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小彭的VLOG

    李世民的大將之中,有造反頭腦的只有徐茂公一個人的,而歷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怕自己兒子會對股肱之臣下手,最後導致病變,李唐江山被推翻,而龍袍就是護佑開國功臣的一個保命符,同時也可以安慰這些開國功臣。

  • 2 # 石頭影視創作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李世民為什麼臨終前把龍袍披給徐茂公,這也是一個伏筆,為了誰,薛仁貴,因為李世民知道瓦崗一派都是為國家效忠的忠臣,怕誰,怕他兒子李治和李道宗,保劍鋒扮演的薛仁貴大家都看過,開頭是,皇帝做夢,夢見鐵世文追殺,這時候有白袍小將酒駕,臨走的時候說了四句話,家住瑤瑤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震西東,

    說到徐茂公這個人,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在《隋唐英雄傳》小說中,是鼎鼎大名的軍師,類似於三國時代的孔明角色,也算是唐朝的劉伯溫,他原名叫徐世績,字懋功,後來他歸順唐朝,李淵賜他姓李,於是他改名為李世績,李世民當上皇帝后,他為了避諱皇帝名字,直接改名為李勣。

    歷史上真實的徐茂公,並不像小說中的那樣能掐會算,其實他跟李靖齊名,是統兵大將,一生立下無數戰功,甚至到了李治時期,他還曾攻打高句麗,不過因為小說的影響,大家對李勣的名聲,還是知道徐茂公的比較多。

    李世民晚年時期,跟徐茂公發生過一件事,顯得非常有意思,有一次李世民宴請群臣,徐茂公也被邀在列,酒過三巡之後,李世民望著眾位大臣,最終目光停留在徐茂身上,他對徐茂公說:"朕想找一位託孤大臣,覺得只有你最合適了。"

    徐茂公一聽皇帝這樣說,立刻打了個寒戰,連酒也醒了三分,李世民接著說:"你以前對李密很忠心,所以你也會對朕忠心。"原來徐茂公一開始在瓦崗寨,李密來到瓦崗寨後,就取代了翟讓的地位,從此徐茂公忠心輔佐李密,瓦崗寨一時勢力雄厚,可後來李密敗給李淵,整個瓦崗寨都投降了。

    徐茂公見李密投降了,便對李淵表示,瓦崗寨還有很大一片土地,之前都是自己提李密管理的,如今一起獻給大唐吧,李淵聽了很高興,直接給徐茂公賜姓李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李世民突然又舊事重提,以此來表明徐茂公是適合託孤之人,到底怎麼回事呢?

    當時李世民年事已高,恐怕沒多少年可以活,所以聽說皇帝任命直接為託孤大臣,徐茂公自然嚇得不輕,加上酒力發揮作用,徐茂公直接嚇暈了,這時李世民給徐茂公來了個"黃袍加身",他見徐茂公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所以把自己的龍袍脫下來,給徐茂公蓋上,周圍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

    為什麼李世民要把龍袍披在徐茂公身上呢?其實他這是向他人宣佈,徐茂公是我李世民的人呢,除了我之外,任何人不得動他,後來李世民故意找藉口把徐茂公貶出京師,他告訴李治登基後,再把徐茂公召回來,這樣李治就對徐茂公有恩,徐茂公必會誓死效忠大唐了。

  • 3 # 漫威的鍵盤俠

    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玄武門之變。而玄武門之變時,徐茂公並沒有參與,李世民明白了,他是忠於大唐,並不是忠於某人。李淵後贊徐茂公,純臣也!

    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李世民棄李泰而立幼子李治為太子,自古廢長立幼乃帝王大忌。自己他自己就是一個例子,他怕自己死後幼子無法掌控朝局,欲留下託孤重臣。這個人不能只忠於大唐,更要要忠於自己,即便皇帝死了,這個人也能忠於皇帝留下的意志。

    徐茂公正史上能文能武,與大唐軍神李靖的功績不相上下,這樣的人才當然要拉攏。一次宴會,李世民當著朝臣的面說自己死後要徐茂公當顧命大臣,徐茂公嚇的只能裝醉,趴在桌子上睡覺,不敢有任何反應。李世民怕徐茂公睡覺著涼,就把龍袍脫了蓋在徐茂公身上。朝臣們看到李世民對徐茂公如此恩寵,早就驚呆了。徐茂公醒來後也是誠惶誠恐,千恩萬謝。你說偌大的皇宮找個毯子,衣服的很困難麼?為什麼就一定是龍袍?只能說,兩個人都是戲精啊!

    後來李世民死前把徐茂公貶出京城,李治即位後又把他召回來升官,位極人臣。老子貶,兒子升,帝王心術的老套路了。

  • 4 # 胖胖哥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帝王和權臣之間的關係很矛盾,一方面帝王委以權臣重任,讓他們更好的為自己效力,另一方面又擔心無法掌控他們,於是就耍手段,就是人們理解的帝王術和“厚黑學”。

    徐茂公是《隋唐英雄傳》中的人物,他所對應的原型是唐初徐世勣,字懋公。他可不像書中所寫的一樣是一個類似諸葛亮的軍師,他是和李靖起名的統帥,一生中立下戰功無數。他18歲時初投瓦崗山,後失敗歸順了李唐,從此就跟了李淵,而他又足智多謀勇猛善戰,很快成了李淵的股肱之臣。他在征討各地亂軍中,緊跟二皇子李世民,與李世民結下深厚友誼,並跟隨李世民政變,李世民稱帝后也對他厚待有加。

    而李世民把龍袍披在他身上,發生在李世民晚年。有一次李世民宴請群臣,酒過三巡後,李世民對徐茂公說:”朕想找一名託孤大臣,覺得只有你最合適。“徐茂公一聽皇帝直接要任命託孤大臣,被嚇得不輕,於是藉著酒勁就直接嚇暈了,而李世民就把自己的龍袍蓋在了徐茂公身上。其實李世民就是想告訴其他人,徐茂公是我李世民的人,除了我之外,任何人不能動他,後來他唱白臉故意找藉口把徐茂公貶出京城,讓兒子李治唱紅臉把徐茂公再召回來,這樣徐茂公就會效忠李治了。

    雖然李世民口頭上說要把徐茂公當成託孤大臣,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長孫無忌,因為他之前把龍袍披在徐茂公身上,給他帶來了很大麻煩。但不得不說李世民這一套帝王術玩得很溜,不愧千古一帝。

  • 5 # 歷史系小九

    徐茂公在《隋唐英雄傳》小說中,是鼎鼎大名的軍師,類似於三國時代的孔明角色,也算是唐朝的劉伯溫,他原名叫徐世績,字懋功,後來歸順唐朝,李淵賜他姓李,於是他改名為李世績,李世民當上皇帝后,他為了避諱皇帝名字,直接改名為李勣。

    歷史上真實的徐茂公,並不像小說中的那樣能掐會算,其實他跟李靖齊名,是統兵大將,一生立下無數戰功,甚至到了李治時期,他還曾攻打高句麗,不過因為小說的影響,大家對李勣的名聲,還是知道徐茂公的比較多。

    李世民晚年時期,跟徐茂公發生過一件事,顯得非常有意思,有一次李世民宴請群臣,徐茂公也被邀在列,酒過三巡之後,李世民望著眾位大臣,最終目光停留在徐茂身上,他對徐茂公說:"朕想找一位託孤大臣,覺得只有你最合適了。"

    徐茂公一聽皇帝這樣說,立刻打了個寒戰,連酒也醒了三分,李世民接著說:"你以前對李密很忠心,所以你也會對朕忠心。"原來徐茂公一開始在瓦崗寨,李密來到瓦崗寨後,就取代了翟讓的地位,從此徐茂公忠心輔佐李密,瓦崗寨一時勢力雄厚,可後來李密敗給李淵,整個瓦崗寨都投降了。

    徐茂公見李密投降了,便對李淵表示,瓦崗寨還有很大一片土地,之前都是自己提李密管理的,如今一起獻給大唐吧,李淵聽了很高興,直接給徐茂公賜姓李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李世民突然又舊事重提,以此來表明徐茂公是適合託孤之人,到底怎麼回事呢?

    當時李世民年事已高,恐怕沒多少年可以活,所以聽說皇帝任命直接為託孤大臣,徐茂公自然嚇得不輕,加上酒力發揮作用,徐茂公直接嚇暈了,這時李世民給徐茂公來了個"黃袍加身",他見徐茂公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所以把自己的龍袍脫下來,給徐茂公蓋上,周圍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

    為什麼李世民要把龍袍披在徐茂公身上呢?其實他這是向他人宣佈,徐茂公是我李世民的人呢,除了我之外,任何人不得動他,後來李世民故意找藉口把徐茂公貶出京師,他告訴李治登基後,再把徐茂公召回來,這樣李治就對徐茂公有恩,徐茂公必會誓死效忠大唐了。

  • 6 # 陽明悟行學宮

    為什麼李勣一句話“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為什麼可以改變高宗的態度,首先我們來看看李勣這句話真的有道理麼?唐玄宗開元年間,武惠妃譖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結黨營私,玄宗欲皆廢之。宰相張九齡擔心引發宮廷權力爭鬥,拒不奉詔。後張九齡被罷相,玄宗又提出廢太子之事,李林甫說:“此陛下家事,非臣等宜預。”玄宗遂決意廢立。 唐德宗欲廢太子而立侄舒王,宰相李泌不同意。德宗說:“此朕家事,何預於卿而力爭如此?”李泌答道:“天子以四海為家,今臣獨任宰相之重,四海之內,一物失所,責歸於臣,況坐視太子冤橫而不言,臣罪大矣。”廢太子一事才得以放下。 看來李勣真開了這個先河,而且這句話毫無道理。那李勣的一句話為什麼可以讓高宗下定決心?李勣,就是徐世勣,被演繹成隋唐演義的徐茂公----徐世勣,因為軍功被賜姓為李,也叫李世勣,後改名李勣。這句話不重要,重要是李勣暗示他是支援高宗立武媚娘為皇后的。此時他是為左僕射復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因尚書是此時虛職,李勣實統百官,加之其在軍隊影響力,所以才讓高宗看到了希望,有這麼大勢力支援,所以下定決心。

    那李勣為什麼支援武則天呢?難道他看不出立後之事關係朝廷政治勢力的起伏麼,武則天這樣庶族出身的人,一定會對皇族和士族造成影響的,連朝廷一般大臣都能看出來,更何況經過玄武門之變的三朝元老呢。就讓我們在《舊唐書》尋找答案

    勣時遇暴疾,驗方雲,須灰可以療之,太宗乃自翦須,為其和藥。勣頓首見血,泣以懇謝,帝曰:“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十七年,高宗為皇太子,轉勣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宗謂曰:“我兒新登儲貳,卿舊長史,今以宮事相委,故有此授。雖屈階資,可勿怪也。”太宗又嘗閒宴,顧勣曰:“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勣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為他翦須和藥,又把太子託付給他,讓他當託孤大臣,還把龍袍披在他身上,可見對其重任;李勣磕頭磕出血,哭著感謝,後來又哭著推辭,把指頭咬出血為誓,表忠心。一幅多麼感人君賢臣忠的感人和諧畫面呀。事實是這樣麼?

    二十三年,太宗寢疾,謂高宗曰:“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乃出為疊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尋加開府儀同三司,令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是歲,冊拜尚書左僕射。永徽元年,抗表求解僕射,仍令以開府儀同三司依舊知政事。四年,冊拜司空。

    唐太宗也夠狠的,用毫無理由的降官職趕出京城作為考驗,如果李勣稍微流露出不願的情緒,恐怕就要掉腦袋了。李勣表現也很讓唐太宗滿意,結果連家也沒有回,直接赴任。也許在路上,原以為可以做顧命大臣的他,卻怎麼也沒想到這樣的結果,真不知道如此忠心的他心中是何等悲涼。當然後世之人永遠不知道李勣後來為什麼支援武則天,反正最後結果就是舊臣士族盡滅於武則天之手。鳥啄皇孫,李唐宗室幾乎被滅。唯獨李勣而得善終。難道這中間真的沒有當初唐太宗對他的猜忌的原因麼?你當初如此對我,我便讓你李家後代也不得好,如果李勣這樣想的,細思極恐。既禍害了李家,又成全了自己的一生富貴。看看李勣死時候殊榮。

    其年寢疾,詔以勣為司衛正卿,使得視疾。尋薨,年七十六。帝為之舉哀,輟朝七日,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曰貞武,給東園秘器,陪葬昭陵。令司平太常伯楊昉攝同文正卿監護。及葬日,帝幸未央古城,登樓臨送,望柳車慟哭,併為設祭。皇太子亦從駕臨送,哀慟悲感左右。詔百官送至故城西北,所築墳一準衛、霍故事,象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光宅元年,詔勣配享高宗廟庭。

    看看李勣死後所得到的榮譽,恐怕在此之前絕無僅有,之後也只有郭子儀才能如此。李世民九泉之下得知武氏奪了天下,恐怕也後悔當初沒有看清李勣,要麼後悔當初的做法了,要麼後悔沒有殺掉李勣。那麼唐太宗為什麼要猜忌李勣?我們再來這段記載:

    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於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矣。”仍收養其子。

    為了一個朋友單雄信,李勣算是一個大丈夫,為他求情。居然把自己肉割下來給單雄信吃,並且撫養他的兒子,真是有情有義。但是對於帝王來說,這樣的表現倒有覺得點不太舒服了,不能堅持政治上的絕對態度,誰都不會放心。

    每行軍用師,頗任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與人圖計,識其臧否,聞其片善,扼腕而從。事捷之日,多推功於下,以是人皆為用,所向多克捷。

    再加上李勣為了大唐江山,居功至尾,又會打仗用兵善於謀略,而且為人禮讓謙虛,很得軍心。難免帝王的不會生疑,也難怪李世民就把僅僅只把李勣一個趕出京城,加以考驗。

    雖然李世民對他說:“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看起來很贊同他對瓦崗山舊主故人的情誼,說的也在理。但是心理到底是怎麼想的,誰又知道?最後看看李勣臨死之前的表現:

    自遇疾,高宗及皇太子送藥,即取服之;家中召醫巫,皆不許入門。子弟固以藥進,勣謂曰:“我山東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濫居富貴,位極三臺,年將八十,豈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寧容浪就醫人求活!”竟拒而不進。忽謂弼曰:“我似得小差,可置酒以申宴樂。”於是堂上奏女妓,簷下列子孫。宴罷,謂弼曰:“我自量必死,欲與汝一別耳。恐汝悲哭,誑言似差,可未須啼泣,聽我約束。我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季輔辛苦作得門戶,亦望垂裕後昆,並遭痴兒破家蕩盡。我有如許豚犬,將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倫、交遊非類,急即打殺,然後奏知。又見人多埋金玉,亦不須爾。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布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個木人,示依古禮芻靈之義,此外一物不用。姬媼已下,有兒女而願住自養者,聽之;餘並放出。事畢,汝即移入我堂,撫卹小弱。違我言者,同於戮屍。”此後略不復語,弼等遵行遺言。

    李勣對於生命的態度,對於死後子孫的告誡安排,對於自己死後簡單陪葬,及其對下人的妥善安排,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自律、智慧而不貪圖生死富貴之人。對單雄信和李密又是如此念舊情,但是就這樣的一個人,居然也能李氏王朝差點斷掉。

    想想以前的帝王與臣子之間的所謂良好的關係,細思極恐,真是人心叵測。就拿李世民與魏徵這對天下共讚的君臣關係來說,一個是殺兄逼父登上王位,一個是三易其主,以前都有汙點,怎麼洗白,所以,以後一個勤政愛民虛化若谷,一個是剛正不阿諫言犯上,說是表演有點過,但是其實雙方心裡也明白,也就是局,彼此配合,目的很清楚,改變自己的歷史形象問題。但是,不能否認的,這種真的與國於民大為有利,開創了一個貞觀之治。不過兩人關係,就正如唐太宗說的一句話:定要殺掉這個莊稼漢! 未必不是自己的心裡的話,魏徵死後,唐太宗不是也把魏徵的墓碑也砸了麼。所謂唐太宗與魏徵典範君臣之間的一段歷史佳話,也都不敢細思的。

  • 7 # 夜談春秋肥星星

    我是肥星星,我來回答。

    首先徐茂功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站隊,當時,李世民正與他的哥哥李建成進行激烈的諸位爭奪,鑑於徐茂功是太宗的得力大將,李世民極力拉攏徐茂功,朝臣也認為徐茂功長期擔任李世民部將,理當投身秦王一黨。但當李世民於玄武門前夜邀徐茂功共商大計時,得到的卻是默不作聲。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徐茂功的遠見卓識。介入皇家紛爭固然可以博得高額政治回報,但其風險同樣非常高。縱觀歷史,真正的智者往往對皇室內部事務緘口不言。而那些積極介入皇家紛爭博取功名者,大多沒有好下場。所以徐茂功決計置身事外,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職業軍人的操守。

    對此,李世民當然也瞭然在心,依舊重用徐茂功,讓他負責唐朝北方的防務。在太宗朝,徐茂功參與了平定突厥、薛延陀等多起戰爭,再度立下赫赫戰功。

    貞觀十五年,徐茂功遇暴疾,唐太宗自剪鬍鬚,為徐茂功做藥引。當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唐太宗貴為天子,竟親剪“龍鬚”,誠為千古美談。徐茂功叩首見血以謝,太宗說:“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不久,君臣宴飲,太宗醺然對徐茂功說:“我想把太子託付於你。你往年不負李密,今日必不會負我。”徐茂功流淚辭謝,齧指流血。俄而沉醉,太宗親解御衣蓋在他身上。如此寵遇,確實古今罕有。

    然而貞觀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所玩弄的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權術,卻是針對徐茂功。李世民將沒有任何過錯的徐茂功貶為疊州都督,並對太子李治加以囑咐,徐茂功“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相當於宰相),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面對李世民突如其來的試探,精明的徐茂功馬上就體會了他的用意,他不但沒有任何怨言和牢騷,而且接到命令之後,連家都沒有回,第一時間就奔赴遠在青海的疊州。徐茂功心裡很明白,自己出身草莽,不是皇家貴族圈子(關隴貴族集團)的人,也不是當初玄武門兵變從龍親隨,皇家還是不信任呀。

    儘管果斷赴任保住了性命,但我們確實替徐茂功倍感心寒。想當初,太宗曾經親自剪下鬍鬚為徐茂功治病做藥引,也曾脫下龍袍為醉後的他禦寒,更曾言辭懇切地託孤,但這次也不過為身後事就差點要了他的命。當時的徐茂功已55歲,從他24歲投唐算起,他為李唐王朝已經盡了31年的犬馬之勞……

    總結一下,不是自己人肯定得不到完全的信任,最後也是試探,稍微處理不好,會遭遇殺生之禍。

  • 8 # 尋根拜祖

    題幹有兩個錯誤,其一,這件事不是李世民臨終前,而是貞觀十七年立太子前後;其二,披在徐茂公身上的不是龍袍,龍袍是朝服,而是李世民隨身的便服。

    “太宗又嘗閒宴,顧勣曰:‘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勣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舊唐書》

    在一次閒暇的宴會中,李世民對李勣說:“我想給太子尋託孤大臣,思來想去,沒有比你更適合的。過去你不忘故主李密的恩情,如今怎麼會有負於我呢!”李勣感動得眼淚嘩嘩的,咬破手指起誓。不知不覺李勣喝得伶仃大醉,李世民解下身上的衣服,給李勣蓋上。

    看起來這不是一次隨性的宴會,而是李世民刻意營造的氣氛,目的就為一個:收心!

    說起來,李世民對李勣的恩寵,不是這一次了。曾經有一次李勣病重,醫生給李勣開具了一副藥方,其中有一味藥叫“須灰”,就是燒成灰的鬍鬚。李世民二話不說,一剪刀剪下自己的鬍鬚,把李勣感動得嚎啕大哭。李世民說:我這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社稷,你不用謝我。

    如今鬍鬚隨便剪,古人堅信“髮膚受之父母”,不能傷。當年曹操割發似乎是笑話,其實古人真的認為,傷了發須就是不孝,且傷自己的精血,等同於割肉。

    李世民如此費盡心機,其實都是為了身後事。貞觀十七年,培養了多年的太子李承乾被廢,又經歷李泰風波,李世民被搞得心力憔悴,他把最後的父愛,連同江山社稷,都寄託在了新太子李治身上。

    不久,李世民下旨,授李勣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任命有點小問題,李勣原來的職務是兵部尚書,如今雖然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地位上等同於宰相,可是實際職務卻降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為此,李世民特地向李勣解釋:

    “我兒新登儲貳,卿舊長史,今以宮事相委,故有此授。雖屈階資,可勿怪也。”

    為了太子,職務上委屈你了!其實李世民這話有點反說,不用他解釋,李勣心裡明白,皇帝這是給了他一個美好的未來,他感激還來不及呢,何況地位一下子到宰相級別。李世民故意用歉意的口吻說事,其實是變相討好李勣。

    愛子心切可以理解,李世民為何就那麼看重李勣呢?又為什麼費盡心機地“做作表演”,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

    李勣的“純忠”,讓李世民非常欣賞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被高祖李淵賜姓李。跟《隋唐演義》裡牛鼻子老道形象不同,歷史上的李勣更偏重武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李勣,“忠義”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如果前面非要加個形容詞,那就是“純”字。

    李唐功臣裡有很多降將,李勣就是其中之一,他原先一直追隨李密,從瓦崗寨到大唐一路走來。後來李密因為謀反罪被殺,舊部無人敢收屍,李勣毫不避諱,主動請求為李密料理後事。得到同意後,李勣召來李密舊部,為他披麻戴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李勣還有一位好友叫單雄信,瓦崗寨解散後,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與李唐走向對立面。單雄信被俘後,李勣以自己的官職相抵,請求饒過單雄信,不被李淵批准。

    單雄信行刑前,李勣大哭,一刀割下自己的大腿肉,說:“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矣。”單雄信死後,李勣收養了他的兒子。

    絲毫不避諱新主人的忌諱,始終對舊主、舊友保持濃濃的真情,倘非至純至真的性情,是無論無何也做不出如此感天動地的義舉。

    李世民很清楚,只有李勣這種人,才可能做得到在“忠義”面前不帶任何雜質。由這樣的人輔佐少主,李世民才能放心。

    李勣拒絕參加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心情複雜

    不過,正是因為李勣過“純”,在他和李世民之間留下了一道小傷疤。

    玄武門之變,無疑是李世民人生最重要關口,一次命運大賭博。為了這次賭博,李世民傾囊而出,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資源,房玄齡等就差被刀架在脖子上逼上梁山。事變現場,連長孫氏都親臨前線,可見李世民真是玩了命了。

    可是,李勣卻缺席了這場歷史大轉折事件。李勣為何不參加政變,自古以來爭論紛紛。一種說法認為李勣當時在邊境與突厥作戰,人不在長安,但是已經表態支援李世民。另一種說法是,李世民向李勣挑明後,李勣明確拒絕。

    唐人劉餗的史料筆記記載說:“太宗將誅蕭牆之惡以主社稷,謀於衛公靖,靖辭;謀於英公徐績,績亦辭。帝由是珍此二人。”不光李勣,還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李靖,也拒絕參與政變。司馬光認為劉餗的記載更可靠,《資治通鑑》就採納此說。

    按照這個記載,李世民雖然被拒絕,但是更加敬佩他們對皇帝的忠誠度。所以玄武門事變後,絲毫沒有影響李世民對他們的信任。

    不過這個說法未免誇大,出於政治需要,李世民連魏徵、薛萬徹等李建成死黨都啟用了,沒理由揪住二李。所以,所謂的信任恐怕是有折扣的,心裡傷痕恐怕多多少少還是存在的。

    從李世民帶有明顯表演性質的拉攏就可以看出。比如所謂“無越卿者”就是誇大,彷彿李勣在李世民眼中的地位無人可代,事實上,在輔政大臣中,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順位,遠在李勣之上。包括屈尊太子府詹事的說法,完全不像毫無芥蒂的陳述方式。

    這些細節表明,李世民非常希望抹平與李勣之間的那點裂痕,讓他的“純忠”施加到少主李治身上。所以,他的行為方式,處處留下不自然的印記,直到臨終前,李世民再次以表演的方式,對李勣收心。

    為收服李勣,李世民費盡心機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他把李勣貶出長安,出任疊州都督,並對李治面授機宜:

    “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自己貶黜李勣,再由李治施恩提拔李勣,讓李勣憑空欠下李治一個大人情,從此必定死心塌地效忠於李治。

    很明晰了,李世民雖然很欣賞李勣的“純忠”,但是玄武門事變的疙瘩始終沒有化解,總是怕李勣跟他一樣心生芥蒂,總希望多做一點工作,徹底抹平傷痕。

    所以,包括給李勣披“龍袍”、剪鬍鬚、升官貶官等等一系列的“表演”動作,無非是為李治收穫一尊純而又純的門神,這是由於玄武門之變留下的傷痕,多費點周折而已。

  • 9 # 孤城影隨

    太宗又嘗閒宴,顧勣曰:‘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勣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舊唐書》

    在一次閒暇的宴會中,李世民對李勣說:“我想給太子尋託孤大臣,思來想去,沒有比你更適合的。過去你不忘故主李密的恩情,如今怎麼會有負於我呢!”李勣感動得眼淚嘩嘩的,咬破手指起誓。不知不覺李勣喝得伶仃大醉,李世民解下身上的衣服,給李勣蓋上。

    看起來這不是一次隨性的宴會,而是李世民刻意營造的氣氛,目的就為一個:收心!

    說起來,李世民對李勣的恩寵,不是這一次了。曾經有一次李勣病重,醫生給李勣開具了一副藥方,其中有一味藥叫“須灰”,就是燒成灰的鬍鬚。李世民二話不說,一剪刀剪下自己的鬍鬚,把李勣感動得號啕大哭。李世民說:我這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社稷,你不用謝我。

    如今鬍鬚隨便剪,古人堅信“髮膚受之父母”,不能傷。當年曹操割發似乎是笑話,其實古人真的認為,傷了發須就是不孝,且傷自己的精血,等同於割肉。

    李世民如此費盡心機,其實都是為了身後事。貞觀十七年,培養了多年的太子李承乾被廢,又經歷李泰風波,李世民被搞得心力憔悴,他把最後的父愛,連同江山社稷,都寄託在了新太子李治身上。

    不久,李世民下旨,授李勣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任命有點小問題,李勣原來的職務是兵部尚書,如今雖然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地位上等同於宰相,可是實際職務卻降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為此,李世民特地向李勣解釋:

    “我兒新登儲貳,卿舊長史,今以宮事相委,故有此授。雖屈階資,可勿怪也。”

    為了太子,職務上委屈你了!其實李世民這話有點反說,不用他解釋,李勣心裡明白,皇帝這是給了他一個美好的未來,他感激還來不及呢,何況地位一下子到宰相級別。李世民故意用歉意的口吻說事,其實是變相討好李勣。

    愛子心切可以理解,李世民為何就那麼看重李勣呢?又為什麼費盡心機地“做作表演”,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

    01

    李勣的“純忠”,讓李世民非常欣賞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被高祖李淵賜姓李。跟《隋唐演義》裡牛鼻子老道形象不同,歷史上的李勣更偏重武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李勣,“忠義”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如果前面非要加個形容詞,那就是“純”字。

    李唐功臣裡有很多降將,李勣就是其中之一,他原先一直追隨李密,從瓦崗寨到大唐一路走來。後來李密因為謀反罪被殺,舊部無人敢收屍,李勣毫不避諱,主動請求為李密料理後事。得到同意後,李勣召來李密舊部,為他披麻戴孝,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李勣還有一位好友叫單雄信,瓦崗寨解散後,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與李唐走向對立面。單雄信被俘後,李勣以自己的官職相抵,請求饒過單雄信,不被李淵批准。

    單雄信行刑前,李勣大哭,一刀割下自己的大腿肉,說:“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矣。”單雄信死後,李勣收養了他的兒子。

    絲毫不避諱新主人的忌諱,始終對舊主、舊友保持濃濃的真情,倘非至純至真的性情,是無論無何也做不出如此感天動地的義舉。

    李世民很清楚,只有李勣這種人,才可能做得到在“忠義”面前不帶任何雜質。由這樣的人輔佐少主,李世民才能放心。

    02

    李勣拒絕參加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心情複雜

    不過,正是因為李勣過“純”,在他和李世民之間留下了一道小傷疤。

    玄武門之變,無疑是李世民人生最重要關口,一次命運大賭博。為了這次賭博,李世民傾囊而出,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資源,房玄齡等就差被刀架在脖子上逼上梁山。事變現場,連長孫氏都親臨前線,可見李世民真是玩了命了。

    可是,李勣卻缺席了這場歷史大轉折事件。李勣為何不參加政變,自古以來爭論紛紛。一種說法認為李勣當時在邊境與突厥作戰,人不在長安,但是已經表態支援李世民。另一種說法是,李世民向李勣挑明後,李勣明確拒絕。

    唐人劉餗的史料筆記記載說:“太宗將誅蕭牆之惡以主社稷,謀於衛公靖,靖辭;謀於英公徐績,績亦辭。帝由是珍此二人。”不光李勣,還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李靖,也拒絕參與政變。司馬光認為劉餗的記載更可靠,《資治通鑑》就採納此說。

    按照這個記載,李世民雖然被拒絕,但是更加敬佩他們對皇帝的忠誠度。所以玄武門事變後,絲毫沒有影響李世民對他們的信任。

    不過這個說法未免誇大,出於政治需要,李世民連魏徵、薛萬徹等李建成死黨都啟用了,沒理由揪住二李。所以,所謂的信任恐怕是有折扣的,心裡傷痕恐怕多多少少還是存在的。

    從李世民帶有明顯表演性質的拉攏就可以看出。比如所謂“無越卿者”就是誇大,彷彿李勣在李世民眼中的地位無人可代,事實上,在輔政大臣中,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順位,遠在李勣之上。包括屈尊太子府詹事的說法,完全不像毫無芥蒂的陳述方式。

    這些細節表明,李世民非常希望抹平與李勣之間的那點裂痕,讓他的“純忠”施加到少主李治身上。所以,他的行為方式,處處留下不自然的印記,直到臨終前,李世民再次以表演的方式,對李勣收心。

    03

    為收服李勣,李世民費盡心機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他把李勣貶出長安,出任疊州都督,並對李治面授機宜:

    “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自己貶黜李勣,再由李治施恩提拔李勣,讓李勣憑空欠下李治一個大人情,從此必定死心塌地效忠於李治。

    很明晰了,李世民雖然很欣賞李勣的“純忠”,但是玄武門事變的疙瘩始終沒有化解,總是怕李勣跟他一樣心生芥蒂,總希望多做一點工作,徹底抹平傷痕。

    所以,包括給李勣披“龍袍”、剪鬍鬚、升官貶官等等一系列的“表演”動作,無非是為李治收穫一尊純而又純的門神,這是由於玄武門之變留下的傷痕,多費點周折而已。

  • 10 # 金億桶

    歷史上真實的徐茂公,並不像小說中的那樣能掐會算,其實他跟李靖齊名,是統兵大將,一生立下無數戰功,甚至到了李治時期,他還曾攻打高句麗,不過因為小說的影響,大家對李積的名聲,還是知道徐茂公的比較多。

      李世民晚年時期,跟徐茂公發生過一件事,顯得非常有意思,有一次李世民宴請群臣,徐茂公也被邀在列,酒過三巡之後,李世民望著眾位大臣,最終目光停留在徐茂身上,他對徐茂公說:“朕想找一位託孤大臣,覺得只有你最合適了。”

      徐茂公一聽皇帝這樣說,立刻打了個寒戰,連酒也醒了三分,李世民接著說:“你以前對李密很忠心,所以你也會對朕忠心。”原來徐茂公一開始在瓦崗寨,李密來到瓦崗寨後,就取代了翟讓的地位,從此徐茂公忠心輔佐李密,瓦崗寨一時勢力雄厚,可後來李密敗給李淵,整個瓦崗寨都投降了。徐茂公見李密投降了,便對李淵表示,瓦崗寨還有很大一片土地,之前都是自己提李密管理的,如今一起獻給大唐吧,李淵聽了很高興,直接給徐茂公賜姓李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李世民突然又舊事重提,以此來表明徐茂公是適合託孤之人,到底怎麼回事呢?

      當時李世民年事已高,恐怕沒多少年可以活,所以聽說皇帝任命直接為託孤大臣,徐茂公自然嚇得不輕,加上酒力發揮作用,徐茂公直接嚇暈了,這時李世民給徐茂公來了個“黃袍加身”,他見徐茂公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所以把自己的龍袍脫下來,給徐茂公蓋上,周圍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為什麼李世民要把龍袍披在徐茂公身上呢?其實他這是向他人宣佈,徐茂公是我李世民的人呢,除了我之外,任何人不得動他,後來李世民故意找藉口把徐茂公貶出京師,他告訴李治登基後,再把徐茂公召回來,這樣李治就對徐茂公有恩,徐茂公必會誓死效忠大唐了。

      雖然李世民口頭上說要把徐茂公當成託孤大臣,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長孫無忌,因為他之前把龍袍披在徐茂公身上,已經給他帶來了麻煩,貶他出京師,再讓兒子把他召回來,這一套帝王術玩得很溜,千古一帝不愧是千古一帝

  • 11 # 沉睡的天堂

    歷史上真實的徐茂公,並不像小說中的那樣能掐會算,其實他跟李靖齊名,是統兵大將,一生立下無數戰功,甚至到了李治時期,他還曾攻打高句麗,不過因為小說的影響,大家對李勣的名聲,還是知道徐茂公的比較多。

    李世民晚年時期,跟徐茂公發生過一件事,顯得非常有意思,有一次李世民宴請群臣,徐茂公也被邀在列,酒過三巡之後,李世民望著眾位大臣,最終目光停留在徐茂身上,他對徐茂公說:"朕想找一位託孤大臣,覺得只有你最合適了。"

    當時李世民年事已高,恐怕沒多少年可以活,所以聽說皇帝任命直接為託孤大臣,徐茂公自然嚇得不輕,加上酒力發揮作用,徐茂公直接嚇暈了,這時李世民給徐茂公來了個"黃袍加身",他見徐茂公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所以把自己的龍袍脫下來,給徐茂公蓋上,周圍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

    為什麼李世民要把龍袍披在徐茂公身上呢?其實他這是向他人宣佈,徐茂公是我李世民的人呢,除了我之外,任何人不得動他,後來李世民故意找藉口把徐茂公貶出京師,他告訴李治登基後,再把徐茂公召回來,這樣李治就對徐茂公有恩,徐茂公必會誓死效忠大唐了。

    雖然李世民口頭上說要把徐茂公當成託孤大臣,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長孫無忌,因為他之前把龍袍披在徐茂公身上,已經給他帶來了麻煩,貶他出京師,再讓兒子把他召回來,這一套帝王術玩得很溜,千古一帝不愧是千古一帝,你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團有沒有讓你驚豔的聲音,從此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