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舟0312

    首先一點,劉協能不能去?山陽公國可不是在什麼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就在今河南焦作地區。距許昌179公里距洛陽123公里,就是距鄴城(今臨漳地區)也只有231公里。離劉備的底盤呢?最近的漢中都得734公里。再一個,既然是往季漢跑,肯定不能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跑吧,十幾二十個人在漢末亂世從河南跑到陝西,中間再遇上亂民土匪,沒準還有無人區。夏侯霸跟季漢打了二十幾年,投奔季漢的時候都走錯了道,差點餓死,劉協自從建安196年以後估計連許昌都沒出過,跑到那的機率有多大?最後別忘了,直到司馬炎即位後才解除了對山陽國的監視。(《資治通鑑·晉武帝泰始二年》:“罷山陽國督軍,除其禁制。”)

    況且去了成都又如何?在季漢,劉協已經是孝愍皇帝了,一個幼年漂泊又被曹操挾持最後被逆賊曹丕害死的悲劇皇帝。現在有劉老闆帶領我們繼承大漢,開創大業,克復中原,剿除國賊。現在你來了,而且皇位也給了曹丕了,我們算什麼?

    再說皇帝的最大誘惑是什麼?權力。但是皇位≠權力,劉協要帶著十萬部隊跑到劉備那還好說,你一個光桿司令回去,沒有自己的軍政班子,照樣還是個空架子。劉協給曹家當了幾十年傀儡,再跑到季漢就想摘桃子,可能嗎?劉協之前的價值在於,他是漢朝的正統皇帝,他在誰手裡,誰就代表合法政權。劉協要是在建安末年被關羽打到許昌奪走,那曹丕就是逆臣,中原估計就要遍地開花。但是現在劉協已經退位,將地位禪讓與曹丕,至少在法理上曹魏已經取代了漢朝,曹魏地盤裡忠於漢朝的官員基本也被曹操掃蕩一空,所以劉協可以說沒有用處了。

    所以與其冒著死在半道的危險跑到季漢繼續當可能性不到一半的傀儡皇帝,還不如安安穩穩的去做一個富貴王公呢。話說小曹對自己姐夫/妹夫真不錯,邑一萬戶,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在末代皇帝裡結局算是最好的之一。邑一萬戶啊,滿寵伺候了曹家四代人都沒到一萬→_→。

  • 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首先,是不讓去。雖然曹丕接受禪讓後,給漢獻帝的條件很優厚,將河內山陽邑作為漢獻帝的封地,從歷史上看,在亡國之君中無疑是條件最好的。但是作為曾經的一國之君,自帶政治光環,雖然生活無虞,但是不過是變相的軟禁,隨時都在曹丕監視下生活,並不比之前在位時放鬆,特別是山陽地處魏國附地,防範之意更重。

    其次,是不敢去。漢獻帝先是被董卓擁立為帝,被董卓控制,後來,被曹操挾天子以領諸侯,劉備雖然打得是興復漢室的口號,但在本質與曹魏並沒有什麼不同。漢獻帝即使逃到蜀漢無非也是重複之前傀儡生活。特別是在漢獻帝退位後,劉備已經打出漢獻帝遇害口號,併為漢獻帝服喪,隨即稱帝。如果漢獻帝逃到蜀漢,劉備稱帝藉口就會不攻自破,漢獻帝能否活命都成問題。

    第三,不能去。其實在蜀漢滅亡時的一番討論可以看出,當時鄧艾兵臨成都成下,劉禪與群臣討論是否逃到吳國, 譙周以為:"自古已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當臣服。且政理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三國志•譙周傳》)魏國強大,吳國弱小,必然為魏國所滅,投降吳國就要向小國稱臣,而之後吳國被滅還是要向魏國稱臣,與其一而再再而三受辱,不如直接投降魏國。漢獻帝也是,魏國滅蜀大勢所趨,既然蜀國自身難保,漢獻帝為了避免兩次受辱,所以不去蜀國。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武帝因為不甘心受大丞相高歡所制,逃到關中宇文泰處,誰知剛脫虎口又入狼穴,又被宇文泰所制,沒多久就被宇文泰毒殺。

  • 3 # 五經博士

    首先,要肯定下這是個不錯的想法!然而,操作起來難度很大。為什麼?劉協要挪窩,曹丕能否許可。其次,劉備願不願意接收也是個問題。所以,很可惜,沒這個可能!下面我從兩個方面具體闡述。

    曹魏方面

    曹操死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同年,曹丕就逼漢獻帝禪位,自己做了皇帝。其實,歸根結底不過是走個過場,漢朝早已名存實亡,這些按下不表。主要講一下,劉協的安置辦法。曹丕改封劉協為山陽公(爵位是不低,可見曹丕出手還是很闊綽,但那又怎樣),封地山陽縣(今焦作),允他在封地奉漢正朔,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說實話,曹丕為人還蠻厚道。不像後來南朝宋武帝劉裕,對前朝司馬宗室痛下殺手。也是現世報,幾十年後,宋國滅亡以後,他的子孫同樣遭遇了滅頂之災,,被屠戮殆盡。

    天道好輪迴,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劉裕也算開了個先例,後人有樣學樣,只要王朝更替,前朝宗室成員個個在劫難逃。正因如此,他們在將死之時才會對天長嘆“願身不復生帝王家”(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但這是南朝宋以後的故事,早先可沒有這麼慘。國家沒了,管他呢,換個地方該吃吃該喝喝,照樣使奴喚婢,政事大爺正好不想操心。

    遠的不提,同時期東吳末代君主孫皓,這位極具人格分裂潛質的活閻王,嗜血如狂,所作所為令西晉朝野上下都為之惶怖。可即便如此,建安城破之後,孫皓舉家搬到了洛陽,照樣過自己的小日子。司馬炎對他只不過一笑置之,還封了歸命侯。說了這麼多,不過是想證明一個問題。

    宋武帝劉裕以前,亡國之君禪位(亡國)之後的待遇還是蠻不錯,基本的人道主義待遇完全可以保障。只要你心態不掉隊,日子照常過,興許比以前過得還好。不用整日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卸下了包袱,踏踏實實挺好。

    若無二心,“樂不思蜀”矣

    漢獻帝劉協禪位後,曹丕不僅給了他封地,授予了一些名義特權,還把女兒許配給她。他在封地舒舒服服的又度過了14個春秋,以“五十四”歲高齡壽終正寢。死後以天子禮儀下葬,也可謂是身後哀榮無限。

    當然,有的讀者可能要說,再好也不如自己做天下之主。但此一時彼一時,人如刀俎,我為魚肉。有的選嗎?生活也是這樣,多數時候,沒得選,順其自然,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反而能活得更好。所以說,劉協沒有逃走的理由。亡國之君本是該死之人,苟活於世已實屬無奈,他清楚曹丕不會殺他,同樣他也明白劉備也不歡迎他(這點下面講)。

    曹丕因此不殺他,無非是想給自己立一個道德標杆,外面還有幾個割據政權,正所謂殺降不降,小哥幾個都看好了,劉協挺好的,你們也來吧!給你們留位置啦!全家都來包吃包住哦!

    劉協就算真想走,走得掉走不掉,也是個大問題。曹丕大度是真做戲假仁義,放你劉協在自留地優哉遊哉,若敢擅離封地,小心人頭落地。安插在他身邊的密探暗哨只多不少,走是走不掉。踏踏實實在封地務農,還能多看幾回日出日落。

    蜀漢方面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劉協想走,也要有人甘願接受。曹丕前腳登基,劉備後腳祭天,直接無視漢獻帝當他死了,做急不可耐狀,吃相太難看。不過,也真不能怪劉備,歲數大了嘛!辛苦了半輩子,為了啥,除暴安良?笑話,不過為了爭取塊自留地,弄頂皇帝帽子戴戴,封妻廕子爾爾。“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劉備不會在漢獻帝還是名義上天下之主的大前提下,就急於登基,如此一來,他也就失去了道德制高點。

    當年曹操也是受制於漢臣的思想包袱,把臨門一腳最終留給了兒子。估計劉備聽到曹丕篡位訊息時,臉上雖做痛快狀,內心bgm一定想起那首“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劉協應該也很清楚,當年受困於許昌時,他需要劉備,劉備也需要他。兩個人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如今劉備羽翼已豐,若去投奔,不只是觸他眉頭這麼簡單,簡直是自找死路,劉備把他擺在哪?自己退位讓他當蜀漢皇帝,可能嗎?古代沒有主義,忠誠只獻給帝王。蜀漢集團的凝聚點是劉備,忠心也都歸於劉備。劉協已經是過去式了,對於蜀漢集團沒有任何價值。換言之,這些問題劉協應該看得很清,漢獻帝劉協只是被架空,最後被廢掉(美其名曰禪位)。但他絕不是一個腦殘的廢人,曹操何等人物,能在他手下混飯都不是普通人,包括劉協。不要以為末代君主就很窩囊,亡國的責任不只在他。

    例如,蜀漢後主劉阿斗童鞋,他真的很廢嗎?一個廢人能做得蜀中40年太平天子,我不信。理由千萬條,聰明第一條。打鐵當須自身硬,沒有幾把刷子,真就治不了這些傢伙。入了洛陽,劉大少爺舒舒服服又活了8年,一般人真的做不來。所以,劉協不傻,他明白就算有機會入蜀,他也不能鋌而走險,自己已然失去了價值,做橡皮圖章人家都嫌自己浪費糧食,乾脆就在山陽縣忍了吧。哪也不去才是最安全的選擇!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踏遍青山人未老,這邊風景獨好,了此殘生吧!

    假設,曹丕存心噁心劉備,悄默聲把劉協送過去,劉備就能照單全收?當時,漢室雖說式微,民心大失,不及王莽篡漢時民心所向,但仍舊具備一定市場,漢朝這塊招牌,已算不得金字,銅字還是有得,劉備能拿下這“半壁江山”,多多少少沾了“劉皇叔” “中山靖王之後” “漢室宗親”的光。可見,漢室這塊招牌仍有一定號召力。

    漢獻帝啊!漢室正統!這麼大一個雷,扔出去還不炸個滿堂彩。漢獻帝不出,遺老遺少何以爭鋒。把漢獻帝緊緊握在手裡,才是上策。曹丕放跑了漢獻帝,才真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結語

    漢獻帝劉協不去投奔蜀漢,曹丕不開綠燈是其一,劉備打紅燈是其二。你不願意要,我不願意給。劉協更是沒有選擇餘地,只能聽天由命。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或是採取了極端方式,劉協真的到達了蜀地,也只是自投死路而來,因為劉備根本容不下他,你劉協想撿漏沒這麼容易,翻閱史書,歷朝歷代亡國之君能成功復國者幾乎無!(明英宗朱祁鎮北狩歸來重登九五,這樣迷之人格的大人物忽略不計,畢竟明朝開創了很多個“第一”,王爺成功造反把皇帝拉下馬這種事也是頭一遭。)

    總之,漢獻帝劉協寄人籬下,想活命安分守己才是第一要務。不是想不想,而是他根本離開曹丕為他畫好的那個牢房。

  • 4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後,為什麼不去投奔蜀漢呢?

    這個腦洞也比較大開,首先漢獻帝劉協能否逃到蜀漢,其次是劉協真逃到益州了,劉備又如何對待他呢?其實這些史書上都已經有記載了。我們一個個來說下

    首先漢獻帝禪位於曹丕

    曹操死後,曹丕從曹操手中接過了丞相、魏王的權利棒,在一幫文武大臣的竄到下曹丕有了篡漢自立的想法,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後,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據,曹操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平定了北方,迎奉漢獻帝到許昌,間接維持了漢室近二十年的國祚。

    明眼人都明白,漢室衰微,氣數已盡,漢獻帝迫於形勢與壓力,不得不在220年八月十一月禪位於曹丕。

    漢獻帝禪位後,曹丕封劉協于山陽公,一切皇帝禮儀祭祀照舊,居住在山陽城(今河南焦作),雖然遠離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心,但依然還是在曹丕的密切監視下,一舉一動都會有人向曹丕彙報。

    據傳當時劉協的皇后曹節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想要去探望母親卞太后,並不允許,只能是太后前往山陽城去探望女兒。可見劉協夫婦雖然獲得了自由,但僅限於山陽城。

    在這樣的環境下,劉協如何能逃得出去。

    其次假設劉協真逃出去了,到了蜀漢劉備會怎樣對待呢?

    在漢獻帝禪位的同時,在益州的劉備並沒有核實漢獻帝劉協的生死,僅憑傳聞漢獻帝被害,就在成都為其發喪,並追封劉協了孝愍皇帝,宣佈了劉協了死亡,為自己以後稱帝鋪好道路。

    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

    不難想象,當初劉備一直所說的“北伐中原,興復漢室”這個漢室,並非是以漢獻帝為天子的

    漢室,而是以劉備為天子的漢室,劉備所做的應當是效仿東漢光武帝劉秀的事蹟。當時劉姓何其多,劉備是漢室落寞後裔,以他為尊未嘗不可,何必再以漢獻帝劉協為尊。

    山陽公劉協

    想想荊州劉表長子劉琦,本來有著大好的前程,在與劉備聯合後,被劉備反客為主,劉琦成為了一個虛職的荊州刺史,而劉備藉著劉琦的名義四處擴張,佔有了荊南四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荊州牧。

    假如漢獻帝劉協真的逃到了蜀漢,那麼結果也會像劉琦一樣,成為劉備手中的傀儡,劉備艱苦奮鬥了半生,好不容易有了偏霸益州的實力,劉備甘心把這基業拱手讓與劉協嗎?

    後世的小明王與朱元璋,天下是朱元璋打下的,小明王最後不明不白的死了。

    結語:劉協在公元220年禪位後,一直到公元234年去世,或許在不做皇帝后,才明白做一個普通人的快樂,再也不用擔驚受怕,天下已與他無關,又何必再去逃,逃到蜀漢找到劉備又能怎樣呢?劉備又會不會是另一個曹操呢?

  • 5 # 公子皇鋣

    這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是一個性命攸關的話題。

    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阻止漢獻帝劉協投奔劉備:第一是曹魏不可能放他走,第二是劉備會怎麼安置他?第三就是劉協自身不信任劉備。我們來一一解釋:

    第一、曹魏不會放劉協離開。曹丕受禪登基後封劉協為山陽公,再封地內享受天子禮遇,接曹魏詔書可以不跪拜、不稱臣,可以在封地內設宗廟祭祀,這是很高的禮遇,但是也只是禮遇,並不一定就是自由,曹魏皇帝肯定不可能讓他走出自己的監視範圍,畢竟大汗數百年的傳承,遺老遺少還是不少的,為了國家安寧,劉協只能生活中曹魏建設之下。

    第二、劉備對他的態度曖昧而冷淡。劉備當時對於劉協態度很冷淡甚至是反感,畢竟劉備號稱漢室宗親,劉協下令名義上他還是要聽從的,但是劉協禪位之後被封為山陽公,再劉備的勢力範圍內卻盛傳劉協被害,劉備也大張旗鼓的為劉協發喪,痛斥曹魏篡權,然後劉備以漢室宗親身份繼承皇位,並要為劉協報仇。其實在劉備心裡死去的劉協遠比活著的劉協更有價值。

    第三、劉協自己不信任劉備。劉協自由聰穎,雖然只能做傀儡天子,但是並不代表他不懂人心,嚐盡世間人情百態的劉協根本不相信劉備那一貫的忠臣面孔,因為有太多人在他面前表演過,他也知道自己一個失去號召力的空頭皇帝對於勢力已成的劉備來說更有可能只是個累贅,恐怕是欲除之而後快。

    所以,劉協沒辦法、也不可能去投靠劉備,因為那未必會比生活在曹魏境內過的好,甚至死的更快;劉備也不會願意接受劉協,他更希望劉協死於曹丕之手。

  • 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為何漢獻帝劉協在禪讓帝位給曹丕後,並沒有去投奔蜀漢呢?原因事實上也非常簡單。首先,曹丕不會放漢獻帝走的。其次,即使曹丕放漢獻帝走,漢獻帝也不會走了。如果是早些年,或許漢獻帝還有雄心壯志。但經歷了那麼多挫折磨難之後,漢獻帝心中的雄心壯志早已消磨殆盡。漢獻帝更多的是想度過一段安安穩穩的日子。沒有壓迫沒有重任在肩的生活。甚至在我看來,皇位在後來對於漢獻帝來說已經不再是一份榮耀了。它更多的像是囚禁漢獻帝的牢籠。漢獻帝一個傀儡皇帝,他或許也早就盼著可以解脫束縛,做回真正的自己。

    為什麼說曹丕不會放漢獻帝離開呢?雖然漢朝已滅,漢獻帝也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威脅到曹丕的地方。但漢獻帝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曹丕明明有實力強行篡位,但為什麼非要逼迫漢獻帝禪讓呢?其目的就是美化自己的篡位之舉。所以從這方面來看,曹操絕對是不會讓漢獻帝離開的。他可以殺死漢獻帝,也可以優待漢獻帝讓他安享晚年。但絕對不會讓他離開,更別說到他的競爭對手劉備所處。如果真的讓劉備得到漢獻帝,那劉備就可以汙衊曹丕是篡漢,而非禪讓。這樣一來曹丕辛苦維護的個人形象就毀於一旦了。

    從漢獻帝自身來看,他也未必會想到劉備那裡去。如果當年是漢獻帝第一次和劉備見面的時候,漢獻帝或許會把劉備當成最後的希望。但從衣帶詔事件以來,光看著劉備打著自己的旗號四處擴張地盤了,但劉備本身從來沒有替漢獻帝做過一件事。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劉備都沒有給漢獻帝做過。更別說營救漢獻帝了。所以漢獻帝也明白,曹丕是一個逆賊,劉備也同樣不是什麼好東西,漢獻帝當了一輩子傀儡了,他不願意再給劉備當什麼傀儡。

    再者說,漢獻帝被曹丕逼著禪位,說不定漢獻帝本人在禪讓後也長出了一口氣呢。本身漢獻帝劉協就不是皇帝。要不是董卓廢了少帝劉辯,他劉協也不會當上皇帝。自從當上皇帝后,漢獻帝成天提心吊膽的。那種當別人傀儡的感覺的生活,想必漢獻帝早已經過夠了。或者說他對於漢室也已經仁至義盡了。既然漢室滅了,就讓它滅亡吧。擺脫了皇位的舒服和漢室皇帝的重任後,漢獻帝劉協說不準會更加的快樂輕鬆。漢獻帝也想讓自己輕鬆的度過後半生。他又怎麼會參與到劉備和曹丕的爭權奪利之中呢?反正不管怎麼樣好處都沒有他的份。索性漢獻帝也就不再參與了。

  • 7 # 這些歷史要讀

    漢獻帝可不傻,曹丕即便取代了自己當上了皇帝,也不會殺他。可要是落到劉備手上,劉備為了當皇帝,就肯定得殺他。所以,漢獻帝才不會自己跑去蜀漢送死。

    首先,漢獻帝哪怕是禪讓了,他的存在對曹魏而言,也還是有很大價值的。因此,曹丕肯定得繼續好吃好住的供養著漢獻帝。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漢獻帝劉協在曹丕的脅迫下,退位禪讓,東漢王朝正式壽終正寢。然而,曹丕雖然從漢獻帝手上奪過了天子之位,結束了東漢的統治,但卻不能對漢獻帝這個前朝廢帝斬草除根。因為,當時在益州地區,劉備還打著“中興漢室”的旗號,與曹魏分庭抗禮。

    倘若曹丕果真的殺了漢獻帝,那就等於給了蜀漢一個“聲討曹魏,興兵伐魏”的絕佳政治藉口,並且還直接為劉備的稱帝之路掃清障礙。所以,曹丕才不傻,肯定不會殺掉漢獻帝。

    其次,漢獻帝怎麼說也是曹丕的姐夫(妹夫),他也得替自己嫁給劉協的三位姐姐(妹妹)著想。

    曹操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4年),打包將自己的三個親生女兒(曹憲、曹節和曹華)一同嫁給漢獻帝。同年,漢獻帝也投桃報李,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

    事實上,透過整場政治聯姻,漢獻帝已經和曹氏捆綁在一起了。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對漢獻帝的日後,也提供了一重巨大的政治保障。所以,曹丕脅迫漢獻帝禪讓後,封其為山陽公,以河內山陽郡作為其封地,並且保留了他的天子儀仗。應該說,曹丕對被廢后漢獻帝這麼好,一部分原因,也是看在嫁給他的那幾個姐姐(妹妹)的份上。

    最後,我想當時普天之下,最盼望劉協死的,當屬劉備了。

    雖然,劉皇叔處處以漢室宗親自居,整天打著“中興漢室”的旗號。可劉備想要中興的可是他自己的“漢室”,而不是漢獻帝的“漢室”。誰都知道,漢獻帝也就是傀儡,曹操供著他不過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對於劉備而言,其實在曹丕廢漢自立後,他最希望的就是曹丕能順帶把漢獻帝給帶走。因為,這樣一來,劉備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稱帝,繼承“漢室”。然而,曹丕卻不這麼做,反而讓漢獻帝活得好好的,這就很噁心劉備了。

    於是,劉備也沒有辦法,乾脆自己直接對外宣稱漢獻帝已經被曹丕給殺了,還給他披麻戴孝,然後自己再上演一出“一哭二鬧三稱帝”的把戲。

    試問一心想要當皇帝的劉備,在漢獻帝明明就沒死的情況下,都照樣讓漢獻帝“被死亡”了,要是漢獻帝真跑到劉備那裡,估計沒過幾天就會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 8 # 不會念經下山

    漢獻帝禪位後肯定不會投奔蜀漢原因之一:漢獻帝根本去不了蜀地。

    漢獻帝劉協長期做傀儡身邊忠心於漢的人已被屠貶殆盡,沒有人可以幫助他投奔蜀漢。曹操三個女兒嫁於劉協包括皇后曹節在內不會同意去蜀地的。

    2.封地山陽縣設定督軍一職,監視居住出行,設了“禁制”,“非奉詔不得入朝”,出山陽縣都不可能。《資治通鑑*晉武帝泰始二年》“罷山陽國督軍,除其禁制”可見監視到晉武帝一直存在。

    3.山陽縣(今河南焦作)居魏國腹地,距許昌179公里,到洛陽123公里,離鄴城231公里,而離蜀地最近的漢中734公里,跑不到就會被發現抓回來。

    原因之二:漢獻帝主動禪位根本沒有打算投奔蜀漢。

    1、劉協不是怕死之人,不是被逼迫讓位曹丕。七歲隨少帝劉辯出逃路遇董卓,少帝害怕不敢言,劉協鎮定從容應答如流,年少時候都不怕死;建安四年發生的衣帶詔事件時,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其後數次冒死設計誅殺曹操,可見劉協已有必死之心。九歲登基到三十九歲禪位看慣了生死,逼迫對他不起作用。2.自知漢祚已盡無力迴天。做了31年傀儡皇帝,生死都不由自主,作了三十多年努力延續大漢名號,業已盡力無愧於心。天下皆知漢滅罪在“桓、靈”二帝,《出師表》有云:“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3、早有打算遠離政治,讓百姓免於戰亂、用醫術濟世救民。曾跟華佗潛心學習醫術,在封國山陽縣以平常百姓自居,懸壺濟世救民,至今百家巖嵇山亭內的石刻畫像中,就有“山陽公行醫圖”,在農村“中藥不還價、針灸不要錢”等民俗,據說就是從劉協那時留下來的千年老規矩。山陽不少地方都有為他立碑,以示愛戴。

    4.審時度勢適時禪位,施恩曹丕。公元220年,曹操病重召曹丕同母胞弟曹彰,未及見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王位,曹彰不服,曹彰武藝不凡手握重兵,正準備發作,劉協仿效“堯舜”先讓玉璽,再三下詔旨禪位於曹丕。大勢已定曹彰作罷。

    《魏略》中曾有這樣敘述“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關於曹彰問璽綬之事,《賈逵傳》中亦有記載“時鄢陵候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何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候所宜問也。遂奉梓宮還鄴。”足見曹彰正要發作。

    5.曹丕厚遇劉協。“邑一萬戶,位在諸候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出自《後漢書》。並對他說“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出自《三國志》。允許曹氏三姐妹隨侍,劉協也以二女嫁於曹丕。所以漢獻帝劉協不會投奔蜀漢政權再去做一個傀儡皇帝。

  • 9 # 一個過了河的卒子

    這個問題很有創意,有很多漢朝老臣也建議漢獻帝投奔劉備,但我們要看看當時的背景條件是否允許。

    第一漢獻帝要逃出戒備森嚴的宮中,首先要面對就是像許褚一樣六親不認的宮廷守衛,一不小心變人頭落地,就算有忠臣做內應勉強逃出宮中,從洛陽到成都也有很遠的路途,沿途要經過很多關隘,沒有通關文書的情況下,很難過去,這一點從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就可以驗證,況且蜀道難行,路上跋山涉水,偶遇野獸,強盜,更是一命嗚呼。

    第二勉強到了成都,劉備是否可以接受獻帝,研究歷史要客觀,試想如果我們是劉備,經過東西逃串,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安身立命,大展宏圖之地,突然來了一個人要給他做皇帝,任何人都能以接受吧,權利對任何人都有很強的誘惑力,曹操可以為了權利“寧可我負天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同樣做為一代梟雄的劉備也當然可以為了權利而冒天下之大不為,劉備為了籠絡人心,可以摔自己唯一的親生骨肉,試問大家誰可以做到?可見此人為了成就霸業不惜一切代價。

    第三即便劉備為了面子可以暫時接受攜天子以令諸侯,但他手下的驕傲的關羽、衝動的張飛、豈肯善罷甘休,很有可能在謀士的蠱惑下為大哥行萬難之事。

    第四,漢朝經歷400多年,早已經是風燭殘年,腐朽沒落,千瘡百孔,自古興亡百姓苦,老百姓需要一個可以給他們帶來長期穩定的君主,漢獻帝顯然是做不到的,所以不是某個人,某支軍隊,終結了漢獻帝的皇帝生涯,而是歷史的選擇,這樣的朝代和執政者退出歷史舞臺是一個歷史的必然。

  • 10 # 送歷史個放大鏡

    老規矩,先上答案:曹氏家族不會讓劉協離開,劉協離不開封地,劉備不想要劉協。這是一個非常多重因素綜合的結果。

    強勢的曹氏家族

    曹操的稱王史可是非常的勵志,作為宦官之後,其實曹操一開始就不受人待見。在士族和門閥盛行的東漢,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是很難的,首先就是那一幫上層社會的人不願意,即使像曹操父親已經位列三公了也沒用,其爺爺曹嵩還是當朝著名的太監,即使有這個背景,曹操的身世還一直被袁紹他們鄙視,甚至連和皇室宗親隔了N代的劉備都不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終於三分天下。拿到了天子的曹氏家族他們才不會將天子放出去,要知道他們就是因為有天子在手,天下的人才才會不斷地向許昌靠攏,聚攏在曹操身邊,謀得大業。尤其是在創業前期,只有他打其他諸侯的份,其他諸侯即使知道天子已經被挾持也不敢輕易跟曹操相抗衡。

    佔盡了天時的曹操才有後面霸權的存在。雖然天子已經沒用了,曹丕也稱帝了,但是天子依然很有威脅力,曹操在世的時候一直不敢稱帝,就是因為害怕他一稱帝,天下會有很多人反抗他,他看的很清楚,自己其實沒有很受當時社會上層的擁戴。漢獻帝可以說還是很有威脅,萬一出去了,再來個霸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又要重新分裂。

    劉備不可能也不會接受劉協

    很多人無論是看了電視劇還是看了歷史書,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劉備很虛,覺得他成功前和成功後具有巨大的反差。比如說,成功前,劉備虛懷若谷,禮賢下士,處處留有仁義的道德,令人敬佩。但是一旦成功了,自己坐穩了,自己野心也漸漸地湧現出來,以前想著要除掉曹操,解救天子的口號也可以拋棄掉,寧願為了兄弟攻打東吳也不打魏國;劉備的第一個兒子是認的,叫做劉封,第二個兒子叫做劉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古代來說,誰能封禪?當然是帝王!這就是後世為什麼說劉備的虛偽的原因。

    劉備想稱霸一方是真心實意的,曹丕一稱帝,劉備後腳就直接稱帝,他完全沒有顧忌天子還在世的情況,說明天子在他心中也不是那麼重要吧,相反,倒是東吳是晚了好多年才稱帝。有土地、有軍隊之後的劉備早已經不是從前那個顛沛流離的人,對他來說,天子在不在已經沒有什麼關係,自己的政治野心能否實現才是最重要的。

    假設天子來到了蜀地,那麼劉備會退讓自己的位置給漢獻帝嗎?顯然不可能,對於劉備來說,“扶天子”已經沒有必要了,自己就能“振漢室”。

    漢獻帝自己心裡也明白,大漢的歷史已經過去了,無論自己怎麼掙扎。也是不可能在重來,自己能活著就已經很好,沒有必要再去趟這渾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學習,攝影,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