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I949
-
2 # pubd95150hj鄉野農夫
體現了歲月流逝滄桑的淒涼,與朝代的更疊,南朝之時盛興佛教,建造那麼多的寺廟,不知道用去了多少人力和財物,然而那些風流人物英雄豪傑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是那些寺廟,
-
3 # niushu生活視角
一、名句賞析
1、藝術之美
它描寫了一幅朦朧深邃幽美的江南風景畫,並賦予其詩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大大提升了該詩句的審美情趣與價值。
2、思想之深
後兩句揭示主旨,借古諷今,諷諫統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它表現了詩人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使詩的思想內容更深刻。
二、原文:«江南春»晚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三、全詩賞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濛濛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全詩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呈現出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並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透過聽覺,表現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後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掛的幌子。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這裡,詩人運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進入眼簾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這幾個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現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有的建築特色。特別是一個“風”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人文氣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東晉以後隋代以前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建都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為那時,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廟也建得很多。這句意思是說,南朝遺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這裡,詩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風”上一轉,視線集中在“寺廟”上,想象空間拉大,思維回溯到“南朝”,這樣,給增強了詩歌歷史文化意蘊,而且提升了詩歌的審美境界。同時,詩人用“寺”代指佛教,並用“四百八十”這個虛數來修飾,不但使詩歌富於形象感,也照應著首句中的“千里”,更為重要的是表現了南朝時代佛教盛行的狀況,併為後面結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礎。
第四句“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即如煙般的濛濛細雨。這句的意思就是說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這裡,詩人不用“寺”,而又改換成了“樓臺”,這不僅是為了避免用詞重複,更主要的是適應“煙雨”這樣的環境。在這裡,詩人透過虛實結合,有眼前而歷史,內心無比感慨——歷史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這裡,詩人以審美的眼光,欣賞著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詩人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
4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杜牧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詩、賦、散文都非常出色,尤其是詩成就最高。他的詩歌,有一些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和荒淫生活,傷時感事,直抒胸臆,危言諷刺,憂深思遠,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特別是七言的詠史絕句,以華麗的詞藻,寓深沉的諷刺,寫得非常出色。如七言絕句《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詩透過寫景抒情,寓意深刻,憑弔南朝的覆亡,並嘲諷其迷信佛教,廣建寺院,終是一場春夢。唐代君主也篤信釋教,寺宇奢麗,此詩有諷喻唐朝之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仍然掩映在迷濛的煙雨之中,但早已物是人非,空有這一切罷了。作者感慨無限,給人以“六朝如夢鳥空啼"的淒涼之感。
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是有反佛思想的,故"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暗喻人世變遷,空有寺院樓臺,因為樓臺再多,也改變不了統治者的腐敗和更替,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發展。
-
5 # 中詩網V莫燅珠
複製:體現了歲月流逝滄桑的淒涼,與朝代的更疊,南朝之時盛興佛教,建造那麼多的寺廟,不知道用去了多少人力和財物,然而那些風流人物英雄豪傑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是那些寺廟,
-
6 # 紅孩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只是因為千里範圍內,各處陰晴不同。
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複,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
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
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
《江南春絕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
或認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
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與神往。瞭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
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
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閒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
7 # 孤竹國人1
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的這首抒情短詩,是他詩歌中最出色的作品。不只是寫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而且善於透過所描寫的景物,表達自己豪爽的意思。在這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作者呈現了一幅優美的畫面,用精練的語言傳達含蓄的情思,使人玩味不盡。他不以奇峭取勝,而是以清麗的筆觸描繪動人的景色,抒發自己豪健的情感,造成一種風流自賞而又綽約含蓄的深遠意境。
-
8 # 飄1962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中的南朝,是指江南梁武帝的梁朝。
作為統治者的梁武帝,他敏銳的感覺到了這一點,開始崇尚利用佛教,想借此吸引流民強國。其實之前北方的佛教很興盛,在北魏達到了高度的發展,後來,北魏太武帝施展了滅佛運動。而整個南北朝佛教的發展,是受到民眾大力支援的,在北朝滅佛之後,梁武帝藉著崇尚佛教的機會,拉攏著天下民心,促使北朝人口流向南朝。
在梁武帝登基以後,即下令大肆建造佛寺,崇佛佞佛,其中兩座最大的寺廟是由梁武帝父母的名義建造的:大愛敬寺、大智度寺。
梁武帝在寺廟建成後每月親自到佛寺初一十五定時做法事祭祀父母,這是以佛教為形式施行的孝行,和當時普遍信仰佛教的國民需求相契合,國家喪失許久的忠孝,慢慢建立了回來。
可是,梁武帝信得太深,居然有了出家的想法,先後幾次,都被勸住了。本來是想借佛教興國,卻適得其反。梁朝存國五十年,滅國。
杜牧在詩中感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摟臺煙雨中”,其實是在反諷梁武帝篤信佛教,在江南大興土木、廣建佛寺、濫觴佛法,致使勞民傷財而終致民不聊生,最後也未擺脫被滅國的命運……
-
9 # 印真1975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一一一杜牧
得成名句,總有其理。平敘中識,突為彩致。既道世態,又寓心志。念悠然斯,盡在煙雨。
釋文: 詩句直敘賦寫景物事理,特別指出佛教在南朝所傳,香火繚繞,朝野大興土木,建造那麼多的廟宇寺院,是不是勞民傷財了呢!真的能保社稷安全否!詩人的心中多了無限的感慨。
大自然依著時日燦爛必然。江南景色秀麗瀲灩,煙雨朦朧中,高大雄美的亭榭樓臺若隱若現,仙機蔚然,好景養目。
世之蒼桑,曾經的那麼多好建築,到今天,還儲存多少好的在美景麗色中呢!
社會和自然不斷變化,何況我自己渺小的人又能怎麼樣?
有好景就盡情賞光去吧!
-
10 # 一葉孤帆行萬舟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晚唐詩人杜牧這首《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讓讀者看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裡不說“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說“朝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及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
11 # 4點26分915089906200
來發發議論吧!儘管許多年沒讀書了,也記不清學這首詩的具體思想意義,但由於對小杜的喜愛,以自身體會,來簡潔談談,此句的思想意義是什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給了我們一個具體的景物,煙雨迷霧中,林臺樓榭,表現南朝建築成就,體現於佛光影射中,透露出梁朝文化體系,集中於虛空理想意境中,而不能白撥。須知,作者深刻的感悟到,這種隅隅之安,正是各種內外焦躁不安的伏筆,一股強大的力量雨風潮,正在孕育而生。透過端莊清麗的外部景緻,襯托出動的力量正蠢蠢湧起,表達了作者不安,及深刻的社會責任感。透過作者杜枚雨許多思想文人的經歷雨志向,當然和當時的上層建築,是格格不入的,這一景色,充分的反映了,作者對統治者的譏苦和諷刺,抑或沒有發言權,不在其位,及無能為力,隱晦的表達以上思想。結果,我們都很清楚,這種形象樓臺,正是當權者的縮影,風雨之中,新的社會力量以然萌動。
-
12 # 終南望月
此句出自杜牧《江南春》。原詩如下: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此句,一是寫實寫史,二是沉思,三是扼腕長嘆。要深入瞭解此詩,就必須瞭解杜牧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
杜牧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杜牧生於803年,此時安史之亂已過去近五十年,但是安史之亂平定以後,給唐王朝造成的影響依然存在。最主要體現在藩鎮割據和唐王朝的日漸衰落。另外安史之亂的同時,吐蕃趁機侵佔了河西隴右地區這兩者都是唐王朝的重大隱患,嚴重影響了唐憲宗“中興”計劃的實施。所以,杜牧進入朝堂後,唐王朝面臨的問題就是消除藩鎮勢力和平定吐蕃。杜牧極有政治抱負,故而熱衷此事,積極建言。可惜憲宗未及西巡,就被宦官所殺,中興計劃就此落空。杜牧後期又身陷牛李黨爭,故而政治抱負亦落空。
賞析杜牧的這首詩,屬於懷古諷今之作。前兩句春光一片,明媚萬分。後兩句卻筆鋒突轉,借古而喻今,情感變得異常沉重。
千里春光,明豔非常。但當詩人看到煙雨濛濛中巍然矗立的寺院時,不禁感慨萬分。南朝皇帝蕭衍崇尚佛教,不顧黎民生死,在全國各地花重金修建了無數寺院。這裡的四百八十是虛數,並非寫實。但是前邊的景是寫實,後邊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則是寫史。意圖透過寫史而諷今,為全文中心思想做鋪陳。所以說其一是寫實寫史。
最後兩句既寫眼前景,又融情於景,抒發作者的感慨:多少樓臺煙雨中?這些樓臺可都是民脂民膏建起來的。導致“四百八十寺”在煙雨中巍然聳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答案不言自明。朝堂之上的統治者高高在上,不識民間疾苦,而且不思進取,歌舞昇平,全然不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杜牧的思考,也是讀者的思考。
沉思過後,自然是悲慟萬分,長嘆不已。表面上鶯歌燕舞,山清水秀,其實早已千瘡百孔,走向衰亡。安史之亂導致晚唐黎民百姓一直在水深火熱之中,內憂外患更加劇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負擔。對於胸懷大志的杜牧來說,對此耳濡目染,身在其中,恨在心中,但有敢怒而不敢言。故而借古諷今:表面繁榮一片,實質面臨全面崩盤。所以,杜牧憂憤滿懷,卻無處發洩;心有報國之志,卻無處施展才華。這又怎麼能夠不振腕長嘆?!
所以說,最後兩句既是寫實寫史,又是沉思在前,嘆息感慨在後。實質上旨在驚醒統治者,以天下為己任,關心蒼生黎民。不得不說,杜牧的這兩名句把他憂國憂民的思想展露無疑。既是對所見景物的描寫,又是對史實的回憶,同時借古諷今以驚醒統治者,期待統治者早日還黎民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
-
13 # 祖蓋夫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裡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豔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麼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諷刺了皇帝依賴佛教。其中應指現存於江陰青陽鎮的悟空寺。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濛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
14 # 白海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價值體現在哪兒
這兩句詩出自晚唐詩人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七言絕句作者用二十八字寫盡江南春色,寫景的背後是否又隱藏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兩句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指眼前實景,煙雨迷離之中隱約可見的眾多寺廟樓臺。也有人有不同意見,認為杜牧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隱喻著興衰之嘆。當年南朝建了那麼多寺廟,如今江山依舊,樓臺已成遺蹟,詩人在這煙雨朦朧之中遙望而似有若無,徒留下滿腔的遺憾嘆息。
寺廟是我國一種典型的宗教文化景觀。它不僅是我國的藝術寶庫,而且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南朝時皇帝和官僚大都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五百餘所。然而歷經戰亂和變遷,餘下已寥寥無幾,故詩中包含著對於佛教盛衰的嗟嘆及對朝代興盛衰亡的感慨。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雖後世有人認為是尚儒排佛,以古諷今,諷諫統治者濫修佛寺大興土木,只會造成民生凋敝,國力衰弱。也有人認為僅是作者單純對江南景緻的讚美與神往,並沒有意指其他。但不管作者真實的寓意是什麼,都不妨礙我們對這首詩的美的欣賞。
-
15 # 張珞珞小米米
說到“南朝四百八十寺”了,就有一位不得不說的人物了,那便是中國第一位“和尚皇帝”——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在位期間,以九五之尊的身份,捨棄了江山社稷,先後四次跑到寺院裡當起了和尚。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崇尚佛教的皇帝,最後卻因為過度迷信宗教而國破家亡,不禁令人啼笑皆非。
那麼他究竟是怎麼迷信佛教而致亡國的呢?
《資治通鑑》裡這樣記載的:“修建浮屠,百度糜費,使四民飢餒”,意思就是耗費了國家大量的錢財,修建了無數的寺院,使四方民眾處在饑荒之中,不顧百姓的死活而做功德,又有什麼意義呢?
梁武帝信佛已經到了無限痴迷的成都,他定戒律,主張吃素,自己身先示範,帶頭受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菩薩皇帝。然而因為迷戀佛教,他也變得昏庸腐朽,疏於朝政,致使國事荒廢,又因為大舉修建寺院,浪費了大量財力,造成國力衰退,最終引發了侯景之亂,落了個身死國亡的下場。
這樣看來,凡是都應該有度,過度迷信於佛教招致殺身之禍乃至國家滅亡實乃悲哀之事!
回覆列表
其中含有規諫和諷刺的成份,南朝素來佞佛,自梁武帝蕭衍起至杜牧也有近三百來年,迠起了四百八十寺,其實寺院多了僧尼也多了,對國家是極大的損失,失去了眾多勞動力,減少了國家的稅收。多少樓臺煙雨中,若隱若現,好象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既寫了景又增加了滄桑之感,還有一句詩叫什麼天下名山僧佔半,可見和尚們手裡是很有錢的,風水寶地都被寺院佔去了,幾經興廢還存在這麼多,可見佞佛有多麼嚴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