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攜手一遇
-
2 # 虎爸和仨娃
叛逆期只有在中國才有出現,在其他一些國家叫青春期的比較多,也可以叫做情緒爆發期,一般情緒爆發期會在2/12/17/24這幾個時期出現。
既然有些地方叫做情緒爆發期,顧名思義,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爆發出來。以上幾個階段各有各的特徵:
2歲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
-
3 # 可可媽育兒
成長總是帶著一股勁,青春期之所以會叛逆,是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小孩”,開始個體自我意識增強,對獨立的追求日漸強烈。情緒感受激烈,表達方式簡單直接,經常和父母、老師發生對抗,希望確定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逐漸形成自己對生活的見解,與父母的舊觀念發生分歧的次數越來越多,自然會出現反感、討厭、抗拒的情緒。
很多時候青春期的孩子們本意不是叛逆,而是相信,我們可以做到那些“他們覺得我們永遠做不到的事情”。
來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期。是不是也有這種感受?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只是“不聽話”,傳統的說教方式,建議摒棄。“共情”成為孩子的朋友。允許孩子有秘密。給他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並且給他一個態度,我允許你犯錯,我既然生你養你就會對你負責任
父母千萬不要去找那些所謂的教育學校,例如楊永信讓透過電療這種極端手段折磨孩子。真的的愛,不是“為了你好”的名義去傷害。這真的不是愛,這是自私。
中國式父母(至少是相當一部分的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幾乎進入“走火入魔”的狀態。
自己不是學習那塊料,就彆強求孩子學習好;做生意不行,別奢望孩子成為商場精英。孩子的社會階層,能比爸媽高一級,就不錯了。
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孩子,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留給他空間,讓他自己長大吧。優秀的品質……會在基因裡傳承,一代又一代。請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
4 # 我只是一個平凡人
記得看過一個影片,也是一個媽媽說她女兒12歲了,面臨中考了,但是因為青春期了叛逆,說有時候說她,她總說不要你管,跟你說了你也不懂,就很難溝通。我特焦慮。
然後老師就跟她女兒交談。他想聽下小女孩怎麼說。一番介紹後
老師問她:”你怎麼看待和你媽媽的關係。“
她說:“就覺得她很兇”。一說多了,她就很急,一急就會大聲喊。
(老師給出了一點提示說:跟孩子溝通,重要的方式是“詢問”。)
媽媽與女兒相互是愛的,但又相互不懂對方的世界,兩個相互不懂對方世界的人能好好相處嗎?小孩說,不能。
老師說能,最起碼可以保持尊重。不懂,但是尊重照樣可以好好生活,起碼不吵架。
(不懂對方世界,起碼要尊重)
老師這時講了一個例子:說,有一個哲學家,剛開始不是,是從一本書哲學書開始讀到後面研究成了哲學家,最重要的是“沒人管,想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哲學就使勁的讀哲學,哲學有什麼用了,但就是好玩啊。然後就一路讀到黑,讀成了哲學家。
反思過來說,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那個做冰棒的模子一樣,就是格子,一個個的格子放進去,一澆築,然後出來都差不多,行,交差吧。
世界上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如果我們要簡單的對應,說什麼都不能差,最後她就變成了個平庸的人,這不是小孩的問題,這是家長焦慮遠處安放的問題。
推薦一本書可以讀讀《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這時講的那個獸性,其實就是原始媽媽的感覺。要保護她的小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問題是原始人不會判斷對錯,他們唯一能判斷的,就是看別人怎麼做的,就是,只要別人跑他就跟著跑,但他又不知道為什麼跑,可能不跑是對的。如果我們家長看別人,看別人都在爭學區房,我也來。別人爭市重點,我也來。但實際上你的小孩可能有更多不一樣的成長方式,換句話講。”你不管她,可能她還會考好。“
《教育小孩這事,你越使勁錯得就越厲害》就是你的努力相反可能會讓事情更糟,小孩十一二歲青春期時,其實大人做不了什麼事了。
怎麼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1、保護她的安全
2、跟她建立情感的溝通
3、分享父母的成長經歷
現能做的只能是耐心的等待這個孩子找到她自己的人生使命。
像上學這事,考學校這事,其實她也像原始媽媽一樣,她也很想的,別人上了,她也會想,所以就讓她去好好學習。
在你每次一當火上來時,先學會自己點頭,點頭能讓你的情緒下降。然後情緒平穩後,再來跟孩子談話,時刻提醒自己,耐心很重要,孩子是要過自己人生的。
媽媽就是園丁,你可以影響花,可以給她他正確的價值觀,看到更多開闊的眼界,這樣,小孩就有個正確的價值觀,就不會浪費自己的生命。
其實不管是小孩還是成年人,當你總以說教的方式念哪唸叨時,就會越反著來,試著放放手,他們會有自己的把握度。
對待小孩,任何時候,都是耐心耐心耐心,寬心寬心寬心,別太焦慮,都是過程。
-
5 # 徐baoyan
我孩子才三歲,最近最常說的話是“才不呢”“要不我就打你了”,真是頭疼。好在她現在還算聽話,跟她好好說說還是能行的。孩子叛逆期最重要的是好好引導。1.觀察溝通。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2.保持冷靜。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這點對我來說有點困難,我感覺我隨時都能發火,然後再後悔。
3.尋求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可以跟別的寶媽多交流。
5.不斷試驗。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6.實踐體驗。就是透過實踐,進行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到言傳身教。
-
6 # 娃娃頭hh
孩子一出生到18歲成年,有好多叛逆期的。要看看是什麼年齡段的叛逆期。
3歲,寶寶第一個叛逆期的到來。喜歡對著幹。寶寶還小,很多時候只是耍一下性子,但也要跟他講道理,說清楚他的行為產生的後果。然後跟他樹立規矩,有原則和底線,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慢慢引導,以後孩子會好帶的多。
………
還有青春期的叛逆期。這個比較麻煩。畢竟孩子大了,有想法了。
建議:凡事儘量順著他,前提是講明白道理,不好的行為會產生的後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萬萬不可打罵!!不可跟他賭氣,硬碰硬,萬一孩子賭氣跳樓啥的,最後傷的還是家長。
最重要的是,家長多看看心理學的書,學習育兒知識哈
-
7 # 嘻嘻的皇額娘
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維,開始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一味的依賴父母,有了自己的主意,那麼該怎樣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呢?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行為多半都是從父母那學來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的作用。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解決,不應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要分析,有幾種解決的辦法,都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幫助分析利弊。正確引導。孩子做錯事是難免的,千萬不要大聲指責。要針對做錯的事批評,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不要大罵孩子蠢、笨等,孩子有了自尊心。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及時發現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這個年紀學習了非常強,要多培養興趣愛好,不可不問孩子的意見就報很多興趣班,要問孩子的意見。興趣是長久的事,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鍛鍊孩子的耐性,做事不可半途而廢。這個年紀的孩子思維天馬行空,會問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遇到我們無法解答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資料,找答案。不可說不知道。7很多孩子喜歡自言自語,這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階段,不可因此抱怨,不要罵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增強親子關係。 -
8 # 董桂圓
孩子的年齡逐漸提高,家長管孩子也越來越難。對孩子說什麼都不會聽。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做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於是很多家長就會不注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就是破口大罵,甚至還會大打出手,這樣做是非常不對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會有自己的想法了。而且家長從來都是在孩子身上找問題,從來沒有問過自己身上到底出沒出現問題。
那麼孩子會為什麼會有叛逆期呢?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他們的自主意識會越來越強,會不滿於父母對自己的掌控。他們急於證明自己的獨立存在,當他們並沒有從外界獲得這種認同的時候,就會產生叛逆的心理,透過種種出格的行為來讓外界重視自己,並試圖證明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對於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呢?下面我教大家4種方法,比打罵更有效。
應對叛逆期的方法1、尊重孩子
當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以後,性格是非常暴躁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孩子,要有耐心的瞭解到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即使你覺得這件事他做的非常不對,但是也不能對孩子進行打罵,應該把正確的做法教給孩子。
2、不要過分的要求孩子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成才,但是我們不能盲目的去要求孩子,我們應該找出孩子的興趣,然後根據他的喜好進行培養。如果你要求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他就會對此感到反感,而更加叛逆。家長在平時對孩子教育時,應該多聽一些孩子內心的意見,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家長就可以接納。要給孩子設立努力之後能夠達到的目標,而不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3、陪孩子出去散心
家長如果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孩子的心情會感到憂鬱,我們可以適當的帶著孩子一起出去旅遊,出去玩,適當陪伴和孩子散散心,放鬆放鬆。等孩子等心情完全放鬆下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找機會跟孩子聊聊天,相信在這個時候,孩子也會願意和你交流。
4、理解孩子
孩子的內心很簡單,如果你不能夠了解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就千萬不要想著以自己的思想去教育孩子,孩子永遠不會聽取你的意見,我們在想教育孩子時,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內心。你要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才知道怎麼解決,這是治療孩子心理的第一步,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灌溉孩子的思想。
-
9 # 如水玲瓏
一、轉變心態,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與尊重。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習的漸進,他們開始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與三觀,對人處事也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看法。家長要轉變自己的心態,認識並接納孩子的成長,給予他們說“不”的機會與權利,讓他們體會到來自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二、用平等的方式、平和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溝通。在孩子面前,家長不應該居高臨下,不應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孩子。遇到事情,只有多多交流和溝通,才能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而想讓孩子知無不言的話,唯有放平家長的位置,與孩子平等對話。
三、做一個耐心、知心的“聽眾”。孩子叛逆,需要一個宣洩的渠道,需要一個可靠的“觀眾”。所以,無論孩子講什麼,家長一定要耐心傾聽,這既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瞭解孩子真實想法,解決矛盾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
四、適當放手。成長的過程是需要一些體驗和經歷的,所以,適當“放手”,給孩子一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哪怕明知結局不盡如人意,也放手讓他們去做。有些事情,經歷了也就成長了,不要事事替代,事事都防患於未然,孩子需要一些承擔責任的機會,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五、在陪伴中引導孩子。孩子出現叛逆,勢必是受到了外界的一些影響,從而出現的一些相對過激的心理變化。家長從小與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等都非常瞭解。在長久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對於他們一些認知的誤區,可以進行引導。畢竟家長也是從那個年齡段走過來的,“現身說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教益。
總之,孩子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質,但他們的成長只有一次,哪怕他們曾經叛逆,家長應該用陪伴和愛,去告白這份珍貴的親子緣分。
-
10 # 大小寶貝每一天
如果你的孩子提前進入叛逆期,身為家長的你,可以用以下6個方面來解決:
1弄清原因:孩子不聽話也總有一些內在原因的,好好跟他談談心,不要打罵,越打越糟糕。可能還會發生更可怕的事情。
2多陪陪孩子:生活中工作事業都很重要,大家都忙得象機器一樣,不停的圍著工作轉,回到家可能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完全忘了還有孩子的存在呢,這時他覺得孤單,認為爸媽不愛自己了,就為過早地走上叛逆之道。
3不要總是嘮叨:嘮叨是把刀,總是一見到孩子有少少錯誤,就不停地嘮叨,不停地反指責,這讓孩子聽得受不了,甚至會離家出走。發現了孩子的錯誤不要急於去表達什麼,先放開這些,好好地和孩子聊聊家常都好,聊聊快樂的事,在適當地時候再無意中提出他的錯誤,相信效果完全不一樣。
4不在公共場所指責和打罵孩子:這是最最重要的,千萬不要在公共場所打罵和指責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自尊,有啥事回家再說,如果在公共場所打罵孩子,會讓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也會讓他叛逆。
5以身做則做個好家長:不要總是玩手機,不講文明,天天看電腦,或者出去喝酒買醉,這樣子對自己身體不好,也會潛移默化地帶壞了孩子。
6和孩子一起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和他一起早睡早起,少玩手機和電腦,一有時間就事他出去走走,或者打球等體育活動,還可以教他釣魚,釣魚是最可以修心養性的活動,會讓自己煩躁的心慢慢地靜下來,習慣成自然,你就會創造一個優秀的孩子。在我孩子讀高一時,也是很叛逆,經常被學校老師批評,成績很糟糕。我就下載了一個喚醒大腦潛能的課程給孩子,學完後,他不再叛逆,變得很孝順,聽父母的話,同時腦子變得靈活,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
11 # 飯飯育兒說
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完全不叛逆的孩子,而處在心理叛逆期的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尊重、溝通和包容,只是可悲的是,有些家長在該管的時候捨不得管,有些家長卻在不該管的時候管得太嚴太多。
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明理、辨是非的好孩子,也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叛逆、任性、自私的壞孩子,區別只在於,父母后天的引導與教育。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應該如何做呢?我這裡有幾點分享給大家:
1.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違抗、不聽話和叛逆,往往是孩子對過度控制型或過度保抑型父母的一種直接回應。
2.如果你的孩子好爭辯,他身邊或許有一個讓他經常爭辯的人。如果這個人是你,要練習讓孩子說最後一句話。
3.要進人孩子的內心世界,並作一些猜測,從而瞭解孩子不聽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例如:“你生氣是因為你認為我總是指使你嗎?”“你感到傷心是因為弟弟或妹妹得到了太多關注嗎?”透過猜出孩子的生活中發生的哪些事可能導致他們的違抗。如果你猜對了,孩子會感覺得到了認可和理解。如果你猜錯了,可以再試一次。
4.試著給孩子做選擇題,不要總是問“好不好,行不行,吃不吃飯,喝不喝水”,不如問“你吃米飯還是麵條,喝水還是喝果汁?”給出的選項都經過你篩選,同時又給孩子流出了做決定、去感受自我力量的空間,孩子很容易會順著你的引導做選擇。
5.不要告訴你的孩子去做什麼,而要試著問孩子需要怎麼做。“在你過過馬路之前,你需要怎麼做?”“我們是如何約定你還車的時間的?”這通常會讓孩子思考,並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而不是違抗你的直接命令。
6.要讓孩子知道你需要他的幫助,並對孩子說:“我會很感激你幫助做的任何事情。”這往往能夠讓孩子合作,而不是違抗。
7.誠實的表達你的感受,也是一種有益的方法。可以使用“我覺得——因為——我希望——”的句式。
孩子的成長,每個階段都可能有所謂的“叛逆”,但更多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必然發展,父母多理解,多傾聽,多尊重,多引導,就會變叛逆為“進步”,讓孩子更好更安然地度過,更健康的成長。
-
12 # 我的幸福由你賭家贊註
找個機會,好好跟孩子溝通,問問孩子需要什麼?不要一味把自己的壓力施壓到孩子身上。多和孩子面對面交流,多問孩子自己的意願,告訴孩子有什麼困難找媽媽,媽媽是你唯一的後盾。
-
13 # 李微國學育兒
孩子有叛逆表現,父母首先要反思有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比如:無條件的接納、安全感、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最重要的、肯定讚美認同等等。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是優質的,愛讓孩子感覺舒適和快樂,孩子根本不可能和父母對著幹。
-
14 # 斯琴愛娃
2歲的叛逆期,是成長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喜怒無常、焦慮不安、怒懟成人、無理取鬧是這個階段成人最多貼給他們的標籤。叛逆期孩子的情緒不穩定,與先天的性情有關,與他們的腦功能沒發育完善有關,成人的互動帶給孩子的影響也十分重要。
1、陪伴叛逆幼兒可以提升成人育兒的綜合能力,也是成人再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
孩子的叛逆,會給照看者帶來麻煩,讓成人左右為難、沮喪焦慮、身心疲憊。這是對成人的一次覺察自己在成長中哪些經歷影響到現在的自己的機會,也是對成人育兒能力、個性成熟、親子關係營建能力、對兒童的理解與接納的提升過程。
主動成長的父母總是先於孩子的發展,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喜悅、平和地迎接他們的變化。每一次叛逆期帶,都是孩子因成長而帶給成人的禮物。成人順利引導叛逆期兒童、對他們高質的陪伴,也會帶給家庭的安寧、和諧、幸福。
2、叛逆對孩子有積極的意義:
♛有助於孩子獨立性、自信心的形成。
孩子在14個月左右,確立了身體的我是與外界分離獨立存在的。
2歲以後,開始確立心理的自我的存在。發現我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並用行動提醒成人——喂!我已經開動起來了。
如果成人迴應得當,孩子確立我能做什麼、外界能為我作什麼。對孩子的自我意識的形成起到最深遠的影響:
我是可愛的,有價值的、對環境可掌控的自我評價,會為自信心、獨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2歲-3歲也是培養情緒能力的關鍵期。體諒他人,是適應社會交往最重要的能力。站在他人視角看待問題、對他人的想法的揣度、能夠遵守最起碼的社會規則,都有助力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良好。
♛叛逆對孩子心智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孩子拓展原有的知識、經驗是在嘗試錯誤中實現的。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桑代克在進行的"嘗試錯誤定律"實驗中,籠子裡的貓會經過不斷練習,而逐漸提升正確行為的次數,減少錯誤行為的次數,直到掌握了開門的方法。這說明,不斷試錯是學習的過程,在錯誤中成熟是必然的。那隻淘氣的貓又何嘗不是我們兒時的樣子,更是眼前這個淘氣鬼的寫照。不要限制孩子嘗試的願望、機會。充分探索才能耳聰目明。
3、在2歲叛逆期,孩子的情緒常像雨像霧又像風。成人該怎麼做?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無論怎樣,父母都是愛她的。孩子透過成人溫柔的語言、擁抱、撫摸確認自己是被愛的。就能夠勇敢、真實地面對自己的不當行為。不用偽裝、向成人證明什麼,這樣就可以專心面對自己的問題。更利於孩子看見自己的情緒。請一定說給孩子:我不喜歡你的某個做法,但我一直喜歡你。
♛站立後視角的改變,讓孩子感受到發現新大陸般的欣喜,但探索中的危險讓孩子受傷。有做過調查,2-3歲是意外傷害事故最高發的年齡。
排除環境中的高危因素,保護好孩子的安全,時刻細心緊密觀察他們,是極為重要的。孩子非常可能去做可能帶來傷害的探索,成人就要及時制止,說明原因。或者可以用轉移注意的方法讓孩子放棄當下的行動目標,會對減少孩子被否定後的情緒壓力。
♛要鼓勵孩子探索、不怕困難的行為。讓孩子能願意自由地探索,又能安全健康。
孩子像一粒種子會自發成長。會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所以,讓孩子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一定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選擇的過程甚至比做事的結果更重要。
可以提供備選方案,體驗到我可以選擇。這樣,他們的獨立性才可能得到發展。
♛當孩子的執拗會傷人毀物傷自己時,成人一定要堅定而溫和,教給孩子保護自己的態度、技能和怎樣遵守社會規則。如果孩子情緒大爆發,成人可以陪在旁邊,但堅守的原則不能放鬆。待情緒過後,擁抱、安撫再講明道理。
獨立性的培養是在學習自律中同時進行的,因為沒有自律就沒有自由。
在孩子還沒有養成壞習慣前,先培養好習慣、好行為。可以透過繪本、影片讓孩子提前學習社會規則、良好的生活習慣,先入為主。
最後,叛逆期兒童的行為會因為成人的家庭教養的不同風格,將叛逆轉化成孩子的懷疑與信任、自信與自卑。
信任孩子天然儲存了真善美的基因。他們只是需要時間和經驗讓自己越來越完善。成人需要提前學習,知道孩子要去的方向,做好準備。
-
15 # 小白91966041
初中就讓孩子住校吧,和父母溝通不了,所以最好住校,和同學,老師去溝通最好的,最好是全封閉學校。過了中學這幾年,就好了
-
16 # Bob愛讀書
家長先看見孩子、聽見孩子。物不平則鳴,孩子感受不到愛或者尊重,就會反叛了。從親子關係入手。是他感受到愛沒有、接收到愛沒有,不是你感覺你給了沒有。
-
17 # 小太陽兒童健康
生活中,多數孩子都會有不聽家長話的表現,我們會經常聽見媽媽說:“誰誰誰家孩子,你看人家,都多聽話,你呢?想要氣死我嗎?”孩子就會很反感,反駁說:“別人家的孩子好,你讓他做你孩子啊!”
這樣說話,不僅不能正確教育孩子,而且很容易反作用,孩子更不喜歡聽你說話了。
其實就是方式方法不對,我們不能孩子一出錯,一有什麼我們認為不對,不好的,就批評孩子,或者打罵孩子,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更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有哪些?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避免孩子不聽話?
我們說為人父母,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令人愉快的體驗,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父母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所有的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那麼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希望自己更多獨立,自己做出更多的選擇,這個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現象。
只有當不聽話經常發生的時候,讓孩子做出一些事情的時候,發出10次指令,有超過5次指令不配合不服從,這個就是一種問題了。
需要家長去進行干預,去糾正。
孩子是需要一些限制和規則,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自己的安全以及和他人的和諧相處。
下面是一些孩子不聽話行為的表現:
1.不理會指示;
2.頂嘴;
3.當您讓他們做事的時候跑開;
4.要求東西;
5.發脾氣;
6.違抗指示或大聲地拒絕指示;
7.跟您說的對著幹;
8.抱怨或者發牢騷;
9.迴應很慢;
10.攻擊性行為;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聽話?這些不聽話的行為背後又有什麼原因?瞭解了這些原因,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作出一些改變,從而避免一些問題的發生。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些家長的陷阱
1.意外獎賞
所謂意外獎賞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可以讓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發脾氣、哭鬧、摔東西、無理取鬧的方式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這種情況就屬於意外獎賞。
還包括允許他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情,比如:飯錢要洗手,孩子用哭鬧的方式拒絕做這些事情,家長允許了。
2.額外關注
當一個孩子,第一次學會打人,家長對著他笑,或者說你真厲害,你勁好大,那麼孩子這個打人的動作得到了鼓勵,就會再次發生。
3.逐漸升級的陷阱
我們透過一遍一遍的重複指示,甚至大聲的呵斥,或者是發怒,從而讓孩子按照我們說的做,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繼續透過各種的問題行為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即便是負面的關注。
比如:小明關掉電視該睡覺了,那麼孩子不理會你的指示,第二遍,你可能就會提高你的音調,增大嗓門再重複一遍指示,孩子仍然不理會,你就會一遍一遍的重複指示,發怒之類的孩子才會聽你的,這個就是逐漸升級的陷阱。
4.忽視好的行為
父母在孩子有好的表現行為的時候,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
孩子遵循你的話去做了,卻沒有得到任何的鼓勵,這個時候孩子會學到什麼呢?孩子可能就會覺得獲得關注的方法就是調皮搗蛋家長才會關注。
所以當孩子做了好的事情,或者是完成了你的指令,你就要給孩子稱讚,你很棒的手勢啊,或者口頭表揚孩子。
5.不一致
就是家長在處理不聽話的行為的方式上是不一致的,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學到不聽從指示也不一定會有什麼後果,他們就會更不願意聽話。
6.不切實際的期望
不考慮孩子的能力,年齡是否能達到父母所預期的,就給下目標,下命令,導致孩子非常疲憊、不舒服。
還有就是父母給出指示的方式不對。
指示的方式:
太多
太少
太難
時機不好
不清楚
提問的口吻
不恰當的肢體語言
我們可以製作一個行為記錄表
舉例
行為:發脾氣 記錄開始日期:5月23日
如何避免孩子不聽話?
儘量避免總是對孩子說不,讓孩子無所事事,對孩子不關注不稱讚等。
避免總對孩子說“不”,要怎麼做?
1.將貴重和易碎物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2.櫥櫃安裝兒童安全鎖鉤
3.關上不安全區域的門
4.在危險區域安裝門或屏障
5.電源安全塞
6.插座保護蓋
避免讓孩子“無聊”
創造豐富有趣的環境
滿足玩耍和探索
給孩子一些玩具
提前做好預期,做好計劃
關注、鼓勵孩子良好的行為
及時給予稱讚
描述性稱讚
捕捉良好的行為
正強化
思考問題:
您是否會密切留意孩子的行為?
您會表揚孩子的哪些行為?
-
18 # 帥哥變成大叔
趁著疫情放縱了他一個月,誰都不理誰,讓他自己煮了一個月自己的飯(泡麵),大米、白麵青菜一直有,可惜不會做[靈光一閃],最後他妥協了。
-
19 # 心理老師左叔
我是一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高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
第一,在心理諮詢實際工作中有時也接待一些中學生,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高漲,出現我的青春我做主的心理,不想在聽家長的,不想再讓家長安排自己的生活,不想再讓家長管自己,即出現逆反心理,反對包括家長在內的一切權威。
不是孩子不聽話了,而是孩子自己有主見,想獨立了!
第二,對此家長要有清醒的認識,在青春期沒有到來之前,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是聽話的孩子,都是乖孩子,對家長百依百順,任家長擺佈,孩子的所有行為權利被控制在家長手裡,家長說一不二;可是,進入青春期以後,情況發生變化。怎麼這個孩子突然不聽話了?敢喝家長頂嘴了?
家長感到不適應,家長有些接受不了!
怎麼辦?
家長適應孩子的變化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學會孩子協商解決問題,學會妥協,把孩子自我控制權慢慢過度給孩子。否則,就會出現更加衝突的局面,與孩子身心健康無益。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波動大,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技巧有很大關係。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成長,一旦出現心理印痕,就需要求助介入心理疏導。
心理學家說過:一切不良性格的根源在於缺乏自信。
當孩子做成一件事後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誇獎時,如果父母能及時地對孩子的能力、優點、進步等給予肯定,孩子便能增強自信心。
當然,面對孩子,誇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孩子能夠自我判斷他所得到的稱讚是否恰如其分。
父母只是給出“不錯,你真棒”“好樣的”“我為你感到驕傲”等這類籠統的評價是不夠的,最好要有具體的分析,比如,"方法很好”"我很讚賞你的毅力”等等。
貶低性評價是大忌
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請謹記:禁止對孩子整體貶低或否定。
日常生活中,諸如“沒出息”“笨”“沒有腦子”之類的評價,意味著對孩子整體地貶低和否定,父母隨口說出時並沒在意,卻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你看人家誰誰誰”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會提及孩子的一些同齡人。
比如“你看人家誰誰誰”“你能像誰誰誰一樣就好了”之類。
不能否認,父母提及他人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給孩子樹立一個同齡的榜樣,敦促孩子更好地發展。
可這樣的做法往往事與願違,孩子要麼選擇沉默,要麼提出反抗。
其實,當父母將孩子與他人做比較時,暗含著對孩子的否定性評價,特別是孩子已經有了好勝心之後,這對孩子來說並不是激勵而是嚴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