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珠玉風霜
-
2 # 青山長在春不老
通常說玉器經過三個時代,即神玉時代、王玉時代和民玉時代。王玉和民玉在型制、紋飾、製作工藝和使用功能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王玉時期的玉分為祭祀用玉、朝會用玉、喪葬用玉、服飾用玉,並且有嚴格的規定和等級制度。
祭祀用玉,周禮規定:“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又日:“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奉玉盒”。“四圭有邸,以禮天,旅上帝;兩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裸圭有瓚,以祀先王,以裸賓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璧以祀山川,以造贈賓客。
朝堂用玉周禮也有規定:“三搢大圭,執鎮圭,繅皆五彩五就,以朝日。公執桓圭、候執信圭、伯執躬圭,繅皆三彩三就。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繅皆二採再就。以朝覲宗,遇會同於王,諸候相見就如之。”
喪葬用玉一般是死者生前所用之玉,從出土的情況來看,也有少數是臨時趕製的玉器。這樣的玉,工和紋飾都很粗糙。喪葬用玉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如漢代的金縷玉衣只有皇帝和分封各地的王才可使用。
服飾用玉。古代的君子必佩玉,故有“君子玉不離身”的說法。一般有玉腰帶、王劍飾、玉佩刀和掛在腰部的各種玉墜,女子則以頭飾和戴手上、腕上的玉飾品為主。古代的男女很喜歡在身上佩帶串飾,有的達一米多長,主要是來控制走路步伐的大小和快慢。
王玉的製作不惜工本,選最好的玉料、最好的工匠。一件玉器製作成功,有時要用幾個月的時間,甚至更久。王玉的紋飾除璧、圭、璋等有規定的要求,其它以抽象為主,往往一件玉器中隱含多種紋飾。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紋飾看起來雜亂無章,可是裡面往往隱藏著龍、鳳鳥和螭虎的紋飾。王玉的紋飾都是手工磨製而成,設計得體,線條流暢拋光精細。這是民玉不可企及的。到漢代,玉璧出現了出廓璧,出廓部分多雕龍、鳳、瑞獸,璧肉紋飾一圈套一圈,圖案不同,井然有序。漢代玉雕也出現了簡約的趨勢,如漢八刀蟬、玉豬握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民玉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只要是人們喜歡的,動物、花草,山水,神仙,等等,都可以作為玉器的紋飾。因此民玉更具像,更世俗。所以人們常說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一個素面的牌子,兩面沒有任何紋飾,就把它說成平安無事牌。樹葉上面雕一個蟬,叫一夜成名。馬上坐著一隻猴子叫馬上封侯。斧形器雕一隻龍叫府上有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民玉發展到今天,既是一種藝術品,也是商品。製作玉器是很多人的謀生手段,為了多出產品,粗製濫造的現象非常多。最近幾年,又發明了超聲波振動模製和電腦雕刻的新技術,使雕出來的玉器千篇一律。這樣的玉器佩戴玩玩是可以的,但不適合收藏。
透過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王玉和民玉的差別在什麼地方。
-
3 # 廣陽梁山
首先我不贊同所謂的“王玉”“民玉”之界定。只能是古玉與新玉之分,或用途之分。商周時期的禮器中相當一部分是玉器,稱之為高古玉。發展到漢唐時期玉器已不是禮器,而是佩玉漸多。到了宋元時期,明清時期玉器大都是以陳設裝飾和佩玉為主了。從材質來說都是玉石沒有什麼差別。它們最顯著的差別就是用途不同。前者是祭祀祖先之用,後者是裝飾佩戴之用。由於前者與後者的用途不同,所以它們的紋飾與造型都有著顯著的區別,這就是你所謂的王玉與民玉的顯著區別。
-
4 # 聽松嘯月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意思,呵呵
王玉時期的玉器主要功能在於祭祀、賞賜、標誌。
“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國家所有的東西盡歸於“王”,玉石及玉器是以王上為代表的貴族階層所獨佔的重要資源之一,它是一種標誌,一種資格。誰擁有了玉器,誰就是貴族了,誰就是這個社會的精英。
“國家大事在於祭祀和狨” 祭祀和戰爭是那個時期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件大事,祭祀祖宗、神靈是莊嚴的,不容褻瀆的,祭品必須是最珍貴的。從神玉時代繼承下來的認知那就是玉器是有靈性的,可以通天地,與神靈和祖先溝通,以校驗本期統治者德行的高下與統治的成果。另外還用於對國家有重大功勞的臣子們的獎賞,是最高榮譽的獎賞!實際上玉器已經不再僅僅是是一種玉石製品了,它完全昇華為一種精神的象徵了。“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等等,手持一塊玉器,那是有神靈和祖先在保佑,那是在提醒自己所言所行要符合禮制,那是一種高貴身份的銘牌。
基於以上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玉器無論質地、雕工、紋飾、寓意等都是上佳品,不惜工本,價值高可逾天,“和氏璧可抵十五城”。同時規定平民不得擁有玉器,否則就是僭越,是要殺頭的。
民玉時代就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紋飾內容也增添了很多民俗的內容,百姓喜聞樂見的,意義吉祥的大大流行。比如“馬上封侯“,“喜鵲蹬梅”,“好事連連”,“鴛鴦戲水”等等。這種“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思維模式大行其道。祭祀功能、溝通鬼神功能弱化了,甚至消失了。“保平安,增吉祥”的功能得到了加強,但是它的人品比擬功能一直沒有消失。
民玉時代,“石之美好者”盡皆可做各類飾品,範圍擴大了,價格便宜了,成了人人都可把玩,佩戴的普通裝飾品了,可以“豐斂由人”,錢多買好的,錢少買便宜的,更加大眾化了。
-
5 # 錢藏說錢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將“玉”與“人性”相結合並形成玉文化的最早製作使用玉器的國家。至清朝止,在中國歷史悠久的玉文化發展史上,共產生了三個歷史階段:即神玉時代(用作神權統治代表的玉器時代,從新石器開始至夏代以前)、王玉時代(用作王權統治象徵的玉器時代,自夏代開始至唐代以前)、民玉時代(用作民俗文化的玉器時代,自唐宋代開始至清代)。
王玉時代的玉器與民玉時代的玉器最顯著的差別就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用玉意義不同。在神玉時代,由於人們認識到玉器除了堅韌、色美之特性外,還神奇地發現,玉器隨著季節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其表面越發光潔潤澤,於是就把玉器當做祭祀天地、圖騰崇拜的一種神器。進入夏代以後,隨著國家統治模式的形成,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加強統治,維護自身利益,就利用神玉時代人民對玉的崇拜,在此基礎上賦予了玉器更深刻、豐富的政治意義,最終成為政治權力和國家政治的象徵,於是,王權取代了神權,玉器走下了神壇,中國玉器開始進入了王玉時代,並由此出現了“政治性”意義特徵,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玉器的人格化。玉器被賦予更深刻的道德文化內涵,如孔子提出的“君子比德於玉”的觀念,東漢許慎的玉有“五德”之說等等,以玉器文化規範道德約束,從而形成了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二是玉器的王權神化。在王玉時代,為了鞏固強化統治,玉器不僅成為帝王祭祀天地鬼神的禮器,更成為象徵天命、權勢和財富的信物,賦予了更深刻的政治內涵。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為了讓自己皇位能夠永遠世代相傳,製作的“傳國玉璽”。他命令丞相李斯將“和氏璧”玉器製作成皇權象徵物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 八字內容,意喻自秦始皇開始至以後秦家萬世皇位均是奉天命承接,永遠傳承,並且“傳國玉璽”一直成為此後歷朝歷代所講究的“天命所授”、名正言順的皇權信物。進入唐宋時期以後,隨著民間玉雕行業逐漸初具規模,玉器市場應運而生,雖然帝王宗法用玉依然固我,但玉器最終擺脫了皇室貴族的獨家壟斷,開始大量融入民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玉器至此開始進入民玉時代,“文化性”意義特徵就成為此一時期最大特色,即玉器的政治含義已經逐漸被淡化,甚至脫離了政治意義,新賦予了以“玩賞”為主的文化內涵。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玩玉、賞玉、侃玉成風,成為當時國人茶餘飯後、旅途閒聊等市井生活的一道獨特亮麗風景線。如玉瓶、玉板子等玉器,不僅作為乾隆工精品玉器成為清代乾隆帝等皇室貴族的玩賞之物,在民間亦有大量的玩賞類仿品玉器出現。
傳國玉璽
清乾隆白玉蟠龍瓶
其次,使用範圍不同。在王玉時代,玉器由於被賦予了政治意義,故成為統治階級禮制的一種重要工具和載體,用以區分王侯貴族身份地位象徵的專屬專用物標記,以穩定統治,故其使用的範圍僅限於皇室貴族,而民間不得擁有。如在周代,規定了玉器等級森嚴的禮儀制度,用玉器表達君臣次序、上下等級關係。《周禮》記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在民玉時代,由於玉器已經在宮廷和民間普遍使用,已經不再侷限於皇室貴族圈子裡了,無論是帝王高官、文士富豪、普通百姓均可使用各種各類玉器,故此一時期的玉器,其使用範圍非常廣泛,如明代著名的子岡玉牌雖然為皇宮所用,但在民間也有仿品,說明了當時玉器形式已經普及民間,沒有了皇室貴族專用的概念。
玉圭
明代子岡牌
第三,創作題材不同。在王玉時代,由於玉器是服務統治階級的重要工具,因此,其創作題材也是有所選擇的,形成了典型的以“王宮生活”為主要題材的玉器。如戰國時,玉劍具、玉環佩等一大批王室裝飾類題材的玉器就成為諸侯貴族競相佩戴的貴重珍寶。漢代的玉舞人,其題材就取自專為皇室王族服務的漢宮舞女形象,可謂栩栩如生,造型精湛。在民玉時代,由於玉器的雕刻製作出現了“世俗化”的傾向,故又形成了以“吉祥通俗”為主要題材的玉器。如宋代出現的執蓮童子玉雕題材,其形象就取材於民間喜聞樂見的兒童玩耍類活動,其造型平實,寓意吉祥,是一種非常平民化、社會型、接地氣的吉祥通俗類玉雕題材,體現了宋代當時典型的時代特徵。
東漢玉舞人
宋代執蓮童子
-
6 # yourande三葉草
王玉承載強調體現的是權利,威嚴,等級,地位和財富。而民玉更多承載的是百姓美好的寓意和對太平盛世,多子多福,幸福生活的企盼和願望。更生活化,世俗化帶有強烈的民間文化色彩。
-
7 # 暖暖的大地25440
狹義和田玉與廣義和田玉的差別。玉雕工具落後與玉雕工具先進的差別。玉雕藝術傳統單調與玉雕藝術現代多樣化的差別。
回覆列表
玉器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載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神玉時代,王玉時代和民玉時代幾個時期。這三個時期代表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講述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
神玉時代氏族族群文化為特點,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文化中玉器主要是神權的代表,各種圖騰,象徵性意義的玉器大量出現。玉料以就近原則基本都是地方玉。反映了當時氏族文化的流傳範圍。
王玉時代的到來,是氏族社會向城邦,王朝建立,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這個過程非常漫長,夏商周,三個時期,夏朝出土遺留的痕跡很少,商代,西周。時期從玉料和形制,逐漸統一,開啟了王玉的開端。東周時期,禮樂崩壞,學術上百家爭鳴,王玉也反映出百花齊放,各種新的紋飾,工藝得到很大發展。為漢代王玉的高峰期奠定了基礎。秦始皇完成了中國歷史的大一統,同時標誌著中國正統文化的建立和統一,到了漢代玉器作為文化的載體,真正到達了王玉的高峰期。唐代玉器由於民族開放融合,金銀器的興起,王玉時期已經開始逐漸走向衰亡。
宋代開始了民玉的開端,南宋滅亡,中國傳統文化的衰落。造成民玉時期出現兩個分層,元代前的民玉時期和元代後的民玉時期。
至於王玉時代的玉器和民玉時代的玉器的差別,個人認為要按照文化的脈絡去理解和比較。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玉器特點。而是為什麼會是這種玉器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