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眠楊
-
2 # 安徽解
武三思是武則天唯一活著的侄子,在武則天想辦法自己當上皇帝,想把李唐王朝的下一代繼承人殺盡的情況下,肯定會重用武三思。雖然武三思愚蠢,但是非常聽武則天的話,用武三思去殺人,最後再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他,這是武則天的高明之處。武則天用了很多這樣的人,如來俊臣,周興等。不是有句話說得好:聽他的人永遠比有思想的人好用。
-
3 # 哈哈筒萬花鏡
武三思,祖籍幷州文水人。父親武元慶是武則天同父異母哥哥。武則天被高宗冊封為皇后,武三思靠著裙帶關係,年紀輕輕就被提拔做了右衛將軍。
高宗去世後,大權全歸武后。她先是以太后名義臨朝執政,沒過幾年,就正式稱皇帝,改國號為周,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周政權的出現,為武三思謀取更高的政治地位提供了條件。他一方面靠自己的外戚身份,一方面又極力施展鑽營本領,終於得以躋身宰輔,位極人臣。
武則天當政初期,為鞏固武氏家族的統治,採取“崇周抑唐”政策。她一方面對武家子侄加官進爵;另一方面又極力排擠李唐宗室,甚至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中宗和睿宗也不放心,把他們都軟禁起來。武三思迎合武則天這一政策,建議她斬盡殺絕李唐宗室諸王和公卿百官中不願附和武周的人。
武三思還百般逢迎武則天。他領銜修撰《則天皇后實錄》,藉此機會為武則天歌功頌德,樹碑立傳。有一次,武三思私下召集在京的胡人酋長,對他們說:“當今皇上聖明,功德無量。我今天請你們來,是想叫你們都出些錢,買些銅,鑄個天樞,把皇上的功德銘刻在上面,然後豎在端門外面。不知你們意下如何?”酋長們聽說是為皇上鑄天樞,哪個還敢不交錢。武則天知道後,十分高興,又派大臣從民間收集了不少銅農具,湊成二百萬斤。
-
4 # 鴻文談職場
第一,他姓武
第二,他是武則天家親戚
第三,是個很稱職的狗腿子
怎能不受重用勒?
-
5 # 小影觀史
勸君留一步,小影有話說。
引言:武三思能夠得到重用。是因為其姑母武則天不想自己摸爬滾打幾十年所創立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她在自立為帝的過程中雖然鐵石心腸、快刀斬亂麻,但在垂暮之年卻因為立嗣問題而搖擺不定,猶豫糾結。一方面是以狄仁傑為首的朝廷重臣和黎民百姓對李唐王朝的忠心不改,女皇武則天自己也承認皇權、江山是夫君高宗所傳;另一方面,武家子弟抓住武則天在立嗣問題上搖擺不定的心理,為傳位武氏子孫而“前仆後繼”。正是這樣一個背景和環境,武則天重用侄子武三思便在情理之中。
武家子弟的共性除了武則天,無德、無能、無才可謂是武家子弟的共性。武姓在唐朝初年並非大姓,所以武姓宗氏在先前並未有富貴之人。武家子弟之所以進入朝廷和帝國權力的中心,全倚仗武則天的一步步得寵和最終稱帝。武家人的心理,就如同政治暴發戶(其心態可以類比當今的拆遷戶、遷二代)一般,既飛揚跋扈又敏感殘忍。他們從事政治能力極弱,雖官品和地位顯赫卻鑽營阿諛奉承和欺壓良善之術,可謂小人得志,壞事做盡。
這裡暫時將武三思其人擱置不表,讓我們一起看看武家子弟其他成員的所作所為,然後歸類合併,就很容易得出愚蠢的武三思為何會被武則天重用的道理。
“變態男”武敏之武敏之原名賀蘭敏之,是武則天姐姐韓國夫人的兒子,武則天的外甥,因被武則天立為其父武士彠的後嗣而賜姓武。武敏之雖然長得英俊,但恃寵而驕、驕橫跋扈。
早在高宗執政時期就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武敏之好淫亂,他不僅把太子李弘未過門的太子妃、大臣楊思儉的女兒逼奸,讓措手不及的唐高宗和武則天不得不另立大臣裴居道的女兒為太子妃,而且與武則天之母、他的姥姥榮國夫人有不正當關係(不管唐高宗和武則天能不能忍得了,反正小影是忍不了。)
烝於榮國夫人。《舊唐書·武承嗣傳》
武敏之的淫亂程度甚至達到連太平公主的隨從宮女也全都不放過的地步。
武敏之不僅淫亂而且貪財。榮國夫人死後,武則天給武敏之一些綢緞,讓他塑佛像為姥姥追福,但就是這些綢緞也被武敏之據為己有。
正是武敏之的“變態”和出格,讓武則天終於忍無可忍,29歲的武敏之被收回武姓,剝奪其周國公的爵位,流放雷州,於今廣東韶州被絞死。
殺人如麻又膽小如鼠的武懿宗沒錯,武懿宗的性格特徵確實是矛盾統一的。武懿宗是武則天伯父的孫子。神功元年契丹以恢復廬陵王李顯的李唐王朝為藉口,脫離大周的藩屬統治,出兵河北地區。武則天命當時的河內郡王武懿宗為神兵到行軍大總管,率二十萬大軍討伐契丹。還未到戰場,武懿宗聽聞有幾千契丹騎兵朝他所在的方向而來,並且相距不過七百里,便害怕的率領二十萬大軍逃回洛陽,一路上丟盔棄甲,被朝廷和百姓傳位笑柄。對於尚武的唐王朝,這種幾千敵兵追著二十萬大軍跑的戰績還是頭一次。士大夫們又氣又恨,以至於在朝堂之上、武則天面前就當眾羞辱武懿宗。有人曾將這樣一首詩念給武則天聽。
長弓短度箭,屬馬臨高蹁。去賊七百里,隅牆獨自戰。忽然逢著賊,騎豬向南竄《本事詩·嘲戲第七》
後來契丹之亂由當時的魏州刺史,武周王朝的光輝人物、正義的化身狄仁傑所平定。狄仁傑因鎮守魏州抵禦契丹有功,被任命為幽州都督,賞賜紫袍龜帶,紫袍上繡有金字:
敷正術、守清勤、升縣位、勵相臣《全唐詩·制袍字賜狄仁傑》
如金字所預示,神功元年,67歲的狄仁傑被封為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再次拜相。
狄仁傑和武懿宗受女皇之命分路安撫河北地區受戰火荼毒的百姓。但結果卻大相徑庭。狄仁傑不僅安撫巡線內的百姓,使其重建家園、恢復生產,還規勸招降了契丹名將李楷固和駱務整。
而河內郡主武懿宗認為被契丹擄掠而返歸家園的百姓均有謀逆之嫌,搞起了連坐和屠殺,而且殺人手法極其殘忍,河北百姓遭到了二次浩劫。有一名契丹首領何阿小戰時以兇狠弒殺而聞名,而河內郡主武懿宗的做法和其相比無出其右。百姓稱其為“周來之亞”,和何阿小並稱兩何,說他的殘忍程度僅次於武周酷吏周興、來俊臣。
唯此兩何,殺人最多《舊唐書·武懿宗傳》
李唐天敵武承嗣要說是誰對李唐宗氏犯下了累累血債,除了早期武則天上位對李唐宗氏的清洗和鎮壓,在武周王朝時期就屬武承嗣了。
武承嗣對李唐宗氏的積極迫害。正是武則天在立嗣問題上搖擺不定、態度曖昧所至。武則天的皇位來自於太子李旦的禪讓,李旦膽小懦弱,不僅把皇位給了母親武則天,還討要武姓嗜好,以此來暫存於世,如履薄冰。而女皇武則天把李旦安置東宮,卻未封太子,封其為皇嗣。太子和皇嗣看似一樣,但其政治意義卻大相徑庭。封號的差異給了武家子弟的二號家長、武則天的親侄子、魏王武承嗣以無限幻想。他一方面攛掇武則天徹底廢除李旦,立自己為太子和正統,另一方面殘殺迫害諫議忠臣和李唐宗氏,為自己成為太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
李旦同父異母的兄長、蕭淑妃之子許王李素節在外地擔任刺史。受武承嗣誣告被武則天召回洛陽賜死。途中遇一百姓家辦喪事,他悲從中來,有感而發,仰天長嘆:
病死何有可得,更何須哭。《舊唐書·許王素節傳》
李素節感嘆自己連善終都求取不得,還不如百姓正常的生老病死,果然,李素節還未進入洛陽城,便在城外驛館被武則天派人絞殺。
在武承嗣的作用下,李唐宗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待哺嬰孩被屠殺迫害殆盡,李唐子孫十存一二,命運悽慘。不僅如此,他還極其鼓吹自己的武姓正統性,經常混淆武則天的視聽。他以天上神明和治下百姓的祭祀和神靈為突破口,大搞武氏血統和武周太子的正統化。
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資治通鑑》
不得不說,前期武承嗣對李唐宗氏和太子李旦的打壓迫害還是比較有成效的,包括極力勸阻武則天立其為太子的尚書右僕射岑長倩和監察御史李昭德也均為其誣告處死。直到狄仁傑成為宰相,御史中丞吉頊和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努力下,皇嗣李旦的“懇請退讓”下,武則天於聖歷二年正式召回十五年前被貶流放的廬陵王李顯為太子,武承嗣憤懣而終。
武三思的“聰明之處”武三思是武家子弟在大周朝時期的第二號人物(他的父親是武則天同父異母的兄弟武元慶),隨著武承嗣的病故和李顯的迴歸,梁王武三思確實老實了許多。
他和武承嗣以前巴結武則天男寵的諂媚嘴臉也被人們所淡忘,倆人經常為面首薛懷義和後來的二張牽馬拽鐙,執童僕之禮。為討好武則天,武三思勞民傷財為其建造了天樞。
隨著武則天的逝去,和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的成功,許多武家子弟被貶官降級(例如武懿宗),而武三思卻因為他和中宗李顯的親家關係(他的兒子武崇訓娶了當時還是廬陵王李顯的女兒李裹兒即安樂公主為妻),武三思和中宗李顯從以前的姑表兄弟加深成後來的兒女親家。武三思非但未像其他武家子弟一樣遭到貶謫,反而被唐中宗李顯重用信任。
李顯昏庸,武三思又一次表現了武家子弟膽大妄為的個性,他與中宗皇后韋皇后、以及侍女上官婉兒私通,中宗不知、不管、不顧。武三思後來想助推韋后垂簾聽政,作大堂的第二個女皇帝,而且憑藉中宗對兒媳安樂公主的寵溺,積極鼓動立其為皇太女。但終究被當時的太子李重俊帶兵誅殺。
結語:無論是武三思還是為他的出場鋪墊過門的武敏之、武懿宗、武承嗣等人,都是中國古代唐朝以武則天稱帝為背景的皇權帝制下的變異產物,大到選嫡之爭中的立侄不立子和後來的立皇太女事件,小到武家子弟一夜之間成為政治暴發戶,封侯拜相作威作福。武家子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是古代皇權非正常更迭下的種種畸形。後世之人警醒之餘,大可一笑了之。
回覆列表
因為只有武氏宗親會全力支援武則天,如果用樹和藤來做比喻的話,武則天就是一棵紮根於李唐沃土的大樹,而武氏宗親就是那根緊緊環繞在武則天身上的藤,離開了大樹的支撐,則樹藤也就不可能生長,所以他會全力幫助“大樹”汲取養分,二者應是相依相生的關係。武則天是我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歷史承認的女皇,看起來威風八面,但也是一路腥風血雨走過來的。
武則天從皇后開始接觸核心權力過程中就受到過許多忠於李唐的臣子的反抗的,如最初唐高宗想要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時就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的強烈反對,武則天是靠著唐高宗的信任與支援才戰勝了這幫"顧命大臣’’的,從此武則天開始一步步的踏上了權力巔峰。
武則天生有四子,除長子李弘英年早逝,另外三子一直在武則天的陰影下活的戰戰兢兢。次子李賢在兄長猝死後被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召集文官註釋《後漢書》,得到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以及武后的猜忌。最後,李賢以謀逆罪名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武后派遣酷吏丘神勣前往巴州,逼李賢自盡,終年29歲。後世追諡章懷太子。之後就是三子李顯被立為皇太子了,他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帝,以為終於可以培植親信和權位日漸隆重的皇太后掰掰手腕子了,可沒想到當他想任命韋皇后之父韋元貞為侍中遭到大臣裴炎反對時一句氣話“我以天下給韋元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傳入武則天耳中後給了武則天藉口,最後被廢為廬陵王過了十多年軟禁生活。最後武則天又立小兒子李旦為皇帝,但這時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裁決一切政事。李旦名為皇帝,實為傀儡,他一直被軟禁在皇宮中,不得預聞政事。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則天下詔,表示要還政於皇帝。李旦知道這是母后在試探於他,便數次上表,極力推辭,請求母后繼續臨朝。武則天遂順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請求,依舊臨朝稱制,把持朝政。
在這時,武則天已不再滿足於做一位把持朝政的太后了,她已經生出了自己當皇帝的念頭,當然這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她的侄子武承嗣聲稱在洛水發現了一塊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字的白石並將其獻於武則天,武則天將白石命名為“寶圖”(後改稱“天授聖圖”),又加尊號為聖母神皇。武則天的稱帝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她舉行“拜洛受圖”大典時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只不過都失敗了。而這也給了武則天藉口幾乎將李唐宗室殺戮一空。而即使在武周代唐成功後尤其是武則天剛稱帝的前兩年天授革命時期,為鞏固帝位她提拔了大量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使許多宰相和大將都被貶或被殺,其中狄仁傑都被誣陷謀反下過大獄 。
從武則天的掌權之路可以看出哪怕是自己的血親骨肉如果威脅到她的地位也會遭到殘酷打擊,因為她的兒子是李唐天下天然的繼承人,而武則天才是那個篡權的人,在這種情況下破格提拔自己的血親如武三思這樣的人也就無可厚非了,因為他們的權勢都來源於武則天所以絕不會背叛她,相反他們還會成為與擁‘’李"派大臣想抗衡的力量。因此武則天稱帝后大封武姓宗族為王,只要是武家人不論才德都會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