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書匠逸軒在非洲

    首先更正一下,應該是:無求便是安心法

    這副書齋聯

    上聯:無求便是安心法

    下聯:不飽真為卻病方

    曾有人誤以為此聯為張之洞所撰,實際上是比張之洞早出生120年的清代文學家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卷六中就收入了此聯。

    上聯的所謂無求,是指對財富、物質享受、地位權勢等方面,應隨緣隨分,不作非分或過分的追求,即所謂知足。做到這一點,自然心安神泰。

    下聯語出《論語·述而》“君子食無求飽”和《呂氏春秋》“凡食之道,無飢無飽,是之謂五藏之葆。”吃飯不貪食,達七八成飽即止,不使腸胃有過重負擔。寡慾以安心,節食以卻病,此乃養生保健妙方。

  • 2 # 碧山心自閒

    無求便是真心法,想要明白其中的深意,就得首先明白一句話:“以無所得而得”。

    這句話以無所得而得,如果能明白,也就能明白了什麼叫無求便是真心法。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中,都存在著種種的慾望,因著種種的慾望,又生出種種的念頭,由念頭生出主意,由主意形成行為,從而造作出結果。

    這因為種種慾望,想要達成某種目標,滿足自己慾望的行為,就是有所求。我們很難理解如果無所求會是什麼意境。

    比如,我們路上碰到一個女孩,這個孩子迷路了,臉上也髒兮兮的,肚子也咕咕叫,我們碰到她的時候,之前並沒有任何想法,也沒任何欲求,但是突然碰到她感覺很可憐,就生出同情和保護心,想要讓她吃飽飯,然後給她找到爸媽,你想她的爸媽一定急壞了。

    這個時候,我們對這個女孩沒有欲求,只有同情和慈悲,而後我們會給她買吃的,問她爸媽在哪裡,或者送去派出所幫忙找她爸媽。

    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內心沒有想要滿足自己的某種慾望,也不想要什麼回報,只想要女孩脫離險境。我們心思完全在女孩身上,並沒有自己。

    這個狀態下,就是無求,無求就是不給自己求利益。

    無求也可以做任何事情,也可以生出念頭,也可以做出任何行為,但是都是為了有利他人,而不是有利自己。

    當我們看到女孩被她父母領走,對你千恩萬謝的時候,你內心也很舒暢,你並沒有得到任何物質回報,也不想要任何的回報,似乎無所得,但是內心如此的舒暢、快樂、愉悅、安詳,這就是以無所得而得。看起來似乎什麼都沒得到,其實得到了最好的東西。

    無求便是真心法。所以以無所求的心去做任何時候,都是如此的,以無所得而得,你會有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愉悅,不假任何的物質和慾望的滿足。這個世界上任何的慾望和物質享受都無法和這種以無所得而得的快樂相提並論。

    所以,聰明的你,明白了無求便是真心法的含義了嗎?

  • 3 # 隨河入海

    萬緣俱盡,或者萬緣放下,了無所求,四大皆空,即見如來,即見我心,此心是真心,沒有一定的修行或者修養是斷然做不到,甚至體會不到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

  • 4 # 鄰居老韓

    我曾經與一個女士對話,問她幸福是什麼?當她說幸福就是有人愛、有人陪、有人願意為我付出一切時,我就知道,幸福這輩子與她無緣。

    因為她的回答,反映出的人生觀就一個字:“求”

    因為求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求的字義是覓也,乞也。包括乞求,覓求,尋求。表現的情緒為渴望,期待,焦慮。

    按佛法講,求是貪,是一種執著。我們生存的世界叫娑婆世界,能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有求而來,求是一種力量,又稱為業力,是這種力量把我們牽引到這個世界,讓我們在六道中不斷輪迴。佛法說六道皆苦,要想脫離六道輪迴就要消業。基督教把這種力量又稱為罪,能到這個世界,都是有罪之人,要想死後升入天堂,就要贖罪。

    所以做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一生都在追求中,求溫飽,求安全,求被愛,求尊重,求價值,用俗語講就是:求吃求穿求感情,求名求利求富貴。

    求是一種索取,求多了就變成一種貪慾。欲是一個峽谷的谷加一個欠字,欲是難以填平的峽谷,象徵著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人在賭場上贏了還想贏,輸了還想撈;想能掙一百萬就滿足,到了一百萬還想掙一千萬,我們所有的求得,都是暫時性的,人生就是在無邊際的慾海中掙扎。

    人都是乾的越多,痛苦也越多,給了別人十分,求回報,希望別人也給自己十分,回了八分就會生怨,時間長了,別人都變成欠你的,人生就變成要債的。

    你求的越多,佔有的越多,同時你被佔有的也越多,你佔有它,它也佔有你,太多了心就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有人會問,即然求是痛苦的根源,但人無求了,動力從哪來?

    一種是人性的動力:貪求心。

    一種是天性的動力:愛與感恩心。

    愛是最偉大的力量,是單向付出,感恩是最強大的武器,是知愛而回饋,是不應該。但是能用第二種心做事的少,這也是人活著修煉的方向。

    人活著為什麼要少用求取之心而多用給予之心?因為它符合道。

    中國人常說:“人活著要有精神”,而精神中的那個神性是“本自具足”,“本自具足”的神性只有向外流淌,向外付出,向外給予,才符合自然之道,才是生命長久的快樂幸福之道,這就是“知足常樂”

    人若無求品自高。求是痛苦,給是快樂!越給予越幸福!越付出越幸運!要知道人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不是你求來的,而是你感召來的。

    天下之道,有無相生,無中生有。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個無求的人,一定是個知足的人,一定是個懂得給予的人,一定是一個手心向下的人,一定是一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人。

    因為他明白:他身外的世界是面大鏡子,鏡子裡的眾生都是他的相,他如索求都在索求,他如給予都在給予,能得到多少,不是由鏡中的相,而是由自己的行為決定的。

    無求才是真求,有求反而無果。

    相由心生,萬法歸於心法。

    心法是我們獲得美好人生的鑰匙。

    無求才是真心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怎樣提升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