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橫掃牛鬼蛇神

    岳飛為什麼不反?問這個問題的人理解不了嶽王爺的忠心,也理解不了那種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的痛心。

    1141年岳飛經過郾城、穎昌等多場惡仗,重創金軍統帥完顏宗弼麾下的金軍主力,大破金軍王牌騎兵部隊“柺子馬”和“鐵浮屠”。宋軍乘勝而進,一路向著開封長驅直入,殺到了距開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鎮,面對勢不可擋的岳家軍,完顏宗弼下令金軍準備放棄中原,北撤燕京。這時候,宋高宗下了十二道金牌招岳飛回京,十年北伐之功毀於一旦。

    岳飛為什麼不反?嶽武穆背後有母親親手刺的四個字精忠報國。這就註定了,岳飛心中的忠君報國思想不會有反叛的心思,即便他知道後撤的後果,即便告訴他高宗回去要殺了他,他也會義無反顧的回去,畢竟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如果岳飛,反了,就不會成為我中華名族的英雄,也不會讓後人記住嶽王爺的忠心。所以,我認為岳飛無論如何也不會反,所以後面的反了會咋麼樣也不會存在,既然樓主問了,我也順便回答一下。

    如果嶽王爺反了,我相信岳家軍的戰力,可是古時候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岳家軍的糧草供應在南宋朝廷手裡,並且已經提前做了打算,此時岳家軍糧草短缺,並且南宋這邊有同情岳飛的,可如果岳飛反了,在他兩翼後撤的張俊,韓世忠,會在迅速圍上來,對岳家軍開戰,北面的金軍也會趁機南下,面對包圍的岳家軍,在糧草短缺下,我不知道能支撐多久。也不知道會不會在內部瓦解。

    所以,以岳飛的性格和思想境界,根本就不會反,其實我跟不願意假設嶽王爺會反,嶽王爺是忠義的代名詞。可是,如果岳飛真反了,面對當時的環境,我覺得凶多吉少也很難成功!

  • 2 # 鹹知天下事

    正當岳飛率領大軍在朱仙鎮大捷之時,突然接到高宗發來的十二道金牌,令班師回朝。他只得含淚說到“十年之力,毀於一旦”。岳飛只能選擇奉命回朝,他不能造反。

    原因很明確,如果造反,將揹負罵名。況且當時人心向宋,而且朝廷裡也有一些忠臣,他們不會答應的,會全力忠於宋氏江山。

    如果造反,會給金人可乘之機,他們會趁機南下,這樣會給宋朝帶來亡國的危機。

    封建社會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況且岳飛本人是非常忠於朝廷的,在他背上刻有“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是其母親刻上去的,明顯是教他忠君愛國。

    岳飛如果造反了,他會帶領部下繼續抗金。直搗黃龍府,金兵會無力阻擋,只能退到東北。而他以東京汴梁為基地,佈置兵馬嚴密防守。而後會起兵,以清除朝廷奸佞秦檜為口號,一路直搗臨安。恐怕朝廷內很難抵擋岳家軍的進攻,也許韓世忠會出戰。可是誰勝誰負那就不一定了。

    到時沒準金人還會乘機南下,大好河山將會陷於一片混亂。岳飛勝了,會改寫歷史,又出現一個新王朝。岳飛敗了,南宋繼續存在。而岳飛之名會被列於叛黨之冊,兵敗名損另人惋惜。

    岳飛如果造反了,會出現以上的結局。但是一代忠臣,他沒有選擇造反,而是班師回朝,聽從命運的安排。

  • 3 # 葉飄刀

    反了,要想活命,唯一的可能就是投降金國

    為什麼不反,不是你有軍隊就了不起的。

    打仗不是有軍隊就行了的,你後勤在哪,糧草在哪,協作軍隊在哪,哪個在護衛你的糧道,哪個在保護你的側翼。看過三國演義就知道,被截斷糧草,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岳飛的岳家軍是出名的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也就是說,不搶劫的軍隊。

    那麼你的糧草只能靠後方南宋供應,一旦你造反,分分鐘糧草就被截斷。

    那你只剩下兩個選擇,要不搶周圍的百姓,這些是金國佔領區的百姓,搶了你就沒人支援了。要不回頭搶南宋的百姓,你認為這樣你能得到支援嗎?

    在沒有糧草又同時面臨南宋和金國的威脅,並且背叛南宋的情況下,想活下去唯一的可能就是投降金國,除此之外別無出路。

  • 4 # 劉煲的故事

    造反,就會揹負千古罵名,並且死得更慘。

    岳家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最關鍵因素,不是岳飛的領導能力指揮才能,而是民心向背。

    在當時歷史背景下,雖然老百姓對北宋朝廷有諸多不滿,但那是自己家裡的事情,而金國的到來,是異族入侵,漢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兄弟倪於牆外禦其侮”的正統思想,所以對於金國南下,是得到了從大宋朝廷到普通群眾全體反對並極力抗禦的。

    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再加上岳飛本人的軍事才能,才有了岳家軍在戰場上的勇猛表現,才有了彪炳史冊的軍事勝利。

    如果岳飛僅僅因為朝廷催促撤軍的十二道金牌,就扯起造反的大旗,首先就背離了最基本的群眾基礎,能不能有人跟從都成了問題,更不用說大張旗鼓的與朝廷作對了。

    當然,首先岳飛自己就具備了絕對忠於大宋的思想基礎,他之所以能夠帶領部隊所向披靡,缺少了這樣的思想基礎,也是不可能的。

    不管怎樣,雖然對朝廷政令百般不解,作為臣子的岳飛,服從命令這個基本原則,他還是懂的,所以,他不可能因為讓撤軍班師就去造反。退一萬步說,即便他自己想造反,也成不了氣候,只會留下千古罵名,悲慘死去。

  • 5 # 辛鐵說歷史

    造反是對岳飛而言最不明智的決定!

    而事實證明,民族英雄果然是民族英雄!

    岳飛造反能夠成功嗎?

    我覺得不能,雖然岳飛能力強,岳家軍戰鬥力強,但畢竟是一支軍隊,在當時那個年代,岳飛有三個選擇:

    第一,造反,造反就意味著與宋朝為敵,與宋朝的百姓為敵!其結果是失去人心,甚至被民眾唾罵。沒有了兵源的支撐,沒有了宋朝的支撐,岳飛只是一隻孤軍!難成氣候!並且他也不會成為民族英雄,也不會被我們到今天也記住,更對不起精忠報國四個字!

    第二,擁兵自重,表面順從宋,實際上心懷鬼胎,這樣的話,並不是岳飛的風格,岳飛的志向就是收復失地,對抗金人,按兵不動,岳飛絕對不會這麼做!

    第三,像真正的岳飛一樣的活著!真正的岳飛是什麼?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他的大前提是服從宋朝的統治,其次是恢復河山,北擊金人!所有,岳飛的結局是必然的!

    岳飛不會造反!如果岳飛造反,不會比現在的結局更好!

  • 6 # 介入王小俊讀歷史

    盡忠報國”是岳母給岳飛的一種精神信念。

    紹興十一年,岳飛率岳家軍重創金兀朮麾下主力,大破“柺子馬”和“鐵浮屠”,直逼朱仙鎮,期待“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宋高宗為了和金國議和,連下十二面金牌,令岳飛搬師,嶽武穆被“莫須有”慘死在風波亭。

    如果岳飛沒有搬師回朝,造反會是怎麼樣?

    岳家軍隸屬於後護軍,有10餘萬人,以鄂州為基地,兵多,戰鬥力最強。

    而南宋中興四將中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也非等閒之輩,其中韓世忠走前護軍8萬餘人,張俊的中護軍8萬餘人,劉光世的左護軍5萬餘人。還有劉琦、吳階等部。另外金兀朮的金國部隊還虎視眈眈。

    岳飛造反,首先道義上有失,以什麼樣的名義造反?勤王?誅奸臣?好像都說不過去,“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個儒家的框框桎梏著人們的思想。

    岳飛造反,做實了朝廷的猜測,《中興小歷》記載秦檜黨羽誣衊岳飛的說法,有“岳飛議棄兩淮地,守大江以南,且飛提重兵十萬,無橫草之勞”等語,不再是“莫須有”,而是實實在在的謀反。

    岳飛造反,會腹背受敵,根據岳飛的戰略企圖,諸軍以分兵合擊方式,呈扇面狀在河南地區作戰,十二面金牌下達後,部隊氣勢受到嚴重打擊,還有部隊如果收攏不及時,會受到金兀朮和宋軍的雙重打擊,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有朝廷的支援,你就是愛國將領,如果沒有,你就是一將軍。

  • 7 # 洛千緣

    嶽王爺不會造反,也不可能造反!

    這裡要從古人的“信仰”說起,古人大多死守初心,說不好聽點,古人皆“愚忠”,對於正直的官員來說,上位者的話就是他們的使命。

    岳飛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岳母甚至在他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字,這四個字就成了他一生的信仰。

    大家可搜岳飛寫的《滿江紅》來細品一下,你會從中體會到他內心的一些抱負。

    “三千功名塵與土”這句就能體現出他的忠心只為國家,並不在乎名利的心態。

    既然“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試問一個視忠誠如命的人怎麼會棄國求榮呢?

    就連敵人都說“憾山易,憾岳家軍難”,這句話體現出岳飛的軍隊和岳飛的忠誠一樣堅不可摧。

    要想拿下宋朝就必須先把岳飛這塊絆腳石搬開,這才有了岳飛被奸臣“通敵”所害一事。

    如果岳飛反了就會加速宋朝的滅忘,他是有足夠的時間謀劃造反,並且成功機率很大,只是他沒有反心,他的心全系在一個“忠”字上了。

    嶽王爺文武雙全,他的心性可鑑日月,造反兩個字是萬萬不能容忍落在他的頭上的。

    造反?

    不可能!

  • 8 # 鄭非夢妙文

    岳飛從小接受的就是精忠報國的教育,為此岳母把這四個字專門刻在岳飛後背上讓其永誌不忘,傳為千古佳話。這樣的岳飛骨子裡已經浸透了忠君思想,形成了信仰。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岳飛無論勢力多麼龐大,無論皇帝多麼昏庸他都不可能造反,寧願自己死也不會去反抗大宋王朝,生是宋朝的人,死是宋朝的鬼,這種思想實在太根深蒂固了。

    指望他能像趙匡胤那樣把握時機黃袍加身是永遠不可能的。岳飛是忠臣良將,但不具備有道帝王的遠見卓識。果不其然,岳飛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死於風波亭。成就了岳飛民族英雄的榮耀。

    岳飛身為大將,久經沙場,既然許身報國就不懼生死,他肯定知道朝廷奸佞當道,也預見到了自己最終的下場,但他依然義無反顧飛蛾撲火,無非就是為了成全自己的忠義之名。

    假如岳飛造反將身敗名裂

    岳飛沒有造反其實是正確的選擇。他所率領的岳家軍誰不知道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的故事。岳飛自己對下屬肯定也會言傳身教,告誡自己計程車卒也要以身許國精忠報國。這樣一來,他根本就沒辦法造反,如果造反,他在士卒中的威信將一掃而空,而變成一個沽名釣譽的小人和偽君子。

    其次岳飛的岳家軍不足以與大宋王朝抗衡,大宋王朝雖然腐朽沒落但終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實力遠超岳家軍。岳家軍大約十萬之眾如果憑這十來萬人造反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全軍覆沒。更重要的是岳飛將從民族英雄淪為反賊,除非他能像趙匡胤一樣一舉拿下後周,廢掉宋高宗,自立為皇帝改朝換代,開創一個新的王朝,不過岳飛實力不允許啊!

    結語:歷史是後人書寫,是非成敗轉頭空,皆是後人評。真實的歷史永遠都是一霧中看花。

  • 9 # 金十七讀歷史

    想起羅伯斯庇爾臨死前。

    1794年7月20日,羅伯斯庇爾在國民公會發表演說,議員們突然發難,打斷他的演說,指揮國民衛隊計程車兵逮捕了羅伯斯庇爾。支援羅伯斯庇爾的革命群眾以及士兵自己控制計程車兵前來解救,拿出一紙命令讓羅伯斯庇爾簽字,命令的內容是讓這些士兵攻擊國民公會,逮捕那些反對羅伯斯庇爾的議員。

    羅伯斯庇爾拿起筆,只寫了“Ro”兩個字母,就放下,喃喃自語道:“以誰的名義?”

    最終他拒絕簽發這個可以救自己的命令,原因是一旦他簽了這個命令,他就背叛了他為之奮鬥終身的革命。

    第二天,經過一場只宣讀了判決書的審判,羅伯斯庇爾就被送上了斷頭臺。

    岳飛的情況與此類似。

    大宋政權是他一生忠誠的物件,是他奮鬥的目標,他不可能背叛,去做亂臣賊子。

    另外,岳飛的目標是驅逐金兵,恢復故國。這個時候舉兵反叛,並不能幫那他實現這一目標。

  • 10 # 伊斯旦丁

    自漢朝以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古人信奉天地君親師,認為天是至高之神,主宰一切,天地相配孕育萬物,而君王則是神在世間的使者,有君權神授一說,由於儒家長期對民眾灌輸這種思想,所以這種思想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並民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思想,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岳飛就是受到這種思想影響的,其中一員,而岳母刺字行為,正是受到這種思想荼毒的明證。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忠君報國就是岳飛的信仰,讓他背叛自己的信仰,比殺了岳飛還難受,所以岳飛是不會造反的。

    (雖然岳母刺字,未見於史書,但它的產生,卻恰恰是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而產生的)

    (岳母刺字)

    話又說回來了,當初岳飛如果選擇造反,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我認為結果不會太好,為什麼怎樣說呢,原因有二

    其一,岳飛之所以在軍中,還有民間有那麼高的威望,正是源於他忠君報國的信仰,如果他背叛自己的信仰,也就等同於,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這樣的話,性質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說不好聽的,這和漢奸走狗還有啥區別,比秦檜還秦檜,試問屆時還有幾人願意保他!

    (秦檜跪像)

    退一萬步講,即是岳家軍,有願意跟著岳飛乾的,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又失了民心,長此以往,若沒有雄厚的經濟作為支撐,岳飛最後的結局,仍是難逃一死!

    (岳飛深受百姓愛戴)

    岳飛若想不死,最好的辦法就是,既不奉旨也不抗旨,就此隱入江湖,逍遙于山林之間,豈不美哉。

  • 11 # 十二米陽光

    岳飛接到十二道金牌,他是不會造反的,這是岳飛的思想觀作怪。假設他造反,他的結局也是失敗而已。

    古代起義或者造反,需要兩個必要的前提:一個是統治者荒淫無恥,民不聊生。而且經常出現小規模的反抗。一個是必須具備一個最強有力的的社會資源。這種資源就是人力資源,一般來說需要得到一支強大的軍隊幫助才能打敗朝廷的軍隊。岳飛只具備第二個條件,還沒有具備第一個條件。所以他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再者,岳飛死後,岳家軍也沒有人反抗,就說明一個問題,岳飛的軍隊根本意義上講依舊是一支宋家王朝的軍隊,而不是岳飛的軍隊,岳飛只是統帥,對軍隊還沒有絕對的領導權。所以他造反根本不得人心。

    岳飛所統帥的軍隊大致由這麼幾個方面的軍隊組成:岳飛的嫡系部隊,背嵬軍、中軍和前軍,另外有兄弟部隊牛皋率領的左軍,而其他九支隊伍根本不是他能夠左右的。就算是他的嫡系部隊,組成部分也是因為岳飛能夠抗擊金兵而跟隨了他,如果他造反,這些人也會反他。這些部隊的組成主要是跟隨岳飛從北方來到江南的前東京留守司計程車卒,但老班底人數不足兩千,而且長期戰爭中真正存活下來的就更少了,他們可以說是岳飛的忠實戰將,永遠跟隨岳飛。其他如軍賊戰敗而並與岳家軍者、各地官軍而陸續被岳飛歸併者、遊寇戰敗而被岳家軍俘虜者等人組成的嫡系部隊,如果打擊外敵,他們可以奮勇向前,如果造反那就另當別論。打敗楊么後,岳飛精選了楊么步卒併入自己的嫡系部隊。這使得岳飛大軍擴充到10萬人以上。但當時宋朝的軍隊至少還要超過50萬左右,也就是說,岳飛根本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對抗宋朝。何況宋王朝並非皇帝昏庸,而是外敵入侵,不是朝廷軟弱造成的,不到被人民推翻的時候。

    如果岳飛當時帶兵造反,結局很是悲慘,他也鎮壓過起義軍楊么起義,他就很明白起義的結局。所以他永遠也不會起兵造反,但他的確犯了一個臣子都犯不得的錯誤--不聽眾調令。最後落入奸臣手中自然也就命也不保,可惜!

  • 12 # 邵治冶

    歷史真是太巧合一一兩個武聖,關羽和岳飛,結局都是父子同時被害。真應了那話:“不終朝而頭懸于軍門矣。”

    岳飛自小接受的是忠君報國教育,形成了理念,並左右其一生。

    岳飛從少年時便從軍,憑著才華,步步升遷,最終成為帥。岳飛之所以受後人崇敬,是他率領岳家軍抗擊金軍的功績,令人振奮。

    在朱仙鎮一役,正當岳家軍與金軍金兀朮的交戰處於絕對優勢時,忽然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招回。

    是時,朝廷的政治上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岳飛代表主戰派與秦檜為首的主和派之間的鬥爭曠日持久,矛盾如水火,不可調合。

    岳飛在接到金牌招回時,並沒有意識到會有殺身之禍。按之前戰,和兩派爭鬥看,既便失勢的一方,最差情況也就是遭罷黜,尚無殺大臣的先例。如果岳飛知道回去就是死路一條,估計可能不會拿身家性命去愚忠吧?出於求生的本能,他或許會想到反。但這個反,並非是反朝廷,而是清君側,除去秦檜等人。

    假設一下,如果岳飛反了會怎樣?

    第一步,派使者與金兀朮達成休戰協議(這也許是金兀朮求之不得的)。

    第二步,聯絡主戰派的韓世忠等人,同時舉兵,向天下發出征討憿文:替天討賊。

    以當時岳飛的實力和名望,登高一呼,必然九州並舉。不等岳飛兵臨城下,以宋高宗的德性,必擒秦檜等人以獻慰岳飛。

    如此,岳飛既不失精忠報國理念,也可保全自已身家性命,豈不兩全?

  • 13 # 歷史的小學生

    岳飛接到十二道金牌是在岳飛最後一次北伐期間發生的,時間是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在前一年的紹興九年,宋金達成第一次紹興和議。南宋向金稱臣,每年進奉“銀、絹至五十萬”兩、匹,金國將河南、陝西之地歸還南宋。但是,金方同時要求南宋“不許輒行廢置”金國在河南所設的官員。金方撤離時,又將黃河之中的船隻盡數掠往北岸,以達到其“往來自若”的企圖。這次宋金和議之所以能達成,主要是因為金國內部主和派完顏昌力主而成。但主戰派的完顏兀朮激烈反對,發動政變,誅殺完顏昌,撕毀和議,再次興兵南下。宋使王倫得知這一內幕訊息後,立即向宋高宗上奏,以防不測,請求讓“張浚守東京,韓世忠守南京,岳飛守西京,吳玠守長安”。但宋高宗根本不予採納。另外,金國既然歸還了河南之地,宋高宗應該命距離最近的岳家軍向前推進,接管防務。但宋高宗僅派郭仲荀為東京副留守,率一千兵力前往。到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初,宋高宗感覺到河南前線氣氛驟緊,才命劉錡率兵兩萬北上。宋高宗捨近求遠,不肯派距離開封最近的岳家軍北上,無非是擔心岳飛與金國發生事端。

    金國發生兵變後,韓世忠最先上奏,主張“乘虛掩襲”,宋高宗批評韓世忠“不識大體”。岳飛也上奏宋高宗,“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顙以稱藩。”秦檜看後,氣得“忿恨”不已。宋高宗也是置之不理。他們的理由是既然已與金國達成和議,就不應該違背信義。正當宋高宗與秦檜彈冠相慶時,紹興十年五月,金國兵分四路,毀約南侵。南宋東京留守孟瘐降金,河南、陝西州縣地方官大多是原來金國委派的官員,紛紛投降。陝西也被金將撒離喝佔領,宋軍餘部在吳璘、楊政等人的帶領下,歷經苦戰,撤入蜀地。只有宋將劉錡在順昌城下以不滿兩萬的兵力大敗金軍,有力提升了南宋的抗金信心。

    宋高宗深知岳飛必會上奏北伐,於是提前命李若虛向岳飛下詔,要求岳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岳飛說服李若虛,李若虛激於大義,自願承擔“矯詔之罪”,岳飛方得以違旨北伐。岳家軍先是攻佔蔡州(今河南汝南),接著於閏六月中旬末,大敗金軍大將韓常,收復潁昌(今河南許昌),岳飛隨即將指揮中心移駐於郾城(今河南郾城)。數日後,岳家軍再次打敗金軍,佔領淮寧府城(今河南淮陽)。岳飛的另一支部隊在王貴的指揮下攻佔鄭州,又向東襲取中牟縣城(今河南中牟),距金國指揮中心開封僅百里之地。七月中旬,岳家軍又攻下洛陽,取得前所未有的戰果。金兀朮不甘心失敗,當得知岳飛已將大部分軍隊派往前線,指揮中心郾城兵力空虛,親率精選的一萬五千名騎兵,奔襲郾城,遭到岳家軍痛擊。郾城之戰失利後,完顏兀朮又集中三萬多人馬,於七月中旬進攻岳飛北伐的前哨陣地潁昌府城。岳家軍在此有三萬人的主力。宋軍在岳雲、王貴的率領下,衝入敵陣,經過奮力拼殺,擊潰金軍,岳家軍殺敵五千,俘敵二千、馬三千,取得大勝。

    岳飛此次違詔北伐,進軍之速、建功之大、殲敵之多,拓地之遠,大大超過了宋高宗和秦檜的預料。宋高宗和秦檜也是希望岳飛能阻擋金軍南侵,並不想真的收復失地,以期達到求和的目的。於是,在岳飛攻佔鄭州後,宋高宗即向岳飛發出“班師”詔書。岳飛接到詔書後,立即上疏,力陳“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盡喪”,還提出“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但在奏章發出二三天後,卻接連收到同一內容的班師詔書,達十二道之多。我覺得岳飛在短時間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班師詔書,主要原因是由於古時侯交通不便,又處於戰爭狀態,宋高宗才會多發。另一個原因是岳飛有抗詔北伐事例在前,多發詔書以強調岳飛不得再違詔進軍。寫到這裡,我們就講到了問題中的關鍵。如果岳飛此時造反,會有什麼結果?我們通過當時的形勢可以得知,岳飛必會落個兵敗名裂的結果。主要原因有五,第一,岳家軍內部必會發生分裂,並非所有將士都願跟隨岳飛造反。第二,岳飛必將同時面對金軍與南宋軍隊兩面夾擊的困境。第三,岳家軍僅有五萬左右兵力,無法擊敗數倍於己的敵人。第四,岳家軍遠離後方,補給困難。第五,岳家軍此次北伐傷亡很大,軍隊沒有得到補充和休整。

    綜上所述,如果岳飛造反,不僅不會成功,反而會落個兵敗身亡的下場。當然,我很不喜歡這種假設性的問題。

  • 14 # 小小壞蛋24851090

    在封建王朝,老百姓效忠的是君主,其它人功勞在大也是人,只有君主是神,是天子!

    沒有財權,宋朝存在了幾百年,經常打仗,可是經濟確沒有崩潰,說明宋朝的經濟很不錯,看看蘇聯,沒有多少經濟實力,養那麼多軍隊,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最後不是解體了嗎?一個國家的經濟不錯,老百姓的生活也不錯,宋朝和金國打仗,老百姓支援,因為敵人非我族類!如果打朝廷,老百姓還能支援嗎?

    沒有人事權,地方的郡守是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官,任命權在朝廷!

    沒有組織,沒有組織,就無法有效的調動各方的資源,沒有資源打個毛線?

    沒有造反的理由,宋朝可是古代文化的巔峰,也是經濟的巔峰,老百姓生活富足,雖然強敵環飼,可是朝廷對待國內的老百姓還是不錯的,朝廷沒有失去人心,人心依然歸屬朝廷!

    軍人的構成,宋朝那時候好像相當於公務員,都是掙工資的,誰會為了這點小錢對抗朝廷,何況還不一定能成功!

    所以,不造反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造反才會是愚蠢者的選擇!

  • 15 # 真鈔換貞操

    無論是宋朝還是現代,岳飛都不會有好下場,十二道金牌發出後岳飛才回來,說明之前的十一道金牌,岳飛都是在抗命,岳飛身為軍人,卻抗命十一次,哪怕放在今天,會是什麼後果?還有,岳飛保宋抗金沒問題,但是岳飛動不動就對眾人說:“踏平大遼,迎回二聖”!踏平大遼也沒問題,但“迎回二聖”就註定岳飛活不成,趙構好不容易登上皇位,你岳飛如果迎回二聖,趙構就會被迫退位,趙構怎麼可能會讓你迎回二聖,所以不殺你殺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工作十幾小時,總是精神不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