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學教育小趙老師
-
2 # 飄渺孤鴻影王老師
王老師來解答您的問題,但願對你有幫助。內容為刻苦學習的文言文有我們熟悉的故事如下:
一、祖逖聞雞起舞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cñ)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晉代有一位的將軍,名叫祖逖。 可是,祖逖小時候卻是個淘氣的孩子。他不愛讀書習武,整天只喜歡到處去玩。祖逖長大後,看見國家衰落,連年征戰,百姓的日子非常艱苦,自己卻無能為力。祖逖的好友劉琨,他和祖逖一樣,也胸懷國家,都希望讓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兩個人每次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都會不知不覺談到半夜。有天晚上祖逖在睡夢中聽到雞叫聲,便爬起來對劉琨說:“公雞在叫我們起床,現在就去練劍怎麼樣?”劉琨欣然同意了。從此以後,祖逖和劉琨約定,每天聽到雞叫聲就起床練劍。不管颳風下雨,不管酷暑嚴冬,從來沒有間斷過。
苦心人,天不負,多年之後,祖逖與劉琨都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聞雞起舞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透過刻苦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二、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顧炎武被稱作是清朝“開國儒師”、“清學開山”始祖,是著名經學家、史地學家、音韻學家。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小學、金石考古、方誌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建樹了承前啟後之功,成為開啟一代學術先路的傑出大師。從這篇文言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成功靠的也是日積月累的努力。
三、鑿壁偷光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
西漢時候,有個窮孩子叫匡衡,他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可他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晚上看。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四、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想,我一定要好好讀書,使自己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並行了拜師禮,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諡他為“勤果”。
五、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dàn)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苦學內容的文言文還有《王冕僧寺夜讀》《送東陽馬生序》《文徵明習字》、頭懸樑的孫敬,錐刺股的蘇秦,想大家都熟悉。
讀了這些文言故事,希望我們青少年能夠學習先輩的苦學精神,努力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
3 # 雲軲2020
鑿壁偷光。西漢時有一個學者叫匡衡,他從小就喜歡讀書, 但他白天要給有錢人家幹活,讀書的時間很少,他就想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點不起燈。有天晚上,他無意中發現家裡的牆壁有些亮光,他仔細一看,原來是鄰居家的燈光從牆壁的裂縫處透過來的,他就用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了一個小孔,這樣射過來的燈光就更大了。從此,他就憑藉著鄰居家射過來的燈光讀書,而且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就用鑿壁偷光來形容家裡貧窮而讀書刻苦學習的事情。
-
4 # 喬木聊教育
古人家境貧寒,苦讀者甚蕃,成大業者眾多。現摘錄數篇,以饗讀者。
《晝夜苦學》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板橋誦書》
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人鹹易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螢囊映雪
車胤囊螢讀書,孫康映雪讀書。一日,康往拜胤,不遇。問何往,門者曰:“出外捉螢火蟲去了。”
已而胤答拜康,見康閒立庭中,問:“何不讀書?”康曰:“我看今日這天,不象個下雪的。”
車胤用紗布做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孫康映照雪的光亮讀書。一天,康前往拜見胤,沒遇上。問去了什麼地方,看門人說:“出外捉螢火蟲了。”
過後胤回拜康,見康閒站在庭院中,問:“怎麼不讀書?”康說:“我看今天這天,不象會下雪的。”
鑿壁偷光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回覆列表
1、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譯文: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但是家裡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裡的墨汁都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鬆讀書。抄寫完畢後,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
2、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3、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唸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裡。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4、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曾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饢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范仲淹兩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貧困沒有依靠,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動地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學習,五年未曾脫過衣服睡覺。有時他發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臉。他經常連頓稠粥都吃不飽,太陽偏西才吃第二頓飯。終於,他領會並精通了六經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因此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