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剛醒過來
-
2 # 感染科李平醫生
許多不同種類的抗病毒藥物均可引起血脂代謝異常,包括:(1)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根據風險由高到低依次為d4T>AZT>ABC,主要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三醯甘油(TG)升高。(2)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主要為EFV,引起LDL、TG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升高。(3)所有利托那韋增強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引起LDL、TG和HDL升高。對於升高TG的風險LPV和FPV相當,LPV>DRv和ATVr。D圓,(4)整合酶抑制劑:主要是EVG,可引起LDL、TG和HDL升高。
(二)ART藥物引起血脂代謝異常的處理ART藥物引起的血脂代謝異常可透過藥物或非藥物的方式進行干預。(1)生活方式的改變: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控制體重,加強鍛鍊和增加體育活動。(2)藥物治療:高脂血症以高膽固醇為主者,選用他汀類降脂藥;以高甘油三酯為主者,選用貝特類降脂藥。同時根據病情可聯合使用煙酸類或樹脂類等藥物。3)抗病毒治療方案的調整:將d4T或AZT改為ABC或TDF,或調整為不包括NRTs的治療方案,將EFV、EVG及蛋白酶抑制劑更換為RAL、DTG、RPV、NVP,或不增強的ATV4)血脂異常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評估和篩查:由於高脂血症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根據患者病情需完善心臟超聲、大動脈(頸動脈、下腔動脈、腎動脈、下肢血管等)彩超冠狀動脈造影、心電圖等檢查。必要時加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改善微迴圈藥物等。
EFV 依非韋侖
D4T 司他夫定
ABC 阿巴卡韋
DTG 多替拉韋
RAL 拉替拉韋
NVP 奈偉拉平
RPV 利匹韋林
LPV 洛匹那韋利
很簡單,因為這是兩種不同型別的疾病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只要你知道了“病療適配原理”,就能把握住處理的大原則和正確的方向。
具體怎麼處理呢?——外病外治+內病內治。
艾滋病是外病(由外部損傷性因子作用於人體引發的疾病),因此,藉助外部力量(例如:藥物、手術、針灸、推拿……都屬於外部力量的具體手段)的幫助來對抗外部損傷性因子就是正確的(就正如抗戰時期我們藉助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才加速和促成了日本的投降、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一樣。外部侵略能夠成功,這本身就說明在“正邪相爭”中,邪惡勢力起碼暫時佔據了上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一位強調“扶正驅邪”,其結果當然無法與借用外力來戰勝邪惡勢力相比擬(中醫所說的“扶正祛邪”治療,我個人認為:其實就是無奈的被迫接受而已。因為中醫並沒有找到有確切對抗作用的藥物來對抗這些外部損傷性因子——如:抗生素、解毒藥……)!正是憑藉這一點,西醫才在短短的幾百年時間內把全世界的自然醫學、包括中醫,通通邊緣化了)。所以,應當積極主動聯絡當地疾控機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治療。雖然這種藥物無法殺滅艾滋病病毒,但是可以有效抑制其複製,達到控制繁殖、延長病人生命的目的。
糖尿病(2型)屬於內病(不是由外部病因引發,而是由你個人的生活模式與你透過你的基因獲得的遺傳模式之間存在衝突所致)。因此,解決此類問題就只能走“內病內治”的路徑,不能主要依靠藥物、針灸、按摩等外部手段(只能放在第二層次,作為輔助手段使用)。所以,要以改變你當前“出問題”的病態生活模式為靶標,探索出自己的健康生活模式、並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就能夠緩解、逆轉、最終治癒你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問題解決好了,對提高你的免疫力有很大幫助;而免疫力得到增強後,又對抗擊艾滋病有益處。
所以,具體的應對策略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但在具體執行中,還是要根據自己身體的接受程度來進行個性化調整。這樣才最有利於效果最大化。
切記:疾病本身帶來的影響僅佔10%,而你的應對反應卻佔到了90%。
所以,正確應對才是重中之重!而阻礙正確應對的最大敵人不是別的、就是教條主義——不加思考的“照背照搬”他人成功的所謂“經驗”……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