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呆蒙看世界

    現在對曾國藩的看法,主要有兩派,捧和踩。踩派對曾國藩所不齒的主要原因是屠城殺戮,虐殺平民這些。捧派則認為曾國藩嚴於律己,勤儉持家,治軍統兵,立功、立德、立言,是傳統儒家知識分子。

    對於曾國藩的生平,需要有區分的看待。

    殺戮屠城是一方面,家書裡修身立德,謹言慎行,教育子弟,齊家治國又是另一方面。需要有選擇的甄選。可能在當時的歷史戰爭環境中來說,誰都可能殺紅了眼。戰爭殘酷,你死我活,戰火紅遍天的歲月裡,多少個日夜的心慌、焦慮、恐懼,在攻克城池的那一剎那化為釋放,心中積攢的全部怒火,在頃剎間宣洩為對這些已成為自己手下敗將的對手的恨,殺戮不可避免。但是....讓我們暫且把這些黑暗拋開。

    來看看更為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如何把他家書裡光輝的言語、嚴於律己的修身、美好的道德、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恆的習慣好好的學習下來,融入到自己的身心,發揮在生活工作中。我覺得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 2 # 致閱歷史

    在晚清的動盪變局之下,曾國藩夾身於地方與中央、清政府與西方強國、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工業文明的博弈與纏鬥。作為躋身權力高峰的少數人之一,他接觸了一個國家在方向上敞開的可能性,又身處具體政治鬥爭的困局之中,試圖在傳統儒家意識形態的底線之內調和多種現實因素。對於這樣一個精神構造的人物而言,他的每一個選擇都像是“沒有選擇的選擇”,或是“怎麼做都錯”的實踐。

    無疑,曾國藩是一個富有魅力的人。他的為人、做事及政治、軍事戰略是豐富的,而他對待中西文化、國際格局的評判亦極具代表性。從晚清到民國,曾國藩的形象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在清政府的眼中,他是可靠又要提防的助手;在門生幕僚看來,他是人生的精神楷模;南京百姓視他為可惡的“曾剃頭”;保守派推崇他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革命黨人斥責他為漢奸;在意識形態的鬥爭中,曾國藩的形象又淪為了政治武器……

  • 3 # 無袖兒

    說起晚清的名臣,恐怕曾國藩也算得上是一位了,不過這位老臣卻遭受了後世之人的對半評價,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了,對其讚譽有加者不乏眾多,但是對其痛加批判的也不在少數,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後人對他的評價如此的分明呢?

    曾國藩少時家中還算是富裕,雖然他的祖父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其走南闖北,閱歷很是豐富,所以這也給少年的曾國藩很大的思想啟蒙,還有就是他的父親是一個私塾裡的秀才,當時中了秀才也是了不起了,所以很有才學,所以他在幼時就得到了很好的家教文化的薰陶,這也是為了他之後的仕途還有以後的處事奠定了基礎。

    曾國藩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村落裡出來的秀才,最終還是登上了晚清朝廷的政治舞臺,這是非常輝煌的人生。但是誰能想到,少時的他,只不過是一個“蠢笨”的孩子。

    他自幼讀書就是用的笨方法,基本上是如果不讀懂前一句話,他是絕對不會讀下面的詩句,一篇簡短的文章可能要這樣被他讀上幾十遍,才可以自己真正的理解,不,應該說是勉強的背下來,甚至還出現了一個很好笑的趣事,就是有個小偷想要到他家來偷點東西,但是發現大晚上的,曾國藩遲遲不睡覺,所以小偷就沒有辦法下去翻箱倒櫃偷東西,所以就只能躲在房梁之上,想等待他上床睡覺,但是等了實在是忍不住了,他還是在讀那一篇文章。

    以至於,小偷都不得不幫他背了幾句。這樣的曾國藩也真的是十足的呆萌,要是有這樣的個性在現代社會的話,估計也會有不少姑娘喜歡吧,就是很木訥呆板,也是很可愛的人設啦!

    當他當上了翰林之後,更是把這種呆板生活的方式帶到了工作裡了,就比如說,他為了見到軍機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可是天天寫詩文送給軍機大臣,一連被拒絕了十三次,但是他還不死心,還一直送,最終穆彰阿被他的這種持之以恆給感動了;其實說這樣的做事態度是呆板,其實更不如說是“尚拙”的哲學,即為不投機取巧,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做事。

    這樣“尚拙”的哲學更是在他打仗裡發揮的淋漓盡致,他打仗從未使用過什麼錦囊妙計,就是一味的採取“結硬塞,打呆仗”,每天就是不斷地築起城牆,挖通溝壑,大量的籌備火炮,堅決不會主動帶軍進攻,這樣的態度反倒不像來打仗的,閒庭散步一般,把太平軍搞得是人心惶惶,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士氣也被磨得沒有了,於是他再開始一舉攻下城池,最終僅憑四場勝仗就掃平了太平天國的禍患。

    曾國藩深深的明白“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他從不走捷徑,紮實徹底,堅定不移的走自己所信奉的真理,最終超過同時代的所有那些比他”聰明的人“。

    這是後世讚歎他的做人克己尚拙,主要還是他之前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實在是情非得已殺害了不少的人,所以就有人斥責他殺人太多,還有就是1870年的“天津教案“事件,所以就有是非不分的人說他是賣國賊,但是他卻沒有為自己申辯過隻言片語。

    其實我覺得人性的複雜程度不應該僅僅是用一段話就囊括那個人的一生,就用好人壞人的標籤來看待那個人的所作所為,不能以一件事就論是非對錯,更不可因為他殺的人的多少就一定認為是壞人,是不折不扣的狂魔,這是非常的低階和幼稚的。

    所以,儘管曾國藩是殺了太平天國的不少人,但是也不可以否認他維護了清朝的統治,他本身就是作為清朝的官員,所以站在他的立場上,他並沒有粗偶,我們不應該站在一個道德的層面去斥責他,那樣無疑是不公正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他的“尚拙“哲學,知道了歷史的走向,所以才可以更好的做自己,不是嗎?

  • 4 # 潦草人生不負韶華

    對於任何人的評價都可以譭譽參半

    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2.每個人所處的角度不一樣,代表的利益不一樣

    3.曾國藩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更是大不相同,導致價值觀也有很大的差異,夏蟲語冰、不可同日而語

    客觀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必須做到實事求是,用辯證的思維分析必然是有功有過的

  • 5 # 歷史的謎團

    正常的大人物都是譽於天下,謗於天下的。

    曾國藩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被清朝人評價“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毛主席曾說“餘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以一種角度來說,剿平太平天國是大功一件,還天下以太平,使生民歸於寧靜,是國之功臣。但以另外一種視角,太平天國就是正當的,曾國藩就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是地主反動階級的代表人物。

    還有,“天津教案”,平心而論,曾國藩辦的是沒問題的。在實力不如人,自己這邊並不是太佔理的情況下,不割地,不賠款,是可以的,換作是其他人,可能真的要割地賠款了。但他後面就被人們抨擊,說讓喪權辱國,軟弱無能,還說他“早死三年是完人”。

    曾國藩的道德文章、經世濟民的才略,無論在當時,還是在整個歷史長河中,都是一流的。在中國歷史上能達到三不朽的,除了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王陽明,也就曾國藩了。之所以會譭譽參半,就看你站在哪個立場上看了。

  • 6 # 林一Gerry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 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 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 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 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 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 豪門地主家庭。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 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 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滿腹經綸,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 位先輩的愛撫,他們望子成龍心切,便早早地對曾國藩進行封建倫理教育了。曾 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 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 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臺階。曾國藩剛28 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後,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併成為軍機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 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 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

    從文才上 看,曾國藩的仕途暢通是與他好學有關,他學習孜孜不倦,苦讀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參加朝考進入庶常館學習後,“日以讀書為業”。勤於求救,不恥下問,博 覽歷史,重視理學,還讀了大量的詩詞古文,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官吏中如此 勤奮好學者實不多見。 由於他博覽群書,涉獵文獻,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獨特觀 點:如要統治者“內聖外王”,要自如地運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 學,認為程朱理學正統於孔孟之道,後君臣應以習之。尤其他曾主張或奏明皇上, 提出治理天下之辦法,涉及吏治與廉潔,選材與用材,物質與財用,兵力與兵法 等。 他應詔陳述政治主張說:“今日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 而激揚之,則賴皇上之妙用,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 廢。臣觀今日京官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 曰顢頇。習俗相沿,但求苟安,無過不肯振作起來,將一遇困難,國家必有乏才 之患。

    ”要想使官員振作起來,又須皇上以身作則。他從理論乃至實踐上都極力 標榜封建倫理道德,來維護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從武將上說,他本不具備先決 條件,然而正是由於他的步步青雲,得到了皇上與同僚們的青睞,他感皇恩,謝 皇意,甘為保主子盡心盡力,表現在為建湘軍嘔心嚦血,精心操勞練出了一支戰 鬥力賽過綠營的正規軍,為鎮壓太平天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清王朝西拼東殺, 征戰畢生,直至卒死在兩江總督的寶座上。(二) 曾國藩之思想學術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 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 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恨次骨”。 他認為,“吏 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 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 懲。 至於關係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 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 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

    受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 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 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治學論道之經》 曾國藩是清末著名換理學大師,學術造詣極深。 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 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字或陽剛 之美,“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陰柔之美,“著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寫作, 需在氣勢上下功夫,“氣能挾理以行,而後雖言理而不灰”。 要注意詳略得當, 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後,翦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 為文貴在自闢蹊徑,“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清韻不匱, 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術》 著名歷史學家鍾書河先生說過,曾國藩教子成功是一個事實。 無法抹殺,也無須 抹殺。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二、 盡孝悌,除驕逸。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四、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 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六、家事忌奢華,尚儉。七、治家八字:考、寶、 早、掃、書、疏、魚、豬。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 十、擇良師以求教。 《疆場競鬥之計》 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極豐,確有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 “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 主張軍政分理, 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治軍以嚴明軍 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 之氣”。選 擇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實識, 四曰營務整齊”。 曾國藩軍事思想中最豐富並值得今人借鑑的是其戰略戰術。如 “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 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後製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 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後翦枝葉”等等。 《處世交友之道》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 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議, 兼聽而不失聰。“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 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 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 “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 之道。 《修身養性之訣》 曾國藩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 身、日知所亡、月無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門。 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 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人則人悅,思誠則神欽”。曾國藩不信醫藥,不信 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機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人生有窮達,知命 而無憂。”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貧,三曰 節慾,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 “息”、“眠”、“食”四字 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褒貶不一 “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傑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價一樣,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 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即 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 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內咎神明,處咎清議”,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慮。 辛亥革命後,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萬年的漢奸,建 國後的史學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 精神偶像、漢奸、賣國賊、殺人不眨眼換劊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所以對於譭譽參半的曾文正公我們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7 # 三十五度聊歷史

    感謝提問,題主應該問的是曾國藩。曾國藩是近代歷史上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推崇他的人說他晚清第一重臣,儒家最後一個忠實信徒;貶低他的人說他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殺人無數。曾國藩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一 譽滿天下

    之所以譽滿天下,曾國藩主要的功績是鎮壓天平天國起義,幾乎以一己之力挽大清不倒;領導洋務運動,拉開了中國向西方大規模學習技術的序幕。其實現代人推崇曾國藩更看重的是曾國藩的自律自省,克己節慾,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儒家的要求,這種精神集中體現在《曾國藩家書》中,這也是現代人認可曾國藩最重要的地方。

    二 謗滿天下

    曾國藩被人詬病的地方主要有三點。首先是鎮壓天平天國起義中存在濫殺無辜、屠城等多種殘酷行為,集中體現在圍攻南京時期;其次是處理天津教案時偏袒外國人,引起天下共討,最後一點是曾國藩建立的湘軍模式直接引發了民國初期的軍閥混戰,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人不是神,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曾國藩譭譽參半,主要是每個人看待歷史的角度、分析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看到的事實就不一樣,得出的結論當然就會天壤之別了。

    我們現在學習曾國藩主要是學習他的那種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精神,《曾國藩家書》確實值得一讀,至於他的行事方法那就需要與時俱進了。這也是我學習歷史的一點思路。

  • 8 # 陽高快樂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講,對一個人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客觀的,所以對真實的、在社會中生活的人評價一定有讚美、批評。就是歷史上的那麼多偉大的人物,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就是老子孔子、文聖武聖。那麼,對曾國藩的評價譭譽參半就不足為奇了。

    一、曾國藩的功勞

    1、延長了清朝的壽命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頗具影響力的人物,他經歷了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而且可以說正是有了曾國藩等一大批人的救國之心,清王朝才能苟延殘喘,才能不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完畢。

    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上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成立的湘軍紀律嚴明,軍隊素質極高,以至於打仗的時候勢如破竹,前方戰線也是捷報頻頻,這和他優秀的用兵用人之法密切相關,士兵們大多受曾國藩影響,在樹立自信心上,強化軍隊實力上,戰術戰略上都是一個質的提高,這和曾國藩出色的帶兵能力有關。

    2、開展了洋務運動

    曾國藩對中國近代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和李鴻章率先提出洋務運動的思想,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軍事工廠,這成為我國自強的開端,也為日後抗擊外國侵略者提供了裝備的保障。

    曾國藩對中國近代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和李鴻章率先提出洋務運動的思想,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軍事工廠,這成為我國自強的開端,也為日後抗擊外國侵略者提供了裝備的保障。

    3、在軍隊開展了政治工作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他是中國近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先驅,他在教導士兵的時候,用禮來約束部下,儒家精神的薰陶,讓曾國藩手下的湘軍在作戰的時候擁有嚴明的紀律性,將士們個個如虎添翼,超常發揮。他創作的《愛民歌》更是成為毛主席治軍的依據,

    打敗了太平天國,避免了中國歷史倒退到神權政治的黑暗時代,他和湘軍為實現中國重新統一,恢復發展生產力做出了保障。

    4、留下了一批著作

    曾國藩在修身治國齊家上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完人,古人推崇的完成一番事業、成為世人學習的榜樣、給後代留下著作,這三點曾國藩全都做到了,他先是鎮壓太平天國,挽救了岌岌可微的清王朝,再是主張學習西方文化,得到一致認可,然後他的著作也被後人完然而有人認為湘軍對太平天國士兵的殘忍殺害,和對南京城慘無人道的屠殺,都是違揹人道主義精神的,試想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鬼怎麼有資格統領政治,掌握政權。

    曾國藩著作很多,堪稱古今之完人。著作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調》及《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

    5、用傳統文化教育後人

    曾國藩更是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他守孝道,對母親關愛有加,他是好家長,在教育孩子上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孩子們大多受曾國藩優秀的品質影響,後來成為有用的人才。

    二、曾國藩的過失

    1、偏袒外國侵略者

    在處理天津教會事件的時候,曾國藩明顯偏袒英法列強的舉動,被很多人視為賣國,這一事件的結束,也暗示曾國藩的政治生涯。

    2、鎮壓太平天國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起義前後長達十四年,勢力最盛的時候,幾乎控制大半個中國南部。可以說,太平天國是滿清入關以來遇到的最大敵人,也是政權存亡最為生死攸關的一次。

    雖然到最後,依靠曾國藩等人組織的湘軍,以及英法等國組織的洋槍隊,成功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清朝最後也是元氣大傷,開國以來防範漢人大臣的種種措施也因此走向破產曾國藩雖有一定的過失,但是他的歷史地位在近代中國無人可及,他對清王朝做出的貢獻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從來不缺乏爭議性,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年代,沒有親臨現場感受一個個偉大壯舉的誕生。我們唯有透過不斷考究,不斷了解事情真相,才能將歷史人物完完全全的還原出來。

  • 9 # 週一文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今雙峰縣),他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他中進士留京師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後因喪母回鄉丁憂,此時恰逢太平天國起義橫掃湖湘,他在家鄉創辦湘軍,為清廷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立下大功,被封為一等勇毅侯,且可世襲罔替,他成為清代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曾國藩後來又鎮壓北方捻軍以及西北迴民起義、西南苗民起義,為維護搖搖欲墜的清王朝封建統治立下汗馬功勞。

    梁啟超曾稱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曾國藩還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洋務運動作為近代化運動,其進步意義不可低估,它是中國由傳統走向近代的里程碑。曾國藩是有名的實學家,“明道救世”是他實學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這種務實態度是他籌辦洋務的思想基礎。曾國藩作為中國人也存在著憂患意識,兩次鴉片戰爭使曾國藩徹底認識到泱泱大國已經落後西方列強,於是喊出了興辦洋務運動的第一聲。這是他作為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理性的吶喊之聲。他不僅大聲疾呼倡導洋務,而且身體力行,把洋務從口頭上、紙上付諸實踐,1861年攻克安慶後,曾國藩率先開辦中國第一家近代軍事工廠安慶軍械所。以求達到"製造洋槍洋炮,廣儲軍實"。

    曾國藩飽受爭議,不僅因為他殘酷鎮壓農民起義(特別是在1861年9月攻破安慶城縱容士兵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更大的原因在於發生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

    此案大致情況是這樣的:起初在天津發生多起兒童失蹤綁架案,而那時6月初天氣炎熱,疫病流行,育嬰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兒患病而死,所以每天都有人到墳地看小孩的屍體期待發現線索,於是民間就慢慢開始傳言外國修女以育嬰堂為幌子,實則是綁架殺死孩童作為藥材之用的謠言。6月20日,一名被抓獲的匪徒武蘭珍口供中又牽涉到教民王三和望海樓天主堂,於是民情激憤,書院停課,反洋教情緒高漲。後來天津知縣劉傑查明嫌犯口供不實。按照現在的講法證據不足,教堂殺死孩童的罪名不能成立。

    然而事情又起波瀾,法國領事豐大業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地為法國傳教士闢謠,在街上碰到劉傑竟開槍射擊,打死劉傑僕從一人,於是民眾的憤怒情緒達到極點,先後殺死豐大業、秘書西門,後來又殺死修女10人,神父2人,法國領事館人員2人,法國僑民2人,俄國僑民2人,中國信徒30餘名,同時還焚燒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教堂以及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一件原本是刑事性質的案件逐漸演變成外交事件。事件發生後,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並出動軍艦向中國示威。

    清朝廷派出時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來處理此事,當時朝廷多數人也認為不能對這些國家退讓,不惜一戰。但曾國藩綜合考量不願和法國開戰,先和英國、美國、俄國達成賠償協議,然後和法國協商處理,結果處死本次事件中殺人主犯1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發配黑龍江,賠償外國人損失46萬兩,並由崇厚出使法國道歉。

    這種妥協方式朝廷人士和民眾均不滿意,指責、謾罵隨之而來,"賣國賊"的帽子扣在曾國藩頭上。這件事,曾國藩確實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處理,我認為第一首先要查清孩童失蹤的真實情況;第二發生後來的事情,最大的原因還是豐大業隨意開槍殺人,這些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妄為,曾國藩以妥協方式處理招致非議也在所難免,這也是他洗不去的汙點。

  • 10 # 三秦史話

    個人認為,曾國藩被譽為清朝的中興大臣,對於延續清朝的統治居功至偉。但在後世歷史學家評價,曾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一方面,他為等封建時代的完人,他隱忍、堅定、奮鬥,注重個人修養,目標始終如一,從一介書生開始辦團練,屢敗屢戰,把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農民,訓練成強大的湘軍,最終剿滅了太平天國內亂,建立了湖湘集團,穩固了東南半壁江山,被譽為曾文正公,個人主義事業與權力到巔峰。另一方面,做為一個漢人,他甘願充當瘸敗的滿清皇帝走狗,鎮壓農民起義,維護滿清統治,使得滿清政府又苟延殘喘60年,逆歷史潮流,為漢人所不齒。故後世對他評價譭譽參半。

  • 11 # 凝沙學史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被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雖然,曾國藩在當時被稱為“中興名臣”,但是,許多人對曾國藩的評價卻總是譭譽參半。

    為何曾國藩譭譽參半?不得不聊一下曾國藩的功過。

    剿滅太平天國立功,屠城被人詬病

    毛主席說過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而曾國藩最大成就在於剿滅太平天國。

    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晚清造成巨大沖擊,晚清的八旗軍,綠營軍在太平軍面前紛紛敗下陣。晚清無奈之下藉助地主力量創辦團練,曾國藩建立的湘軍就是一支出名的地主武裝。曾國藩依靠湘軍,力挽狂瀾,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成了晚清的大功臣。

    但是,曾國藩在湘軍攻破金陵時,縱容湘軍屠殺金陵無辜百姓,被世人詬病,並稱為“曾剃頭”。 譚嗣同在《譚嗣同全集》中提到,“(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因此,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有功於晚清和百姓,但是,屠城暴行卻被人憎恨不已!

    創辦洋務有功,對洋人認錯賠償,清謄掃地

    曾國藩有戰略眼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洋人技術,創辦洋務,創辦了中國最早的軍工企業安慶軍械所,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併成為洋務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但是,曾國藩對待涉及洋人的事務上,不夠硬氣,奴氣十足。在“天津教案”,當時朝廷中主戰官員佔多數,情勢緊張,而曾國藩不願與法國開戰,於是對英國、美國和俄國作出賠償,並希望最後能單獨與法國和解,最終,此事以晚清殺人割地賠償結束。

    曾國藩創辦洋務有利於晚清,但處理洋人事務不當,聲譽掃地。

    總而言之,曾國藩譭譽參半,主要原因是剿滅了太平天國,但又屠殺了無數的無辜百姓;創辦了洋務,但對洋人卻奴氣十足。

  • 12 # 孤獨的老屋

    曾國藩作為晚清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作為漢人能在滿人掌權的時代風生水起,遊刃有餘,確實有過人之處,李鴻章一生以老師相稱,左宗棠早期屢受提攜,毛澤東有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的論述,蔣介石更是手不離卷,推薦備至。 曾國藩一生著作頗豐,其《曾國藩家書》今日更受讀者崇拜,從為官,治學,齊家等方面論述,為後世樹立了標杆和典範。曾國藩為後世所詬病,則是其對太平天國的殘酷鎮壓,“曾剃頭 ” 的惡名,對大清和家庭,下屬,雖然盡到了為臣子,為人夫,為上級的責任,但那是對封建理教的愚忠,歷史進步的車輪不可逆轉, 人民的反抗自有原因,只是殘酷鎮壓,只能緩解大清的滅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內憂外患的矛盾,在這點,他的學生,李鴻章看的就透徹,“大清的裱糊匠” ,四面透風的茅草屋,修修補補,又怎能抵擋大風浪的侵襲。

  • 13 # 八步嶺

    “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曾國藩

    說到曾國藩,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只是從歷史書上簡單的瞭解他,在晚清年間做了很多事情,是在腐敗蕭條的晚清時期扭轉乾坤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的說他崇洋媚外,屠戮百姓,是歷史的罪人,也有的說他開辦洋務,剿滅太平天國,是歷史的功臣,所以譭譽參半這樣的說法也流傳了很久。

    後來,透過史學家和文學家等對他的研究發現,曾國藩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是值得後世學習的一位傑出人物。

    我個人也是覺得,曾國藩的功,遠遠大於他的過。

    一、組建湘軍,剿滅太平天國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起事,建立太平天國,意圖推翻清朝的統治。1852年,太平天國的運動勢如破竹攻佔了大半個中國,彼時搖搖欲墜的晚清政府已無力抗爭,在八旗軍和綠營軍節節敗退之後,清政府開始鼓勵團練,鼓勵各地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抵抗太平天國運動。

    此時,曾國藩的湘軍也就應運而生了。1854年,湘軍在征討之前,曾國藩發了一篇《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裡,他慷慨陳詞,氣勢逼人,將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痛斥到令人髮指,從而有力的佔據了道德制高點,激起越來越多的力量加入征討,這也為他日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

    “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1864年,持續了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終於在曾國藩的湘軍攻陷南京後,悽慘的落幕了。

    但是,在攻陷南京後,湘軍對南京城的百姓肆意屠戮,燒殺搶掠,平民死傷無數,這成為曾國藩一生中不可抹去的汙跡。

    然而總的來說,曾國藩作為一代軍事家,能夠成功的消滅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得不說他在扭轉歷史的功績上,還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既相容西方文化,又憚於西方勢力

    這個話題是曾國藩最為人詬病的地方,這裡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當時的政治背景。

    在中國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之後,晚清的中國已如垂垂老者,再也經不起任何打擊。在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之後,中國暫時和西方列強維持了短暫的平靜時期。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國政府一些頭腦清醒的人看到了西方國家的優勢,一向依靠農業文明發展的中國是無論如何也抵抗不了先進的西方工業文明的。我們的大刀長矛打不過西方的短槍長炮,我們還在依靠手工業製造,但西方已經轉動起了機器的時代。。。

    於是,像曾國藩等一些掌權者提出了興辦洋務運動的口號,他們希望透過洋務運動,能夠讓中國變得強大起來,能夠強大到足以對抗外強的侵略。

    1861年,曾國藩創立了“安慶軍械所”,這是晚清政府最早設立的兵工廠,主要製造子彈、火藥和槍炮。1862年這裡還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洋務運動興辦了三十多年,雖然最終並沒有幫助中國強大起來,但這場運動的興起,標誌著中國開始走進工業時代,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了推動作用。

    但天津教案的發生,為一心富國強民的曾國藩又增添了被世人唾罵的證據。

    1868年,天津數千名民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的名義虐殺兒童,而聚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法國領事館交涉時開槍擊斃天津知縣劉傑的僕人,激起民憤,法國領事等四十多人被殺,法國領事館及天主教堂和四所基督教堂被焚。這引起了英法美等國的強烈不滿,甚至觸動了軍艦。

    時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奉命辦理此案。曾國藩是非常害怕的,站在他當時的角度考慮,中國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刻,不宜與西方列強惹出是非,因為如果再次爆發戰爭,中國依然無法抵抗,後果更加不堪設想。於是他主張讓步。

    案子辦理的非常迅速,處死8人,流放25人,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發配黑龍江,賠償46萬兩白銀,並派使團至法國道歉。

    這樣的結果導致了朝廷和民眾的強烈不滿,紛紛罵他是“賣國賊”。

    是啊,任哪一個中國人都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痛恨西方列強的欺壓,也痛恨清政府的無能。可曾國藩,無疑是給了當時重壓下的中國,一個喘息的機會。

    三、深識遠略,故人不及,後世不忘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內安外攘,用權謀平衡朝綱,知人善用,培養出晚清多位名臣良將,修書子弟,傳承嚴謹治家,他的風度、品格和修養,縱觀古今,鮮有匹敵。

    《清史稿》:國藩為人威重,美鬚髯,目三角有稜。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竦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終身不厭,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師。其論學兼綜漢、宋,以謂先王治世之道,經緯萬端,一貫之以禮。惜秦蕙田五禮通考闕食貨,乃輯補鹽課、海運、錢法、河堤為六卷;又慨古禮殘闕無軍禮,軍禮要自有專篇,如戚敬元所紀者。論者謂國藩所訂營制、營規,其于軍禮庶幾近之。晚年頗以清靜化民,俸入悉以養士。老儒宿學,群歸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薦拔者,不可勝數。一見輒品目其材,悉當。時舉先世耕讀之訓,教誡其家。遇將卒僚吏若子弟然,故雖嚴憚之,而樂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畫天下事,久無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國藩又嘗取古今聖哲三十三人,畫像贊記,以為師資,其平生志學大端,具見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

    在剿滅太平天國後,多位朝中好友都或明或暗的支援他奪權,意圖改變中國頹廢衰敗的運勢,但都被曾國藩巧妙的拒絕了。他主張以德求官,以忠謀政,他深知晚清的“病因”所在,於是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像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名臣都得益於曾國藩的教誨,而曾國藩先後培養的人才僅督撫就有67人,三品以上125人,其他更難以計數。

    曾國藩建立湘軍,自成一套治軍體系。他認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制敵。”為此他用儒家學說來治兵,以此來鞏固軍心,培植一支完全服從自己的軍隊。這樣的治軍方略,影響了很多人。像毛澤東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便源自曾國藩的“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

    目前很多人都在讀《曾國藩家書》,這本書彙集了曾國藩寫給子弟的1500多封書信,生動的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他的後代為官甚少,但很多都是知名學者、作家或教授,由此不難看出曾氏文化的寶貴之處。

    他曾有一段很有名的言論:說家庭興旺的規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國藩教子經》把治家之道歸結為14個方面:典範、立志、勸學、擇業、婚姻、為人、處事、交友、修養、治家、孝敬、勤儉、家風、成才。

    至今,曾國藩已成為一種文化的代名詞,他不僅影響了一代代的政治家和文化學者,也逐漸被大眾所認知,他的一生和他的理念依然深深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去探索。這是文明的傳承,也是一段歷史的瑰寶。

  • 14 # 秦國王子

    曾國藩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村落裡出來的秀才,最終還是登上了晚清朝廷的政治舞臺,這是非常輝煌的人生。但是誰能想到,少時的他,只不過是一個“蠢笨”的孩子。

    他自幼讀書就是用的笨方法,基本上是如果不讀懂前一句話,他是絕對不會讀下面的詩句,一篇簡短的文章可能要這樣被他讀上幾十遍,才可以自己真正的理解,不,應該說是勉強的背下來,甚至還出現了一個很好笑的趣事,就是有個小偷想要到他家來偷點東西,但是發現大晚上的,曾國藩遲遲不睡覺,所以小偷就沒有辦法下去翻箱倒櫃偷東西,所以就只能躲在房梁之上,想等待他上床睡覺,但是等了實在是忍不住了,他還是在讀那一篇文章當他當上了翰林之後,更是把這種呆板生活的方式帶到了工作裡了,就比如說,他為了見到軍機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可是天天寫詩文送給軍機大臣,一連被拒絕了十三次,但是他還不死心,還一直送,最終穆彰阿被他的這種持之以恆給感動了;其實說這樣的做事態度是呆板,其實更不如說是“尚拙”的哲學,即為不投機取巧,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做事。

    這樣“尚拙”的哲學更是在他打仗裡發揮的淋漓盡致,他打仗從未使用過什麼錦囊妙計,就是一味的採取“結硬塞,打呆仗”,每天就是不斷地築起城牆,挖通溝壑,大量的籌備火炮,堅決不會主動帶軍進攻,這樣的態度反倒不像來打仗的,閒庭散步一般,把太平軍搞得是人心惶惶,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士氣也被磨得沒有了,於是他再開始一舉攻下城池,最終僅憑四場勝仗就掃平了太平天國的禍患。

    曾國藩深深的明白“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他從不走捷徑,紮實徹底,堅定不移的走自己所信奉的真理,最終超過同時代的所有那些比他”聰明的人“。

    這是後世讚歎他的做人克己尚拙,主要還是他之前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實在是情非得已殺害了不少的人,所以就有人斥責他殺人太多,還有就是1870年的“天津教案“事件,所以就有是非不分的人說他是賣國賊,但是他卻沒有為自己申辯過隻言片語。

    其實我覺得人性的複雜程度不應該僅僅是用一段話就囊括那個人的一生,就用好人壞人的標籤來看待那個人的所作所為,不能以一件事就論是非對錯,更不可因為他殺的人的多少就一定認為是壞人,是不折不扣的狂魔,這是非常的低階和幼稚的。

    所以,儘管曾國藩是殺了太平天國的不少人,但是也不可以否認他維護了清朝的統治,他本身就是作為清朝的官員,所以站在他的立場上,他並沒有粗偶,我們不應該站在一個道德的層面去斥責他,那樣無疑是不公正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他的“尚拙“哲學,知道了歷史的走向,所以才可以更好的做自己,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沒有學歷和技術的退伍軍人,幹什麼工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