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孝順在個人

    談談老人的生活,我深有體會,因為我爸故去五年了,我老媽總是很孤獨,兒女陪著她,後來又找保姆,但是,老人總在兒女面前說,我託累兒女早點死了吧。

    我當女兒每當聽到老人這樣的言語,心裡是很難過的,我媽是個很難伺候的老人,我們做事總是挑三撿四,左右不行,很矯情,無奈我子妹都依著她,慣著她,但是,常此以往,給老媽養成我行我素的習慣,做女兒真為老人愁人心裡壓力很大,怎麼辦?只能繼續依著她,因為老媽今年已經85歲了,所以在老媽有生之年,好好孝順老人,讓她有個快樂的生活,讓她愉快的生活。

    現在兒女對於老人的照顧,是很現實的,也是普遍性,因為當今社會是老齡化的社會,我們面對現實,面對父母要有孝心,有愛心,有責任之心。

  • 2 # 一本正經de胡說13道

    一般在子女面前說這種話的老人,年紀大多五十左右,真到六十以後就沒什麼勇氣這麼說了……

    一句話:沒病沒災,身體力行,不是幼稚就是瞎嘚瑟……

  • 3 # 小半碗a

    老人就像小孩一樣,為了讓你關注她,經常會難聽的話懟你。我們也有這樣的經歷,老太太住院,醫院臨時通知做檢查,因為堵車子女來遲了一點,她的話就難聽了,你們再來晚一步我就得爬過去,(其實有護工來推她過去)平時在家子女輪流去照顧她,偶爾有事沒去就打電話問問情況,您今天怎麼樣啊?她回答,還沒死呢。噎得你不知這話該怎麼往下接了...

    唉~人老了就這樣,做子女的就把她當孩子看待,只要她樂意由著她吧。

  • 4 # 淡然945

    老人總在兒女面前說老了就餓死,不想拖累兒女,我想他們這麼說的心態就是怕最後被兒女嫌棄,讓自己活的沒有尊嚴。

    我獨自一人全職在家伺候84歲的老母親已經4年多了,透過一個個24小時、一個個365天的相處,我深深的體會到老人慢慢喪失勞動能力、乃至自理能力時,他們自身的矛盾。

    老人們年輕時,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是物質生活條件極度匱乏的,吃、穿、用等等大都需要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去做,所以也造就了這代老人超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作為他們的兒女,也已經習慣了父母凡事不依賴自己、他們的事情由他們自己管理的作法。

    但當他們步入老年後,很多他們過去能做的事情做不了啦,如果讓他們就乎,乃至放棄心裡想的事,他們總是心有不甘,所以表現來的就是對兒女總是不滿、總是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以讓子女去做來滿足他們。

    這時就會出現矛盾。因為世上每個人做事的風格和處事理念都是不相同的,父母與兒女也不會例外。作為兒女大都會唯命是從地滿足老人的要求,但如果經常性地向兒女提出要求,特別是有些在兒女看來是不合理、甚是是無理的,再加上這時的兒女,自己的小家庭也大都負擔很重,更有些兒女自己身體也不好,就會出現頂撞老人的現象。

    當這種情況出現時,老人就會為自己今後身體越來越差的狀況擔憂,擔心自己會拖累兒女、害怕自己會被兒女數落、唯恐兒女不能善待自己。所以就會常常對兒女說最後自己餓死的話。

    我的分析大家認同嗎?

  • 5 # 一條老狗之幫主

    失望。我兒子8歲,爺爺奶奶天天慣著。有時候太過分了就讓我管,等我剛要管,他爺爺奶奶就出來說情,兒子唯一能堅持下來的就是看電視和玩手機,對我們除了頂撞就是不禮貌,他爺爺奶奶已經把他慣廢了。所以我就說,等你結婚的時候,我會把所有錢都給你。不過請以後不要再找我,死了都不用你管。

  • 6 # 穿山過川的溪流之歌

    1、試探子女,想知道子女的態度。

    我覺得老人的真實想法是“不要把我當成累贅,要關愛我。”

    我的鄰居張大媽中了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問題不大了。從此後,“我如果癱了,跳跳我就死。(意思是我立馬自殺。)”成了她的口頭語。

    時間長了,兒女都聽煩了,順口堵她,“你現在就去吧,到那個時候,你那動的了。”結果張大媽氣的絕食了。後來親戚朋友勸才罷休。不過兒女也弄明白了,張大媽是在試探孩子們的態度。兒女和她認認真真的溝通了一次,現在萬事大吉了。

    2、關愛老人,人人有責。

    李玫瑾講過,一個家庭,有一個長壽老人,說明這家人一是基因好,二是家庭成員和善,人品好。

    我說是家人對老人關愛的好。首先衣食住行到位,吃喝拉撒管睡,所以老人長壽。

    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像文天祥說的,“身世浮沉雨打萍”,你這棵浮萍誰來牽掛你,誰來做你立足世上的那根繩。你的父母,所以我們要有感恩的心。

    生我的人,我報恩。我生的人,我感恩。就是這一些人讓我們成了一個座標點,讓我們有了牽掛,他們是我們活在世上的意義和愛戀。

    關愛老人吧,他們讓你生的有希望,活的有意義。

  • 7 # 仁愛608

    有很多老人都這樣說:到老了情願餓死也不拖累子女!

    有些老人說的是氣話,家庭不和睦,子女不爭氣整天吵吵鬧鬧,有時候自己累了自然就會說,你們趕好自己,到時候走不動了餓死都不會拖累你們!

    再個有的老人說的是實話,因為見多了癱瘓在床、不能自理自己辛苦子女更辛苦,不如餓死好過拖累子女!

    不拖累子女是假,求好死是真,!

  • 8 # 兜芊

    我告訴大家。老先生的這種想法是目前老人念想的一種趨勢。。我是其中的一個。所以認為這老人的想法是真實的。從表面看似比較殘酷。但當你真的老得不能動。疾病纏身。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釆取自己只能把控的方式來結束生命。(因其他方式自己無能為力試施)那是完全可行的。上次我看到一對90多歲的老教授。最後一個離開就是用這種辦法解決的。講實話。我就是看了這報道後。就萌生了這種想法。不是兒女不孝訓。而是一輩子自強的我。想留住最後的尊嚴吧了。友友們!我的想法不會影響大家的情緒吧?如有請見諒!

  • 9 # 對付鬧吧123

    有的老人對生死看的很淡,說這話是真心的,這類老人一般活的都很瀟灑,人生已經沒有遺憾,死就死了,無所謂。越是活的不好的人越怕死,特別是那些疾病纏身不能自理的人更怕死,越是活的好的人越不怕死。

  • 10 # 傲雪凌霜177518105

    這樣的老人,看到過身邊生病老人的痛苦生活,經歷過照顧不能自理老人的辛苦和無奈。

    出於老了不想拖累兒女、不想病了遭罪的想法,才說出這種話的。

    這可能是當時的真實想法。

    我的母親就說過這樣的話:我要是有重病不能自理了,我才不拖累你們,自己吃點藥死了。我們知道,她很愛我們,一輩子要強,各方面都很出色,尤其是把我們當成了生活的全部。

    後來,她患上了老年痴呆,最後生活不能自理,我們照顧了十多年,九十歲去世的。在這過程中,有過不耐煩,也有過身心俱疲的時候,但一想到母親對我們曾經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心裡對母親的愛和感激支撐著我們,盡心盡義地照顧著她。

    所以,父母就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照顧我們小(現在不僅是小,而是為我們付出了大半輩子,結婚生子,照看孫輩),我們養他們老,這是天經地義的。

  • 11 # 軫念信箱

    有的老年人辛苦把兒女養大,在有病不能自理的時候卻說自己是兒女的累贅,這種想法對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來說在自己有所能及的時候都不願意拖累自己的兒女。他們認為自己的兒女也有自己的家庭,能不麻煩就不麻煩子女。

    我們有時會看見大街上有許多老人穿著得比較乾淨卻在撿紙殼,撿塑膠瓶。不由得會說句:“他們的兒女呢?怎麼會讓老人出來撿這些?”很多人覺得老人或許沒有兒女,或許兒女條件差自顧不暇,或許兒女不孝順。也許這些情況也有之,不過也有部分老人兒女條件並不差,只是他們不願意問兒女伸手要錢,兒女給他們的錢他們也存起來捨不得花,給兒女存著。

    我們小區就有個老人,穿著很乾淨,看得出他也是很愛乾淨的,人雖然老了,卻穿得很乾淨,頭髮也理得很整齊,經常會看見他在小區撿紙殼,撿瓶子,不過雖然如此他卻看著並不髒,有時坐電梯會遇見他,看得出他的素質也挺好的。有時我就在想,我們小區也是商品房,他家又住我們家樓上,他的條件和他兒女的條件也不會很差吧。而且看他的長相,穿著也不邋遢,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應該也不差的。估計他也是人老了在家閒得無聊給自己找點事做,要不就是不想因為自己老了拖累兒女。遇見這種情況,其實很多子女也無奈,他們並不是不孝順父母,可是給父母錢,父母存著捨不得用,自己又喜歡靠自己的能力去找錢。

    當自己生病動不了了,又覺得醫療費用高,不忍心花兒女的錢,認為自己拖累了自己的兒女。去年,我老婆婆住院了,一個勁的說拖累我們了,開始以為要動手術需要花費許多錢,老公公就跟我說:“如果動手術的話,他一個人負擔不起。”我就跟他說:“放心吧,如果費用太高,我們作為子女的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

    我老公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三家平攤每家也花費不了多少錢。剛好透過這件事,我就跟他弟弟和妹妹商量:“爸媽現在都老了,以後生病住院在所難免,不管以後爸媽誰住院,我們都不能不管,不能讓他們在家裡等著不治療,以後爸媽生病住院的費用三家平攤就可以了。”我老公的弟弟,妹妹對我的建議都沒有意見。

    為了讓婆婆安心治療,不要擔心自己生病住院的費用,我就把這些話跟婆婆說了一遍。因為從進醫院那天她就一直唸叨著住院費用拖累我們的事。可是,後來由於沒有動手術,住院也才花了1萬多,婆婆覺得不算太多,他們能夠承擔就說讓我們三家都不要出這個錢了。

    老人的心我們也懂,他們是不想拖累我們。不過我老公弟弟、妹妹都比較孝順,父母生病都是搶著付錢,不會左等等右等等,就怕自己先出錢會吃虧。

    不過我提出的建議也挺好的,父母養育我們,他們老了生病的時候最在意的不是怎麼治好病,而是在意會花多少錢,如果三個子女都平攤,相對來說輕鬆很多,每個人都公平的出一份錢,說清楚了,也不會出現左等等右等等就怕自己出太多了划不來的情況。老人生病需要儘快的得到醫治不能拖,這樣老人也不會憂心生病住院的費用了,也不會覺得虧待了那個子女。

    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拉扯大也不容易,不管他們怎麼說,怎麼想,怎麼做。當他們老了動不了了,我們作為子女的都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放心安心,他們在我們小的時候不曾拋棄我們,當他們老了動不了了,我們也一樣不會拋棄他們,不會嫌棄他們。他們也不是我們的包袱。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當我們忙得顧不上吃飯,忘記生日,天冷忘記添衣的時候,總會有人提醒我們,這個人就是我們的父母。希望大家都孝順自己的父母,別等父母不在了,才來後悔。父母其實想要得並不多,給他們買一件衣服他們就會念叨好幾年,陪他們一起吃頓飯他們就會開心很久。希望忙碌中的你我他,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自己的父母聊聊天。

  • 12 # 使用者曦睿

    老年人要想到生活不能自理那一天?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不贍養違法。作為老年人特別是低齡老年人,要明白人總有生活不能自理那一天,不能只圖眼前瀟灑,把自己的財產和積蓄用光分光,一定要預留生活不能自理時費用。記住,手中沒有一把米逗雞雞都不來?

  • 13 # zc榮

    依我看,這是最樸實的內心話!總體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種內心體驗,估計多數人都會有,太樸實了!

    具體說,就是一種情緒,焦慮心理!我想,處在各種狀態下的人們都會有的吧!

    確實吧!人人都會老,所以,尊重老人,安慰老人,關愛老人,體貼老人,照顧老人,必須從現在開始!否則,焦慮會加重的!

  • 14 # 使用者NeutraI琴姐

    老人時不時在兒女面前說,老了,就餓死,不拖累兒女,用死來告訴兒女自己不能自食其力時的境況,得到兒女的保護。其實老人越老越怕死,越老越怕沒人管,時常說,到老餓死,主要是想得到兒女的重視和保護,人老了,也像小孩一樣。

  • 15 # 永遠的向日葵

    以後千萬別說類似的話,不定是哪句說錯了就應驗了!我清楚的記得我爺爺,當年的爺爺叱詫風雲是個響噹噹的人物,走到哪裡都掌聲一片,前呼後應,最風光的時候說了句,你們知道將來我怎麼死嗎?凍餓而死!這句話我一直都記得,大前年爺爺輪波到大叔家的時候,夜裡哭嚎在門外叫著叔的名字,鄰居們都聽的慎人,早上爺爺倒在門外,身上都涼了,胸前還有塊幹餑餑。不知道是否有天意,不知道是否說話應驗了總之爺爺就真的是在冬天凍餓而死了,我此時還是淚流滿面。從此我再也沒理過那個叫叔叔的人,這是個深深地痛處。希望大家不要說太過的話。

  • 16 # 洪日昇

    現在老人都知道身體健康最重要,可惜年輕吋候拼命幹活賺錢,老了得了一身病又怕連累子女。其實老人們想法很簡單,能行走能自理生活,要到另一個世界時就像睡覺一樣走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永別了,不再見!!

  • 17 # 使用者939908O7178德州

    我認為,草活一秋,人活一世,有生有死,這是人人皆的自然規律!活著的時候儘量不給兒女添麻煩,離世後,不給兒女添亂!做到和兒女們和諧相處,彰顯正能量,做家庭和睦相處的帶頭人!

  • 18 # 戲說沒有戲

    恐懼死亡,

    擔心被拋棄,

    又糾結遭子女嫌棄,

    一句話:活在自卑和恐懼裡。

    子女,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吧

  • 19 # 騎著加菲逛長城

    其實老人的心理都差不多,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撫養成人,上學成家,老了,都想知道在自己子女心中有無地位。總是說一些死呀活呀的話,來引起兒女的注意和關心,其實並不是如老人嘴上所說的死也不用兒女操心。沒有不怕死的人,尤其是老人。老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就像我們小時候和父母賭氣不吃飯來引起父母的心疼性質是一樣的。我們要多關心孝順父母,多開導他們,讓他們明白,生命是最寶貴的,並且只有一次,要好好活著,享受兒女們帶來的天倫之樂。

  • 20 # 鄉村大娘

    也許是老人心痛孩子們,怕連累孩子們。如果老人總這樣說,就是糊塗了自己說過去又忘了。也有的是看兒女什麼態度吧!看兒女是不是心疼他們,如果兒女對這種話,有表示說“我們不嫌棄,你養我們小,不管你什麼樣我們也會不嫌棄的!”那老年人就放心了。如果兒女表示說這種話反感,也許老人真的是心灰意冷了。

    有的老年人,上了年歲就特別怕死了,總這樣說就是矛盾心裡。即特別留戀世間,又怕兒女會嫌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掙到錢的人都有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