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幻宇凌風

    你手上有兵器有軍隊,還願意仰著脖子任人宰割嗎?即便是他有做郭子儀之心,奈何不確定康熙有沒有人主之度啊,再說了,吳三桂本就是降將,為了表忠心可以比清軍對南明更狠毒殘忍血腥,可是安定天下後,誰還會留著這麼一個不穩定因素存在呢

  • 2 # 江北9527

    說到這點還要從吳三桂為什麼引清兵入關談起。

    吳三桂是明末鎮守山海關的大將,他的領導是袁崇煥,當年袁崇煥被魏忠賢陷害,崇禎皇帝下令處死袁崇煥,吳三桂是親身經歷這些事情的,明朝朝廷的黑暗讓吳三桂對朝廷完全失望,回到山海關鎮守。吳三桂的心裡是對大明朝還是很有感情的。

    偏偏這時候李自成抓了吳三桂的家人和他的愛妾陳圓圓,要招安吳三桂。吳三桂畢竟是將軍,心裡也是沒想著背叛大明。李自成看吳三桂沒有來降,下令殺了吳三桂家人三十多口!這下徹底激怒了吳三桂,一定要為家人報仇,吳三桂心裡明白,憑藉自己的力量很難打的過李自成,於是,引清兵入關。這也是後面吳三桂追著李自成打的原因。

    所以說,吳三桂引清兵關,實際是為復仇!康熙帝也是心知肚明。這樣一個人,是善終不了的。

  • 3 # 炫邁凱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都無法捨棄自己的慾望。吳三桂是一個野心家,面對自己的慾望和野心,他是不能接受自己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失去權利是不能忍受的,意味著自己將任人宰割,徹底失去自由。

    吳三桂家境優渥,來自於官宦家庭,從小就感受到了權利帶來的好處。

    吳三桂,錦州總兵吳襄的兒子,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後來,由於闖王李自成將吳三桂一家抄了,霸佔了陳圓圓,導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轉而投降清朝,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

    在古代通訊條件非常差的時候,吳三桂作為平西王在雲貴兩省可以說是一個土皇帝,境內的事情都是吳三桂說了算,享受著榮華富貴,又怎麼願意放棄一切呢?

    康熙皇帝在你有權利的時候可以談判,等到你沒有權利的時候,隨意處置你。

    康熙皇帝實際上對吳三桂是不放心的,所以在初期削藩的時候並不是那麼強勢,給予了吳三桂非常好的補償。因為康熙皇帝忌憚吳三桂在雲貴的實力,一旦成功削藩之後,像吳三桂這樣的人是不會被康熙留下的。

    就算是吳三桂真的想放棄自己的一切,但是他的兒子呢?後代呢?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何況擺在吳三桂面前還有一件非常現實的事情,那就是自己的這些手下跟著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體。你吳三桂是舒服了,那麼我們這些人呢?所以這些人也在不斷影響著吳三桂的決斷。甚至有一種可能吳三桂真的同意了,手下就把它殺了,然後反了!這也是吳三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們說江湖上金盆洗手沒那麼簡單,道理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這件事情已經不是你一個人能決定得了。

  • 4 # 新莽傳奇

    可以共患難,難以共富貴。奪取天下時,大家的腦袋都別在褲腰帶上。這時要內訌爭權的話,結果就是一起玩完。例如:太平天國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蕭朝貴假借天兄下凡等等都是為了穩定軍心、民心。但是有一定地盤且比較穩定的局面時,就發生了幾次大屠殺,楊秀清、韋昌輝先後被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天下太平以後,為了穩固江山、權力。帝王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舉起屠刀斬向開國功臣們。有些開國初期就做,有些開國不久後再做。當然不這麼做的是極少數,例如:趙匡胤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杯酒釋兵權”。異姓封王天下共擊之。異姓王歷史上結局都不好。家天下的情況,血緣關係是皇帝非常看重的,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例如:劉邦對付韓信等就是特別明顯的例子。封王➡️貶為淮陰侯➡️被殺,漢初三傑之一,劉邦打敗項羽的特大功臣。得到這麼個結局,可惜可惜。自保。無論是皇帝還是功臣、權臣都要權力。權力不僅令人沉醉,而且有時候也是保命的利器。那麼為了自保,兩者都辦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歷史上胡人安祿山八年叛亂,讓大唐由盛而衰,給漢人留下了極大的陰影。滿洲人做為少數族裔,意外的奪得天下。對漢人的不信任和打壓從未停止。滿漢對立情緒嚴重,互相不信任。

    綜合上述理由,到了清朝。吳三桂是沒有退路去做富家翁的。一旦失去了兵權和地盤,他就刀俎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康熙為了中央集權也絕不允許國中國的出現。雙方矛盾的激化、戰爭的爆發就無法避免。

    再者歷史上異姓王沒有好結局,同姓王為了爭奪皇帝寶座也會爆發戰爭。所以這是封建制度下無法調和的矛盾。

  • 5 # 梅落肩香

    吳三桂既做不成富家翁,也不會得善終。康熙的一句:“撤亦反,不撤亦反”,便決定了吳三桂的命運。一、吳三桂最初打算投降李自成。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李自成統一天下已成定局。李自成對待明朝投降的官員也毫不吝惜,無論從地方到北京的明朝官員,全部封官封賞。

    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集團成員都是漢人,總好過與吳三桂敵對多年,結怨很深的異族清軍。對於吳三桂而言,朝廷只是改了國號,換了個皇帝,那個崇禎皇帝他早已恨透了(袁崇煥蒙冤被殺之事)。李自成及他的軍隊和自己的軍隊也從未發生過沖突,只要前程遠大,誰做皇帝無所謂,況且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又都生活在北京。由此可見,吳三桂投降李自成的理由很充分。

    二、吳三桂背叛李自成,最終投降清朝的原因

    吳三桂最看重的是政治前途,他最終選擇了背叛李自成而投降清朝,真正的原因是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李自成在北京推行“追贓助餉”運動,嚴厲的打擊明朝官員,包括吳三桂的父親也被嚴刑拷打,這一行為觸怒了吳三桂。

    第二件事情是李自成的部下搶了自己的愛妾陳圓圓。

    這兩件事情,使得吳三桂對李自成及其建立的政權很失望,他意識到投降李自成不會有好下場。但他又不具備和李自成集團抗衡的實力,因此他最終選擇了投靠並聯合清軍,打敗了李自成。

    為了復仇,吳三桂寧可揹負千古罵名,以至於,在他反叛清朝時,漢人士大夫竟然不支援他。

    三、康熙堅決撤藩,由不得吳三桂做選擇。

    康熙決定撤藩,認為三藩割據,擁兵自重,勢力在不斷強大,對中央集權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而且三藩多是前朝留下來的漢臣,康熙擔心他們有反叛之心,將來勢必會影響國家統一。

    再者三藩富可敵國,仍然需要朝廷撥款養兵養馬,三位藩王居功自傲,根本不把年輕的康熙放在眼裡。所以康熙下定決心撤掉三藩。

    關於撤藩問題,康熙與群臣商討。

    康熙言道:“朕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茲曼,馴致不測,故不早除之,將養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

    總結,康熙撤藩時,吳三桂已經61歲了,他如若想造反,憑他的實力早就反了。在清兵入關時,,清朝廷承諾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封他們為藩王,三人為清朝庭政權的建立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吳三桂專治滇中十四年,他只想世守雲南,頤養天年,是康熙不講信用,逼得他不得不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如何在戀愛中獨立、瀟灑、不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