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aladinpal

    定一個小目標,持有一個翻倍股,你就知道誘惑有多大。再重倉持有一隻翻倍股,再到獵殺10倍股,做一隻有嗅覺的鯊魚,努力尋找鮮血,祝成功!

  • 2 # 老馬檢視

    股市也適合地攤貨,別老想業績,要想十倍就得在地攤貨中挖掘,別老跟巴菲特和林奇這樣的西方人學,你會輸得很慘。

  • 3 # 廑芩

    找十倍股,是可遇不可求的,你找到了,也未必拿得到。但是找翻倍的牛股就相對容易的多了,當一個行業即將出現業績拐點的時候,牛股輩出。2018年的豬肉,2019年的消費,水泥,科技股……很多

  • 4 # 堤岸獨行

    股改的時候望春花翻過十倍,可惜那時候錢不多,現在叫中源協和了。。。。後來信邦製藥可以翻十倍的 可惜走早了翻了3倍多走了。。。。。今年這波未名醫藥盤面上看漲了5倍 實際到手3倍左右。。。。。下一支翻倍比較有把握,也有可能3倍吧。。。。

  • 5 # 琅琊榜首張大仙

    彼得·林奇::“如果你持有過一隻10倍股,就知道10倍的投資回報有多誘人”

    可以說,在市場裡買到過10倍股的人就不多,並且能夠抓住10倍漲幅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指的是那些短期上漲幅度達到10倍的個股。

    那麼,可以買到,甚至堅持守住的人,幾乎全無。

    所以,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無法透過短線投機獲得10倍的利潤。

    而且,所謂的10倍個股,無非就是長期持有白馬股,從而獲得了10倍的利潤。

    就好比我們熟悉的那些成長白馬股。

    他們的長期利潤都是一個年化複合增長的狀態,因此長期持有,它們的股價會貫穿牛熊市。

    再加上一些所謂的分紅,配股,那麼,最終的收益可能遠遠不止10倍。

    而對於我來說,我則更喜歡利用牛熊的週期進行復利達到10倍。

    簡單的說就是A股存在牛熊週期。

    如果以一輪完整牛熊市3倍以上收益來計算的話,兩輪就可以達到10倍左右的收益了。

    其實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

    在我看來,後面兩種的投資策略都是會比第一種尋找10倍大牛股,大妖股更靠譜的。

    但是無論是誰。

    一定是認知和經驗累計到了足夠的高度,才能夠抓住10倍的收益。

    因為你賺到的錢都是認知變現,你虧掉的錢都是認知缺陷。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互匹配為止。

  • 6 # 路西法888

    十倍股很誘人,問題是:第一,多長時間漲十倍?第二,A股三千多隻股票,選中十倍股的機率有多大?第三,以為是十倍股,結果十年過去了漲幅不大,浪費的時間怎麼辦?

    所以,我從來不做價值投資,而是做技術趨勢投機,特別是在A股這個賭場。

  • 7 # 禪壹

    選擇10倍股,並不如 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持有過10倍股,但是沒有賺到10倍的利潤,有的人甚至在該股的回撥中虧損出局了。而幾年後回頭再開啟這種股票看,發現股價已經高不可攀,為自己當時虧損出局扼腕嘆息,後悔不已。

    能成為10倍股的股票不多,能拿住10倍股的人更少。

    作為股民,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的思想,讓大部分股民很難長期持股。因為10倍股的持股時間,經常是要在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這樣的個股,並不是 一直上漲的,期間也是有下跌回調的過程,以及再度走好的過程。能夠在股價漲漲跌跌的中途過程中,不去在乎股價的,一直拿著不出局等待10倍的股民,實在是太少了。我想,敢說出自己一直拿著大牛股等到10倍利潤的時候,才出局的人,少之又少吧!

    能拿住大牛股的,有2種人。

    一種是真正做價值投資的股民。他們 能夠從行業,政策,前景,市場佔有率以及企業的財務報表等各種渠道對企業進行分析,發現價格遠遠低於未來價值的個股,進行逢低吸納,長期持有。直到達到預期的價格目標。

    另一種是做長期趨勢的股民。他們注重技術分析,從大週期的形態中去選擇走強的個股,長線持有,只要長線趨勢沒有發生改變,K線大形態仍然向上,就堅定持有,直到明顯的頂部形成。

    我很佩服這兩種人,他們真正詮釋了長線是金的理念,這樣的人雖然很少,但是很值得廣大股民去學習。交易不在次數的多少,而在盈利的大小。頻繁交易,只能是給券商繳納更多的佣金,自己的本金並不一定能夠快速增長。

    你投資過10倍的牛股嗎?

  • 8 # 雲哥3782

    如果不考慮倉位及持有周期,空談幾倍股是沒有意義的,比較現實的是選擇一種贏率高的交易系統,分散投資,依靠機率和複利博取長期穩定收益。

  • 9 # 謙秋說

    彼得·林奇的名言:“如果你持有過一隻10倍股,就知道10倍的投資回報有多誘人”大家是否投資過10倍股?

    彼得林奇的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同的。但非常遺憾的事情是我還沒有持有過一隻10倍股。不過沒吃過豬肉,好歹看過豬跑。我可以模擬10倍的投資回報,對我賬戶的影響。接下來我來說說我錯過的幾個10倍股案例,雖然也算是賺了一點蠅頭小利,但比起10倍來說,幾乎是不值得一提的節奏

    1)武鋼股份,這是我買過的第一個股票。那是在2006年6月份,我準備了1萬元,在2.5元買了4000股武鋼,雖然是第一次買股票,但其實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這個公司,分紅是0.3元一股,股息率算下來是12%,而且從分紅資料來看,我覺得還是比較穩定的。大概8年就能收回成本,還有一定的成長性。我覺得這個價格買入,虧本是小機率事件,就當買店鋪的心態投資挺好。可惜,當時指數走的很牛,而股價,居然是3個月不漲,而其他看好的個股,翻倍的都有了。是在等不了,我就平價賣出,還虧了點手續費,殊不知,最終它漲過25元,妥妥的10倍股。這算是給我上了第一課。

    2)伊利股份,這是我真正想重倉買入的股票。這是2008年10月中旬。我自從6124點清倉之後,一直沒有買股票,但當時我看伊利跌到了7元附近,總市值大概40多億,我當時定的目標是跌到5元,我就全倉買3萬股,雖然這個計劃看起來很妥帖,其實畢竟15萬元也是一筆鉅款了,最終敢不敢買還是另說。後來伊利跌到6.5元之後,再也沒有跌下來。甚至還翻倍了。結果我就放棄了這個計劃,買了信託產品。3年之後,我再來看伊利的時候,已經是妥妥的6倍股,而到今天來看,已經是50倍股。這也算是想到了,但沒做到的案例了。

    3)五糧液,這是我在2013-2015年,度過熊市末期,牛市初期的投資標的。這在2013年2月份,五糧液跌到26元的時候,開始進入我的價值投資標的。隨著一路跌,我慢慢補倉,我再也不希望伊利股份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寧願買的貴一點,也要確保低位買了股票。不過煎熬剛剛開始,一路跌,一路補,最終我在14元的時候,補上了最後的資金,但股價還是在跌到12元才真正見底,從我開始關注到企穩,整整1年時間,這是重倉,特別難熬的日子,後面的日子好一點,等2014年底,五糧液回到了24元附件,我賺了50%之後,預感到牛市要來了,所以開始選擇換股買入券商股。這是第三次放掉了大牛股,雖然曾經在2015年12月,拿回來一些,不過心境已經沒有了。都是短炒的節奏。看看今天已經是160元了。其實7年時間已經是20倍股的節奏了。

    總之、以上三個上市公司,我是經過深思熟慮,只是機緣巧合,最終都沒有能夠拿到10倍股,不過從收益率來說,很顯然一次比一次更加成熟,客觀。這也是帶動我走向價值投資的重要原因。可能透過以往的投資案例回顧,我也能提升自己的財商,我相信財商提升了,未來一定能慢慢轉化成財富

  • 10 # 李曉通說股

    抓住十倍牛股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而能把夢想變成現實的屈指可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我就來告訴大家如何才能抓住十倍牛股,以及我們曾得到和失去的十倍牛股,經驗教訓與大家分享。

    抓到十倍牛股的方法一是按照經濟週期規律找。

    90年代中後期,人們物質需求快速提升,誕生了四川長虹這個大牛股。

    2000年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誕生了萬科A這個大牛股。

    2008年前,中國GDP增速創出歷史新高,雲南銅業等一批強週期股何止十倍?

    2008年後,我國經濟轉型,弱週期的醫藥、釀酒、食品長牛股比比皆是!

    抓到十倍牛股的方法二是按照核心競爭力找。

    如果說一個企業具備了獨特的資源優勢,門檻高,那麼就可以穿越牛熊。

    抓到十倍牛股的方法之二是找到大風口,也就是找到階段龍頭股。

    2003年移動互聯的中青寶。

    2015年的混改股中國中車、線上教育與網際網路金融股全通教育、安碩資訊。

    2019年的5G龍頭東方通訊。

    2020年前後的元器件滬電股份、消費電子漫步者等。

    抓牛股並不難,更難的其實是騎牛股,很多人其實買過,但是都被甩下了車,如果有硬邏輯,耐心堅守很重要,因為任何一個股票中間都會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洗盤或是長到數月的洗禮。

    我們所親歷的十倍牛股之一是海虹控股,現在叫國新健康。之二是銀河投資,現在ST了,所以呀投資之道一在於堅守,二在於適時退出,缺一不可。

  • 11 # 只知其然

    真心拿不住,說說去年今年的幾隻票,漫步者幾乎最低點進去5塊左右,九塊走人,不甘心16進去20又跑了。晶方科技27,35走人。歌爾股份三次都是賺2塊走人,凱撒文化去年還賠了一點點,龍蟠科技也是去年毛都沒有賺到,今年好一點點,年初奧翔藥業反覆T,成本到10塊多一點,這次46跑的,可想而知八倍票,跑在半山腰,最近操作,日豐股份抄底23,目前持有,均勝電子也是第二波進去的19多點,今天減倉三分之二,就一個總結,小韭菜頂得住賠,經不起賺,這個一定要改否則掙大錢難

  • 12 # 星火燎原dp

    彼得·林奇的投資哲學是一種價值投資的理念,比較適合大眾的散戶穩定投資者。彼得·林奇,基金經理管理者;建立交易信心,戰勝專業人士;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就會戰勝專業人士;不想費力研究股票的,買基金就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是彼得·林奇的一些投資理念。認識大老闆,會很有效果;去商學院學習;怎麼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試探性買入;買入小盤股;基金換手率的降低;精選個股+買入+持有;金融、製藥、國防股;崩盤,留出資金備用,是至關重要的;和大佬,上層的合作,資訊溝通是很有效的;找到真正的牛股,才是有意義的。把選股的過程記錄下來,看看是怎麼回事,記錄買入和賣出的原因;千萬不要買業務複雜的公司;愛屋及烏法則的案例選股法;分析師不看好,那麼其中就會有好東西;人棄我取法則:找到劣勢中最強勢最有競爭力的那個;壟斷>競爭的優勢;在市場中被慾望支配的賭徒結果是不會好的;工作狂+家人感情的培養;不要幻想它們會奇蹟般的起死回生......不被慾望支配;勤奮;靈活策略;生活中獲取靈感;愛屋及烏;戰勝自己的貪婪和恐懼;業務投資者比專業投資者業績更好;只要有心一定會比專業的人做的更好,要用專業的方法來做。太聽別人,容易輕信別人,不善於獨立思考。基本面投資法則;投資之前要有投資邏輯:業務模式+公司業績+同行比較+歷史比較+預計極端情況+收集負面訊息止損的設定是在買入之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貪圖享樂的公司是沒有發展的;股票週期轉換;強弱週期的運用;自下而上的選股方式;小盤股;低股;不斷的學習與調研,才有意義;

    以上是彼得.林奇的投資哲學和思維認知。自己對當下交易的感悟:設止損,加上一個風險的把握沒有做好,怎麼樣無壓力無風險才有意義。整體上來說,自己需要有一個正常的思維能力,而不能帶有情緒性的交易。實際上也就是在無壓力的狀態下來做單,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隨著時間的積累就會有效果,也就是要有一些變現的能力。運用不同的交易模型來培養不同的操盤手,這樣就可以把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利用起來,就可以把一個模型運用到極致,這樣成長的效果就會很好,模型集合群就會有好的結果。

  • 13 # 緣靜止

    我想,投資過十倍股的人大有人在,賺到十倍收益的人鳳毛麟角。為什麼這麼難呢?

    你不知道它能夠漲十倍,甚至更多。

    十倍股都是後來發現的,當時並不知道,也沒法知道。上市企業這麼多股票,你開啟年線看看,很少股票年線是上升趨勢的。有很多是發行股票的時候就是高估的,後面基本跌很多年,有的壓根就沒起來過。

    比如中石油,我相信買入的人都可能覺得這個股票未來會是大牛股,甚至是十倍股。但實際上發行的時候基本就就是最高點了。這也是十倍股,只不過是向下的十倍股罷了。

    就算你知道是十倍股,你也拿不住。

    舉一個例子說明吧,簡單直接。

    這是貴州茅臺的年線,前面可是有八九年沒怎麼漲的。八九年可不是彈指一揮間那麼容易。中間有多少反覆和下跌?當時你根本不知道十倍需要多長時間,你怎麼能扛得住?

    茅臺現在價格兩千多,萬一若干年後漲到兩萬多呢?沒準現在還是地板價呢,這需要真正的勇士去堅定持有。沒準也有可能。所以,未來並不好預測。

    假如你碰到漲了很多倍的股票了,堅定持有了,萬一碰到仁東控股這類的股票,作何感想?

    多少年的堅守瞬間化為烏有咋辦?

    大部分股票其實都不適合長期持有的。

    企業也有有生命週期的,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所以,永續經營的企業鳳毛麟角。所以投資必須擦亮雙眼,看看手裡的股票未來是否有潛力。

    大部分股票只有參與一段時間的價值,並不具備長期持有的價值。

    總結:正因為未來不可預測,買到十倍股的人並不少,但堅定持有並且相信這個企業能起來的人就很少了。這不是投資者們沒有眼光,實在是股票投資者比經營者更難。馬化騰還在低位賣掉自己的股票呢,李澤楷還在低位拋掉騰訊的股票呢。就連任正非曾經還想打包賣掉華為呢。如果華為是上市企業的話,當時的投資者能堅持住嗎?

    劉元生三十年前360萬買入萬科,賺了上千倍,是不是很牛?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三十年前人家能拿的出三百多萬了。當時人家幾千萬的身家,出幾百萬那是毛毛雨,餘錢投資,反而能拿的住,經歷的了風雨。如果他全部身家放裡面,我不相信他能扛得住那麼多次調整!

    所以,投資還是沒有投資過十倍股不重要,重要的是餘錢投資,做好人,低價買好股,方能得好報。

  • 14 # 星火燎原dp

    彼得·林奇的投資哲學是一種價值投資的理念,比較適合大眾的散戶穩定投資者。彼得·林奇,基金經理管理者;建立交易信心,戰勝專業人士;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就會戰勝專業人士;不想費力研究股票的,買基金就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是彼得·林奇的一些投資理念。認識大老闆,會很有效果;去商學院學習;怎麼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試探性買入;買入小盤股;基金換手率的降低;精選個股+買入+持有;金融、製藥、國防股;崩盤,留出資金備用,是至關重要的;和大佬,上層的合作,資訊溝通是很有效的;找到真正的牛股,才是有意義的。把選股的過程記錄下來,看看是怎麼回事,記錄買入和賣出的原因;千萬不要買業務複雜的公司;愛屋及烏法則的案例選股法;分析師不看好,那麼其中就會有好東西;人棄我取法則:找到劣勢中最強勢最有競爭力的那個;壟斷>競爭的優勢;在市場中被慾望支配的賭徒結果是不會好的;工作狂+家人感情的培養;不要幻想它們會奇蹟般的起死回生......不被慾望支配;勤奮;靈活策略;生活中獲取靈感;愛屋及烏;戰勝自己的貪婪和恐懼;業務投資者比專業投資者業績更好;只要有心一定會比專業的人做的更好,要用專業的方法來做。太聽別人,容易輕信別人,不善於獨立思考。基本面投資法則;投資之前要有投資邏輯:業務模式+公司業績+同行比較+歷史比較+預計極端情況+收集負面訊息止損的設定是在買入之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貪圖享樂的公司是沒有發展的;股票週期轉換;強弱週期的運用;自下而上的選股方式;小盤股;低股;不斷的學習與調研,才有意義;

    以上是彼得.林奇的投資哲學和思維認知。自己對當下交易的感悟:設止損,加上一個風險的把握沒有做好,怎麼樣無壓力無風險才有意義。整體上來說,自己需要有一個正常的思維能力,而不能帶有情緒性的交易。實際上也就是在無壓力的狀態下來做單,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隨著時間的積累就會有效果,也就是要有一些變現的能力。運用不同的交易模型來培養不同的操盤手,這樣就可以把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利用起來,就可以把一個模型運用到極致,這樣成長的效果就會很好,模型集合群就會有好的結果。

  • 15 # 緣靜止

    我想,投資過十倍股的人大有人在,賺到十倍收益的人鳳毛麟角。為什麼這麼難呢?

    你不知道它能夠漲十倍,甚至更多。

    十倍股都是後來發現的,當時並不知道,也沒法知道。上市企業這麼多股票,你開啟年線看看,很少股票年線是上升趨勢的。有很多是發行股票的時候就是高估的,後面基本跌很多年,有的壓根就沒起來過。

    比如中石油,我相信買入的人都可能覺得這個股票未來會是大牛股,甚至是十倍股。但實際上發行的時候基本就就是最高點了。這也是十倍股,只不過是向下的十倍股罷了。

    就算你知道是十倍股,你也拿不住。

    舉一個例子說明吧,簡單直接。

    這是貴州茅臺的年線,前面可是有八九年沒怎麼漲的。八九年可不是彈指一揮間那麼容易。中間有多少反覆和下跌?當時你根本不知道十倍需要多長時間,你怎麼能扛得住?

    茅臺現在價格兩千多,萬一若干年後漲到兩萬多呢?沒準現在還是地板價呢,這需要真正的勇士去堅定持有。沒準也有可能。所以,未來並不好預測。

    假如你碰到漲了很多倍的股票了,堅定持有了,萬一碰到仁東控股這類的股票,作何感想?

    多少年的堅守瞬間化為烏有咋辦?

    大部分股票其實都不適合長期持有的。

    企業也有有生命週期的,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所以,永續經營的企業鳳毛麟角。所以投資必須擦亮雙眼,看看手裡的股票未來是否有潛力。

    大部分股票只有參與一段時間的價值,並不具備長期持有的價值。

    總結:正因為未來不可預測,買到十倍股的人並不少,但堅定持有並且相信這個企業能起來的人就很少了。這不是投資者們沒有眼光,實在是股票投資者比經營者更難。馬化騰還在低位賣掉自己的股票呢,李澤楷還在低位拋掉騰訊的股票呢。就連任正非曾經還想打包賣掉華為呢。如果華為是上市企業的話,當時的投資者能堅持住嗎?

    劉元生三十年前360萬買入萬科,賺了上千倍,是不是很牛?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三十年前人家能拿的出三百多萬了。當時人家幾千萬的身家,出幾百萬那是毛毛雨,餘錢投資,反而能拿的住,經歷的了風雨。如果他全部身家放裡面,我不相信他能扛得住那麼多次調整!

    所以,投資還是沒有投資過十倍股不重要,重要的是餘錢投資,做好人,低價買好股,方能得好報。

  • 16 # 王珏不聽任何人

    說說我賺到的三個10倍股中的一個吧,這個經歷,基本建立我的股票投資理念,改變了我過去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這些認識可能和市場上的所有人都不一樣,先說經歷:

    上個實際九十年代初,炒股就是今天買明天賣,進入股市兩三年後,一直虧點賺點,最多時估計虧了30%,1995年11月,我看到四川長虹業績好,市盈率低(13倍左右,當時大部分股票市盈率都在七八十倍,長虹是大盤股,沒人買),就在10元整買了1000股,(要知道,當時最好的彩電全部是松下東芝三洋這些日本品牌,四川長虹算是最好的中國產彩電品牌。)買到後就開始慢慢下跌,最低跌到了7.元多,當時還持有兩三隻其他股票,沒錢了,也沒有補倉,在8元左右我的親戚和同事跟著我也買了點,後來就開始慢慢漲,親戚同事們在10元到13元元左右都賣了,我沒有賣,又過了一段時間,長虹上漲到了20多元了!翻倍了!要知道!當時心裡那個高興,你認為只是賺的多高興嗎?那是自豪!那是驕傲!那是能幹!

    當然中間有調整,這不是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堅持持有,在沒有現在的資訊條件下,我透過報紙電視,根據新聞收集長虹的相關經營資訊,透過長虹的稅收,總產值,計算當年公司的收益,每次得到的資訊都支援了我的持股信心。在1996年期間,市場上很流行的一句話:“任何時候買入四川長虹都不會虧”!這不是假話,當時長虹的業績非常好!但是,在2017年六七月份的一天(時間記不清楚了),一個事件,我決定賣出全部長虹股票(透過兩次十送六,我的股票已經有2560股):

    我在電視上看到, 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倪潤峰,在全廠職工大會上的講話,有一句話,讓我下決心買掉正在如日中天上漲的四川長虹,他說,“從現在起,我們全廠職工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我在約43元賣了,兩年前的一萬元,變成了11萬,這是我的第一桶金,第一次賺十倍!最重要的是,初步建立了我以後的投資理念!直到現在,我不認為投資股票賺錢有多困難。困難的是想短期賺大錢!

    第二個十倍股是中信證券,這個在2007年大牛市中賺到的,不值一提!現在還持有的貴州茅臺!已經賺了約11倍!其故事值得一提……

  • 17 # 薛定諤的茅臺

    持有過很多10倍股,但是唯一一次賺到10倍的是貴州茅臺,2010年買入,持有到現在,2016年減持了一部分。比亞迪、三一重工、福耀玻璃,萬華化學、金域醫學、特斯拉這些是曾經擁有過,但沒有賺到10倍的。

    很多人誤解了,“以為知道”和“知道”,“知道”和“做到”之間的巨大差別。大部分人在覆盤的時候,把“以為知道”當成了“可以做到”。

    就我的經驗而言,要發現一隻10倍股,並且能賺到10倍,你需要對這隻股票有充分的認知,巨大的耐心智慧,長期主義。

    而我自己也不認為,我可以再次發現並持有一支股票賺到10倍以上。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有多難。

  • 18 # 李子延

    2017年尾買了中芯國際。當時一股12元,市值600億,對標了臺積電,猜測5年後能到3000億。

    2018年,港股大跌,中芯國際跌到6元一股,市值300億,補倉,一直補到成本7元左右。

    理由很簡單,上漲邏輯沒變,3000億的估值有可能實現。600億市值都覺得便宜,300億市值自然更便宜。

    2020年,趁著中芯國際在A股上市的風口,中芯國際的港股也漲到了3000億市值,完成投資目標。

    覆盤這個操作,大概有以下原因:

    第一,採用了符合市場主流認知的估值法,沒有用PE估值,而是用PS估值,並且對標臺積電,跟後來市場的主流看法一致度高。

    第二,倉位不算大。如果在600億的時候滿倉,腰斬之後肯定會驚慌失措。而且也沒錢補倉,這種煎熬,堅持到回本之後,大概會堅持不住,清倉,也就錯過了後來的上漲。

    第三,2018年1月和2月,在港股買了大量認沽期權,對倉位做了對沖。事實證明,對沖很有效,在2018年整年的回撥中,認沽期權的獲利,完全覆蓋了腰斬的虧損。

    所謂認沽期權,就是一種在到期日,約定以某個價格,賣出證券的權利。比如,一份13000點的認沽期權,就是約定,在到期日時,無論現在的指數是多少點,我都可以按照13000點的價格,賣出行權。

    當時,我買的是13000點的認沽期權,半年期,一份期權的期權金是300多,後來指數跌到了9000,每份期權的價格是4000。

    再說回題主的問題,很多人看彼得•林奇,看巴菲特,都會推崇他們的長期投資,拿住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堅持不放手。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些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對手上的倉位進行對沖。

    巴菲特最喜歡的,就是在市場過熱的時候,賣出自己手上股票的認購期權。

    所謂認購期權,就是約定將來某個時期,以約定價格,買入特定證券的權利。比如一隻股票,現在價格是50元一股,6個月到期的70元認購期權,是7元一份。

    A買入了認購期權,6個月後,如果股票價格到了90元,A還可以按照約定用70元價格買入,這時候A的獲利就是90-70-7=13元。如果到期股票價格低於77元,A就沒有獲利。

    對於賣出認購期權的B而言,6個月後,如果股票價格低於70元,B就賺了7元的權利金。如果價格高於70元,A選擇行權,B就需要用70一股的價格,把股票交割給A。

    巴菲特經常作為期權的賣方,因為他手上持有的都是高市值的股票,短時間內的漲幅不會太大,加上他都是在市場過熱的時候,賣出認購期權,一般都能穩賺權利金。即使偶爾失手,最多就是把手上股票交割給買方。

    很多人以為,長期拿住一隻10倍牛股,真的就是直接拿著不動。

    其實想想,如果你擁有一份長期的生產性資產,比如一家工廠,難道你會不給這份資產上保險嗎?

    大多數投資者拿不長股票的原因,除了心理因素,還有技術上的因素。他們所知道的股票,只有買入和賣出兩種操作,缺乏衍生品對沖的知識。

    就我這些年的經驗,長期價值投資,衍生品的保險功能,非常重要。

    以上。

  • 19 # 北京周鳳遲

    十倍利,對於許多股票投資者來說就是一個夢想,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要想得以實現,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一輩子都未能實現。

    肯定有不少股票投資者曾經與十倍乃至二十倍利的股票擦肩而過,有的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有的是就這幾年的事情,有的可能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

    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等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可都是紅得發紫的熱門股票,這些股票的漲幅都在一二十倍,乃至更高,這些可都是可以改變投資者經濟命運的股票。

    一個人如果他的經濟命運改變了,他的其他命運也就會隨之發生改變,並且還是實質性地改變,而不是那種一般性地改變。

    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不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經濟命運嘛。

    但是,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經濟命運的難度那又是非常之大的,而透過投資股票往往可以做到這一點,有的時候可以非常輕易做到這一點。

    股票,對於任何投資者來說都是非常公平的,大家的起點都是相同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的差距就表現出來了,而十倍利股票就是扭轉乾坤的神器。

    中信證券、廣船國際、億安科技等股票可能許多投資者都持有過,有的可能是短暫持有,有的可能是較長時間的持有,但是卻都沒有透過這些股票而富起來呢,就在於沒有在關鍵的時間點和關鍵的上升期持有,即便是持有了,也是半途而廢,因而未能成為贏家。

    類似於這種情況,可以說是比比皆是,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大家都知道貴州茅臺股票好,在它價格低的時候說好,在它價格高的時候還是說好,可是,自己就是不買。

    為什麼不買貴州茅臺股票呢,就是因為它的價格高,這就是一個最大的障礙,這個障礙要是不從根本上予以消除或者說根除的話,今後還會與十倍利的股票擦肩而過。

    貴州茅臺股票上市至今漲了至少180倍,是一隻少有的可以完全一個人經濟命運的股票,這隻股票給了我們將近二十年的機會,可是,我們對於它的上漲總是不理不睬,沒有采取過一次行動,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罪過”。

    大家都知道貴州茅臺股票好,但就是不買;大家都知道五糧液股票好,但就是不買。結果,貴州茅臺股票漲了180倍,五糧液股票漲了60多倍。

  • 20 # 迦葉一

    說起與股市的緣份純屬偶然。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故事是真實的。

    他比我大。除了房產,投入股市的最初本金約四百萬左右。2019年初賬戶已經上千萬。因為他我學習炒股,他教我。實際什麼都沒學,而且懷疑這人是不是騙子。

    因為一直對股市的認知很極端,認為它就是賭場,還有因為股市虧損傾家蕩產天台見的故事。今天回頭去看當時的想法非常可笑。在他的建議下,重倉買入了天立教育(港股)。當時股價很低,目前雖然沒有10倍,但距離10倍已經不遠。

    三年時間做過不到四次操作,基本都是做波段。首先是因為不會操作,其次跟他分手後不願意看股票。因為疫情開始認真做股票,開啟賬戶資金翻倍,不得不相信複利的威力巨大。也許就是別人說的傻人有傻福。看看天立市盈率有些高,減倉又買入了其他幾隻。雖然自己學習了很多股票知識,但我依然相信價值投資。很少操作。也經歷過中芯的暴跌、小米的暴跌,泡泡的暴跌。值得欣慰的是,目前都已經在盈利。

    透過股票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得不說,在股票市場中,賺比別人更多的錢,都需具備異於常人的忍耐力,承受能力,認知能力。有些人股票上漲+-50%,便頭腦發熱,心神不寧,惶惶不可終日。那賣出股票其實就是最好的選擇。賣出後,再去羨慕別人的股票翻了一倍、三倍,只能怪自己修行不夠,認知不足。

    市場上,能賺了五倍、十倍的牛人,都是屬於對財富承受力很強的人,他們經歷大小的危機而不動聲色,他們擅忍,能忍,會熬。做時間的朋友。感恩凌先生,感恩股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達嶺長城的一日遊現在開放了嗎?想去坐什麼車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