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為261381726

    因為中西醫治病的原理不同,中醫透過表象找本源,透過四診確定哪條脈絡出了問題,問題什麼性質,然後對症下藥,最終達到身體陰陽平衡解除病症的目的。而西醫則簡單明瞭的多,透過儀器確診哪部分腰椎出問題了,程度如何,然後對症治療解除病痛。本人曾腰椎二度滑脫,便訪省內大醫院,一致結論:手術。迫於腰椎手術的風險不敢做,後偶遇一骨科祖傳中醫,經過半個月的針灸按摩湯藥治療,神奇般地康復了。

  • 2 # 班長來了

    腰間盤突出西醫用藥是無法治癒的,只能建議手術治療,而中醫一直都沒有開刀手術這樣的說法,只能用藥物治療。我只能說想好得快就西醫的手術,要斷根中醫可以試一試。

  • 3 # 離開土地的農夫1971

    中醫正骨推拿療法很有效,我是一個切身體會的患者,曾經拍片突出1.5,西醫主張手術治療,但是我沒錢,也懼怕手術風險,拒絕手術,先後輾轉幾地,耗時半年,純中醫治療的,現在七年了,再沒有犯過。對於我,截止目前,好像是一次性根治了。所以不支援西醫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假如再次遇到這件事,我覺得有更好的治療方案。

  • 4 # 洽西

    腰椎間盤突出的西醫診斷標準

    1、腰痛伴坐骨神經痛。

    2、有腰部慢性損傷史。

    3、CT掃描、MRI提示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中西醫診斷

    4、腰椎側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活動受限,棘突旁具有壓痛並放射至下肢。

    5、X線平片可見椎間隙變窄、椎緣增生,脊柱側凸,前凸消失,併除外其他疾病。脊髓造影可見硬膜前方有壓跡缺損。

    6、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頸靜脈壓迫試驗、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7、神經系統檢查示膝跟腱反射異常,下肢面板神經節段分佈區感覺過敏或遲鈍,踇趾背伸或蹠屈力減弱。

    腰椎間盤突出的中醫診斷

    1、腎虛:患者素體稟賦不足,或長期患有慢性病,以致腎臟精血虧損,無以滋養經脈,出現腰腿疼痛,酸重無力,纏綿數年,時輕時重。屬腎陽虛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浮白,尿後餘瀝甚則不禁,氣喘;屬腎陰虛者,多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面部潮紅,口乾咽燥,五心煩熱等。>>>腰椎間盤突出臨床症狀總結

    2、氣滯血瘀:患者一般可有明顯外傷史。傷後即感腰部不能活動,疼痛難忍,脊柱側彎。腰4.5或腰5骶1一側有明顯壓痛點,並向下肢放射,咳嗽加重;後期可見下肢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舌質紫暗,脈澀弦數。此為受傷後,氣血瘀阻經絡,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

    3、風寒溼:無明顯外傷史,病因不明顯,逐漸感到腰部伴下肢重著疼痛,轉側不利。漸漸加重,脊柱側彎,亦有椎旁壓痛及放射痛。遇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苔白膩脈沉緩。此屬風寒溼之邪所致。

  • 5 # 健身李林蔚

    西醫的理論

    根據人體解剖學、骨關節功能解剖學、神經系統以及肌肉筋膜,所以你會看到,西醫的檢查用很多儀器,報告單上也是第幾節椎體發生了什麼情況

    中醫的理論

    所謂望聞問切觸,根據經絡來的 ,語言模式不一樣,中醫的語言偏古代,很考驗醫生的個人專業經驗

    個人總結

    1.中醫和西醫雖然說著不同的語言,但在檢查方面,西醫的複製性比中醫容易,西醫是用儀器,而中醫憑藉經驗

    2.西醫更直接和資料化,更貼近現代的生活節奏,數字化經濟,而中醫理解起來會難一點

    3.西醫有資料的直接視覺化,看到骨頭、關節、軟組織發生了什麼,而中醫講究經絡

    4.兩者都有著共同語言,肌肉筋膜,西醫里人體解剖看後有12條肌筋膜運動鏈,而中醫講究經絡,兩者不謀而合,歸根揭底,把人體回到相對爭取的位置,回到相對平衡的位置.

  • 6 # 景陽堂養生風水

    還是大家理念不同的原因,中醫的腎不是單指腎臟,而是一個系統,包括生殖器系統,腎臟,骨髓,腦體,耳朵,曈仁,身體的陽氣等,而西醫是單對單。所以中醫治腰椎間盤突出一類的骨症往往是顧治腎虛血虛,瘀等,講虛則精血不能養骨,而骨脫骨橫生異端。而西醫是單純指骨增生或骨膜增生,骨節滑脫等。

  • 7 # 莫醫生道健康

    不管什麼說法,治病是目的。中醫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有針灸、推拿、小針刀等多種治療方法,西醫主要是輕症先吃藥,重症做手術。

  • 8 # 崇拜普京2

    腰間盤突出是西醫對腰部疼痛症狀透過排片腰部神經掃描而得出的醫學病理病名。而中醫叫腰痛,痺症。 而腰間盤突出是由於脊柱變形,髓核 突出壓迫神經,而造成的腰痛和坐骨神經痛。西醫在治療方面,輕症採取止痛藥物治療,重症採取手術治療。而中醫是採取推拿、按摩、以及針灸和活血化瘀、去風去溼和正骨療法。 中醫理論和西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西醫透過儀器化驗排片掃描比較直觀。而中醫憑的是經驗。珍脈經絡變化來判斷病情。 我們不得不承認中醫在人體解剖方面要比西醫落後很多。在病理,理論方面方面也沒有西醫講的比較科學系統。但中醫主要憑的是幾千年的是實踐和經驗,尤其在外科正骨方面中醫確有獨到之外,不用開刀 就可以把病治癒。但是由於近幾年來對中醫的不重視,很多中醫的精華已經失傳。好的老中醫都已經死掉了。如今的中醫說難聽點兒可以說是混飯吃的連最基本的診脈都不會,為了更大的利潤也是依靠儀器,輪翻的檢查。這樣就與真正的中醫理論而相悖。沒把中醫治病根本和理論真正精華傳承下來,這確實是中醫的悲哀。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希望把中醫重視起來,透過各種渠道挖掘老祖宗在民間遺留下的中醫的精華使中醫健康有序的傳承下去,在中華大地不斷的發揚光大。

  • 9 # 鄂東小汪醫生

    病因 眾所周知,腰椎間盤在脊柱的負荷與運動中承受強大的壓應力。大約在20歲以後,椎間盤開始退變,並構成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本病因。

    此外,腰椎間盤突出症與下列因素有關:

    (1)外傷:對臨床病例的觀察表明:外傷是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發病,與之密切相關。在脊柱輕度負荷和快速旋轉時,可引起纖維環的水平破裂,而壓應力主要使軟骨終板破裂。亦有人認為,外傷只是引起椎間盤突出的誘因,原始病變在於無痛的髓核突入內層纖維環,而外傷使髓核進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經支配的外層纖維環,從而引起疼痛。

    (2)職業:職業與腰椎間盤突(脫)出的關係十分密切,例如,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長期處於坐位和顛簸狀態,以致在駕駛汽車時,椎間盤內壓力較高,可達0.5kPa/cm2,在踩離合器時壓力可增加至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從事重體力勞動和舉重運動者因過度負荷更易造成椎間盤退變,因在彎腰狀態下,如果提20kg的重物,椎間盤內的壓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4)腰骶先天異常:腰骶段畸形可使發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和關節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生退變、損傷的因素之一。

    2.誘發因素 本病除上述各種主要原因,即椎間盤的退行性變所致外,各種誘發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稍許增加腹壓的因素即可使髓核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在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基礎上,某種可誘發椎間隙壓力突然升高的因素致使呈遊離狀態的髓核穿過已變性、薄化的纖維環進入椎管前方或穿過椎板侵入椎體邊緣處。此種誘發因素大致有以下幾種:

    (1)增加腹壓:臨床上約有1/3的病例於發病前有明確的增加腹壓的因素,諸如劇烈的咳嗽、噴嚏、屏氣、用力排便、甚至“虛恭”動作等,即可使腹壓升高而破壞椎節與椎管之間的平衡狀態。

    (2)腰姿不正:無論是睡眠時還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當腰部處於屈曲位時,如突然加以旋轉,則易誘發髓核突出。實際上,在此體位時,椎間隙內的壓力也較高,易促使髓核向後方突出。

    (3)突然負重:一個訓練有素者,多先做準備活動,或從小重量開始負重(如舉重、挑擔等)以防腰部扭傷或椎間盤突出,但如果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不僅有可能引起腰部扭傷,也易引起髓核突出。

    (4)妊娠:妊娠期間整個韌帶系統處於鬆弛狀態,後縱韌帶鬆弛易於使椎間盤膨出。對此,作者進行了有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在此時,孕婦腰背痛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

    總之,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誘發因素較為複雜,目前雖進行了各種試驗,但由於動物實驗的推論性,新鮮屍體標本的失真性,以及去脊柱周圍組織生物力學測試的侷限性等,目前尚未真正找出誘發本病的確切因素及其機制,還有待今後進一步研討。

    中醫的治療方法比較多,如中藥,針灸,正骨,燻蒸,滋補肝腎的中成藥,氣功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肅與諸葛亮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