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用的1.5號pe主線,子線2.0尼龍線,雙鉤,上下鉤距離十五釐米左右,伊勢尼8號鉤。
13
回覆列表
  • 1 # 最後一竿

    釣鰱庸口多不中魚,說明魚在下面,有可能是釣淺了,往竿稍方向推漂,一次5到10公分,直到正口中魚為止。當然首先要排除軟綿無力的雜魚口。

  • 2 # 轉山玩水whx

    謝謝您的邀請!其實是釣不準魚在的水層,如果水深只有一點五米那麼就用二十公分左右、三到六克的標。從底往上一個標間一個標間往上搜,搜到正常黑標為止。黑標馬上又復位魚還在上層,黑標打不到魚還在下層。這樣你就很容搜到魚所在的水層了。當然還得自己判斷是否有小魚鬧。

  • 3 # 孝感戶外釣魚義申

    釣水深的一半,餌料霧化太快了。招魚太快導致魚口漂相混亂,在餌料方面也要控制好霧化的時間。前期不停地拋窩子誘魚,待魚群進入窩點。再把餌料霧化的時間變慢點,上鉤掛餌下鉤不用掛餌。

  • 4 # 勇哥闖天涯

    你好!口多不中魚,中魚又是矛的,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釣深了,還有可能是魚的密度高亂層了,魚蹭線出來訊號起竿就很容易矛魚。可以試試餌料打粘一點,拋竿點偏離窩子中心50公分到一米的位置試試抓有力頓口來了。建議用新關東鉤。

  • 5 # 書嶽釣魚

    無疑隨著天氣的逐漸升溫,釣鰱鱅的好時節也漸漸到來,但也因此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垂釣問題。就如問題當中所描述的,釣鰱鱅口多卻不中魚或者不是正口上魚的現象。而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其解決問題的思路往往要從影響鰱鱅濾食的因素所展開。

    本文脈絡

    影響鰱鱅濾食的因素

    造成不中魚或不是正口的原因

    解決空杆和錨魚的方法

    一點五米的水深雖不太適合垂釣鰱鱅,但問題描繪中能夠釣獲鰱鱅,就足以證明所垂釣的水域中,選擇這樣的水深是可以的。所以在解決不中魚和錨魚的垂釣問題時,多以從影響鰱鱅濾食的因素出發,找出其中的原因,進而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決空杆和錨魚的現象。

    影響鰱鱅濾食的因素

    鰱鱅的進食方式不同於其他魚種的咬食和吸食,而是具有較為獨特性質的過濾型進食方式,簡稱為“濾食”。同時,也因這樣特殊的進食方式,產生了下述兩個影響鰱鱅濾食的因素。

    不同力的影響浮釣鰱鱅時必會產生的力,包含浮漂的上牽引力,鉤餌的重力和鰱鱅的吸食力這三個力。其中的上牽引力是有浮漂所受浮力而產生的,鉤餌的重力是其自身的質量,鰱鱅的吸食力則是鰱鱅進食時,魚體所產生的力氣,並且這三個力在不協調時就會影響鰱鱅將鉤餌濾食進嘴。餌料霧化的影響在垂釣鰱鱅時的餌料霧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在合適的條件下應用合適的霧化程度。餌料霧化的過快或者是過慢,都會影響鰱鱅濾食鉤餌。

    概述:受垂釣中不同力的影響,出現不協調的現象時,就會影響到鰱鱅的正常濾食。而餌料霧化的快慢,也同樣會影響到鰱鱅濾食鉤餌。

    造成不中魚或不是正口的原因

    造成垂釣鰱鱅時不中魚或者是,不是正口中魚的原因,多會歸類為垂釣鰱鱅時的異常問題去解決,而其造成的原因多是下述的幾條內容。

    上牽引力過大上牽引力過大是指“浮漂的調目過高”,當浮漂的調目過高時,只有鰱鱅吸食的力氣大於浮漂產生的上牽引力,才能促使浮漂出現訊號,但是又會因為浮漂上牽引力過大,而造成把鉤餌拉離魚嘴的現象,進而造成了不中魚。餌料霧化過快一般的鰱鱅餌料是不具備浮水性的,當鰱鱅餌料霧化過快時,餌料自然會向下脫落,進而鰱鱅魚的魚嘴會離釣鉤較遠的地方濾食餌料的霧化,進而不去貼近釣鉤去吸食餌料,從而造成了提竿不中魚的現象。刺魚時機不正確因為鰱鱅特殊的進食形式,就決定了在刺魚時機上面的要求。當無法判斷浮漂正確的訊號時,而產生的揚杆刺魚,就會造成不中魚或者是錨魚的現象。垂釣水層過深鰱鱅在水中多會是在某個水層停留進食,當垂釣的水層過深時,就會因為鉤餌處在鰱鱅所聚集魚群的下方,揚杆刺魚的過程中就會出現錨魚的現象。

    概述:上牽引力過大,餌料霧化太快,刺魚時機不正確和垂釣水層過深是造成,垂釣鰱鱅時提竿不中魚和錨魚現象的主要原因。

    解決空杆和錨魚的方法

    根據問題所描述的垂釣水深,基本可以斷定造成空杆和錨魚的現象,多不會是因為垂釣水層所造成的。所以在這樣的垂釣情形下,解決空杆和錨魚的方法多有下述幾種。

    降低調目既然過高的調目會造成上牽引力過大,從而形成空杆和錨魚,那麼就需要以降低調目的方法來應對。但垂釣鰱鱅時的降低調目並不簡單,更多的是需要事先將餌料的比重減小,才能夠實現調目的降低。減小餌料霧化垂釣鰱鱅時往往離不開餌料的霧化,想要以減小霧化來解決空杆和錨魚的問題。那就不能夠使用粘粉一類的餌料去減小餌料霧化,只能在開餌時候透過開餌手法和水比去相對應的減緩餌料的霧化,並且還要保證餌料具有持續霧化才可以。調整刺魚時機鰱鱅濾食餌料時,浮漂展現出來的訊號,多是忽上忽下有規律的如同呼吸一般的訊號。而真正鉤餌入嘴的訊號會是小而有力的下頓,往往在這樣的時機下揚杆刺魚就會大大提高中魚率,進而降低空杆和錨魚的現象。主動降低線號垂釣中子線過粗無疑是會影響鉤餌的入口,所以在垂釣鰱鱅時,如果出現浮漂出現動作提竿不中魚時,只要在所垂釣的鰱鱅不是太大的情況下,就可以適當的降低子線號數去應對。

    概述:當垂釣鰱鱅時出現提竿不中魚和錨魚現象時,可以透過減輕餌料比重,降低霧化,調整刺魚時機和降低線號這四個方法來解決。

    最後的全文總結

    因為鰱鱅特殊的過濾型進食方式,自然想要解決提竿不中魚和錨魚現象,那就要自然的面對這樣的特殊進食方式,然後再從影響鰱鱅進食的原因下手,找出造成垂釣問題的原因,最後透過合理的方法去應對,才能夠順利解決不中魚和錨魚的現象。

  • 6 # 博林愛生活

    因為鰱鱅的生活習性是中上層魚,它不會低頭撿食,大多數是靠吸食水錶的浮游生物或者其他東西為生,可以說是濾食。一般都是離底釣浮採用酸臭味型的餌料,霧化要好就是這個原因,方便吸入。另外,鰱鱅在吸食過程中有個特點,它是從霧化的餌料周圍逐漸一口一口的像餌料靠近,不像其它魚類直接奔鉤上的餌料而去,所以就導致很多時候明明看到有口卻提竿不重,或者經常錨到魚身,或者不是正口在溜魚過程中跑魚斷線。這個時候你需要做出改變,改變子線雙鉤的距離,把上下兩鉤間距拉大,如果平常5公分釣鰱鱅就拉到12到15公分,並且上鉤掛餌下鉤空鉤,或者上鉤掛大餌下鉤掛小餌,這樣使上鉤餌料在霧化的時候使魚靠近下鉤,在吸食餌料的過程中把鉤吸入,希望有用可以試試看。

  • 7 # 肥到漏油了怎麼辦

    其實一米五的水深我覺得釣底比釣浮的效果要好,水不深釣浮會令鰱鱅亂層竄窩很容易錨魚。控制好霧化守底這樣對魚情把控能力要好很多的。

  • 8 # 阿偉野釣

    怎麼判定的是鰱鱅口? 有可能是蹭線!錨魚就說明了你釣的水深肯定不對。1米5的水深你釣離底1米?也就是釣浮50公分,如果你的餌料霧化再快一些,鰱鱅還會上浮,然後你基本都是錨魚,沒有正口!

    一,先說錨魚的問題。釣浮50公分了,還是錨魚,就說明鰱鱅在的水層更淺,適當再釣淺。浮漂下推一次不超過10公分,釣淺,慢慢找口,直到可以正口為止。不過你也沒多少操作空間了。

    二,適當控制一下餌料的霧化。餌料適當的搓揉幾下,增加一些粘度但是不要過分,控制下餌料的霧化速度,儘量把魚層往下壓點。適當減少雙鉤鉤距,5公分都可以。上鉤餌可以蓬鬆一些霧化效果好。下鉤餌儘量搓粘一些控制下霧化速度,保證一定的附鉤時間,讓鰱鱅有時間去吃。

  • 9 # 風雨釣行

    一:鰱鱅屬於中上層魚類,在水深1.5米的深度活躍時,我們就要換位思考了。在這種水深的情況下,勢必它不會活躍在上層,因為水相對淺,魚要躲避生存的各種危險,而多半會在離底20-30公分左右覓食,這時候你選擇釣浮,就會形成多魚搶食現象,餌料一入水就會一擁而上導致漂象很亂,沒有章法。而且大部分都是以蹭線為主,這就是在搶食過程中,釣起來不是正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線組不存在問題,但鉤可以選擇更大點的,比如十號伊勢尼,八號新關東,十號伊豆起步。因為鰱鱅嘴大,在進食時不斷地過濾(一吐一吸)鉤小了容易被洗出來,建議用伊豆等寬門鉤為佳。

    我們釣魚的時候,要學會多思考,多求證,多應變。結合不同的環境做不同的轉換方式,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可不必說非要釣底或釣浮,我們完全可以用釣離底的方式釣行程法,因為魚密度大,釣行程更容易引起魚的注意力和主動的搶食。

  • 10 # 瑪德屏泰禁嚴俺

    選合適的鉤型,鉤號,浮漂,縮短雙鉤距離,一般3個鉤距就夠了,然後餌料霧化慢一點,不斷調整水層,有口打不中釣深一點,老是錨魚釣淺一點,剛開始有口就打,再慢慢的找正口漂像。

  • 11 # 酷湖釣魚人卓哥

    釣鰱鱅其實對大多數釣友來說,拋竿和開餌都不是問題,透過練習基本都可以熟練掌握,中魚率才是需要探討的關鍵。

    透過你給出的資訊,我將圍繞以下幾個問題,結合實戰來解答。

    釣鰱鱅水層的問題線組搭配問題正口的疑問判斷鰱鱅水層問題

    判斷鰱鱅的水層,不是要確定魚在多深的水域活動,而是要確定吃口動作,在多深作釣更好,會更容易正口上魚。

    有時候魚層的變化,除了天氣氣壓原因,還和餌料狀態的關係也很大,我們一般透過浮漂動作判斷水層。

    如果浮漂不出現吃口,沒有小魚鬧窩,並且會有蹭到線的感覺,小幅度搖晃,這個時候可以判斷,是餌料霧化將魚誘到了上層,或者因為天氣、氣壓等問題,魚停留在固定層,這時候是作釣的太深了,需要調整。

    這時候需要釣淺點,還可以將餌料打粘點,控制住魚層,不要亂層,每一次調整10公分深度,到魚口出現。

    如果吃口老是頂漂,或感覺上下湧動伴隨下頓,這也是釣深了,但這種情況吃餌過程很久後,才出現黑漂。有時候就怕餌料霧化,堅持不到最後的吃餌動作出現。如果輕微有下頓,也可以嘗試抓口,只是正口率會低很多。

    可以釣淺點,每次調整一個鉤距,也可以不調整浮漂,將餌料打粘。

    如果反覆黑漂,或者湧動浮漂黑漂不中魚 ,這個時候需要釣的更深點。

    每次調整以一個鉤距為步頻,釣深點,直到中魚。

    以上都是釣的太淺,或釣的太深,而且透過浮漂動作,很容易判斷。

    有時候調整幅度過大,還需要再次深淺調整,但無論如何,直到調整到合適的深度。

    養殖塘和淺水區

    透過你描述的釣場環境,水深1.5米,其實這種情況,已經很淺了,這個深度類似魚塘深度,幾乎失去釣上層水域的意義,一般淺水作釣有下面幾個問題。

    淺水鰱鱅作釣,中魚後容易炸窩,所以不建議釣浮。不上魚做窩過程中,當魚聚集的時候不像深水,小範圍聚集,魚自己都會竄動,導致假訊號太多,也不容易中魚。線組問題

    線組搭配其實對於釣魚來說,問題還是在子線和鉤上,對吃口有直接影響。

    釣鰱鱅我們說吃餌,其實不太合適,因為鰱鱅其實是在吞吐水,透過魚鰓過濾吸收餌料,實際上叫吸餌。

    所以餌料狀態、鉤距、子線長度,會直接影響吃口,我們假設餌料狀態沒問題。

    子線長度

    鰱鱅子線比較大,如果子線太短,魚吸餌彎曲,就會因為偏硬導致不容易進口,一般需要80左右會比較合適,如果你的子線柔韌性比較好,這個也可以忽略。

    魚鉤距離

    作釣時餌料霧化相對固定,餌料散落,會一直持續,但魚吃餌都會向餌慢慢靠近,如果直線太長,不在吃餌範圍的魚,晃動下鉤子線的機率就會更大,這樣導致上鉤吃餌的魚還沒進口,就出訊號,這時候起竿就會錨到魚,正口就少,當然釣魚可以以漁獲為目的,上魚就可以,但正口相對不容易跑魚。

    魚鉤要求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魚是吸餌,越輕正口優勢越大。

    正口問題

    鰱鱅魚是依靠吸水來吃餌的,餌料霧化、鉤距,是決定是否正口的重要因素。有時候我們透過調整深度是可以解決找魚的問題,但決定性因數還是餌料霧化狀態,有時候魚進窩,有口打不中魚,還需要將餌料打的更粘,所以餌料狀態需要有針對性。

    我們來看一個最完美的場景,就很容易理解。

    透過最合適的作釣場景舉例:餌料入水開始霧化,餌料比重合適,脫落霧化後,飄落一定距離就會減緩,甚至懸浮保持,這樣剛好將下鉤包裹,這時候魚來吸水、吐水吃餌,剛好可以把鉤吸進去,就會出現黑漂,我們起竿中魚,這是鰱鱅釣法的技術底層理論。

    如果霧化效果不好,會導致各種浮漂動作,正口非常少,這毫無疑問就是,餌料狀態和鉤距搭配問題導致。問題總結

    最後我根據今天的問題和作釣場景總結如下。

    鉤距太長,更容易導致正口率低,畢竟魚還沒將餌吸到嘴裡就出現動作,提竿過早就會錨到魚,但中魚率可能會更高,這個可以根據作釣習慣調整。作釣水深問題,一般1.5米這個深度,對於釣鰱鱅其實問題很多。如果窩點魚聚集太多,容易魚自己就散窩,並且在拋竿的時候也會驚動魚,導致魚口很少,假動作也很多。餌料霧化可以等魚進窩後,分一部分打粘點,上餌時不用太大,這樣淺水釣下層,可以提高正口率。

    魚塘和淺水,唯有離底釣浮,下鉤離底10公分。透過嘗試你就會知道差別,漁獲可以說明一切問題。

    其實你這個線組搭配,主線也會有問題,pe在臺釣時,水下狀有傳導問題,像釣鰱鱅這種快魚,都會對抓口和漂像有影響,如果可以,還是避免用pe臺釣鰱鱅。

    說了那麼多,其實目的就是透過基礎,來佐證應對方法,透過掌握方法,瞭解方法應對問題的目的,才可以徹底解決你的疑問。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80後離婚了,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