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暑不算熱
-
2 # 王嬌199608
看情況吧,我可能不是那麼大度的人,但是我又不得不做個大度的人,因為寄人籬下,領著別人發的工資,就要看人臉色做事,這是不可控的因素。
-
3 # 柴小火作戰獅
我想,沒有樂此不疲的同事,只有為了生存抄作業的人,或者沒有擺地攤技能的人。
其實,加班的就兩種人,給加班費的和有責任心的人。
-
4 # 職場獅子
肯定不只是你憤憤不平,而其實是大多數人都憤憤不平,只有老闆老闆娘不是。
沒有人願意加班,誰不願意自己的自由時間多些呢?可又為什麼加班成常態?這其實是一種企業文化,不管它是好是壞。
上班是為了生存,加班是為了保住這份工作!老闆不下班,誰好意思下班!誰早下班就說明誰的工作量不足!這是老闆的理念。
於是上班時間磨洋工、玩手機、打遊戲、鬥地主,下班了卻真的開始幹活,還要找老闆彙報工作、研究問題,以此來表現自己工作多積極。畢竟老闆不可能盯住所有人白天都在幹什麼。
還有一種人是為了掙加班費,反正回家也沒事幹,但這種人是少數,因為加班熬時間確實太辛苦。
誰也不是真的想加班,可又必須加班,大家都想打破這種狀態,可這種狀態存在時間太久,已經形成了一種不健康的企業文化,要想打破有難度,沒準兒就會出局,誰也不願冒這個險。所以,同事們只能樂此不疲。
-
5 # 奇門遁甲梅師傅
不知道你是從事哪方面的工作哈,加班有加班費的啊!工廠底薪才2000左右,不管是廣東還是江蘇那邊都差不多。想多賺錢必須要加班啊,我看到員工很喜歡加班只要不是太晚就ok,加班九點太正常了。
當然如果你是拿月薪的沒有加班,那就另當別論嘍
-
6 # 等等等hehyi
加班成常態還樂此不疲我覺得生活方式可能出了問題,首先經常加班就是效率不高的原因,要反思自己的工作,第二加班都能讓你覺得開心,那你的生活是得有多無聊?找點讓自己開心與滿足的事,不要過得太單調。
-
7 # 曼妮妮Mani
有一套日劇《我,到點下班》把加班的眾生相刻畫的活靈活現,只有女主角敢跟加班說不,每天準時下班,這部劇也很好的詮釋無法準點下班的原因
工作缺方法,工作沒效率很多人喜歡把事情堆在同一個時間裡面完成,分不清輕重緩急。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又想兼顧其他的事,不能做到專心致志,結果沒有一件事是能按時完成的。工作的時候也不注重辦公桌的整理,工作前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資料。劇中的女主角工作的時候很好高效,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把每天的任務都寫在便利貼中,將便利貼粘在電腦前面,完成一項任務就撕掉一張,任務不堆積。同時女主角採用蘋果鍾工作法,給每一項工作任務設定時間邊界,在特定的時間完成一樣工作,減少分心。同時注重整理,所有的資料都合理分類,桌面乾淨整潔,也可以省去尋找資料的時間。
加班成了潛移默化的文化劇中的三谷是加班的拼命三娘,而她對待新人的管理也是以加班為豪,而她的管理方式也是承繼她的前輩。領導不走,自己也不敢走。作為管理者應該樹立新的觀念,職場大多數還是以結果為導向,無效的加班不能帶來正反饋,相反會磨滅員工的工作熱情,產生惡性迴圈。越加班越窮忙。最近董明珠罵哭30歲主管的新聞上了熱搜,加班和成果不是一個正向關係,加班越多不一定成果越好,正如董明珠說的那樣:“你勤勞但不一定有收穫,不能因為你辛苦,你天天在這兒上班,你做了個不好的東西,我也要用。”
-
8 # 大鵬在職場
聽過“水煮青蛙”的故事嗎,如果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而出;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溫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後你再慢慢升溫,即使升至攝氏70°,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水裡。隨著溫度的繼續上升至100°時,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我脫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青蛙為什麼不能自我擺脫險境呢?這是因為青蛙內部感應自下而上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做出感應。這就是一種“青蛙效應”。“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逸。”
水煮青蛙
因為你的同事和青蛙一樣,已經沒有了憤憤不平想走的衝動了,他們覺得一切都很正常,或許他們覺得這些工作都是自己的,就是今天做不完明天還是接著做,還不如提前多做一點呢,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他在外企工作,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朋友都對他年薪30萬感到羨慕,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每天加班到11點工作。他給我說如果不加班,工作就做不完,明天還得接著做,還不如加班完成工作呢,他說每天都這樣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能接受。
人和人不一樣,或許追求的不一樣,你在追求舒適輕鬆的生活,他們在追求養家餬口的工資,所以不是樂此不彼,只是已經習慣了生活。
-
9 # 會技術的葛大爺
每個人對於加班其實都有自己的認知,大部分人自然是不願意接受加班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人對加班是樂在其中。而決定這種態度的,主要是由於自己在公司所處的位置,自己對於未來職場的規劃和待遇水平。
曾經看到過一位程式設計師大神在介紹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就說起過,他大學剛剛畢業加入百度時,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成為他們部門每天最後一個下班的人,而且要比所有人都還要晚走一個小時。為的就是要做更多的專案工作,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技術。
當然,這種付出是有回報的,他最終成為了大神,也成為了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CTO。
對於這樣的大學剛畢業的、有衝勁的年輕人來說,特別是70、80後的那一批人,他們願意為了提高自己,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多去努力,而且不會計較太多的得失。996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其實算是基礎了。
當然,這種人我也遇到過,不過可惜,我不是這一類的人,也無法達到他們的那種成就。
還有的人,他們是公司的高管甚至就是老闆,自然,要麼有股份,要麼有期權,公司也是向好發展的,自然,這些人是願意加班的,因為加班所帶來的效益他們能夠享受。可能今天你的加班,為公司拿下了一個專案,年終分紅可能就多個幾萬,為什麼不加班呢?有的待遇好的公司,加班給雙倍加班公司,都有很多的員工搶著加班,就別說是為自己掙錢的了。
而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日漸下降,雖然能力有,但是人到中年,精力和拼勁都不如年輕人了。對於這樣的人,精力不行那麼就只有努力才湊,剛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了,不能被年輕人比下去了。
對於這樣的一部分人,加班成為了他們生存的一種手段,他們必須要在老闆面前展現自己的價值。如果有一天,公司不給他安排什麼重要的工作時,他心裡可能會更加的忐忑不安。而這種心情,也是我比較能體會的一種心情。
這也就讓現在的我對於加班這件事一點也不排斥了,甚至我即使正常工作時,也會在下班後不著急走,整理一下自己一天的工作成果,準備一下第二天的注意事項,然後再離開公司。慢慢的,這也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當然,我也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年輕的時候,我也是對加班“深惡痛絕”的。因為當時的我年輕,我對於職業的規劃並不是非常的清晰,感覺自己的目標就是我稍微努努力就能夠達到的,自然也就對加班有所牴觸。
同時,也因為年輕,換工作也基本就是3-5天就可以完成的一個事項,所以也並不是很在乎。但是,隨著自己的職位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高,換工作就成為了不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但一個公司可以有50個程式設計師,100個程式設計師甚至1000個程式設計師,但是隻會有可能兩三個技術總監,1個CTO,而且,這種崗位的空降機率是較小的,大部分企業還是會在內部提拔。因此,當你的職位到了一定高度時,你不會輕易的換工作,你甚至會花更多的精力保住你的公司,證明自己的價值。
當加班成為常態時,同事們還樂此不疲,那要麼是付出有回報,加班有錢拿;要麼就是公司很不錯,不能被淘汰。
-
10 # And輕舞飛揚
沒有人會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表達出來吧,樂此不疲的加班也有可能加班工作可以給他成就感吧,作為一個專業的職業人,拿公司的錢,就要把公司的事情做好。
-
11 # PX蘭蘭
聽過“水煮青蛙”的故事嗎,如果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會縱身而出;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溫水中,它會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後你再慢慢升溫,即使升至攝氏70°,青蛙也仍然會若無其事地待在那水裡。隨著溫度的繼續上升至100°時,青蛙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在此情況下,青蛙已經失去自我脫險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為止。青蛙為什麼不能自我擺脫險境呢?這是因為青蛙內部感應自下而上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激烈的環境變化,而對緩慢、漸進的環境變化卻不能及時做出感應。這就是一種“青蛙效應”。“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逸。”
-
12 # 郝老師
從2019年底我休到2020的六月,其中面試成功一家併入職,一個禮拜後離職就是因為加班。如之前人事跟我說偶爾加班,我認為完不成當天工作加班是正常,所以就去了。
第一天是新人19點就讓我走了;
第二天老闆給開會到21點多,接著全公司培訓到23點多;
(老同事跟我介紹了公司具體加班情況,早9點半上班,下班每天都會這樣,並且每逢週五/節假日前一天通宵。為了讓媳婦放心,我把加班情況說了,媳婦包括我父母都認為不可能的事。我的意思是隻要家裡同意我加班我就去上班,沒想到家裡這麼不相信我)
第三天 24點多下班
第四天 凌晨1點多下班
第五天 第二天早5點多下班
家裡這回相信了,讓我趕緊離職!
其實我作為打工者,目的就是賺錢,但不是拿命換錢!
-
13 # 一念一更
工作本人就和個人對個人喜好以及對金錢的渴望程度相關。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選擇一份高薪工作,個人工作起來有很大的成就感,那麼即使沒有休息也一樣甘之若飴。反之即使休息日不斷,也不會有什麼滿意度。
回覆列表
當初也是專案急996成常態,本以為好好幹專案做好了大家都好過,結果最後等來的是部門解散,工資至今沒有結清,挺扎心的,不知道以後以什麼心態面對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