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開77

    有機會去日本瞭解後再告訴你,瞭解之前不想抄書!

    源氏物語對我則意謂著那一段孤島盛世看盡繁華皆成傷的少年時光與心境!

  • 2 # 東京美淘

    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成書在長保三年至寬弘五年(1001年至1008年)間。

    “物語”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學體裁,較著名的有《竹取物語》、《落窪物語》、《平家物語》等。《竹取物語》中輝夜姬的故事在日本更是眾所皆知。

    《源氏物語》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物哀”即見物生情,可是喜怒哀樂。此後日本的小說中明顯帶有一種淡淡的悲傷。而“物哀”也成為日本一種全國性的民族意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

  • 3 # 靜一號普洱茶

    《源氏物語》是由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物語"是日本的文學體裁。作品的成書年代一般認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間。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包含四代天皇,歷70餘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人物以上層貴族為主,也有中下層貴族、宮女、侍女及平民百姓。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もののあわれ)”思想。

    在日本的原始社會中,神道教是日本主要信仰的宗教,由於對生殖的崇拜以及對大神天照的敬仰,日本女性在家庭中曾擁有較高地位。然而,隨著生產中對勞動力要求的提高,以及封建禮教的建立,男性的地位漸漸超過女性,成為一家之主。

    中日兩國妻妾制最大的差異在於社會背景完全不同,日本的婚姻制度也從訪婚經過妻方居住、獨立居住發展到夫方居住,從"訪妻"經過"取婿"發展到"娶婦",經歷了幾百年漫長的過渡期,而平安貴族的婚姻正是這一過渡期中的產物。 在《源氏物語》中,訪妻婚--即男子到女子家曉行夜宿的婚姻形態在貴族階級中最為流行。當時的訪妻婚已然脫離了最初男女雙方都可以不被婚姻束縛的形式,變為對於女性單方面要求專偶制、同時對男性亂性行為予以庇護的婚姻制度。男性成為訪妻婚的實際受益者,他們在婚後仍能到處尋花問柳,甚至以有"豔遇"為榮。 相應的,即使平安的女性很少放縱多情,但實際上她們也從未希望自己在一生中只有一段真愛。而且對於當時的女性貴族而言,妒忌是一個無始無終的難題。在戀人來訪前她們不得不忍受長時間的等待。 身處政治漩渦中的女性更是身不由己,就像各個文明古代社會的記載中所描繪的那樣,平安政治中婚姻也是政治手段之一。 平安時代的貴族家庭一旦生女,就會視如珍寶,細心教養,因為這些女子的唯一出路就是入宮或嫁與貴人,這樣她們的一生才有依靠,她們的家人的政治地位也可以得到穩固、提高,所以,凡女子必須學習琴棋書畫培養情趣,以及待人接物的種種,務求能夠盡善盡美,成為眾人夢寐以求的女子。 八世紀以來,藤原家族以與天皇結親的方式保持外戚的地位,壟斷攝政、關白職位。而源氏的現實原型之一--藤原道長任攝政時,更是讓三個女兒皆成為天皇皇后,權勢一時無二。貴族家長們亟欲效仿藤原氏,在考慮子女婚姻問題時,永遠把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

    天應元年(781),桓武天皇從平城京遷都至長岡宮,新京建設尚未完成,又於延歷十三年(794)遷至平安京(京都),拉開了平安時代的序幕。這一時代,日本逐步完成從古代律令制向莊園制的封建社會新體制的過渡,至10世紀平安中期,以藤原北家為代表的豪門貴族壟斷攝政、關白的職位,奪取天皇的權力,由皇室外戚左右國政,形成王朝貴族統治,史稱攝關政治(約995-1027)。 攝關政治即外戚專權輔政。天皇年幼時,輔政者稱為"攝政";天皇年長時,輔政者稱為"關白","攝關"即"攝政關白"的簡稱。 紫式部作為一名朝中女性,曾經服侍過皇后,由藤原道長聘為一條天皇中宮藤原彰子的侍讀女官,講解白居易的詩。而這名皇后就是藤原道長的女兒。《源氏物語》是她寫給天皇與中宮供消遣的讀物。

    對於平安時期的文學來講,京城始終是創造焦點。平安文學中充滿了貴族男女所作的詳盡而又內容豐富的描述,全面展現了上流階級的日常生活、價值觀和生活品位。而平安女性自身在文學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暗示了她們的社會地位。她們擁有充裕的時間閱讀和寫作,她們甚至因時間過於空閒而苦惱,因長年累月將時間消磨在昏暗的家務上而厭煩,她們彼此分享趣聞和偶爾的來訪者閒聊。如果來訪者是男性,她們只能坐在屏風後與客人交談,只把袖子顯露在外,而不能直接見客。在這個時代,貴族男女對美麗和優雅的行為舉止十分敏感。人們在滿足視覺效果上花費了不少的心思。而平安時代的男性對自身美的關注是女性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的。紫式部創作的源氏所展現的完美形象就是一個虛構的理想化的人物。理想化的平安貴族對人際關係和對美學一樣敏感:感情應如服裝一樣美麗。愛情在平安時期的日本文學中的地位是絕對的,任何其他的主題都無法比擬。在藤原氏掌控的聯姻政策的遊戲中,婚姻受家族的擺佈。但是對一位出身顯貴的朝臣而言,只娶一位妻子是十分少見的。

    日本古代的"真實(まこと)"的審美意識是在日本本土文化思想--原始神道樸素的現世觀中育成的。日本文獻《神祗訓》說"神道以誠(まこと)為本",這裡的"誠"便是"真實"。包含了"真言"、"真事"、"真心"等。《源氏物語》等平安朝女性文學便是從"真實"的審美角度進行創作的。主要表現在追求人性的真實,同時也表現美的體驗,即把握人性與美兩方面的真實性。然而,《源氏物語》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もののあわれ)"思想。

    もののあわれ,其中"もの"為"物、東西","の"為助詞,相當於"的、之","あわれ"為"哀",在日語中實際上是兩個感嘆詞("あ"和"われ")組合。物哀並不是悲哀之意,悲哀是一種情緒而已,物哀是人類與自然的通感,因為感物生情而生髮出或喜悅、或悲哀、或恐懼、或憤怒、或思戀、或憧憬的各種情感。 "物哀"並不是通指消極情緒,也不等同於頹廢意識,而是關於人對萬物所有的生命感發,而進一步了賦予了美學意義上的審美指向和道德引導。 從古代原初歌謠中的"阿波禮(あわれ)"來考察,這個歌節"阿波禮"是由"啊(あ)"和"喲(われ)"這兩個感嘆詞組合而成的,最初用以表現人受感動而發出的聲音,由於"あわれ"與日語漢字"哀"同音,也以"哀"字表示。 哀本身是一個美學範疇,具有非常深刻的精神性,在日本哀具有可憐、有趣以及悲哀等的含義,而不是漢語中悲哀的代表。 "哀"的釋義為"一切喜怒哀樂有感於心而發之聲"。包含哀悼與可憐的因素。"哀"作為人的真情的表露,與"真實"的美學精神是相同的,同時,它又沒於物件之中,進入完全觀照的狀態,主觀感情便加大,從情緒性推移到情趣性的感動。這樣一來,只用"哀"已經不能完整地表達這種感到、感情、情趣和美理念。在物件物之上新增"の"這個助詞,與"哀"聯結,預示"物哀"開始出現。可以說從"哀"到平安時代的"物哀"轉變,意味著"哀"由最初的感動意義發展到特殊的觀照意義和情趣意義。

    不論是在日本文論中還是諸多物語作品的實際展示中,"物哀"都是一種不包含道德判斷、宗教倫理等因素的純文學精神的核心,物哀所含有的悲哀感情,已經過藝術的錘鍊,昇華為一種獨特的美感,已不是那種對外界的自然壓抑毫無抵抗力而表現出的哀感,已成為一種純粹的美意識,一種規定日本藝術的主體性和自律性的美形態。 深受"物哀"影響的日本文學,文學性格纖細含蓄,多追求感情上的微妙體驗,熱衷於表現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於平淡樸素之中,藉由日語的曖昧表達,折射出對社會、人生的思考。世界各國文學中,男女戀愛是重要題材之一,然而在其他各國,由於地理位置、社會歷史等諸多原因,還有諸多被認為高於男女愛情之事,如法國十九世紀燦若群星的作品、中國古今的鴻篇鉅製,多以社會歷史為著眼點,場面宏大,跨時長遠,並且以體系嚴密的道德倫理、哲學觀念等為支撐,呈現出較為整齊的情感取向。相比之下,日本文學受"物哀"觀念的影響,"情"字呈現出壓倒一切的重要地位,葉渭渠認為,"物哀 "的思想結構是重層的,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 這種哀感深深浸透在日本古代文學的內容中,因此物語中多寫男女戀情,和歌多為戀歌。

    《源氏物語》全書貫穿了濃厚的無常感和宿命思想,用因果報應和罪意識來聯結源氏與桐壺、紫姬,燻君與姬君、浮舟等人物的關係而他們的厭世--有的企盼來世的幸福,有的遁世,有的出家--又是與他們的不論行為有著因果關係。 儘管如此,其落腳點卻不是為了宣揚佛教教義,而是為了展示內中潛藏的"哀",給予"物哀"以調和善惡的價值意義。

    為此,作者採取了大量篇幅表現人的價值和人性的真實。《源氏物語》所刻畫的女子形象基本是圍繞源氏父子所創作,如桐壺,蔡姬、夕顏等人。這些女子均是面容姣好,性情可人的女子,但是同樣命運都是非常悲慘的女子。 拿桐壺更衣、藤壺、紫姬三人來進行比較,不僅因為她們相貌相似,還可以說是順次替代對方登上舞臺,左右故事發展的重要人物。桐壺更衣可以說是條引線,引出漂亮的小皇子,即本書的主人公源氏,又由桐壺帝對她的思念而引出因長相酷似她而被招入宮中的藤壺女御,從而為她與源氏的不倫戀做了前提鋪墊。藤壺對光源氏的疏遠,光源氏對她的戀慕,引出了在偶遇她侄女紫姬之後發展出的故事。藤壺是一條暗線,她與源氏的暗中關係外化和延伸出紫姬和源氏這條几乎貫穿全書的明線。

    而作者給予紫姬種種優越表象的同時也向讀者展示了她淒涼暗淡的內心。不管她如何完美如何犧牲隱忍,但最終還是無法停住源氏濫情的腳步。她在嫉妒擔心受怕的同時還要故作鎮定堅強、寬容忍讓、逆來順受。終於在她生命的後期忍無可忍地向源氏提出抗議:"你倒是返老還童,比以前更加風流了!教我無依無靠,好痛苦啊!" "在親人看來,固然如你所說,我這微不足道之身,享受了過分的幸福。誰知我心中一向懷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呢?"如此肺腑之言道出了她人生的苦悶。不久之後她在極度壓抑中如花般凋落了。總之無論她們有何不同的境遇,但最後都殊途同歸。

    可以說,古代審美思想從"哀"到"物哀"的演進是經紫式部之手完成的。《源氏物語》是以"哀"、"物哀"作為基調,自始自終貫穿了比前代的"哀"更為廣泛、更為複雜和深刻的內容。而《源氏物語》"物哀"的感動,是在"知物哀"的基礎上產生的,它要表現的完全是一種對人生世相的喜怒哀樂,以及對女性的同情哀感,尤其是對於女性在戀愛中的不幸以及男女的不倫之戀,更加明顯地流露出這種"物哀"的感情,也就是說,紫式部在《源氏物語》運用各種藝術技巧,透過各種人物形象的塑造,對"物哀"作了最出色的表現,表現了人的真實感受,在人性與世界的調和中發現沒和創造美。

    此外,紫式部主張文學應當真實,反應種種人情世故,同時承認小說的"知世相"的作用。《源氏物語》中"詳細記錄著世間重要的事情";"由於所有物語寫的都是世上的情況和人的種種精神狀態,讀了它,自然能充分懂得世上的一切情況,瞭解人的行為和心理"。由於物語"詳細記錄著世間重要的事情"所以儘管她在書中一再表白"作者女輩之流,不敢侈談天下大事",而實際上還是涉及了"天下大事",只是多采用側面描寫和暗喻的手法,少有具體深入的描寫,但還是展現了源氏的榮辱和貴族的爭鬥密不可分的關係。 紫式部本人在日記中談及的源氏的史實,與道長以及伊周、賴通等人的性格、容姿、言行、境遇十分相似,起碼是將這些人物的史實作為重要的輔助素材來加以運用的。根據日本學者考證,源氏被流放須磨實際上就是以道隆之長子伊周的左遷作為素材的。概言之,《源氏物語》精細如實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世相 。無論是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還是故事內容和人物,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宮廷生活和貴族社會的實相。

    《源氏物語》開啟了日本文學的"物哀"時代,並影響了包括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宮崎駿在內的大批的日本作家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其以"真實"為基礎的"物哀"精神更是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並對日本文化造成了深厚的影響,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

  • 4 # 麥穗日記

    《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小說,也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堪比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源氏物語》創作於11世紀,作家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時期最傑出的女作家,該作品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開啟了日本的“物哀”時代。小說中反映了平安王朝時期的太平盛世中,埋藏著貴族享樂、矛盾尖銳、腐敗嚴重的政治情景,又夾雜著女性在日本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悲慘的人生命運、複雜的政治利益。所以,本文認為《源氏物語》的創世對日本來說,不僅反映了日本平安時期宮廷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面貌,也抨擊了統治階級內部嬌淫奢侈的醜態,更是對男尊女卑的不滿,又變相為女性悲慘命運吶喊,小說中重現平安時期的政治文化、貴族文化、女性文化是日本文學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

    後宮爭寵、大臣爭權,小說真實再現平安時期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

    《源氏物語》創作的背景是藤原道長執政下的平安王朝,在這一時期藤原執政的方式是“利用歷代的皇室外戚,實行攝關政治”,所謂攝關政治,大意是指君王年幼,由太政大臣代理執政,攝關政治是日本平安時期獨有的政治文化。然而,正是由於攝關的存在,導致貴族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更是展開了同族間的政治鬥爭,朝廷中形成了兩派力量,一派是皇室貴族設定了“上皇院政”,以對抗藤原的勢力,一派是地方貴族勢力,找不到接近皇權的渠道,便割據地方百姓,導致這一時期的政治十分混亂。而《源氏物語》中,透過描寫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經歷、愛情故事,展示了朝中的兩派勢力,一派是桐壺天皇和他的寵臣左大臣,主人公光源氏屬於此派;另一派是朱雀天皇、弘徽殿女御和她的父親右大臣,桐壺天皇在世時,左大臣處於優勢,而桐壺天皇去世後,右大臣獨攬朝政,兩派鬥爭十分激烈,導致光源氏被流放須磨。

    在小說的第一回《桐壺》中,描寫了光源氏的生母桐壺更衣因受天皇喜愛,被萬千妃子的嫉妒誣陷,導致年輕喪命,而天皇本想立他和桐壺的孩子光源氏為太子,卻有“考慮到光源氏沒有高貴的外戚做後援”朝規不能“廢長立幼”,便只好放棄這個想法。後來,天皇召一位相士為光源氏算卦,相士說:

    照這位公子的相貌看來,應該當一國之王,登至尊之位。然而若果如此,深恐國家發生變亂,己身遭逢憂患。若是當朝廷柱石,輔佐天下政治呢,則又與相貌不合。

    相士的意思是說,光源氏本來可以登基天皇,但會在皇位上遭到禍亂,若是輔佐朝政,又和他的相貌不符,兩難之下,天皇因怕右大臣懷疑他有廢太子的想法,便利用這次“相術之事”下定決心保護光源氏一生周全,天皇說:

    “我一定不讓他做個沒有外戚作後援的無品親王,免得他坎坷終身。我在位幾年,也是說不定的。我還不如讓他做個臣下,教他輔佐朝廷。為他將來打算,這也是得策的。

    《源氏物語》中天皇為了護佑光源氏一生平安順遂,不被朝政所煩擾,便忍痛將光源氏削為臣籍,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平安時期,王朝內部政治鬥爭的激烈。但是小說中的光源氏在長大後,勾引天皇的皇后藤壺妃子並誕下皇室,成功登基為下一任天皇,光源氏開啟攝政之路,真實再現了政治內部的混亂鬥爭。紫式部刻畫光源氏,體現了平安時期獨特的攝政文化。

    皇室貴族驕奢淫逸、追名逐利,小說抨擊貴族階級的醜惡本質

    日本的平安時期深受中國隋唐五代的影響,繪畫、音樂、飲食、遊玩、茶道、服裝、禪佛等文化十分繁榮,而貴族內部也出現了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的政治氛圍,在政治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平安時期的發展也出現了由盛轉衰的趨勢。而《源氏物語》中詳細的描寫了人物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行樂遊獵,規模盛大、極為奢侈。小說第十八回《松風》中,源氏內大臣在某日秋天一時興起,決定遊玩桂院,便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文中寫道:

    源氏內大臣決定今日遊玩桂院,命車駕轉赴其地。桂院的管理人倉皇置辦筵席,奔走騷擾,手忙腳亂......到了晚上月光皎潔之時,大開音樂之會,繁弦急管,熱鬧非常。絃樂只用琵琶與和琴,笛類則命長於此道之人吹奏。

    在這一回中,光源氏從早上決定去遊玩,安排人駕車、置辦宴席,導致下人們手忙腳亂的打理一番,這次遊玩一直到了晚上還未停歇,便叫來彈唱之人,開音樂會,現場熱鬧非凡,卻展示了貴族內部盡情取樂、花樣繁多、揮霍浪費的場景。再如光源氏在被貶至須磨時,遇到了明石家,明石的父親家道中落,只做了須磨本地的小官兒,他視財如命,壓迫底層百姓獲取利益,遇到光源氏之後,又開始仔細鑽營,欲將女兒明石姬獻給光源氏,光源氏聽聞此事便率先給明石姬寫信說“悵望長空迷遠近,漁人指點訪仙源”,而明石姬看到這封信並未回覆,他父親又不忍心耽擱,便代筆回覆,直到光源氏第二次寄信來,在父親的勸誘下,明石姬才下筆回覆道:

    試問君思我,情緣幾許深?聞名未見面,安得惱君心?

    小說中展示了明石姬和光源氏之間的甜蜜愛情,也描寫了明石姬在入住六條院後,看到光源氏眾多的妻妾,精神生活十分不愉快。明石道人為了提高家族的聲望,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換取地位和名譽,這種情況在平安時期屢見不鮮,這一主題也抨擊了貴族內部醜陋邪惡的嘴臉。

    《源氏物語》中對貴族們終日沉溺於富貴享樂、名利爭鬥,他們參加宮廷盛宴、遊玩歌賦、賞舞聽樂,日子過得十分的愜意,為了得到權力和地位,不惜犧牲子女的幸福換取家族的光耀,這種貴族生活,實在是令人唏噓。紫式部對這一現象進行極致描寫,實際上是在對它進行抨擊,抨擊他們在政治上的無為、昏庸、粗鄙。

    女性或被當做政治工具、或為男性發洩的工具,小說形象還原了這種社會狀況

    《源氏物語》中以貴族社會的男女愛情故事為線索,體現了在平安時代裡,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在小說中,除了女主人公紫姬、葵姬以外,其餘的女性姓名多是跟隨父親的姓氏,並沒有正式的名字,甚至是小說的作者紫式部的名字都是根據作者父親的官職式部合成的。《源氏物語》中描寫了眾多的婦女形象,這些婦女均與光源氏發生關係,在晚年被養在六條院。婦女們雖然身份不同,但是結局卻殊途同歸,十分悲慘,反觀這些女性的身世,就會發現女性在平安時期的男尊女卑風氣下,多對男性呈現百般順從,無所反抗。如第五回《紫兒》中,光源氏從小就聽聞藤壺(光源氏的繼母)的容貌酷似生母桐壺,便產生一種愛慕之情,長大後的光源氏更是發展了這種情愫,於是在藤壺生病居住在孃家時,與藤壺私會,並在離別之時寫道:

    相逢即別夢難繼,但願融身入夢中。

    光源氏在心中表達了對藤壺那種日夜思念之情,而藤壺看到光源氏如此深情,十分感動,便回覆道:

    縱使夢長終不醒,聲名狼藉使人憂。

    在藤壺看來,兩人名義上是母子關係,但做的事情卻超出了母子倫理法規,所謂“情不知從何起”,二人便將錯就錯,任由愛情發展下去,直到藤壺懷孕生下兒子冷泉,二人的感情才慢慢淡下去。光源氏因好色本性和戀母情節與繼母亂倫,體現了光源氏對情感的發洩,更是在冷泉帝即位以後,利用自己是冷泉帝“生父”的身份,在朝中形成獨大的權勢,這也體現了藤壺變相成為光源氏的政治工具。

    此外,小說中的女性受男尊女卑的離線地位雖低下,但女性並不是全無反抗,如在描寫光源氏與空蟬的愛情故事時,小說塑造出的空蟬形象是:

    空蟬是有夫之婦的中等貴族,而光源氏聽說她有幾分姿色,半夜三更闖入她的臥室,與空蟬發生關係,空蟬只能逆來順受;在空蟬的丈夫死後,光源氏仍未忘記對空蟬百般示好,時常寫信給空蟬,空蟬雖無法反抗,但卻選擇了出家為尼。

    縱觀空蟬與光源氏的愛情過程,可以看出空蟬作為平安時期的婦女之一,她在光源氏半夜入室時,無法反抗,只能任由光源氏胡為,足以見得婦女的軟弱,但空蟬選擇出家,實際上是顯示了當時女性的反抗意識,更體現了女性命運的悲慘。

    《源氏物語》中批評和揭露了封建社會中,女性雖有才華,卻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男尊女卑的觀念下,淪為政治的犧牲品、生兒育女的工具手段,但這些女性卻流露出一定的反抗意識,體現了紫式部對女性命運的深切同情。

    結語

    《源氏物語》用近百萬字的文字,描述了日本平安時期70餘年的社會變遷,涵蓋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盛況。小說以男主人公光源氏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彰顯了日本獨特的政治文化、貴族文化和女性文化,充分展示了平安時期的文化面貌,對日本的發展變化產生深刻的影響。小說以文學筆法再現歷史盛況,蘊含了對平安時期在攝政方式的影響下,政治內部鬥爭十分殘酷,以此來啟迪日本政治統治制度變革;平安時期,相當於中國唐朝的發展盛世,當時的統治者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下,開始縱情享受,奢侈度日,不事朝政,導致國家政治逐步走向衰落,紫式部以此為表達主題,寄託了對貴族階級的希翼,期望能夠以史為鑑,避免政權走向滅亡;此外,小說透過光源氏的愛情婚姻,揭示了一夫多妻制度、追名逐利下,女性的悲慘命運,女性的結局是政治鬥爭的產物,更是權力交易的工具,紫式部無情的揭示了這一事實,大膽的以“出家”結局,公然與制度反抗,彰顯對女性悲慘命運的同情。

  • 5 # 西西濃裡

    被譽為日本《紅樓夢》 之稱號的《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成書於公元1001-1008年之間。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是世界上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理想藏書,亦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一、《源氏物語》內容

    《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對於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文學的高峰。

    《源氏物語》共54回,歷時70餘年,所涉人物400多位。全書以源氏家族為中心,上半部寫了源氏公子與眾妃、侍女的大量風流韻事;

    以光源氏的故事為核心,帶出了眾多與之關係曖昧的女性。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貴氣質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陸續有了藤壺、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愛的女子。

    相繼和光源氏親近的女人還包括櫳月夜、夕顏、六條御息所等十數位貴族女性。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緣,書中大量寫實的白描讓貴族們糜爛而又出奇優雅美麗的生活橫陳在讀者眼前,相隔千年卻始終魅力不減。

    後半部則以源氏公子之子燻君為主人公,鋪陳了複雜紛繁、纏綿悱惻的男女愛情故事。

    《源氏物語》在創作方法上既繼承了物語的現實主義傳統,同時又摒棄了物語只重史實、缺少心理描寫的缺陷。

    作者紫式部對“男女歡悅之事”也不惜筆墨,既顯示那是人間至極快樂,又讓其演繹出樂極生悲悽然破滅的結局,以傾訴繁華落盡的悲哀,不僅顯示出“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悲劇特徵,而且通達至日本文學的源泉。

    二、《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

    979年,紫式部出生在一個有著深厚漢學素養的中等貴族家庭,她的父親藤原為時是當時著名的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不僅擅長漢詩,和歌也寫得很出色。

    受到家庭文化氛圍的薰陶,紫式部自幼不僅熟讀中國典籍,而且還擅長樂器和繪畫。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才女”的稱號。

    紫武部生活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歷史上較為特殊的一個時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後,天皇的權力落在了大貴族藤原氏家族手中,出現了持續200多年的“攝政關白”時代。

    998年,紫式部遵從父命,與父親的朋友,比自己年長20多歲的地方官藤原宣孝結婚,當時的藤原宣孝已經有了三個妻子。

    婚後一年,紫式部生下了女兒,取名為藤原賢子。結婚三年以後,藤原宣孝因病去世,紫式部隻身帶著幼女賢子過著淒涼的寡居生活。

    寡居期間,紫式部又重拾筆墨,寫她熟悉的漢詩與和歌,這期間,她開始創作《源氏物語》,並陸續寫出了一些文字。

    這些文字後來被傳到了公卿藤原道長的手中,受到了他的高度讚揚。1005年,紫式部被藤原道長招入後宮,擔任自己的女兒,一條天皇的中宮彰子的女官,為她講授《日本書紀》和《白氏文集》等漢書。

    無論是對婦女命運還是宮廷生活,紫式部都有深切的體會和了解,這為她創作《源氏物語》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使這部小說走向了與她在進宮前創作時截然不同的內容和風格。

    三、《源氏物語》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日本是個充滿矛盾的國家,在歧視女性的傳統大行其道的同時,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

    對於異國讀者而言,弄明白這部著作的首要問題是心隨意動,在沒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塗之前先領略到日本文化里美麗和曖昧交錯互動的氣氛。

    書裡有許多關於性愛的描寫,所以日後出現《失樂園》或是《感官王國》一類日式作品實在無須驚訝,畢竟1001年的時候,日本人就已經用他們的嚴肅態度來享受這道人生易垮的堤防。

    川端康成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所做的講演上也曾指出:《源》是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他自己也不能與其相比較。這雖有幾分自謙的成分,但是這數千年來《源》確實影響著日本文學的發展,至今,仍無人能超過這部著作。

    四、《源氏物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按照日本近世頂級國學家本居宣長的說法:“物哀是日本文學之源”。“物哀”,更是日本文化的特徵。

    《源氏物語》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物哀”即見物而生悲哀之情。此後日本的小說中明顯帶有一種淡淡的悲傷。而“物哀”也成為日本一種全國性的民族意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

    從一般的“哀”向“物哀”轉化的過程,正是源氏物語為日本這種審美劃下了基調。於是乎,日本之後很多作家都秉承了源氏物語這種審美意象。

  • 6 # 跪射俑

    “物語”,是日本貴族社會時期文化的最高成就。《源氏物語》誕生於日本貴族社會平安時代的後期,相當於中國的南宋初期,它代表了物語文學的頂峰。

    “物語”是日本特有的文學題材,不是西方現代小說即“novel”這種外來的模式。“物語”的特點是以一個個短篇的場景描寫連綴在一起,但它並沒有小說一樣嚴謹的結構。日本古代的物語是從民間的口傳故事中演變而來的。比如被稱為“物語鼻祖”的《竹取物語》,講了來自於竹子裡的孩子“輝夜姬”經歷了人間磨難,最後又迴歸神界的故事。《竹取物語》誕生於平安時代的前期,要比《源氏物語》早幾百年。

    物語文學繁榮的平安時代應該被稱為“平安京時代”。“平安京”指的是現在的“京都”。平安時代起自於桓武天皇把都城從奈良遷到平安京,結束於鎌倉幕府的建立,中間一共有四百多年的時間。“平安時代”相當於中國的中晚唐時期一直到南宋初期這個歷史時段。

    這個時期的作為官僚的自覺意識蕩然無存,實際的政務由下級官吏來承擔,而貴族們則僅僅負責每年例行公事的官職任免,舉辦儀式、遊樂、宴會等等活動。除了這些事以外,貴族們也別無它事可作,又與民間大眾之間沒有現實的聯絡。於是蜇居於平安京的貴族們醉心於春花秋月,沉迷於漁獵女色。

    《源氏物語》把平安時代的日本貴族社會表現得淋漓盡致。以平安時代的貴族生活作為場景進行描寫。把光源氏的一生以及他的下一代,兩代人的愛恨糾葛和他們周圍的數十個男男女女這些具有複雜關係的人物都寫進了這部鉅著中。《源氏物語》精彩地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個性,細緻入微地描繪了人物繁雜的心理,具有超強的寫作能力。

    在這個盛行走婚制的時代,夫婦別居,母子同住,一個男人可以多個妻子,而一個女人也可以有多個性關係夥伴。家庭關係的疏離是這種婚姻制度的一大特點,兒子往往對除了生母之外的父親的其它妻子並沒有親緣概念。就好像《源氏物語》裡的主角光源氏,追求自己的庶母藤壺女御,兩個人亂倫生下名義上的皇子,就是後來即位的冷泉帝。到處偷香竊玉的光源氏還追求比自己年長七歲的嬸母六條御息所。

    光源氏的生母是桐壺帝的更衣,雖然很得寵,但是出身低微,而且生下光源氏之後僅僅三年就去世了。光源氏雖然是桐壺帝喜愛的皇子,但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外家作為靠山,難以在宮中立足,桐壺帝不得不把兒子降為臣藉。為了給光源氏找個強大的靠山,當光源氏成年後,桐壺帝讓他娶了有很大權力的左大臣的女兒葵姬。從《源氏物語》中來看,光源氏和葵姬的婚姻就是走婚制,也就是說即使結了婚夫妻也分開居住,所以葵姬還是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光源氏則到左大臣家來和她相會,往往頭天夜裡來,第二天清晨就離開了。儘管光源氏的妻子葵姬高貴優雅,後來又給他生育了繼承人夕霧,但是因為葵姬並不擅於表達自己,所以光源氏一直認為她端莊有餘而溫柔不足,於是和妻子分開居住的光源於仍然到處漁獵女色。

    對於一個平安時代的貴族來說,平安京、京城周圍的山水就是他封閉生活的全部世界,往往會把此外的廣闊地域以及不同身份、不同階級的人這些都當成和自己毫不相關的不同世界裡的事物,擱置不理。這一點從與光源氏交往往的許多女性的身份來歷中也能看出來。如藤壺女御是桐壺帝的中宮,朧月夜是光源氏哥哥朱雀帝的尚侍;光源氏最鍾愛的紫姬是兵部卿宮的私生女,正是光源氏庶母藤壺女御的侄女;還有被光源氏所供養的末摘花,是常陸親王的遺女。

    所不同的是,《源氏物語》整篇中所貫穿的人性和人的價值。《源氏物語》沒有隻停留在表面的現實描寫上,而是採用了不破壞客觀描寫的寫作方法之上又隨處插入了男女關係、生活技巧以及詩歌學、音樂、美術等各種文學藝術中的真知灼見之上的人生觀、文明批判。在《源氏物語》中表達了作者的一種思想:無論貴族也好、統治權威也好,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是有限的,都將在歷史中消亡。平凡的故事是膚淺的,但歷史的眼光對世界觀所作的深刻反省卻是偉大的,作者將它們反映的文學藝術中。

  • 7 # 支付寶基金韭菜頭頭

    去過人來曬照片了。我去的是宇治,其實我是被朋友騙過去的,她想去嘗試抹茶。因為自身的一些原因,我不喜歡去鄉下。在日本,一出火車站,我就開始生悶氣,都沒什麼人也真的是鄉下。實際上是因為去旅遊的遊客一般都是坐大巴到景區,我們坐火車然後步行了半個多小時才到景區那邊。

    宇治川看著還是不錯的,旁邊有紫式部的塑像。附近其實還有個博物館關於源氏物語裡面其中一個女子浮舟的故事。我朋友知道我喜歡文化,為了哄我實時搜到有個源氏物語相關的博物館就過去了。那地方不好找,然後我們就跟著一堆日本老頭旅遊團,還真就找到了。裡面每半個小時會播一個概念片關於浮舟的故事,我看過源氏物語大概理解情節,那個日語確實沒怎麼聽懂。挺有意思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過去看看~

    宇治川

  • 8 # 早安讀書

    01《源氏物語》是什麼?

    《源氏物語》是一部長篇小說。物語在日語中式一種文學載體,有點像我們中國畫的故事。這本書的地位很高,算是結合了日本美學和古典文學的經典書籍。

    《源氏物語》以日本的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才貌雙全的公子光源氏在不同的女性之間的愛情,以及他在仕途中的沉浮。

    全書共有54回,上萬字的《源氏物語》為我們呈現了70多年的日本變遷,故事內容豐富生動,是一本適合想要了解日本文化和歷史的人讀的經典之作。

    書中有大量以花朵指代的女子,不僅非常形象,而且非常新穎鮮明。

    有很多人拿《源氏物語》和我國的《紅樓夢》作比較,我個人認為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紅樓夢》裡的人物個性也都非常的鮮明,作者在渲染每個特殊的小說人物裡,都加入了鮮明的性格和渲染手法,這點在我看來,與《源氏物語》是非常相似的。

    02《源氏物語》對日本有何影響?

    本書的作者紫式部出身貴族文人世家,受到家庭的影響,她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由於日本古代的婦女社會地位是很低的,所以紫式部這個筆名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沒有留下真名。

    很多人在對這本書的評價中,都提到了物哀。物哀就是人們對萬物的感觸,進而流露出的感受。這種審美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化,從真到哀,再到物哀,這也是一種精神的體現。

    物哀所傳遞的正是一種獨特的美感,它所含有的是一種悲哀的情緒,但是在藝術的裝飾下,具有這別樣的風味。它是日本藝術的形態,也是在感情中相對微妙的情感。

    這種表達形式,正是和當時的日本現狀相互體現,透過對樸素人民的生活以及宮廷生活的描寫,折射出作者對社會以及人性的思考。

    《源氏物語》它超越了一般的文學作品,其實就在於它巧妙地融合了美學和文學,讓日本古典主義的“物哀”精神傳遞。在書中,作者描述了很多宮廷裡面的四季景色,並且與日本的傳統文化儀式活動相結合,這是非常巧妙的一種呈現方式。透過對景物的描寫,讓我們瞭解在這些自然景色的背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和感受。

    紫式部的這部《源氏物語》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迴歸到那個時代,感受日本文化的變遷以及在其背後所蘊含的自然與人性之美。

    在閱讀這本《源氏物語》的過程中,讀者能夠非常震撼的感受到心靈的共振,本非常俗套的愛情故事在紫式部筆下完全變成了另一幅模樣,透過情節和人物景色等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這種“物哀”形式的表達,讓這本書不僅擁有非常多的忠實讀者,同時也在日本藝術文學創作上畫了重重的一筆。透過對古典日本文學的分析和閱讀,我們能夠感受到《源氏物語》這本書在日本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它可以被算作是美學文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

    “真實”可以算作是日本本土的文化思想,而“物哀”就是從本土思想轉換而成。這部小說的可貴之處並不在與情節,而是在於思想。

    它為之後的日本文學增添了更多的元素,並影響了很多我們熟知的日本作家,比如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他們的作品繼承了《源氏物語》的“物哀”精神,同時又結合真實的場景抒發內心的感受。

    我是美蝶,一個每週讀3本書的日更踐行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律師這個行業有正義感嗎?