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
2 # 新紀元31
清朝畢竟是滿族人當皇帝,漢族官僚在這個體系裡應該是比較邊緣化。隨著後期太平天國運動,漢族官僚建立軍功,逐漸掌握更多實權,所以後期敢言的漢族清流感覺比較多。
滿族官僚應該沒有這個當諍臣的傳統和文化。
-
3 # 小張愛說愛笑
1.儒家文化經過宋明程朱理學到達發展頂峰,學而優則仕,家國天下等儒家理念深入人心。士大夫階層成為了治理國家的絕對中堅力量,並且權利的交接也具有極大的延續性,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士大夫的時代。
2.滿清政權的建立有一定的偶然性,一個相對落後的文明取代先進文明掌握了國家機器。由於相對的不自信與自卑,清代出現了大量蠻橫無理的政治舉措,諸如剃髮,大興文字獄等等。對於士大夫階層是抱著想親近又要防範的態度。中原文明並沒有認可該政權的統治地位。這個在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中可以得知。而孫中山先生的這個口號,是出自朱元璋的北伐檄文。
-
4 # 電池組
在中國的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很多奸臣,他們阿諛奉承,殘害忠義,為了上位不惜做出任何傷天害理的事。不過,有見風使舵的奸臣就一定會有直言上諫的諍臣。在唐朝李世民時,出現魏徵那樣可以直言不諱,直接指出皇帝錯誤的大臣,可能你們不會覺得奇怪。正是因為那時太平盛世,加上李世民的寬容,魏徵才可以做到如此。但在奸臣當道混亂的明朝,竟然也存在著敢於直言上諫的忠義之士。
在明世宗晚年的時候,他就幾乎不管朝廷事務了,他下令讓人去民間徵集苦力,然後建設祭祀天壇,整天為自己祈福。因為之前楊最合楊爵二人直言對皇上這種行為表達了反對的意見而被皇上關入了監獄,以至於當時的大臣們不僅不敢向皇上發表意見,而且他們還都爭著蒐集各種有吉祥福氣意義的寶物,獻給皇上以博得皇上的開心。但有一位大臣就偏偏不一樣,他就是海瑞。
海瑞向皇上呈上了一奏本,裡邊詳細描述了海瑞對皇帝這種不理朝政、貪圖奢華、巫術祈福等各種行為的評價。皇帝看後很是大怒,直接把奏本摔在了地上,就想要把海瑞抓起來治他的罪。身邊的太監對皇帝說:“此人一向就是這個脾氣,就是一個愣頭青,聽說他在來之前,不僅把家人和僕人都送了出去,就連棺材他都已經託人買好了,想必是做好了死的打算。”皇帝聽完話後,就已經冷靜了下來,明明知道海瑞說的都有道理,但又不想自己的面子就這麼沒了,於是就把他關進牢獄之中。
汪應軫也是一位諍臣。明武宗時期,皇上身邊的太監很受信賴。每次跟著皇帝出遊的時候,他們總是向地方官員提出要求,官員們也都儘量滿足,但是泗州的知府汪應軫卻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一般皇上坐船去哪裡遊玩,當地的知府就會親自帶領上千人到河邊等候,待到皇帝的龍舟一來,有的人舉著火把、有的人敲鑼打鼓以示歡迎,皇帝也很享受這種人多的大場面。但到了泗州時,汪應軫只叫了幾百個人,命他們一人管理數十個火把,等到皇帝一來逐個點亮。而且他還挑選了幾百個壯士,前去幫忙拉動龍舟,讓其很快地就出了泗州的地界,搞得皇帝很是無奈。太監還提議讓汪應軫在本地挑選一些會唱歌跳舞的美女,供皇上欣賞。但汪應軫給出的迴應是,泗州乃貧瘠之地,本地的女人都不會唱歌跳舞,只會耕作。如果真的有需要,可以帶幾個婦女,教皇后王妃們耕作。皇上聽後只能呵呵......
現在想想,明朝那麼混亂的朝廷,仍然有海瑞、汪應軫這樣的諍臣存在,所以明朝的壽命也不算短。正應了那句古話:“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
5 # 義門書生
原因很簡單,清朝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奴才。明朝的官員是臣子。兩者之間的區別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奴才沒有自己的思想,純粹就是皇帝的工具。臣子有自己的思想,有的時候還可以抗命。
-
6 # 豪森林
這說明兩朝皇權的集中度不可同日而語。造成這種情況有多個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清朝對士大夫的兩波暴力恐嚇。第一波是清初的慘烈屠殺,不僅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還有江陰、廣州等地的屠城,殺人盈野,血流成河;第二波是大規模文字獄,最著名的是康熙朝的明史案和雍正朝的呂留良案。明史案被殺七十餘人,其中凌遲十四人;呂留良案牽連全家八十餘口,男年十六以上均斬立決。
同時,在具體制度上,清朝也強化了皇帝權威。明朝聖旨需要內閣票擬,司禮監披紅,還要經給事中核查,給事中認為詔旨不妥,可予以封駁。未經前述程式直接發出的聖旨為中旨,官員有權不執行。清朝則沒有這些制衡皇權的制度,嚴格的說,清朝的聖旨都是中旨,所謂軍機大臣不過是“跪受筆錄”的“鎖喉之臣”。
在社會層面,清朝也限制了士大夫的影響力。清初一百年曾禁止全國書院,而且有清一朝均禁止生員參與政治。士大夫評議時政的平臺和干預地方事務的抓手均受嚴重製約。
因此,明朝士大夫運用其學術能力、輿論影響力、經濟實力,甚至利用群體事件與皇帝博弈的精彩景象,和諍臣強諫的朝堂風采,被滿清的屠刀及制度鎖鏈一掃而空。從此,清帝不但掌握法統,也掌握了道統,控制了儒家經義的解釋權,佔據了輿論制高點,自此,法統和道統合一,清帝真正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威。
-
7 # 知常不妄
明朝的官僚資本家把皇帝架空了,所謂的諍臣大部分都是為資本家說話,那些為老百姓說話的皇帝被孤立了。
至於韃清,完全就是一個大監獄一樣的奴隸制國家,對於野豬皮酋長來說,那些漢臣就是奴隸。
-
8 # 御史大夫001
明朝是最後一個漢人執政的封建王朝,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事情的對與錯都是以封建的道德禮儀作為標準。
明朝的政治框架是內閣制,明朝後期出了很多昏君,幾十年不上朝日皇帝都有,國家機器一樣能正常運轉和內閣制是分不開的。皇帝在吃喝玩樂大臣卻每天處理著各種國家大事。
-
9 # 小得蝦
這是兩個朝代的統治階級思想和國家高層機構設定決定的,當然這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格局。
明朝的確有很多鐵骨諍諍,光耀史冊的良心官吏,如被喻為讀書人種子的方孝孺,威武不能屈,被明成主朱棣滅十族。如大禮儀之爭,為捍衛皇權正統,被嘉靖帝廷杖當場打死十餘人,首輔楊延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富貴不能淫,舍高位如蔽履,毅然告老歸鄉。又如書寫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狀元楊慎,堅持正義,不與奸佞同朝,換來一生孤苦飄零。現在看來這些人似乎愚忠不堪,但在皇權時代,這是涉及國家命脈的大事。
反觀滿清是關外曾經漁獵兼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從入主中原便製造了諸多慘案,揚州三日,嘉定十屠大開殺誡,一紙剃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鐵血御民,大興文字獄,禁錮思想,製造奴才。把拱衛封建皇權引向了巔峰,大開歷史倒車,與外部世界隔絕,愚民政策之完善,冠絕古今。這也是滿清少有諍臣的根本所在。
-
10 # 世界全史羅銳
明朝文官治國,有相當成熟的制度,即使像萬曆多少年沒上朝國家一樣運轉;土木堡之變後,文官權力更大,皇帝只能靠太監和錦衣衛與文官抗衡,官員頂撞皇帝還會落個不畏強權的美名。清朝的權力則集中在皇帝手中,國庫可以當錢包用,皇帝強則國強,皇帝一弱國家也迅速衰敗。
為什麼感覺明朝大臣都不怕死,都敢死諫皇上:而清朝我的理解:1. 首先每個朝代都有這種錚臣的.2. 環境不一樣.明朝大臣說話不犯事,當著皇帝的面前打架都不是事.死諫成功的話可以在士人面前很有名聲.清朝,統治者比較強硬.多逼逼就砍死你.且上位的官員都比較軟才對.服侍於異族了都,還指望骨氣.
為什麼感覺明朝大臣敢死諫皇上,而清朝大臣只會自稱: 明朝文官治國,有相當成熟的制度,即使像萬曆多少年沒上朝國家一樣運轉;土木堡之變後,文官權力更大,皇帝只能靠太監和錦衣衛與文官抗衡,官員頂撞皇帝還會落個不畏強權的美名.清朝的權力則集中在皇帝手中,國庫可以當錢包用,皇帝強則國強,皇帝一弱國家也迅速衰敗.
為什麼感覺明朝的皇帝大多荒誕不經,而清朝皇帝卻明君:在史學界有這麼一個說法,“明朝多昏君,清朝多英主”,意思是明朝的皇帝大多昏庸無能,而清朝的皇帝大多勤奮能幹,這句話雖然有失偏頗,但是也不無道理.我們查閱史料就可以發現,明朝的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
為什麼明朝大臣都以死諫皇帝為榮,清朝卻將多磕頭少:因為,明朝是一個漢人朝廷,來歷特正統,以反侵略反異族為起點.所以明朝的皇帝不管多昏庸都特別有骨氣,官員認同感高覺得死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不能讓皇帝犯錯.清朝自保心思重歸屬感低老油條才能混到高堂,再不就只有搏出名的言官才會以各種高大上的理由阻止皇帝政行為榮.
明朝大臣為什麼敢懟皇上,這麼有骨氣,清朝大臣卻自稱: 明朝雖然沒有宰相,但是除了少數皇上,大臣權利還是很大,這個是漢族傳統,不是朱元璋一個人就能改變的.清就不是漢族政權,漢族人能讓他進朝堂就不錯了,還敢懟皇上...
根據史料可以知道,洪承疇投降清朝的原因,異常複雜.洪承疇在明朝官場二十多年,對明朝廷內部的腐敗情況非常清楚,他也同李自成的農民軍作戰過,對農民軍的情況也比較瞭解.他又同清軍作戰,對清朝又有著新的認識.經過對明朝、清朝和“大順”這三種政治勢力的對比,洪承疇從中看出,最有希望最後完成江山一統的是清朝.這應該是洪承疇投降清朝的根本原因.而皇太極能夠親自出馬來勸降,更加深了他對清朝的這種認識.
明朝為什麼大臣敢和皇帝對著幹 :因為明朝財政大權都控制在士紳手裡,朱元璋朱棣這倆除外,不服氣的都看了腦袋,其他皇帝哪鬥得過被士紳包養的文人集團,萬曆朝的紅丸案和天啟初期的移宮案還不明顯麼,就是欺負孤兒寡婦,可是天道不爽,到頭來被建奴削了肩膀削了膝蓋剃了頭髮,呵呵,又以南方文人為最,其中水太涼,頭皮癢這種人必不少見~東林群賢的骨頭有多軟
明朝皇帝昏暈國家強大,清朝皇帝英明國家懦弱,為什麼?明朝皇帝昏暈-有洪武/永樂清朝皇帝英明-有咸豐/宣統明朝國家強大-有明英宗清朝國家懦弱-有中國歷史上第二廣闊的疆土.
明朝很多大臣敢跟皇上叫板,而清朝官員大都唯唯諾諾:你好!明朝皇帝都讀過霍光傳.是知道臣可以廢帝王的,就如萬曆,因為張居正一個廉價政策,把晚課改成早課就為了省油,可笑吧,原因就是明朝結黨營私極為嚴重,遍佈朝野,而大清朝不同了,他畢竟是外族,手中再不濟依舊握有關外兵權.如有疑問,請追問.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清朝都是好皇帝而明朝都是昏君,這種說法有根據嗎:一,政治制度,明朝在歷史書上據說是中國封建專制的頂峰,但是其完善的內閣大學士制度卻是在那個時代最接近君主立憲制的一種政治制度.皇帝什麼都不需要做也能保障國家機器順利的運轉,而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人幫你幹活,肯定就不會...
-
11 # 凱爾kel
清朝是職業皇帝,從小就培訓怎麼做皇帝!那做皇帝絕對非常的有一套。明朝的皇帝有的是木匠,有的愛旅遊,有的愛攢錢,都是業餘的,當然需要群臣的指導了
-
12 # 萊恩校尉
明朝錚臣多的原因不是因為文化,也不是因為他們忠誠,而是因為在明朝整個國家除了皇帝就再沒有一個人有真正的決定權,內閣大臣只有看奏摺和寫建議的權力,但卻沒有決定的權力,皇帝為了省事在後宮裡又搞了個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讓這倆太監幫自己在內閣大臣寫好意見的奏摺上分別寫準和蓋章。
在這種制度下處在上面的人把下面人的建議和奏摺給壓個三年五年都不奇怪。這個時候被針對了的大臣能不爭嗎?不爭就等於失去了權力,一個辦不了事的人誰還會再拿他當個官看。
所以任何一個想要幹事的大臣都必須和自己的上司爭,不爭辦不了事,不吵也辦不了事,誰慫就不給誰辦事,誰慫誰就得垮臺,所以明朝的錚臣自然就會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不錚不行,不爭就等於失去了官位,不爭就等於沒有尊嚴,不爭誰也都不拿他當盤菜、當個官看。
-
13 # 滬深證券
一,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有規定,御史有聞風奏報的權利,不用負任何責任。這就是體制問題!廢除丞相制度,權利分化,類似今日的美國三權分立!至明成祖內閣制持續完善!且分內庭外庭,且明代思想更為開放相對外族的滿人清朝!至於清朝最直接原因就是中國封建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且由於外族統治大興文字獄更是打壓這種風氣!
-
14 # 凱風23
都是看成本的
明朝成本比較低
人的道德水準總體來說是一直是斷崖式下跌的
無所謂忠奸善惡
打贏了愛怎麼說怎麼說
你像唐太宗
殺兄屠弟
不一樣是天可汗?
你像楊廣
其實他跟唐太宗十分相似
結局差那麼多?
而我們的文官
和人的道德水準一樣
呵呵
東林黨,浙黨就那麼高大麼?
他們是地主
明朝說穿了亡於財政
你知道財政都到了哪裡麼
“與民爭利”不該?
“民脂民膏”不該?
在今天那叫“國稅”“土地稅”(已取消)!
一群文官好比瘋狗
潘季馴是水利專家
治河有術,有望改變黃河,汪汪下去
熊廷弼在遼東苦心經營,汪汪下去
袁崇煥是在遼東唯一希望,汪汪至之身死
到現在還不明白?
所謂諍臣者,要麼是這裡面的傻缺,如楊漣;要麼是精於算計,瞅準了明天所得必然大於今天損失;要麼是各別極倒黴不在統計範圍之內。
易之坤有云: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而清朝康熙明顯加強了御史的當官難度
“所舉不實,得反坐”
就是這樣
好好想想吧
-
15 # 歷史神秘人
明朝和清朝還是有諍臣的,只不過明朝多一點清朝就少一些,這或許和各自的政治制度不一樣!
明朝要看什麼皇帝,強勢的皇帝比如朱元璋和朱棣那真的脾氣暴躁的很,有哪個大臣敢直接在他們面前噴口水破口大罵皇帝,那不找死嘛,朱元璋可不管你說的有沒有道理,惹惱了我全部砍頭,甚至誅九族,看你還敢罵我不。傳聞朱元璋時期大臣們每天上朝都戰戰兢兢,兩腳發軟,都對家人交代後事,如果下班時沒回來就準備棺材吧!諍臣是有好名聲,可小命更重要啊,做諍臣你要碰到講道理的皇帝才有用,碰上不講道理殘暴的皇帝,直接拉出去砍頭了,還怎麼做諍臣啊,把小命搭進去多虧啊,畢竟不要命的愣頭青還是極小的,小命很重要啊!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其他的明朝皇帝都是軟蛋,不敢下狠手,所以明朝就多了能說真話和罵皇帝的人,因為皇帝需要文臣,文臣權力大了就不怕皇帝了!明朝的內閣制度起到很大作用,由於內閣的創立,皇帝有更多時間搞自己的娛樂活動,所以文臣們的權力就大了,說白了皇帝離不開內閣官員,而內閣官員結成一塊對抗皇帝,皇帝也不敢隨便殺他們,文臣們自然有恃無恐了,罵罵皇帝怎樣呢,皇帝也不敢隨便殺他們啊,這就是底氣啊!嘉靖皇帝牛吧,海瑞直接上書罵嘉靖皇帝,說嘉靖就是個爛人,昏庸無能皇帝!嘉靖那是暴怒啊,揚言要海瑞碎屍萬段,結果內閣首輔徐階告訴嘉靖皇帝,你不能殺海瑞哦,海瑞罵你那是為你好,就像父親罵兒子,那都是愛啊,兒子能殺父親嗎?嘉靖沉默了最終也沒有殺掉海瑞,這就是說明朝有諍臣,一則是明朝大多數皇帝還講點道理,二則就是文臣權力大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權,皇帝要依仗文臣治理國家,也就不敢多殺人了,自然就多諍臣了!
清朝比明朝可不同啊,清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所有權力集中在皇帝手裡,在皇帝眼中官員們就是奴才,滿清的奴化教育就是把所有的官員和民眾培養成聽話的狗奴才,奴才還敢頂撞主子嗎,那不反了天啦,乖乖聽話有骨頭啃,不聽話殺你全家,誅你九族,人那麼多想找個奴才還不容易嘛,敢罵皇帝,通通砍頭,這太可怕了,誰還敢做諍臣啊!滿清的文字獄實在太恐怖了,把大家都給搞怕了,嚇的大家只能做乖乖聽話的小狗狗啦!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的文字獄實在搞的大家害怕了,有個人就寫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詩,康熙就說你這是嘲諷清朝沒文化啊,實在太反動了,必須殺,誅了這個人的九族!你看就寫一首毫無關聯的詩就被殺了,那罵皇帝不就更嚴重了嘛,那肯定是千刀萬剮沒跑的,誰還敢做諍臣啊,你想死你家人不想死啊,要為親人考慮啊!你見過咬主人的狗嗎,都是在主人面前搖尾乞憐討一根骨頭的,真咬了那就成了狗肉火鍋了!就因為清朝皇帝大權獨攬,乾綱獨斷,生殺予奪的權力太猛了,官員們只能做聽話的狗奴才了,別說罵皇帝了,就說一句讓皇帝不順心的話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啊,畢竟滿清的皇帝雖說接受了漢文化的教育,表面看起來是個文化人,其實內心深處還是那個沒開化,茹毛飲血的殘暴女真人啊,是野蠻人啊,不會講道理的,誰讓他不開心誰就死,殘暴的很啊,做官都是為了好日子,做諍臣肯定沒命,何苦去做呢,不值得啊,也許有那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狗才會神經病的罵皇帝的,可現實不存在,因為神經病的都被皇帝殺了!
-
16 # 白羊座020
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不怕死的諍臣,順溜拍馬的佞臣。但像明朝那樣,出現諍臣的群體,在所有王朝中是罕見的。定有其原因,絕非偶然。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微寒,登基做皇帝之後,想認朱熹做祖先。雖沒有得到大臣們的認可,但對朱熹的學說推崇備至。朱程理學的核心就是:去人慾,存天理;學聖人,做正人君子。這種思想在知識分子的行動中就會表現出認死理。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越是皇帝反對,越要堅持真理。這樣才是聖人行為。
太祖時期,一位巡城御史名叫周觀政。偶然發現一群女樂要進皇宮,原來是朱元璋召她們進去的,這違反了宮中規定。周觀政不依不饒,最後朱元璋穿上朝服正式說明以後再也不招女樂工進宮了。這才了結此事。
明成祖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奪得了皇位。對朱元璋時期的政策全盤恢復。經過幾十年的薰陶,於是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錚錚鐵骨在有明一朝那是人才輩出。
清朝起家於關外,從部落到國家,只經歷短短几十年。清朝初期有一種身份叫包衣奴,努爾哈赤那時就帶著這幫人打天下。掠奪來的人當奴隸分掉。隨著清朝的興起,這幫包衣奴憑著軍功身居要職,但對清朝皇帝仍稱主子,自己則以奴才自居。顯示是皇帝的家人。
康熙皇帝提過這個問題。朝堂上不允許大臣自稱奴才,結果引來一片哀嚎,這就是所謂想做奴才而不可得,康熙皇帝只好做罷。想要讓這群人做個諍臣,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
記得在電視劇《亮劍》中趙剛說過,一支部隊的傳統,跟首任首長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這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真理,還是很有道理的。
-
17 # 老崔65347117
明朝有諍臣是因為他允許諍臣的存在,整個社會也以“諍臣”為楷模。清北韓有或者說沒有,並不是像有些專家們說的清朝皇帝沒有昏君。二百多年的大清文字獄幾乎貫穿始終,哪個敢說實話的人還能活著?一個萬馬齊喑的朝代能看到諍臣嗎?
-
18 # ABC16690131
因為明朝比較奇葩,一般讀書人都比較明理,但皇帝不學無術不明理,怎麼辦?勸吧,勸不聽怎麼辦,鬧吧,鬧也不聽怎麼辦,上吊吧!舉個簡單例子,土木堡之變,死了多少大臣!
回覆列表
明朝的確有很多鐵骨諍諍,光耀史冊的良心官吏,如被喻為讀書人種子的方孝孺,威武不能屈,被明成主朱棣滅十族。如大禮儀之爭,為捍衛皇權正統,被嘉靖帝廷杖當場打死十餘人,首輔楊延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富貴不能淫,舍高位如蔽履,毅然告老歸鄉。又如書寫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狀元楊慎,堅持正義,不與奸佞同朝,換來一生孤苦飄零。現在看來這些人似乎愚忠不堪,但在皇權時代,這是涉及國家命脈的大事。
反觀滿清是關外曾經漁獵兼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從入主中原便製造了諸多慘案,揚州三日,嘉定十屠大開殺誡,一紙剃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鐵血御民,大興文字獄,禁錮思想,製造奴才。把拱衛封建皇權引向了巔峰,大開歷史倒車,與外部世界隔絕,愚民政策之完善,冠絕古今。這也是滿清少有諍臣的根本所在。
誤我中華是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必然結果,滿清將它推向了極致,延緩了國家發展,改變了民族命運,造成了清末積重難返,長達百年的民族大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