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
2 # 江湖夜雨92
蘇軾被貶到黃州,一看,這地方挺不錯,乾脆終老於此算了。就前往沙湖去看田,置辦產業去了。在前行的路上,突然遇到大雨,一起前往的朋友都手足無措,狼狽不堪。只有蘇軾不以為意,視若不見,置若罔聞,在風雨中吟嘯前行。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境界呢?
表現了詞人雖處逆境,屢遭挫折,卻毫不畏懼,毫不頹喪的倔強性格。春寒料峭之時,突遭大雨,詞人卻渾然不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兩句中的“莫聽”,“何妨”反而有挑戰風雨的味道。
表達了詞人遇事淡定,自若,敢於搏擊風浪,笑傲人生,任天而動的曠達情懷。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前一句刻畫了蘇軾腳踏茫鞋,手持竹杖搏擊風雨的情景。後者,更是蘊含豐富,啟人智慧的哲語。不管是大自然的風雨,還是人生中的政治挫折,都影響不了我欣賞美妙自然的情致,品味人生百態的情趣。
未幾,雨後天晴,詞人頓悟:人生本來,也無風雨也無晴。常言道: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沒有永不停止的雨,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怎樣才能做到禍福不驚,物我兩忘呢?只有達到令世間一切無所住於心,也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最高境界了。
看一個人,不是看他順境時做了什麼,而是看他在逆境中有什麼樣的態度與姿態。鄧小平能三落三起,關鍵在於,他處於逆境時,仍不放棄自己的信心與希望,仍然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一蓑煙雨任平生,啟示我們,不管條件多麼惡劣,不管遭遇多少坎坷,我們都應該平和心態,笑對人生,積極生活。
-
3 # 詩韻留香
即使身披著蓑衣飄蕩風雨中詩人也泰然處之,這不僅折射出詩人不避風雨的態度,而且還展現出詩人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不畏坎坷的悠然境界。
-
4 # 昔日玫瑰
這句詩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寫的,蘇軾被貶之後野外途中偶遇風雨,而聯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借詩抒發了自己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然心境,不畏坎坷、笑傲人生的豪放之氣
-
5 # 使用者3397937154954
此詩是蘇軾所書,表達了他看淡官場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境介,他不願與貪官同流合汙,心繫廣大勞苦百姓,從他的黃州寒食帖中看出,他是清官,一心為民謀福利,以至被人陷害流放,他最終明白,不願在官場,只願做自由自在,過田園生活的平淡者。
-
6 # 密州詩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那天,他與友人走在沙湖道上,突然遇到一陣風雨。同行的人,有的盲目奔跑開去,有的到處找地方躲雨,個個顯得狼狽不堪,但蘇軾卻完全不以為意,拄著竹杖穿著芒鞋,在雨中從容前行,泰然處之,吟詠自若。透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詩人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處變不驚安之若素的超然情懷,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超凡超俗的人生哲學。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81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後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宦海沉浮,經歷坎坷,理想不竟,抱負未果,使作者幾年來一直鬱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煩悶。
作者對現實的官場險惡生活非常厭倦,渴望擺脫這種生活,退隱江湖,過一種淡泊寧靜、無憂無患、無慾無求、輕鬆自由的生活,“一蓑煙雨任平生”也是一種寵辱不驚、勝敗兩忘、曠達瀟灑的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暗喻了政治風雨和人生榮辱,是一種迴歸自然,寧靜超然的人生境界。
-
7 # 鶴天鳴
寫這首詞的時候,蘇大學士剛剛出獄,被貶黃州,此時的他已年過不惑,但是他那放縱不羈,憤世嫉俗的個性依然不改,所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吶喊,翻譯成現在話就是“愛誰誰”,這很體現蘇軾的性格!
-
8 # Kevincomeon
首先要了解蘇軾當時的背景:這首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那時是三月七日,忽逢大雨,蘇軾和同行的人都沒有帶雨具,同行之人皆覺狼狽。雨過天晴,聯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見的大雨,寫下了這一首千古流傳的《定風波》
表達出了蘇軾豁達與樂觀。
-
9 # 翻倍小螞蟻
被貶黃州是蘇軾的人生不幸,卻是文學的大幸。
正是在黃州,蘇軾蛻變為我們熟知的蘇東坡。
蘇東坡少年成名,在文學藝術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蘇東坡,還是一個政治家,政績輝煌,仕途卻只能是一再失意,一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自嘲,如真正瞭解其中滋味,讀了為之心酸。
題目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定風波》,寫的是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第三年的春天吧,蘇東坡和朋友一行人去沙湖買田遇雨的事情。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至於田後來有沒有買到,我們不知道,但蘇東坡以這場雨寫的《定風波》,卻流傳千古!同行的人遇到這場大雨都是狼狽萬分,有的躲雨,有的往前跑還摔了一跤,蘇東坡“餘獨不覺”,人生自有風雨,你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到來,我蘇東坡能夠做的就是無所畏懼,雨下得再大,我不去聽它,就在這雨裡慢慢走,吟嘯喜歡的詩詞。“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就這樣穿著蓑衣在這風雨交加中走一輩子又何妨呢?
就這麼簡單,只要你知道蘇東坡寫這首詞的背景,他用的語言又是通俗易懂的,瞭解不難。
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確實如此。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一想到蘇東坡,就會不由自主地露出親切敬佩的微笑!
-
10 # 青衫俠士
表達了蘇東坡寬廣的胸襟,不懼任何困難挫折,同時也在告訴世人,不管它狂風暴雨,還是山崩地裂,我自巍然不動,逍遙於天地之間。
-
11 # 歸隱南山客
蘇軾被貶黃州,是他人生的第一段逆旅。因《烏臺詩案》而被貶,也算神宗皇帝對他網外開恩。蘇軾在黃州與友郊遊,忽逢大雨。各人被雨淋得狠狽不堪,但淡定的蘇東坡回家即書一詞。《定風坡》一詞。竹杖笀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歸來簫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反映蘇軾在逆旅中處於豁達人生觀。及追求美好人生。對待人生採取積極樂觀態度去思考人生哲理。正是東坡先生的黃州——惠州——儋州的一番人生逆旅。給他的人生注入更多原素,使他創作大量不朽名作,這也算對東坡先生的饋贈。
-
12 # 自由自在的老蘇
謝謝邀請!“一蓑風雨任平生”表達詩人豁達開明的思想境界。蘇軾本可以在朝廷做官享受高官厚祿,遇到一些成全他的貴人,他可以建功立業,但他有真性情,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有才華,必然遭人嫉妒,又遇到了小人,所以在官場總是遭貶謫,但他無論是順境或逆境,總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從容淡定,豁達樂觀。他的生活很不如意,但他能看開人生。過得隨遇而安。他的詩書畫就是他生活的寫照。其實人生不過如此,趕哪算哪,有詩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蘇軾做到了,因為有“一蓑風雨任平生”的思想境界。他不止是詩人,作家,書法家,應該還是一個思想家,
值得人們去讀去品。
-
13 # 藍紫橙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宋朝詩人蘇軾的《定風波》裡的一句話。表達了作者不懼風雨,豁達脫俗的胸襟。
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使的第三個春天。於沙湖道中遇到雨,當時雨具已被別人拿走,蘇軾就披著一件蓑衣,穿著草鞋,拄著竹竿一路唱著歌在風雨中前行。
風雨怕什麼?一件蓑衣足以讓我任意前行。
人生不滿意著十有八九,蘇軾計程車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政治上幾經挫折,多次被朝廷一貶再貶。這並不影響詩人對人生和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
-
14 # 擰巴著過
樂天知命,曠達瀟灑。一方面是面對現實,樂觀,堅強,直面逆境不妥協。一方面是屈服命運,消極對抗,自我放逐。其實詞人的心理是矛盾的。一面是自視甚高,不甘平庸,一面是對現實絕望,得向現實低頭。一個是現實自我,一個是理想自我。一個內心自我。當內心自我抬頭,就會孤高曠達,當現實自我抬頭,就會絕望仿徨,當理想自我抬頭,就會堅強進取。
-
15 # 一塵哥的世界
近日,品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一個有著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的多才多藝的天才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浮現。
他一直身處政治漩渦之中,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心憂天下,嫉惡如仇,遇有邪祟,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卻一直被排斥在大宋官場核心之外。
在大宋的官場,蘇軾是孤獨的,但正是這份孤獨,使他他聆聽到了內心的吶喊;正是這份孤獨,使他的身影更顯偉岸、靈魂更顯純粹。
宋神宗年間,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名義上是團練副使,一個並無實權的小官,實際上屬於朝廷的監管人員,並不能隨意離開,可以說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但是,也正是這一段日子,他進入了一生創作中的巔峰時刻,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彪炳千古。
雖生性豁達,但烏臺詩案還是給了蘇軾極大的打擊,他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裡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不可避免地,他陷入了一個極度孤獨的境地。《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是這種孤獨心境的寫照: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但他是蘇軾,雖遇此挫折,“沙洲寂寞冷”,但依然“揀盡寒枝不肯棲”,並未隨波逐流;即使無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雲“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蘇軾化用曹操詩句,凸顯出寂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
初到黃州,他曾寄居在承天寺內(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貶謫的生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常常於夜深人靜之際而不能寐,使他有更多的機會聽見心跳的聲音,於是就有了《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個“閒人”,道不盡失意落寞,更有對“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後來,家人也隨遷到了黃州,拖家帶口,生活愈加艱難,全家老小二十多口人,擠在一處廢棄的驛站——“臨皋亭”裡,此處年久失修,陰暗潮溼
-
16 # 文發揚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有一次外出歸來,在路上被雨淋了。此時雨具沒被先取走了,只剩下草鞋,木棍,無傘無帽被雨淋一路狼狽泥濘。一會,天晴了,終於回到黃州東坡居所。此時蘇軾年46歲。今天外出回家,路上又是風雨又是晴。填詞一首: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陽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詞牌定風波後有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好了,情況很清楚,路上遇雨,狼狽。<餘獨不覺>,說假話。應是,我倒能苦中作樂,以苦為樂。
例如,把穿林打葉的雨聲,當作吟嘯。把竹杖芒鞋的泥滑路爛難行,反說為<輕勝馬>。既然是<輕勝馬>,喜歡?寫了反話,又怕人不知,於是來一句:<誰怕>?總結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自己被貶黃州,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於是在東坡開荒種地,並自號東坡。準備一生都吃苦,所以有<一蓑煙雨任平生>,路上的這點小風小雨算什麼?所以,這句話表明了作者被貶不置氣,以苦為樂的達觀人生態度。他的達觀,就是面對困難,無視風雨。你看本詞最後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明明又是風雨又有晴,他卻視而不見。
這正是一個戰士,一個勇士的的風姿: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作者認為被貶是風雨,自然界也是風雨。風雨來了,誰怕?我不怕。任他平生沐風雨。
-
17 # 惟德是崇
為了更好地評述“一蓑煙雨任平生”所表達的思想境界和意境,先引述蘇軾的《定風波》。
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裡的“三月七日”,指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這時,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
謫居期間,與人出遊,遇到下雨的天氣。“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足見蘇軾此時心情之好。在序中這樣寫,已經為後面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做足了鋪墊。由此可見,這個“序”不但需要,而且很重要,是絕對不可以省略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讓我披著蓑衣,在煙雨之中度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句詞已經表明,今後,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自己也一定能頂得住、不趴下。蘇軾這時的思想境界是很高的。要說意境的話,讀了“一蓑煙雨任平生”之後,一個在風雨之中,披蓑站立、不懼風雨的藝術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矗立在讀者面前了。詞美,意境更美。要說思想境界的話,“一蓑煙雨任平生”,比他的《念奴嬌》中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要高出很多,充滿著一種不怕艱難困苦、不怕磨難挫折的蓬勃向上的精神。僅就不怕艱難困苦、不怕磨難挫折一面來看,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異曲同工之妙。
-
18 # 一杯茶1967
”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蘇軾的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整首詞的點睛之筆,是整首詞的魂魄所在。整首詞唯有此句令人終生難忘。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豁達,對人生信仰的堅守。也是對詩人生樂觀,向上。雖悽零絕不妥協,雖寂寥絕不沉淪的境界真實寫照。全詞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第三個春天所作。詩人一生一貶再貶,攜家帶小走在荒涼的古道上,數度奔波,輾轉。是何等淒涼,悲苦。但詩人從不報怨。讀蘇軾的詩詞總有一股豪氣在心中盪漾,總有一團烈火在胸中燃燒。詩人的樂觀,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人生態度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在被貶黃洲時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行連山覓箏香。被貶杭州時他說: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貶到惠州時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貶到儋州時他說:九死南荒我不悔,茲遊奇絕冠平生。這是何等的曠達,超俗。真是平凡中見神奇,寂寞中見性情。
一蓑煙雨任平生,誰怕。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以上數句表達了詩人曠達的境界,誰怕?又是怎樣的豪邁之情。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詩人的從容淡定,笑傲江湖的胸懷一覽無餘。蘇軾的一生雖歷經磨難,滄桑。卻豪情萬丈,曠達超脫的信念永留心中,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見奇景。初心不改,雋逸永恆。
一蓑煙雨任平生,笑傲江湖留英名。
赤壁懷古豪氣繞,水調歌頭深情縈。
但有竹杖芒鞋在,何懼穿林打葉聲。
回首詩人一生事,也無風雨也無晴。
-
19 # 醉言南行
以楊坤的話來說“無所謂”;以東北人的話來說“愛咋咋地”;以道家的話來說“順之自然”;以佛家的話來說“一切隨緣”;以基督徒的話來說“上帝只救能救自己的人;以平常人的話來說“瞎活著吧”!
-
20 # 茶姐讀紅樓
我們在瞭解蘇軾的詩文之前,首先看他的政治主張:法相因而事易成,事有漸而民不驚。王安石的熙寧變法,與慶曆新政最大的區別,就是熙寧變法大部分人認為應該變,但保守派認為應該遵循“祖宗之法”,而變法派認為應該雷霆之勢變法。蘇軾對兩派都不同意,這是造成他數次被貶的原因。所以“一蓑煙雨任平生”除了表達了蘇軾的豁達、自信之外,也有一絲主張無以表達的無奈。當然他的豁達也來自高太后和曹太皇太后兩次的力保。
回覆列表
“一蓑煙雨任平生”,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