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傷了心該找誰醫好

    其實這種原因是有很多種原因造成的,嗯,我個人的一點見解是有三種原因造成的吧?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價值觀的直接作用吧,比如你出去打工,一個月掙3000塊錢,但是說你種地的話,這就是三個月裡頭腦中的這一這一輪莊家也只不過才拿了2000塊錢,或者3000塊錢,所以說你就是這樣,經濟上可能是不划算,第二個原因就是我感覺這個就是說你種地的話,這個是年輕人的話,一般也受不了這種苦,第三個原因,我感覺就是說你種地的話,就是說嗯,也就是沒有說是什麼比較大的發展什麼前途啊,前途前提是你就是說嗯,就是小打小鬧,這種比方說你種個十幾20畝,沒有什麼發展前景,

  • 2 # 六森

    其實原因很簡單,老一輩人在以前是沒有什麼工作能賺得到錢的,即使你渾身力氣也沒地方賺錢,只能靠土地耕種過日子,沒有土地你就沒有糧食,所以老一輩的人都把土地當寶,

    現在時代變了,生活富裕起來了,去哪裡,做什麼工作都有幾千塊一個月,所以很多人都不願在家守這幾塊地,轉租出去除了能收租金之外還可以不讓這些土地丟荒,兩全其美!

  • 3 # 黑馬過林

    時代在改變,環境在改變,人的思想意識也在改變,老一輩視土地為命根子是由當時的時代背景決定的。

    當時中國工商業都處於起步階段,城市裡沒有大量勞動力的需求,中國的經濟建設以農業為基礎。當時,老一輩在家務農,種地,可以養活一家人。土地就是老一輩那一代人的飯碗,所以才視土地為命根子。

    而現在呢?隨著人口的不斷的增長,人均耕地隨之減少,光靠種地生活難以為繼,再加上現在農業生產資料的成本一直在增加,像種子,化肥,每年都在調價。而農作物的價格一直很穩定,以小麥為例,十年前和今天的價格基本上沒什麼變化。所以才有現在很多人不願種地轉租他人的景象。

    國家也看到了這一點,並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推行土地流轉就是其中之一。透過土地流轉,可以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 4 # L1229897635

    因為過去農民根本進不了廠,當不了工人,只有辛辛苦苦在田裡根種,勞作,養活一大家子,田裡收了糧食賣了錢才能供娃娃讀書,上大學,所以把土地看成是個寶。現在,不管是國營,私營企業都在招工,不分農業與非農業人口,都可去掙錢。而且種地累,勞作一年還不如在城市打工一個月工資,城市條件好,吃穿住都有,所以不願在農村種田。

  • 5 # 難忘二O二O

    在農村老家,兒時曾看到過的廣闊田野,到處麥浪滾滾,稻穀飄香,棉花雪白的豐收場景。如今卻少見了,展現眼前的是大片土地被雜草叢生所覆蓋,呈現一派荒涼。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為何不願耕種,淪落此境。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原因的影響

    一是改革開放使農民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計劃經濟年代限制農民的"棄農經副,棄農經藝,棄農經商"枷鎖被解除。土地不再是農民生存的唯一出路。許多有志農民在社會各行業嶄露頭角,當老闆,當企業家,當土豪的層出不窮。

    二是種糧收入不如打工掙錢來的快賺的多。糧食作物生產收成周期長,一年辛苦勞作,所收穫的糧食,一擔稻穀或麥子的價錢,遠不如打工一天的報酬。自己不耕種,不投資,將土地轉租,不勞而獲,何樂不為。

    三是種糧投入成本不斷增加。農民種糧不僅要付出艱苦的勞動代價。而且還要投入價格不菲的農業生產資料,如農用化肥,農藥等。糧價的增長速度大大低於農資物質的增幅速度。

    四是種糧靠天吃飯,自然風險性大。俗話說"天養人,人享福,人養人,皮包骨,"就是對種糧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遇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年歲,農民生活有保障。若遇旱澇災害,或蟲災,不僅歉收,絕收,甚至於顆粒無收。

    總而言之,隨著城鄉一體化,城鎮化的逐步實現,依賴土地生存的農民不再是唯一的選擇。種糧成本高,風險大,不划算,等因素都較大程度地影響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 6 # 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解放後土地公有,搞人民公社,城鄉二元體制根本就不許你離開,農民是種也得種,不種也得種。

    改變開放後政策活了,農民自由了。當農民發現進城掙錢比在家種地容易多了時,誰還種地?年輕人基本上都把地轉租給別人,自己進城打工了。

  • 7 # 石匠秦人

    轉租原因,只因生產資料成本高,化肥,農藥,種子,機耕漲價。而種田利薄,旱年水價高的驚人,沒有盈利。多收了三五斗,也是白乾。不如貸款買房漲錢容易。都買房去了!進城住高樓去了!將來吃房子租金去了,無人租吃水泥鋼筋磚頭去了!

  • 8 # Talk工控白

    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敢。

    農民有耕地這是老一輩辛辛苦苦從地主手裡奪回來的,來之不易。農民有了翻身做主的機會,有了口糧做主的權力。今時不同往日,並不是農民忘本,真的不敢。

    以前,辛辛苦苦種地,一年到頭都被地主拿走了,等到過年了家裡的米缸還是空空的。自從農民有了耕地使用權,確確實實不再擔心口糧空缺了,過了幾十年的“好日子”。

    現今惠民政策多,取消農業稅、耕地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想盡設法的調動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但是現實殘酷。

    別人家我不說,說說自己家。我家共7畝耕田,全部種上留點口糧,再留點家禽吃的,剩下的售賣。

    一年到頭,這點耕田從弄谷種到水稻成熟弄回家,成本太大。總得算下來是虧本的活,唯一欣慰的不差口糧。

    畢竟現今物價上漲快,什麼農資都在漲價,而且種糧又賣不上好價錢。在以前物質匱乏年代,這是農民嚮往的目標,能吃碗白米飯就是幹活的動力。苦點累點,就算沒有盼頭也有幹勁,畢竟有一口白米飯下肚。

    如今,整體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飽飯不再是終極目標了。而且只要外出務工,肯定只賺不虧,在家務農肯定入不敷出。

    農民命根子土地不願意種,是跟不上如今生活水平。投資大回報低,養家餬口難。拿著外出務工掙的錢去買口糧划算的多,拿著同樣的錢去種地再收成獲得口糧會大打折扣。

    因此,很多人不願意種,大量的轉讓可能還會保本甚至有點賺頭。

  • 9 # 慱陽嘉陽

    土地是國之根,糧是國之綱,剛舉目張,糧食安全是國家資本,如不注重土地建設,最後悔之莫及,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

  • 10 # 種田老翁

    我記得五十年代上小學時有一課書,工人愛機器,農民愛土地......。土地不但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全人類的命根了子。離開了土地人們就無法生存,除非不食人間煙火。

    現在耕地荒蕪,並非農民不願種,主要是農村無勞動力了,幾個老人一年年老去,實在耕不動了。青年人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去了,誰還願種地?分散經營,零打碎敲,種地養家都很困難。其實老祖宗辛辛苦苦為我們開懇的良田,看著成遍拋荒,我作為一個老農也只能表示心痛和無奈。希望國家儘快出臺政策,恢復農村生機。

  • 11 # 楊夢茹的爺爺1

    老一輩人視土地為命根子,因為土地能供養一家大小生存,如吃的生活用的,還有點積蓄可供以後發展。

    現在土地大不如以前,只能解決一家吃飯問題。缺少了生活開銷及再投入發展資金。不得不轉租土地投入打工賺錢行列。

  • 12 # 使用者9175997159895

    農民大量的土地不種、而轉租,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農戶的田地數量有限,就拿我來說吧?我家只有六畝田,如果六畝全種插秧、施肥打農藥包括看田水、曬穀這些就要專人管理。二、是糧價太低,種田就根本就賺不到什麼錢,還要靠天吃飯,一般農戶都只種點口糧田供自已食用就可,如果為這幾畝田專人管理,那是得不償失。三、是現在就業打工門路多,一般每月打工工資都有小几千,明顯比種幾畝田強了太多,而且自在,因此、大多數農戶自然選擇打工而農轉租田地。

  • 13 # 明明說農村事

    為什麼被老一輩人視為命根子的土地,沒人願意耕種呢?而是大量轉租?這是因為單家獨戶的耕種方式已經過期了,不符合時代要求了。

    試想,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一家一戶田塊所處的位置七零八落,遍佈全村。那麼,當你在一處的田塊只有幾分,甚至幾釐,而且你種人家不種,你怎麼獨自去修水壩水渠?而且你的那小塊田還喂不飽老鼠和害蟲呢?你還能繼續耕種?所以,雖然你家有幾畝田,但不是統一在一處的,要全部種上,就得東西南北到處跑,既費工,又難以解決路,水的問題,所以只得丟荒或轉租了。

    那麼,你家的田是這樣分散,人家的田也是這樣分散,你轉包了,人家還不轉包?所以不耕種的人越來越多,轉包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不過,居然有人租,土地就會有人種的,總比丟荒的強多了。其實,現在農村土地必須轉包,大片連營種植,實現農業機械化,才會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產增收,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老一輩視為命根子的土地,永遠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只有土地才能生產糧食,有了糧食人才能活命。但是傳統的耕種方式,已經過期了,不適應時代了,所以農村大量土地轉租是對的,是正確的。

  • 14 # 善待自己41521

    你確定是不願意種嗎?農民的辛酸有多少人整明白了,在我們老家每個人半畝地,離家6里路,種地的人都知道,不關地多少種是一個種法,樣樣不能少,農機具都得有,半畝地種什麼一年的收成也不夠生活,怎麼種?家庭的開支哪裡來?現在的農民只有無奈

  • 15 # 冬去春來LZ

    現在在家種地的多數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抱著收多少是多少的心態,不指望它有多大收入了,能轉租的都租出去了,每畝七百元左右。

    拿我們遼西來說,一般種植的是玉米花生等作物,投入大收入低,拿玉米來說,好的年景一畝地毛收入八九百元,去了各種支出每畝純收入也就四五百元,平均每人兩畝地,年收入就是千八百元,種花生可能收入要多一些,但投入更多,這倆錢夠一年支出嗎?所以身體好一點的都到外面打工掙錢,每天少則一兩百,多則三五百,如此,就失去了以地為生的信心。百姓也盼望國家儘快制定政策,土地集中經營,擴大種植規模,利於管理,提高效益;同時也減少了百姓因土地而發生的糾紛,益處多多。

  • 16 # 紅楓999

    不是不願意種,而是顧不著老少的生活費用。農民一天到晚,從日出到日落,從春到秋,靠太陽和風調雨順來收穫,吃飯。如果一年到頭雨水好,那麼就收成好,否則就一年沒了盼頭。一年的收成沒保障,理想和希望也失去了念想。再加上老人的健康問題,學生上學的費用,以及長大以後的生存,還要買房,買車等都成了老大難。現在物價的抬高,生活節奏的進步,都需要考慮如何去解決,所以光靠種地,把精力全部用在土地上,那也只是有吃沒錢花,也變不出黃金,供個人所需,所以為此。

  • 17 # 龍哥149638141

    我是一個50多歲的老農民對種田深有體會:一畝田農藥,種子,化肥,犁田保守約900元,插秧收割,曬穀約1200元(工價150無/天),如果再加土地成本(租金)500元,總共要2600元左右的支出,而一畝田平均產量1000斤稻穀,按國價約2600元一噸,折算約1300元,畝虧約1300元,而外出打工平均年工資約60000元,除去生活開支2萬還剩下4萬元,一正一負自然選擇了。農民種糧的出路在哪裡?必須有幾個先決條件,水源無憂,陽光正常,田間交通便宜,土地較平整,機械化施工的大農戶才能創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返校復學了,你那有暑假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