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才招聘啟事
-
2 # 電商跨境哥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打工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出賣自己的時間,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老闆學習著怎麼發展自己的企業,怎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打工者想著怎麼樣才能夠少幹活多拿錢,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員工的辛苦工作,企業的發展壯大也為員工提供了一個發揮自己才能的大舞臺。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讓自己特別的感到無力。
一: 沒有方向感
每個打工者的欲求都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放大,工作再好,待遇再高,總有不如意的地方,所謂眾口難調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帶給員工所要的東西,那麼他的員工必然會有想法,有的人是奔著高工資去的,有的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去的,有的人是為了專業對口而迫不得已選擇的,如果公司不能提供一個明確的公司發展方向,不能畫出一個長遠的願景,相信大多數人會工作的很迷茫,純粹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二:工作時間長
任何企業,都有明確的工作規章制度和上班時間,如果經常性的加班熬夜,是一個職場上的人都會變得怨聲載道,現在已經過了透過勞動時間,換取生活資源的時代,過多的加班已經是職場上大家議論最多的一個話題。
三:職場關係
職場是一個小社會,工作中難免會有小磕小碰,在職場中,要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可以,要說勾心鬥角,相互利用也顯得太俗套。社交的本質就是利益交換,你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利益決定你能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等價的利益,職場關係中我最反感的就是小人,背後打小報告和碾壓你。
四:沒有自主權
工作中,領導巴不得二十四小時地盯著你,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主,時刻有一副大權在握的架勢,任何事情都得請示,自己完全沒有了抉擇權和自主權,這樣的工作雖然沒有了壓力,但總覺得自己被人看低了,失去了尊嚴感。
五:時間和空間不自由
打工就是拿自己的單位時間去換取資源,自己的時間已經不能由自己做主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很多打工的人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以上就是我這麼多年來在工作中感觸最多的想法,任何時候,只有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了,才能主導自己的生活和未來。
-
3 # 快樂]”})快了
剛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比較心酸,然後去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地方上班,感覺每天都很心累無力,後來找到一份工作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才覺得自己真正的感受到了工作的快樂!
-
4 # 可以叫我Tracy
1、你拼命努力地工作,然而論功行賞的時候完全沒你份。職場的不公平處處都在,猝不及防。
2、你拼命地工作並獲取了一定的成績,但並沒有獲得領導認可,反而換來了更多更高難度的工作,老黃牛和精英是有區別的,前者只會工作,後者還會交際。
3、收入與付出完全不成比例,並不是幹得越多,賺得就越多。你越是喜歡錶現自己,就越得不到大家的認可,職場從來不以工作量論英雄。
4、白富美和高富帥確實會引起大家的羨慕、嫉妒和恨。越是高調的人,死得越是快。
5、人善被人騎,馬善被人騎。好說話的人往往都沒有人緣,不好說話的人往往能受到大家的尊重。有稜有角的人比一味忍讓的人更吃得開。
6、領導也會欺軟怕硬,也會見風使舵,努力學習可以改變命運,努力工作只會讓你收穫到更多的工作。
7、不要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一定能夠收穫勝利的果實。世人只會看他們想要看到的東西,他們不想要看的,就算是擺在眼前人家也會變成睜眼瞎。職場上,沒有人能夠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8、雖然同事之間的關係是利用與被利用,但這完全不能保證別人利用完你之後,還能夠為你所用。人只能在吃虧中不斷成長,想要以後不吃虧,當下就要吃足夠多的虧。
9、不要做你覺得正確的事,一定要做領導覺得正確的事。規章制度是一定要遵守的,但在運用的時候一定要非常靈活,天下沒有任何一項規定是無懈可擊的,職場中的聰明人都是在規則的縫隙之間賺錢、謀權。
回覆列表
正值畢業季,因為特殊的背景,
也被打上了「史上最難畢業季」的標籤。
然而,不只是畢業生,
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拼著。
未入場的同學,開始困惑於該何去何從,
而已入場的同學,也面臨著迷茫的轉折,
關於職場上的難題,
這些沒有離場的人,
還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與挑戰死磕。
希望他們的故事,
能照耀到你我的腳步。
“那時每天只有一個念頭,逃離辦公室”
大學畢業那年,因為準備考研耽誤了校招,所以等我三月份到上海找工作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機會了,用我媽的話說,都不夠“體面”。
那時候,有個遠房親戚在大城市的報社裡做財經版主編,我媽東求西求好不容易才讓人家勉強答應,讓我去實習試試看。
也真的只是試試,我的帶教老師也不願意實打實教我什麼。不是學財經、新聞出身的我,乍一看那些版面上的滬深、央行、降息、金價,就真的只認識那是字而已。
報社裡還有一個實習生,來得比我早半年,新聞系的應屆生,辦公室主任的愛徒。那時,編輯老師已經很熟絡了,經常一邊數落著,你這個稿子寫得沒有一點深度,一邊還是不斷地給她下發新的稿件任務。
在報社實習的半年間,我只寫過一次見報稿,是帶教老師一篇主稿的配稿,但第二天見報的時候,那篇稿子除了掛著我的名字以外,沒有一個句子是我原來寫的。我去請教編輯老師的時候,那老師眉頭皺了皺,沒說話。
後來我發現,報社的老師都用msn交流,就默默新註冊了一個,但一直到實習結束,我的好友列表裡就還是我一個人。實習大半年之後已經是10月份了,另一個實習生也早早轉了正,而我一直陷在無謂的上班、下班的動作裡,沒有盡頭。帶教老師的放養,主編親戚的不干預,媽媽的殷切期待,逼得我每天只有一個念頭,逃離辦公室。
後來,我終究還是選擇好好跟我媽聊了聊,坦露心跡,告訴她報社編制的緊張和我的不適合,最終很幸運地我還是順利從那間逼仄的辦公室“畢業”了。雖然不容易,但我還是在那年10月找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雖不及報社體面,但就是那份工作讓我重新找回了職場自信,我還是個很有用的人吶!
室友是個職場新人,剛入職那會,接到的第一個專案,客戶就直接提出說:“不要新人跟”。領導把她換下來,她哭了一次,我只能安慰:“剛開始是這樣的,多熬一熬就好了。” 不僅如此,和她對接的BD喜歡看人下菜。比如其他同事做的PPT一般都直接透過的,而出自她手的,總是反覆問:“你領導看過了嗎?”。哪怕是已經審閱過的,也還是會讓她再改改。為了獲得信任,她不敢喊累,到得早,走得晚。最近受疫情影響,加班更成為常態,工作日為專案熬夜,會議上記錄前輩的想法和思路,走路坐車都會刷刷行業動態,週末也會聽那種網課充電。
熬了快半年,才終於有機會跟著領導去提案,興沖沖地準備了一晚上的資料。大夏天啊,溫度直奔40度了,出門前就一直問我,“看我粉底塗勻了嗎?”“我襯衫理清了嗎?”“誒,你幫我看看這個包是垮肩好還是拿手上?”……等我全部確認後,才心滿意足地踩著高跟鞋蹬蹬地出門了。回來腳被磨出水泡,妝也花了,依然興奮地和我分享當天的收穫。
還有一次去外地出差,好幾天沒有訊息,我問她怎麼樣了。她說最近都熬到半夜,白天在補瞌睡。說完回了我一張頭髮凌亂、比著剪刀手的自拍。
對自己熱愛的事,她總是全情投入,後來知道她還有個豆瓣號,會記錄一些自己的感悟,資料上寫的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一直在用一股傻傻的倔強證明著自己,能抗。
三十出頭的我,還沒有生娃。並不是我想當丁克,只是我想在經濟寬鬆點的情況下生娃。我總想,等我再升一級,等我工資再漲一點,家庭經濟條件再改善一些,我就生娃。
好朋友免不了催我,她們總說,你啊就是野心太大,不知足。先生也好幾次明示暗示我說,你就不能過點普通人的日子嗎?為了家庭和諧,我曾許諾今年一定考慮備孕。但疫情來得突然,團隊的合作方們紛紛收緊了預算,有的業務索性被一刀斬斷,作為服務方的我們自然沒有下一集。年前定下來的KPI彷彿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座遙不可及的大山。
“你預估著今年的KPI能完成多少?”
“你團隊現在的營收進度快墊底了,考不考慮跟其他團隊合作下?”
“你算過人均產值嗎,實在不行就最佳化一下?”
對於這些問題,我其實沒有答案。但我知道完不成的話,我要面臨的是最輕的後果就是團隊最佳化吧。每每想起這些個問題,我都心裡“咯噔”好幾下,心臟經常性地不舒服。最近一個晚上,吹頭髮的時候發現自己出現“聚集性” 的白髮了,跟先生提起的時候,他笑了笑,說我就是生活習慣太差,睡得晚。
最近我開始很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我到底還能不能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