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太拾

    年代問題,畢竟有些書籍記載公元前375年才是戰國的開始,而吳起名揚天下是在這之前,有歸納為春秋名將的嫌疑。

    還有這四大名將評比主要評比的是戰國後期。

    要是評中前期,難道龐涓、田忌、樗裡疾、景翠等戰功赫赫之將會不如那四大名將嗎?

  • 2 # 金棠文化

    《千字文》中的“起剪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明確指出戰國四大戰將是秦國白起、王剪,趙國廉頗、李牧。為何百戰百勝的吳起沒有被列入其中呢?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第一、《千字文》中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出生在各自的國家,都是為自己祖國效力。而身為衛國人的吳起,建功立業均在他國。在魯國他擊敗齊軍;在魏國他創武卒制,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在楚國他實行了變法。以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千字文》,不可能為一個不為自己祖國效力之人揚名。

    第二、吳起是一個利益至上之人。如吳起在曾申門下學習儒學時,逢其母去世,他沒按儒家忠孝思想回家奔喪,致使曾申斷決了與他的師生關係。在魯國對抗齊國軍隊時,為消除魯國國君的猜疑,他殺死了自己身為齊國人的妻子。在受到楚國大貴族們的攻擊時,他躲到楚悼王屍旁,致使楚悼死後也不得安寧。對這樣的人,《千字文》不可能將其列為名將之列。

    第三、與白起、王剪、廉頗和李牧相比,吳起不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家,他即是軍事家,也是政治家、改革家。如他在楚國進行的變法,除軍事外,以政治、法律為重點,吳起被楚王任命為令尹,此官在楚國是楚王之下的、相當於丞相的最高行政長官。從這方面看,與戰國四大名將相比,吳起可堪稱帥才,而並非只是將才。

    總而言之,儒家代表作之一《千字文》,將不遵守儒學思想的吳起列為戰國四大戰將之外,不是偶然。

  • 3 # 超有料漫畫中國史

    戰國四大名將雖然厲害,到跟兵聖孫武比,差遠了吧?而吳起與孫武齊名,被稱為“孫吳”!列入戰國四大名將豈不是暴殄天物了?

  • 4 # 知常不妄

    吳起,商鞅這樣的聖人級別的高手,微妙玄通,神不可識,段位太高了,最起碼寫千字文的那位是理解不了的。

    換句話說,吳起,商鞅,屈原,韓非比起白起李牧王翦廉頗樂毅要高那麼一個段位。

    可惜的是天下無道,聖人被世刑了。

  • 5 # 煌煌神州

    一般我們想到的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吳起文韜武略,確實有才,沒被列入四大戰神,我覺得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道德上有瑕疵!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吳起在功業上不容置否的,但是在道德這塊放在現在看也是有瑕疵的!

    第二,吳起所處年代比他們都早。比之四大名將,吳起所處年代是戰國初期,四大名將所處年代是紛爭頻繁的末期,他們所處年代相差少則八九十年多則一百多年,在同一時代才好對比,放在一起說才更有道理!

    第三,吳起全才不好界定。吳起做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戰國時期,能力出眾的各種人層出不群,對於四大名將的說法也是後世提及的!對於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這四位名將,我覺得稱之為"戰國末期四大名將"更合適一些!

  • 6 # 龍吟山林

    記載歷史的多為儒家,吳起初為儒家弟子不尊儒法,殺妻求榮,為儒家之大忌,雖是戰功卓著但具體到哪一國卻看似一個三姓家奴的人,所以進不了四大戰將之中,再有吳起出名還因為他著有吳起兵法,雖如此但做人太失敗,太過於不擇手段追名逐利。

  • 7 # 使用者1314642617442814

    吳起,在上小學時,歷史書上有此人,而且很有才學。我已經忘記了他的功績。成年以後,所看的書從西漢到滿清這段歷史,不詳細,最喜歡的三本書,一,三國演義,從劉備曹操到孫權,手下名將十之八九,數的上來,最為清楚的是蜀漢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及眾將,前後排序,及官職,知之甚詳。二,岳飛全傳。三,太平天國。

  • 8 # 喜洋洋111888

    英雄五霸鬧春秋,能征慣戰之酋多多比是,全被祖龍一把火照天燒。現今所能看到的先秦文化支離破碎、補丁摞補丁,神馬狗血莫衷一是,起得以與孫同名則大幸哉!其別皆可視為浮雲、不足據!嗜史者忌人云亦云。是為正!

  • 9 # 白羊座020

    戰國四大名將是從《千字文》中起、翦、頗、牧來的,說的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戰國的四大名將。這四位將軍都是戰國後期的人物,而且有一個共同點,都戰勝過匈奴騎兵。吳起是戰國早期的人,沒有與匈奴騎兵打過。所以沒有入選戰國四大名將。春秋末期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標誌著正式進入戰國時代。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的故事。

    魏斯就是魏文侯,是魏國的第一位正式冊封的諸侯。魏文侯禮賢下士,廣招人才,魏國在魏文侯的統治之下是當時的第一強國。吳起就是從魯國投奔到魏國的。成為魏文侯手下的一名將軍,被派去攻打秦國。佔領秦國五個城,後被魏文侯任命為西河守。

    吳起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開創了軍事領域很多先河。後世的軍事家們從吳起的戰法中學習了演化了新戰法。

    吳起經常跟兵聖孫子相提並論。吳起的傳世兵書《吳子》。從實戰角度來看,遠遠超越了《孫子兵法》,在戰法上學習吳起的更多。孫子的真實戰績不好評說,吳起的戰功是真真實實的。吳起文武全才,在楚悼王時期,在楚國實行改革。楚國日漸強盛起來,南邊平定了百越,北邊兼併了陳國、蔡國,還打敗了老東家魏國。在諸侯中引起震動。

    戰國時期,攻城拔寨,如家常便飯。將星如星辰大海一般。四大名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優秀代表。如,吳起、孫武、樂毅、田單、尉繚子等等等等,都是對後世影響非常大的軍事家。

  • 10 # 香茗史館

    《吳子·圖國》有載,“(吳起)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縱觀吳起一生,在內政軍事均有極高建樹,軍事方面不僅無一敗績,且留有《吳子兵法》傳世,唐肅宗時被列入武廟十哲,且與兵聖孫武一起並稱“孫吳”。那麼,軍事成就如此高的吳起,為何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呢?

    原因之一:時間問題,吳起乃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人物

    我們知道,東周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然而關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目前則仍有爭議,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1、前481年。“春秋”因魯國的編年史《春秋》而得名,而《春秋》主要記述的便是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之間,共計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因此,部分人認為應該將《春秋》記載的最後一年,即前481年作為春秋和戰國分界線。

    2、前476年。郭沫若等歷史學家根據歷史的斷代認為,公元前476年以前是奴隸社會,而前475年以後則是封建社會,因而應該將前476年定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同時,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從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來記述“六國時事”的。

    3、前403年。這種說法認為應該以“三家分晉”為分界線,因為“三家分晉”不僅代表了春秋霸主晉國的徹底滅亡,而且還代表了維持周王室統治的“禮樂制度”徹底崩潰,同時也標誌著戰國七雄的正式誕生。同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將此作為開篇之作。

    除了以上三種說法外,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應該以孔子去世的前479年為分界線,另一種認為應該以韓、趙、魏三家攻滅晉國執政智氏的前453年為分界線。而這五種說法中,目前比較公認,也是採用最多的乃是第三種,即以“三家分晉”的前403年為分界線。

    對於吳起來說,不論是以他的生卒年份(前440年至前381年),還是以他的為官年份(前412年至前381年)來說,吳起都是標準的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人物。而“戰國四大名將”,則全部為戰國中後期人物。

    原因之二:價值觀問題,吳起雖然才能出色但不符合傳統價值觀

    就個人能力來說,吳起毫無疑問極為出色,然而吳起卻太過貪戀權力,甚至為了權力不惜手段,這導致他在個人品德方面風評不佳,且並不符合傳統價值觀。

    1、殘殺鄉里。吳起出身於一個富有之家,但為了在仕途上取得發展,便曾到處尋找入仕的門路,結果弄得傾家蕩產,也沒能得到一官半職,結果遭到了鄉里人的譏諷嘲笑。吳起氣憤不過,一氣之下便殺了嘲笑自己的三十餘人。

    2、不講孝道。吳起在孔子的弟子曹參門下學習儒術期間,雖然他的母親去世,但他卻沒有返回家中奔喪守孝,導致曾申認為其不講孝道,違背了儒家忠孝的信條,不配作儒家的門徒,於是和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

    3、殺妻求官。齊宣公於前412年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便想起用棄儒學兵的吳起為將,但吳起的妻子卻是齊國人,魯穆公擔心其立場。吳起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便殺死了妻子,魯穆公於是起用吳起為將,率兵大敗齊軍。吳起雖然立下戰功,但這種殺妻求官的做法,卻令魯穆公對其極為忌憚,於是不久便免去了吳起的官職。

    4、效忠三國。吳起最初在魯國為官,被魯穆公免職之後便又到了魏國, 在魏國為將的吳起,在魏國相國田文死後(非戰國四公子之一的田文),因與公叔痤爭奪相國之位失敗,又轉而逃至楚國為官。

    要知道,“戰國四大名將”這種說法出自於《千字文》,而《千字文》乃是南北朝時期,由南梁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撰而成。南北朝時期,儒家的忠孝廉禮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吳起不僅先後曾在三個國家為官,且還有不守孝道、殺妻求官這樣的劣跡,顯然不符合當時的價值觀,未將其選入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千字文》乃是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之所以將戰國中後期的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選入,乃是考慮到了押韻的問題,而並不是說吳起、樂毅等人的軍事才能不如以上四人。

  • 11 # 波雲星

    和“四大名著”、“四大發明”、“百大金曲”一樣,所謂“戰國四大將”的提法實際上只是後人對古人的美稱,在某種程度上還帶有數字崇拜之嫌的排行榜。準確地講,該榜單應該是僅限於戰國後期的秦趙兩國的著名軍事將領。“戰國四大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公元前257年)、王翦,趙國的廉頗(前327年-前243年)、李牧(?-公元前229年)。

    上榜的確是戰國後期了不起的名將,但不可否認的是,該榜單也遺失了不少同時代的著名將領,比如秦國的李信(滅燕功臣)、趙國的趙奢(也是入祀武廟的名將之一)、楚國的項燕(項羽的祖父,曾擊敗李信)等,當然戰國前期的樂毅、田單、孫臏、龐涓以及著名兵家的尉繚子也均未上榜。根據賈誼的《過秦論》,其實還有“東方六國八名將”之說,即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

    所以,千萬不要把“戰國四大將”這個榜單,看成是戰國時期的至高榮譽和無敵存在。

    其實,較之“戰國四大將”,還有更為高大上的榜單----"兵家四聖",它是對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四位戰略家與軍事家孫武、吳起、孫臏和尉繚等四人的統稱,他們的軍事造詣非同一般,分別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尉繚子》等。當然,兵聖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孫武、鬼谷子、吳起、孫臏。但無論那種說法,吳起都是榜上有名,妥妥的兵家四聖之一。

    吳起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據《吳子兵法》記載,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土地千里。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餘不分勝負。

    孫武號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吳起的稱號是“亞聖”,這在儒家裡可是專屬於孟子的位置,後世把吳起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您說吳起在兵家中的地位高不高?吳起不僅在軍事上造詣很深,而且也長於法家,為楚國變法,成為戰國時期繼商鞅後另一位改革家。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若把他這個戰國前期的衛國人,列入戰國後期專屬秦趙兩國“戰國四大將”,是不是有些削足適履、強人所難,而且也是將他降級了呢?

    另外,在武廟裡,廉頗、趙奢、王翦、李牧算作是六十四名將,吳起是武廟十哲,有人說白起也在十哲之列。說的不錯,但是當宋太祖趙匡胤視察武廟後,“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直接就把白起踢出了武廟。吳起在武廟中的地位也是比戰國四大將整體要高出一個檔次。

  • 12 # 少顏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誰?他們所處的歷史時代與吳起所處的歷史時期有什麼不同?

    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李牧、廉頗,他們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而且從時間上講都很接近。吳起是春秋晚期,戰國初期時,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白起是戰國末期秦昭襄王時期的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卒於公元前257年,其,非常善於大規模殲滅戰,僅在長平之戰中屠戮趙軍40萬,削弱了趙國的軍事實力,為秦王政滅趙國奠定了基礎。

    廉頗是戰國末期趙孝成王時期的名將,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在長平之戰前期,採用固守不出的戰術,想要以此來拖垮勞師遠行的秦軍。後因趙孝成王急於出兵,被趙括替換,導致了長平之戰的慘敗。

    王翦是戰國末期秦王政時期的名將,一生戎馬生涯,戰功卓著,在秦滅六國的軍事行動中,功勞顯赫。

    李牧是戰國末期趙王遷時期的名將,著名的軍事家,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229年,李牧的一生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他的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兩大戰役,在北擊匈奴之戰中,李牧以步兵團全殲匈奴騎兵團,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有名的經典戰例,此外,在宜安之戰中,截擊重創秦軍主力,使得秦軍大敗。此戰之後秦國對趙國用了離間計,趙王遷聽信讒言,奪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處死。

    我們從以上不難發現,史書記載歷史人物都具有它一定的時代性,像春秋時期出管仲、重耳、這種帶有強烈的春秋色彩的人,戰國初期出現了,商鞅,吳起,這麼一批具有強烈的功名利祿之心的人。

    吳起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他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他們的時間跨度很大,其次:吳起在軍事方面能統帥三軍,令行禁止,又能玩的轉政治,搞的了改革,可以說是個綜合型全才,而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在軍事方面的同樣有很高的造詣,但是他們的其它方面跟吳起相比都要遜色很多。

    吳起在軍事方面是唯一和孫子齊名的軍事家,他寫的《吳子兵法》與孫武的《孫子兵法》被後世並稱為《孫吳兵法》能夠與孫子齊名,這個頭銜能不香嗎?吳起的一生坎坷,使仕途極為不順。

    根據《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吳起是衛國人,天生的喜歡軍事,吳起在衛國時不受重視,後來到了魯國,拜儒家的曾子為師。

    在齊國攻打魯國時,魯國人就想用善於用兵事的吳起,但是此時魯國君臣發現一個問題,吳起的夫人是齊國人。在這個時候,魯國人就猶豫不決!吳起本來是想當魯國的將軍跟齊國打仗的,結果發現任命老是不下來,後來他才知道是因為他妻子是齊國人,魯國君臣對他不放心。吳起為了表決心,打消魯國人的疑慮,就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如此一來,局勢果然發生了轉變,他如願的做了魯國的將領。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吳起為了功名利祿殺妻求將,為了自己未來的仕途,可以踢開一切的絆腳石。

    戰國是一個大裂變的時代,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人,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發生著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致使吳起這樣平民出身的人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史書的記載中吳起是一個彎的下腰,吃得了苦的人,他愛兵如子和部下同甘共苦,但是同時它又能做得出殺妻求將,母喪不歸,這樣讓人不齒的事情,這一系列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行為,讓人很不解?

    有時候史書的記載與真實的事件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偏差,所以我們不管是看待歷史人物,還是歷史事件,多角度的分析,多角度的思考,對我們是有益的。

  • 13 # 菠菜不放鹽

    吳起是戰國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是集兵家、法家、儒家三家學說與一身的大哲。其著有《吳起兵法》,與兵聖孫子齊名。所以,又有文有孔孟,武有孫吳之說。首先在段位上吳起就已經登頂了。

    而戰國四大戰將,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李牧、廉頗。戰國四大將都是戰國末期的人物。算上整個戰國時期,能征善戰的將軍還有孫臏、龐涓、趙奢等。

    秦國經商鞅變法後國力漸強,又經歷幾代秦王勵精圖治從而能發動滅國之戰。而趙國經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力量也大大加強。戰國四大名將之所以被秦趙兩國囊括,與戰國末期秦趙輝煌的戰績密不可分。秦將出名在滅國之戰中,趙將出名在抗擊匈奴和抗擊侵略的保衛戰之中。而且戰國末年的大軍團作戰頻繁,也令四大名將更出名一些。

    雖然四大名將聽起來名號更響一些,論戰績和指揮軍團作戰出名一些。但是還是無法和吳起的成就相提並論。

    吳起主要先後在魯、魏、楚這三個國家中任職,其中在魏國任職的時間最久,功績也最突出

    和戰國四大將比,僅軍事成就而言,吳起在魏國創立武卒制,魏武卒是中國最早的職業軍人。戰國時期,軍民是不分家的,戰時農民拿起刀戈就是士兵,和平時期這些民兵就要再次拿起鋤頭從事生產。秦國商鞅變法建立軍功制,透過在戰爭中殺敵建功,就可以改變農民的命運,從而大大加強了秦軍的戰鬥力。和商鞅的軍功制度不同,吳起改革了魏國的傳統軍制,建立了一支由職業軍人組建的軍隊。想加入武卒,必須經過嚴苛的體能考核,《荀子·議兵篇》所說的:“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粗略的算一下這些裝備和輜重大概20千克,先秦時期一里大約400米,即武卒的最基礎選拔標準為負重20千克,半天也就是六個小時內行軍40公里。選上武卒之後,可以免除賦稅,擁有一定土地,並且終生享有這些權益,從而使平民一躍成為小地主階級。“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而負責訓練第一支武卒的人,正是吳起。

    “吳起愛兵”是我小時候就聽到的一個典故,故事是說一個一個母親聽說將軍吳起為自己的兒子吸毒瘡而大哭起來。說:“自己的兒子命不久矣!”別人不理解,說將軍多愛您兒子啊,親自為您兒子吸毒,是救了你兒子,你怎麼會說自己的兒子命不久矣。結果這個母親說吳起曾為自己的丈夫也吸過毒瘡,結果自己的丈夫為了報答將軍的恩情,在戰場上視死如歸,現在又到了他兒子,她能不傷心的大哭嗎?拋開這個典故不說,吳起確實在歷史記載中常常與士兵同甘共苦,本身就是軍事天才,還這樣和高體質計程車兵搞好關係,所以吳起率領的魏武卒前期能不無敵於天下嗎!

    只是比較可惜的是魏國的國君缺乏長遠的規劃,不能像秦國那樣制定長遠的戰略方針,秦國因為有一個長期的目標,即滅六國,統一江山。所以才能代代出明君。而且魏國地處四戰之地,周圍都是大國,缺乏擴張基礎。所以一旦國力衰弱就難以重新建立武卒制度。龐涓所率領的魏軍被孫臏打敗後,魏武卒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果你看過《大秦帝國》這部歷史大劇,就知道早期秦國真是被魏國壓的死死的,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魏國國君重用吳起。

    如果魏國國君一直重用吳起,吳起一定會集中力量滅掉西邊孤立的秦國,從而使魏國具有統一天下的基礎,只是歷史沒有如果。吳起為魏國立下赫赫功勞,然而還是最終無奈出走魏國。

    既然是和戰國四大將比,就應該公平的比戰功,吳起在魯國、魏國、楚國的戰爭功績,在此也簡單的提一下。

    吳起最初在魯國任職,當時齊國是東部大國,一直想滅掉弱小的魯國。結果吳起率領魯軍大破齊軍。

    在魏期間,吳起把秦國打的太慘了,吳起幫魏國奪取秦國河西廣大土地,並設立了西河郡,吳起任西河郡郡守。面臨滅國威脅,秦惠公出兵三十萬報仇,結果又被吳起率領五萬武卒打得差點全軍覆沒。從此時雄心勃勃的秦軍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東向。

    在楚國期間是吳起人生另一個高光時刻,吳起在楚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楚國一躍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軍事影響力上,吳起帶領的楚趙聯軍大破當時的霸主魏國,使天下畏懼楚國。版圖上,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吳起打仗幾乎沒有敗績,最可怕的是他太天才了,早年學儒,學法家。兵家完全屬於無師自通,是自成一脈的祖師爺級別的。僅軍事一點,戰國四大將中即使是最閃亮的武安君白起也不能超越他。

    如果把吳起和戰國四大名將相比,就沒有可比性,因為不是一個段位的。何況吳起還是一個很有政治抱負的人。他在魏國和楚國都進行過改革,使魏和楚都成為了當時稱雄稱霸的國家。

    在軍事上,吳起和孫武齊名。在政治上,吳起和商鞅、管仲是一個級別的。

    所以,讓戰國四大名將和吳起相比,雖然他們很優秀,但也太難為他們了呀!

  • 14 # 史論縱橫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一直都被人想當然地認為是戰國四大名將,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這是司馬遷排的,後來我發現司馬遷好像從來沒有過這種提法,於是我翻開《史記》,打算從中找到關於他們四個人的列傳。

    但是令我驚訝的是,以前讀《史記》的時候竟然沒有注意到,目錄中只有《白起王翦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並沒有李牧的單獨列傳,關於李牧的記載也只有寥寥數筆,篇幅不過一頁。

    如此看來,四大名將的說法應該絕非出自《史記》,況且光是戰國時期,在《史記》中有資格單獨列傳的就包括吳起、樂毅、蒙恬等人,而白起、王翦是共入一個列傳,廉頗是與藺相如、李牧一個列傳。

    是不是說,戰國四大名將的排名不太靠譜呢?

    以軍事貢獻來說,吳起絕對是戰國時期標榜千秋的人物,很多人肯定會認為白起最猛,號稱殺神,是戰國時期的人頭收割機,斬殺近百萬人頭。

    但是在軍事思想上未必有吳起厲害,要知道白起之所以叫白起,就是因為受吳起影響,希望成為吳起那樣文武全才式的風雲人物。

    吳起厲害到什麼程度,戰國時期兩國的變法圖強都有他的影子,魏文侯變法的時候有他,魏文侯死的時候他擔心被報復,又跑到楚國變法,使得楚國後來能夠成為戰國七雄,其實早年的時候,他還在魯國,率領弱小的魯國擊敗傳統東方大國齊國。

    吳起的軍事造詣是相當強悍的,應該說是中國最早特種部隊的建立者,吳起改革魏國的兵制,創立的魏武卒實力相當強悍,以五萬魏武卒就可以擊敗幾十萬的秦國虎狼之師,當時如果不是魏武王想要向中原發展,吳起一抬手可能就把秦國給滅了。

    吳起幫扶的兩個國家,魏國和楚國都是秦國東出的障礙,直到吳起死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才逐漸強大起來,一直等到魏齊馬陵之戰後,田忌與孫臏將魏武卒主力消滅,秦國才敢於挑戰魏國的權威,收復河東之地。

    因此,秦國的人都拿吳起當偶像,白起的名字也就是這樣來的了。

    那麼,為何戰國四大名將中有白起,卻沒有吳起呢?難道以吳起的實力,可能在人頭上沒有白起多,但是在實力上完全不輸於另外三人,尤其是李牧,司馬遷連單獨列傳的資格都沒給他。

    其實,還真是這個名字的緣故,假如吳起不叫吳起,白起不叫“起”,也許吳起真能排進四大名將之列。

    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最早可能出自南北朝時期編纂的《千字文》。

    梁武帝時期要求周興嗣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編纂成文,估計要是一般人接到這個任務直接自盡了,不過周興嗣不是一般人,經過一番努力,最終編纂稱一篇對仗工整,條理清晰的文章,正好一千字,因此被稱為《千字文》。

    在這篇文章中,周興嗣編纂到“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這個“起”要是單獨出來一個起,可能不一定就是白起,但是這四個中又出現了“翦”“頗”“牧”,只要稍微有點歷史常識就知道說的是王翦、廉頗、李牧,那前面的這個起,肯定是跟這三位差不多同時代的白起。

    由於《千字文》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識字啟蒙教育說,幾乎是必學的文章,久而久之,後來的人,就將這四位稱為戰國四名將了,所以就把吳起排除在外了。

    之所以有白起就不能再有吳起是因為,《千字文》在創作過程中被要求這一千個字不能重複,儘管吳起和白起都很出色,但是隻能有一個“起”。

    不止是吳起,就是樂毅也比除白起之外的那三位出色。

    中國古代又一個武廟十哲的說法,唐肅宗時期將太公廟改為武廟,將歷代十位名將列入其中,戰國時期的名將有孫武、吳起、樂毅和白起,在唐德宗時期將武廟祭祀人物大幅度增加,搞了一個古今名將六十四人的陣容,才將廉頗、王翦、李牧加入其中。

    當然,六十四名將中,戰國時期的田單、趙奢、孫臏也位列其中。

    可見,戰國四大名將的排名並不靠譜,不能完全代表戰國時期最高軍事水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由於《千字文》是文學讀本,並非嚴肅的歷史讀本,而且在上千個漢字的艱難排列組合成一篇文章,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性,文意要是能夠連貫起來表達出內容就不錯了,還要啥腳踏車。

  • 15 # A張正建

    四大戰將跟吳起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

    吳起和孫武齊名,孫吳兵法,孫子吳起並列為武聖人,孫吳兵法是後世軍事家必修課,他們的影響力橫貫古今!並不是四大戰將能夠比擬的!

  • 16 # 弄潮兒2231

    孫吳是聖人!比名將更高一層,與四大名將比他們更出名的是他們的軍事理論後人非常推崇,名將向來以戰功為標杆,以為國家做出多大貢獻(戰爭層面),孫武首先排除掉,他是春秋時代的人,春秋時代戰爭規模、複雜激烈程度比戰國中後期弱了十萬八千里,要知道那個時代天子才有六軍,諸候只有三軍,進入戰國後軍隊規模才慢慢的變大!吳起屬於這兩個時代交替的戰國早期,吳粉的陰晉之戰是歷史上不存在的,至少是不被主流承認的,到戰國尾聲時秦國碾壓六國時才有六十萬,戰國初年七國最弱的秦國那有五十萬軍隊,要知道戰國前期的霸主魏國也沒有五十萬軍隊,吳起在政治上成就大於軍事,所以戰國四大名將沒有吳起也正常,四大名將主要是指戰國最激烈的中後期時代!

  • 17 # 歷史的陪伴者

    戰國時期的吳起卻是能文能武,他曾經在魯、魏、楚三國做出重大的貢獻。在“文”的方面,吳起能改革變法,除掉國家各種制度、法令的弊端,使國家強大起來;在“武”的方面,吳起能攻必克,戰必勝,是一個無往不勝的名將。那麼為什麼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

    第一、戰國後期都處於戰國末期

    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是後人對那些將領的一種尊稱,也是對那些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的一種追思。而戰國末期正是秦國致力於統一天下的重要時期,當時敢和秦國叫板的應該只有趙國。秦國和趙國成為了當時人們關注的焦點,趙國雖然整體上比不上秦國,但是如果與其他五國聯盟一起抵禦秦國那是不成問題的。

    然而,秦國也不是蠻幹的國家,而是利用山東諸國的矛盾分化它們結盟的可能。於是乎,趙國只好獨擋秦國的攻擊。由於戰國經過趙靈武王的胡服騎射後實力大增,人才濟濟,也只有趙國在當時才是山東諸國可以欣賞的亮點。在秦趙之爭中,雙方都湧現了不少優秀的名將,比如: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這些都是當世奇才。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他們都不遺餘力的貢獻自己的智慧,成為後人敬仰的英雄。為了懷念曾經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的英雄,所以後人就把貢獻比較的英雄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這“戰國四大名將”只是戰國的後期,並不能代表整個戰國。因為後人只從戰國的後期選出,所以吳起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中也不足為奇了。

    第二、吳起的汙點讓當時的人們無法接受

    吳起是一位綜合實力很強的人才,用今天的話說吳起是一位複合人才。但是,同時吳起也是一位建功立業非常急切的人,為了建功立業他可以什麼都不顧。既然是一位雄心壯志的人,做事來就只顧前程而沒有顧及影響。吳起為消除魯穆公的疑慮,居然親手殺死了自己的老婆。雖然魯穆公後來用了吳起,但是心中難免產生芥蒂。畢竟魯國可是一個儒家文化誕生的國家,而儒學講究的仁義道德,顯然吳起的做法嚴重的違法儒學文化,肯定遭到魯國君王的拋棄。

    果然,當魯國打敗齊國軍隊後,魯穆公免除吳起的官職。吳起自知自己將來不但不被魯穆公,有可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所以才決定偷偷的離開魯國。但是吳起殺死自己的老婆卻稱了終身不可除去的道德汙點,也是後來得不到君王自始至終重用的根本原因。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吳起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前程而不擇手段的小人,人們對他都敬而遠之。就算是把吳起殺妻的事件放在今天,同樣也受到我們的譴責和唾棄,因為我們是一個禮儀之邦,豈能容忍不人道的事情發生?因此,吳起不能擠入“戰國四大名將”之列,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僅從軍事才華和個人能力評價的話,吳起絕對擔得起戰國名將的稱號。

    第三、吳起屢次更改報效的國家

    吳起一生報效的國家有三個,第一個是魯國,第二個是魏國,第三個楚國。其實,這個在當時也不算是忠誠度不夠,畢竟當時的人才就是到處各國奔走。比如:孫臏曾經在魏國,後來才跑到齊國;衛鞅也曾經在魏國,後來卻去了秦國;廉頗也因為躲避禍事,最後逃到了魏國。這種事情發生在當時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發生在吳起時,人們就覺得不對勁了。為什麼呢?

    因為吳起殺妻的事件深深的影響了人們對他的印象,本來是一件在當時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發生在吳起身上時難免就多想了。誰讓吳起先前有不良的記錄呢?確實如此,當吳起殺妻後人們就開始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了。一旦吳起做了什麼,人們都會不由關注,更是過多的解讀。因而吳起的名稱越來越不好,雖然他有統御百萬大軍的指揮能力,但是當時的國君難免對他有些忌憚。因為在“德”上不行的話,能力越大禍害就越大。因此,國君重用吳起的同時,他們也在暗暗的提防他,生怕這傢伙又做出不利自己的事情。在這些國君眼裡,吳起只不過是一個追逐名利的人,而並非忠誠可靠的名士,很有可能因為自己給不了吳起的利益而遭到背叛。因此,“戰國四大名將”與吳起擦肩而過。

    以上就是吳起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的原因。

  • 18 # 尚宮女史

    戰國時期波譎雲詭,列國之間兼併攻伐,合縱連橫輪番上演,戰爭規模擴大升級。戰爭的改變讓職業軍人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也由此出現了不少名將,比如著名的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就是秦國的白起和王翦以及趙國的廉頗和李牧。

    四人中又以白起戰功最為赫赫,白起一生歷經數次大戰,從伊闕之戰到鄢郢之戰再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最後是戰國時期最慘烈的長平之戰,等等,在這數次大戰中,白起共殲滅百萬餘人,攻下了七十餘座城池,是當之無愧的戰神。

    只不過這樣一個對秦國開疆擴土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最終在長平之戰後被秦昭襄王賜死,白起死後,秦國又出現了一位大將,即王翦,是幫助秦始皇攻滅六國的最大力量,他橫掃三晉、攻滅楚國,與其子一起助秦始皇攻滅六國統一天下,又能急流勇退,得以保全,倒是戰國時期難得的得了善終的大將。

    秦國有白起和王翦這樣的大將,而趙國則有廉頗和李牧。廉頗的事蹟比較著名的就有和藺相如之間的負荊請罪,再就是廉頗的赫赫戰功,他數次攻打齊國和魏國,與秦軍作戰,均取得不俗的戰績,但長平之戰的開始,廉頗連番失利,最終決定堅壁不出,被趙王換上了趙括與秦國的白起對戰,結果趙軍在長平之戰中慘敗,損失了四十多萬兵力。

    趙國元氣大傷,後來燕國趁機攻打趙國,被廉頗反擊,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不得不割地求和,之後的廉頗還曾攻打過魏國,但趙悼襄王繼位之後,君臣失和,廉頗投奔了魏國,後來又去了楚國,其間本有機會繼續回到趙國效力,卻被郭開誣陷不中用而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趙國。

    郭開這個人可以說是趙國的禍害,他不僅害了廉頗,還害了李牧。李牧是趙國最後的長城,但趙國最終還是自毀長城,李牧的戰績主要有兩個,其一就是趙破匈奴之戰,另一個就是秦趙之間的肥之戰,也正是有這樣的戰績,才讓秦國很忌憚李牧,然後郭開被派上了用場,趙王準備臨陣換將,而李牧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最終被捕殺。

    李牧死後,趙國的滅亡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拋開個人的命運不談,實際上,戰國四大名將的確是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將領,他們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戰功。但也有很多人比較好奇的一點就是,提到戰場上戰無不勝的存在,那吳起絕對是其中之一,為何吳起就沒有成為四大名將之一呢?要知道吳起的功績絲毫不遜於這四個人,甚至比他們還要優秀,但偏偏他不在四大名將之列,這又是為什麼呢?

    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先來看看四大名將這個說法的出處,其最早的出處是南北朝時期周興嗣編纂的《千字文》,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這就是四大名將的出處,也是唯一的出處,除此之外,史籍中並沒有四大名將的說法,所謂戰國四大名將,很多人認為是戰國時期最厲害的戰將,其實不然,我們從《千字文》上來看,只能說這四個人合在一起比較通順、好聽,所以提及了這四個人。

    實際上戰國曆史上人才輩出,從來不缺名將,比如除四大名將之外,還有吳起、孫臏、樂毅、趙奢、樂羊、田單、司馬錯、蒙恬、匡章等等,他們在當時都是征戰一方的名將,而四大名將只能說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且,這四大名將的所處的時代正是戰國末期,是秦國經由商鞅變法強大起來後的時期,再往小了說,就是秦昭襄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天下這一時間段內,這一段時間,東方六國衰落,而趙國是唯一能與秦國一戰的諸侯國,也因此兩國之間的征戰不斷,長平之戰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無論是從戰爭的規模來看,還是戰爭的慘烈程度來看,戰國的主要大戰主要就集中在這一時期,也因此,這一時期的大將格外的引人注目,這也是四人之所以能相提並論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而吳起則不同,他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著名人物,其所處的年代與後來戰國四大名將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區別,不足以放在一起評判,而且,如果單從吳起自身來說的話,他的能力遠在四大名將之上,且並不是單純的武將,而是一位全才,和他相提並論的從來不是戰國四大名將,而是孫武、孫臏這樣的人物,更有“孫吳”的說法。正如班固所說:

    “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

    吳起的在歷史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有一種很傳神的說法是,吳起到哪一個諸侯國,哪一個諸侯國就能強盛起來,這並非誇大,而是吳起本就是如此。

    單就軍事上來說,吳起在魏國改革兵制,組建了戰國時期威名赫赫的魏武卒,曾以五萬新兵大敗秦惠公的五十萬兵力,即著名的陰晉之戰。吳起本人在戰場上“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絕對是當時最為強悍的將領,更是留有《吳子兵法》留存於世,因此,單就軍事上的成就來說,吳起就勝過了四大名將。

    而且吳起還是政治家、改革家,他在楚國被楚悼王重用,進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改革,這就是著名的吳起變法,吳起變法絲毫不遜於商鞅變法,但因為變法不過才進行了五六年,楚悼王就去世了,楚悼王一死,吳起失去了庇護他的大樹,被楚國的貴族們群起而攻之,以至於變法被迅速撲滅,重新強大起來的楚國又迅速衰落,這倒是相當可惜的。

  • 19 # 月日兮

    就治兵治民治國的能力和成就而言,吳起是與管仲/呂尚並列的人物,受萬世祭祀敬仰的人物,其它如商鞋/孫武/孫臏/伍子胥都比他們差點,白起/王翦/諸葛亮/張遼們更差遠了;吳起跟呂尚/管仲一樣,是王者型別的,其它只是帥/將型,其中商鞅/伍子胥為帥,其餘皆將。

  • 20 # 月影卿樂

    吳起是最厲害的,但他打的勝仗歷史意義不大.

    白起和王翦,直接或者間接促成了多國的滅亡.

    李牧和廉頗,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國家滅亡.

    吳起雖然比戰國四大名將都要厲害,但他贏了也沒關係,輸了也沒關係.

    打個比方,吳起打的是友誼賽,王翦等人打的是世界盃.

    四大名將只能從世界盃參賽選手裡面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腺癌患者如何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