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詩詞都是可以配曲演唱的,那麼當代詩人也應該懂得音律才是!
8
回覆列表
  • 1 # 吳文弄墨

    這麼說其實有點太苛求了,還有就是不實際。

    你要知道一個現實,那就是古代古典詩詞是依附於樂府(也就是你說的曲調形式)等音樂形式的。詩詞和樂府等音樂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關係。

    但是你要知道,我們現代哪還有樂府等音樂形式?只有流行音樂。現在的流行音樂哪有一個作曲的會拿那些新詩來寫歌?比如拿海子的詩歌,或拿誰誰誰大家的詩歌。

    現在都是自己寫詞,寫的詞都是白話文形式的,口語形式的,大眾形式的,是他自己理解的形式。絕對不是用古典詩歌或新詩的標準去寫的。

    現實就是:我們現代的詩歌和音樂已經徹底地被剝離了,已經相互獨立了。現在已經失去了古代的那種對音樂形式的社會環境了。

    想恢復再現已無可能。

    現代的人不一定要懂音律,但是可以去弄懂音韻。音律和音韻可不是一回事。音律必須音韻和音樂結合在一起考慮。古代自古就有音韻學,從漢代開始。後來佛教語言進入中國,音韻學有了更進一步發展,從而使詩歌更加嚴格化,形成了格律詩。

  • 2 # 采詩人

    我又會寫詩又會作曲,也不見得是個合格的詩人啊。

    現代詩又稱自由詩,就是擺脫了音律的束縛,在語句、結構等形式上面獲得了完全的自由,才稱為自由詩。

    我們知道,舊體詩尤其是律詩、絕句和宋詞,要遵循非常嚴格的押韻、平仄、對仗規律,這些規律大多是基於音樂的考慮,因為古詩詞基本上來自於歌曲,曾經是作為歌詞存在的。文人們把它們從音樂中獨立出來,作為一種單獨的文體進入到文學領域,儘管很多曲譜在後世逐漸失傳,但這些詩詞還保留著它的前世——歌詞——的特徵。

    由於格律詩詞近乎嚴苛的規則,使其具有著不易讀懂、難以入門、束縛想象的弊端,更因其模式的固定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無法突破,不能適應變化萬千的社會變革、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所以新文學只能改弦更張,選擇更為國際化、適應性更強的現代詩。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那麼,現代人可不可以繼續把音樂帶入詩歌?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當代的舊體詩,是所有文體中水平最低、最缺乏社會價值的一種文體,舊體詩以無數老幹體、附庸風雅體、故弄玄虛體自證了它確實不適應於科技時代。

    而半自由詩,一個世紀以來,也沒出現過什麼有分量的作家作品,這種文體的弊端在於,它既失去了自由詩的自由,又不具備舊體詩的嚴謹,多半寫成了略帶韻律的順口溜。

    所以,不要給詩人和詩歌戴上任何枷鎖,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翱翔吧。

  • 3 # 遼海醉仙

    我贊成這個觀點。詩人不會作曲就不懂韻律,更不懂旋律,也就寫不出好詩。就其詩詞來說,古詩詞就充滿旋律,無論古風還是律詩絕句,都是這樣。宋詞在詞牌規定下也亦如此。現代詩也這樣,雖然是白話詩也是充滿旋律的。建議寫詩人要學寫歌詞。“歌詠言,詩言志,”“詩情畫意”而已。

    對於歌曲(戲曲不在此列),無論是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還是通俗唱法,都是有啟承,對仗,迴旋等,都是由音階和拍節構成。寫詩就要懂得這些知識,不是像王力寫的《詩詞格律》那樣。王力的《詩詞格律》有中國戲曲成份,喝大花臉適用。因此我們批判抵制王力。在王力書沒付印時我們曾經提出這個問題,但王力印書是1977年以後第一次印刷,他也是7O多歲人了,懶得動筆修改了,又是大教授,也就糊塗過去了。因此王力書中很多舊時代東西,而我們有些人認為那些東西才是知識,這種認識完全錯誤的。對於文化藝術作者,文學的基本知識要掌握,更重要的是運用這些知識去分析社會揭示社會反映社會的本來面目。比如方方日記,她書中的觀點立場錯誤,但她畢竟是在作分析揭示反映社會的事情。而我們一些“詩人”還在寫“小橋流水人家”,我就不好說這是模仿古人,模仿易,創作難。當今社會滿目高樓大廈不去寫,還去寫白牆黛瓦四合院,符合時代特徵嗎?

    再說扯遠了。當你掌握些現代歌曲樂律知識後,就知道王力的《詩詞格律》離當今社會有多遠。

  • 4 # 隆中閒談

    題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黑格爾在他的鉅著《美學》中,對當時他那個時代的五門藝術:建築,雕塑,繪畫,音樂和詩歌做了一個分析。詩歌作為一個脫離於物質存在的純粹理念,是這列舉的五門藝術中最為純粹的藝術。而音樂因為還保留有一定的形式,而屈居第二。因此,從西方哲學,美學評價裡,不會作曲的詩人是最具藝術感的藝術家。而不會作詩的音樂家還是音樂藝術家家,所以讚美肖邦音樂太美,稱為:鋼琴詩人。

    在我國因為聲韻的關係,一些作者的“小學”功底很好,這種好在不斷髮展中讓詩歌的創作本身需要注意音韻。因此平仄格律稱為中國傳統詩歌走向成熟後的標配。這種音韻與作為技術的音律有相似性,有不同。我們現代意義上的“作曲”是講作一段旋律。這種旋律歸屬的“音樂”是西方音樂範疇,講究音高,音調與節奏等要素。

    而現代意義上的詩人是從事“文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也要講究節奏感,但不是音樂五線譜上的節奏;也要講究音調,但不是C大調這種……簡言之,古代,一方面技藝門類發展程度不高,對於特權階層或貴族階層(即受過相關教育的人士),可以很容易掌握的相關知識不多(且國學,特別是小學均不錯)因此依曲填詞者很容易出現,善音律新制詞者也不難得。

    在當代,音樂家和文學家(詩人)一般來說都是專業要求較高的工作 內部構成伐邏輯不同,可能音樂家善於寫作,詩人會彈琴。但我們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科學家多過一個小提琴演奏家,我們也認為趙元任大師是語言學家多過一位音樂家。

  • 5 # 大悔憶智周

    音樂是美的最高形態,很深奧,但有著天賦的人是能夠憑直覺感知和創造的。

    那些民間詩歌和歌曲就是證明。

    詩人更用不著一定會作曲,除非歌詞作者。

    其實歌詞作者也不一定非要會作曲。

    一些非常有名的歌曲,其詞作者並不會作曲。

  • 6 # 趙宇宏

    作曲和寫詩是兩回事,是不是合格的詩人,衡量標準是看其詩詞作品是否好,與作曲無關,當然精通音律對寫詩更有幫助。

  • 7 # Lcg112233445566

    事業有專攻,人生各有長。三百六十行,天分不一樣,興趣不相同,專業有方向。一個人,窮其一生,只要發揮所長,做好做精一件事情就不錯了,沒有必要事事都精通,樣樣都出色。詩詞作家嚴肅,雖然不會作曲,但是因為他深入生活,一心為民,寫出了《紅梅贊》等膾炙人口的好作品。這些作品,幾十年來久長唱不衰,成為中國音樂上的經典。而著名的音樂家洗星海,雖然在音樂方面造詣很深,但是作詞卻不是他的特長。但是他和當時詞作者光未然合作,寫出了著名的《黃河大合唱》,不只在當時,鼓舞著成千上萬中華兒女走向抗日戰場,至今依然被奉為中華民族音樂的良心。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即有音樂天賦,也有文學才能,寫詞譜曲一個人完成。就像寫出《映山紅》和《紅星照我去戰鬥》的作者傅庚辰。但是,這樣的全才不是很多。我們不能以己之長,和別人的短短進行比較。正確的做法是,取長補短,成就佳作。如果作曲者和作詞者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就會珠聯璧合,共同創作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好作品。

  • 8 # 悟空自淨其心

    中國的音樂和西方的不同,過去的漢族人也是一個見字就能唱的民族。因為過去的私塾教育都是吟誦和吟唱的。就是根據漢語拼音的聲調去唱,五音對五律,宮1商2角3徵5羽6。陽平二聲對應dou陰平一聲對應ruai入聲對應mi上聲就是三聲對應sou,四聲去聲對應la。漢語本身是音調旋律性語言,自然能依字行調的唱,再依義行腔的調整字與字之間句與句之間的高低關係,自然就形成了旋律,當然你做的詩要符合格律,或是有內在的旋律,能唱的詩才是好詩,才能流傳。做完詩之後自己可以如此的唱一唱,就可以知道怎麼改了,因為過去古人都是吟著做詩的。

  • 9 # 明月萬里海潮湧

    在古代,詩歌是用於演唱的,即詩合為歌而作。因而要求詩人必須懂曲。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詩逐漸跟曲分離開來,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人們把它靈活的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由隨意方便的表情達意。從此,詩擺脫了曲的束縛,獲得了最大的自由,得到了最好的發展。所以,現在判定一個詩人合不合格,已經不以他會不會作曲作標準了。會曲不會詩,會詩不懂曲,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

  • 10 # yaoyu1

    音樂和詩詞是人的左膀右臂,如果缺少了一個就猶如是一個殘障人。如果一個詩人學會配樂,那就如虎添翼;如果一個作曲家學會寫詩,那就如錦上添花。

  • 11 # 88何明遠

    按照題主的邏輯,不會譜曲的人就不是好詩人,那會作曲的人就一定能寫出好詩歌嗎?

    那麼,現在著名歌手歌唱家對譜曲寫歌詞想必一定內行。但有幾個是大詩人兼音樂家的?不妨讓熟行朋友列出音樂家兼大詩人身份的名字及詩歌大作,讓我們開開眼界學習學習。

  • 12 # 逢春186177958

    會作曲的是音樂家或音樂愛好者,他不一定會寫詩。會寫詩的是詩人或文學愛好者。音樂家不一定會寫詩,詩人不一定會作曲。作曲與寫詩各是一門學問。作曲的音樂家不會寫詩,沒有人因此否認他是言樂,家,同理,詩人不會作曲,也沒因此說他是不合格的詩人。故此說法不對,也從沒人以會不會作曲作為判定詩人合格不合格的標準。

  • 13 # 凌梁談文化

    1詩人與填詞人的異同

    詩歌從古發展到當代,是越來越細化的。特別從當代來講,詩人與填詞人(詞作者)是有很大差別的。詩人更多的是從文學層面上講,從現當代來講,詩人以現代詩、自由詩較為多見,古體詩創作已經越來越少。而詞作者純粹就是寫歌詞的。文學性的詩歌與歌曲式的歌詞當然是完全不同的藝術。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詩人泰戈爾

    2詩人不會作曲與詞作者不會作曲是怎樣的一種區別或影響

    純文學的詩人,不會作曲,哪怕是不懂音律對他的詩歌創作來說完全沒有影響也不為過。因為大多數詩人他們寫的詩歌也不會被改編成歌曲,也不適合改編成歌曲。這是詩歌的體裁與性質決定的。而詞作者若是不會作曲或不懂音律那對一首歌曲的製作到最後完成是有很大影響的,起碼不會很順暢。歌詞與作曲很多時候是連在一起的,歌詞與曲譜是有某種默契的,不能單槍匹馬可以為所欲為地隨著性子來,歌詞與曲譜沒有很好的形成一種融合的關係,最後整首歌的質量會打折扣的。不過也不一定要求詞作者要會作曲,但起碼懂音律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不懂音律,那曲作者肯定會很累,總是要照顧到詞作者。這種創作狀態對一兩首歌曲的成型可能不會受很大的影響,但一張、兩張甚至更多張專輯的創作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著名詞作者方文山

    3詩歌發展到當代,詩人與詞作者是不一樣的

    準確的說,詩人就是純文學性的,也可以稱作為作家,但詞作者僅僅是歌曲、歌詞層面的,是屬於音樂上的一種藝術。所以說兩者在當代來講就是兩種不同的職業。既有聯絡,但更多的是沒有關聯的。

    4我認為的結論

    純文學的詩人可以不懂作曲,但詞作者可以不懂作曲但至少要懂音律,否則顯然是不合格的。

    相對來講詞作者懂音律是很重要的

  • 14 # 雨過天晴j

    作曲作詩那只是個人喜好,不能拿來作橫衡量人的標準,會作曲作詩的人不一定就是一個合格的人,一個合格的人該要以善良為本,遵守道義,不做損失道德的事,孝敬父母,行善積德,能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會作曲作詩的人大有人在,但他們並不一定就是個品德高尚的人,所以一個人是否合不合格並不是看他是否會作曲作詩來橫量的。

  • 15 # 坐在七樓釣小魚

    詩言志。詩歌是用來表達感情的,內在的情感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詩。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

    當然,如果懂得一些音樂知識,倒是可以使詩歌的樂感更強一些,柳永和李煜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古人寫近體詩,填詞,實際上就是想使詩歌有一種音樂感。平仄和押韻、對仗等,都是為了使詩歌產生音樂美。聞一多就主張詩歌要有三美,其中就有個音樂美。

    當然,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聲韻之美而寫詩,還是要有真情實感才行。寫文章可以講假話,寫詩卻沒辦法抒假情。詩歌的感情應該是充沛而且真實的,這才應該是我們判斷一首詩好不好,這個詩人合不合格的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還想降生在現在的家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