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待花開
-
2 # 溫風暖言聊教育
孩子起床磨蹭可以用以下辦法試試:
1、晚上早睡。一年級小孩子睡眠時間一般9個小時左右,所以讓孩子八點半上床,看看書,九點關燈睡覺。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知道5分鐘有多長,10分鐘有多長,洗臉刷牙需要幾分鐘,吃飯需要多久,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他幾點必須起床,不能磨蹭了。
3、把起床的事交給孩子,家長不要再叫他。一年級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讓他自己定鬧鐘,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等,這樣他就不會依賴家長了。
4、早上放一首孩子喜歡的歌曲叫醒孩子。我妹妹的兒子原來就很喜歡國歌,所以孩子不願起床時,妹妹就把國歌放起來,孩子聽到後不但很快起床,還要跟著唱一遍呢。
-
3 # 沸文
首先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不厭其煩的提醒,但是要提前做好白費口舌的心理準備,因為這是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不一定見效。
不用懷疑,孩子肯定會發生遲到的狀況,別上火,這可能是個好機會,你大可故作鎮定,讓他自己勇於承擔後果,遠比邊罵他邊催促他快點更有效果
-
4 # 會笑的月亮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
孩子磨蹭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改正的關鍵在於找準原因,對症下藥。5、6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什麼都忘記了。一邊做一邊玩是造成這個年齡段孩子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孩子好勝心強,因此,家長應利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 吃飯磨蹭也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原因可能是如今的孩子成天喝很多的飲料,零食不斷,這樣吃飯時沒有飢餓感,胃口不好,當然就會磨蹭了。因此,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合理進餐。多讓孩子喝白開水,飯菜要經常更換品種花樣,飯菜合胃口,吃飯當然香。此外,孩子進餐時正好是電視播放動畫片時間,邊吃邊看不僅影響食慾,也影響進餐速度,所以,最好關掉電視機,或者把進餐時間改到動畫片播放時間之前或之後。
孩子覺得不好玩的事幹起來也常常磨蹭。如果在屋裡玩厭了,想到室外走走,家長讓孩子把弄得亂七八糟的玩具收拾整齊,這時,家長千萬不能看孩子幹得慢而包辦代替,替孩子收拾好,應該讓他明白,許多事情雖然不好玩,但自己的事情就必須自己做,而且應該按時完成,大人小孩都一樣。同時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今每天必須完成的活動、學習時間表,並幫助、督促他自覺執行。另外,有時孩子磨蹭是因為缺少操作的技巧和動作不熟練。所以,及時教會孩子各種生活技能和訓練他們幹活時動作的規範化也十分重要。如係扣子,我們一般教孩子都是從上向下系,但經試驗,由下而上系要比由上向下快,且不易扣錯。圖書、玩具要分類擺放,裝玩具的箱子要大一些,這樣才能取用方便,節省時間。對幼兒而言,他們的思維具體形象,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沒有概念。他們做事的動力除覺得活動過程有趣外,往往只是盲目地服從大人的要求,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並不懂得浪費時間的危害。所以,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增強時間感和責任心的訓練,也是糾正孩子磨蹭的一個辦法。
-
5 # 安然也是樂媽
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洗漱,往往和學齡前沒有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有關。已經形成戀床習慣的孩子,家長不能一味地訓斥他們,以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是計算孩子穿衣、洗漱的一共需要多少時間,然後適當提前叫醒孩子,並且給孩子一個“緩衝時間段”,也就是提前叫醒孩子後,放一段時間的音樂,允許孩子有一個躺在床上從睡眠轉化到清醒的過程,而不要求他猛然起床,這樣也比較符合生物鐘的規律。家長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就是睡眠和臥床的時間多,未必質量高,有時反而會覺得四肢發沉,精神萎靡,還不如每天早早起床忙於工作或學習的精力充沛。因此給孩子灌輸起床時感覺不舒服是短暫的,養成一個好習慣將一輩子受益的思想。當然,家長也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瞭解是否有身體不適或者睡眠不足,以便適時作出調整。 由於孩子提前起床了,也能按照他目前的效率在家長要求的時間之前完成任務,不至於耽誤家長上班、自己上學,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再來心平氣和地鼓勵孩子不斷打破自己的紀錄,會有更好的效果。每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家長不要忘了表揚孩子。
-
6 # 陪娃寫作業的爸爸
讓他遲到一回就好了。
先和老師打個電話,說明一下情況,請老師幫忙,老師一般是很願意配合的。
為什麼孩子早上總是磨磨蹭蹭不肯起床呢。主要原因是不想去學校,現在的孩子太聰明瞭,當然知道學校沒有家裡舒服,所以會想方設法的不去學校。
具體怎麼應對呢?
和老師說明情況,請老師幫忙。很多人不願意和老師說,其實這個事情解決了對自己和老師都是件好事情,而且在學習方面,老師本來就是家長的合作伙伴,該請老師幫忙的時候就要請老師幫忙。老師在正常情況下,也是特別願意幫這種忙的。
我家的閨女一年級的時候,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們和老師進行了溝通,老師說,需要讓孩子接受事情的自然結果,如果遲到,正常處理一下即可,我覺得老師說的有道理,有一天, 孩子拖了一節課,終於如願的遲到了,我們給老師留了言,說明了情況,表達了對老師的支援。
晚上回來,孩子什麼也沒說。只是第二天早早就出發了。
堅持了幾周早去,卻因禍得福了,原來,早去的孩子,老師都會安排一些簡單的工作給他們作,比如打掃衛生,發作業本,我閨女因為天天去的早,活幹得自然也多,認識的人多,在入隊的時候,評了一箇中隊長,從此以後,上學就更積極了。
-
7 # 繪本講師妖媽
我也是一年級小學生家長,我孩子每天自己起床,不用叫、催,我的方法如下:
1、早睡早起,養成良好作業習慣從幼兒園起,我們家作息就很規律,每天早睡早起,節假日也是如此。一年級後,固定每晚10點上床睡覺,早上8:30起床(我們當地早上到校時間是9:40,10點上課)。
其實就是在幼兒園階段的作息規律上做了一點微調,我家規定,晚10點以後不許寫作業,以此確保孩子寫作業時利落不磨蹭,同時,也保障孩子每天有8小時睡眠。
家長有必要在小學一年級時,就幫助孩子一起建立良好的作業習慣,否則,只要作業上磨蹭拖拉,就會擠佔大量玩耍、睡眠時間,睡的晚自然早起困難,如果寫作業中,再被家長訓斥責罵,帶著情緒入睡,更是有損身體健康發育。
2、讓孩子品嚐下遲到的後果小學低段的孩子,天然的對學校敬畏,把老師的表揚和處罰都看做比天還大的事情,我們家長要充分利用孩子這一時期的特點,為孩子豎立基本學習紀律。
誰著急誰會想辦法,誰為那件事著急,那件事對誰才最重,有的孩子是根據大人吼叫催促的頻率、嗓門高低來判斷時間的緩急。
所以,無論早起還是作業,常常是大人都急火攻心了,孩子還在慢條斯理。我們家長應該狠下心來,把上學變成孩子自己的事情,告訴孩子,你只會叫她一次起床。
提前和班主任充分溝通,你打算用一週的時間訓練孩子自己主起床,如果遲到了,讓班主任嚴厲處理,作業增量、罰站、公開批評……都可以選擇。
孩子遲到會導致班級扣分,所以,不要真的遲到,比如學校規定到校時間是9:20,那讓讓班主任告訴孩子,他必須 在9:10分坐到教室裡,否則就是遲到,就得接受遲到的後果,如果孩子沒有遲到,請老師表揚一句。
老師當然都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嚴格的學習紀律,通常都會配合家長的,我們也要真誠感謝老師的協助。
另外,要切記,孩子若遲到了,不要對其打罵,若做到按時起床、到校,家長要對其具體的鼓勵 、表揚——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而非強化錯誤行為。
3、孩子的獨立需要家長的陪伴孩子的獨立性不是與生俱來,更不是家長講幾句大道理就能獲得的,而是需要我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家長至少要比孩子提前1小時起床。確保孩子起床後就有飯吃,也確保給孩子充足的起床時間。我通常比孩子早起2小時,一邊做飯一邊讀書。
提前開啟窗簾、弄出聲響。我家娃是8:30起床,8點我會把窗簾全拉開,做家務時會刻意的弄出大的聲響,8:20孩子若還沒來,就把音箱開啟,播放古詩詞朗讀音訊——營造快醒快起的氣氛。
堅持長時間這麼做,孩子的身體也會慢慢適應這種起床節奏,形成生物鐘,漸漸的就自主起床了。
起床後要有序做管理自己。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早起了,但穿衣洗漱吃飯上需要家長催促或者代勞,依然會出現“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情況。
給孩子製作一個醒目表格,上面列出孩子起床後應該做的事情,做完一項做個標記,而不是等著家長告訴他,去做這個去做那個。
書包和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必須要在頭天晚上準備好,否則這兩項絕對是時間殺手,一來小孩子動作慢,整理這些用時會長,二來家長難免著急,動手代勞或者打罵孩子,增加彼此的負面情緒。
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希望對您有用,總之,拿出教孩子繫鞋帶的耐心,接受孩子的慢,避免孩子的拖拉,用規律的生活節奏促進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是我們家長必須重視的。
-
8 # 閃亮童星駕到
首先,我們應bai該瞭解孩子磨du蹭的原因,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分析,大致有以zhi下幾種:
孩子愛磨dao蹭的原因:
1)缺少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的。比如吃飯,成人都會知道,不快點吃飯就涼了,吃完飯還有其他什麼事,而孩子不會明白這許多,當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麼不好。再如,大人們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兒園都不能遲到,而孩子則不然,爸爸媽媽上班和自己去幼兒園晚了,對他來講都是無所謂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決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兒明顯的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孩子的神經型別往往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正所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首先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然後再想辦法慢慢改變。
3)注意力易轉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正在吃飯時,窗前有小鳥飛過,孩子就放下飯碗去看個究竟;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裡發現有一池水,孩子就開始玩起來了,刷牙當然就放在一邊了;正畫圖的時候,忽然聽到電視裡的聲音,孩子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個究竟。於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就出現了邊幹邊玩、慢慢吞吞的樣子。
4)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裡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幹,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飢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讀書、寫作業,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6)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與生人在一起相處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因此這類孩子總是希望與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多呆一些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孩子也會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願與學校或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而希望和爸爸媽媽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學的路上,他的動作就會變得特別慢,以此來延長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8)父母的榜樣沒有做好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後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成辦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9)家長包辦,造成惡性迴圈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麼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10)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儘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於是,在大人看來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11)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閒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佈置出來了,家庭作業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額外的作業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閒、不能玩。於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這種情況不是很常見,但是也是客觀存在的噢。
以上十一點是孩子起床磨蹭的主要原因
-
9 # ______magic桃
孩子自律性查,家長打罵一點用沒有。還會產生對立違抗情緒。要幫助孩子,要相信孩子也不是故意賴床的。先排除睡眠不夠的因素,如果孩子是時間意識比較差或者遵守規則的意識薄弱,那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先弄個家庭作息表,到什麼時間就要做什麼。先立規矩,如果遵守就要得到獎勵,不遵守就得不到獎勵。獎勵機制連成人都適用,何況6歲的孩子。實行一段時間。我相信孩子會按時起床的。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孩子磨蹭的原因,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分析,大致有以下幾種:
孩子愛磨蹭的原因:
1)缺少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的。比如吃飯,成人都會知道,不快點吃飯就涼了,吃完飯還有其他什麼事,而孩子不會明白這許多,當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麼不好。再如,大人們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兒園都不能遲到,而孩子則不然,爸爸媽媽上班和自己去幼兒園晚了,對他來講都是無所謂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決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兒明顯的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孩子的神經型別往往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正所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首先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然後再想辦法慢慢改變。
3)注意力易轉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正在吃飯時,窗前有小鳥飛過,孩子就放下飯碗去看個究竟;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裡發現有一池水,孩子就開始玩起來了,刷牙當然就放在一邊了;正畫圖的時候,忽然聽到電視裡的聲音,孩子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個究竟。於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就出現了邊幹邊玩、慢慢吞吞的樣子。
4)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裡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幹,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飢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讀書、寫作業,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後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6)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與生人在一起相處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因此這類孩子總是希望與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多呆一些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孩子也會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願與學校或幼兒園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而希望和爸爸媽媽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學的路上,他的動作就會變得特別慢,以此來延長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7)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8)父母的榜樣沒有做好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後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成辦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9)家長包辦,造成惡性迴圈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麼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10)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儘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於是,在大人看來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11)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閒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佈置出來了,家庭作業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額外的作業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閒、不能玩。於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這種情況不是很常見,但是也是客觀存在的噢。
以上十一點是孩子起床磨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