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養師老楊
-
2 # 樹德漢碩
今天就迎來今年的芒種,有啥習俗,吃點啥好,如何養生,且聽我說說:
要不是遇閏四月,芒種時節會遇端午節,會紀念屈原,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五午月有掛艾草、菖蒲,榕枝的習俗,祈求祛病平安。戴長縷,求安康,益壽延年。戴香包防病健身,求萬事如意。飲雄黃酒,解毒,殺蟲。採百藥,防蛇蟲傷,防禦病痛。吃茶蛋醃蛋保順利平安如意。吃煎堆,打糕,薄餅,以能補天防天漏。吃五黃食品圖吉利。
有送花神之習,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打泥巴仗,娛樂於插秧;鬥草,寓教於樂,文采風雅,童趣自然;端陽送扇子以降夏熱。
芒種進仲夏,天氣已熱,飲食養生要解暑,清熱解毒,吃鴿肉或萵筍。夏天流汗多,適當補鹽,能清熱解毒的多吃。仲夏天熱,莫貪涼,要防一熱一涼而感冒,兩不做,三不吃。要通風換氣,適時健身,不要冷熱過度,疲勞熬夜過度。
-
3 # 薇健康
24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用於指導農事的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智慧和長期經驗積累的結晶。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是夏季的第3個節氣,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有煮青梅的習俗,暑溼當令,應食清淡、質軟、易消化食物為主,忌食生冷避免傷及脾胃的同時,可以吃一些消暑祛溼的食物,如薏仁、陳皮等。芒種節氣天氣趨於炎熱,氣溫高、溼度大,養生當注意:運動調養:生命在於運動,但應注意避免運動傷津,尤其注意不要在當午太陽下運動,應選擇較為輕柔的運動方式;
-
4 # 小熳老師
芒種又稱“忙種”、“忙著種”。芒種節氣的到來,預示著農民朋友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芒種節氣一般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但一般不是持續高溫,此時的氣候特點是氣溫升高降水多,空氣溼度增加,體內汗液排洩不暢,使人感到又悶又熱,四肢睏倦,萎靡不振,甚至中暑,空調病等,那在芒種時節我們該怎麼養生呢?
首先,要保持精神愉快,睡眠充足,這樣才能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的工作,但此時晝長夜短,所以午休就顯得尤為重要,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一般午休時間在30分鐘到1小時為宜,對睡眠較差的朋友儘量午休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避免惱怒憂鬱,這樣氣機得以宣暢,通洩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執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面板疏鬆,“陽熱”易於發洩。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溼”,若“汗出見溼,乃生痤瘡。”
中國古代醫家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芒種時節溼熱較重,飲食更宜清淡。祖國醫學認為“脾主運化水溼”,溼邪可以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臨床上可以表現為頭重頭沉,四肢睏倦,萎靡不振,舌質暗淡,苔白膩,脈濡滑等。若過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則更易影響脾的運化水溼功能,使上述症狀加重。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中的蔬菜、魚類可為人體提供必須以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尤其是新鮮的蔬菜中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蔬菜中的纖維可保持人體大便通暢,強調清淡飲食的同時,切勿過鹹、過甜。
回覆列表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2020年6月5日,也就是今天,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芒種”。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
芒種節氣有三候: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螳螂於上一年深秋產卵,到芒種時節,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感陰而鳴。
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此時它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節氣習俗,你知道多少?
習俗1:打泥巴仗,侗族青年男女,芒種前後要舉辦打泥巴仗節。
習俗2:送花神,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
習俗3:掛艾草,古時門楣懸艾草,為的是驅趕蚊蟲,以避邪驅毒。
習俗4:曬蝦皮,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
習俗5:接嫁樹,果農將不同果樹進行嫁接,使之結出果實在形狀和質量上得以互補。
明日芒種,多食一味,勤飲三水,做好五件事,健康度夏,少生病
芒種過後,進入仲夏時節,要注意身體的養護。
芒種時節,多食一味
“苦夏食苦夏不苦。”
芒種時節,要適當吃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大多可清熱解毒,是夏季不錯的食物選擇。
蓮子心,味苦,入心經,可清熱解暑,有助於清心火,促排毒。
苦瓜,可清熱、排毒、補氣益精、治渴消暑,預防中暑發熱。
苦瓜還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常飲苦瓜汁,可提高機能免疫力,保護心臟。
苦瓜還可以減肥,可分解體內脂肪,抑制脂肪合成,可幫助減肥。
芒種時節,勤飲三水
1、飲青梅酒水
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
新鮮梅子味道酸澀,難直接入口,需加工後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青梅洗淨晾乾,一層梅子,一層冰糖,重複交疊放入玻璃容器中。
然而,用45℃的白酒,注入到容器中,沒過梅子2公分,密封泡酒瓶。
放到乾燥陰涼處,通常3-4月後就可取出飲用,時間越久味道越濃越好喝。
2、飲植物茶水
芒種時節,日漸炎熱,人體排汗逐漸增多,及時補充水分,尤為重要。
此時,喝點熱茶水,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提高脾胃運化能力。
用一些草藥植物,泡水代茶飲,可散發內部體熱,還可防上火,對健康有益。
用一些苦味植物,泡水代茶飲,也可以預防上火的發生。
華花地丁茶,泡水喝,可清熱下火,預防改善上火的情況。
華花地丁,俗稱婆婆丁,又叫蒲公英、黃花郎、花黃地丁等。
在夏季,華花地丁,隨處可見,藥食兩用,比較苦,清熱下火更佳。
華花地丁,被稱為“天然下火草”,也是“最好的排毒草”,用其泡水,可以快速下火,對嗓子疼、咽喉腫痛,十分有益。
芒種過後,暑溼熱加重,此時,要注意去溼洩熱。
金麥須茶,泡水喝,可利水消腫,除溼熱。
金麥須,俗稱玉米鬚,很多人都將其扔掉了,實際上它是好東西。
金麥須泡水,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所以,芒種過後,經常用其泡水喝,可以幫助體內去除溼氣,助力身體健康。
3、飲三豆湯水
芒種過後,暑溼熱較重,喝點三豆湯,是不錯的選擇。
三豆湯,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
用綠豆、赤小豆、黑豆,一起煮湯飲,即可。
全是食物組成,很安全,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藥茶。
三豆一同食用,實為解暑、清熱、祛溼、防病的消暑佳品。
芒種時節,做好五件事,健康度夏,少生病
第一件:注意消暑
芒種過後,進入仲夏,溫度升高,要做好消暑的工作。
首先,要多補水,補充充足的水分,有助於防中暑。
其次,要常洗澡,這樣可使面板疏鬆,“陽熱”易於發洩。
外出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塗抹防曬霜等。
此時,還可以多吃點新鮮瓜果。瓜果,水分多,可以補充水分,止渴解暑。
第二件:呵護心臟
暑易入心,芒種過後,要加強對心臟的保護。
首先,要戒心浮氣躁,調適心情,以防誘發心腦血管病。
中醫認為,盛夏養心,宜調神安,實為養心之首要。
《醫鈔類編》說:“養心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
所謂凝神,是指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和清靜,只有如此,人的神氣自然會心平氣和,血脈流暢,身體健康才有保障。
其次,每天中午睡一份午覺,15-30分鐘。
中午,是養護心臟的黃金時間,睡一份午覺,十分有益。
現代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時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第三件:防熱傷風,不貪涼
芒種過後,要注意防熱傷風,不要貪涼。
過度貪涼,或忽冷忽熱,易導致夏季感冒,俗稱 熱傷風 。
“熱傷風”一般會出現低熱或自覺發熱、頭痛頭暈、打噴嚏、流鼻涕等。
要注意多補充水分,以溫開水為好,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
出汗後不要立即洗澡,更不要大汗淋漓時用冷水沖澡,以免寒邪趁機進入。
此外,不貪圖空調風,室內溫度不要低於26 ,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換氣。
第四件:防腹瀉
芒種過後,是胃腸疾病高發時節,尤其是腹瀉,一定要多注意。
預防關鍵是:防止“病從口入”。
注意環境衛生、手的衛生、飲食衛生,不吃或者少吃生、半生、過冷、隔夜的食物。
腹瀉後不能不吃東西,此時人急需補充營養,要吃一些稀、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帶油的食物。
第五件:防中風
芒種過後,高溫酷暑時節,是中風的一個高發時期。
有資料顯示:氣溫在32℃時,中風的危險便上升60%。
尤其是高血壓、中老年人,更要格外注意,預防中風疾病的發生。
首先,不要熬夜,要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十一點前進入睡眠狀態。
其次,要少抽菸喝酒,尤其是喝酒,一定不要貪杯。
此外,還要注意控制血壓、情緒,避免情緒起伏過大,誘發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