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彩晚秋
-
2 # 憂國吃瓜
經濟低迷的時候,大家都在透過增加市場流動性刺激經濟增長,這是一貫的普遍的手段,一定可以產生積極影響,但是否能夠真正從根本上渡過危機挽救經濟,還要看大勢,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沒有誰可以自救。
-
3 # 小黑道道
德國可以。德國不同於其他歐洲國家,他是目前少有的保持強大製造業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根基是物質財富的創造。
這些年美國和西方國家將本國製造業轉移至中國和一些欠發達國家,自己國內基本只留下第三產業和高科技企業,面對這次疫情,沒有了實體產業的美國和西方感受到了痛苦,而德國由於保持著強大的製造業,而能夠在抗擊疫情上取得比其他歐洲國家較好的成績。
所以對於德國的救市計劃,我感覺效果一定比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要好。
-
4 # 油氣韜略
要想重新回到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很難,但至少能使其在短時間內維持社會穩定,保持住當前在歐洲相對領先的地位。
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遠超金融危機,各國都在拼命放水。但是這裡需要明確一點的是:歐美的大放水最主要的原因是穩定民生,使得社會不出現混亂和系統的崩潰,而不是單純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
對於歐洲來說,本來經濟相對發達,就算GDP增速在1%一下也問題不大。但是此次疫情不單單是對企業的打擊,社會停擺使得全球需求大幅萎縮,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恢復。如果沒有迅速放水來幫助企業緩解現金流緊張的情況,大幅的裁員會導致需求進一步萎縮甚至危害社會的穩定。
另外,歐洲各國其實很明白單純的放水是沒辦法刺激經濟的。你看現在歐洲很多國家幾乎是負利率了,通脹率和經濟還是萎靡不振,說明如果沒有跨越性的科技發展,經濟發展的天花板基本已經到了。無論再給多少貸款刺激,需求就那麼多,過度放水反而會起到副作用。
但是相對來說,德國很有可能是這次危機中恢復最快的國家(也摔得最輕)。得益於其發達的醫療體系,新冠患者的致死率為歐洲最低,這也為經濟重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加之其強大的製造業產業鏈,一旦全球需求開始復甦,德國能很快把之前丟失的補回來,甚至有望擴大市場份額。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經歷了這次疫情的衝擊,各國都自顧自的。對於如果如何穩定經濟的分歧越發嚴重,歐元區也變得更加脆弱。如果這次其他歐洲國家一時半會緩不過來,必定也會拖累德國經濟的復甦。
-
5 # 見腫消世界
COVID-19疫情讓世界各國的經濟停擺,不但使普通民眾陷入財務困頓之中,國家政府同樣也在財政困境之中掙扎,所以才有許多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德國當然無法免俗。【當地時間3日晚,德國大聯合政府經過兩天的審議,最終通過了規模達1300億歐元的一攬子經濟復甦計劃,涉及兒童補貼、降稅、扶持企業等救助措施】。
總理默克爾表示,這項經濟復甦計劃將覆蓋2020年和2021年,其中的1200億歐元由聯邦層面承擔。經濟刺激,大水漫灌,目的是讓經濟活動起來,讓經濟鏈條正常迴圈起來,本人倒是沒有那麼樂觀。因為,經濟的復甦或者叫恢復完全取決於“新冠病毒”疫情的結果,假如各國的疫情結束,經濟活動自然就活泛起來,各種生產、各種消費都會快速恢復,假如疫情還是現在這般緩慢持續,那麼經濟活動就受到了約束,受到了限制,即使給的錢再多,也只能在狹小的圈子裡流動,它的作用非常有限,故此,要積極向好,大家還得努力把新冠病毒打趴下才可以!
德國累計確診186323例,新增1301例,而以前一段時間新增病例很少,不到一千,它表明近幾天要不是復工好之後出現了聚集性感染,就是支援美國黑人被“跪殺”的大型抗議活動導致感染人數增多,而這樣的態勢還需持續一段時間,這是國內,而國外,整個歐洲,西歐疫情在緩慢下降往好的方向發展,東歐卻還沒見到減緩的跡象,他們開放各自邊界,也就要承擔互相影響的風險,而各州的狀況更是複雜,比如美國、巴西,疫情已經失控,美國還在施壓各國開放航空航運,美國不怕,反正自家已經爛爆了,而歐洲這些國家則害怕,一旦美國的疫情迅速傳播到歐洲,又沒有得力地手段控制住,豈不“惹火燒身”?自討苦吃?
德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在這個時間點上提出,是預判疫情到了收尾階段,故此未雨綢繆,做好準備,一旦大家都行動了起來,就揚帆起航!
2020年6月7日
回覆列表
筆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範圍蔓延,給各個國家帶來了經濟利益的巨大損失,如政府採取必要的經濟補償措施,可以緩解因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
第一,德國大聯合政府經過兩天的審議,最終通過了規模達1300億歐元的一攬子經濟復甦計劃,涉及兒童補貼、降稅、扶持企業等救助措施。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這項經濟復甦計劃將覆蓋2020年和2021年,其中的1200億歐元由聯邦層面承擔。
第二,聯盟黨和社民黨在討論了21個小時後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包括在202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將德國增值稅19%的普通稅率降至16%,部分商品(食品、出版物等)7%的優惠稅率降至5%;家庭可獲得每個孩子300歐元的一次性補貼;民眾和企業在疫情危機期間能夠享受電費的減免;受疫情衝擊嚴重的行業可申請“過渡援助”;撥款500億歐元用於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以及設立更多充電樁;德國鐵路和公共交通企業均將得到聯邦的資金支援等等。
第三,德國政府在總理默克爾的帶領下,學習中國抗疫的成功經驗,使德國的疫情在短的時間內初步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傳播和蔓延,但在經濟方面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為緩解因疫情帶來的壓力,不得不再次向中國學習,政府撥款、減少稅收、支援重點、扶持民眾、邦助企業等措施,儘快回覆生產,降低經濟損失,以此緩解和挽救德國的經濟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