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段延峰身心健康法

    受邀回答:段延峰 中華反射學專家、國家首批高階反射療法師、國家公共營養師(二級);擅長肌肉整復術療法、中醫針灸獨穴療法、中醫瀉血療法、中醫火療健康法、中醫足反射療法;國內外二十多年的臨床實操教學,《人民日報》、《黑龍江衛視》、《全俄電視臺》、《阿穆爾真理報》等新聞媒體給予報道。現任:黑龍江省反射療法協會會長。

    問題分析:頸椎變直,是人體頸部問題及頸椎疾病一種型別。我們要想知道頸椎變直的問題能否理療並得到康復的話,首先要了解頸部的結構和生理功能。

    我們人體的頸部結構

    (一)、頸部椎骨:頸椎介於頭顱和第一胸椎之間,有7快頸椎椎骨。1、2、7節頸椎骨特殊,第1節頸椎骨是環形的,沒有椎體、棘突,但是橫突最長,名稱是稱為寰椎。第2節頸椎骨名稱稱為樞椎,上面有一個齒突,和第1節椎骨相交接,形成寰樞關節。第7節頸椎椎骨棘突最長,一低頭頸後凸起的骨性標誌就是第7頸椎的棘突。

    3~6頸椎椎骨都是有共性,其組成是一體、一弓、一孔、七個突起。

    (二)、頸部關節:頸部關節共有33個關節。其關節型別有枕寰關節、寰樞關節、椎體間關節、關節突關節、鉤椎關節。

    我們人體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當椎間盤有了損傷變化,壓迫到了頸部或是腰部的神經、脊髓、交感神經等產生的問題,也就是頸椎病、腰椎病產生的病名及病症的主要原因。

    (三)、頸部椎間盤:頸部共有6塊椎間盤。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之間為寰樞關節,無椎間盤。從第二頸椎至第一胸椎共有6塊椎間盤。每個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和椎體的透明軟骨板所組成,纖維環前部厚,後部較薄,其上下纖維均由軟骨細胞與軟骨板相連,組成一個封閉的球樣體。不論外力從上下來,還是從左右來,它的體積均不變,壓力則平均地分配到各個方面。

    (四)、頸部韌帶:頸部共有6條韌帶。其韌帶的名稱分別是項韌帶、後縱韌帶、前縱韌帶、橫突間韌帶、棘突間韌帶、黃韌帶。

    1、前縱韌帶:前縱韌帶起於枕骨,向下經環椎及椎體的前面,止於骶骨前面,由許多組纖維構成,是人體最長最寬厚的韌帶,和椎體及椎間盤邊線緊密相連。

    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過度後伸活動,位於頸椎的部分能對抗頭顱的重量,增強頸椎的穩定性。

    2、後縱韌帶:後縱韌帶位於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頸椎,沿椎體的後壁,連結椎間盤,止於骰骨,它和椎體線及椎間盤緊密相連。

    其主要作用為椎體間的連線並防止脊柱過度前屈。頸部反覆多次的勞損,可引起後縱韌帶出血、鈣化,壓迫脊髓,引發脊髓型頸椎病,並對椎間盤的約束作用下降,加速頸椎病的發生。

    3、黃韌帶:黃韌帶位於椎管後的兩個椎板間,起於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於下個推板的後上方,呈疊瓦狀,扁平、堅韌。因其呈淺黃色,故有此稱。

    黃韌帶彈性較大,有較強的伸縮性,可協助頸部肌肉維持頭頸直立。黃韌帶退化肥厚或鈣化,可使椎管狹窄,壓迫脊髓而引發脊髓型頸椎病。

    4、棘間韌帶:棘間韌帶介於相鄰棘突之間,前緣接黃韌帶,後方移行於棘上韌帶,在腰部較強而項部弱。

    其作用可限制頸椎的過度前屈。

    5、項韌帶:項韌帶棘突之上的連線為棘上韌帶,但在頸椎部自第七頸椎棘突向上移行稱為項韌帶。位於頸後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於枕骨,尖端向下連幹棘突及下部的棘上韌帶。其子面是矢狀,後線遊離,前接棘突。可限制頸椎過度前屈。長期伏案工作者,由於項韌帶反覆多次持續性勞損,可出現出血,鈣化或骨化。項韌帶鈣化在頸椎病病人中相當多見。

    6、橫突間韌帶:橫突間韌帶連線相鄰兩個橫突之間的韌帶,此韌帶在頸椎部常缺如,於胸椎部程細索狀,腰椎部呈膜狀。

    作用是限制脊柱相對側過度彎曲及加強椎間連結的功能,某些脊柱損傷可波及此韌帶。

    (五)、頸部肌肉:頸部肌肉前後共有100餘塊。人為把頸部肌肉分為前群和後群,頸部前群、後群肌肉由表到裡分別給大家講解一下。

    頸部前群肌肉

    1、頸淺層肌:⑴、頸闊肌;⑵、胸鎖乳突肌。

    2、頸中肌群

    3、頸深肌群

    1、頸淺層肌:斜方肌;

    2、頸中肌群:⑴後據肌(上);⑵、菱形肌(小);⑶、肩胛提肌。

    3、頸深肌群

    3.1、長肌:

    ⑴、夾肌:①.頭夾肌;②.頸夾肌。

    3.2、短肌

    ⑵、肋提肌。

    ⑶、棘間肌。

    ⑷、橫突間肌。

    (六)、頸部動脈血管

    1、頸部大動脈:⑴、頸總動脈:①頸內動脈;②、頸外動脈;⑵、椎動脈。

    大腦的血液供應主要透過主動脈弓發出的血管供應,供應依賴兩套供血系統:頸動脈供血系統(前迴圈);基底動脈供血系統椎動脈(後迴圈)。椎動脈起自雙側的鎖骨下動脈(是鎖骨下動脈近段的第一分支,也是最大的分支)。椎動脈直徑3~6mm;從左右的鎖骨下動脈發出;為小腦和後面的大腦半球供血;透過椎間孔進入顱底;左右椎動脈和基底動脈形成椎基底動脈系統。

    左頸總動脈起始直徑7~10mm;直接從主動脈弓發出;為腦部和頸部供血。頸動脈竇為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起始部位,是壓力感受器;頸動脈小球是化學感受器。頸外動脈位於頸內動脈的前內側,分支有甲狀腺上A、舌A、面A、枕A和咽升A。頸內動脈位於頸外動脈的後外側,在頸部沒有分支。

    2、頸部靜脈分為深淺2個系統;深靜脈收集頭頸部組織器官大部分靜脈血、匯入頭臂幹進入上腔靜脈(頸內靜脈IJV及屬支);頸內靜脈與頸總動脈伴行,位於頸總動脈的前外方。

    (七)、頸部淋巴:是位於頦下三角內,收納頦部、口底及舌尖等處的淋巴,注入下頜下淋巴結及頸內靜脈二腹肌淋巴結。頸部淋巴組織來自鼻,鼻竇,咽,喉,口腔和麵部的淋巴迴流。

    淋巴結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產生免疫應答反應的場所,有過濾、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體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cm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黏連,亦無壓痛。

    (八)、頸部神經:頸部神經一共有8對。分前支(脊神經前支),其中C1~C4組成頸叢,C5~C8及T1大部分神經前支組成臂叢;後支(脊神後支)。頸神經後支:除第1頸神經外,其它的頸神經後支均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所有頸神經後支都支配肌肉,而分佈至面板的僅第2~5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

    頸神經前支,除第1頸神經前支外,其餘頸神經前支都在頸橫突前間肌與橫突後間肌之間穿出。上4對頸神經前支組成頸叢,下4對頸神經前支與第1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組成臂叢。每一條頸神經前支至少從交感幹神經節接受一條灰交通支,上4對頸神經前支從頸上神經節接受灰交通支,第5、第6頸神經前支從頸中神經節接受灰交通支,第7、第8頸神經前支從頸胸神經節接受灰交通支。

    我們透過3節課把頸部的骨、骨連結、椎間盤、韌帶、肌肉、血液、淋巴、神經等簡單進行了講解,從而我們就瞭解了頸部的結構組成。也就是頸部的主體結構自身發生了問題後,就會產生頸椎病,首先從骨本身來說,如果頸椎體前緣產生累生物增生,就能形成會咽型頸椎病;若果椎體邊緣增生加上關節紊亂,很有可能產生神經根或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可去醫院拍片子診斷);如果是頸椎骨連結之間的椎間盤出問題了,膨出、隆出、突出、滑出等有可能會產生神經根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如果是頸椎間骨連結或是肌肉出現問題,也就是關節紊亂或是肌肉拉傷等,會出現頸型頸椎病,這也就驗證了“骨正筋柔、筋肉骨正”、“骨錯縫、筋出竅”中醫的原理。

    無論是那種型別的頸椎病,只要瞭解了我們頸部的結構,就能夠很好地做出理解診斷,並且能夠準確定位後,就能夠更好的去康復頸椎病。當然我們用“中醫小手法、解決大問題”針對脊髓型頸椎病和會咽型頸椎病,有時也是愛莫能助的。當您真的瞭解和知道了原理,也就不會有大的風險,還能夠做出立竿見影的療效。

    問題答案:

    透過頸部結構功能的瞭解,不良的生活習慣會使頸椎變直。頸椎變直的問題就是頸部的生理曲度消失,頸部的韌帶、肌肉失去了正常的功能。用肌肉整復術療法恢復頸部眾多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即可達到骨正筋揉,恢復頸椎的正常曲度,頸椎變直做理療一定會好。

    問題解決:

    (一)首先要鬆解頸後肌群

    2、夾肌:①.頭夾肌;②.頸夾肌。

    5、肩胛提肌、菱形肌、斜方肌。

    (二)、用雙手的示指指間關節,由後向前沿著頸部的椎弓板頂點使力,一頂一拱。一是可以鬆解頸部的結構,二是達到頸部的生理曲度。

    (三)友情提示:1、一定要準確辯證,對患有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骨質酥鬆患者等慎做。

    2、操作時,一定要鬆解頸部周圍的肌肉。

    3、不可急於求成,逐步恢復。

  • 2 # 病治有緣人5889377665

    頸椎變直,我分析巳經到了頸椎肥大中期,因為有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高枕、玩手機、和某些職業病等,可找民間中醫,服用中藥,使肥大的骨頭縮小,引導,理療、保養,改掉壞習慣,完全可以康復!

  • 3 # 孔佑象物理治療師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對於每一位頸部疼痛患者而言,耳熟能詳!可是當您拿著影像科的片子和報告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是頸椎生理曲度退變”時,卻不知所措,究竟應該如何治療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頸部疼痛或是頸椎病的人,去醫院被醫生要求拍X片,大多數都會報告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是退變,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它意味著什麼?

    對於題主的問題,頸椎曲度變直,做理療會不會好?這個應該看您所指的理療是什麼?一般理療有兩個概念,一個就是應用一些理療裝置(物理因子)治療,另一個是康復中的亞專業——物理治療(運動治療+物理因子治療)。至於應用哪一種理療可以改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這個需要對此疾病進一步認識。

    什麼是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每一個正常人的頸椎,從上往下排列的順序並不是筆直的,是有一定向前凸的弧度。而當您在生活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用頸椎的習慣,就會常常出現下面的這種體態:

    往往異常的體態,大部分人都會有,因為在工作生活中,需要長期久坐,需要辦公面對電腦,需要低頭使用手機等,正因為這樣的用頸椎習慣,您的頸椎在承擔頭顱負荷的同時,還要保證工作學習,久而久之,正常的頸椎前凸生理曲度就逐漸發生後凸,逐漸變直。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機制原理是什麼?

    首先需要再瞭解一個頸椎穩定性問題,它和腰椎一樣,都有向前凸的生理曲度,頸椎的特殊在於上方承載著頭顱。它相對腰椎而言,並沒有利用外核心肌群、韌帶、核心心(腹壓——腹橫肌、多裂肌、盆底肌、膈肌)來維持穩定和分擔負荷;僅僅依靠椎骨和附著的肌肉韌帶來承擔頭部的重量。因此頸椎的負荷相對來說就會更大一些,而且穩定性呢就會更差一些。

    結合上圖來看,異常的姿勢下,頸椎承受頭部重量的負荷主要集中在頸部的椎間關節上,讓頸椎結構發生了改變

    異常姿勢下,您的身體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圖中標記的幾個位置是非常關鍵的地方,人是一個整體,當姿勢發生變化時,不僅頸椎的生理曲度發生變直(頭往前探、脖子往前伸),同時還有胸椎的生理曲度後凸增加(駝背),肩膀內旋呈扣肩,骨盆前傾(臀部往上翹)。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有什麼樣的影響?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其穩定性就會降低,從而會經常導致頸椎椎體骨刺骨橋的形成或增生、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椎間關節錯位紊亂等等;導致這樣的退變最核心的就是異常姿勢下的頸椎集中受力的問題。

    如何治療?

    治療應該從力學機制調整開始;原理就是把頸椎曲度變大,胸椎的曲度變小,肩膀外旋,骨盆稍後傾。

    鬆解緊張的肌肉,強化薄弱的肌肉

    頸深屈肌鍛鍊

    菱形肌鍛鍊

    胸小肌鬆解

    脊柱系列的調整,特別是增加胸椎的靈活性呼吸模式的調整骨盆前傾的調整生活習慣的教育總結

    對於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是因為頸椎的椎體結構排列發生變化,而穩定頸椎椎體的更多是肌肉及韌帶結構,是力學失衡因素所致的,所以在選擇治療上,最恰當的治療方法就是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物理因子治療);若是單純的應用理療裝置處理是完全達不到治療效果的

  • 4 # 骨骼研究

    做理療還是可以的,但需要堅持較長的時間,並且建議一次時間也比較長。不論你白天用什麼方法,晚上都建議使用護脊床墊庫及床墊,也叫昂首床墊,它的頭部是斜的。經常用它來睡覺矯正頸椎和腰椎。畢竟,大部分頸椎和腰椎問題是因為低頭和彎腰造成的。護脊床墊還能配合圓柱枕等其他的配件一起使用。這種方法將麥肯基療法,請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個男生總是對我物件很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