雨3~5天,土壤含水量大於50%時, 越冬菌源便產生子囊孢殼,當氣溫高過12℃便可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潮溼條件下,子囊孢子成熟並散落到花葯上侵害小穗引發病害。在小麥抽穗揚花期若有大量成熟子囊孢子存在的情況下,如果氣溫在15℃以上,遭遇連續陰雨天氣,病菌就會產生大量子囊孢子,病害發生嚴重。如果陰雨天超過10天,可造成小麥赤黴病的大流行。

    除此之外,品種抗性、田間管理不當等因素也影響病害的發生與流行。

    (赤黴病導致小麥穗出現白色小穗)

    3、如何防治小麥赤黴病?

    一是選擇抗病耐病品種,搞好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先進行精選,剔除小粒和癟籽,保留飽滿籽粒,然後進行3~5天曬種,最後再用6%戊唑醇懸浮劑按種子量的0.05%包衣或拌種。

    二是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播種前應深耕滅茬,清除病殘體,減少菌源;根據當地氣候選擇適期進行播種,以避免揚花期遇雨,減輕病菌侵染危害;合理施肥,注意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時期,不可過多或過遲,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適當增施磷鉀肥,防病同時結合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澆水,避免大水漫灌,降低農田小氣候的溼度,創造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生態環境。加強麥田排澇工程建設,確保溝系通、暢、深,達到雨停田幹,減輕病蟲的為害程度。

    三是小麥揚花期遇雨,注意用藥防治。小麥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抽穗揚花期遇雨是該病發生的關鍵因素。此外,近年來推廣免耕、少耕和秸稈還田也使田間菌源基數大,再加上種植生育期長品種,小麥抽穗揚花期較長,導致病害加重發生。因此,要抓住小麥赤黴病防治的關鍵時期, 在小麥抽穗揚花期, 田間小麥抽穗達到10%時,注意當地天氣預報,在雨前或雨停間隙露水乾後搶時噴藥,噴藥後遇雨可隔5~7天再噴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藥劑選擇,一般每畝用25%丙環唑乳油40毫升,或25%咪鮮胺乳油50~60毫升,或41%甲硫•戊唑醇懸浮劑50-75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50克,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30-50毫升,或50%多.黴威可溼性粉劑75 克,對水50~60公斤均勻噴霧,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施藥後8小時內若遇雨,應在晴天補噴1次。噴施時水量要用足,施藥要均勻周到,在穗期要對準植株上部特別是穗部重點噴藥。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以延緩病菌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控效果。

  • 4 # 稻麥巴巴

    小麥赤黴病危害小麥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小麥楊花期浸入,小麥灌漿期顯現症狀,造成小麥籽粒發病,品質和粒重都會大幅度降低。赤黴病可預防,不能治療。是小麥生產的主要病害。

  • 5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小麥赤黴病能減產嗎?

    小麥赤黴病又稱“爛麥穗",“紅麥頭",被稱為小麥的"癌"症,一旦發生,小麥出現了爛穗,籽粒出現紅黑交加的癟粒,這種小麥含有毒素,人畜不能食用,國家不予收購,小麥嚴種減產,甚致絕收。

    小麥"赤黴病"是真菌性病害,在我國小麥產區,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陰雨天發生嚴重,發病時間在小麥揚花、抽穗、灌漿期。防治小麥"赤黴病"最佳時期,在四月中上旬,小麥破口時七天,每畝噴施"高效多菌靈"200克,或"甲基硫菌靈"200克,德國拜耳公司"戉唑醇"6~8克,兌水60斤噴霧,每10天一次,連噴兩到三次,就能有效的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小麥"赤黴病"可防不可治。望各地小麥產區的農民能引起重視。

  • 6 # 谷豐麥香

    小麥赤黴病(嘔吐毒素)是個非常糟糕的問題,隨之帶來的影響也非常之大,首先小麥得了赤黴病國庫是不會收購的,一般的糧食加工企業也不會收購因為小麥赤黴病會造成麵粉的毒素超標對人體和家畜都有很大的影響。小麥赤黴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天氣影響造成的,因此小麥的產量肯定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以安徽為例2015年、2016年、2018年這三年赤黴病非常嚴重,毒素檢測都是5000+,但食品要求是1000以內。隨著國家對食品要求的管控,對毒素超標的產品從嚴從重處罰。很多地區的麵粉加工企業都面臨著鉅額罰款。從而導致了毒素超標小麥無人問津,即使有人收購價格也是低的可伶。總之一句話小麥一受災百姓必虧本。

  • 7 # 鄉壩生活

    小麥赤黴病,要即使發現即使噴藥,它是傳播很強的病一但沒有即使發現噴藥就會造成絕收,它能夠與小麥紅黴病一樣,但是紅黴病只發生在葉子上相當輕微點但是傳播很快尤其是吹風和下雨後那傳播才快。

    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響最嚴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後根冠隨之腐爛,輕者病苗黃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溼度大時產生粉紅色黴狀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階段特徵

    腐小麥揚花時,初在小穗和穎片上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漸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溼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黴層。後期其上產生密集的藍黑色小顆粒(病菌子囊殼)。用手觸控,有突起感覺,不能抹去,籽粒乾癟並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黴。小穗發病後擴充套件至穗軸,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莖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發生,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後變褐腐爛,致全株枯死。稈腐多發生在穗下第一、二節,初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後擴充套件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或向莖內擴充套件。病情嚴重時,造成病部以上枯黃,有時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黃穗。氣候潮溼時病部表面可見粉紅色黴層。

    小麥揚花期發病

    穗部發病

    小麥赤黴病病穗症狀

    病原特徵

    該病由多種鐮刀菌引起。有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稱禾穀鐮孢,F.arde-naceum(Fr.)Sacc.稱燕麥鐮孢,F.culmorum(w.G.Smith)Sacc.稱黃色鐮孢,F.moniliformeSheld.稱串珠鐮孢,F.acuminatum(Ell.et Ev.)Wr.稱銳頂鐮孢等,都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優勢種為禾穀鐮孢(F.graminearum),其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有隔膜3~7個,頂端鈍圓,基部足細胞明顯,單個孢子無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紅色粘稠狀。小型孢子很少產生。有性態為Gibberella zeae(Sehw.)Petch.稱玉蜀黍赤黴,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散生或聚生於寄主組織表面,略包於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頂部呈疣狀突起,紫紅或紫藍至紫黑色。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100~250×15~150(u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紡錘形,兩端鈍圓,多為3個隔膜,大小16~33×3~6(um)。

    傳播途徑

    中國中、南部稻麥兩作區,病菌除在病殘體上越夏外,還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種作物病殘體中營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這些病殘體上形成的子囊殼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麥揚花期。借氣流、風雨傳播,濺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葯上萌發,先營腐生生活,然後侵染小穗,幾天後產生大量粉紅色黴層(病菌分生孢子)。在開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穗腐形成的分生孢子對本田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對鄰近晚麥侵染作用較大。該菌還能以菌絲體在病種子內越夏越冬。

  • 8 # 刨地農民

    1,小麥赤黴病是對小麥有很嚴重違害,2,如果發現這種病應該及時噴灑制赤黴病毒農藥。3,制赤黴病的藥有多種,也可以噴灑農藥~咪憲暄氨戊唑醇十五天一次噴灑兩到三次就可以了,赤黴病這個病是很頑固的,麥穗枯紅麥穗,如果不及時噴藥小麥會嚴重減產甚至絕收,4,這幾年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都會發生這種病,分別在罐槳期和抽穗期都會發生。

    5,這個赤黴病在連陰雨天氣溫比較低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這種病。

    6,注意,一定在晴天一天之內沒有雨的情況下噴灑農藥,如果噴完下雨了沒有效果,最好看好天氣再打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很痛苦,周圍都是陌生人,遇到不會的都要問,每天都很煎熬,有沒有可以在家掙錢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